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之欧阳学文创作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之欧阳学文创作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之欧阳学文创作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之欧阳学文创作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加入时间:2010-5-10 10:09:35

浏览:3

欧阳学文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课程体系及课时安排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本章说明的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

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消费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过程与结果、乘数原理等,这一理论的假定前提是利率水平与投资水平不变。

第一节均衡产出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社会消费函数

五、其它消费理论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乘数论

一、投资乘数

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三、税收乘数

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五、平衡预算乘数

六、对外贸易乘数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投资的概念、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决定,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概

念、推导及其移动,掌握货币需求动机和货币需求函数,了解利率的决定,掌握IS―LM模型的分析方法和凯恩斯的主要理论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投资的概念、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决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及其移动,货币需求动机和货币需求函数,IS―LM分析方法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仅仅分析了产品市场的均衡状况,没有考虑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市场经济还是货币经济,货币市场的状况特别是利率对投资、总需求等有着重要影响,并且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当产品市场的总产出增加后,对交易所需的货币量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就会上升,从而降低投资水平,最终对整个产品市场产生影响。本章正是要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中的国民收入量和货币市场中的利率水平,也就是说,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并且货币不是中性的。本章要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IS―LM模

型,并进一步阐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本章的内容特别是IS―LM模型,是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一、资本边际效率

二、投资边际效率

三、投资函数

第二节IS曲线

一、IS曲线的概念与推导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供求决定利率

二、货币的需求动机

三、货币需求函数

四、均衡利率的决定

五、流动偏好陷阱

第四节LM曲线

一、LM曲线的概念与推导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IS-LM分析

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与收入

二、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

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功能财政思想,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自动稳定器。

【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的政策,称之为计划类型,例如,对公用事业产品的定价、对金融机构的管理等;另一种是市场调控类型,这一类型主要通过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并通过市场

机制的作用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当然,严格按照以上两种类型区分西方的各种经济政策是不易的。一般来说,各种具体的政策往往是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兼而有之,区别只是在于使用的程度不同而已。本章所论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指较大程度上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一般被归之于市场调控类型。本章概要说明西方国家战后宏观调控中旨在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二、财政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三、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四、功能财政与平衡预算财政

五、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六、公债与赤字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二、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以及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政策作用的发挥,掌握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内容】

IS―LM分析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应该看到,西方国家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IS―LM模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分析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在I S―LM模型的基础上,本章着重说明如何运用IS―LM模型来分析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以及两种经济政策的配合、协调问题。

第一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形分析

二、挤出效应

第二节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形分析

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三、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第三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一、政策的选择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了解总供求曲线的得出过程,掌握总供求的均衡模型和总供求曲线移动产生的

效应,掌握用总供求模型去分析经济波动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总供求曲线的推导,用总供求模型分析经济波动。

【教学内容】

在本章以前的宏观经济问题讨论中,我们一直假定物价水平是不变的,同时还假定总供给是既定的,因此,国民收入的大小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将实现充分就业;反之,会出现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非自愿失业。在本章中,我们将在物价水平可以变动的假定下考察以货币表现的名义总需求的变动怎样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物价指数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我们将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总需求曲线,从总生产函数推导出总供给曲线,然后再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考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在本章的分析中,我们通过对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共同均衡的分析说明国民收入、利息率和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量

和价格水平决定的基本宏观经济模型,它是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一种十分有用的理论工具。

第一节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总供给函数和总供给曲线

一、总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二、劳动市场均衡

三、总供给函数和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模型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

二、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变动

第四节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一、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第五节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一、短期均衡的决定

二、长期均衡的决定

第七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掌握汇率与汇率制度的基本知识和J曲线的含义,掌握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形分析其移动,掌握并能够运用IS—LM—BP模型分析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含义,运用IS—LM—BP模型分析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教学内容】

本章以前的宏观经济分析都以封闭经济为假设前提,但在现实中完全封闭的经济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国的经济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经济。所谓开放经济就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国际间流动。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也越多。本章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考察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汇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

三、汇率变动的效应与“J曲线”

第二节国际收支均衡曲线—BP曲线

一、BP曲线的推导

二、BP曲线的特殊形态

三、影响BP曲线移动的因素

第三节IS—LM—BP模型

一、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二、IS—LM—BP模型

三、资本不流动的IS—LM—BP模型

四、资本完全流动的IS—LM—BP模型

第四节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与不均衡

二、开放经济的财政政策效应

三、开放经济的货币政策效应

四、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政策选择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失业的类型与降低失业率的对策,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内容】

通货膨胀理论、通货紧缩理论和失业理论都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别分析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失业的形成原因、类型、经济效应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失业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经济现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失业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同时通货膨胀与失业也有内在的联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此消彼长的关系。从基本的理论分析入手,以便为解决通货膨胀等问题而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二、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三、通货膨胀螺旋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五、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第二节通货紧缩理论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实质和衡量

二、通货紧缩的类型

三、通货紧缩的原因

四、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五、通货紧缩的一般对策

第三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含义和衡量

二、失业的类型

三、失业的影响

四、降低失业率的对策

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四、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经济周期类型、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掌握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掌握罗默的新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

【教学内容】

本章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了长期分析,研究在经济循环交替中的经济增长,说明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以及增长的潜力等问题。一个经济社会中的宏观经济运行都包含着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增长两大问题。经济波动是围绕着经济增长这一逐渐上升的趋势线而展开的,经济增长是在经济的循环交替中实现的。因此,西方的经济发展就表现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经济波动理论即经济周期理论,主

要研究经济周期的长短、类型、产生的原因等问题;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实现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增长的潜力等问题。自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在周期性的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中发展的,宏观经济周期理论就是研究这种经济波动的规律及其原因的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与阶段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三、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

四、加速原理

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与新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源泉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