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doc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doc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doc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doc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

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个及其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

2.学生准备

每人2张作业纸、一支水彩笔、1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寻知识起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创设春游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复习旧知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春游分食品,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复习旧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唤醒了学生原有的旧知存储。】

二、引导探究,构建知识模型

(1)感知整体,初步认识

1.出示图:将2瓶水平均分成两份。

(1)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怎样用分数表示分矿泉水的结果?

(2)感受整体,共同交流。

①用集合圈表示整体,用虚线表示分割。

②探讨二分之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1)引导学生再次感知整体。

用集合圈表示整体。

(2)展示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3)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

(二)动手操作,加强认识

1.出示图:将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2.提出问题。

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分一分。

4.汇报交流。

(三)比较深化,揭示课题

1.苹果总个数不同,每份个数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2.不管有多少个苹果或多少瓶水,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3.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变得具体和生动起来,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建构起分数的恰当的概念意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学生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

三、巩固练习,深化知识体系

(一)知识竞技场。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二)涂色竞技场

【设计意图:“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涂色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理解。】

(三)眼力竞技场

1. 1个苹果,是这一篮苹果的四分之一,这个篮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2. 2个苹果,是这一篮苹果的三分之一,这个篮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应坚持“儿童本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智慧、深化理解,因而我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猜总数练习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主动地思考。】

(四)游戏竞技场(机动题)

16个笑脸,拿走其中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活动,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

四、全课总结,回顾知识脉络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设计意图:设置这样的回顾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惯很重要。] (二)整时的认识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体验魔术) 师: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同学们想看吗?想!这个魔术是中国魔术中最难得叫做“读心术”,读谁的心呢? 那个同学愿意上来让老师读一下他的心呢?(请一名同学上台)师:现在请你在心里想好三个数字。你可以不用告诉老师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字,一会用你想的三个数字找屏幕上的方法计算后老师就能猜出他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大家信不信? 生:不信 师:咱们试试看,你想好三个数字了吗?好的,老师要开始读他的心了,我要看着他的眼睛。咦,这个孩子的眼睛真大,好!读出来了。

老师这就将猜出的答案写在纸上并且倒扣在黑板上再也不去动它了。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心里想的那三个数字是多少了?生:1 2 3 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会算差吗?对,差是它仍然是由三个数字组成。接下来,按刚才的方法用最大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好结果是。还是由三个数字组成还可以重复刚才的做法再写一个减法竖式。 谁知道第三个减法数字该怎样写,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计算式应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算,看最后的结果是多少?(生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算出最后结果是495.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老师要请个同学来揭晓答案。(同学上黑板反转贴在黑板上的495) 师:真的不可思议,可没有掌声最不可思议。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形成猜想,精心验证) 魔术最精彩的环节便是魔术的揭秘了,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读出答案的? 想不出来了,是吗? 老师在表演一次,看谁先猜出来?哪个同学再来配合一下?(会表现自己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 请同学上来和刚才一样,在你心里想好三个数字,想好了吗?好的,注意看,老师要读心了。结果是——将那张写着495的纸片倒扣在黑板上。 学生奇怪,生:谁能猜猜我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初一语文下《第六单元 30 狼》优质课教案1

30、狼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水平目标 1.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3)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4)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覆盖、遮蔽。(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8)屠暴起:突然。 (9)狼亦黠矣:狡猾。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词多义 (1)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仅仅) (3)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3)其:积薪其中:代词“它”,指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4)之:久之:无义 亦毙之:代词,指它 (5)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6)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7)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张云珍 课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81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8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计算。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认识。能进行第一、二步的计算。 3、关键:通过混合计算使学生熟练乘、除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 7×9 18÷6 3×6 20÷4 54÷9 40÷8 54÷6 36÷4 8×6 2、指名板演: 23+6-7 14-7-6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提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3、口算 2 ×3 ( )×4 ( ) 36 ÷4 ( )×3 ( )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利用到以上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2×3×4”。 (1)、指导读法。 (2)、指导算法。 (A )提问:这题中有几个运算符号? 介绍:像这样题目叫连乘。(学生齐说) (B )这题应按从左到右得顺序计算,先算2×3得多少?再算什么?(板书) (C )与复习题相比。 提问: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计算过程相同,都是先算2×3=6,再算6×4=24;不同的是:准备题中每一步都要把写下来,而例题则要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再算第二步) 2、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第2题“36÷4×3”。 (A ) 出示复习题36÷4 ( )×3 ( ),将它改编成一道二步计算的算式。(出示例题) (B )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介绍: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乘、除混合运算。(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读算式,再齐读。 (C )、提问:想一想,这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4 ×3 = 27(指名学生口述,并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学情分析: 一年多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出:喜欢发现数学信息、喜欢提出数学问题、喜欢 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阳光体育及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语: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上课前我们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猜一猜这些图标分别表示什么运动?(课件出示:乒乓球、足球、自行车、排球、篮球、游泳图标,生猜一猜) 2、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一起去“阳光体育场”看看吧! (由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阳光体育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3、参加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几人?这个问题用一步计算能解答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跟同桌说说该怎样解答? 4、全班交流,汇报。 分步算式:3×4=12(人),12+5=17(人) 师:能把两个算式合为一个吗? 生列出算式:3×4+5 5+ 3×4 提出问题: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呢?你能结合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像这样含有两步计算的式子叫作“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5、指导脱式计算书写格式:混合运算还可以进行脱式计算,(贴出: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不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更靠左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_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执教王娜 课前播放有关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景片段,片尾定位于一泉眼。使学生充分感受泉城济南的魅力。 [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股股清泉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济南,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意境,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情境的铺垫。]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感受情境,提出问题 师:(播放课件最近,小明家又发现了一处新泉眼,一家人商量着要以泉眼为中心修个圆形水池。(板书课题:圆爸爸就把这任务交给了小明,这下小明可为难了,怎样才能把水池修圆呢?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学生兴高采烈,信心十足 [当学生还沉浸在泉水的清爽之中时,教师出示农家泉水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故事中的小明在苦思冥想“如何把水池修圆”时,点明活动任务,抓住了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2、合作探讨,研究问题 要求:先思考怎样摆水池才能圆?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圆砖在磁板上摆一个圆形水池模型(每组有一块磁板、一堆圆形磁砖、直尺等学具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

组1:我们组先以泉眼为中心摆一圈,大致摆成一个圆形,然后把不圆的地方修修,这样圆形水池就摆成了(边摆边演示。 组2:我认为你们组想法不错,但方法不太可行。这样修来修去很难把水池摆圆。我认为我们组的方法更好一些。我们想到:要把水池摆圆,必须使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我们用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泉眼,在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1块砖;转动尺子,再在距泉眼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2块砖;这样依次摆下去,就摆出了一个圆形水池。 组3:你们组先思考再动手,这一点很好。利用你们的方法能把水池摆的很圆,但是太麻烦了。 组2:那你们组有更好的方法吗? 组3:(不好意思摇摇头暂时还没有。 师:没关系。能有这种想法已经很不错了,相信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你们一定会想出更巧妙、简便的方法。对吧! 组3同学信心十足的点了点头。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摆圆,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结合你们摆的过程思考:要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什么?(学生沉思 生1:我认为要想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要使砖和泉眼的距离相等。 生2:我想给你补充,应该是每一块砖与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才能把水池摆圆。 …… [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空,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并思考:如何摆才更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最关键的特征——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3、动手画圆,深化感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40+56 =56+40)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

初中语文七年级《狼》优秀教学设计

《狼》 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2.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 推荐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狼,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熟读成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多角度地阐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四、课前预习:

1.查找作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字词问题,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五、课堂学习: 一、引言揭题,积累词语 请同学们说说带“狼”字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狼历来都是反面形象的代名词。今天让我们感受一下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否能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立体教学法”提倡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立体交叉”、“综合利用”等教学手段,把图片和音乐作为本文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课伊始就全情投入,取得“成功一半”的良好效果。说带“狼”的词,一是先入为主,暗示本文的主旨,二是潜移默化,强调积累的重要。 二、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温故知新: 翻译句子:缀行甚远。 而两狼并驱如故。 乃悟钱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2、请大家以“狼”的角度与口吻,根据这四句话,复述故事情节。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1T15:38:27.63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周磊[导读] 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周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孟家小学 261000 【摘要】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71-0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以后的学习更加顺利。小学数学计算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技巧,才能够更加深入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小学老师要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越高,他的数学成绩也就越高,这也就说明兴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在我的班级里,我通过观察发现,数学计算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在课堂上都愿意跟着老师对练习题进行计算,还会自己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计算,比如他会计算一下班级里的学生人数,通过这些展示了他们对数学计算兴趣。而数学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不跟老师一起进行练习题的计算,这就表明他们对数学计算的不感兴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计算,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比如小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举一些关于动物的计算示例,当小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听讲中,也会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有关数学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偏离教学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做这些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所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提高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2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多样化。 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练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做练习题集,练习题集里面都是纯粹的计算题,这样的练习方式会引起小学生的厌烦感,因为当他们翻开练习题集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计算题,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题,这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从而让他们从心理上抵触数学计算。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对一些枯燥无聊的事情会有十分大的抵触,所以老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数学计算练习,让小学生在看到数学计算练习时,能够练习下去。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计算题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比如老师在进行10加5练习时,可以在多媒体上通过动画展示出来,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这时动物园里站着十只猴子,这时从远处又走来5只猴子,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个问题通过动画展示出来时,学生就会聚精会神的进行计算。因为问题的本身是以一个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进行提问的,这时小学生就会更加愿意的进行数学练习题的计算。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数学计算练习时,要注重数学计算练习的形式多样化,这样可以避免小学生因数学计算枯燥而放弃数学计算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投入。 3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 小学生在学校里主要由老师进行教育,所以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逻辑都是从他们的授课老师那里学来的,所以小学生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授课老师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要有相应的能力,只有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高,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提高,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老师除了拥有一定的备课技能外,还要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如果一直用枯燥的语言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老师可以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将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结合起来,就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环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老师还要拥有一定的自我表达能力,因为数学老师教授的科目偏于理性,这也就可能导致数学老师的思维也偏于理性,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过于理性,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数学老师也要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合理简单的表达出来,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听明白。总体来说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相关备课技能,创设情境技能你自我表达能力。当数学老师具备了这三个技能外,他们的素质也不会过低。 结束语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所以数学老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文中提到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的多样;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参考文献 [1]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幼儿园大班绘本《像狼一样嚎叫》应彩云优质课教案说课材料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 《像狼一样嚎叫》应彩云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 知识储备: 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幼狼在饥饿时则会发出尖细的叫声。有时为了把陌生的狼从自己的领地里赶走。 2.电子书说白了就是不用纸张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电视等)看的文件(书)。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出示封面:

问题: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他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1)出示第一页: 问题1: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你猜,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 问题1: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哪里?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群狼不怕猛虎)?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怎样叫?)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你猜,莫卡听到米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案 桂园中学林慧渊 导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联系现实生活,领悟文章意味深长的寓意 3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重点: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难点: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篇奇异的“狼”的故事,我们今天先来掌握字词、疏通文意,了解这个故事,在这基础上,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对它进行改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更精彩。 二、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及节奏。 1字音 2节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场主/积薪/其中 其一/犬坐/于前 三、读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竞赛背诵。 四、试译重点句子。在译句基础上进行对比,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以及特殊句式。 (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停止) 通假字:“止”通“只”,只。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在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名词,敌人,在文中指屠户。)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多义词:敌、意 (7)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原意为狗,在文中是指像狗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8)一狼洞其中。(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状语,意思是从隧道。) 词类活用:犬、洞、隧 (10)止增笑耳。(罢了)(《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股:大腿。而“尻”才解为“屁股”。)(《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起走。”) 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耳、股。 (12)投以骨。(应该是“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这是一个倒装兼省略句。)特殊句式:投以骨。 五、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提问: 1,在1至4段各用一个动字来概括屠户与狼的情况。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观察文中屠户与狼的动作与神态,体会屠户与狼的性格特征。 狼:贪婪、凶狠和狡诈 屠户:勇敢、机智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原文回答。 (1)“屠惧,投以骨” 之后狼的跟踪停止了吗?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这时屠户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面对屠户的防御,狼采取了哪些行动?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作者怎样评价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4你在阅读后得到了些别的启示吗? A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B人比狼更有勇气、智慧与力量。 C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正确应用。 四、教具准备: 每组三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 (课前,各大组起自己的组名,制定自己响亮的口号,课上请大组长带领喊出自己的组名与口号,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爷爷和李爷爷因种地不方便,两块地要交换一下,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又为难了,为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咱们前面学习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是啊,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我们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咱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请各组拿出手中的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余的先不要动,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注:此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能够找出拼剪方法,教师可进行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补充? 组1:将平行四边形可沿左顶点所在的高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将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梯形和三角形就拼成一个长方形。 组2:将平行四边形沿中间高剪开,剪成两个梯形,将左边梯形平移到右边,两个梯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注:体现出沿中间的高与顶点引出的高剪两种情况,课件演示,动态展示剪的过程。】 师:新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没有变,因为形状虽然变化,但是面积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沿高剪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长方形?请各组拿出其他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对其余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小组汇报,上台演示,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验证一个结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新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计设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个及其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 2.学生准备 每人2张作业纸、一支水彩笔、1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寻知识起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创设春游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复习旧知 份,每人分得多少?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春游分食品,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复习旧

计算教学设计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吕彦宁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

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文言字词,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把握文章主旨; 3、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重点: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启发诱导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旧课导入。文言字词回顾:洞、隧、犬、止、敌、意。上节课,我们简要了解 了《狼》这篇文章的作者,疏通了文义,今天我 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开端一发展一高潮(结局); 屠户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线索:狼 三、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合作探究: 1. 文中的狼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2.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1)、凶恶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2)、阴险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 面对狡猾的狼,屠户又是怎么应对的?表现出什么样的素质? “投以骨”、“顾”、“奔倚”、“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 等; - -机智、果断、勇敢 4. 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作用:画龙点睛, 揭示文章主旨。 5. 文章主旨:嘲笑了凶恶贪婪、阴险狡诈的恶狼,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教育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深层感悟:(学生自由表达) 1. 学了这个故事,狼和屠户分别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 作者所说的“禽兽、仅仅指狼吗? 五、小结: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六、拓展延伸:有人说狼食肉是本性,不是凶恶贪婪,文中的狼有智慧、会协作,你怎么看待呢? 七、作业:1.将本文的文言字词整理在课堂笔记本上。 2.发挥想象,将屠户遇狼投骨的过程写具体,丰富屠户的心理描写。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作品教学设计、课例点评精品模板(四)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作品教学设计、课例点评精品模板(四) 目录

对陈艳琼老师数学展示课的点评 陈艳琼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内容是“随机事件”,她大胆地处理教材,将教材三个问题探究改为两个问题探究和一个实验巩固,通过第一个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出概念,一个实验巩固,再通过一个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结论,同时结合课堂实验实际,将第一、第二个问题改为摸乒乓球和抽纸牌。 整节课条理清晰,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线索的构建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知识及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注重引导。 本节课较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扩大课堂知识容量。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学教材、动手实验操作、小组交流讨论,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过程,自主合作、讨论探究,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发挥实验的内在力量,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谨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课堂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过程及情况,对学困生适当时指导。 本节课对提问时机的把握,还有语言表达的严谨上还有待改进。 肖遥

随机事件点评 本节课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巧妙地使用教材提供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把握重点,控制难度。整节课教师始终积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和值得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随机观念。 教师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步步精心。 其一,教师巧妙地用系绳子游戏设计了一个悬疑式的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本章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渗透其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串中,整体初步感知全章的学习内容。虽然引课时间稍长,但作为对全章知识的引入却显得非常必要。 其二,作为概念教学,教师没有急于给出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在试验中逐步感知三种事件,自然而然地生成概念。设计掷骰子试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随机试验的机会,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又为结尾处引导学生汇总大数据提出课后思考问题留下伏笔。 三个练习的设计目的性很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落实,练习2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练习3让学生举例,有助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概率问题,为今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其三,结尾处让学生汇总全班的试验数据有助于对学生随机观念的培养,提出的两个课后问题将学生引入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从课上延续到课下。以问题开头,又以问题结束,学生在行与思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度课堂教学展示 教学设计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陈艳琼 1、内容和内容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