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条中“条、款、项、目”的翻译方法

法条中“条、款、项、目”的翻译方法

法条中“条、款、项、目”的翻译方法
法条中“条、款、项、目”的翻译方法

法条中“条、款、项、目”的翻译方法

法律翻译同时涉足三个领域,即法律学界、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因此,法律翻译对译者要求十分苛刻。例如,在英汉、汉英翻译中,译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程度的中国法律以及普通法知识之外,还要擅长法律英语这一特殊用途英语(ESP)。与所有的翻译一样,法律翻译的译文要忠实原文的实质内容,还要尽量流畅通顺。法律翻译通常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立法性文件的翻译,合同翻译,诉讼类文书翻译,法庭口译,法学论文翻译,涉外公证文书翻译,判例翻译等等。

 法律翻译者在翻译立法条文、法学论文、法院判决等法律文件时,常常会碰到诸如“条”、“款”、“项”、“目”等词的翻译,参阅国内一些法律翻译(英汉、汉英)工具书,我们发现,各工具书对上述四个词的翻译或者没有涉及,或者十分混乱。这些翻译之中,不乏十分正确的翻译,但是有些翻译则值得商榷。本文作者旨在探讨这一组词的译法,为法律英语词典编纂及法律条文的翻译提供借鉴。本文从英译汉、汉译英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英汉法律翻译中的“条”、“款”、“项”、“目”

在英汉法律翻译中,上述词条的翻译不可一概而论。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而言,在英文中能够表达法律中“条款”之类的词汇大概有:article; section; subsection; paragraph; subparagraph; item; clause; rule; regulation; provision,以及stipulation等等。

(1)关于“article”一词的翻译。将article一词译为“条”,争议不大。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宪法》(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789)共有“7条”(seven articles)。再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Protocol on the Access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文译本也将“article”译为“条”。

根据美国权威的《布莱克法律字典》(Black's Law Dictionary. Garner, 1999:106),Article: A separate and distinct part (as a clause or stipulation)of a writing, esp. in a contract, statute, or constitution. (斜体字为作者所加)。再如,美国《法律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Law. Clapp, 2000:36),Article: subdivision of a written instrument; particularly a. a subdivision of a statute or

constitution, usually subdivided into sections. b. one of the items or clauses in a contract, treaty, or other agreement.

从以上两本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对Article的释义来看,“Article”是宪法、制定法、或合同中“单独的,显著的部分”。所以,将之译为我国法律条文中的“条”是合适的。纵然有字典将“Article”译为“节”(李宗锷、潘慧仪,1999:23),或是其它不同翻译,笔者认为,“Article”一词在法律条文翻译中一般应该译为“条”。

读者不能混淆“Article”与“Articles”的意义、用法。“Articles”应译为“条例”。例如,在《美国宪法》之前颁布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and Perpetual Union),这一宪法性文件直接称自己为“Articles”,不过,这不妨碍我们仍将该“条例”中的具体的13个“Article”译为“条”。

(2)关于section一词的翻译,分歧比较大,主要有两种声音。第一种观点:“section”应译为“条”或者“节”,而绝不可以译为“款”。如陈忠诚先生在其力作《汉英-英汉法律用语辩证词典》中讲“以个人有限的认识而论,在英美有

以'article'称'条'的,也有以'section'称'条'的。以'article'译'条'为常,以'section'译'节'为常。……而未见有以'section'译'款'的”(陈忠诚,2000:604)。第二种观点:“section”可译为“款”(薛波,2003:1234),此外,注释所言,余叔通主编《新汉英法学词典》中也认为“款”可以译为“section”。

依笔者看,section一词在英汉法律英语翻译中,通常译为“节”,也可以译为“条”,极少数情形下可译为“款”。

把Section译为“节”,是因为“section”这一概念有时很大,它比“article”(条)还大,若译为“款”、“项”、“目”过小,译为“章”、“编”则又过大。例如,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中,第二部分《关于知识产权效力、范围和使用的标准》(Standards Concerning the Availability,Scope and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包括8个section,第三部分《知识产权的实施》(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包括5个section,每个section又

包括若干条article.此时,译为“节”最好。事实也如此,例如,第二部分中的“SECTION 1: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中文翻译便将之译为了

“第一节:版权和相关权利”。关于这点,读者可参看北大法律信息网,Trips协议相关中、英文内容。

把section译为“条”,这点很好理解。当section译为“条”时,subsection 则译为“款”。根据A Dictionary of the Law (Clapp, 2000: 389),Section: a subdivision of a statute or document, represented by the symbol§(or§§for “section”). Most statutes and codes are divided into sections.另外,subsection: A part within a section of an act .Each section in a Statute may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ubsections…A subsection is denoted as a number with brackets. For example,

s.78(1)of the Trade Practices Act would read as section 78 subsection 1.(陈忠诚,2000:605),上述解释说明,section可译为“条,”subsection则可译为“款”。

此外,经笔者检索,加拿大法《北美法案》(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

《英国货物买卖法》(SALE OF GOODS ACT 1979)等法律条文中均使用Section来表示“条”,subsection表示“款”。

由于人们常将上述《美国宪法》中第1-4条(article)中数目不等的“section”译为“款”,而很少有人将这里的“section”译为“节”,所以,将“section”

译为“款”,已经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情形。翻开今天的“外国法制史”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事实(何勤华,1998:55;由嵘,2000:355)。总之,英汉法律翻译中的“section”是个相对的词,翻译的时候,译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选择合适的对应词为好。但是,同一篇法律条文中,必须遵循“译名同一律”,

不可毫无规矩。

(3)关于paragraph, subparagraph的翻译。笔者认为,应将paragraph, subparagraph分别译为“条”、“款”。以往的翻译中,人们也大都将paragraph,译

为了“条”。这点问题不大。Trips 协议中,第3条、第64条中有这样的例子。

1. Any Member availing itself of the possibilities provided in Article 6 of the Berne Convention (1971)or paragraph 1 (b)of Article 16 of the Rome Convention shall make a notification as foreseen in those provisions to the Council

for TRIPS.

任何利用《伯尔尼公约》第6条或《罗马公约》第16条第1款(b)项规定的可能性的成员,均应按这些条款中所预想的那样,向TRIPS理事会做出通知。

2. Subparagraph 1 (b)and 1 (c)of Article XXIII of GATT 1994 shall not apply to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under this Agreement for a period of five years from the date of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WTO Agreement.

自《WTO协定》生效之日起5年内,GATT 1994第23条第1款(b)项和(c)项不得适用于本协定项下的争端解决。

(4)其他词的翻译。

“Item”一词译做“目”非常合适。因为“Item”常常是subparagraph(项)下的一个部分。让我们来参考Black's Law Dictionary (Garner 1999: 837)中对此的解释,Item: In drafting, a subpart of a text that is next smaller than a subparagraph. In federal drafting, for example, “(4)” is the item in following citation: Rule 19 (a)(1)(B)(4). Also termed clause in this sense.

这个解释最后提到了“clause”这个词。关于clause一词的翻译,笔者认为,除了可以将其译为“目”之外,更多的情形下应将其译为泛指意义上的“条款”。例如,《新英汉词典》(1985:208)中对“clause”这个词的解释就是“条款”、“款项”。此外,不少工具书也均认可“条款”这一译法(费曼,2004:245;薛波,2003:233)。比如,“clause of devolution”译为“义务承担条款”。限于本文讨论的范围,不再展开论述。

还有rule以及regulation的翻译。依笔者看来,虽然它们与“条款”有一

定关系,但不应该有某些工具书中“条”的译法。rule应该译为“规则”,例如,美国刑法中精神病(insanity)抗辩事由中的“The M' Naghten Rule”(麦那顿规则)、“The Durham Rule”(德赫姆规则),都可以译为“规则”。再如,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译作《联邦民事诉讼规则》,Rules of Evidence译作“证据规则”等等。

regulation则应译为“条例”、“规章”。依据Black's Law Dictionary, Regulation一词在美国指“A rule or order, having legal force, issued by an administrative agency or a local government”(Garner, 1999: 1289)。所以,它是指行政机构颁发的法规,在我国行政机关颁布的法规一般称为“条例”或“规章”。

最后是关于provision以及stipulation的翻译。有人常将provision与stipulation混用。实则万万不可。Stipulation指“契约或协定中的实质性条款”(薛波,2003:1294)。它只指契约的而不指法律的规定,因此陈忠诚先生主张将其译为“(以契)约(规)定”(陈忠诚,2000:357-359;陈忠诚,1998:301-303)。笔者赞同上述意见。因为,这有章可循。依据Black's Law Dictionary, stipulation 1. A material condition or requirement in an agreement. 2. A voluntary agreement between opposing parties concerning some relevant

point(Garner, 1999: 1427)。如,stipulated damages (约定损害赔偿金),因此,stipulation应译为“(契约)规定”;而provision则多指“(法律)规定”。关于这部分的论述,有学者做过专门论述(参见:《法苑译谭》,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62-165页相关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汉英法律翻译中的“条”、“款”、“项”、“目”

读者可以看得出,事实上,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经我们分析到最后,只有六个词即:article, section, subsection, paragraph, subparagraph, item与法律条文翻译中的条、款、项、目有关。这就十分有利于我们进行汉英法律翻译中“条”、“款”、“项”、“目”的讨论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四条:“法律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为编、章、节、条、款、项、目。编、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达,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

举例说明:

第二十三条*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两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1项**

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Article 23.* Under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 an interested person may apply to the people's court for a declaration of a citizen's death:

(1)if the citizen's whereabouts have been unknown for four years or,**

(2)if the citizen's whereabouts have been unknown for two years after the date of an accident in which he was involved.

If a person's whereabouts become unknown during a wa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ime period in which his whereabouts are unknown shall begin on the final day of the war.***

article 23*

the subparagraph (1)of article 23**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article 23***

如上所述,法律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为编、章、节、条、款、项、目。笔者依据上文的论证认为,“编”的翻译一般应译为“part”;“章”译为“chapter”;“节”

译为“section”;“条”译为“article”;“款”译为“paragraph”;“项”译为“subparagraph”;“目”译为“item”。

例如,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共有2编(总则、分则各一编),15章(总则5章,分则10章),共包括37节(总则除第1、5章外,其余

章下均设节;分则第3章、第6章下设若干节),452条,还有一个附则(包

括附件一、附件二)(高铭暄,1998:1079-1081)。引用条文时,例如刑法第240条第1款共包含8项,则引用文应写成第240条第1款第X项;刑法第293条只有1款,包含4项,引用时写为第293条第X项(高铭暄,

1998:40)。

例如,第三章,刑罚,第四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则译为“Section 4. Fixed-Term Imprisonment and Life Imprisonment, Chapter III Punishments”。

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时,应注意“条”与“款”的正确翻译。The second paragraph of Article 17 of Crimina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vides that: “A person who has reached the age of fourteen but not the age of sixteen who commits the crimes of intentionally killing another or intentionally injuring another, even causing serious injury or death, and the crimes of rape, robbery, drug trafficking, arson, explosion, and poisoning shall bea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此外,上述“总则”可译为“General Provisions”; “分则”则译为“Special Provisions”:“附则”译为“Supplementary Provisions”。“附件一、附件二”则译为“Appendix I, Appendix II”。

三、结束语

法律翻译中的陷阱很多,法律翻译中法律条文的翻译也只是法律翻译的一部分而已。法律翻译中的混乱,不同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种繁荣,它值得人们努力弥合。当然,有些约定俗成的,也许不好更改了,例如在大陆,我们法规条文的结构依次是“条”、“款”、“项”、“目”,但在台湾,这一次序是

“条”、“项”、“款”、“目”。这点翻译工作者必须注意到,如果将台湾“某法第某项”译成英文,这里的“项”恐怕就不能是“subparagraph”而是“paragraph”了。

翻译中出现混乱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这样人们思考的东西就多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法律翻译离不开法学、语言学与翻译理论的支持,它的繁荣需要这三方面的诸位一同为之做出贡献。本文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请译界同仁指教。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由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正说和反说时有很大差异,尤其英语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更为复杂,有时形式否定而实质肯定,或形式肯定而实质否定。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原文中正说的句子可能不得不处理成反说,或是用反说表达更为合适。反之亦然。翻译中,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称为正反译法。 正反译法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属于引申和修辞范围。 笼统的说,英语句子中含有“never”、“no”、“not”、“un-”、“im-”、“in-”、“ir-”、“-less”等否定词以及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单词,以及汉语句子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勿”、“毋”等否定词的即为反说,不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即为正说。 但实际操作时,正说和反说的界限又变得极为模糊,例如“correct”可以翻译成“正确”(正说),也可以翻译成“没有毛病”(反说)。因此,到底译文要采用正说还是反说,就完全要看译文语言的惯用表达和上下文的语气语态了。 在正反译法中,英译汉正转反(正说反译法)和汉译英反转正(反说正译法)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正反译法。 英译汉正转反 英语中有些否定概念是通过含有否定意义或近似否定意义的词来表达的,虽然形式是肯定的,但这类词大多是某些肯定词所引申或变化出来的反义词,或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引申出其他否定词义,即所谓的“含蓄否定词”或“暗指否定词”,这类词在译成汉语时,需要变成汉语的否定词组,必要时还需要作词类转换。 1、名词 —含蓄否定名词主要有:shortness / shortage(不够;不足)、lack(缺乏;没有)、absence (不在)、failure(未能;不成功)、defiance(不顾;无视)、denial(否认;否定)、exclusion (排除)、freedom(不;免除)、refusal(不愿;不允许)、loss(失去)等。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由于时间不够,没能访问那些国家。 Behave yourself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要规矩点。 We were perplexed by his failure to answer the letter. 他何以不回信,我们大惑不解。 2、动词或动词短语 —英语中常见的含蓄否定动词包括:refuse(不愿;不肯;无法)、lack(缺乏;没有)、defy(不服从;不遵守;不让)、forbid(不许)、stop(不准;别)、ignore(不理;不肯考虑;无视;不顾)、hate(不愿意)、miss(没听清楚;没赶上)等。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五:正反译法

译国译民 专心翻译 做到极致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五:正反译法 正译法和反译法: 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如: (1) 在美国,人人都能买到枪。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one can buy a gun. (正译) In the United States, gun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 (反译) (2) 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信息。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正译) This information is accessible/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反译) (3)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新主意。 Suddenly he had a new idea. (正译) He suddenly thought out a new idea. (正译) A new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struck him. (反译) (4) 他仍然没有弄懂我的意思。 He still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正译) Still he failed to understand me. (反译) (5) 无论如何,她算不上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 She can hardly be rated as a bright student. (正译) She is anything but a bright student. (反译) (6) Please withholdthe document for the time being. 请暂时扣下这份文件。(正译) 请暂时不要发这份文件。(反译)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词义的选择 ?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According to the new s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2-06-27T09:52:15.18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王艳艳 [导读]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 王艳艳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英汉翻译的实质和概念,并在英汉两种语言相似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直译与意译这两种最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 ,更多地了解到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理论;直译;意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说:“翻译就是译入语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译者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前者注重结构形式,而且往往利用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而后者强调的是观点, 并且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整体地反映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是信息内容(message)在两种不同语言形态间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同时具备有两种语言, 两种文化的深厚功底, 必须善于把握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 找到两种语言表述风格、语法习惯的最佳结合点。 英汉翻译中直译、意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本文着重择取直译、意译翻译的实例及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两种方法的特性及运用技巧,以求揭示英汉翻译的规律和特点。 一、直译翻译法 直译翻译要求译者既要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同时也必须把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当作译语的思想和风格。此外, 原作的理论、事实和逻辑也应当作译语的理论、事实和逻辑。我们不能用个人的思想、风格、事实、理论与逻辑代替原作的这些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译语不要求等同于原语的数量和表现形式,但在内容方面要保持与原语一致。我们不能随便增减原作的文字和意义,增减文字或意思要取决于表达方式和语言的特征。比如,After their interview, he compares not their experience, but their statistics……译文: 面试以后, 他并不比较他们的经验, 而是比较他们的统计数字……; We must bridge the generation译文:我们应弥补代沟。此两句直译文保存了原文的内容, 译文也通顺。另外一些汉语中使用的成语和比喻常用语, 也可采用直译方式, 如“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双鸟),“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别流鳄鱼泪); 但有的对那些民族特色十分明显的诙谐用语、地方用语和语法差异很大的不适合于“直译”, 而必须考虑采用另一种方法。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译文,A.“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B.“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A译为直译翻译, B译为意译翻译。“天”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自然界的主宰, God (上帝)则是西方基督教徒心目中自然界的主宰。直译翻译Heaven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道教概念, 意译翻译将道教概念转化为基督教概念, 适合西方读者的宗教背景和接受心理。 直译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 它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 这样, 翻译才能实现“达”和“雅。直译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由于英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结构 ,所以不可能都进行逐字翻译。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 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 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窘迫, 挖苦或讽刺, 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 ,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鲁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说集》被视为直译的代表。但是,由于原语和译语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我们只能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和再现原作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 直译也有它的局限性,为了使语言清晰、有说服力,并且符合语言习惯, 译者必须尽量遵照所使用的语言习俗和正确的用法, 而不是刻意坚持原作的表达模式。 二、意译翻译法 意译法是在充分理解翻译内容的基础上, 离开原文的表达形式, 表意翻译的一种方法。意译要求译者对原文意思把握准确, 并结合自身对另一种语言文化、传统的理解, 它不再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严格一致和原文的语法新式, 这样翻译过来的东西更能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表白 ,也更像是译文使用群体自己的语言。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Don’t put on airs”(别摆架子)、“What i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等。 在翻译理论中,虽然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 保持“一国情调”,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使我国语言日益丰富、完善、精密,但是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 就只能采用意译法, 按照原文表达思想内涵, 而不是按照原文的结构和形式表达出来。采用哪种方法, 不采用哪种方法, 绝不是随意而为, 而是根据翻译内容从方便译作使用者准确理解把握理解原文思想内容的需要出发的。所以翻译绝不仅仅是翻译方法的简单运用, 而是合乎翻译规律的, 是具有一定技巧的。一定要掌握好直译与意译的技巧与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总体上讲, 英语与汉语在用词、句法、语法及表达习惯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都是相对独立的复杂体系, 但它们又有着许多人类语言的共同点和本质的联系性, 这就决定了翻译过程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是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成功地翻译所有内容, 或者准确完整而又不失原文风采、意境、情态地翻译出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的, 关键要看翻译内容自身的特点和针对的对象使用的方法哪种最贴切、最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意思,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方法的取舍问题, 而是灵活的变与不变的技巧, 包括翻译方法的调整变化、翻译内容句式的变化, 语态的变化等等。由此可见,直译法与意译法作为英汉翻译中的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在翻译中各有不同的功用,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相互补充,各有其长处,又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此,在英汉翻译中,要确切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直译显然有可取之处。 直译、意译最终目的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当然在一个句子中, 兼用直译和意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She didn’t like him much, but if she went out with him, it’d be one in the eye for Kath”她并不怎么喜欢他,可是如果她跟他一起出去玩,那倒可以让凯丝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一、词汇方面 ㈠.词义选择 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 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

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 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 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

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 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 1. 顺译法与逆译法 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

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 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3.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 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这是因为英语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虚词比较活跃、生成能力强,可构成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

最新【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1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2 由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正3 说和反说时有很大差异,尤其英语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更为复杂,有时形式否定而实质4 肯定,或形式肯定而实质否定。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原文中正说的句子可能不得不处理5 成反说,或是用反说表达更为合适。反之亦然。翻译中,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6 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称为正反译法。 7 8 正反译法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属于引申和修辞范围。 9 10 笼统的说,英语句子中含有“never”、“no”、“not”、“un-”、“im-”、11 “in-”、“ir-”、“-less”等否定词以及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单词,以及汉语句子中12 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13 “勿”、“毋”等否定词的即为反说,不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即为正说。 14 15 但实际操作时,正说和反说的界限又变得极为模糊,例如“correct”可以翻译成16 “正确”(正说),也可以翻译成“没有毛病”(反说)。因此,到底译文要采用正说还17 是反说,就完全要看译文语言的惯用表达和上下文的语气语态了。 18 19 在正反译法中,英译汉正转反(正说反译法)和汉译英反转正(反说正译法)是最20 为重要的两种正反译法。 21

22 英译汉正转反 23 24 英语中有些否定概念是通过含有否定意义或近似否定意义的词来表达的,虽然形式25 是肯定的,但这类词大多是某些肯定词所引申或变化出来的反义词,或经过长期历史演26 变而引申出其他否定词义,即所谓的“含蓄否定词”或“暗指否定词”,这类词在译成27 汉语时,需要变成汉语的否定词组,必要时还需要作词类转换。 28 29 1、名词 30 —含蓄否定名词主要有:shortness / shortage(不够;不足)、lack(缺乏;没31 有)、absence(不在)、failure(未能;不成功)、defiance(不顾;无视)、denial 32 (否认;否定)、exclusion(排除)、freedom(不;免除)、refusal(不愿;不允33 许)、loss(失去)等。 34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由于时间不够,35 没能访问那些国家。 36 37 Behave yourself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要规矩点。 38 39 We were perplexed by his failure to answer the letter. 他何以不回信,我40 们大惑不解。 41 2、动词或动词短语 42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2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 3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 4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特征 5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6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7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8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悲剧形象 9 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的种族主义分析 10 浅谈中式菜名英译方法 11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 12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 13 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14 An Analysis of Hardy’s Optimism in Jude the Obscure 15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16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 17 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 18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9 从《朗读者》中汉娜的形象论道德盲视现象 20 解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商业社会——对《巴比特》的人物性格及讽刺手法的分析 21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22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23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24 论《宠儿》中的母爱 2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26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缩略语探究 27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28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29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探究 30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手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31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32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 33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34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35 《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 36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37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38 从《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39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40 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浅谈翻译批评

浅谈翻译批评 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翻译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批评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但是目前的翻译批评研究仍然面临着种种问题,实力还比较薄弱。本文在简述翻译批评的定义的基础上,从翻译批评的现状出发,探讨存在的问题,分析翻译批评的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点想法。 关键词:翻译批评,定义,现状,问题,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cross-culture activities, transl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a hot topic. But the modern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still the weaknes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Based upon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from the poin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and analyses the method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Key Words: Translation Criticism, Defini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Methods 随着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翻译批评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批评在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深刻的影响。由于翻译批评主体的批评标准、自身修养以及理解不同等各种原因,当前的翻译批评界还面临着各种问题。翻译批评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赞美或是挑毛病。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翻译批评的认识。 翻译批评的定义 翻译批评主要讨论如何对译文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估。但是,如何对翻译批评进行科学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中国翻译词典》中,对翻译批评的明确定义是: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因社会历史背景而异,评价旨在促使译作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作,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 许钧指出,“有翻译,就会有翻译批评,这应该是必然的的事。”翻译批评反映了人们进一步认识翻译和提高翻译水平的努力,它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只是批评是否合理、有价值,那就不一定了。在国内多种翻译刊物上关于翻译的种种讨论,都是在进行翻译批评,也是对翻译批评本身的探讨。王佐良将翻译研究分为三大类,即翻译理论探讨、译文品评、译史研究,其中译文品评即是翻译批评的内容。

浅析英语翻译方法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英语翻译方法中的直译与意译 the Brief Analyz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Methods 安芸 西安翻译学院英语系710105 摘要:英语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异。“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所表明的各自独特的特点,两种翻译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异;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语义场与语域;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不同的背景及常出现的误区以及现状。 关键词:直译意译翻译方法关系与差异 Abstract:.There are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independent features which differentiate these two translation approaches, say,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real practice; meanwhile the correlations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 the semantic field and the linguistic register in which the two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re applied; the different contexts in which they are employed; and the status-quo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Key word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Translation theory;Relation and difference. 引言 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所谓的英汉互译方法,即: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对比,分析其异同,跨越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障碍,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阐述表达原文的一般规律。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结构与文体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语言与文体结构。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英汉语言表达中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这些表达方式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译。直译时,译语要做必要的调整[1]。这两种语言之间还有许多差别,在汉译英时,如完全“字照字”的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势必会出现“英语式的汉语”(English Chinese),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规范。特别要注意的是:“直译”中要杜绝“生搬硬套的翻译”,“意译”也不等于“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翻译”。 “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英汉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据估算,大约70%的句子要用直译方法来处理,所以直译广为译者采用,由此可见直译法之重要。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所以,如果不顾场合条件,不顾中外两种语言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闯红灯,进入误区,造成误译。直译之所以有误区,是因为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时不统一;另一方面,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少人批评过直译硬译,指出过直译有局限性,但是直译到底有哪些局限性,它都表现在什么地方。英语直译至少有五大误区,明确这些误区,就要在翻译中避免一些错误,就可在直译行不通的地方采用意译。 一、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 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与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 1.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I do not know all of them. 误:对他们我都不认识。 正:对他们我不是个个都认识。 All the answers are not right. 误:所有答案都不对。 正:答案并非全对。 Every body wouldn't like it. 误: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它。 正:并不是每上人都会喜欢它。 2. 单一否定中的部分句型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d no turning. 误:那是一条没有弯的长巷。 正:无论多长的巷也有弯的地方(路必有弯,事必有变)。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翻译批评与鉴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5.外国语学院(系、所)全英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 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鉴赏课程代码:411.507 课程类型:□博士专修课程□硕士专修课程√ 考核方式:全英文考试教学方式:全英文讲授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2 总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翻译理论;文学理论;语言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龄学术方向王树槐教授翻译学43 翻译学 许明武教授翻译47 翻译 黄勤教授翻译46 翻译 课程负责教师留学经历及学术专长简介: 课程负责人是翻译学的博士、教授。他的研究专长在于翻译学。他有着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理论、翻译学的基础,并大量阅读过典籍的翻译,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课程负责人曾发表论文30余篇,善于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研究生的课堂也往往是科研的试验田,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能收到严格的学术训练。 课程教学目标: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批评与鉴赏,一方面使学生将描述翻译学、理论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深入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训练学生的学术思维:摆脱经验式、感悟式的研究,而进入以理论支持的演绎式研究,或从实践构建理论的归纳式研究。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翻译批评导论与对比语言学模式批评 §1.1 翻译批评导论 §1.2 对比语言学基本问题 §1.3 作品批评:《古屋杂忆》、《背影》、《红楼梦》(节选)第二章文体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2.1 文体概论 §2.2 变异、思想方式 §2.3 文体分析模式、叙事方式 §2.4 假性对等 第三章文体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3.1 《药》的三译本比较 §3.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3.3 《热爱生活》三译本比较 第四章文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4.1 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 §4.2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现象学文学理论 §4.3 阐释学理论、接受美学理论 第五章文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5.1 《初雪》、《天演论》(部分)译文批评 §5.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5.3 《孔乙己》三译本比较 第六章文化学模式翻译批评 §6.1 宏观文化批评模式 §6.2 微观文化批评模式 §6.3 《聊斋志异》两译本比较 §6.4 《浮生六记》两译本比较 第七章美学模式翻译批评 §7.1 美学翻译的三个层次

常用翻译技巧和方法

常用翻译方法和技巧 1. 四种翻译方法 1.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疑问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似。(陈宏薇) 简单地说,直译指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的表达方法,句子结构与原句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 意译指在译文中舍弃原作的表达方法,另觅同意等效的表达方法,或指对原作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变化或调整。(杨莉藜) Literal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having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ng. 2, literal translation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and such main sentence structures or patterns as SV,SVO, SVC, SVA, SVOO, SVOC, SVOA formulated by Randolph Quirk, one of the authors of the boo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ree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a supplementary means to mainly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s or figures of speech. And it is adopted only when and where it is really impossible for translators to do literal translation. (Liu Zhongde). 练习: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擦一擦他的鳄鱼泪。 2. It’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对有些人有害的事情可能对另一些人有利。 3.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日。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foreignization )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domestication) 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 (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 cold war 冷战hot line 热线spicy girl 辣妹 black market 黑市paper tiger纸老虎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 (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例如: 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 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 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 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_英汉_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_三_

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 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三) 穆 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 510420) 摘 要:从事翻译批评必须要参照一定的标准,或者说,任何翻译批评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翻译标准来进行。本文从古今中外翻译标准与翻译研究的对象讨论入手发现,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翻译内容、不同的翻译目的产生了不同的翻译观念,不同的翻译观念需要有不同的翻译标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不同的翻译方法,随之形成了不同的翻译质量要求和翻译评估方法。 关键词:翻译批评;翻译标准;翻译质量;翻译评估 Abstract:Trans lation criticism has to do according to translation criteria w hich have been the mai n top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Th i 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 een transl ati on criteri a and the obj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finds that different translation objects and contents lead to different translation criteria,strategies and methods,therefore different res ults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translation criticism;translation criteria;transl ation quality;translation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4-0045-03 首先涉及到 翻译批评 的定义。除了笔者本人(2006:2)对 翻译批评 、 翻译测试 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阐述之外,国内比较系统的 翻译批评 定义主要有杨晓荣的新著 翻译批评导论 。在杨晓荣 (2005)看来,翻译批评主要指针对具体的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的评论, 批评 与 评论 在此基本同义。因此,翻译批评可以是鉴赏,也可以是指出错误式的批评,还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借评论某种现象说明某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研究只要与具体译作、译者或其他具体的翻译现象有关,都具有翻译批评的性质。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翻译批评应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且不论上述定义本身的是非,至少可以看出,从事翻译批评必须要参照一定的标准,或者说,任何翻译批评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翻译标准来进行。因此,翻译标准的讨论就成为古今中外翻译研究的主要论题,而翻译标准的讨论又与翻译研究的对象密切相关。 纵观中国古代的翻译标准,最早的翻译研究是以宗教翻译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就是佛经翻译,支谦 用意译取代音译, 译文力图适应汉人的口胃,译文的忠实性不能不受一定的影响 (马祖毅,1984:23);道安提出 五失本、三不易 的翻译原则, 主张翻译必须力求合乎原文原意,唯惧失实 (陈福康,1992:20);鸠摩罗什 倾向于意译 (马祖毅,1984:35); 如前所述,道安是主质(直译)的,而罗什则倾向于文(意译)。慧远对这两家的翻译主张都比较了解,而在这两种互有扦格的译论之间,提出了自己主张 厥中 的见解。 (陈福康,1992:27);玄奘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翻译标准,但有关于 五种不翻 的论述,玄奘所谓的 不翻 ,就是用音译。他引用孔子的话,指出了 翻译必须音不讹、语不谬,才能义不失、理不乖(陈福康,1992:40-43)。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翻译史上争论的焦点一直在于 直译 、 意译 两种翻译方法的分歧,而这些翻译方法的演变均建立在佛经翻译的基础之上。 纵观中外翻译史,都曾出现过这样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即在翻译理论研究肇始阶段,更多的是侧重于对翻译方法的阐述,而不是对翻译标准的直接讨论。 (姜治文文军,2000:1)本段所述内容清晰地反映出从对翻译方法的阐述间接讨论翻译标准的现象。而且 从翻译史看,之所以如此众多的翻译理论家对 直译 、 意译 等问题津津乐道、论述不已,是因为它们与翻译标准有着颇为复杂而紧密的联系。首先是宗教原因,因为 圣经 、佛经被称为神圣的经典,不容更改, (姜治文文军,2000:3) 翻译方法的讨论体现了论述者的翻译观,翻译观则体现为翻译标准,而这些翻译标准的产生又与翻译的内容或翻译研究的对象密不可分。 中国现代翻译研究中,马建忠提出 善译 的翻译标准;严复提倡 信、达、雅 ;鲁迅主张 直译 、 宁信而不顺 ;瞿秋白强调 信 和 顺 不应当对立起来,翻译者必须 非常忠实 ,要追求 精确 ;陈西滢借鉴美术创作的实践和理论,提出了翻译中的形似、意似和神似之说;林语堂继承前人译论的精华,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朱生豪极为重视保持原作的 神味 和 神韵 ;傅雷反复强调 重神似不重形似 ;还有钱钟书的 化境 , 指出了翻译艺术的极致 ,虽然 很难被人接受作为翻译的标准或原则 (转自陈福康,1992:101-422)。上述各种翻译观的基础已不再单纯是宗教翻译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等各类文体的翻译,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者的视野不断开阔,他们所考 *本文基于作者博士论文的部分章节修改而成,同时为广东省哲学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批准号03104H 2-07)的阶段性成果。借此机会谨向导师黎翠珍教授和周兆祥博士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穆雷,教授,博士,广东省重点文科基地/广外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05-09-16 2006年第4期总第20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6, 4 Serial 2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