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纳伦理学题及答案精华版

归纳伦理学题及答案精华版

归纳伦理学题及答案精华版
归纳伦理学题及答案精华版

道德的起源

1、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本质和核心。

(2)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利益的对抗性,导致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

(4)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道德的进步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劳动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社会条件

①劳动创造了人

②劳动创造了道德需要

③劳动是道德产生发展的动力

3、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道德起源于社会分工,道德是一定社会人类分工的产物,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分工:野蛮部落与农业部落分离;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产业与商业分离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有关系就有道德,道德与关系共始终。

4、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

理欲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即个体欲望与社会命令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是个体道德发生的动力。在这种冲突中,个体如果能够克服自身的任意性,转而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规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奉献他人和社会,就意味着个体在道德上的进步。

5、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节这种关系时,作为自觉意识和人类精神自律的道德才能得以产生。

道德的历史形态

1、原始社会的道德

主要特征:

(1)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人

的最高行为准则。

(2)团结互助,民主平等,是原始人氏族内

部的重要道德规范。

(3)勤劳、勇敢是原始人尊崇的美德,爱劳动是原始人最推崇的个人美德。

(4)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同风俗习惯和传

统融为一体的。

2、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制度是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

(2)鄙视劳动,鄙视妇女,是奴隶主阶级通行的道德规范。

(3)忠于奴隶主国家是奴隶主阶级重要的道德规范。

3、封建社会道德

(1)维护封建的等级宗法制度是封建道德的核心。

(2)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

(3)道德进一步规范化、神秘化、理论化和体系化,步入成熟阶段。

(4)道德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道德可以杀人,封建礼教可以杀人。

4、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1)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道德规范。

(3)金钱至上是资本主义社会通行的道德观。

道德的本质及其特征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

1.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2.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

(四)道德的基本特征

特殊的规范性、特殊的多层次性、广泛的社会性、更大的稳定性

道德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系

1、道德与政治

(1)区别

①政治比道德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

②社会制度变革要靠政治斗争,道德只是辅助力量。

③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政治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

(2)联系

①一定阶级的道德反映一定阶级的政治利益,并为政治服务。

②政治力量、政权机关的提倡,对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③社会成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

2、道德和法

(1)区别

①存在时间不一样。

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而道德则是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阶级的道德。

③依靠的力量不一样。

(2)联系

同属于规范体系,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有些规范既是法的也是道德的。

3、道德和文艺

(1)区别

①工作者研究的对象不同。

②表现的方法不同。

③评价方式不同。

(2)联系

①人们的道德观直接影响文艺。

②人们的道德生活是文艺反映的对象。

③人性美表现为道德的善。

道德的社会功能

道德的功能即是道德对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

1、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2、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

3、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4、辩护功能:又可称为道德的论证功能,即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特别是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

进行道德的辩护和论证。

正确评价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决定论”与“道德无用论”

①“道德决定论”:夸大道德的能动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道德无用论”:根本否定道德的能动作用,它是非道德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结合起来

①加强德治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

②超越传统文化,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③当代中国的“德治”要重点解决道德教育和官德问题。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二)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三)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四)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五)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重视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推崇仁爱原则,强调建立“厚德载物”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

(四)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

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这是西方伦理思想由古典向现代发展的过渡时期,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孕育和形成时期。主要表现在:从理性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从传统经验主义规范伦理学的现实主义模式走向现代逻辑经验主义元伦理学的形成主义模式。

第二阶段:从20世初至60年代末,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伦理思想具有更多的人文特征,于是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宗教伦理学便成为这一阶段伦理思想发展的主线。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理论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了某些新的复归,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学流派,比如行为主义,生物伦理学等。

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特征

1.非理性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普遍特征。

2.形式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另一特征。

3.道德相对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特征。

4.个人本位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又一突出特征。

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1 .重视人和人的价值

2 .重视个性和个人发展,提倡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

3 .道德和政治紧密结合,把道德看作是一种社会革命的手段

4 .重视道德理论研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一)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认为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发展。

(二)人道主义: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三)敬畏上帝:体现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构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撑,也是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敬畏上帝是西方人通向精神信仰和终极关怀之门。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

第一阶段:由旧伦理学向新伦理学的过渡

第二阶段:伦理学的革命变革的实现

第三阶段:马恩伦理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1、道德的社会经济基础

道德受社会关系制约。本质不同的社会关系会引起不同的道德类型。存在着四大类型的道德,表现为从对人的依赖到对物的依赖到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道德有其自身的发展趋势,能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道德是在实践关系中给人们指引方向的价值总和。这是关于善恶、生活意义、尊严、荣誉、个人与社会的整个关系体系的理想、标准、原则和观点。

3、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

阶级性: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的内容,而在阶级社会中这些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反映社会关系的道德也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全人类性:某一阶级在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特殊道德对人类道德经验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全人类性表现于阶级性中并通过阶级性而表现出。

4、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其个人发展和自由的条件。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社会的最高价值和最高目的。

5.未来的共产主义道德

(1)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状况。

(2)共产主义道德宣扬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是并不把它们相互对立起来。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道德问题,把道德作为一种有客观规律的社会现象来加以研究。

2、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研究道德的根本、首要的目的是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创造新世界,在批判中创立新的社会关系,推动人类道德的进步。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道德意识的形成、发展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且道德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是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的。

善恶价值

1、善恶价值的含义:是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行为、事件的利害、吉凶、好坏的概括反映。

2、善恶价值的根据:善恶价值的客观基础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就是一定的利益关系。一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规定着人们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规定着善恶评价的客观标准。

3、社会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所要达到的道德理想目标。集体主义既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也是基本道德原则。集体主义上升为价值导向性的基本原则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一,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性。

第二,坚持价值导向的权威性。

第三,坚持价值导向的趋前性。

道德恶的本质

1、表现为心术不正的行为,对社会或他人利益的损害。

2、道德恶是对合乎德性的社会秩序的破坏。

3、恶是对道德自由的践踏。

道德恶的根源

1.社会根源:造成人的自私和损人利己恶性的社会条件,归根到底在于私有制。

2、个体认识根源:价值观的错位。一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错位;二是索取与奉献关系的错

位;三是本能与人格关系的错位;四是现实与理想关系的错位。

3、心理根源:欲望的放纵。

4、社会控制原因:社会约束的失度。

道德恶的类型及其表现

1、物欲型的道德恶:为满足强烈的物质欲望,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占取公私财富的行为恶。

2、权欲型的道德恶:醉心权力,不择手段,或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把个人权力置于社会意志之上。主要表现是渎职、失责、受贿和残暴。

3、情欲型的道德恶: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而不择手段。

4、名欲型的道德恶:为了名誉而不择手段、伸手抢名、欺世盗名。

道德恶的制裁及社会对策

1、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必须对作出道德恶的行为予以必要的谴责和制裁,促使作恶者醒悟,通过反省和忏悔,达成内心深处的悔过自新。

2、从社会角度来看,道德恶的制裁还必须有有效的社会性措施。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要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第二,实施合理的道德奖惩。

第三,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第四,进行科学的道德教育。

良心的本质

1.从内容上看,道德良心是现实社会要求的反映,是对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

2.从形式上看,良心的表现形式是良知、良情、良意的有机统一。良知是基础,良情是关键,良意是源泉。

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良心的形成

1.对体现着社会要求的是非、善恶的理性认知。

2.对应尽的道德义务的情感认同。

3.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形成意志决断。

4.在长期为善的道德实践基础上,形成善以为人的信念,形成明确的、稳定的良心。良心一旦形成,其行为向善就会成为习惯,最终直可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良心的作用

(一)良心对主体道德生活具有调节作用

1.在道德行为前,良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行为,起着决策和指令作用。

2.在道德行为进行中,良心对主体的行为起监督作用。

3.在道德行为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有评价作用。

(二)良心具有评价作用

1. 道德评价的形式:个人评价和社会评价

2. 道德评价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与“内自讼”;“以见占隐”的经验方法。

正义的含义

公正(正义),做为伦理规范主要指公平与尊重,公平指依据合理的制度和恰当的标准评价和对待人;尊重则指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承认人的目的性和独立性。

1、公正是公民的政治合约

首先,公正是政治性的,是社会成员为了构筑一个稳定的社会所认可的最基本的准则。

其次,社会分配既包括社会分配的结果,也包括社会分配的过程。

第三,既然公正是世俗的政治标准,它就必然是民主讨论和妥协的结果。

2、公正分为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

由于以下几点理由,我们必须关心社会分配的结果:

首先,所谓起点平等不过是幻想而已。

其次,结果的不平等往往会反过来影响起点的平等。

第三,对结果的关注还因为,一个有序的社会需要个人负担一定的责任,而一个人要负担责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

3.个人公正和社会公正

所谓个人公正,既指个人行为的一种根本原则,也指个人的一种优良品德,主要表现为个人在为人处事时,能以当时社会的法律、规章、惯例等为准绳,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事,公允办事,从而保持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

所谓社会公正,主要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具体表现为对一定社会的性质、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章程、惯例等等的合理性的要求和判断。

正义的必要性

1、从制度约束的角度看:正义或公正在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关系、建构社会秩序等方面意义重大。社会制度的设计、法律的制定应该体现“正义”的道德理念。

2、从底线伦理的角度看:完善的东西有时甚至常常是不正当的,精神纯化,无私利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忠诚献身等等若不以正义道德为基础,为底线,那么它们会制造最黑暗、最野蛮、最狂热的不道德现象。

正义的实现(以平等为目标)

1、人身权利的均等分配

2、基本物品的均等分配

3、其它物品的功利主义分配

4、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道德原则的一般含义

①道德原则的核心论题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

②道德原则是指:能够集中反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根本要求,从总体上回答个人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因而,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每种道德类型的规范体系应当而且只能有一个道德原则。

③道德原则有三个特征:

◆从行为总体上表达道德类型的历史本质;

◆指明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道德原则的命令具有无条件性和相对而言稳定性。

个人主义原则的基本观点

1.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

2.个人主义原则在西方社会被视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准则,其合理性不在于对个人一己利益的肯定,而在于对每一个人利益的肯定与维护,这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根本区别。3.为了保障个人主义原则的实现,西方社会通过经济、法律、政权、国家等手段来进行调节以避免个人主义滑入利己主义。

4.个人主义中蕴含的对个人生命、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5.个人主义对国家、集体利益的蔑视,是西方社会的危机之所在,也是个人主义的危机之所在。

对个人主义原则的反思

1.反对个人主义原则的观点:

认为个人主义是以“人性自私”为理论出发点的,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至上必然导致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2.赞成个人主义原则的观点:

认为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在历史上对唤醒自我意识,大胆追求个人生活,发挥人自身的潜力,推动科学文化发展曾起到了积极作用;进而认为在当今中国提倡个人主义,必将也会发挥个人积极性,推动社会发展。

对功利主义原则的评价

1.将功利主义看做是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认为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应该指出的是,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是有区别的。2.认为作为一种伦理学说,功利主义是重实效、重利益的伦理观,往往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利益关系矛盾突出,认为既不能反功利主义,也不能泛功利主义,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社会主义的功利原则。

⒊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反对超功利主义和庸俗功利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功利主义。社会主

义功利主义是以对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分析为基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主张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

什么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指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概念,肯定人的权利或尊严的价值理论,以及倡导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的精神的道德原则。简单地说,人道主义就是主张把人当作人看待。人道主义是善待一切人的思想体系。

对人道主义原则的分析

关于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原则,曾经把它当做资产阶级的东西而全盘否定,而忽视了它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和精神财富的应有价值。

人道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二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前者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需要提出来的,可以不接受。但后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共同指导意义,它主张把人当作人来看待,是善待一切人的思想体系,应当大力提倡。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来源:

作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补充,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继承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中的某些合理因素,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人道主义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主要内容:

尊重人的人格、个性和尊严;关心人的物质福利和文化生活;对敌狠,对友和,不提倡无原则的爱。

3、社会调节功能:

①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②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和实际存在多元化”时,对其他各种伦理原则的“和平共处”与“竞争发展”;

③在人与人之间取“友爱”“宽容”“大度”的态度。

对利他主义原则的评价

一种观点认为,利他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对立的,由于集体主义是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因此把集体主义同利他主义等同起来,认为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反个人的,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主张反对利他主义。

一种观点认为,利他主义原则强调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对克服市场经济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所带来的负效应是一个矫正,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提倡利他主义。

对集体主义原则的合理理解

1.集体主义原则是对“集体”的规范和建设。

不能把集体理解为一种狭义的集体或小团体,小圈子,甚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阶级,某一政治集团或某一国家。集体相对个人而言,就一般意义上说,它相当于整体范畴或社会范畴,就特殊意义说,它必须具体化为代表整体的某一集团,阶级或国家,而不是一个空间和名词概念。

集体在代表整体或社会利益时存在真假程度问题,因而存在虚幻的集体。它声称代表社会利益,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各种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其实只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而以牺牲其他阶级的利益为代价,因而是虚幻的。虚幻的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体现。真实的集体是把社会普遍利益秘个人利益真实地统一起来,是一个理想的集体,是“自由人联合的集体”。

现实的集体还不可能是一个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按个人意愿来满足需要的集体,人与人的关系还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不能把现实的集体等同于虚幻的集体而反对集体主义,也不能把现实说得过分好而忽视校正其实践中的偏差,我们更应该区分那些在现实性中存在的冒名顶替的虚假的集体。

个人的集体性质与集体的个人性质:个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其主体性由社会确立而不是个人确定,因而,个人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职责、社会责任。集体由个人组成的,如果扼杀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体将是空洞和死气沉沉的。

2.集体主义原则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利益要成为正当的、在于其与集体利益保持道德手段和目的

上的正当性;个人正当利益受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某时期的正当利益,在另一时期另一环境可能不正当;个人利益要成为正当的,必须是在当时物质财富的前提下,社会能够依据实际情况相对公平地提供给个人的利益。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①统一的方面:集体利益是个人的集体利益,而不是绝对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利益实体;个人利益不是脱离集体利益的纯粹的个人利益,而是集体的个人利益。

②辩证的方面:集体利益不是简单相加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对于个人起着过滤和导向作用;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也具有过滤和导向作用,能筛选真假集体利益。脱离了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往往流于一己私欲欲,而忽视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则会异化为专制主义、极权主义。

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的基础是集体利益。二者比较集体利益更重要。也就是话,我们既要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又要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强调集体利益作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只有这样理解二者的辨证关系,才是完整的集体主义原则。

3.集体主义原则也是调节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准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真实集体的原则,应该是不真实的集体要服从真实的集体的利益,不正当的集体利益要服从正当的集体的利益,不合法的集体利益要服从合法的集体的利益。

道德概念与伦理概念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2.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3.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的全部道德现象。包括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

伦理学的研究任务

1、揭示和论证道德的社会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

2、概括和阐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3、应用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般价值评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具体的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大量实践问题。

4、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道德文明成果,积极汲取当代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有益经验,全面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水准。

5、探求当代社会主义理想道德品质的构成,总结社会主义新人的道德成长规律。伦理学研究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合乎时代需要,具有时代精神气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①伦理学基本问题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一是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即是经济利益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利益,以及被决定者有无反作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对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同解决。二是社会集体利益

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即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还是社会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道德原则的内容,也决定着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评价、道德品质形成的途径和方法的差别和对立。

②为什么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道德生活领域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事实;

其次,是因为它规定着伦理学的基本内容,制约着伦理学对一系列问题解决。

最后,是因为任何伦理学家和伦理学派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并必须予以解答。

伦理学的基本类型

1、元伦理学:优良道德之制定方法

元伦理学,有时称形式主义伦理学或科学主义伦理学。它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伦理术语(如“善”、“应当”、“正当”等等)的意义和道德判断的逻辑及道德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张用逻辑实证,分析原则来分析道德,使伦理学形成象数学和逻辑学那样的“科学”。元伦理学与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一起构成现代伦理学三大形态。

2、美德伦理学:优良道德之实现

美德伦理学,是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心的伦理学。在美德伦理学中,主要的、基本的目的则是成为善良人。美德伦理学以“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为中心。美德伦理学家认为:做具有美德的人比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更为根本、更重要、更具有决定意义。一个人的品德乃是他的行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规范所得到的结果:“规范”和“做什么”是原因、前提,“品德”和“是什么”则是结果、结论。

3、规范伦理学:优良道德之制定

规范伦理学力求为人们的道德行为确立各种原则与规范,并从理论上或经验上证明其正当性和合理性。

三种类型的伦理学,实际上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把道德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中心、研究对象的结果。

学习伦理学的方法

1.学习伦理学应坚持唯物主义方法。

2.学习伦理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3.研究伦理学必须不断吸取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新成就,丰富发展自身。

学习伦理学的意义

1、提高和完善个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

①从个人内在的方面看,伦理道德能够丰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使人性更趋完善,使人格更高尚,使人生变得更美好。

②从个人外在的方面看,伦理道德能帮助人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调节人我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使人尽可能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2、熟悉和了解以往伦理学知识体系,批判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