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山新城总体规划

宝山新城总体规划

宝山新城总体规划
宝山新城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加强宝山新城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保障土地空间的优化配置,协调城乡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年修正)

6、《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年修正)

7、《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上海市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10、《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

11、《上海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12、《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004年)

13、《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2004年)

14、《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

15、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宝山区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

16、上海市宝山区委区政府关于宝山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

第3条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宝山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是指导宝山新城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都无权作原则性的修改。新城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工作,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自2006年至2020年,近期至2010年。

第5条规划区范围

宝山新城位于上海市北部,宝山区行政区域的中部。规划区南至外环线(A20),北至郊环线(A30),东至长江,东南角为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口,西至与嘉定区相交接的区界。

整个规划区面积81.35平方公里。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宝山区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提炼新城各片区规划方案的先进

理念,做好与区域总体规划和各类规划的衔接工作,在体现总体规划意图的前提下进行深化和局部调整。

2、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立足新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新城的可持

续发展,着力于协调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近远期关系,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3、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合理安排区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公共资源、城市人文形象等核心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4、注重规划实施管理创新。对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

使其能有效指导下一层次规划的编制,同时也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提高管理效能,从而保证总体规划的全面有效的执行和实施。

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和目标

第7条城市性质

宝山新城是上海市北部辅城宝山区行政、经济、文化、商务等的综合中心;是上海北部功能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和上海中心城功能的延伸区与拓展区;是宝山区“精钢宝山”功能的服务区和“滨江新城”特色的体现区。

第8条城市发展规模

规划远期(2020年)宝山新城规划人口规模65万人左右;规划用地面积81.3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1.2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8.81平方米。

规划近期(2010年)宝山新城规划人口规模5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8平方

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8平方米。

第9条城市发展目标

1、高度和谐的现代化滨江新城——构建高度协同的城市系统网络

以新城“一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为基础,突出强化带状组团特色和滨江临水优势,充分体现新城的城市职能,对用地、道路、绿化、景观、市政、防灾等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高度协同的城市系统网络。

2、高集约化的功能性新城——形成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

优化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大力发展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门类,合理优化新城用地布局,为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3、高效率的网络化组合式新城——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交通系统

在新城内合理划分道路等级,明确道路功能,完善道路系统;加快内部以及与中心城等周边地区联系的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区域内重要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便捷的快速交通体系,打造“一环三线” 的捷运城。

4、高质量的共生型生态新城——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融合,创造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立系统完善、布局均衡的水系统和绿地系统,努力实现具有“带状组团特色”的“滨江生态新城”。

5、高品质的文化型魅力新城——充分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

通过仔细梳理和规划强化,有机融合城市功能、交通、文化、生态系统,着重展现新城特有的景观结构和文化主题,打造具有宝山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新城魅力风景线。

第三章新城总体布局

第10条城市发展方向

根据国务院已批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宝山新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滨江沿海城镇发展轴”上,结合区域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延伸,规划宝山新城的城市发展方向为自沿江由东向西沿宝安公路轴线发展。

第11条城市形态

宝山新城采取由重要交通干线串联几个发展组团的带状组团的城市形态。具体而言,是由宝杨路、友谊路为主,盘古路、水产路为辅,加上新城BRT环线串联的以同济路、杨行500kv高压线路为分割的淞宝、杨行、顾村三大城市组团。

宝山区是上海市北部的辅城,宝山新城与上海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与适度的隔离。宝山新城的建设中应把握这种联系带来的有利因素。同时,应避免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摊”的趋势,进行适当的隔离。

第12条规划结构

规划宝山新城由市域外环线——宝山西区界——郊环线——长江围合而成,由环绕城市“生态绿心”的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三组团串联组成,规划形成“一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城市“生态绿心”。未来宝山新城中心的核心发展区,也是整个新城的景观塑造区、生态保育区。

三组团:即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

1、淞宝地区规划体现繁荣与繁华。是滨江新城功能与特色体现的核心地区。规划充分

挖掘宝山沿江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继承以及城市现代居住区与传统风貌的高度协调,积极创造条件,沿江重点发展邮轮、游船及游艇业。形成宝山区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及滨江景观旅游带。

2、杨行地区规划体现新兴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现代商务、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第三

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形成宝山现代商务、居住、公共功能的综合性新城组团。3、顾村地区规划体现生态性的人居环境。依托便捷的交通、F1赛车场的功能辐射及外环沿线大型主题公园的良好生态景观环境,重点培育与发展文化科技、休闲旅游、综合体育等功能,形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人文生态新城组团。

第四章新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第一节居住用地布局

第13条用地指标

规划居住用地2163.5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2.23%,人均居住用地33.28平方米。第14条规划原则

1、遵循完善新城社区发展的原则,按照社区发展的理念建设住宅区,使住宅区能够满足与适应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努力创建社区文明,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

2、坚持居住区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起点,以小康型住宅建设为标准,结合周边自然环境条件,为城市居民创建环境优美、舒适安全、设施配套现代化的生活居住环境。

3、按照居民的不同生活需求和不同层次需求,合理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服务居民生活。

4、对老城区的居住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改造和保护。

第15条规划布局

1、新城居住片区

(1)淞宝地区

规划居住人口15万人。淞宝地区主要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增加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与绿地,建设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区。

(2)杨行地区

规划居住人口25万人。杨行地区作为宝山新城近期建设的重点,居住用地重在结合轨道交通1号线延伸段的建设,发展较大规模、配套设施齐全的居住社区,吸引中心城人口的转移和淞宝地区人口的疏解。

(3)顾村地区

规划居住人口25万人。顾村地区是上海市政工程动迁住宅的重要基地,居住用地应该体现“四高”水准,兼顾居住动迁和商品房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居住社区。

2、居住区

规划区根据控制性单元规划划分为11个居住区(表4-1)。

表4-1居住区控制指标表

3、居住小区

在居住区内,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为分隔,形成若干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在0.5-1.5万人,小区内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

第16条配套公共设施

组团内的居住用地采用居住区的标准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规划高中11所。其中现状5所,另规划新建6所;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共24所,其中现状13所,规划新建11所;小学共34所,规划新建9所;幼儿园共23所,现状12所,规划新建9所(表4-2)。

表4-2 中小学控制指标表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第17条用地指标

规划期末,公共设施用地641.24公顷,占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的12.52%,人均公共设施用地9.87平方米。

第18条规划原则

1、结合宝山新城的空间发展布局,围绕组团各级中心构建不同等级、分工各异、层次明确的公共服务体系。

2、新城的公共设施配置和建设不仅要满足本区生产、生活需要,还要综合宝山全区,特别是为北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3、对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公共设施应予以优先考虑和政策支持,并给与充分的规划用地保障。

第19条规划总体布局

本次规划把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三级,将新城打造成“多心多核组团城”:

1、一级中心(区级——“心”)

一级中心共有3处,服务于新城乃至整个宝山区。

行政与历史文化中心:位于淞宝地区北部,友谊支路以东;

商业零售商务办公中心:位于杨行地区友谊路以北、湄浦河以南;

大型体育会展活动中心:位于城市“绿心”特定区友谊路以北。

2、二级中心(组团级——“核”)

二级中心共有5处,主要服务于淞宝、杨行、顾村各组团:一处位于淞宝地区牡丹江路两侧,第二处位于淞宝地区淞宝路以南,第三处位于杨行地区水产路以北,第四处位于顾村地区顾北路两侧和电台南路以东,最后一处位于顾村地区陆翔路、沪联路交汇处。

3、三级中心(居住区级——“点”)

三级中心共有12处,指服务于组团内各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日常所需。规划靠近一级或二级中心的居住区不单独再设三级中心。

第20条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行政办公用地75.2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7%,人均用地1.16平方米。规划保留原有行政办公用地,在友谊路以北、友谊支路以东以置换居住用地的方式新增行政办公用地,结合吴淞抗战纪念园,形成具有宝山特色的行政、历史文化中心。

第21条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商业金融用地319.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23%,人均用地4.91平方米。

根据宝山区域规划及现状,规划一级商业中心于杨行地区友谊路以北、湄浦河以南,以商业零售和商务办公为主,服务新城乃至整个宝山区。其他商业金融用地分别集中在二、三级中心,服务于各组团、各居住区。

第22条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文化娱乐用地115.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5%,人均用地1.77平方米。

规划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对现状文化设施进行必要的更新完善。结合各级中心建设,配建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各级中心的服务功能。新城内一级文化娱乐中心包括两处:一处位于杨行地区友谊路以北、湄浦河以南,另一处位于城市“绿心”特定区友谊路以北。其它各组团与居住区配建文化娱乐设施,主要为市民生活服务。

第23条体育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体育用地49.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6%,人均用地0.76平方米。

规划在城市“绿心”特定区友谊路以北建设体育会展活动中心,承接大型体育活动赛事,服务于整个宝山区。

在各组团、居住区中建立、健全配套的体育设施,解决群众性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使居民能够方便就近地展开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可结合各个绿化公园开设一些休闲体育项目,达到全民健身、寓健身于娱乐之目的。

第24条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医疗卫生用地36.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1%,人均用地0.56平方米。

以中心医院建设为核心,次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合理布置各级医疗设施。保留现状主要的综合性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及卫生防疫设施用地,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其区域性服务功能。

规划共设二、三级综合医院6处(包括宝山区中心医院、宝钢医院、杨行地区综合医院2所,顾村地区综合医院2所),一级医院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处;保留、改建两

处专科医院(包括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宝山中西医医院)。

第25条教育科研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教育科研用地40.9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80%,人均用地0.63平方米。

规划保留现状的科研设计用地,优化现状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布局。

第26条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其他公共设施用地4.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09%,人均用地0.07平方米。

规划保留现状的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优化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第三节工业用地布局

第27条用地指标

逐步减少宝山新城的工业用地面积,规划期末,工业用地总面积110.7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16%,人均工业用地面积为1.7平方米。

第28条规划原则

1、工业用地逐步置换。宝山新城是以居住、生活、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宝山城市中心,对于一般工业企业应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土地逐步由生产性功能置换为生活性功能。

2、加强规划,着力整治工业四面开花的现象。逐步改变现状工业与居住混杂、互相干扰的不利情况。

3、近期不能搬迁的污染企业,对其声、水、气等一系列环境指标进行严格控制,最大程度上减少其对新城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29条规划布局

规划工业用地主要为吴淞工业园区和顾村工业园区。

1、吴淞工业区

在近期内,主要按照“消烟尘、治水污、保洁路”的方针,实现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在远期,结合宝山工业园区建设,将一部分主导产业转移至北部精品钢基地预留用地中;远景,以“退二进三”的原则融入新城整体发展,将吴淞工业区产业用地转变为滨江服务设施用地与滨江生活居住用地相结合的综合用地。

2、顾村工业区

近期,坚决关停并转污染严重的企业,引导部分企业向北部宝山工业园区转移;远期结合宝山组合新城的完善,将工业用地逐步转变为一类工业用地和商务商贸用地;远景,

将工业用地逐步调整为生态绿地,以“城市生态绿心”彻底改变宝山区多污染少绿地的生态结构。

第四节仓储用地布局

第30条用地指标

规划期末,仓储用地面积109.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4%,人均仓储用地1.69平方米。

第31条规划原则

仓储用地布局结合工业用地建设,以现状仓储用地为基础,建设成上海北部的重要物流中心。对现状零星分布的仓储用地进行土地置换,改变用地属性。

第32条规划布局

宝山新城仓储用地与工业用地结合布置,为工业产品和商业货物提供储存和流通服务。规划仓储用地位于吴淞工业园区内及宝杨路以北地区,结合张庙铁路货运站设置。

第五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第33条用地指标

规划期末,对外交通用地16.0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31%,人均用地0.25平方米。第34条规划原则

深入研究,科学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流向。从区域公路网络出发,合理构建对外交通结构,提高对外的可达性,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合理安排各种交通方式,使轨道交通、公路交通和水运等交通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第35条宝山新城与中心城的交通联系

宝山作为上海北部地区的辅城,与中心城联系紧密。在轨道交通方面,通过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7号线与中心城相联系;在城市快速路方面,同济路-逸仙路高架连接中心城区的中环与内环高架路,中心城区的南北高架路连接规划区南侧的外环线,规划中的 A17公路与外线线相联系;此外,沪太路作为贯穿整个宝山区的南北向轴线道路直达中心城区。

第36条宝山新城与上海北部地区及苏南地区的交通联系

宝山新城与上海市北部的嘉定区、崇明三岛以及浦东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城市快速路方面,通过A30公路与嘉定区相联系;在城市主干道方面,宝安公路横穿整个新城,向西与嘉定区相联系,友谊路、盘古路均向西延伸与嘉定区相联系。

在与浦东新区的联系上,通过规划区东南的外环隧道相联系。

在与崇明三岛的联系上,目前通过吴淞码头和宝杨路码头及规划区北部的石洞口码头相联系,远景通过越江大桥与崇明岛相联系。

宝山区是上海市原有与苏南地区联系的重要出口,在沪宁高速与沿江高速建成以后,上海市与苏南的联系交通主要通过嘉定区,沪太路也承担部分通往苏南地区的交通量。第37条过境交通的处理

宝山新城的过境交通主要有:外环隧道带来的过境交通、宝山北部地区与上海中心城区联系穿越宝山新城的交通、上海市通往苏南地区的交通。规划区的过境交通主要由A30公路、A20公路、A13 公路、A17公路、同济高架路、沪太路承担。过境交通目前对沪太路造成较大影响,在A13 公路建成以后,沪太路交通的涌堵状况将得到缓解。

第38条港口与客运码头规划

适应十六铺客运功能转移到吴淞口,建设完善吴淞上海港客运中心,取消三岛车、客运功能,定位于国际和国内公共旅游功能。创造条件,培育与发展国际客运功能(含邮轮业和游艇业)。

宝杨路码头功能调整为三岛客运功能。

第39条长途客运站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长途客运站,位于淞宝地区永清路端头。

第40条铁路规划

现状张庙——宝钢支线由南何支线在江杨路出岔向北,经张庙、杨行至宝钢。另有若干专用线由支线出岔联系相关企业。

规划延用区域总体规划确定铁路线路走向与站场布局,规划杨行集装箱中心站为枢纽内两大中心站之一,规划整体规模控制在1.0-1.5平方公里,布局位于杨行站东侧。

第41条河流航道规划

新城内对外航道有两条,分别是南北向的潘泾河、杨盛河,规划河道蓝线宽度分别为50米、30米。

航道两侧单边控制30米绿化,使航道功能向货运型、生态型、景观型、混合型转化,与其他河道共同组成连续的城市滨水景观。

第42条越江交通规划

新城内有外环线(吴淞口)越江工程。结合越江工程建设优化调整宝山区域内长江及黄浦江轮渡布局,完善改造轮渡设施,提高轮渡服务质量。

第二节轨道交通规划

第43条轨道交通规划

1、轨道交通1号线

轨道交通1号线沿蕰川公路经过宝山越江至崇明。南北向的轨道交通1号线从宝山中部通过,是宝山新城、北部地区与市中心联系的主要客运通道。规划区内设共富新村站、宝安公路站、友谊西路站、富锦路站。

2、轨道交通3号线

轨道交通3号线沿同济路、富锦路至月杨地区,是宝山新城、东部地区与市中心联系的主要客运通道。规划区内设水产路站、宝杨路站、友谊路站。

3、轨道交通7号线

轨道交通7号线纵向穿越顾村地区,是宝山西部地区与市中心联系的主要客运通道。规划区内设2-3个站点。

4、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的换乘

轨道交通站点应与常规交通方式进行有效的衔接。在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与公共交通站点的换乘,同时应考虑与小汽车的换乘,规划充足的社会停车场地。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44条用地指标

规划期末,城市道路广场用地1012.3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76%,人均用地15.58

平方米。

第45条道路分级

根据宝山区域总体规划,城市道路系统由快速干道、主干道I级,主干道II级、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五级组成。

第46条快速干道

城市快速干道承担城市各组团间的联系和与高速公路衔接,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形式。新城内有快速干道同济路、A13公路,A17公路,A20公路,A30公路,道路红线宽度60米。其中A13公路、A17 公路、A20公路、同济路为高架道路,A30公路为地面道路,道路两侧有平行的道路。

第47条主干道I级

主干道I级是贯通新城和周边地区的道路骨架,有蕰川公路、江杨北路、潘泾路、沪太路、富长路、宝杨路-宝安公路,主干道I级红线宽度30—70米。

第48条主干道II级

主干道II级是贯通新城的道路骨架。陆翔路、潘广路-湄新路-友谊西路-友谊路、水产路、主一路、主二路、盘古路、富联路、主三路、杨泰路、铁山路、铁力路、东林路-淞宝路等,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70米。

第49条城市次干道

次干路是与主干路衔接的集散道路,主要以承担组团内交通为主。道路红线宽25—40米。

第50条城市支路

支路是供小型车辆和自行车进出街坊、居住社区和承担短距离交通的道路,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公交网覆盖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规划道路红线宽为14—25米。

第51条道路红线与绿线控制

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与绿线控制宽度如下(表5-1)。

表5-1 主、次干道规划控制表

第52条交叉口规划

1、平面交叉口

交叉口是决定城市道路网通行能力的关键,交叉口相交道路通行的优先次序是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各等级道路相交时,交叉口形式和交通组织如下(表5-2)。

表5-2 交叉口形式和交通组织一览表

1——信号交叉口;2无控交叉口;3——互通式立体交叉口;

4——分离式立体交叉口或直接接辅道;5——进口拓宽交叉口;6——主路优先权交叉口

2、立体交叉口

根据宝山区域总体规划和新城的实际发展情况,规划新城内A13公路与郊环线、沪太路与郊环线、富长路与郊环线、蕴川路与郊环线、江杨北路与郊环线、A13公路与外环线、沪太路与外环线、蕴川路与外环线、同济路与外环线交叉均采用立交,规划如下(表5-3)。

表5-3互通式立体交叉口一览表

第四节公共交通规划

第53条规划原则

1、结合轨道交通的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公交枢纽,建立良好的公共交通环乘体系。

2、建设新城公共交通环线,加强新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满足新城居民快捷舒适的出行要求。

3、开辟公共交通走廊,强化宝山新城与上海市与宝山区其他地区的联系。

4、合理布置公交站点,在土地使用中优先保证公交设施发展用地。

第54条新城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BRT)环线

规划沿宝山东西向主要发展轴线宝安路设置,联接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罗店—嘉定。新城内将形成公共交通环,由友谊路——淞沪路——宝安公路—宝杨路——沪太路构成。新城公共交通环贯穿宝山新城的重要公共设施与大规模的居住社区,并与轨道交通形成良好的环乘。BRT环线的具体选线与站点设置可在宝山区交通专项规划中进一步研究明确。

第55条公共交通走廊

沿陆翔路、潘泾路、同济路、蕴川路、牡丹江路、友谊路、宝安公路设置公共交通走廊,沟通宝山新城内部及宝山新城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第56条公共交通站点

1、公交中间站

公交中间站的布置原则: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公交站点的站距要求如下(表5-4)。

表5-4 公交站点站距一览表

上海市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剖析

第一章前言 1.1任务来源 根据市委市府对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做到“把专业规划向郊区延伸,做到专业规划全覆盖”的指示精神和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沪交规[2003]第521号问《关于开展郊区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开展新一轮交通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宝山区的区委区府对宝山区城市建设发展同城市的交通发展相协调,尤其是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等课题的高度重视。因此2005年2月,由宝山区城市交通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徐道钫工作室,进行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方案的编制,其研究内容有: ●系统规模,按客源强度、不同交通方式的分配结果,分析既有设施的状态、存 在问题等,确定公共交通系统的总规模和要求的总运输能力; ●从上述系统的总规模,研究确定线路的总里程(分轨道线和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线)。结合分析地区内的交通走廊、用地状况,确定合理的线路长度(走向)、线路的数量、级别和分布; ●按周边用地结构,编制公交线网,以我国有关交通规划规范,校核线网的技术 指标:密度、等级、形态……等; ●研究公交枢纽站,确定枢纽站的定义、标准、规模。结合地区特点、需求,进 行布局研究。 提供一般过境站、终点站的典型设计;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确定站点设施的分布规则,组合形态等。 ●公交的配套设施:停车场、车辆段的研究,规模、数量、分布及在停车场上部 开发的可能和相应的建议方案; ●公交线的运营方式、服务水平的确定,及为达到目的需要的措施建议; ●公交线网的分期实施计划; ●有关的政策探讨,管理、实施的建议; ●线网的确定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确定一个推荐方案; ●系统的综合评价。 研究工作确定后,本工作室立即组成项目咨询组进行工作,鉴于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情况较为复杂,项目组会同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有关部门深入至运营单位,就宝山区范围内的有关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其次,项目组就一些重大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向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进行了征询。另外项目组还就现有的公共交通运营情况专门听取了市公交客运处、地铁运营公司、久事公司以及港口管理局有关业务主管专家的意见,并就公交线路的调整、新辟以及同陆岛交通的联系、轨道交通的衔接进行了逐条研究,并在05年的7月份先后向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就初步方案的设想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报告。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普陀区区域规划

普陀区区域规划 1.地理境域 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中心西北城郊结合部,东与闸北区交界,西语嘉定区交壤,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比邻,北与宝山区相连。区域面积55.47平方公里,苏州河东西横穿境内,境内河段两岸岸线全长21.54公里,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京沪线沪宁段、沪昆线杭段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内,境内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分别从西北部与西部进入境内,内环、中环、外环线及轨道交通3号线贯穿境内。区人民政府位于大渡河路1668号,东距铁路上海火车站4.7公里,西南距虹桥国际机场8.4公里,东南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公里,境内最北端距长江南岸吴淞口15.5公里,西北端北新泾苗圃距江苏省境约20公里,境南北新泾桥距闵行区莘庄约12公里。 2.普陀历史 普陀区于1945年12月建区,初名十三区,1947年1月改现名,以境内普陀路得名。位于市中心西北城郊结合部,东邻闸北区,西接嘉定区,南联长宁区、静安区,北频宝山区。面积54.99平方公里,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二位,其中水域0.77平方公里。户籍居民307934万户、人口84.51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5368人。辖6个街道、3个镇,设205个居民委员会和8个村民委员会。 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有上海“西大堂”之称。沪宁、沪杭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也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起始。市的内环线、外环线、明珠线(轨道交通)贯穿区境。 普陀区原为老工业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中共早期活动家李启汉、邓中夏、项英、李立三、刘少奇等都曾在区内领导工人运动。 昔时工业以纺织、面粉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已迅速成为各门类工业竞争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区。由于开展市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现代都市型工业、旅游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经济逐年上升。2003年,全区完成增加值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0%。财政收入完成4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6%,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三位。如今,在新一轮发展中,普陀区将建设成为上海服务和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贸易集聚地。 普陀区原来棚户陋屋较多,潭子湾、潘家湾、朱家湾、药水弄为旧上海著名的“三湾一弄”棚户区。1951年,开始建设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此后陆续建成新村60余处。1992年,普陀区进入第三次住宅建设高潮,10多年来,“三湾一弄”已得到全面改造,全区出现300多座命名的精品大厦,拥有数百幢时尚楼房。新区开发的典范——215万平方米的万里城和旧区改造的典范——160万平方米的中远两湾城,成为全市住宅建设的示范点。旧区改造也使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前,全区上下正为全面建设新普陀而努力。

2020上海宝山区 土地规划研究报告 26页

宝山土地规划研究报告(内部资料) 2020年05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上海宝山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 3第二部分宝山区2035总体规划的解读 (6) 2.1 宝山区的目标定位中规中矩 (6) 2.2 一带两轴的说法,前所未有 (7) 2.3 吴淞工业区北区是上海的市级副中心 (9) 2.4 宝山区总体规划中,几个重点地区 (11) 2.5 宝山区打造三大分区 (14) 第三部分中国宝武宝山转型区域项目规划 (22)

一、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据上海发布,市政府最新批复同意《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要求按照将宝山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确保提升罗泾港区功能,完善吴淞客运中心和周边邮轮服务示范区建设,优化黄浦江和长江宝山段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分布。 1.宝山区总体规划要以功能提升、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符合宝山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宝山区建设。 2.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管控宝山区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宝山区规划常住人口不超过2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7.5万人左右。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44.3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1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55万亩。到2035年,生态空间面积86.8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3.要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的空间体系,体现新时期宝山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

普陀区区域规划

普陀区区域规划 1. 地理境域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中心西北城郊结合部,东与闸北区交界,西语嘉定区交壤,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比邻,北与宝山区相连。区域面积55.47 平方公里,苏州河东西横穿境内,境内河段两岸岸线全长21.54 公里,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京沪线沪宁段、沪昆线杭段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内,境内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 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分别从西北部与西部进入境内,内环、中环、外环线及轨道交通3 号线贯穿境内。区人民政府位于大渡河路1668号,东距铁路上海火车站4.7 公里,西南距虹桥国际机场8.4 公里,东南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 公里,境内最北端距长江南岸吴淞口15.5 公里,西北端北新泾苗圃距江苏省境约20 公里,境南北新泾桥距闵行区莘庄约 12 公里。 2. 普陀历史 普陀区于1945年12月建区,初名十三区,1947年1月改现名,以境内普陀路得名。位于市中心西北城郊结合部,东邻闸北区,西接嘉定区,南联长宁区、静安区,北频宝山区。面积54.99 平方公里,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二位,其中水域0.77 平方公里。户籍居民307934万户、人口84.51 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5368人。辖6 个街道、3个镇,设205个居民委员会和8 个村民委员会。 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有上海“西大堂”之称。沪宁、沪杭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 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也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起始。市的内环线、外环线、明珠线(轨道交通)贯穿区境。 普陀区原为老工业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中共早期活动家李启汉、邓中夏、项英、李立三、刘少奇等都曾在区内领导工人运动。昔时工业以纺织、面粉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已迅速成为各门类工业竞争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区。由于开展市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现代都市型工业、旅游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经济逐年上升。2003 年,全区完成增加值58.30 亿元,比上年增长12.80%。财政收入完成4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7.75 亿元,比上年增长26.66%,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三位。如今,在新一轮发展中,普陀区将建设成为上海服务和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贸易集聚地。 普陀区原来棚户陋屋较多,潭子湾、潘家湾、朱家湾、药水弄为旧上海著名的“三湾一弄”棚户区。1951 年,开始建设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此后陆续建成新村60 余处。1992 年,普陀区进入第三次住宅建设高潮,10 多年来,“三湾一弄”已得到全面改造,全区出现300 多座命名的精品大厦,拥有数百幢时尚楼房。新区开发的典范——215 万平方米的万里城和旧区改造的典范——160 万平方米的中远两湾城,成为全市住宅建设的示范点。旧区改造也使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前,全区上下正为全面建设新普陀而努力。 普陀区的名胜古迹有:玉佛禅寺,江南名刹,以供奉白玉雕释迦牟尼坐像和卧像而得名;真如古寺,1996 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一次的真如文化庙会在此附近举行;沪西清真寺,上海较大的清真寺之一;沪西工人文化宫,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长风公园,全市以水秀著名的大公园,园内有建于

区总体规划实施策划方案

2004-----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7 第一条编制目的 7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 7 第三条地位和作用 7 第四条规划期限 8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 8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8 第二章区域性质、规模和进展目标 10第七条区域性质 10 第八条区域进展规模 10 第九条区域进展目标 10 第三章空间布局结构 12

第十条都市进展方向 12 第十一条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2第十二条城镇等级体系 12 第十三条中心村建设 13 第十四条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13第十五条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14第四章新城进展规划 16 第十六条都市性质 16 第十七条进展目标 16 第十八条新城空间结构 16 第十九条新城分区进展纲要 17第五章产业进展规划 22 第二十条规划目标及原则 22第二十一条区域产业布局 22第二十二条工业园区布局 23第二十三条第二产业 23 第二十四条第三产业 24

第二十五条农业 24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25 第二十六条规划目标 25 第二十七条港口和内河航运 25 第二十八条公路 26 第二十九条铁路 27 第三十条轨道交通 28 第三十一条越江交通 29 第三十二条都市道路 30 第三十三条公共交通 31 第三十四条货运交通组织 31 第三十五条静态交通 32 第七章科教与社会事业进展规划 33第三十六条规划目标 33 第三十七条教育科研 33 第三十八条科技信息 34 第三十九条文化 36

第四十条医疗卫生 37 第四十一条体育 38 第四十二条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39第八章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40 第四十三条规划目标 40 第四十四条绿地指标 40 第四十五条规划结构 40 第四十六条两岛绿化 41 第四十七条景观规划目标 41 第四十八条景观规划布局 42 第九章旅游系统规划 45 第四十九条规划目标 45 第五十条规划布局 45 第五十一条旅游配套设施 46 第十章水系系统规划 47 第五十二条规划目标 47 第五十三条规划结构 47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宝山区商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宝山区商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宝山区将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空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综合环境优化,加快推进“两区一体化”和现代化滨江新区建设。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认真谋划新的发展蓝图,促使商业在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转型、联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宝山区商业发展回顾 1.“十二五”商业发展回顾 (1)总量规模稳步扩大,经济贡献度逐步提升 近年来,宝山商业稳定发展,商业规模持续增长,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全区商品销售总额从2011年的2381.2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304.54亿元,年均增长8.5%,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382.0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94.46亿元,年均增长11.7%,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从全市17个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排名来看,2015年宝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额居全市第6位,次于浦东新区、嘉定区、闵行区、黄浦区和徐汇区,增速居全市第11位。

宝山区“十二五”期间商品销售额和社零额统计表 单位:亿元 (2)业态结构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逐步加强 近几年,宝山商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业态逐步丰富,大型商业商务综合体稳步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品牌专业专卖店、菜市场等密布全区,上疏永辉正大乐城店、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宝山店等新业态自开业以来持续高速增长,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生鲜食品和进口食品的消费需求。目前,全区

已建成开业有万达广场、大华虎城、绿地顾村公园商务广场、宝乐汇等大型商业综合体15个,其中商业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3个(见附件7);24家大卖场(见附件8);68家标准化超市;101家菜市场(其中标准化菜场73家);530家住宿企业,其中区旅馆业发展协会会员单位360家、星级和较大规模宾馆12家(见附件9)、经济型连锁酒店42家。 (3)多组团格局日益清晰,繁荣繁华度逐步提高 商业商务载体加快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区商业设施面积达到410万平方米,商务设施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其中建成使用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建筑面积190万平方米,在建商业设施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万达广场、宜家家居、绿地正大缤纷城、宝乐汇等一批商业项目建成启用并陆续开业,辐射集聚效应显现;宝龙双庆路商业广场、招商花园城、经纬汇商业广场、零点广场、日月光中心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成为未来宝山商业的新兴增长点。围绕“一带、三线、三园”,宝山初步形成了淞宝、大华北中环、共康等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圈,以及顾村、罗店、杨行等以本地消费为主导,辐射周边的商业组团,上大祁连、大场经纬、月浦、罗泾等居住区配套商业设施标准提高,功能逐步完备,多组团商业商务格局初步形成。 (4)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平台经济效应显现 2015年,全区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85.4亿元,同比增长31.6%,共集聚电子商务企业274家,成功引进真旅网、唯一视觉、麦琪家等特色电商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取得新突破,上海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文本

1 个附件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 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 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 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 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 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 专业资料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但仍旧较低,宾客流多需要其他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专业资料 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湖北省“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发展,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梓山湖(贺胜)新城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接地带,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湖北省及武汉城市圈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4) 大咸宁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契机 在《咸宁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中咸宁主城区的城镇村体系确定为:“一主城、四新城、四集镇、十四中心村”的4级城乡居民点布局体系,其中四新城当中的梓山湖新城和和梓山湖(贺胜)新城在贺胜桥镇及官埠桥镇内。面对咸宁市域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梓山湖(贺胜)新城需要制定全新的发展目标。 (5) 目前需要完善的法定规划指导城镇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条件的快速变化,梓山湖(贺胜)新城亟需编制总体规划来指导城镇科学合理建设。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2000年发布)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993年发布)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建设部44号令,1995年发布)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1993 (2) 上位规划 《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3) 相关规划 《咸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武咸城际铁路沿线贺胜桥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2009 第3条规划原则 ①集约高效 ②功能完善 ③社会和谐 ④环境友好 ⑤城乡一体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编制期限为:近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贺胜桥镇武咸城际铁路以西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官埠桥镇北部的部分区域,总面积合计为45.66平方公里。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2014年05月21日 一、发展基础 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 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 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 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 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 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 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 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 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他们将发达国家先进的生态理念、发展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40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作者:[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阅读数:76505 日期:[2006-12-16] (2005-----2020) 文本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宝山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五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7 第一条编制目的 7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 7 第三条地位和作用 8 第四条规划期限 8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 8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8 第二章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0 第七条区域性质 10 第八条区域发展规模 10 第九条区域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空间布局结构 12 第十条区域发展方向 12 第十一条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2 第十二条城镇等级体系 12 第十三条中心村建设 13 第十四条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13 第十五条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15 第四章新城区发展规划 17 第十六条城市性质 17

第十七条发展目标 17 第十八条新城空间结构 17 第十九条新城分区发展纲要 18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22 第二十条规划原则 22 第二十一条区域产业布局 22 第二十二条工业园区布局 22 第二十三条第二产业 23 第二十四条第三产业 23 第二十五条农业 24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25 第二十六条战略目标 25 第二十七条港口和内河航运 25 第二十八条公路 26 第二十九条铁路 27 第三十条轨道交通 27 第三十一条越江交通 28 第三十二条城市道路 28 第三十三条公共交通 29 第三十四条货运交通组织 30 第三十五条静态交通 30 第七章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32 第三十六条规划目标 32 第三十七条教育科研 32 第三十八条科技信息 33 第三十九条文化 34 第四十条医疗卫生 35 第四十一条体育 36 第四十二条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37 第八章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38 第四十三条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38 第四十四条绿地指标 38 第四十五条规划结构 38 第四十六条景观规划目标 39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

天津中新生态城 重大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012年10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启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工作。2013年5月,杨雄市长组织召开市规划委员会,听取“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及城市未来发展若干思考的汇报”,对实施评估工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城市发展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技术支撑,并要求“开门做规划”,继续深化研究评估报告和开展战略讨论。随后,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建设交通委召开19 场专题研讨会,多次征询全市专家和人大政协相关专委会委员以及23 个委办局、17 个区县的意见。目前结合意见反馈情况,已修改完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评价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成为指导新世纪上海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应对世博会、虹桥枢纽、临港等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要,2003 年和2006 年分别编制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总体规划不断深化细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对引领和指导十几年来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效来看,规划实施有力、有序、有效,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功能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四个中心”建设框架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二是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等重点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新城建设加速,城乡统筹的市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三是以“三港三网”为重点的一系列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城市运营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四是各项民生工程切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旧区改造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从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指标来看,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提前实现2020 年规划指标,反映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能级不断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提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如城市化水平、市域高速公路总长、机场旅客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及部分市政基础设施供应和处理能力等。第二类是突破2020 年规划控制指标,反映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用地绩效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