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原理 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电视原理 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电视原理 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电视原理 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在电视发送端用摄像器件实现光电转换,在接收端用显像管实现电光转换。

涂在玻璃屏上的荧光粉在电子束的轰击下会发光。

荧光屏的发光强弱取决于轰击电子的数量与速度,只要用代表图像的电信号的大小去控制电子束的强弱,再按规定的顺序扫描荧光屏,便能完成由电到光的转换,重现电视图像。

组成一幅平面图像的最基本的细小单元称为像素。像素越小,

单位面积上的像素数目就越多,由其构成的图像就越清晰。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逆

过程)称为扫描。电视系统中,把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电子枪

进行的图像的扫描过程,通常称其为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扫描,就可以把反映一幅图像亮度的空间与时间的函

数,转换为只随时间变化的单值函数(电信号),从而实现平面图

像的顺序传送。

在电视系统发送端摄像管中,利用光电转换作用,把反

映在光电靶上景物的光信号变为电子(图象)信号传送出去。

在电视系统接收端显像管中,利用电光转换作用,把接

收到电子图像信号变为重现在屏幕上可视的图象。

为使图像信号重现成一幅完整的光图像, 需要电子束在偏

转磁场作用下完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全屏幕的顺序扫描, 而且

电子束在荧光屏上轰击的几何位置也必须与发送端图像像素

的位置一一对应, 即收发两端要保持同步的工作状态。

隔行扫描就是把一帧图像分成两场来扫:

第一场扫描1、3、5、…625奇数行,称为奇数场;

第二场扫描2、4、6、…624偶数行,称为偶数场。

要求:偶数场扫描线正好嵌在奇数场扫描线的中间。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一帧由两场复合而成,,25帧/秒,50场/秒,625行/帧,312.5行/场。

场频为50 Hz,不会有闪烁现象,每帧画面仍为625行,图像清晰度未降低,而频带却压缩了一半。

图像信号特征:

(1)相关性:对于一般活动图像,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帧信号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单极性:图像信号电平的数值总是在零值以上或零值以下的一定电平范围内变化的, 它不会同时跨越零值上下两个区域, 也即具有单极性特点。

我国广播电视采用隔行扫描, 主要扫描参数如下:

行频: 15 625Hz 场频: 50Hz

行周期: 64 μs 场周期: 20 ms

行正程时间: ≥52 μs 场正程时间: ≥18.4 ms

行逆程时间: ≤12 μs 场逆程时间: ≤1.6 ms

帧频: 25 Hz 每帧行数: 625 ( 显示575 )

帧周期: 40 ms 每场行数: 312.5 ( 显示287.5 )

图像信号的特征

(1)相关性: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帧信号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

(2)单极性:图像信号电平的数值总是在零值以上或零值以下的一定电平范围内变化的, 它不会同时跨越零值上下两个区域, 也即具有单极性特点。(直流平均值——决定背景亮度。)

图像信号的基本参量:

亮度、对比度和灰度三个参量。

亮度----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对比度----客观景物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

灰度----将灰色划分成能加以区别的层次数。

电视图像按每帧525行、每行525x4/3=583像素计算:

行、场消隐脉冲的相对电平为75%, 相当于图像信号黑电平。

? 行消隐脉宽为12μs ;周期为64μs;

? 场消隐脉宽为1 612μs ;周期为20ms。

各脉冲的宽度为:

? 行同步4.7μs;

? 场同步160μs = 2.5H;

? 均衡脉冲2.35μs;

? 槽脉冲4.7μs;

? 行消隐脉冲12μs ;

? 场消隐脉冲1612μs = 25H + 12。

全电视信号三个特点:

1.脉冲性

全电视信号由图像信号、同步信号、消隐信号等多种信号组合而成。虽然图像信号是随机的, 既可以是连续渐变的, 也可以是脉冲跳变的, 但辅助信号均为脉冲性质, 这使全电视信号成为非正弦的脉冲信号。

2.周期性

由于采用了周期性扫描方法, 使全电视信号成为以行频或场频周期性重复的脉冲信号。而且两行间,两场间的信号有相似性;

3.单极性

与图像信号单极性相同, 全电视信号也有正极性与负极性之分。正极性,白电平高,黑电平低。负极性,白电平低,黑电平高。

开槽脉冲:在场同步脉冲期间相应位置进行开槽,以使场同步信号期间不丢失行同步信息。其中奇数场开两个,偶数场开三个。

均衡脉冲:在场同步信号前后若干行内将行同步脉冲的频率提高一倍,而脉冲的宽度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这样,在奇数场和偶数场的场同步期间及前后若干行的同步脉冲波形(数目和位置)会完全相同,积分波形也完全相同——奇偶场准确同步。

黑白电视信号

将电视图像信号、复合同步、复合消隐、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等叠加,即构成黑白全电视信号。

也就是说由图像信号及六种辅助信号( 场同步、行同步、场消隐、行消隐、前后均衡脉冲及槽脉冲)组成。

全电视信号的频谱特征:

(1) 以行频及其谐波为中心,组成梳齿状的离散频谱。

(2) 随着行频谐波次数的增高,谱线幅度逐渐减小。

(3) 各群谱线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可以被再次利用。

(4)总的频谱宽度约6MHZ。

三基色原理

(1)任何一种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本彩色光混合产生;任一种彩色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色。

(2)将三基色按不同比例合成可以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

合成彩色: 亮度:三基色亮度之和决定;

色度: 由三基色之比例决定。

(3)三个基色必须是独立的。即其中任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产生。

一般用红、绿、蓝作三基色。

. 混色方法

红光+绿光= 黄光

红光+蓝光= 紫光(品光)

绿光+蓝光= 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 白光

彩色三要素

亮度:光作用于人眼引起明亮程度的感觉,它由光的辐射功率及人眼视敏度特性决定。

色调:是指光的颜色,由作用到人眼入射光波长成分决定。

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度,即掺入白光的程度,或指颜色的深浅程度。

由这三个参量可以确切地表示任何一种彩色光。

三基色原理(1)任何一种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本彩色光混合产生,任一种彩色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色。

(2)将三基色按不同比例合成可以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合成彩色的亮度由三基色亮度之和决定;而色度由三基色之比例决定。

(3)三个基色必须是独立的。即其中任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产生。

一般用红、绿、蓝作三基色。

直接混色:两种以上彩色光同时投到屏幕上混色。

间接混色:三种

(1)时间混色:三种基色光速度很快地按顺序交替出现——人眼的视觉惰性。(2)空间混色:

将三种基色光点放在同一表面的相邻处紧密排,只要这三个基色光点足够小,相距足够近,当人眼在一定距离之外观看时,就会看到三种基色光混合后的彩色光。

(3)生理混色:

两只眼睛分别同时观看不同彩色,大脑中形成混色效果。

物体呈现的颜色有关因素有:

(1) 物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

(2) 光源光谱。

(3) 人眼视觉特性的差异。

对于任一彩色,配色方程可写为F = R[R] + G[G] + B[B]

其中,R、G、B表示三基色的三色系数,它们的比值决定了待配彩

色的色调。

三基色各分量的光通量之代数和等于该彩色光的光通量。由于亮度正比于光通量,因此,待配彩色光的亮度等于各混合分量亮度之代数和。

红基色:700nm [R]

绿基色:546.1nm [G]

蓝基色:435.8nm [B]

R : G : B= 1.0000 : 4.5907 : 0.0601

E白光:F = 1 [R] + 1 [G] + 1 [B]

任意光:F = R [R] + G [G] + B [B]

通常简化为

Y = 0.3R + 0.59G + 0.11B

———亮度公式。

配色方程的意义

对于任一彩色,配色方程可写为

F = R[R] + G[G] + B[B]

其中三色系数的比值决定了待配彩色的色调。

彩色光的亮度等于各混合分量亮度之代数和。

XYZ色度特点

①舌形曲线全部位于第一象限,所有的单色光(谱色)都位于舌形曲线上, 曲线底边时红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的颜色,为非谱色。

②舌形曲线上任一点与E白点的连线称为等色调线。等色调线上各点间只有饱和度存在差异,E白点—0%,舌形曲线——为100%。

③在舌形曲线内任取三点作为基色时,由此三基色混合所得的全部彩色均在三角形内。

④饱和度相同的彩色所对应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饱和度线。

图像分解力包括垂直分解力和水平分解力。

垂直分解力取决于显示行数、图像的状况以及图像与扫

线相对位置等因素;

水平分解力取决于电子束横截面大小,即与电子束直径相

对于图像细节宽度的大小有关。

孔阑效应——电子扫描时,电子束有一定的截面积, 因此水平扫描时使黑白像素界线的图像信号电压不能突变, 存在一过渡期。导致恢复图像时黑白像素界线模糊,无法反映黑白变化的细节。

①影响:使高频分量的幅度下降 轮廓不清楚;

②原因:电子束截面积>图像细节的尺寸;

③方法:在接收端加轮廓校正电路----高频补偿。

电视系统分解力分垂直分解力和水平分解力。

①垂直分解力取决于显示行数、图像的状况以及图像与扫线相对位置等因素;

②水平分解力取决于电子束横截面大

小,即与电子束直径相对于图像细节宽度大小有关。

显像管的结构:

电子枪、荧光屏和玻璃外壳三部分组成。

其中电子枪用来发射密度可调的电子流。

(1)灯丝F─给阴极加热。

(2)阴极K─受热后发射电子。

(3)栅极G─信号加在栅极与阴极间,用以控制电子束强弱。

(4)加速极A1─对电子束加速。

(5)高压阳极A2、A4─使电子束高速打在屏幕上荧光粉发光。

(6)聚焦极A3─它与A2、A4电极一起组成电子透镜,使电子束在屏幕上聚焦成一点。

兼容:彩色电视机能够接收黑白电视信号并能显示黑

白图像——逆向兼容;

黑白电视机能够接收彩色电视信号并能显示黑

白图像——正向兼容。

兼容的必备条件:

(1)彩色电视信号包含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

(2)相同的频带宽度、图像载频和伴音载频。

(3)相同扫描制式(方式、扫描频率及参数)。

(4)尽可能地减小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干扰。

色差信号传递色度信号

1. 兼容效果好,可减少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干扰;

2. 可节省色度信号的发射功率;

3. 能够实现恒定亮度原理,被摄景物的亮度与色差信号失真与否无关, 只与亮度信号本身的大小有关。

4. 有利于高频混合。根据大面积着色原理,传送色度信号则利用较窄的频带1.3 MHz—大面积的色调,传送亮度信号时占有全部视频带宽6 MHz—图像的细节。平衡调幅,是指抑制载波的调幅方式。

特点: (1) 不含载波分量。

(2) 色差信号通过0值点时,平衡调幅波极性反相80°。

(3) 振幅只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与载波振幅无关。可以节省发射功率,减少了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干扰。

(4)只能采用同步检波器解调。

正交平衡调幅:是指将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频率相同而相位正交的两个副载波进行平衡调幅。

正交平衡调幅的特点:

? 平衡调幅波不再含有载波分量;

? 不能采用普通检波方法,必须采用同步检波;

? 调制信号过零电处平转换极性,功率大大减少;

色度信号在形成时为什么要先进行幅度压缩?

标准彩条信号的电平范围大大超过了黑白电视所规定的范围。若不压缩幅度,则可能超过白电平,产生过调失真,引起伴音中断;同时色度信号可能超过同步电平,分离同步时色度信号被切割出,误作同步信号,引起图像不稳。

色度信号解调为什么采用同步检波?并解释同步检波原理。

因为色度信号采用正交平衡调幅。而平衡调幅波的包络不再是原来调制信号的波形, 因此, 不能用包络检波的方法检出调制信号,故必须用正交解调器,也称同步检波器。

原理:要求产生彩色副载波的频率和相位要严格地和正交平衡调制器中的彩色副载波一致,并同样地, 然后将副载波分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量分别和已调色度信号相乘, 再经低通滤波器取出色差信号。

三大彩电制式分别是什么?有何异同点?

三大彩

电制式:

PAL制

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

NTSC制

正交平衡调幅制

SECAM制

顺序传送色彩与存储制

共性:均与黑白电视相兼容

三基色信号为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R-Y)、(B-Y)

差别:体现在两个色差信号对副载波的

调制方式不同NTSC制的特点?

(1) 频带宽度为4MHz, 扫描行数为525行, 场频为

60场, 可以与原黑白电视相兼容

(2) 亮度信号带宽4MHz,色度信号带宽1.5 MHz 。

(3) 采用频谱间置技术, fSC=3.579 545 MHz。

(4) 选用Y、I、Q作为传输信号。

(5) 采用正交平衡调幅, 色度信号Q分量用双边带

方式传送, 而I分量用残留边带传送。

(6) 主要缺点是对相位敏感, 容易出现彩色失真。

.NTSC 主要参数

fV=59.94Hz (60Hz);

fH=525×fV/2=15.734kHz;

扫描行数:525行/帧;

图像带宽:4.2MHz;

伴音与图像载频差:4.5MHz;

fSC=3.57954506MHz(3.58MHz)

主要性能:(1) 三种兼容制中, 编、解码电路也最为简单,易于集成化。

(2) 采用1/2行间置,使亮度与色度信号频谱以最大间距错开,亮度串色影响因之减小,故兼容性好。

(3) 缺点:存在着相位敏感性, 易色调失真。

副载波频率选择原则是什么?

选择副载波频率原则:

(1) 副载波频率应尽量选择在视频频带高端,因为亮度信号高频能量少,且其谐波落在视频带宽之外。?

(2)色度信号频带宽度为fSC±1.3 MHz,它的上边带不应超过视频信号6MHz 的带宽范围。

NTSC制采用半行频间置,色度信号的频谱正好插在亮度信号频谱的中间,这样可将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干扰降到最小。

PAL制为什么采用逐行到相制?

PAL制采用逐行倒相制,是对色度信号采用正交平衡调幅的基础上将色度信号中FU分量保持不变,而FV分量进行逐行倒相。这样可以使相邻两行的相位失真互补(因相位相反),以减少色调畸变。

简述PAL制解码器主要组成及作用。

三大部分组成:亮度通道、色度通道、副载波恢复电路

说明PAL制电视信号有哪些分离方法?

(1)亮度和色度——频带分离法

(2)色同步和色度——时间分离法

(3)色度分量FU、FV——梳状滤波器

(频谱分离)

(4)色差信号U、V——同步检波

说明梳状滤波器工作原理。

梳状滤波器构成:

延迟线+加法器+ 减法器。

F为NTSC行时:直通信号FU+FV,延时信号为PAL行,是—(FU-FV),加法输出2FV,减法输出2FU。

F为PAL行时:直通信号FU-FV,延时信号为NTSC行,是—(FU+FV),加法输出-2FV,减法输出2FU。

故:色度信号输入到梳状滤波器端,从加法器输出逐行倒相的FV 分量,从减法器输出FU分量。

简述SECAM制式有哪些特点?

(1) SECAM制的亮度信号是每行都传送,两个色差信

号则是逐行顺序传送的。

(2) 两个色差信号——逐行轮换传送。

(3) 采用调频方式调制两副载波频率。

(4) 彩色垂直清晰度下降。

(5)不需要恢复色副载波,可以直接进行鉴频。

PAL制的主要性能特点

(1) 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的缺点。

(2) PAL制采用1/4行间置再加25Hz确定副载波,有效地实现了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因而有较好的兼容性。

(3) 梳状滤波器减少亮度信号对彩色的干扰。梳状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可使亮度窜色的幅度下降3dB,彩色信噪彩色信噪比提高3 dB。

(4) 彩色清晰度比NTSC制低。

PAL制接收机中采取两行色度信号电平平均,当相邻两行色度信号内容有差别时,平均的结果必然导致两行各自模糊,垂直清晰度下降。

(5) 存在行顺序效应,即“百叶窗”效应。

产生行顺序效应的内因是色度信号逐行倒相,外因是传输误差或解码电路中的各种误差。二者都会引起FU与±FV二分量互相串扰,又因串扰也是

逐行倒相的,造成相邻两行间较大亮度差异。

第四章

中放频率特性特点:

◎38MHZ图象中频应位于曲线斜边中点,相对幅度为50%(-6dB)处,以适应高频电视信号残留边带特性。

◎伴音中频31.5MHZ 应有一定衰减,位于相对幅度5%(-26dB)处,这样33.57MHZ的色度副载波中频与伴音中频的差频才会减小----不干扰图象。

——(33.57-31.5=2.07MHZ)

◎30MHZ和39.5MHZ处为邻近频道图象和伴音中频载波的吸收点,其相对幅度小于1%。

专业理论知识复习要点汇总

专业理论知识复习要点: 一、试卷组成: 1、填空题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2、选择题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3、判断题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4、简答题4 题,每题5 分共20 分。 5、 问答题2 题,每题10 分共20 分。二、 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述 一、轨道车及接触网作业车的分类 1.轨道车按传动方式可分为机械传动轨道车、液力传动轨道车和电传动轨道车。 轨道车上线运行须按列车办理。

二、轨道车型号的规定 2.轨道车按轴列式分为:轴列式为B的二轴车和轴列式 为1A-A1、B-B、2-B 的四轴车4种。 三、轨道车车体组成部分 3.轨道车由动力传动系统、走行系统、车钩缓冲装置、 电气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及车体等组成。 四、轨道车主要尺寸、方位 4.当轨道车正向行驶时可打开百叶窗进行散热,逆向行 驶时则关闭百叶窗,打开侧风门进行散热,使冷空气流过 通风道冷却水箱。 5.轨道车的全长是指轨道车两端车钩在闭锁位置时,两车钩钩舌内侧面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轨道车的换长是指轨道车全长除以“11m”的换算长度。全轴距是一辆车上,最前位车轴和最后位车轴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车辆定距是转向架牵引销(或中心销)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转向架轴距是指同一转向架最前位车轴和最后位车轴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6.轨道车方向一般以发动机方向来确定,靠近发动机自由端为前端(或I端),另一端为后端(或Ⅱ端)。车轴编号从前端往后按1、2、3、4依次编排。轴箱编号为:车辆前端左侧为1、3、5、7等,前端右侧为2、4、6、8等。 当车辆编成一列车时,应按照列车的运行方向来规定列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第二版)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什么是逐行扫描?什么是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有什么优点?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因而称其为逐行扫描。 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为奇场和偶场。 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减小了闪烁感,又使图像信号的频带仅为逐行扫描的一半。 为使奇场光栅与偶场光栅能均匀嵌套,在隔行扫描中对每帧行数有何要求?为什么? 若行偏转电流iH和场偏转电流iV分别如图(a)(b)(c)(d)所示。试对应画出畸变的重现图像?(若在无畸变是显示为均匀方格)(图)P32 全电视信号中包括哪些信号?哪些出现在正程?哪些出现在逆程?试述各信号各自的参数值及作用。 包括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槽脉冲,均衡脉冲。 正程:图像信号, 逆程: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槽脉冲,均衡脉冲 图像信号参数:亮度:改变图像信号的明暗程度 对比度:改变图像信号的黑白电平差 灰度:反映电视系统所能重现的原图像明暗层次的程度 复合同步信号:行同步脉冲4.7sμ,场同步脉冲s μ 160。保证收、发双方扫描电流的频率和相位都相同,保证同步 复合消隐信号:行消隐脉冲12sμ,场消隐脉冲1612sμ,消除回扫描线 槽脉冲:槽脉冲4.7sμ,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可以检测出行同步脉冲。 均衡脉冲:均衡脉冲2.35sμ,,保证偶数场的扫描线准确地嵌套在奇数场各扫描线之间 对应画出相邻两行的图像信号,每行为有6级灰度的负极性信号,并说明图像信号的特点。 我国电视规定的行频,场频和帧频各是多少?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宽度各是多少?行,场消隐脉冲的宽度又是多少? 行频:15625HZ场频:50HZ 帧频:25HZ 行同步脉冲4.7sμ,场同步脉冲s μ 160,槽脉冲4.7sμ,前、后均衡脉冲2.35sμ,行消隐脉冲12sμ,场消隐脉冲1612sμ, 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是多少?它有何特点? 0~6M是不连续的,属离散形,形状像梳齿,各谱线间有很大的间隙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 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根本点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我们的党在 ①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 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 6、什么是党性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定义】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 ①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 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 ④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 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 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象。 7、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为人民服务;(2)为社会主义 服务;(3)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8、什么是正面宣传? 答:“正面宣传”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 和推动人们分法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 9、什么是舆论导向? 答: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 向。 10、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 么? 答:(1)根本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为指导, 自觉地、坚定不移地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 保持一致,积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 领。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政治意 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3)必须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4)必须贯彻团结稳定,正面宣传,善 于并敢于回答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和敏感问 题。 1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把好关、 把好度 12、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 么? 答: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 【意义】(1)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建设 的推动力 (2)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 要方式 (3)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 要内容 (4)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 有效途径 (5)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注 意的有力武器; 13、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 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14、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 答:(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调节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制衡功能 (5)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15、监督的三大原则:建设性、科学性、 依法监督。 16、搞好新闻监督工作的要求? 答:(1)划清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界限; (2)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4)坚持共振客观、实事求是、抓住本 质、打中要害; (5)要坚持党的领导。 17、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答:(1)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 的要求,是由其性质决定的,是对实现党领导 新闻事业的保证; (2)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8、毛泽东在1957年6月,提出政治家 办报的思想。并提出(抢)“新闻”、(压) “旧闻”,(不发)“不闻”的观点。 19、政治家办报的要求? 答:(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 养; (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3)突出重点宣传,把握政治方向; (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20、新形势下政治家办报的要求? 答:(1)打好理论路线根底; (2)打好政策法律根底; (3)打好群众根底; (4)打好知识根底; (5)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2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是什么? 答: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 本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 论,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 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2、怎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答:(1)事实真实(要素、材料、背景); (2)概括性真实。 23、什么是本质真实? 答: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 和规律。 24、“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生活、 群众。 25、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 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 鼓舞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 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26、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 答:(1)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 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 (2)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 (3)提高引导水平要主要在体制上创新。 27、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答:坚持报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社会效益与经 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 一位。 28、文艺上的“二为”方针?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9、双百方针是指什么? 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毛泽东 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 30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 31、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三 者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只有思想性、艺术 性、观赏性相统一,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吸 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3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答:(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 时局的变化; (2)以全社会为服务对象,加强同人民 群众的联系; (3)要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 (4)具有权威性; (5)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6)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3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哪些? 答:(1)政治修养; (2)思想修养; (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4)业务能力修养。 34、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什 么? 答:(1)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 建筑;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色彩; (3)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 节规范体系。 35、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哲理论知识点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模拟彩色电视制式 要点分析 3.1设NTSC 制电视系统摄取的彩色光为 F =1[R e ] + 2[G e ],求编码后所得信号 Y 、I 、Q 和C 的数值,并画出色度信号的矢量图。 换关系 [0.596 -0.275 再根据I 、Q 和u 、v 的转换关系得 c = J Q 2 +I 2 =0.836 e =arcta 门『丄〕+330 = 315”+180”+33” = 209.85 I Q 丿 可画出矢量图如图 V 」 A-- 0.836 /209.85 ° U C U 2 +V 2 =0.836 c V G 0 =arcta n — =209.85 U 再根据I 、Q 和u 、v 的转换关系得 1 r cos330 sin 330 g u [l 」~ [-sin330 cos330 」l V 解:由于F =1[R e ] +2[G e ]可得 R=1 G=2 B=0,根据 丫、丨、Q 和 R 、G 、 B 的转 [Y] (0.299 0.587 -0.523 0.211 0.114 [[1[ [ 1.473 ] 0.312 -0.835 L 1 」 -0.322」[0」L 0.046 . 或根据亮度方程 丫=0.299 R e +0.587 G e +0.114 B e 得 R-Y=-0.473 U=k 1( B-Y )= -0.726 Y=1.473 B-Y=-1.473 V=k 2( R-Y )= -0.415 1_「— 0.8351 」"L 求得Q 、I 值。

矢量图同上。 3.4设NTSC 制中采用100-0-100-25彩条信号,计算出复合信号数值。若规定其振幅最大 摆动范围在-0.20~+1.20界限内,问应如何进行压缩?计算出压缩系数。 解:按亮度公式 Y=0.299R+0.587 G+0.114 B 计算出 100-0-100-25彩条信号各条的 丫值,并 由此得到 R-Y 、B-Y 、C 、Y+C 、Y-C 数值如下表 B-Y 、R-Y 进行压缩,即分 别乘以压缩系数 k 1和k 2。取黄青两条,组成联立方程: J k 12 (B - Y)黄+ k ;(R-Y)黄=1.20 Y 黄 Jk 12 (B- Y)青+ k ;(R-Y)青=1 .20 Y 青 3.5彩色电视色度信号为什么要压缩?如果编码时各彩条被压缩的比例不同接收时显示彩 条图像是否有彩色失真? 答:由于电视的复合信号是由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叠加而成, 如果不把色度信号压缩, 则 彩条复合信号幅度的最大值将超过白电平的 78%,而最小值将比黑电平低 78%。用这样的 视频信号对图像载波调幅时将引起严重的过调制, 为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和改善兼 容性,必须对色度信号进行压缩。 如果编码时对各彩条采用不同的压缩的比例,虽然可以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 但接收端很难识别各彩条不同的压缩比,会造成彩条饱和度的失真。 3.6试分析说明用于 NTSC 制的亮色分离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 NTSC 制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频谱以最大间距错开, 可以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亮色 分离。下图是用一根延迟时间为 T H 的延迟线构成的亮色分离电路。由于亮度信号的主频谱 白 黄 青 绿 品 红 t t - 监 黑 R G B Y 1.0 1.0 1.0 1.0 1.0 1.0 0.25 0.91 0.25 1.0 1.0 0.78 0.25 1.0 0.25 0.69 1.0 0.25 1.0 0.56 1.0 0.25 0.25 0.47 0.25 0.25 1.0 0.34 0 R-Y 0 0.09 -0.53 -0.44 0.44 0.53 -0.09 0 B-Y Y+C Y-C 0 -0.66 0.22 -0.44 0.44 -0.22 0.66 0 0 0.666 0.574 0.622 0.622 0.574 0.666 0 1.0 1.576 1.354 1.312 1.182 1.044 1.006 0 1.0 0.244 0.206 0.068 -0.062 -0.104 -0.326 0 解之得: k i =0.427 k 2=0.772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模拟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估计占10%,每小题1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 1、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评论体裁是: a.社论 b.本台评论 c.编后话d.谈话类评论 2、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叫做()。 a.广播评论 b.广播漫谈c.编后话 d.谈话类评论 3、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叫做()。 a.新闻述评b.新闻调查c.电视述评d.舆论监督节目 4、在新闻评论中,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叫做()。

a.评论的要素b.论据c.论点d.论证 5、按照编排好的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制合成为完整的播出带,以备按时播出,这种播出方式就叫做() a.录播b.录像c.播出d.直播 6、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个编辑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这一环节叫做()。a.栏目编排b.统筹策划c.录制播出d.通联e.稿件编排 7、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效果、音乐等而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叫做()。 a.音像编辑合成 b.栏目编排c.录制播出d.稿件编排e.修改稿件 8、广播电视中播出时间、名称、内容范围相对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即()。 a.片头b.评论c.专题d.节目e.栏目

咖啡调制理论知识要点完整版

咖啡调制理论知识要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咖啡调制》理论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在阿拉伯,真正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咖啡的国家是也门。 2.印尼是亚洲最主要的咖啡产地,着名的曼特宁咖啡主要分布在苏门达腊岛。 3.蓝山咖啡产于牙买加法定的蓝山区域。 4.非洲咖啡产量最大的国家是埃塞尔比亚,其中较为着名产地有哈拉尔、耶加雪啡、西达莫等。 5.埃塞俄比亚(Ethiopia)最具代表性咖啡产区是哈拉尔。 6.世界三大咖啡种植区分别是美洲地区、非洲地区和阿拉伯国家。 7.目前,哥伦比亚是全球第四大咖啡生产国。 8.意大利咖啡豆属于拼配咖啡,也称综合豆。 9.生豆一般要恒温恒湿保存。 10.阿拉比卡的咖啡因含量是1.0%-1.5%左右。 11.化学药品味、泥土味、发酵过度的酸败味及腐烂味均称为咖啡的异味。 12.咖啡的苦味是由咖啡因、奎宁和一些生物碱构成的。 13.咖啡因能使咖啡的香味更浓烈。 14.脂类物质被统称为脂肪。 15.咖啡中的酸味由果酸引起,如柠檬酸、苹果酸等。 16.脂肪种类大致可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 17.苦味是咖啡最基本的口味。 18.舌尖对甜味较为敏感;舌侧对酸味较为敏感;舌根对苦味较为敏感。 19.丹宁酸使咖啡形成酸涩的口味。 20.城市烘焙或称中度烘焙,意大利式烘焙或称深度烘焙。 21.烘焙能使咖啡豆析出咖啡油并产生特殊风味。 22.通过烘焙可让咖啡豆产生出香味、糖类和脂类。 23.烘焙分有直火式、热风式和半直火式等方式。 24.烘焙按时间长短可分为快速烘焙和慢速烘焙两种。 25.阿拉伯人首先发现了烘焙咖啡豆的方法。 26.法式滤压壶被称为是一种最能显现咖啡原汁味道、简单方便的咖啡冲泡器具。 27.手冲滴滤式是一种既简单方便又低成本的咖啡冲煮方法。 28.滴滤式是由德国人首先发明的冲煮方法,Melita牌也是他们首创的品牌滤纸。 29.以手冲滴滤式冲煮咖啡,应配以专用手冲水壶,以便更准确控制水流速度。 30.英国人在1840年首先采用实验室的玻璃试管煮咖啡,即虹吸式壶的前身。 31.用虹吸壶蒸煮咖啡时应尽量避免火力太大和搅拌次数过多,以免造成咖啡的过渡萃取。 32.用虹吸壶蒸煮咖啡熄火后,应用湿布擦下壶(球体),目的是让上壶的咖啡及咖啡油脂迅速下降,以增加咖啡的香味和润滑 度。 33.用虹吸壶蒸煮咖啡时前,需要用干布擦干下壶,避免烧裂。 34.Espresso最佳品饮温度约为60-70℃。 35.Espresso表面的油脂行业称之为克丽玛,英语翻译为Crema。 36.Espresso一般用50ml至80ml的瓷杯(WBC标准)来盛载。 37.制作卡布奇诺咖啡时,咖啡、牛奶、奶泡的比例分别为1:1:1。 38.Cappuccino的最佳品饮温度约为60-70℃。 39.传统Cappuccino是用150ml至180ml的陶瓷杯来盛载的(WBC标准)。 40.Cappuccino按WBC要求奶泡的厚度约1-3厘米。

电视原理现代电视系统(期末考试_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色温是(D) A、光源的温度 B、光线的温度 C、表示光源的冷热 D、表示光源的谱分布 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 A、蓝基色 B、亮度 C、品红色 D、照度 3、用RGB计色制表示单色光时有负的色系数,这是因为(D) A、这样的单色光不存在 B、这样的单色光饱和度太高 C、这样的单色光不能由RGB三基色配出来 D、这样的单色光要由负系数对应基色的补色配出来 4、水平扫描的有效时间的比例可以由(C)反映。 A、行频 B、场频 C、行逆程系数 D、场逆程系数 5、均衡脉冲的作用是(B) A、保证场同步期有行同步 B、保证场同步起点的一致 C、保证同步信号的电平 D、保证场同步的个数 6、关于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以下哪一点是错的(C) A、隔行扫描一帧的扫描行数是整数 B、逐行扫描一帧的扫描行数是整数 C、相同场频时,二者带宽相同 D、隔行扫描可以节省带宽 7、下面的(D)与实现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无关 A、频谱交错 B、大面积着色原理 C、恒定亮度原理 D、三基色原理 8、PAL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与NTSC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D) A、相同 B、U分量不同 C、V分量不同 D、完全不同 9、从彩色的处理方式来看,(A)制式的色度信号分辩率最高 A、NTSC B、PAL C、SECAM D、都差不多 10、NTSC彩色电视制式中副载频选择的要求不包括(B) A、实现频谱交错 B、减少视频带宽 C、尽量在视频较高频率端 D、保证色度带宽不超出视频上限 11、色同步信号的位置在(C) A、行同步脉冲上 B、行消隐信号的前沿 C、行消隐信号的后沿 D、场消隐信号的后沿 12、关于平衡调幅以下哪一种是正确的(C) A、平衡调幅中有载频分量 B、平衡调幅波的极性由载频决定 C、平衡调幅利于节省功率 D、平衡调幅可以用包络检波解调 13、彩电色度通道中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的分离采用的是(B)方式。 A、幅度分离 B、时间分离 C、相位分离 D、频率分离 14、彩电中行输出变压器的作用是(D)。 A、为显像管提供工作电压 B、为小信号供电电路提供直流电压 C、为ABL电路、行AFC电路提供控制信号 D、A和B和C 15、彩电高频头(高频调谐器)的输出信号是(B)。 A、高频图像信号与伴音信号 B、中频图像信号与第一伴音中频信号 C、中频图像信号与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D、视频图像信号与音频信号 16、彩色电视机中同步分离电路是将复合同步信号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来,它常采用( A)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知识点整理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知识点整理 一、播音主持中的备稿六步: 答:“备稿六步”是狭义备稿六个步骤的简称。狭义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可概括为六个步骤:1、划分层次;2、概括主题;3、联系背景;4、明确目的;5、分清主次;6、确定基调。 二、主持人临场应变的要求及应变策略: 答:1、临场应变的要求:1)反应迅速,举重若轻;2)恰当得体,自然天成;3)化险为夷,锦上添花;4)情理之中,意料之外。2、临场应变的策略:1)借题发挥,自圆其说;2)欲扬先抑,顺势而发;3)善解人意,及时调整;4)有意岔题,峰回路转;5)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三、播音主持创作中情景再现的内涵: 答:1、情景再现的定义:情景再现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2、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情景再现的内涵:1)情景再现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2)播音员主持人的联想与想象必须以语言内容为依据,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必须遵循稿件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

3)依据语言内容想象出的画面应是连续的、活动的、有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4)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联想、想象的目的应该是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需要强调的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要以情为主。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对语言内容的具体感受,要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进而激发强烈的播讲愿望,而不能只满足于“画面”清晰,只重视景而忽视情。 四、在播音中气息运用的方法: 答:在播音发声中,气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气息的激发因素——思想感情的运动。气生于情而融于声,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2、注意开源节流——呼和吸是一对矛盾,但呼气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是在呼气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加强呼气发声时的控制能力更重要; 3、要注意播音发声中呼吸控制只是综合状态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其他方面(如: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等)的配合; 4、注意联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如何处理好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多重关系: 答:1、职业形象与个人形象的关系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职业形象是播音主持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形象,个人形象是工作之外的生活所表现的形象,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播音员支持人身上的光环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依托于特殊的公共资源-广播电视强势媒体的影响力而存在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能滥用职业形象、将个人形象“神话”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1.Manager:Someone who works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 by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their work activiti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2.Classifying Managers:①First-line Managers—Are at the lowest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manage the work of non-managerial employees.②Middle Managers—Manage the work of first-line managers.③Top Managers :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organization-wide decisions and establishing plans and goal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3.Managerial Concerns:①Efficiency-“Doing things right”Getting the most output for the least inputs;②Effectiveness-“Doing the right things”Attain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4.Management Four Functions:page 9;Management Roles:page 10;Management Skills:page 12. https://www.doczj.com/doc/887782968.html,anization:A deliberate arrangement of people to accomplish some specific purpos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①Have a distinct purpose;②Composed of people;③Have a deliberate structure. 6.Why Study Management:①The 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②The reality of work; ③Reward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a manager. Reward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A Manager:page19. 7.Fredrick Winslow Taylor:The “father”of scientific management;Published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1911);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define the “one best way”for a job to be done:①Putting the right person on the job with the correct tools and equipment.②Having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doing the job.③Providing an economic incentive to the worker. 8.Taylor’s Fiv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①Develop a science for each element of an individual’s work, which will replace the old rule-of-thumb method.②Scientifically select and then train, teach, and develop the worker.③Heartily cooperate with the workers so as to ensure that all work is do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science that has been developed.④Divide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almost equally between management and workers.⑤Management takes over all work for which it is better fitted than the workers. 9.Frank and Lillian Gilbreth:①Focused on increasing worker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wasted motion;②Developed the microchronometer to time worker motions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

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

(完整word版)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考试专用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_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逐行扫描?什么是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有什么优 点?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因而称其为逐行扫描。 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 625行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为奇场和偶场。 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减小了闪烁感,又使图像信号的频带仅为逐行扫描的一半。为使奇场光栅与偶场光栅能均匀嵌套,在隔行扫描中对每帧行数有何要求?为什么? 2:为使奇数场光栅与偶数场光栅能均衡套嵌,在隔行扫描中对每真行数有何要求?为什么? 4:若行偏转电流 iH 和场偏转电流 iV 分别如图 (a)(b)(c)(d) 所示。试对应画出畸变的重现图像?(若在无畸变是显示为均匀方格) (图) P32 5:全电视信号中包括哪些信号?哪些出现在正程?哪些出现在逆程?试述各信号各自的参数值及作用。 包括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槽脉冲,均衡脉冲。 正程:图像信号,逆程: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槽脉冲,均衡脉冲图像信号参数:亮度:改变图像信号的明暗程度 对比度:改变图像信号的黑白电平差灰度:反映电视系统所能重现的原图像明暗层次的程度复合同步信号:行同步脉冲s ,场同步脉冲160 s 。保证收、发双方扫描电流的频率和相位都相同,保证同步 复合消隐信号:行消隐脉冲 12 s,场消隐脉冲1612 s,消除回扫描线 槽脉冲:槽脉冲S,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可以检测出行同步脉冲。 均衡脉冲:均衡脉冲S ,,保证偶数场的扫描线准确地嵌套在奇数场各扫描线之间: :9 我国电视规定的行频,场频和帧频各是多少?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槽 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宽度各是多少?行 , 场消隐脉冲的宽度又是多少? 行频: 15625HZ 场频: 50HZ 帧频: 25HZ 行同步脉冲s,场同步脉冲160 s,槽脉冲s,前、后均衡脉冲s,行消隐脉冲12 s ,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广播电视业务》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裸体要素不包括() A、主体 B、前景 C、空白 D、线条 2、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 A、新闻价值 B、新闻政策 C、新闻宣传思想 D、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3、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补充仅靠视觉所不能获得的信息内容,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采取()角色定位。 A、记录者 B、行动者 C、目击者 D、参与者 4、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不包括() A、线性传播 B、具体形像 C、受众广泛 D、可选择性 5、会么样的题材不适合做广播现场报道() A、场面宏大且分散 B、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新闻性 C、音响典型 D、正在发生的 6、在消息写作上,所谓的“三重复”现象指() A、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 B、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 C、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 D、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 7、摄像机在高于被摄物水平线的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 A、深远、辽阔 B、崇高、庄严 C、亲切、熟悉、自然 D、庄重稳定、端正静穆 8、下列各项都是电视影像的要素,其中()又被称为镜头语言 A、光线 B、蒙太奇 C、画面构图 D、景别 9、“摆事实、讲道理”是以下哪种论证方式?() A、对比说理 B、据事说理 C、论辨说理 D、算帐说理 10、编后语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它是() A、编辑部评论 B、编者评论 C、个人评论 D、最权威性评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近年来,人物专题的报道对象越来越广泛,呈现出()特点 A、均衡 B、丰富 C、典型 D、多元 E、精英 2、广播的传播优势包括() A、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B、听众广泛,覆盖面广 C、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D、线性传播,便于收听 E、长于再现,重构时空 3、新闻评论的特点包括() A、新闻性 B、导向性 C、思想性 D、群众性

西方经济学复习范围及知识要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范围及知识要点 考试题型 计算题;计算分析题;证明题;画图分析题;论述题 初级微观经济学(50%)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依据、解决问题、基本假设、分析方法、分析对象、研究中心、主要目标方面的区别? 二、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影响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因素分析 五、吉芬商品和劣等品的关系 六、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相互关系(区别、联系、一致性) 七、举例说明现实中,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的情况,请画图说明 八、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九、企业存在的理由 十、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十一、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十二、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十三、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十四、显成本、隐成本、机会成本 十五、画图分析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好能说明原因 十六、四种市场类型的划分 十七、完全竞争市场中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数学证明 十八、画图分析完全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十九、总收益、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二十、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知识) 二十一、画图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二十二、画图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证明垄断竞争厂商的广告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等于其广告弹性与收入弹性之比 二十三、纳什均衡 二十四、画图分析囚犯困境的占优策略均衡反应了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二十五、完全竞争厂商对于生产要素需求量的把握原则 二十六、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二十七、请证明基数效用论条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 二十八、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分析 二十九、证明“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三十、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0.53U q M =+,其中,q 为某商品的消费量,M 为收入。求:(1)该消费者的需求函数。(2)该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当1,412 p q ==时的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