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资料2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资料2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资料2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资料2

1.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即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4.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5.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

6.个性: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7.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

8.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9.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0.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11.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12.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3.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4.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15.体育课程评价: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体育课程规划和体育课程实施活动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以期对已有体育课程进行反馈,为体育课程编制、修正和完善提供事实依据。

16.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17.体育学习: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18.体育学习策略: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19.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等,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

20.过程性评价:通常指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的评价

21.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务的总称。

22.身体训练: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

23.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

24.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25.重复训练法: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26.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的组合)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27.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28.竞赛训练法: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29.竞赛规程: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

30.淘汰法: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31.循环法: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32.顺序法:参赛者按一定的顺序表现成绩的比赛方法。

33.轮换法: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参赛者按规定的轮换顺序依次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最后综合各项目的成绩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一、填空题:

1、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的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2、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须经历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

3、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搞好课外体育工作,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

4、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他们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习领域。

6、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分为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制度化阶段)。

7、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和个人体育锻炼活动等五种。

8、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结构包含三个部分,他们是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活动及家庭中的体育。

9、影响体育学习策略的获得和应用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的基础五个方面的内容。

10、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五种。

11、根据存在形态来划分,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课程内容资源、场地器材资源、人力资源三种类型。

1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是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两种。

13、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本职工作、谦虚好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14、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15、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6、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和多质性等特点。

简答题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有那些?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基本要求?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3.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1.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2.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3.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4.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5.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

朗的生活态度:7.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有哪些?1.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技能;主动参与运动作用的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2. 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的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3.身体健康目标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体能;形成关注身体和健康的知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4.心理健康目标是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5.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基本途径:1.体育与健康课2.课外体育活动基本要求: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2.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首先,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次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再次,学校体育要与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6.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1.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2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3.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4.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7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

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包括4个方面:1.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体能、技能和适应能力;3.促进学生与智力因素(知识、技能)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4.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志和社会适应4大功能。

8.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

答: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体育课程建设评价。

1.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价2、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业务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是评价的重点。3、体育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

另外,在整个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采用持续性多次考核办法。3、制定客观、公正、合理并且易于操作的进步幅度评价标准。

9.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那些问题?1.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

2.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3.重视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4.够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10.体育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

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11.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有哪些?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12.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1.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13.试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4.试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

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6.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5.试述教育改革对体育课程的导向?1.从学科中心论向素质教育的转移2.从精英教育到全员教育3.健康第一理念的确定4.教师角色的变化

16.谈谈你对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解?综合课程应该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使学校课程系统中分化了的各科知识、各要素极其成分之间形成的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是原来学科课程的补充和超越,而不是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因为综合体育课程模式是将学校课程系统中的各科知识、各要素及其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因此在体育课程目标上应该考虑到社会需要、体育学科需求和学生需求三个方面。

1.有效掌握体育学科知识,建立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学科领域各分支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相近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学科的整合

2.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整合,使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所获得经验和知识相互转换,并能探究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实现知与情的整合,即达到人格的整体发展。

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是综合了社会本位、学科本位、学生本位体育学科的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上述三种综合目标并不是鼓励同时并存于一种体育课程模式之中,有时它们同时为一种综合课程模式的目标,有时则有所侧重。

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课程内容应包括体育学科本身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学生的需求知识和社会的需求。整个课程内容看起来比较广泛,又比较系统和全面。

综合体育课程模式提倡让学生“横向性、综合性学习”,它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卷宗评价法。整个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过程是一个公平的非竞争性评价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重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的结合,从整体角度上来评价学生,而不是单一的从某个角度去评价。

我认为,综合体育课程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提倡知识的整合和实际运用,提倡学习内容的横向性、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因此,综合体育课程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7.试述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18.试述体育学习的运动技能形成策略?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不断地改进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而这种改进是逐步发生的。学生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而导致外显动作的变化,随着动作技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中,所采用的练习策略也不尽相同。

1.认知与定向阶段的练习策略: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领会动作技能的基本要求,形成起定向作用的动作映像,并了解具体的动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学生在之一阶段所采用的学习或练习策略的主要方法有:模仿练习、分解练习、突出重点的练习、降低难度的练习等。

2.联系形成阶段的练习策略: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动作技术,加强单个技术动作的整合和串联,加深对所学动作技术规律性的理解,提高动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该阶段学生所采用的练习策略的主要方法有:完整练习法、组合练习法、变换练习法、负荷量大的重复练习等。

3.自动化熟练阶段的练习策略:本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巩固与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将运动技能的动作系列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使运动技能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完成动作技能准确、流畅、稳定、协调、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该阶段所采用的练习策略主要有:变化练习法等。

19.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有哪些?1.体能的评价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3.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5.健康行为评价

20.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1.目的任务的多向性。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1.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应做好那些基础工作?1.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根据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由主管校长召集相关部门确定实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关制度,与此同时,应建立与各项制度相配套的工作规范。2.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

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为全校课外体育活动总负责人。体育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业务工作责任人,具体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并把方案付诸实践。

班主任是各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负责人。

学生干部的职责是以身作则,组织并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3.编制实施方案和落实操作

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应根据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由体育教研组负责人协同全体体育教师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报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年级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则应由年级体育教师会同年级主任和各班主任协商编制。课外体育活动操作实施的实质就是从领导到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扎扎实实的把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付诸时间的过程。

2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1.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2.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3.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练习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23.竞赛规程的内容包括哪些?1.体育竞赛的名称2.目的、任务和要求3.时间地点4参赛单位和人数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7奖励办法8报名办法9注意事项

24.制定竞赛规程时一般应考虑哪几个方面?1.竞赛规程应明确可行2.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3.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25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一)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教师的一般能力1.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育人职责的需要。

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越来越重

4.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信息化社会为现代教育教学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师生间的关系和沟通更快、更深、更广。

5.其他方面的能

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独立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并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有事实求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

体育教师要教会育人身体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运动术,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根本;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是前提;广博的知识是理论基础;充沛的精力、健壮的体魄是物质基础。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全新的思想风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一个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26.课堂管理的过程有哪些方面构成?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3.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27.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职责有哪些?(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整个社会

(二)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

1.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2.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3.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搞好课外体育工作

5.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

6.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28.试述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对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是:1.强化职业信念,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2.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观念,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3.掌握一定的本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熟悉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4.掌握基本教学技能,能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且教学效果较好。5.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并能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和理论研究。6.逐步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队伍。

29.制定体育实践课课时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1.确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2.充分了解学生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与学习方式 4.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的时间和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5.合理安排生理负荷与练习密度6.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场地和器材7.课后小结

三、简答题:

1、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2、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主要有哪些?

(1)心理激活策略;(2)制定计划策略;(3)监视策略;(4)调节策略。

3、在学校体育学习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把心里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4、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共分为几个学习水平?是如何划分的?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分为6个学习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5、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有哪些?

(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3)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

6、体育课程的实施分为哪几个阶段?

(1)体育课程设计阶段;(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7、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有哪些?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表现为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

8、体育课程与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课比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

(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

(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9、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有哪些?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0、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11、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2)学生的智力水平;(3)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5)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二)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

(1)体育教师因素;(2)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3)教学环境因素;(4)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1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运动队的组建有哪些基本程序?

(一)确定项目与建队的组织形式:(1)确定项目;(2)确定建队的组织形式。

(二)挑选队员:(1)选材条件;(2)选材步骤。

(三)制定运动队的规章制度,包括:(1)学习检查制度;(2)训练作息制度;(3)运动卫生制度

(4)参赛规定;(5)教练员责任制;(6)档案制度;(7)贯彻执行运动队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

1、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有何意义?并结合具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论述改造的基本方法。

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挑战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的身体活动。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适当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竞技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有:

(1)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3)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

(4)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的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项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2、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学校能否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一支合格的体育师资队伍是组织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一般老师的素质要求,还必须具备体育教师的特殊素质。具体地讲,在性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性格方面:

(一)教师的一半素质要求:(1)高尚的思想品德;(2)热爱本职工作;(3)谦虚好学。

(二)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1)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品质;(2)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专业知识方面:

(一)教师的一般要求:(1)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知识:(1)体育科学基础理论;(2)学科发展史;(3)体育专业技术与理论;(4)体育专业教育技术与理论;(5)体育课程与教学知识。

专业能力方面:

(一)教师的一般能力:(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3)科研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2)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3、详述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方法,并举例说明。

竞技运动项目改造属于显性体育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体育教学的便捷手段。竞技运动项目改造,首先简化了技术结构,减小了运动难度,减轻了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其次,降低了负荷要求;第三,调整了场地器材的规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要求。综上所述,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方法。举例略。

4、详述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并举例说明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其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与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初步领会运动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动作或局部动作,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不协调,出现多于动作,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2)联系形成阶段:知觉过程日趋完善,注意范围逐渐扩大,肌肉运动感受性逐渐提高,动作变得准确,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强,动作速度加快,但遇到意外事件或特殊场合时,又会出现多于动作,甚至出现错误动作。

(3)自动化熟练阶段:运动技能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固定下来。不协调现象消失,动作的连贯性、整体性、精确性加强,多于动作消除,注意范围扩大,视觉控制作用降低,主要依靠本体感受器的反馈机制来调控,完成动作非常流畅,并达到自动化程度。举例略。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_考研考试专用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第二章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绪言 前身为从苏联引进的《体育理论》。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与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学校体育学就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就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含4篇16章。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奴隶社会文武合一。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与庠;西周:国学与乡学。时称“学在官府”,教育内容就是“六艺”1。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为儒家“四书”2、“五经”3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4。 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5,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与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国民主义的没落。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内容与方法有了更新。 师资培养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苏区学校体育受到重视,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可分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年与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8月,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3年毛泽东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 1952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设立群体司学校体育处。同年,教育部与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教育部于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 学时。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苏联十年体育教学大纲向全国体育教师介绍,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国家体委于1954年参照苏联模式制定并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1952年创办上海体育学院,此后1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乐与体育有关。 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诗、书、易、礼、春秋 4一般的历史分期就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 5小学每周3学时,中学2学时,高校3学时。

2005年4月自考市场信息学试题

2005年4月自考市场信息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9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求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 A.传 递 B.全面 C.及 时 D.共享 2.某类信息是指物质以存在方式、运动形式、状态等经人脑形成的映象,没有人为的加工和主观意识的痕迹。这类信息称为 ( ) A.原始信息 B.社会信息 C.自然信息 D.静态信息 3.从原始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称为( ) A.信息的获取 B.信

息的加工 C.信息的存储 D.信息的使用 4.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过程称为( ) A.信息的实践作用 B.信息的管理作用 C.信息的控制作用 D.信息的组织作用 5.产品质量、借款人的信用度、以及雇员的勤奋度等信息属于 ( ) A.技术信息 B.市场信息 C.有关属性的信息 D.市场营销信息 6.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完全竞争 B.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C.信息鸿沟 D.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7.市场参加者在签订合同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属于

( ) A.不利选择问题 B.道德风险问题 C.隐藏信息问题 D.隐藏行动问题 8.按照关键词进行组织排序的方法被称为( ) A.分类组织法 B.主题组织法 C.号码组织法 D.标识法 9.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中,传播、存储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被称为( ) A.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B.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C.信息资源的流转能力 D.信息资源的增值能力 10.信息化的涵义是( ) A.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C.社会经济结构重心向信息和知识转变的过程 D.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高度发达

体育考研-《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而制定。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第一,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 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 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校体育专业的特点。 (二)本课程主要是阐释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内容分为4篇,即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管理。教学内容分为识记、领会、运用三类,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分别加以了注明,供学生学习时参考。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去总结理论。 (二)课后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现实学校体育实践及学校体育的相关理论认真思考。 (三)重视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引入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来加强对学校体育相关理论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共计40学时,其中教师授课22个学时,其余学时由学生自修。学期期末考试。评价由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方式用笔试开卷。比例为10%、10%、80%。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学习时数分配 编次绪言一二三四 学时1 6 15 10 8 第二部分:复习大纲 绪言 1、目的要求:明确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以及学习的基本要求。 2、复习重点: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课程目标、具体任务、基本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 4、思考题:什么是学校体育学?它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述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目的要求: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明确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考研资料学校体育学重点.doc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1.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 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2.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 在内的全面教育。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3.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 物。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 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2.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 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3.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如19世纪中,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 四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1.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 尔霍夫尔建立了以保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完美运动,在教学法方面,他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 2.军国民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近 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重智轻体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军国民教育内容包括: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 3.苏联凯洛夫构建的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课程体系的影响,除了强调共产 主义思想教育以外,其强烈的主智主义――科学主义色彩成为其课程体系的特色,突出表现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三个中心论),三个中心的核心则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简称“三基”。主智体育思想规定了统一的学校体育大纲,实现了学校体育的规范化。(凯洛夫提出了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5大教学原则。) 4.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学者明确提了了终身体育的主张,1970年,欧洲娱 乐会议发表了“休闲与娱乐宪章”。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市场信息学120道选择题14页word文档

1.信息的质的问题即( A )。 A、消除不确定的程度 B、提供信息的服务方式的好坏 C、信息的好坏 D、信息的可靠程度 2.未经加工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信息被称为(A ) A、零次信息 B、一次信息 C、二次信息 D、三次信息 3.市场信息是一种重要的( C )。 A、自然信息 B、科学技术信息 C、经济信息 D、社会生活信息4.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信息非对称的划分角度是(D ) A、非对称信息的内容 B、非对称发生的地点 C、非对称信息的载体 D、非对称发生的时间 5.下面那种方法不属于社会调查(A ) A、文献调查 B、样品调查 C、问卷调查 D、访问调查 6.揭示是内容整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不是其常采用方式的是( D )。A、剪辑B、贴标签C、摘记D、观摩 7.下列不是“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法所选择的信息资源基本要素的是()A、数据库资源B、专利和商标资源 C、高等教育资源 D、图书报刊资源 8.数据库技术属于() A、信息获取技术 B、信息传送技术 C、信息存取技术 D、信息处理技术 9.概念模型设计的时候,不同实体、实体集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下面不属于这三种形式的是()

A、1:1 B、1:2 C、1:N D、M:N 10.数据流程图是在生命周期法的哪个阶段产生的() A、需求分析 B、设计 C、开发 D、运行维护 11.道德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每一个() A、文件 B、合同 C、质量保证书 D、广告12.定性信息处理方法侧重于经验和人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运用,()和创造性思维是其主要手段。 A、逻辑思维 B、时效性思维 C、连续性思维 D、针对性思维 13.题目的4个构成部分中,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A、标题 B、内容简介 C、目录 D、前言或摘要14.企业控制系统职能组关于非人事方面的信息有()报告。 A、招工 B、训练 C、销售定额 D、人员配备15.狭义的通信就是人与机器或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按此定义,以下不属于通信的是()。 A、讲演 B、广播 C、电报 D、电话 16.信息生产较困难,复制较容易,没有尺寸和() A、价值 B、价格 C、重量 D、质量17.市场信息资源最重要的生成者是() A、企业 B、政府 C、中介组织 D、消费者18.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商品并不能赢得市场。 A、好的 B、优的 C、次的 D、真的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胡君

名词解释: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实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 动作示范法: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联系的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纪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的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对体育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进行精心考虑,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的准备过程。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世界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等等。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

2018年10月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场信息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9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近年来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海量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级别不断跃升,这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A.时效性 B.层次性 C.无限性 D.抽象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B.信息具有无限性和普遍性 C.信息与观察主体的目的密切相关 D.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称为信息存储 3.超市经理根据啤酒与尿不湿的销售量同时增长的信息,做出了改变销售策略的决定,结果销售量大增,这说明信息具有 A.管理作用 B.控制作用 C.决策作用 D.组织作用 4.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7年第l8号台风“泰利”将于9月l4曰晚至l5日早晨登陆闽浙的消息帮助该地医及时做好了防御台风的工作。这表明信息具有 A.时效性 B.竞争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5.微型计算机属于 A. 第l代计算机 B.第2代计算机 C.第3代计算机 D.第4代计算机 6.关于操作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管理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C.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计算机的接口界面 D.操作系统将用户的操作转变为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控制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2018年4月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场信息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9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信息有一个信源及多个信宿,它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A.抽象性 B.层次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2.“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明信息的传递应 A.准确 B.及时 C.安全 D.全面 3.市场信息可为人们带来程度不同的效益,或是经济效益,或是社会效益,或者同时带来两种效益,这体现了市场信息具有 A.价值性 B.时效性 C.竞争性 D.可变换性 4.在信息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以信息流控制为核心的阶段是 A.传统管理阶段 B.技术管理阶段 C.资源管理阶段 D.知识管理阶段 5.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逻辑运算 B.算术运算 C.发布控制指令 D.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6.按照使用范围来划分,操作系统可分为 A.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B.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 C.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 D.字符命令界面操作系统和视窗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7.企业通过网络寻找合格的供货商和物品,并在线购买。这个过程属于 A.电子采购 B.电子拍卖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 2.体育教材) 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3、体育课的密度: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 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 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 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 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 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

《学校体育学》题目

简述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1)只抓学校代表队的尖子运动员 (2)忽视学生个人兴趣 (3)以达标技评为目的 (4)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简述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2)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 (3)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简述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 (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 (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简述我国古代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礼指礼节,主要是道德教育 (2)乐指指音乐、诗歌、舞蹈的教育 (3)射指射箭技术的学习。 (4)御指驾车技术的学习。 (5)书指书法的学习。 (6)数指算数知识的学习。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一个学科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及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贡献决定了它是否为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4)“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指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简述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教育功能,即促进智力发展;形成优良品德;培养审美情趣

(2)健身功能,即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能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娱乐功能,即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神经紧张和疲劳;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简述体育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的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行为情景或条件 (4)表现程度 简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4)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简述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

市场信息学试卷及答案1

市场信息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从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变化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获得的信息是() A.语法信息 B.语义信息 C.语用信息 D.动态信息 2.以下不属于无形的生产要素的是() A.材料 B.科学技术 C.情报信息 D.科学管理 3.信息的质的问题即() A.消除不确定性的程度 B.提供信息的服务方式的好坏 C.信息的好坏 D.信息的可靠程度 4.信息的使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 A.如何实现信息安全问题 B.如何实现信息传递问题 C.如何实现信息维护问题 D.如何实现价值转换问题 5.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信息非对称的划分的角度是() A.非对称信息的内容 B.非对称发生的地点 C.非对称信息的载体 D.非对称发生的时间 6.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个术语起源于() A.股票业 B.保险业 C.金融业 D.房地产业 7.厂商向消费者保证质量的退一赔二属于() A.激励机制 B.市场信号 C.市场信用 D.市场竞争 8.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是指() A.数据库资源等基本构成要素的总量 B.基本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C.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D.基本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 9.数据库市场是() A.一次信息市场 B.二次信息市场 C.三次信息市场 D.二次信息市场和三次信息市场 10.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 A.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度 B.信息技术应用 C.信息网络建设 D.信息产业发展: 11.关闭计算机电源后,内存的数据将() A.保留在硬盘上 B.随着电源关闭而丢失

学校体育学期末及考研重点知识备课讲稿

1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2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3、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 4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5、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6、1956年我国编制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7、1954年我国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8、199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9五部委于1979年对16个省市二十多万学生进行大规模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调查研究。在此后的1990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抽样的大规模的体质测试。 1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以“体制教育”思想的建立为标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有“技术教育”(“三基教育”)思想,“快乐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等。 11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2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3教学评价的考察、鉴定功能 1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1体能的评定○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3运动参与学习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13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 14、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 15、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16、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17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全校计划,班级计划,个人计划。 18、1986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19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 20体能训练内容: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1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 22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2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1)体育(与健康)课程(2)课外体育活动 24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哪些:⑴丰富多样性⑵价值潜在性⑶具体性⑷功能多元性。 25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⑴激励功能⑵定向功能⑶评价功能。 26动作示范法的几个要素:○1速度○2距离○3实现○4视线干扰○5多媒体配合 27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1认真钻研教材○2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28课的结构可分为:基础结构和具体结构 29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⑴灵活性⑵开放性⑶综合性⑷兴趣性⑸自主性 30课余体育训练课的分类: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训练课、调整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五种类型。 31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只能部门。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 32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学管理对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将成为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 33、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由国家教委、国际体委和卫生部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简称《两个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2年8月颁布实施。2007年修订《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34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学校性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35、1906年设体操专修科。1923年,南京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相继开办了四年制的体育专业。1998年开始,国家教委又规定,在全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加试体育的制度。 36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可大致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7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两种思想: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1竞技运动教材化:运动项目也不能完全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