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高二-2016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检测

苏教版数学高二-2016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检测

苏教版数学高二-2016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检测
苏教版数学高二-2016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检测

章末检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①|x +2|;②-5∈Z ;③π?R ;④{0}∈N .

答案 3

解析 ②③④是命题.

2.命题“若α=π4

,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____. 答案 若tan α≠1,则α≠π4

解析 命题“若α=π4,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若tan α≠1,则α≠π4

”. 3.设a >0且a ≠1,则“函数f (x )=a x 在R 上是减函数”是“函数g (x )=(2-a )x 3在R 上是增函数”的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 由题意知函数f (x )=a x 在R 上是减函数等价于0

4.设函数f (x )=x 2+mx (m ∈R ),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

①任意m ∈R ,使y =f (x )都是奇函数;

②存在m ∈R ,使y =f (x )是奇函数;

③任意m ∈R ,使y =f (x )都是偶函数;

④存在m ∈R ,使y =f (x )是偶函数.

答案 ④

解析 存在m =0∈R ,使y =f (x )是偶函数.

5.已知集合A ={1,a },B ={1,2,3},则“a =3”是“A ?B ”的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 若a =3,则A ?B ;若A ?B ,则a =3或2.

6.如果命题“非p 或非q ”是假命题,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命题“p 且q ”是真命题;②命题“p 且q ”是假命题;③命题“p 或q ”是真命题;④命题“p 或q ”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①③

解析 “非p 或非q ”是假命题?“非p ”与“非q ”均为假命题.故①③正确.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m =12

”是“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互相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直线l 垂直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是“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的充分条件;

③已知a 、b 、c 为非零向量,则“a ·b =a ·c ”是“b =c ”的充要条件;

④p :存在x ∈R ,x 2+2x +2≤0.则綈p :任意x ∈R ,x 2+2x +2>0.

答案 ④

解析 “m =12”“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互相平行”,故①不正

确.“直线l 垂直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

“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故②不正确.“a ·b =a ·c ”“b =c ”,故③不正确.存在性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④正确.

8.已知a 、b ∈R ,那么“0<a <1且0<b <1”是“ab +1>a +b ”的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 将ab +1>a +b 整理得,(a -1)(b -1)>0,即判断“0<a <1且0<b <1”是“(a -1)(b -1)

>0”的什么条件.由0<a <1且0<b <1可推知(a -1)(b -1)>0,由(a -1)·(b -1)>0??

???? a >1,b >1或?

????

a <1,

b <1.故“0<a <1且0<b <1”是“ab +1>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9.设x ∈Z ,集合A 是奇数集,集合B 是偶数集.若命题p :?x ∈A,2x ∈B ,则綈p 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A,2x ?B

解析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

10.命题“若a >b ,则2a >2b -1”的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若a ≤b ,则2a ≤2b -1

解析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对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11.命题:存在一个实数对,使2x +3y +3<0成立的否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任意实数对,使2x +3y +3≥0都成立.

解析 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12.设p :x >2或x <23

;q :x >2或x <-1,则綈p 是綈q 的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 綈p :23

≤x ≤2. 綈q :-1≤x ≤2. 綈p ?綈q ,但綈q

綈p . ∴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3.f (x ),g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h (x )=f (x )+g (x ),则“f (x ),g (x )均为偶函数”是“h (x )为偶函数”的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 若f (x ),g (x )为偶函数,则f (-x )=f (x ),g (-x )=g (x ),故h (-x )=f (-x )+g (-x )=f (x )+g (x )=h (x ).又∵f (x ),g (x )的定义域是R ,∴h (x )是偶函数.∴f (x ),g (x )是偶函数?h (x )是偶函数,令f (x )=x ,g (x )=x 2-x ,则h (x )=f (x )+g (x )=x 2是偶函数.而f (x ),g (x )不是偶函数,∴h (x )是偶函数

f (x ),

g (x )

是偶函数.

14.在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①?x ∈R ,x 2+x +3>0; ②?x ∈Q ,13x 2+12

x +1是有理数; ③?α,β∈R ,使sin(α+β)=sin α+sin β;

④?x 0,y 0∈Z ,使3x 0-2y 0=10.

答案 4

解析 ①中x 2+x +3=(x +12)2+114≥114

>0, 故①是真命题.

②中x ∈Q ,13x 2+12

x +1一定是有理数, 故②是真命题.

③中α=π4,β=-π4

时, sin(α+β)=0,sin α+sin β=0,故③是真命题.

④中x 0=4,y 0=1时,

3x 0-2y 0=10成立,故④是真命题.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14分)给出命题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2cos x +1,2cos 2x +2)和Q (cos x ,-

1),?x ∈[0,π],向量OP →与OQ →不垂直”.试写出命题p 的否定,并证明命题p 的否定的真假性.

解 綈p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2cos x +1,2cos 2x +2)和Q (cos x ,-1),?x ∈[0,π],向量OP →⊥OQ →,綈p 是真命题,证明如下:

由OP →⊥OQ →得cos x (2cos x +1)-(2cos 2x +2)=0利用cos 2x =2cos 2x -1,

化简得:2cos 2x -cos x =0,

∴cos x =0或cos x =12

. 又∵x ∈[0,π],∴x =π2或x =π3

. 故?x =π2或x =π3

,向量OP →⊥OQ →. 16.(14分)求证:“a +2b =0”是“直线ax +2y +3=0和直线x +by +2=0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证明 充分性:

当b =0时,如果a +2b =0,那么a =0,此时直线ax +2y +3=0平行于x 轴,直线x +by +2=0平

行于y 轴,它们互相垂直;当b ≠0时,直线ax +2y +3=0的斜率k 1=-a 2

,直线x +by +2=0的斜率k 2=-1b ,如果a +2b =0,那么k 1k 2=(-a 2)×(-1b

)=-1,两直线互相垂直. 必要性: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斜率都存在,

那么k 1k 2=(-a 2)×(-1b

)=-1,所以a +2b =0; 若两直线中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且互相垂直,则b =0,且a =0.所以a +2b =0.

综上,“a +2b =0”是“直线ax +2y +3=0和直线x +by +2=0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17.(14分)设p :关于x 的不等式a x >1 (a >0且a ≠1)的解集为{x |x <0},q :函数y =lg(ax 2-x +a )的定义域为R .如果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当p 真时,0

当q 真时,?

???? a >0,1-4a 2<0, 即a >12, ∴p 假时,a >1,q 假时,a ≤12

. 又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

当p 真q 假时,0

,当p 假q 真时,a >1. 综上得,a ∈(0,12

]∪(1,+∞). 18.(16分)已知命题p :x 2-8x -20>0,q :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 由x 2-8x -20>0?x <-2或x >10,

即命题p 对应的集合为P ={x |x <-2或x >10},

由x 2-2x +1-m 2>0(m >0)

?[x -(1-m )][x -(1+m )]>0(m >0)

?x <1-m 或x >1+m (m >0),

即命题q 对应的集合为

Q ={x |x <1-m 或x >1+m ,m >0},

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知P 是Q 的真子集.

故有????? m >0,1-m ≥-2,

1+m <10或????? m >0,1-m >-2,1+m ≤10. 解得0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0,3].

19.(16分)设命题p :实数x 满足x 2-4ax +3a 2<0,其中a >0,命题q :实数x 满足?????

x 2-x -6≤0,x 2+2x -8>0. (1)若a =1,且p ∧q 为真,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2)若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x 2-4ax +3a 2<0得(x -3a )(x -a )<0.

又a >0,所以a

当a =1时,1

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1

由????? x 2-x -6≤0,x 2+2x -8>0.解得?????

-2≤x ≤3,x <-4或x >2. 即2

所以q 为真时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2

若p ∧q 为真,则???

1

?2

(2) 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即綈p ?綈q 且綈q 綈p . 设A ={x |x ≤a ,或x ≥3a },B ={x |x ≤2,或x >3}, 则A B .

所以03,即1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

20.(16分)已知命题p :函数f (x )=lg ?

???ax 2-x +116a 的定义域为R ;命题q :不等式2x +1<1+ax 对一切正实数x 均成立.如果命题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命题p 为真命题等价于ax 2-x +116

a >0对任意实数x 均成立.当a =0时,-x >0,其解集不是R ,∴a ≠0.

于是有????? a >0,

1-14

a 2<0, 解得a >2,故命题p 为真命题等价于a >2.

命题q 为真命题等价于a >2x +1-1x =2x x (

2x +1+1)=22x +1+1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 由于x >0,∴2x +1>1,2x +1+1>2,

∴2

<1,从而命题q为真命题等价于a≥1.

2x+1+1

根据题意知,命题p、q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当p真q假时,实数a不存在;

当p假q真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a≤2.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小结与复习(教案) 【知识归类】 1.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 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 ?则?则p ?. ?;逆否命题: 若q q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关系: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真命题. 逆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是同真同假. 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同真同假. 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p是q充分条件; q是p必要条件; p q ?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 p q p q 4. 逻辑联接词: “且”、“或”、“非”分别用符号“∧”“∨”“?”表示,意义为: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按要求写出下面命题构成的各复合命题,并注明复合命题的“真”与“假”. p:矩形有外接圆; :q矩形有内切圆. 或矩形有外接圆或内切圆(真) p q : 且矩形有外接圆且有内切圆(假) p q : 非p:矩形没有外接圆(假) 5.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常用的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的”、“每一个”、“一切”、“任给”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6.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常用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 “有些”、“有的”、“某个”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 称命题. (1) p 与p ?的真假相异,因此,欲证p 为真,可证p ?为假,即将p ?作为条 件进行推理,如果导致矛盾,那么p ?必为假,从而p 为真. (2) “,p q 若则”与“q p ??若则”等价.欲证“,p q 若则”为真,可由假设 “q ?”来证明“p ?”,即将“q ?”作为条件进行推理,导致与已知条件p 矛盾. (3)由“,p q 若则”的真假表可知,“,p q 若则”为假,当且仅当p 真q 假, 所以我们假设“p 真q 假”,即从条件p 和q ?出发进行推理,如果导致与公理、 定理、定义矛盾,就说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就证明了“,p q 若则”是真命 题. 后两条的逻辑基础,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否定结论,推出矛盾”. 【题型归类】 题型一: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例1 命题“20(b a b +=∈2若a 、R ),则a=b=0”的逆否命题是( D ). (A) ≠≠若 a b 0∈(a,b R),则20b +≠2a (B) ≠若 a=b 0∈(a,b R),则20b +≠2a (C) 0≠≠若 a 且b 0∈(a,b R),则20b +≠2a (D) 0≠≠若 a 或b 0∈(a,b R),则20b +≠2a 【审题要津】命题结论中的a=b=0如何否定是关键. 解: a=b=0是a=0且b=0,否定时“且”应变为“或”,所以逆否命题为:

常用逻辑用语题型归纳

《常用逻辑用语》 一、判断命题真假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221,sin cos 222 x x x R ?∈+= B .(0,),sin cos x x x π?∈> C .2,1x R x x ?∈+=- D .(0,),1x x e x ?∈+∞>+ 2、如果命题“)q p ∨?(”为假命题,则( ) A. p,q 均为假命题 B. p,q 均为真命题 C. p,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 D. p,q 中至多有一个为真命题 3、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1p :?x ∈R, 2sin 2x +2cos 2x =12 2p : ?x 、y ∈R, sin(x-y)=sinx-siny 3p : ?x ∈[]0,π,1cos 22 x -=sinx 4p : sinx=cosy ? x+y=2π 其中假命题的是( ) (A )1p ,4p (B )2p ,4p (C )1p ,3p (D )2p ,4p 4、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ABC 中,若∠A >∠B ,则sin A >sin B ; ②函数y =x 3 在R 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③函数y =f(x)的图象与直线x =a 至多有一个交点; ④若将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则得到函数y =sin ? ????2x +π4的图象.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若命题p :圆(x -1)2+(y -2)2 =1被直线x =1平分;q :在△ABC 中,若sin 2A =sin 2B ,则A =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p∨q”为假 B .“p∨q”为真 C .“p∧q”为真 D .以上都不对 6、已知命题p 1: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增函数;p 2: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q 1:p 1∨p 2,q 2:p 1∧p 2,q 3:(?p 1)∨p 2和q 4:p 1∧(?p 2)中,真命题是( ) 7、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 是 ( ) A. ,lg 0x R x ?∈= B. ,tan 1x R x ?∈= C. 3,0x R x ?∈> D. ,20x x R ?∈> 8、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 A .?x R ∈,120x -> B. ?*x N ∈,2(1)0x -> C .? x R ∈,lg 1x < D. ?x R ∈,tan 2x = 9、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充要条件; ②若命题:,sin 1,P x R x ?∈≤则:,sin 1p x R x ??∈>; ③不等式210x x >在()0,+∞上恒成立; ④设有四个函数111332,,,,y x y x y x y x -====其中在()0,+∞上是增函数的函数有3个。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 二、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1.1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2、1.1.3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命题“若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log a2<0”的逆否命题是() A.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B.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C.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D.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解析】命题“若p,则q”的逆否命题为“若綈q,则綈p”.“f(x)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的否定是“f(x)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不能误认为是“f(x)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答案】 A 2.(2016·济宁高二检测)命题“已知a,b都是实数,若a+b>0,则a,b不全为0”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0B.1

C.2D.3 【解析】逆命题“已知a,b都是实数,若a,b不全为0,则a +b>0”为假命题,其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所以否命题为假命题.逆否命题“已知a,b都是实数,若a,b全为0,则a+b≤0”为真命题,故选C. 【答案】 C 3.(2016·南宁高二检测)已知命题“若ab≤0,则a≤0或b≤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或b>0” B.原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 C.原命题为假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或b>0” D.原命题为假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 【解析】逆否命题“若a>0且b>0,则ab>0”,显然为真命题,又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故原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为“若ab >0,则a>0且b>0”,故选B. 【答案】 B 4.(2016·潍坊高二期末)命题“若x=3,则x2-2x-3=0”的逆否命题是() A.若x≠3,则x2-2x-3≠0 B.若x=3,则x2-2x-3≠0 C.若x2-2x-3≠0,则x≠3 D.若x2-2x-3≠0,则x=3

高中数学选修-5知识点(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 (3)两个实数的大小与这两个实数差的符号的关系(不等式的意义) ???a >b ?a -b >0 a = b ?a -b =0a ,<,≥,≤共5个. (2)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任意给定两个实数,它们之间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量从严格意义上说相等是特殊的、相对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因此绝大多数的量都是以不等关系存在的. (3)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不等关系的表示: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a >b ?b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c ∈R ?a +c >b +c ; (4)加法法则:a >b ,c >d ?a +c >b +d ; (5)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 ,c <0?ac b >0,c >d >0?ac >bd ; (7)乘方法则:a >b >0,n ∈N 且n ≥2?a n >b n ; (8)开方法则:a >b >0,n ∈N 且n ≥2?n a >n b . (9)倒数法则,即a >b >0?1a <1b . 2.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1)定理2:如果a ,b >0,那么a b +≥ a +b 2≥a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的应用: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大值,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总复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 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 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四种类型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且”“或”“非” 命题p∨q,p∧q ,?p 的真假判定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词 全称量词与全程命题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一、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 命题定义: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即能够判断对错的陈述句. 真假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一般形式:“若p ,则q ”,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例如: 命题:“太阳比地球大”(真命题),“若1x =,则13x +=”.(假命题) 非命题:“打篮球的个子都很高吗?”,“我到河北省来”.(不能判断真假) 2.四种命题 原命题:题目直接给的命题. 逆命题:把原命题反过来说. 否命题:把原命题条件和结论否了(用? p 和? q 表示,读作“非p ”和“非q ”). 逆否命题:把原命题反过来说,再把条件和结论否了.

例如: 3.四种命题的关系 关系图: 结论: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逆命题和否命题真假性相同,即:如果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例如: 原命题:如果1 x=,那么2230 x x +-=(真命题) 逆命题:如果2230 x x +-=,那么1 x=(假命题) 否命题:如果1 x≠,那么2230 x x +-≠(假命题) 逆否命题:如果2230 x x +-≠,那么1 x≠(真命题)

如果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例如: 原命题:如果1x =,那么12x +=(真命题) 逆命题:如果12x +=,那么1x =(真命题) 否命题:如果1x ≠,那么12x +≠(真命题) 练习题: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苏教版 -----------------------------------必修1-----------------------------------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第2章函数 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 2.3映射的概念 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 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 3.3幂函数 3.4函数的应用3. 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2.1平面的基本性质 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 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 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 3.一般式 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2.1.6点到直线的距离 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 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必修3----------------------------------- 第1章算法初步 1.1算法的意义 1.2流程图1. 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 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 1.3.4循环语句 1.4算法案例 第2章统计 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 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 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 2.4线性回归方程 第3章概率 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3.4互斥事件 -----------------------------------必修4----------------------------------- 第1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2章平面向量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 2.3向量的坐标表示2. 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4向量的数量积 2.5向量的应用 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几个三角恒等式 -----------------------------------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 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数列 2.1数列 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3章不等式

高中数学选修4系列1-4-5知识点总结(全套)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一、知识清单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常用的集合表示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数轴或图像表示法;④venn 图法 2.集合的特性 3.常用的集合 特 性 理 解 应 用 确定性 要么属于该集合,要么不属于,二者必居其一; 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 合 互异性 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1.判断集合表示是否正确; 2.求集合中的元素 无序性 集合的不同与元素的排列无关; 通常用该性质判断两个集合 的关系 集合 (){}0|=x f x (){}0|>x f x (){}x f y x =| (){}x f y y =| ()(){}x f y y x =|, (){}x f y =

常见数集的记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有限集合中子集的个数

【提醒】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5.集合的运算 集),写作C S A。

二、高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 2.集合问题常见题型 (1)元素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2)集合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有限集(数集)间集合的运算; ②无限集间集合的运算:数轴(坐标系)画图、定域、求解; ③用德·摩根公式法求解集合间的运算。 【针对训练】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 ∈A ,y ∈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例2.设集合{} {}R x x x P R x x x y y M ∈≤≤-=∈--==,42|,,12|2 ,则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式为( )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例题解析

§1.1 命题与量词 1.1.1 命 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知识点 命题的概念 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定义中的两个要点:“可以判断真假”和“陈述句”.我们学习过的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3.分类 命题? ??? ?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1.一般陈述句都是命题.( × ) 2.命题也可以是这样的表达式:“x >5”.( × ) 3.我们学过的“定义”、“定理”都是命题.( √ ) 4.含有变量的语句也可能是命题.( √ ) 5.如果一个陈述句判断为假,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 ) 题型一 命题的判断 例1 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③220是一个很大的数; ④4是集合{2,3,4}中的元素; ⑤作△ABC ≌△A ′B ′C ′. 答案 ①④ 解析 ①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②不是陈述句;③不能断定真假;④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⑤不是陈述句. 反思感悟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三个关键点 (1)陈述句才可能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 (2)语句表述的结构可以判断真假,含义模糊不清,无法判断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 (3)对于含有变量的语句,要注意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看能否判断真假,若能,就是命题;否则就不是命题. 跟踪训练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π 3是有理数; (2)3x 2≤5; (3)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4)若x ∈R ,则x 2+4x +5≥0; (5)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负数; (6)若a 与b 是无理数,则ab 是无理数. 考点 命题的定义 题点 命题的定义 解 (1)“π 3是有理数”是陈述句,并且它是假的,所以它是命题. (2)因为无法判断“3x 2≤5”的真假,所以它不是命题. (3)“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是疑问句,所以它不是命题. (4)“若x ∈R ,则x 2+4x +5≥0”是陈述句,并且它是真的,所以它是命题. (5)“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负数”是陈述句,并且它是假的,所以它是命题. (6)“若a 与b 是无理数,则ab 是无理数”是陈述句,并且它是假的,所以它是命题. 题型二 命题真假的判断

高中数学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 1、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语句,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2p q 、一般形式:“若则”. 二、四种命题 () () () () p q p q q p q p p q p q q p q p ????????????原命题:若则逆命题:若则否命题:若则逆否命题:若则 例:原: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真) 逆: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是负数.(假) 否: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假) 逆否: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不是负数.(真) 结论:①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同假. ②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关.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p q p q q p p q p q q p p q q p p q p q p q ?≠>???、若称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2、若称不是的充分条件,不是的必要条件. 3、若而且记作“”,称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是的充要条件. p q p q p q p q ≠????注:可以借助集合关系来判定: 是的充分条件.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 四、复合命题真假的表格. 1、 2、 3、 五、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 () 01:,:,p x M P x p x M P x ?∈??∈、全称命题它的否定 ()()00:,:,p x M P x p x M P x ?∈??∈2、特称命题它的否定 例:“四边形都有外接圆” ():,.P ABCD A B C D ?四边形都有、、、共圆全称命题 ()() 0111111:+=20.P A B C D A C A B C D ??∠∠四边形其中,其中、、、不共圆特称命题 200020x R x x ∈+≤“存在,使+2" 2000:20P x R x x ?∈+≤,使+2 2:20P x R x x ??∈+>,+2 ()()??“福州人”“福建人”集合“福州人”“福建人”命题“福州人”是“福建人”的充分条件.“福建人”是“福州人”的必要条件 .

高中数学选修1 2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1-2知识点总结选修统计案例第一章

.线性回归方程1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ay?bx?n??ynxxy??ii?1?i?b?其中,n2??2nxx?i?1?i? bx?a?y??.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x,n?)?yx)(y(x?ii.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21i??r nn??22)y?x)?y((x ii1?i1i?负相关; <0时,变量注: ⑴>0时,变量正相关;y,xyx,rr接近,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⑵①越接近于1||r||r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0于条件概率3.ABAB发生的概对于任何两个事件和发生的条件下,,在已知BAAAPBPB)|, ) 其公式为|(. 率称为发生时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ABP)(=AP)( 4相互独立事件 AB PABPAPB) ,则,如果_((())(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称 AAAnPAAA PAPA)(…(2)如果_,),…,=相互独立,则有)(…(n2111 22PA). (n----BBAABAAB也相互独立.(3)如果与,与相互独立,则,与,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列联表(1)2×2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设BA,变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A,A:AA112量;?BB:B,B112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列联表.×2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 (2)独立性检验B,×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根据2 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 的计算公式统计量χ 2(3)2bc n ad)-(2=χ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案3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 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 维品质,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解决办法:对这三个概念分别先从实际问题引起概念,再详细讲述概念,最后再应用概念进行论证.) 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关键: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看是条件能推出结论还是结论能推出条件。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举例,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练习与思考 写出下列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若x >a2+ b2,则x >2ab, (2)若ab =0,则a =0. 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命题(1)为真命题,命题(2)为假命题. 置疑:对于命题“若p,则q”,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如何判断其真假的? 答:看p能不能推出q,如果p能推出q,则原命题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 2.给出定义 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经过推理能推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换句话说,只要有条件p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的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 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q,记作:p?q. 定义: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即p ? q,那么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必要条件. 上面的命题(1)为真命题,即 x >a2+ b2?x >2ab, 所以“x >a2+ b2”是“x >2ab”的充分条件,“x >2ab”是“x >a2+ b2”"的必要条件. 3.例题分析: 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x =1,则x2-4x +3 =0;(2)若f(x)=x,则f(x)为增函数; (3)若x为无理数,则x2为无理数. 分析:要判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 解略. 例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小结与复习(教案) 【知识归类】 1.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 ? 则q ?. ?;逆否命题: 若q ?则p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关系: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真命题. 逆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是同真同假. 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同真同假. 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p是q充分条件;q是p必要条件; p q ?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 p q p q 4. 逻辑联接词:“且”、“或”、“非”分别用符号“∧”“∨”“?”表示,意义为: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按要求写出下面命题构成的各复合命题,并注明复合命题的“真”与“假”. p:矩形有外接圆; :q矩形有内切圆. 或矩形有外接圆或内切圆(真) p q : 且矩形有外接圆且有内切圆(假) p q : 非p:矩形没有外接圆(假) 5.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常用的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的”、“每一个”、“一切”、“任给”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6.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常用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 “有些”、“有的”、“某个”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 命题. (1) p 与p ?的真假相异,因此,欲证p 为真,可证p ?为假,即将p ?作为条 件进行推理,如果导致矛盾,那么p ?必为假,从而p 为真. (2) “,p q 若则”与“q p ??若则”等价.欲证“,p q 若则”为真,可由假设 “q ?”来证明“p ?”,即将“q ?”作为条件进行推理,导致与已知条件p 矛盾. (3)由“,p q 若则”的真假表可知,“,p q 若则”为假,当且仅当p 真q 假, 所以我们假设“p 真q 假”,即从条件p 和q ?出发进行推理,如果导致与公理、 定理、定义矛盾,就说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就证明了“,p q 若则”是真命 题. 后两条的逻辑基础,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否定结论,推出矛盾”. 【题型归类】 题型一: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例1 命题“20(b a b +=∈2若a 、R),则a=b=0”的逆否命题是( D ). (A ) ≠≠若 a b 0∈(a,b R),则20b +≠2a (B) ≠若 a=b 0∈(a,b R),则20b +≠2a (C ) 0≠≠若 a 且b 0∈(a,b R),则20b +≠2a (D) 0≠≠若 a 或b 0∈(a,b R),则20b +≠2a 【审题要津】命题结论中的a=b=0如何否定是关键.

高中数学选修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 供题人:金丙建 2012 9 15 一、选择题: 1.函数f (x )=x|x+a|+b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ab=0 B .a+b=0 C .a=b D .a 2+b 2=0 2.“至多有三个”的否定为( ) A .至少有三个 B .至少有四个 C .有三个 D .有四个 3.有金盒、银盒、铅盒各一个,只有一个盒子里有肖像.金盒上写有命题p :肖像在这个盒子里;银盒上写有命题q :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铅盒上写有命题r :肖像不在金盒里.p 、q 、r 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则肖像在( ) A .金盒里 B .银盒里 C .铅盒里 D .在哪个盒子里不能确定 4.不等式 04)2(2)2(2<--+-x a x a 对于R x ∈恒成立,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2(- C .]2,(-∞ D .)2,(--∞ 5.“a 和b 都不是偶数”的否定形式是( ) A .a 和b 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B .a 和b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C .a 是偶数,b 不是偶数 D .a 和b 都是偶数 6.某食品的广告词为:“幸福的人们都拥有”,初听起来,这似乎只是普通的赞美说词,然 而他的实际效果大哩,原来这句话的等价命题是( ) A .不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 B .不拥有的人们可能幸福 C .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 D .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 7.若命题“p 或q ”为真,“非p ”为真,则( ) A .p 真q 真 B .p 假q 真 C .p 真q 假 D .p 假q 假 8.条件p :1>x ,1>y ,条件q :2>+y x ,1>xy ,则条件p 是条件q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2x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21<x <3 B .-21<x <0 C .-3<x <21 D .-1<x <6 10.设原命题:若a+b ≥2,则a,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 A .原命题真,逆命题假 B .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C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D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二、填空题: 11.下列命题中_________为真命题. ①“A ∩B=A ”成立的必要条件是“A B ”; ②“若x2+y2=0,则x ,y 全为0”的否命题; 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 ④“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逆否命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与分步乘法计数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n元集合A={a1,a2?,a n}的不同子集有2n 个。 1.2排列与组合 1.2.1排列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arrangement)。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排列数公式: n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 规定:0!=1 1.2.2 组合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combination)。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 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或 表示。 组合数公式: ∴ 规定: 组合数的性质: (“构建组合意义”——“殊途同归”) (杨辉三角) *

1.3 二项式定理 1.3.1 二项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 *注意二项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与这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n∈N *) 其中各项的系数 (k ∈{0,1,2,? ,n})叫做二项式系数(binomial coefficient); 式中的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T k+1 表示通项展开式的第k+1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