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

现代汉语类词缀问题

提要:

关键词:

一、类词缀研究的意义

类词缀的存在是汉语构词的一大特点,类词缀的研究是汉语构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汉语本身缺乏形态变化,构词形态的研究没能得到足够的

重视,前人的研究既少又略;目前,有不少研究者对类词缀有了重视,但是缺少权

威之作,对于什么是类词缀,它有哪些特征、范围究竟有多大,各家尚未形成一致

的意见。语法化理论认为:词缀是已经高度语法化了的构词成分,而类词缀则是正

在语法化过程中的构词成分。现代汉语的构词语素有哪些是高度语法化了,哪些是

正在语法化过程中,还需重新梳理。在应用上,类词缀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自觉地

运用造词规律创造新词;可以深入地了解词义,以便准确使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为

了解决“人—机”对话中机器对词语形式标记的识别问题。

二、类词缀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类词缀这一概念是在现代汉语词缀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提出、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认可的,是众多研究者不懈发掘汉语自身特点的结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对类词缀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给予重视的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早在1942年,吕叔湘在《中国文化要略》中就提到“有一些常用组成组合式复词的成分(近似词尾)”“应该随时留意”。这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的开端。”但这并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此后近二十年,谈及类词缀的很少。1962,吕叔湘《说“自由”和“粘着”》(中国语文,1962第3期),再次提到“有点像词尾的成分”,举出了“人、家、界、负、度、量”等例子。这一次语言学界也没什么反应。直到1978年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问世,类词缀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吕先生在文中明确提出了“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概念,指出“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并推断,“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吕叔湘的论述对类词缀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指导性的作用。这期间,丁声树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商务)也提到“自、相、反”很像词头,但没展开论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类词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阶段。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提出词缀有“典型词缀”和“稍有实义但正在虚化的词缀”,任学良在《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把虚化程度还不够高的构词成分称为“准词头”,郭良夫在《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中注意到了“新兴的前缀”和“新兴的后缀”,并探讨了类词缀与词缀的关系,认为“一个类前缀或一个类后缀,使用的次数多了,使用的范围广了,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前缀或后缀”。沈孟璎在探讨类词缀的题上显得特别活跃,发表了《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1987年)《略论新词语的特征》(《新词新语新义》,福建科学出版社),探讨了新的词缀化倾向的一些特点。

1989年缩印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类词缀”词条的解释基本上是采用了吕

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先生的观点,所举例子也大致相同。

九十年代至今,类词缀的研究更加深入。王绍新《谈谈后缀》(《语言学论从》第十七期,商务1992)专节探讨了类后缀的界定和范围,认为“人们对类后缀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不一致”,“类后缀也该有个大致的范围,否则会导致无限膨胀”。沈孟璎《再谈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词汇学新研究,语文出版社,1995)《试论新时期词缀化的汉民族性》(《南京师大学报》1995,1),探讨了类词缀(或“准词缀”或“词缀化的倾向与进程”) 跟汉语词汇发展的趋势的关系,指出“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已成为新时代汉语的一大景观”。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在讲新词语的构成时也提到了类后缀和类前缀。徐世璇《汉藏语言的派生构词方式分析》(《民族语文》1999,4)从整个汉藏语系的角度上概括了汉藏语系派生构词的基本特征,指出“在汉藏语言派生构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不是意义完全虚化、只起形态标志作用的典型词缀,而是意义没有完全虚化、具有较强意指性的类词缀”。汤志祥在《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中专列一节谈词缀、类词缀,他把词缀分为三类:纯词缀、准词缀、类词缀。

作为高校教材,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专门提到了类前缀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也增加了类词缀的内容。

八十年代至今的类词缀的研究,往往是与新词语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从动态角度关注类词缀的发展趋势。类词缀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对类词缀的理解却存在不少分歧。吕叔湘提出类前缀的特征是“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还可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后来的研究者大都在同意这一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展。郭良夫认为新兴的词缀“在语义上还没完全虚化”,同时又说新兴的前缀“可以看成是复合词在前的语素”。这个说法进一步提到了类前缀“可以相当自由地用来构成新词”,“大多数是在多音节前头”。沈孟璎提出“词缀化倾向”的特征是“语义上虚实各异,表现语义趋于概括和抽象,意义泛化,语义偏离。但有形式上有定位性,语义词性上的类化性,构词能产性,派生词的三音化。这又比郭良夫的说法具体明确。王绍新提出类后缀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原来的意义,但已有某种程度的虚化,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即成词或必变词性的作用,不读轻声。徐世璇认为类词缀是定位不成词的成份。语义上既表语法范畴,又有一定的词汇意义,构词上是附加形成标志,有仿拟类作用,抽象泛化意义类推的结果是形成以同一词缀聚合的词群,表义功能比形式标志更明显,所具有类别意义是词义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汤志祥将纯词缀、准词缀、类词缀作了比较,认为三者的共同特征是:能产、定位、显示词性、构成多音节词。纯词缀的特征是语义虚化,原语义已不存在;准词缀,语义半虚半实,变得虚灵,有类推作用,构词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而类词缀,语义没有虚化,本身为独用的自由的实词缀,但具有能产性,定位性,类化性的以及构词双音节三音节。并探讨了近年来能产性特征,意义有所泛化的类推组合形式。汤志祥探讨了构词逐渐虚化的阶段性,具体描述了“汉语词缀化”的发展倾向。

对类词缀理解、分歧、带来了直接结果是类词缀的目的不一致。少的只举了几个,多的则列出了几十个。被列为类词缀的,有人论著认为是词根,有的则认为是词缀,公认为类词缀却很少,现代汉语类词缀为什么会有如此大人分歧,症结在哪?

对类词缀的特点,可作细致的分析。主张汉语存在不少类词缀的学者都认为,这几项能作为认定类词缀的根据:词义正在虚化、能产、类化(显示词性)、定位粘着。

(一)词义的虚化

汉语的公认的标准词缀“老、子、头”等,在上古汉语中都是有实义的词,到后来才逐

渐虚化,最后变成了词缀。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能不能反过来说,词义虚化了一定就是“词缀”;第二是,假使第一所说的条件成立,怎样才算是词义虚化,词义虚化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词缀”、“类词缀”。

1、我们知道,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个趋势是单音节向双音节的转化。双音化的主要方式是:或在单音节的前(后)加上个不增多少意义的成分,或把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成分合起来用。(吕叔湘,1963)

在不增多少意义的成分中,有的是单纯双音化,如“老、子、头”,双音化后的词跟单音词相比,只是加了音节,意义未变,词性也未变。例:“老虎、桌子、石头”等;也有的是非单纯双音节,双音词,它改变了词性,意义未变。例:“剪子、念头、苦头”等;这一类成分,我们承认是词缀。

有的成分,有添音作用,但同时也有部分表类别的意义,这些叫“部分地双音化”。(吕叔湘,1963)如“父亲、母亲”的“亲”,“心脏、肝脏、脾脏”的“脏”,“果品、药品”的“品”等,我们都不认为是“词缀”或“类词缀”。

而由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语素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不表义只起陪衬辅助作用,如:“窗户、国家、好歹、干净、忘记、月亮”等的后一个音节;我们也不会认为它成了“词缀”或“类词缀”,仍把它当作实义语素看待。。

因此,我们说,词义虚化、泛化不一定就是“词缀”或“类词缀”。

2、汉语词义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实—虚”的过程。如:“关”

专指“函谷关”—扩大指“一切关口、关卡”—引申为“货物进口和出口收税的专区”

(“山海关)(“海关”、“关税”)—喻为“重要转折占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引申为“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

(“难关”)(“机关”、“关节”、“关键”)“绝”也是这样:

指“断丝”—后泛化为“断、断绝”—引申为“完全没有、穷尽”—引申为“走不通、

(绝交、隔绝、拒绝)(斩尽杀绝)(绝地)无出路”—引申为“独一无二的、没人能赶上的”—再虚化为副词“极、最”。

(绝境)(绝技)(绝早、绝大部分)

不能认为“关”、“绝”词义虚化、泛化后,就变为“词缀”或“类词缀”了。

再者,语素意义弱化、虚化、泛化也带有主观色彩。有人认为它弱化、虚化、泛化了,有人却并不认为是弱化、虚化、泛化。如“紧迫感、充实感、质感”等中的“感”,实在的意义比较强,有些学者却认为是变“虚”了。

因此,凭“意义的偏离”、“语义的泛化”、“语义…趋于概括和抽象”(沈孟璎,1995),就断定词根语素变成“类词缀”的理由不足。不过,作为“类词缀”,其词汇意义确实要有“虚化”的趋势。

(二)、关于“能产”

汉语大部分单音节语素,都有能产性。有的双音节语素,构词的能力也很强。正像“网络、网虫、网恋、网友、网吧”等中的“网”、“农民、市民、牧民、国民、渔民、网民”等中的“民”、“坦克车、坦克兵、坦克手、坦克炮”等中的“坦克”、“雷达站、雷达兵、雷达车”等中的“雷达”、“奥运会、奥运赛、奥运村、奥运团”等中的“奥运”等等,我们不能说是“类词缀”一样,也不能因为“准”能构成“准将、准居民、准明星、准画家”等,“师”能构成“教师、老师、技师、面包师、工艺师”等,就说“准”和“师”成了“类词缀”。特别是“师”,“老师”的“老”已被公认为典型的词缀,“师”又成为“类词缀”,怎么会没有词根呢?

况且词缀的构词能力也有强有弱。有普通话前缀“阿”,只能构成“阿姨”等几个有限

的词。吕叔湘先生(1978)就提到过,有的词缀“能产生新词”,有的词缀“不能产生新词”。

因此不能以“能产性”作为“类词缀”的特点。

(三)关于“类化”

词缀构词,固然有类化性,能显示词性;但由同一词根以同样方式构成的词群或词族,大多都有类化性,也有标示词性。如“器”构成“陶器、玉器、铜器、瓷器、铁器、木器、电器”等是名词;“行”构成的述宾结构的“行刺、行军、行礼、行贿、行文、行刑”等是动词;而“行”构成的偏正结构的“行程、行径、行踪”等是名词。而双音节的词语也有“类推组合”现象,并大多是构成名词性词语。如“工程、文化、意识、商品、消费、精神、公司、现象”等,汤志祥认为“工程”等的语素性质也是“类词缀”(P177,)。照这样的看法,汉语大多数词语(不论单双音节)都成了“类词缀”了,这更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了。

因此,“类化”或“显示词性”并不是“词缀”或“类词缀”的特点。

(四)关于“定位粘着”

语素构词时位置固定,且不能独立构词,这是词缀的最重要的特征,当然是从形式上判定词缀的最根本的条件。一个词根语素,在长期发展中,已不能独立成词,变成了“粘着语素”,这在汉语中是普遍的。像“民、眼、语、言”等比比皆是。只有当该词根语素不仅不能成词,且构词时位置也固定,或只在前,或只在后。这时它才变成了词缀,像“-子、-头、-儿,老-、”等。而“类词缀”作为“词缀化的倾向”,应该朝“定位粘着”方向发展。问题是怎么判定一个语素是朝“定位粘着”方向发展了。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定位粘着”能作为“类词缀”判定的一个重要条件;词义虚化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条件;“能产”和“类化”不能作为判定的条件。

、作者本人为类词缀的研究所做的工作、作者本人对类词缀的性质、来源特点鉴定

标准数目及具体类词缀的认定过程举例、新结论。。

词缀的使用加强了造词的灵活性、诙谐与节奏感(许德楠,1990)。青少年使用这些用语,只要是使用于相同的目的(夸张、谩骂),都依这些词缀造词。在词缀上,常见的副词词缀有"爆了、呆了、毙了、透了",指的皆是同程度加强。而青少年多用"死"字作为骂人的前缀词。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词根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大家对这个汉语的特点都较赞同,“具有丰富的类词缀是汉语构词法的重要特点”(《辞海》),是对吕叔湘先生的观点“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的引申,这个观点还要斟酌。据王绍新(1992)对《常用构词字典》的统计,总共3994个语素的14%,都能作为偏正式复合词末一个语素,且构词能力相当强。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符合所谓的“类后缀”的特征。再加上“类前缀”,数量还要多得多。“类词缀”达几百个,而将汤志祥的“准词缀”和“类词缀”加上一起,数量将是成千上万个。“这显然不符合汉语实际的”。

语言单位存在种种中间过渡状态,是每种语言都有的现象。形态较丰富的英语里也有。据薄冰《高级英语语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介绍,英语的类似前缀的成分有“Anglo-

(英国的),socio-(社会的),vice-(副)”,“它们在词义上与合成词的第一成分相近,但不能成为通用单词”,因此把这些成分称为“组合成分”。

“汉语构词基本上只有一个方式:复合”,“在汉语的构词法里很难区别复合和派生”(吕,1962)。从归类的技术角度划分出汉语的“类后缀”,这样就可以避免“词根”与“词缀”的截然区分,将中间状态的语素归入其中。但是,“类词缀”是差不多可以算“词缀”但还差点儿的语素。它要符合汉语“词根多,词缀少”的特点,那么,汉语的类词缀一定不会是很多。

“类词缀”的特点是:构词逐步定位粘着,词义逐渐虚化。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为“小王、小李、小偷”等中的“小”,“可爱、可怜、可贵”等中的“可”,“第一、第二、第十”等中的“第”,“初一、初五、初十”等中的“初”是“类前缀”,因为它们在构词时,永远是定位粘着的;它们的词义也在逐渐虚化。“小”加在姓氏前,还保留着原来的和“老”相对的意义,并带有一定的亲切喜爱色彩,但是词义已很虚了;“小偷”的“小”,几乎看不出和“大盗”的“大”相对的意义了,意义更加泛化。“可、第、初”等的词义也正在逐渐虚化。

“类后缀”有:“者(读者、作者)、家(作家、音乐家)、族(上班族、追星族)、性(知识性、连续性)、化(知识化、年轻化)”。它们构词时永远只充当词的后一结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意义且又有所虚化。

至于词的结构的前一成分的“反,非,泛,准,超,多,高,软,单,双,大,全,半,亚,次,无,前,代,好,不,后”等,词的结构后一成分“人,员,士,手,友,生,派,匠,师,夫,星,迷,虫,鬼,棍,盲,户,犯,界,品,感,坛,库,所,业,所,车,站,学,论,观,机,赛,节,式,型,群,物,剂,金,法,款,股,价,罪,案,级,牌,片,率,史,度,风,热,难,通,网,带,素,圈,制,角,气,霸,吧,屋,城”等等,它们的意义都比较实在,且都不是定位语素,有许多还是自由语素。因此把它们当成词根语素比较恰当。

参考文献: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力1943《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丁声树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汉语新词

汉语新词与社会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词语出现。比如“劈腿”、“叫兽”、“砖家”等等。而汉语新词的出现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 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化交汇融合的社会,是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涌现的社会,是一个信 息快速传播,网络普及范围更广的社会,这一切都成就今天汉语新词的发展。 总结归纳看来,汉语新词的发展有着六大原则。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三、颠覆原则,四、庶民原则,五、快乐原则,六、生动原则。本文主要简析前三原则。 效率原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科技的发展促使远程网络沟通的兴起。在无法面对面交谈的情况的下,人们追求快捷,迅速,有效率的交流,在语言上则表现为缩词。“劈腿“一词指的是“背着已有的伴侣找第三者“;”晒“指的是”在网络上发布自 己的东西或者经历,有炫耀成分“;”猪脚“则指的是”主角“。而”猪脚“这一词 更多体现了人们在网络沟通中的输入效率。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zhujue 念成zhujiao,导致人们在输入时经常出错,久而久之”猪脚“渐渐替代了”主角“。 公平原则。虽然称之为公平原则却更体现在不公平事件上。随着网络曝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不公平事件为人们所知,不公平事件的传播,对不公平事件的嘲讽以及“当事人“的自嘲都催生了社会新词。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药家鑫事件使得”药家鑫“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甚至出现了”做人不做药家鑫“的句子。”洗脸死“”冲凉死“则嘲讽了看守所内人员的离奇死亡事件。”被代表“则表达了代表人对其他代表的 不满与自嘲。 颠覆原则。颠覆原则多多体现在对社会权威的颠覆,对固有概念的颠覆以及对固有表达方式的颠覆。由于很多社会权威学者不靠谱言论的发布,“叫兽“”砖家“成了 他们的新代名词,表达了人们对社会权威的质疑。”光腚总局“表达了人们对广电总 局对文艺事业的过分干预的不满。”如花“则失去它本有的字面上貌美如花的意思, 成了丑女的代名词。”蛋定“替代了”淡定“,”鸭梨“不再只是一只梨。 当然,以上所列举的词并不是只能为一个原则做例证。“鸭梨“也体现了快乐原则,虽然压力大却换一个更加让人感觉清新的词来表达。而”劈腿“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 劈腿这一体操动作,更与寻找第三者神似,这体现了生动原则。这都体现了现代人们 追求内心纯粹的快乐。也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自由的自 然反应。也是人们逃避日常烦心事的途径之一。 这些汉语新词都体现出我国正从金俗(资本主义精神为主导)社会向法俗(追求法律的公平公正)社会发展,从权威社会向平民社会发展,从物质本位社会向精神本位 社会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510105446.html,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作者:朱振华马红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3期 摘要:现代汉语的词缀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从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定义与评价标准、词缀功能以及现代汉语词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三个角度对现代汉语词缀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定义;功能;对外汉语教学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着重讨论词缀问题的专门论文很少见。虽然早期学者给词缀的名称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讨论的问题是同一的——词缀问题。正是胡以鲁(1913)拉开了后代学者对汉语词缀研究的序幕,他把“着”“了”“子”等次称之为“形式语”。最早将词根、词缀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提出来的学者是胡祥绥,他将词根和词缀作为一对概念系统地提出来。王力(1945)专门论及了汉语词缀问题,他认为“记号”是一种附加成分,不但附加于词,还附加于短语,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语言像英语的词缀的,因为西方词缀仅仅附着于词,不会附着于短语。“记号”是专属于汉语的。学者们此时已经开始注意词缀附着性强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关汉语词缀的研究还有很多,总体看来,汉语词缀初期的研究的各有侧重,都比较零散。 王力在50年代指出,汉语实际上有形态的,不能根据资产阶级语言学家传统观点把他取消。由此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就开始效仿西方国家语言的构词法体系来创建汉语的构词法体系。胡附、文炼(1954)在《词的分类》中运用了派生词这一概念,他还提出派生词应该从复合词中独立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众多学者对词缀的性质、范围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陈望道(1978)对词缀的性质、范围做了详细的讨论。80年代,除了对汉语词缀基本问题的研究,许多学者开始 注意到了汉语的“词缀化”现象,在研究视野上更为开阔。90年代至今,汉语词缀研究进入一个繁荣阶段,马庆株着重讨论了汉语词缀的定性问题。他还指出汉语词缀是自源性的。另外,朱亚军、董秀芳都对汉语词缀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论述,为汉语词缀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个阶段另一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众多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单个词缀和类词缀的研究。那些研究虽然对类词缀的定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但是也启发了后人对汉语构词法更为深入的思考。 综上所述,近期汉语词缀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词缀的基本问题,而且深入到汉语词缀研究的其他方面。从而使得汉语词缀研究达到一个繁荣时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汉语新词语初探

汉语新词语初探 新词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本文以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分析汉语新词语的特点、来源、产生途径以及原因。 标签:新词语缩略词仿照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一、新词语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新词语,汉语语言学界的说法并不一致。如:朱安义在《新词新语浅论》中提出:“所谓新词新语,一般认为是指: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语句,或旧词的新含义,分别称作词汇性新词和词义性新词。从时间看,一般指1949年建国以后出现的词语。”赵克勤在《论新词语》一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解放以后产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全国解放后港、澳、台使用的新词语。” 在我们收集并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新词语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以改革开放作为汉语新词语的起点。如:徐波在《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中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词语。”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对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来在上述三种口语体中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它区别于书面上新造的科技术语和特殊用法。”而如从形式和意义上说,新词语是表新义、新创造、新概念等。代表这个观点的学者有: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1991)、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1996)等。王铁琨(1991)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赐予。这里的‘新’是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我们赞同王铁琨的观点。 汉语新词的出现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汉语新词都收在研究之列。因此,对所要研究的汉语新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文选取了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 二、新词语的特点 (一)以名词为主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汉语实词的主要类别,也是语言中运用极为广泛的三类词。其中名词最多,出现得也最早。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出现形势也不例外。在《网络新新词典》和《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词汇是名词性的,而只有少数词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动词(冲浪、贴、灌水、挖坟、打铁、挖坑、刷屏、扫楼、翻墙、博斗、血拼、偷菜、给力、hold住、萌、替、攻受等;形容词(雷、汗、囧、羡慕嫉妒恨、悲催、傻空、幼齿等);名词(网站、门户、电邮、论坛、博客、贴吧、账号、月经贴、大虾、美眉、青蛙、红楼

最新现代汉语词汇教案

第三节现代汉语词汇 词汇是一切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我们看到中外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开始的,比如说汉语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是要求组词,英语是要求去默写它的单词。实际是看到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一、词的意义 从词的意义的多少来划分: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项词义的词。 再根据词的指向范围和对象来分,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专有名词:鲁迅、北京、中国等 b.一般名词:人、自行车、椅子等 c.人称代词、数量词:她、一、二等。 ——专有名词的指示对象是唯一的,而一般名词可以指示的对象范围很广,所揭示的也只是这类事物的一般特征,这是两者的区别。 2.多义词: (1)多义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词义以上的词。 一般来讲,一个语言发展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它所拥有的一些词的内涵,使用范围也就越广。因此多义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大多数词就是多义词。 比如在我们书上80页,说到“脸”,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指人的头的前部,从前额到下巴这一块。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就慢慢发展了“情面、面子”这样一些意义出来了。(关于“打”,打仗、打架、打气、打水、打酱油、打官司)要识别这些多义词的具体含义,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 (2)多义词各义项的联系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多义词的各种义项的产生,都是围绕着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意义为核心来进行的。大体来讲是首先有基本意义,然后才产生转义。 ①本义: a.多义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一个词最主要、最常见的意义。 ——我们一般学习某一种语言最容易掌握的,也是一个词的最基本意义,而且这个基本意义是不要特别的语境提示,也能清晰地辨别出来的。 例如,以书上80页,“火候”为例,它最基本的词义是: “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发展到最后才是用来比喻“人的修养程度的深浅”,或者是用来比喻“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b.本义与原义的辨析: “原义”:是指原初本义。 ——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多义词的最本的意义,往往是它的原初意义;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可能会偏离它最初的原初意义。 以“兵”为例:

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改卷教师: 学号:106020230 姓名:黄文振得分: 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词缀 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 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 又叫词缀。”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 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 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 这种词素很抽象, 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 构词时位置固定,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 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词缀的性质 (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朱亚军认为:“词缀必须是定位的虚词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词素之前或之后, 如…老?、…阿?、…初?、…儿?、…子?、…头?等。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后。”例如“自”,既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前,如“自爱、自救、自杀”,又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后,如“私自、独自、擅自”,都是“自己”的意思,可见“自”不是词缀。例如前缀“阿、老”,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前;后缀“子、儿、头”,也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后。 (二)词缀的意义虚化。 虽然一直以来将意义的虚化作为判断词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意义虚化的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带有很大主观性,这就造成了各家对是否将意义虚化作为词缀的判定标准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分歧。马庆株、杨锡彭、胡裕树等学者都不否认词缀含有一定词汇意义,认为词缀不一定意义完全虚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的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标准。向烈认为意义虚化是词缀的主要特征,它只表示次要的理性意义、感情色彩或附加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先生也认为词缀与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关系,我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只有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必要条件,才能排除主观性,正确识别词缀,减少当中的不确定性。 (三)词缀是附加式合成词的构词成分,是语法平面的一个构词法单位,不能归入基本复合结构类型。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高师函授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作者肖娟娟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选题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职称 完成时间 2011年8月3日 太原师范学院成教处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构词词义社会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变化最为突出,其中新词语的产生、运用及变化便是词汇变化的一大表现。现代汉语新生词语主要来源于新造词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专门术语、旧词语、数字符号语和缩略语,我们要针对其来源的不同,积极发挥其不同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词汇是语言最为活跃的因素,与社会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社会的发展在语言中最先反映在词汇中,引起词汇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

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呈现出丰富、活跃、复杂的状态,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新生词语的大量涌现。如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人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什么是新词语?回答似乎可以很简单: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词语。然而,简单的回答并不能解决新词语认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了《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一文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从而渐渐引起了人们对新词语研究的重视。自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新词词典》以来,新词词典的编纂出版便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出版20余部,但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 (1)认为新词语一般指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成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如周永惠的《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认为,新词是新创造的词,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这是传统词汇学的观点。 (2)认为新词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有的,但是在新时期的语言交际中增加了新的义项,并且该义项以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词语。如王铁昆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汉语新词语

汉语新词语 看看这些新词,你知道几个 B [白奴]白领“奴隶”的简称,“奴隶主”可能是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人情世故、理想抱负。 [白托],对一些“白事先生”的称呼。他们长期游走于丧主和殡葬服务业之间。有些丧主感到痛苦无助,不知道如何办理丧事时,“白托”便从中牟利。,拜托。网络用语。,白白地托付,拜托人家的事情没有结果。 [半糖夫妻]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两个人婚后为了保持新鲜感并不生活在一起,仅在周末相聚。 [抱抱团]一个网络自发形成的组织。通过与陌生人的拥抱,传递彼此的温暖,提倡人文关怀,向冷漠的人心说“不”。 [抱抱装]一种能让人感觉到被拥抱的衣服,这种上衣采用高科技布料制成,能模仿拥抱的感觉。被时代杂志评为2006年最有创意的发明之一。 [奔奔族]生于1975-1985这10年间的一代人,也是目前中国社会压力最大、最热爱玩乐却最玩命工作的族群。 [笔替]电影中雇用替身演员拍摄书法场景,该词起源于《满城尽带黄金甲》。[博斗]使用博客作为吵架的渠道。 [博客话剧]网络时代的产物。博客话剧的剧本来源于博客,排演队伍也来自博客群体,同时会将节目在博客门户网站上播出。 C [车奴]和房奴一样,为了车,每月还按揭。拥有汽车却成为车的奴隶。

[成考移民]成人高考时,通过某种手段到录取分数较低的地区报名参加考试以利被录取的人。 [城市依赖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宁可在城里苦熬漂泊,也不愿去乡下或回原籍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在城市里呆过,就不应成为城市的过客,而应成为城市的主人。 [村证房]一些城中村利用本村的集体地土地自行开发的村民福利房,只能销售给本村村民和村民内部转让,不允许作为商品房对外销售。 D [大肚子经济]也就是孕妇经济。由于孕妇是全家最重要的人,于是最舍得为孕妇花钱。由此而衍生出许多需求。 [倒扁]台湾民众推翻陈水扁的系列行动。因为陈水扁的脸皮实在太厚,行动未成功。 [盗版党]起源于瑞典并成为世界性组织,其宗旨是废除对社会有害的过多的版权保护。 [电话门]意大利足球联赛的一个裁判丑闻。丑闻的证据是尤文图斯总经理莫吉与前意大利足协裁判指派员帕雷托的电话通话。 [吊瓶族]本不需要打吊针却坚持要打吊针的患者。引申指那些有小病但却小题大做的病人。 [丁宠家庭]一些年轻“丁克”夫妻不愿养育子女,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养起了宠物,这些家庭被人们称为丁宠家庭。 [冻容]20岁左右的女孩希望冻结青春,早早开始抗老历程。 [独二代]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独一代,独一代的子女,被称为独二代。 [断背]源于李安导演的电影《断背山》。指同性恋。 E [2时歇业令]《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娱乐场所营业时间的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二奶专家]那些表面上看似与开发商唱反调,背后却与开发商勾肩搭背的专家学者。

现代汉语词汇(黄柏林)

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 本讲内容 1.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教学的目的、原则、重点和方法 2.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及其教学 3. 现代汉语普通话词类系统及其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词汇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 1 识词:(初级阶段)记忆为主 2 辩词: 爸爸/父亲知道/认识/了解/理解合适/适合两/二个/名/位 偶然/偶而 3 选词: 听说您父亲了。(去世死逝世没嗝屁) 4 用词: 谢谢你帮忙我。(帮忙) 谢谢你帮我忙。 (二)基本原则 词语的使用;不是讲词的理性意义。 (三)教学重点 初级阶段:记忆生词,理解和掌握汉语中常用词的基本意思与主要用法。 中级阶段:扩大词汇量,并能较为自如地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重点讲练的词语是①学生不易掌握的常用虚词和虚词结构。如:反而、至于、与其……不如……、除非…… 否则……等。②用法比较特殊或义项较多,有时兼跨不同词类的常用词语。如:嫌、差点儿、再说(动/连)、保险(名/形)、一切(形/代)等。③固定结构和常用格式。如:有声有色、连吃带玩、忽冷忽热、在……看来等。 高级阶段: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并掌握尽可能多的形式。 重点讲练的词语是①成语、俗语、惯用语和一些常用格式的意义和用法②多义词、兼类词的意义与用法③词语的同义扩展或反义扩展④词语辨 (四)基本方法(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1 扩展、搭配。 2 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 1)汉语的构词法,汉语的基本词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比如:车—电车、汽车、火车、车票、车厢……电—电灯、电话、电视、电影……衣—毛衣、大衣、雨衣…… 2)汉语词的语义场,如表示家庭关系的语义场: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表示体育运动的意义场:跑步、打球、游泳、比赛、操场、锻炼等。 3)利用汉语特殊的思维方法学习新词,如: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4)利用词的反义关系,如: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胖—瘦、远—近等等。 二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及其教学 1.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1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一引言 1.1 研究目的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词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词缀这一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概念中引入的,是汉语合成词的构词形式之一,一直作为一种不太重要的构词方式,作为一种附庸而存在于其构词法体系中,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中国的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词汇层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词汇层里的构词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由于汉语的类推作用而导致新词的批量产生,是近年来新词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某一词素和其它词素的搭配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词群,用以指代或描述一类事物和现象,从这些新词的构成方式看,表现出一种“类词缀”大量涌现的迹象,这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并有多篇文章和著作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但是,这些大量涌现的“类词缀”是否真的具有我们普通语言学里提到的“词缀”的资质?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的看法却存在诸多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词缀概念,在汉语语言学的规律基础上,结合汉语本身实际情况,对新出现的“类词缀”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描述,进一步的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对现代汉语词汇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汉语语言规律,为汉语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服务。 1.2 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对汉语的性质进行深入的认识,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构词法的发展变化。汉语一向被视为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但其成分并非都是单一的,其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近年来汉语词缀和类词缀都不断增多,汉语表现出一些粘者语的特点,这种看法是否符合汉语实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有助于理清当今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一直以来,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方式研究

第37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月 Vol.37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5 ────────── 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4S004) 收稿日期:2014-08-06 作者简介:刘婧(1983-),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32-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方式研究 刘 婧 (安徽三联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01) 摘 要:新词语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浓缩年度的世态民情。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公布的当年产生的新词语作为语料,就近三年新词语(2011—2013)的构词方式进行探析,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词语的发展,规范新词语的使用。 关键词:新词语;造词方式;《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1-0032-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1.009 The Study on Chinese New Word’s Creation Method in Recent Three Years LIU Jing (Department of Fundamentals, Anhui Sanlian College,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New phrases can reflect a vivid feature of times and the vicissitude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crystallize the yearly customs of society. The word formation ways in recent three years (2011-2013)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newly emerged phrases published in the Report of Life Status of Chinese Language . It aims to help u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hrases and normalize their usage. Key Words: new phrase; word formation approach; Report of Chinese Language Life Situation 一、引言 语言文字是社会发展的显性表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我们可以从随之产生的新词语上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轨迹。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浓缩年度的世态民情。当然,新词语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体现于此,我们也能看到词语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对新词语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这无论对于语言学还是社会学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新词语语料来源于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统计了上一年度出现的高频新词语,这些高频新词语都是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出现的语料中筛选出来的。本文所研究的最新词语界定为三个方面:新词、新语和新义。如新词、新的固定短语、新的构词单位,或者已有词语产生的新义、新用法都在研究范围内。 二、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及造词方法 《报告》自2006年以来,对于每一年出现的新词语都做了详细的统计。从2006年至2010年,语委公布的新词语的数量分别是:171、254、359、396、500条。到了2011年,共产生594条新词语。2012年,共有585条新词。虽然2013年产生的新词语还尚未公布,但我们已能从网络、媒体和报纸上获知很多。新词语产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而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主要有哪些途径呢? 从造词方法上着手探究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发现新词语的造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修辞造词 沈孟缨先生曾指出修辞造词是值得重视的一条产生新词语的重要途径[1]。如比喻、借代、夸张、转类、仿拟等方式。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阶段通过修辞方式的渗入创造的新词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作用是多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