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物质的性质包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通常是考查同学们

能不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其用途。

(3)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此考点往往结合物质的组成与分

类来考查同学们是否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基本的实验技能考查同学们能否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是

否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解读经典考题】

解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这里所说的生成了新物质,是指物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而不仅仅是状态上的改变。A功夫深,铁杵成针只是体积上的改变,铁杵是铁,它磨了针也还是铁,发生的只是形态上的'变化,而本质

并没有变,因此铁杵成针是物理变化。类似的C、D都是物理变化。

B焰火缤纷是火药燃烧时引起的,火药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氮

气等气体是与火药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物质,因此焰火缤纷这个过

程是化学变化。

答案:B考点二: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碱式碳酸铜B.医用消毒酒精C.澄清石灰水D.上海市管

道煤气解读: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以所含物质的种类为依据的,

如所给物质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是纯净物,如含有多种物质则是混合物。在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以所含元素作为区

分的依据,如有的同学认为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而

含有多种元素的则是混合物。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如氧气(O2)

和臭氧(O3)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由于氧气和臭氧是两种

不同的物质,因此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所得物质为混合物。而二氧化碳(CO2)虽然含有两种元素,但他们化合成了一种物质———二氧化碳,因此它是纯净物。在考查纯净物、混合物的区

分时,通常通过我们身边常见的一些物质来考查的。如本题,碱式

碳酸铜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含有酒

精和水是混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煤气是氢气与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A考点三:基本的实验技能例3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

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B、C、

D、解读:常用化学仪器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常用玻璃仪器中需垫石棉网加热的是

烧杯、烧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等,而集气瓶、

水槽等不能加热。

答案:D

【直击中考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馏水煮沸B.高粱酿

成酒C.铁制品生锈D.糕点变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冰雪融

化C.食物变质D.空气液化

3、既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氢气充气球B.用二氧化碳灭火C.用食醋除去水垢D.用金

刚石切割大理石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B.用剩的

药品放回原瓶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D.制取气体

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 + + 2 4 3 2 3 2CO Fe C O Fe高温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5)参与光合作用 3、用途: 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一.推断题解题必备知识点 1.特殊性质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O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CO2,密 度最小的气体H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 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CO ,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SO2 ,NO2 , CO , NO, O3,不可燃,也不助燃的气2 体 N2,CO2,稀有气体,最理想燃料H2,理想的原因放热多,无污染,来源广,,未广泛使用原因造价高,储存难;煤气成分CO ,天然气成分 CH4,造成酸雨的气体SO2 ,NO2,地球上、人体中含量最多物质是水;最常用的灭火剂是水可燃性气体H2,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H2 + O2点燃 2H2O, 2CO + O2点燃 2CO2,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 2.特殊颜色: 黑色固体:Fe粉、C、CuO、MnO2、Fe3O4(均不溶于水);白色固体 Mgo , P2O5;银白色固体 Mg,Fe , 紫黑色固体KMnO4 ,淡黄色固体 S 红色固体Fe2O3、Cu、P , 3.特殊的反应条件 (1)催化剂2H2O2 MnO22H2O+ O2↑(2)直流电2H2O 直流电 2H2↑+ O2↑ (3)加热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4)点燃3Fe + 2O2点燃 Fe3O4 ,4P +

5O2点燃 2P2O5 C + O2点燃 CO2(充分燃烧) , 2C + O2点燃 2CO(不充分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 2CO + O2点燃 2CO2 ,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 C2H6O + 3O2点燃 2CO2 + 3H2 O 4.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1)H2O2 H2O; CO CO2 ; 5.特殊状态:常见液体H2O、H2O2;液体燃料C2H6O ,常见气体O2, H2,CO ,CH4 ,CO2 6.氧三角及化学方程式:碳三角及化学方程式 (1)氧三角: H2O2 (2) 碳三角:C(O2) H2O O2 CO CO2 7.能互相转化的物质:H20 O2(H2); 8.有水生成的反应: 2H2O2 MnO22H2O+ O2↑ , 2H2 + O2点燃 2H2O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 C2H6O + 3O2点燃 2CO2 + 3H2O 9.有CO2生成的反应:C + O2点燃 CO2 ; 2CO + O2点燃 2CO2 ;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 C2H6O + 3O2点燃 2CO2 + 3H2O 二.空气、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或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这两种方法常用来检验水蒸气和CO2)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量的多,若俯视,则读数偏大,实际量的少。常用在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误差分析中)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1)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若称量易吸水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若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实际称量的质量偏少(若不适用游码,则无影响) (四)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或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倒流,炸裂试管)(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五)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 过滤慢的原因:①水中不溶物太多②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P9页(背会) 2、仪器的连接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_________ ,然后稍稍用力—,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 _____________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 免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不能用手 ________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___________ ,不得______ 任何药品的味道。 2.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 液体_____________ 。固体只需 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 ______________ ,也不要____________ ,更不要拿出 __________ ,要放入— 4. 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_里。 2. 固体粉末一般用 _____ 或____ 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_________ ,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 ________ , 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 块状药品一般用 _____ 夹取。操作时先_______ 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以后,再把 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5.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_______ 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 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一一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_______ 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___________ 药品】; b. 瓶口必须_________ 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___________ 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 2. 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一一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_______ 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_________ 【防止沾污试管或_______ 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_________ 或______ 【防止液体倒流,______ 试剂或 腐蚀橡胶胶帽】; 3.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一一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氢 H 2、请写出四大反应类型,并写出其反应通式: 反应类型反应通式反应方程式举例 化合反应A+B=AB 3、同素异形体的定义为:,请举两例有关同素异形体的例子:①② 4、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 物质性质作用 金刚石 石墨 焦炭 炭黑 活性炭(或木炭) 5、为什么活性炭、金刚石、石墨、焦炭、炭黑它们都是碳的单质但是性质差异却如此的明显 6、请根据了解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填写下表:

化学性质作用 稳定性 下面有关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 氧气不足时 还原性 碳和四氧化三铁 碳和三氧化二铁 碳和二氧化碳 碳和氧化铜 7、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哪些①②③ 8、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如下表格: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中酒精灯上加网 罩的作用为: 9、根据碳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填写下表: 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10、我们已知,木炭或者活性炭有一定的(性质)作用,可以去除异味和部分杂质,我们如果将性质归为两大类,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的话,那么,这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填写下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有: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方程式为: 在选取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选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碳酸钠 1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我们可以适用于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若我们收集的气体是密度远小于空气密度的,则 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若我们收集的气体密度远大于空 气密度,则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2)若我使用该装置收集氢气,那么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当我需要检验集气瓶中氢气是否已经收集满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发生的现象什么 若使用该装置收集的是CO,则需要在(a、b)口增加(实验仪器)来进行尾气处理,原因是CO (化学性质)。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 。 1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1)上图中,哪些是发生装置哪些是收集装置(填写序号) (2)根据所学气体收集装置填写下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初三化学各单元知识点

各单元总复习知识点 §1: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2)化学发展史: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③利用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重要作用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本质特征、区别和联系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P 13~18、P 149~152):药品的取用、称量、加热、仪器的连接、洗涤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药品、原因、现象、结论、反应原理 (2)空气成分的发现(拉瓦锡) (3) (4)(5)物理性质(12(6)(7)氧气系列 (8)用H 2O 2制O (9)验室用H 2O 2制O 2时MnO 2是催化剂? (10)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区别 (1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12)剧烈氧化、缓慢氧化之间的异同点?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3:自然界的水 (1)通过实验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科学家(拉瓦锡) (2)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现象、气体检验、结论、原理 (3)氢气燃烧现象和验纯方法 (4)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类。 (5)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间的区别和联系 (6)分子的基本特征:4点 (7)分子、原子的概念 (8)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10)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和联系 (1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2)过滤操作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13)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和区别方法:用肥皂水 (1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1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通过将水煮沸或暴晒;②实验室里用 方法。 (16)造成水污染的原因:①工业上;②农业上;③生活上 (17)爱护水资源的措施:①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②防止水体污染 (18)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 物性:4点 ①与非金属反应:C 、S 、P 、H 2 化性 ②与金属反应:Mg 、Fe 、Al 、Cu ③与化合物反应:CO 、CH 4、C 2H 5OH ①反应原理 ⑤验满 实验室制法 ②发生装置 ⑥放置 ③收集方法 ⑦检验 ④反应步骤 ⑧注意事项 工业制法( 变化) 制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内容,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讲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箭头要标明。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通过上面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习的很好的。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 Na Mg Al Si P , S Cl Ar K Ca 。 另外10种常考 元素: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铂 金 汞 碘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二.常考仪器 镊子、药匙、坩埚钳、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 、天平、砝码、游码、活性炭(不是碳) 三、重要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现象(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 物的名称)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 1、铁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 2 Fe 3O 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镁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点燃

Mg O 2 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3、铝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铝 + 氧气 三氧化二铝(氧化铝) Al O 2 Al 2O 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 2 CO 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 2 SO 2 现象:A 、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水 H 2 O 2 H 2O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人教版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 火焰:焰心、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 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 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 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 先调整零点。(2) 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 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 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 加热器皿——酒精灯 (1)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 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 金属的延展性、光泽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2NaOH+CuSO4=Na2SO4 +Cu(OH)2↓现象: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4242现象:蓝色固体逐渐变白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第二节:酸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 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 HCl +NaOH = NaCl + H2O 3 HCl + Al(OH)3= AlCl3 + 3H2O 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 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 2HCl + Na2CO3=2NaCl + H2O + CO2↑ Ca(OH)2+ CO2=CaCO3↓+H2O 6HCl + Fe2O3= 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2HCl + CuO = CuCl2 + H2O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Fe2O3+ 6HCl = 2FeCl3+ 3 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Fe + 2HCl ==Fe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91678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2Mg+O22MgO注:MgO: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4Al+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 3Fe+2O2Fe3O42Cu+O22CuO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ZnZnSO4+H2↑2HCl+ZnZnCl2+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M(金属)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SO4)3+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考点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考点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课题1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形状、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看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5、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6、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7、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9、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用手在盛气体的容器口部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自已的鼻孔。 课题2 1、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⑴关注实验前各物质物理性质、体积、质量;⑵关注在什么条件下,物质出现了哪些变化现象;⑶关注实验后各物质物理性质、体积、质量;⑷通过比较探究实验物质的变化。探究出变化的原因或总结出变化的规律。⑸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2、探究活动报告的基本要求:注明报告人姓名,活动其他参与人姓名,活动日期;记录活动的过程;过程中的现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活动解决的问题; 3、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比较的探究:⑴通过比较两种气体分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含量大。⑵通过比较燃着的木条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小。 ⑶通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与已用口吹过气的玻璃片上水雾的多少,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水分比空气中含量大。 4、科学探究的步骤:⑴提出问题;⑵做出猜想或假设;⑶制定计划;⑷进行实验;⑸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收集证据;⑹分析、解释与结论;⑺反思与评价;⑻表达与交流。 课题3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安全:手不触、嘴不尝、鼻不闻。 2、节约:无要求时取最少。(液体一般为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回收: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手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