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0202 一种基于相对测量信息的SINSUSBL组合导航算法

20160202 一种基于相对测量信息的SINSUSBL组合导航算法

20160202 一种基于相对测量信息的SINSUSBL组合导航算法
20160202 一种基于相对测量信息的SINSUSBL组合导航算法

《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解读

《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解读 《建设项目经济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三个文件。它已由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于2006年7月3日以发改投资 [2006]1325号文批准发布,要求在开展投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中使用,这是我国投资建设、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领域里的一件大事。笔者结合从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实践对《方法与参数》作如下解读。 一、《方法与参数》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个配套文件,更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已无必要”错误观点的矫正。 1、过去我国实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企业没有投资自主权,经济评价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致力于作表面文章以谋求项目的“可批性”,对于经济评价的主旨——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反而不够深入,投资效果不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以贯彻“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基本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投资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企业投资决策的谨慎程度,甚至导致一些企业无所适从,迫切需要相关指导性文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部门对1993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它对于审批制项目经济评价起着规范的作用,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则起着参考文献的作用,“对于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应根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执行;对于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可根据核准机关或备案机关以及投资者的要求,选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参数”。同时,十分重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评价工作的影响,强调“项目评价人员应认真做好市场预测”,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应进行定期测算、动态调整、适时发布”。 2、《方法与参数》借鉴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英国财政部等机构发布的经济评价指导手册和研究成果,表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仍是必要的,并且仍然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具体内容也有许多改进之处,一方面充分吸取了国内外经济评价各个环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并明确了过去实践中的模糊观点;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评价与国家财税制度相匹配,经济评价工作更具操作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在“总则”部分除了对经济评价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评价原则、项目计算期和价格体系进行说明外,重点论述了建设项目的不同分类方法,并指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及侧重点,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确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应根据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确定”,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 2、强化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准确性对于提高项目经济评价结论准确性的重要性,专门安排独立章节对此进行分析,细化并补充了财务费用流和效益流的识别和估算方法,强调项目目标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经验对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工期是否合理,可按工期定额进行分析;流水段的划分是否适当等。定性评价方法比较方便,但不精确,决策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二)定量评价方法 1.多指标比较法。 在应用时要注意应选用适当的指标,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多指标比较法主要用于在所比较的方案中,有一个方案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的方案、优劣对比明显时的情况。如果各个方案的指标优劣不同,则应该采用下面的其他方法。 2.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分,采用加权计算法计算各方案的总分,以总分高者为优。这是在案例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3.价值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最终价值,以价值大小来评定方案的优劣。 案例教材第二章案例1、2、6、7、8、属于此类。其中6类似于2003考题思路。1、2类型尚未未考过。第二节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价 我们要注意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力求达到“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强调“合理的技术先进”。 在价值工程方法中,价值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价值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这些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用公式可表示为 价值=功能/费用 价值工程侧重于在设计阶段开展工作。价值分析不是单纯以追求降低成本,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正确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置。运用价值工程的功能指数法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各项功能重要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各评价指标得分*该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常用的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1、 0-1评分法的运用。案例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重需要根据0—1评分法将各功能一一对比,重要者得1分,不重要的得0分,为防止功能指数中出现零的情况,用各加1分的方法进行修正。最后用修正得分除以总得分即为功能指数。0~1评分法的特点是:两指标(或功能)相比较时,不论两者的重要程度相差多大,较重要的得1分,较不重要的得0分。在运用0~1评分法时还需注意,采用0~1评分法确定指标重要程度得分时,会出现得分为零的指标(或功能),需要将各指标得分分别加1进行修正后再计算其权重。 2、 0~4评分法的运用。案例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重需要根据0—4评分法的计分办法自行计算。按0~4评分法的规定,两个功能因素比较时,其相对重要程度有以下三种基本情况: (1)很重要的功能因素得4分,另一很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0分; (2)较重要的功能因素得3分,另一较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1分; (3)同样重要的功能因素各得2分。 3、环比评分法:适用于评价对象之间有明显可比关系,能直接对比,并准确评价功能重要程度比值的情况。具体见相关法规146-147页。 二、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第8卷 第5期2008年 5月 科 技 和 产 业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 ry Vol.8,No.5May., 2008 文章编号:1671-1807(2008)05-0008-04 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郭 敏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入手,首先界定了信息产业的范围,并测算出我国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增加值;接着构建了信息化指数的指标体系,对相应年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估算;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特点。关键词:信息化;信息产业;测度中图分类号:F049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01-20 作者简介:郭敏(1976— ),女,湖南常德人,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逐渐成为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另一种基础性社会资源,信息化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步入一个以信息或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时代,这种变化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向全球化和信息化、知识化发展,我国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背景下,研究和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相关问题就具有了重大意义。 1 我国信息产业产出的测度 在研究和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信息产业范围;二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如何真实反映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对于信息产业的定义和划分众说纷纭,不同的研究角度、深度和目的导致了不同的信息产业概念。本文将信息产业界定为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的信息服务等综合性生产活动,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信息设备制造业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视听技术等技术设备和元器件的开发与制造,是信息产业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手段等方面高级化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证;信息服务业指以计算 机为主要平台的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数据库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业、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业、信息系统设备维护修理业等,也称为现代电子信息服务业。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传统的信息服务如印刷出版、新闻报道、文献情报、图书档案、邮政电信等正在逐步转向电子信息服务,它们之间日渐融合[1]。 由于我国的统计年鉴采用的是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的统计,并没有将信息产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产业单独列出,因此对于信息产业的产出需要进行估算。考虑到我国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经过对各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调整和合并,本文将信息产业分为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销售业、通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七大类。用信息产业的增加值来测量信息产业的产出[2]。 1)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在各年统计年鉴中可得到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0-1997)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8-)增加值的数据,但该数据的口径是不完全的,需经过调整后才能进行估算。调整的方式是把全部工业增加值与不完全口径的工业增加值的比率作为调整系数,由此估算出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 2)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调整方式与1)完全相同。 3)电子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电子信息产品销

组合导航姿态解算学习笔记

2015-3-9 1.参考丁君《AHRS航姿解算中的两种滤波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使用加速度的数据可以解算横滚角(roll)和俯仰角(pitch). 2.因开发板上单片机无ADC,无法对购买模块进行处理,故仅仅参考附带的程序。希望可以将adxl335模块的示例程序转移到mpu6050中,陀螺仪的数据暂时不用,仅仅使用加速度计的数据进行两个角度的解算。 3.老师想让我研究载体做圆周运动时加速度的解算,但是我想先从静态的开始,我觉得静态下的测试是基础,上来就研究最难的我接受不了。所以我想先用三轴的加速度数据先把静态下的姿态解算出来。 4.我发现如果我仅仅可以解算静态下的姿态,无法解决载体做回转运动下的姿态我还是完不成本科生的任务。因为本科生的任务是汽车姿态测量,所以光静止是不够的。 2015-3-11 5.校正这一环节是我所没有考虑到的,因为有偏差还有灵敏度不匹配。但前提是我要先解算出来。 6.论文不应该是最后完成的,论文是边做边写的,最后应该是是复制粘贴修改格式和布局而已。 7. 8.可以尝试将adxl335的示例程序(淘宝模块)移植到MPU6050中去解算横滚角和俯仰角。2015-3-12 1.为什么示例程序产生的六轴数据跟我想象的不一样那呢?加速度计的数据不是9.8,没有小数点。但是我发现买的arm模块数据也不是9.8,而且我用手机里的磁铁去干扰磁强计时,

发现磁强计的数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真的要使用磁强计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磁场干扰。 看来加速度计的数据是可以用的,因为别人都可以做到。 为什么示例程序中减去偏移量,而我却不能减去偏移量,比如+x 的加速度最大值是16000,减去之后,在+x 该等于零时,又出现了-16000,这是我更不想看到的。 2.extern float atan2 (float y, float x);程序格式又搞错了,人家不是atan2 (float y/float x),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too many actual parameters. 3.现在的状态是不能进行全姿态解算,x 轴的显示范围是(90o~270o),和我想要的范围(-90o~+90o)正好差了180o,但是减去还不行,减去后串口上只显示一个负号。还好汽车达不到那个角度±90o,哪怕是在汽车测试中,但是飞机能达到啊。所以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的。我想先把一个角度解算出来,然后去推广。 我在主函数里改动pitch=(int)(((atan(ratio)*180)/3.1415926)+180);这一句不行,后来我改动void lcd_printf(char *s,int temp_data)函数里面,在第一句我加上了temp_data-=180;然后俯仰角就输出正常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4.uchar 是一个8位无符号数,表示范围0到255,而uint 是十六位无符号数,表示范围0到6553 5.但是要注意的是8位单片机。(摘自网络) 5.现在能解一个俯仰角,下一个是横滚角。我想这两个角的性质应该是比较接近的。但是论文不是这么写的。横滚角也解算出来了,但是航向角好像不能通过加速度计解算。 2015-3-13 1.因为航向角解算不出,所以找出MPU9150,希望采用其中的磁强计来解算磁航向角。接下来下载相关datasheet 并阅读。 2.现在的解算方法还不涉及迭代,所以现在还没出现那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累积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当前的解算与值与当前的采集数据有关。 2015年3月15日 1.为什么不直接搞DSP 直接跳过ARM 那一关,害怕,害怕就去学。 2.老师可能需要我做一个松耦合组合导航,先让我去研究一下算法。然后再去用硬件实现。该整理资料了,整理完给老师一份,然后再说设计硬件编程的事。等我把航向角结算出来后后立马去研究组合导航算法。方向错了,停止就是前进,否则以后都不能和老师交流了。这是很危险的。我是否应该听老师的,先搞算法,然后再去考虑接下来的实现。 3.网上的GPS 模块没见有遵守I2C 通信协议的,都是一个收一个发送,这样我还真得考虑数据同步的问题。 2015年3月16日 1.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用示例程序在串口上显示的数据为什么和我想象的那么不一样了,因为你在初始化MPU6050的时候会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进行一些配置,其中包括一个叫做full scale range 的配置,就拿陀螺仪来说如果你将这个范围配置在s ?±2000,那么这个范围所对应的sensitivity scale factor 就是16.4()s LSB ?。感谢唐朔飞老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感谢日本Asahi Kasei 的数据手册,让我在看补数、补码的过程中,让我在看到日本磁强计的测量数据与磁通密度的对比中让我想到了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也是这样的。谢谢你们。一个好的数据手册就应该让user 看明白。 2.怎样才能在陀螺仪的寄存器中的16bit 数据中看出那个表示小数点?都不表示小数点,只有通过sensitivity scale factor 之后才会产生小数点,这时的数据才是精确地。好了,这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算法研究中去了,传感器输出的就是,加速度数据和角速度数据,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研究一个适合车辆检测的算法了。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三)主要由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两部分组成。其中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主要由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各指标的标准参考值组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包括总则、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财务分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果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方案经济必选、改扩建项目与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部分行业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综合起来看,根据方法与参数三中的有关规定,需要对于“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教材的内容做以下调整: 一、流动资金的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方法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分项详细估算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1. 周转次数的计算: 各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最低周转天数参照同类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或按部门(行业)规定,在确定最低周转天数时应考虑储存天数、在途天数,并考虑适当的保险系数。

2. 流动资产的估算。 (1)存货的估算。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项目评价中仅考虑外购原材料、燃料、其他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2)应收账款估算。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尚未收回的资金,计算公式为: (3)预付账款估算。预付账款是指企业为购买各类材料、半成品或服务所预先支付的款项,计算公式为: (4)现金需要量估算。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是指为维持正常生产运营必须预留的货币资金,计算公式为: 3. 流动负债估算。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得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农业经济信息化测度分析

农业经济信息化测度分析 本文作者:杨断利郭涛张立梅赵洋籍颖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河北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随着保定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信息化得到了较快发展[2]。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农业信息化结构的关系,为科学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其基本涵义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从另外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保定市是农业大市,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多样化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信息服务人才缺乏、信息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 2信息化测度理论 对于信息化的评价,目前国外有许多种研究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波拉特法、日本信息化指数法、国际电信联盟综合评价法和信息社会指数法[3]。波拉特法[4]:波拉特法用信息产业的国民

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用投入—产出表来进行量化。该方法提出了信息经济规模量化模型,创造了一套科学的宏观信息经济定量分析方法。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5]:1965年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介提出了利用相对值计算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4大类11项指标。国际电信联盟综合评价法: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大会上,西方七国集团提出了一套评价七国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是对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水平进行测评。信息社会指数法:1996年国际数据公司(DC)提出了以信息的有效利用为核心进行信息化测度,该方法利用三大类指标进行加权计算[6]。国内关于信息化测评方面的研究较多,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是《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提出的测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分方法。 3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信息化作为一次重要的产业革命,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把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量化。鉴于研究的需要,首先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对保定市农村信息化指数进行评测,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指标是一个以统计的方法来量化某一事物状况的科学概念。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信息化测度的研究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能够以科学、完整的量化数据来反映保定市农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按照我国信息化中心编制的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及保定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最后选定27个指标。本文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测算保定市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如下:用德尔菲法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付兵荣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广州510275) 摘 要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将城市信息化指数分解为发展指 数、质量指数、潜力指数三个部分,既注重对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也注重对其质量及发展潜力的评估,克服了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中对城市信息化测度重视现状而忽视质量与发展潜力的弊端。 关键词 信息化 测度指标 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 G 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34(2003)0320230202 The D esign i ng and Usi ng of System About the M ea sur i ng I ndex of M un ic ipa l I nforma tion Fu B ingrong (Info r m ati on and M anagem ent D epartm ent of Zhongshan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A system about the m easuring index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w 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o r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in th is paper . T he index w as divided into th ree aspects including developm ental index ,quality index and po tential index ,focusing on the descri p ti on of p resent developm ental status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as w ell as it’s quality and po tential ,w h ich is different from studies on the m easuring theo ry of info r m atizati on paying mo re attenti on to p resent status than to quality and po tential .Keywords Info r m atizati on Index Sutainable developm ent Guangzhou city 收稿日期:2002-11-10 1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的意义 信息化的定义一般基于宏观抽象范畴,难以具备可操作性和精确的量化。无论是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还是在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政策体系中体现信息化思想和目标,都必须首先建立信息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信息化过程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所以简单采用一个或若干指标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信息化过程,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结合其时空变化,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客观定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必须以城市信息化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关注信息化要素过程特点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信息化系统状态的指标集合。这种指标集合是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有关指标的有机组合,不是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是对复杂系统特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对事物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城市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通过一套指标体系来体现的。我们知道,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大都是从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设计的,它对我们设计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但并不能代替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分为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信息化潜力指数三个一级指标。信息化发展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化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信息化潜力指数则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有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我们就可以测算出某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可以制订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也可以据此调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2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进行城市信息化状况的评价研究,必须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其贯穿于指标体系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同时,注重信息化质量与潜力的评价和空间效益,指导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实践。在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设计中应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可持 第21卷第3期 2003年3月     情 报 科 学   V o l 121,N o 13M arch,2003

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评价与对比1对马克卢普信息

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评价与对比 1. 对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的评价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是最早的宏观信息经济学的测度理论和方法。他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知识生产和分配》是一部奠基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宏观信息经济学著作。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学者广泛地应用,诱发了许多著作的产生。其对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彼得·德鲁克的《间断的时代》、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著名著作中的某些重要思想都有直接的影响。 但是,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也确实存在着某些缺陷,以致招来种种批评。对于这些批评,归纳起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 关于“教育”划归信息产业的问题。批评者认为,将教育划归信息产业使他们感到不安。尤其是某些大学教授和学生,认为将大学比作“知识工厂”是破坏了大学的自由和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传统。 2. 关于“知识”、“知识产业”概念的范畴问题。批评者认为,马克卢普的关于“知识”与“知识产业”概念的范畴过于广泛,而且非常含糊。的确,这种广泛、含糊的概念范畴使概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导致在实际进行测度时,难免使数据的选取和测算具有主观色彩和随意扩大的倾向,尤其是在测度某些产业的非市场交换价值时更是如此。比如,为了计算家庭教育的价值,马克卢普是通过计算父母在家中教育孩子而不去工作所损失的工资来衡量的。 3. 关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问题。马克卢普将许多未被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现行的核算统计体系的社会活动和准职业都列入测度指标体系,他设计的这一体系的测算方法又是采用和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基本一致的方法,这种做法,势必给数据的获得和测算带来很大的难度。

关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综述

作者:陈小磊郑建明万里鹏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指标体系;信息经济理论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角度,对国内外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形成理论和指标设计进行评述,指出这些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以及选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阐释得比较多,综合性诊释为“信息化就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而关于信息化进程的科学测度,国内外已经有相当多的理论研究。本文拟从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角度,对这些理论进行分类阐释。 1信息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信息经济理论指将信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主要研究信息这种资源的选择和配置。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领域信息经济问题的研究,包括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它们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信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信息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经济关系,影响信息活动和信息经济效益的因素,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济系统的作用条件和作用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主要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以信息经济作为对象的宏观计量。以马克卢普、波拉特等人的工作为代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芬兰等DECD九国以及泰国、新加坡、韩国等曾利用此法进行过测度,并根据结果,提出了发展战略,制定了产业政策。 1. 1波拉特法 最早开始信息产业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他于1962年设计了一套测评信息产业的指标体系与方法。1977年,波拉特在他的9卷巨著《信息经济:定义和测量》中,提出了第四次产业的论点,并在马克卢普开创的有关知识产业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型,又叫信息经济法。 波拉特法从经济学角度,对信息产业运行机制进行研究,考察信息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所占的比例。其基本理论是:首先,将信息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并列,称为第四产业。其次,根据信息活动的情况将国民经济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是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其产值的侧度可采用测度国民生产总值的一般方法,比如最终需求法和增值法,数据来源是美国商业部分析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级信息部门主要指为内部消费而创造信息服务的政府或非信息企业,其产值由该部门中信息劳动者的收人和信息资本的折扣构成,采用了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产业一职业结构矩阵”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产业一资本流通矩阵”两个数据库。 1. 2厄斯的经济一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 厄斯的方法,主要是对49个变量作相关分析,衡量每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信息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然后确定以三个主要因子来衡量每个国家的信息活动水平。这三个因子是文字传播总量(Written communication)、技术(technology)、图书馆(libraries)。每个因子下面又分多个参数,这样就构成三因子多参数模型。然后根据每个因子的分析结果对87个欠发达国家进行排序、分类。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则按GNP值排序,以反映经济实力对信息活动的影响。 1. 3加拿大“信息技术和电信(ITT)分类”的测度指标体系 加拿大工业部、统计局和文化部提出了本国新的信息技术和电信

湖北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

湖北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 摘要:近几年许多省份开始主动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GDP的发展。本文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六要素结合实际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湖北省信息化进行测度,分析其信息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 1.问题的提出 信息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和人类巨大的财富,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按照广泛流行的观点,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表现为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正加紧向信息化经济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如要保持并加强其在21世纪的竞争力,就必须抢占信息化这一制高点。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差距。 随着全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作为社会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而且有力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全

社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湖北这个省份,力图测度湖北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用得到的信息化指数对GDP作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区GDP的影响。 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方法 2.1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2.1.1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充分反映地区信息化的程度,指标的定义明确,测算方法科学规范,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2)全面性原则 从衡量整个地区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不仅仅只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某一具体方面,还要注意信息化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事,还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有关。(3)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能综合反映区域信息化的水平,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等方面。 (4)可操作性 选择能够取得数据的指标,以便进行定量计算。 (5)可比性 所选指标要既可以纵向测算区域信息化水平,又可以横向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差异。 2.1.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信息化的评价是从定量的角度综合考察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其必然要

信息经济学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信息经济学文献综述

关于信息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1.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最早出于凡勃伦1918年所写的《资本的性质》中, 但信息经济学的一词最早却出现在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1961年, 斯蒂格勒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第一次把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概念阐述了他的著名论文《信息经济学》。之后他又用不完全信息替代传统经济学中的完全信息假设条件, 以修补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为此, 他一直被誉为信息经济学的创造人, 同时他又与马尔萨克两人开启了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大门。1962年, 美国的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 在书中他首先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对知识产业的生产与分配的经济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他又对美国的知识产业的产值进行了具体的测算。为此, 大家把他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1970年, 乔治阿克洛夫提出的《“柠檬”市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形成进入到发展阶段。继马克卢普之后,1976年, 日本的增田米二在其《信息经济学》中对信息时代出现的第四产业进行了划分, 并较详细地界定了第四产业中信息产业、知识产业、情绪产业和伦理产业四大领域的范围。1977年, 波拉特以“信息经济”为题出版了九卷巨著, 在第一卷《信息经济: 定义与测度》, 对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概念、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1979年丁希契莱福门和J赖利从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关系的角度对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基本概念进行了研究,对信息经济学的完善做出了贡献。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非常火热。1983年,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 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 重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罗伯特、巴罗和英国的经济学家莫里斯也基于同样的观点, 他们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 应对其加以特别重视。1984年, 美国经济学家K阿罗出版了《信息经济学》论文集, 在该论文集中, 他对信息经济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他认为信息经济学就是不确定存在情况下的经济学。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思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 信息成本是构成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当然, 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经济学进行了探讨。要特别说明的, 2001年度诺

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方法概述

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方法概述 摘要信息化水平測度是现阶段人们通过测度模型的方式形成测评指标,对测度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于机械工业企业来说,需要运用信息化指标进行测度。本文在对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进行研究中,首先运用信息化评测指标模型的建模方法对机械工业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进行了划分,随后运用信息化指标拟合力度的分析形成测度模型,从而完成对于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测度。 关键词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测度模型;指标评价 前言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研究专家为了能够通过对企业进行局部定量的分析,来获取企业当前阶段的建设水平。但是在以往的研究当中,经济学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测度模型,因此在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时,难免会出现偏颇。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测度模型开始应用于企业价值上,其中波拉特信息经济法、国家信息化评测指标体系等,都是测度模型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业模型。 1 选择合适的模型方法 在现阶段常见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模型当中,最常见的几种模型包括波拉特方法、信息化指数模型以及综合信息力度模型等。其中波拉特方法主要是将国民经济当中的信息部门进行识别,随后通过划分一级信息部门、二级信息部门的方法将信息化程度与其所处的经济部门的比重变化进行全面衡量。其中二级部门通过明确的指标划分,实现精准测度。不过这种测度方法十分复杂,主要是针对地区乃至是国家开展的宏观测度,难以应用于某一类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信息化指数模型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松崎青出的,这一模型当中,信息化水平可以依据算术平均的方式进行参数和因子的区分,最终获得参数结果。在指标选用方面,信息化指数模型确定了量纲,量纲当中的个数、次数以及件数等都可以通过测度的方式确定了基准年的相对值,这个相对值并不存在绝对意义,其所反映的结果无法进行直接对应。因此这种模型方法只能够反映企业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的某几个方面的水平情况,无法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指标。因此本文在进行模型选取时选用了具有突出实践意义的综合信息力度模型法。综合信息力度模型主要通过层次的划分,将企业当中所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区分为若干个因素个体,每一个因素个体作为指标都能够影响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1]。在指标当中,信息发展的潜力、信息产品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以及渠道流通能力等,都是重要的指标内容,通过几种指标力的合力,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模型通过对这几种指标影响力的评价,来具体评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 机械工业企业综合信息力度评价运用

组合导航系统的计算程序代码

组合导航系统的计算程序代码 function yy=ukf_IMUgps() %function ukf_IMUgps() % UKF在IMU/GPS组合导航系统中应用 % % 以IMU中的位置、速度、姿态误差角、陀螺漂移常值为状态量; % 以GPS中的位置、速度为观测量。 % % 7,July 2008. clc % Initialise state global we RN RM g fl deta wg Tt wt d ww v u W Rbl Ta wa d=0; %验证循环次数 %地球自转角速度we(rad/s): we=7.292115e-5; g=9.81; %地球重力加速度(m/s^2) a=6.378137e+6; %地球长半轴 e2=0.; %地球第一偏心率的平方 %姿态角初始值(r,p,y) zitai=(pi/180).*[0 2.0282 196.9087]; %姿态误差角 fai=(pi/180).*[1/36 1/36 5/36]; %(100'',100'',500'') r=zitai(1)+fai(1); p=zitai(2)+fai(2); y=zitai(3)+fai(3); %当地坐标系(l)相对于载体坐标系(b)的转换矩阵:Rbl(在e,n,u坐标系下)Rbl=[cos(r)*cos(y)-sin(r)*sin(y)*sin(p) -sin(y)*cos(p) cos(y)*sin(r)+sin(y)*sin(p)*cos(r) cos(r)*sin(y)+sin(r)*cos(y)*sin(p) cos(y)*cos(p) sin(y)*sin(r)-cos(y)*sin(p)*cos(r) -cos(p)*sin(r) sin(p) cos(p)*cos(r)];

第1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附件: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主要内容一、流动资金的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方法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分项详细估算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1. 周转次数的计算: 周转次数=360天/最低周转天数 各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最低周转天数参照同类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或按部门(行业)规定,在确定最低周转天数时应考虑储存天数、在途天数,并考虑适当的保险系数。 2. 流动资产的估算。 (1)存货的估算。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项目评价中仅考虑外购原材料、燃料、其他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其他材料+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燃料=年外购原材料、燃料费用/分项周转次数 其他材料=年其他材料费用/其他材料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年工资及福利费 +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在产品周转次数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营业费用)/产成品周转次数 其他制造费用是指由制造费用中扣除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后的其余部分。 (2)应收账款估算。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尚未收回的资金,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预付账款估算。预付账款是指企业为购买各类材料、半成品或服务所预先支付的款项,计算公式为: 预付账款=外购商品或服务年费用金额/预付账款周转次数(4)现金需要量估算。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是指为维持正常生产运营必须预留的货币资金,计算公式为: 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以上三项费用中所含的工资及福利费、 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 3. 流动负债估算。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得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

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述评_汪国华

122

入+ 二级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 二级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人数× (人均工资 + 人均固定资产折旧) 波拉特在测算过程中,采用了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产业—职业结构矩阵数据库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产业—资本劳动矩阵数据库而完成的。 1.2 对波拉特信息化水平测度理论与方法的评价 波拉特方法的贡献和优点在于: 第一,科学性较高,国际影响和国际通用性较强,测定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因此国内很多机构和学者都采用这种方法测算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波拉特首次以信息商品是否进入市场交换为标准,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次信息部门,使人们对信息产业的概念、结构和产值构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三,波拉特方法从经济学角度,以经济统计语言开启 了定量描述信息经济的先列,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信息经济测度的理论与方法,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我们间接对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 第四,提出经济的两大领域划分观点: 一个是包含物质和能源转移的领域,另一个是包含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的信息转换的领域。 但是,波拉特的理论与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第一,由于波拉特仅仅通过对信息产业GNP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因而使信息化其它因素的发展状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如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主体水平等。而且,以“出口导向型”发展信息产业的国家,信息产品的出口额在信息产业中占较大比重,其一定时期信息产业GNP及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不能准确反映该国某个时期的信息化水平(出口的信息产品反映别国的信息化水平,反之亦然)。 第二,波拉特对信息化水平的反映不够直观、具体,而且其测度对统计资料要求很高,测算复杂,因此各国在应用该方法时也作相应的变通。 第三,波拉特对信息活动、信息产业、信息职业的划分缺乏统一的科学依据,“信息经济”概念的外延太广。 第四,波拉测度方法本身属于宏观经济测度范畴,但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微观经济特性却削弱了他们使用投入一产出法分析的基础。 2RITE模型(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及其评价2.1RITE模型 RITE模型也称为信息化指数法,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小松畸清于1965年首次提出并使用的,该模型中的社会信息化指数是通过四个因素和11个分指标(如表一)加以反映的,由于这些分指标不同质而无法直接进行运算,所以测算时应根据统计数据求出每个分指标的绝对值,再将各自的数值转换成指数,最后才能求得信息化程度的总指标——信息化指数。 测算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定为100,然后分别将测算年度的同类指标值除以基年指标值,求得测算年度的各项指标值的指数,再将各项指标值指数求算术平均值,即得到预算期的信息化指数。二是先测算出信息化指数Q、信息装备率指数E、通信主体水平指数P和信息系数U的指数,再求算术平均值,即求得信息化指数。信息化指数模型如下图: 2.2对RITE模型的评价 RITE模型的贡献和优点在于: 第一,RITE模型既可以纵向比较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变化和趋势,又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程度的差别。 第二,该方法测度指标直观,参数少,数据易查找,测算简便,实用性较强,而且可以避免用波拉特方法进行测度时进出口因素的影响。 但是,也许正是由于RITE模型简便,才使其暴露出很多不足: 第一,指标选取的片面性。RITE模型仅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几方面选取指数来描述信息化,显得过于简单,一些基本方面(如信息需求、信息设施状况等)的指标没有体现出来,而且没有反映出人均生产方面的指标,因而没有准确反映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第二,计算方法基本上背离了一般科学原理,信息化指数法在计算上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其指标体系中的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没有赋予不同的权重,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区分出指标变量对最终信息化指数的贡献。 第三,RIET模型割裂了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的关系,较多考虑社会信息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指标,而且该法的测度结果是无量纲的相对量,只有相对意义,比较而言,波拉特方法的测度结果却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绝对量。 第四,指标选取的人为确定性使模型本身带有主观因素。张启人认为,函件和通话指数是邮电业务量的主要成分,单用函件量反映有失偏颇,报纸没有省(国)界,按报纸发行量不足以说明信息量; 人口密度指数更与信息化无直接关系,电话、电视、电脑在评估上表现的特点截然不同,难以反映实际的信息需求。 3我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及其评价 3.1我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信息化测算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信息化理论,要测算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或发展水平,除了选择一定测算方法外,还必须参照或建立一套既定的(或标准的)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判断分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对信息化理论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刚刚开始。我国许多学者(如卢太宏、陈禹等)对信息化指标及其体系的研究和构建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 、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 广泛利用 1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