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东京的城市发展史

日本东京的城市发展史

日本东京的城市发展史
日本东京的城市发展史

日本东京的城市发展史

摘要:分析了日本东京“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指出东京“多中心”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压力,并且通过在中心城区之外创造新的就业中心来缩短通勤距离。了解日本东京的城市发展,从中吸取经验,有利于解决现如今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

关键词:城市“多中心”发展模式

日本东京都,位于日本列岛东南侧,濒临东京湾,总面积2187km2,人口近1256万,人口密度为5742人/km2[1]。从江户时代起400余年来,东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的都市。它不仅是日本的政治中心,更是经济中枢。在这块仅占日本国土总面积0.6%的土地上,

创造了16.9%的总生产额,集中了13.5%的就业者和16.7%的企业。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从其都市功能来说,东京在日本经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东京又被称为“日本的心脏”。

东京这一特大城市在形成过程中,也面临过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目前出现的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大城市病”,但它通过有效个规划和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多中心”模式,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早在1920年,东京已是一个拥有330万人口的大城市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快速工业化,以及由于市内有轨电车和铁路系统的建成而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劳动大军的流动,为东京城市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1923年关东大震灾摧毁了城区60%的建筑物,使得大量人口涌入郊区,加大了城市扩张的动力。19世纪末,以东京为辐射中心的日本全国铁路系统已经建成,到1919年,城区中心著名的山手环线全线贯通,通勤交通方式的改变使得以山手环线各站点为核心的东京副中心(如新宿、涉谷、池袋等)迅速发展起来。同期,许多郊区的私人铁路线路也把终点站延伸到山手线的各站点,这极大地推动了东京周围农村地区卫星城镇的发展。在1930年代,在离东京中心30km半径的范围内有相当数量的郊区城镇和大学校园小镇在铁路沿线建设起来[4]。当然,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日本政府的推动,1940年,日本内阁东京地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就提出了关东地域都市结构规划的模型,这个模型采用了当时欧洲流行的城市规划模型,即一个中心城区环绕着一圈绿带,绿带外再围绕着卫星城镇,城市内

各个地区由辐射状或环状的铁路系统来连接[5]。但这个规划由于二战而停止了。

二战后随着经济复苏和城市人口的继续增长,1950年代起首都圈结构的规划建设重新开始了。经历了四次规划发展后,其实在郊区发展区域之外的整个关东平原已经完全城市化了,人们已经无法清晰地看到那种像伦敦一样的核心城市。而当时东京的规划者们已经越来越关注雨一种“多级”或“多中心”的都市结构。

为解决东京CBD地区功能过分集中而造成的许多大城市问题,如交通、住宅和环境等问题,规划者们从1970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多极城市结构”的概念。在1970年代的初期,首先有人提出一个“两极都市”的规划,即在原都心的西部远郊,主要是八王子(Hachioji)市、立川(Tachikawa)市和多摩(Tama)新城,建设一个新的中心业务区域。这个提议随后在1980年的《我们的东京城规划》和1991年的《第三次东京长期规划》中演变为“多极都市”的概念。在《东京1992规划》中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的框架,其基本观点就是东京周围除了多摩地区的业务核城市之外,还要环绕三大新的“业务核城市”,即: 玉县的浦和(Urawa)市/大宫(Omiya)市,千叶县的幕张(Makuhari)市/千叶(Chiba)市,神奈川县的川崎(Kawasaki)市/横滨(Yokohama)市,再加上茨城县南部的筑波(Tsukuba)新城作为一个高科技研究中心。这些核城市将发展成为主要的就业和服务副中心以缓解东京都心的发展压力,并构建出一个多核的都市结构。在1990年代,原来东京山手线沿线的副中心,如新宿、涉谷、池袋等,已成为东京都心的一部分,失去了缓解

中心城区拥挤问题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在东京圈的郊区发展更多的副中心城市,从而将以前形成的东京都心地区的一级依存型结构改为多核多圈域型的地域结构。

东京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2点:(1)从1930年代初至今的东京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始终贯穿着一个理念,即多核的都市结构。这个理念首先是以推动山手线副中心(如新宿、涉谷和池袋等)发展的形式出现;之后在1960年代转变为鼓励远离都市核心的卫星城市的发展,而限制中心城区的发展;接着从1970年代初起,逐渐形成现在的模式,即在整个都市地区促进大量的、多样的副中心和卫星城的发展,既包括山手线副中心和多摩核城市,还包括大宫—浦和、川崎—横滨、千叶业务核城市,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城和已存在的主要城市。2)东京城市规划和建设在政策措施上有一个重要的转变。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末提出的绿带设计需要强大的的制度政策支持,但1960年代绿带设计在事实上的失败,使得东京的发展途径变为通过规划和提供交通、公共设施来鼓励成长点。

应该说,自从1960年代绿带失败,东京规划建设的重点放在了鼓励新的成长点而不是限制绿带区域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意味着,在相当程度上,关东平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建成区,原来设计为卫星城的成长点实际上已经发展为一个大都市圈的副中心。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 曹康陶娅 摘要:本文研完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到大正时期的一段发展历程在概述了自1868 至1931 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后,本文依据规划主体的不同、分三个方面付该时期东京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进行论述、即西方思想的影响、企业家的自发实践和本国之路的探索。最后,总结了明治时期和大正时期日本城市规划的持征及不足。 日本的城市规划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古代.中世、近世、近代和现代。1868 年后的近现代又可细分为四个阶段:明治(1868 一1912 ) ;大正至昭和早期(1912 一1931 卜战时(1931 一1945 )战后(1945 一至今)。日本封建时代结束以来的三个天皇政权各因其鲜明的特征而被当世称为”国家主义的明治‘’、”民主主义的大正’‘和”军国主义的昭和”。从年号上看.大正时期是从1912 年到1926 年但日本史学家公认的”大正民主”时期是从日俄战争结束开始到1931 年满洲事变为止(Sorensen , 2002 : 86 )。本文选取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草创时期的典型城市―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时期(1868 一1931 )的东京―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东京:明治;大正 l 政治、经济、社会背景 l . 1 社会变迁―从明治到大正 日本明治时期(1868 一1912 )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日本脱离封建社会,步入发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明治政府成立后即开始推行富国强兵、脱亚入欧的国策,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进行近代化、西方化的普及(万峰,1981 )。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包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依田惠家,2004 ; 213 一223 ) .为日本成为现代强国奠定了基础。 大正年间<1912 一1926 )爆发了各种社会运动及普选运动.不少政治立场各异的社会政治团体成立推动了1925 年普选法的颁布。普选法废止了在选举权、被选举权方面对财产额的限制凡年满25 周岁及以上的所有男性公民皆有选举权。内阁则由控制下议院的政党控制(1930 年代后由军方控制)。普选法及较为民主的内阁使大正被冠以‘民主主义‘’之衔。一战以后日本摆脱了日俄战争以来的经济萧条实现了大跨度发展。由于未实际参战,反而向参战国贩卖军需品日本大发战争财。不仅消解了经济危机.生产力大幅提升、重化工业得到发展还打入了国外市场。大正时期是日本大规模工业化的时期,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地区成为工业集聚的区域,沿东京湾发展出来50km 长的东京一横滨工业带东京城市内部和西边的市郊地带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批小工厂。大正时代也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进一步扩大。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虽然也日益意识到工业的重要性.但仍遵循封建社会以来的统.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日本国策的转向是在大正时期:由于自大正起工业产值超出农业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并且一战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积月累造成了无法忽视的城市问题这两点原因促使政府(以内务省为代表)将工作重心从

目前国内外地铁现状

国内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7座城市都建造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东京地铁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伦敦市内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408公里。巴黎轨道交通承担了公共交通70%的运量,地铁有15条线,共199公里。纽约市区地铁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资交流的高度频繁,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 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 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国内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目前, 我国已经拥有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武汉、南京、香港和台北这10个城市, 它们多为直辖市、省会城市, 其中北京, 上海, 广州和香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 100 km。 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23 个, 分别是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无锡、宁波、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青岛、福州、泉州、东莞、广佛线、贵阳、昆明、南宁、澳门。据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 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89条, 总建设里程为2 500 km,投资规模达99 373亿元。 (一)地铁行业现状 1.行业特点 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属于轨道交通行业。地铁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的交通方式,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进出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环境污染,又可为乘客躲避城市的嘈杂提供良好环境。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最有效的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交通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地铁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二是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线路、车站、通信和车辆等,具有资产专用性,一经完成不能他用;三是地铁交通建设成本高,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但地铁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

日本地铁车站里必备的7大设施

日本地铁车站里必备的7大设施 (2009-06-26 10:44:56) 转载▼ 分类:唰唰日本社会 标签: 旅游 日本电通公司总部邀请我去讲演中国经济,我在讲到中国城市的差异时,说到了地铁。我发现北京的地铁和上海的地铁是两道不同的风景。上海坐地铁的,大多是公司小白领,一张报纸盖住半张脸,文斯斯的,偶然也拨弄几下笔记本电脑,证明自己是在外高桥上班的。而北京坐地铁的,大多是外地人。冷不丁地拎着一个破麻袋挤上车,再看看周围,还有拎被子热水瓶的。因为北京人比上海人爱买私家车上班。 话说到东京,东京坐地铁的什么人都有。不仅有上市公司的社长、中央机关的司局长,也有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学生。上下班高峰期,一节车厢挤进300多人,愣是跟没人似的——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第一次到东京的乡下人是绝对不敢坐地铁的,因为整个东京有13条地铁线,外加近20条轻轨线,庞大的地上地下交通网络把东京乃至整个首都圈的各个角落都连在了一起。对于习惯于坐小火车的乡下人来说,到了东京才知道什么叫“晕头转向”。 到过好多国家,发现纽约的地铁很乱,上下没有规矩。而北京与上海的地铁很累,转车好像赶集,根本就没有考虑好几条线如何有机就近链接似的。发现东京的地铁还算科学,那一头上去,这一头下来就是另外一条线。譬如“大手町站”,5条地铁线在这里交汇转车,你一点也不累。因为整个地铁车站就像一个大型的商业休闲中心,各种各样的店铺应有尽有,只是它们都被规定在主要通道的外面,不会给行色匆匆的人们堵道。

走进东京的地铁车站,确实有不少在其他国家没能看到过的设施和设备,归纳起来总共有6项。 第一,干净的厕所。 东京的地铁车站里,厕所时必备的。而且厕所有专人打扫,免费提供卫生纸。 第二,站台销售亭。 东京地铁的站台上,都设有销售亭。除出卖报纸、杂志之外,还有饮料、各种口香糖、小糕点、香烟,以及烟灰缸、手绢领带和文具、手机充电器等。凡是一个行程匆忙的人,突然发现身上少了一点什么,在地铁的销售亭里几乎都能够买到。

日本-便利店的员工管理)

日本7-11便利店的员工管理 所有了解7-11员工管理体系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7-11的员工管理非常规范,而且形成了制度化、书面化的流程,对于所有店员的活动,7-11制定了每天的工作计划表。通过这个表,店员能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甚至在这个表中还有“空闲时做其他事”;“下班后到车站周围走走看看”、“把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空闲时不要窃窃私语”等各种指示。在7—11的工作计划表中,横轴是以小时为单位划分的24小时时段,纵轴填写的是各店员的名字。每个店员的工作计划用直方图的形式在表中表现出来,直方图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表示工作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工作的内容填写在直方图的中央。工作项目有清扫、订货、检验商品、商品上架、检查商品鲜度、布置商品陈列、检查温度、报纸杂志退货 (在7一的进货体制中,只有报纸和杂志是可以退货的)、补充消耗品、货币兑换、制定销售日报等。以补充消耗品为例,7一11要求在早上销售高峰来临之前的4点至5点之间完成。各店员的工作在计划表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每个人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应当做的工作。当然,在7—11的店铺中,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工作计划表,这种计划表的纵轴填写的不是店员名字,而是各项工作,同样也用直方图的形式在计划表中表示出来,各店员在完成任务后,在相应的直方图中签字盖章,表示已完成计划工作。 除了利用计划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外,7一对每项任务还作出了

更为细化的要求,下面以清扫为例加以说明。可以说,清扫是7一11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最被7一11管理层所重视。7—11规定,各店铺每天清扫工作的内容有:店内地板的清扫、店门口的清扫、停车场的清扫、电灯的擦拭、厕所的清扫、复印机的擦拭、招牌的擦拭、柜台周围的清扫、垃圾袋的更换、垃圾箱的清扫、食品柜台的冲洗、店内设备的擦拭、公用电话的擦拭等,一天必须进行数次。除了对售货的店铺进行清扫外,店后临时存货间、临时货架等也都必须清扫。最有意思的是,7一不仅对清扫的内容有规定,而且对各项清扫活动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样的洗涤品、以什么方式清扫以及清扫的顺序都规定得非常详细。例如店内地板的清扫,7—11规定,必须先用拖把、再用抹布和清洗上光机清扫,清扫的时间在任务计划表上标明,一般上午点用拖把清扫,然后用湿抹布擦拭,此后,下午2点半、5点、9点、11点、凌晨2点、早上6点,一昼夜共拖7次地,其中要用浸湿的抹布擦拭4次。每天用清洗上光机清扫2次,一次是下午2点半,另一次是凌晨2点半,而且用机器清扫后,必须用拖把再拖一次。当然,这个计划不是固定的,如果碰到雨天或下雪天,清扫的次数会更频繁。为了使清扫的效果更好,7一除了对店铺清扫活动作出严格规定外,还不断改进清扫用具。例如,1997年,7—11的所有店铺引进了新的抹布。原来的抹布是用100%的纯棉制成,纤维较粗,不仅浸湿后不易于,而且容易撕破,而新的抹布是从美国进口,采取棉与化纤混纺制成,纤维很细,不仅浸湿后容易干,而且不易撕破。此外,为了使抹布能不断保持干净,还用全自动洗衣机洗涤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东京地铁资料梳理

东京轨道交通 1、城市概况与城市规模 东京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的都市,包含扩张相连之城区的首都圈(东京圈),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亦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自明治维新以来,东京即是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至今,同时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东京都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1301万(截至2010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东京中心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705人,密度最高的中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900人。大东京圈是从东京都心向外扩张,半径70km同心圆范围内区域,人口达到3670万,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2010年东京全年GDP为1万600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是亚洲的经济中心。 图1.1 东京都行政区划图 2、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和形态分析 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是世界上公认的典范,分为地铁、JR(原日本国铁)、私有铁路三个部分。总体呈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化,整体服务范围涵盖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和千叶县,见图2.1。

图2.1 东京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日本2006年《城市轨道交通年报》,东京首都圈公共交通每天运送乘客4315万人,其中地铁、JR线、私铁运送人数为3658万人,达到84.8%。 年数据,未统计在内。 东京地铁的基本线网结构为“放射+环”的截射结构,主要功能特点为可以分散城市中心功能。其中,环线为JR山手线,放射线为13条地铁线。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是以地处东京市商业文化中心的东京站、秋叶原和新桥为辐射中心,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心区紧邻海湾,整个线网呈扇形布置,主要辐射走廊有东京至横滨、东京至多摩、东京经池袋至北朝霞、秋叶原经上野至大宫、东京至成田、东京至千叶等多条走廊,每条走廊至少2条线路辐射,多则4条线路辐射。见图2.2、图2.3。

日本,便利店面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日本,便利店面试 篇一:日本便利店打工日语 先从客人到收银台开始。 下列某些地方说完之后可能会说谢谢等等用语, 我想基本的应该都知道吧,所以对客人说谢谢那些的就省略不说了。 先问客人是否要结帐了。| 〉お会计でよろしいですか? 这句话在中文我们不会用到,但是在日语里面,这么询问是一种礼貌,因为日语里还考量到客人有可能是来询问某些事项而不是买单。 接下来,算好多少钱之后就告知客人帐单金额。 〉xxxxxx円になります。 然后客人会付钱给你,这时候如果客人拿了一整张一万元的,这时候通常会说:〉一万円からで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这时要确认客人是不是用整张一万块的钞票付款,或者是要追加拿零头出来,或者是要换其他比较小面额的钞票。

接下来,当我们拿到付款的时候要说: 〉xxxxx円からお预かりいたします。 这个解释一下文法,因为我们拿到的钱里面有一部分是店里的营业额,一部分是要找给客人的,所以我们是从xxxxx 円(から)收取(お预かり)款项,再找钱给客人。 如果客人拿刚刚好的话要说: 〉ちょうどお预かりいたしました。 ちょうど是刚刚好的意思。 不能说{xxxxx円からお预かりいたします。} 万一不小心这么说了,可以加一句 〉ちょうどになります。 接下来找钱给客人的时候要说: 〉xxxxx円のお返しになります。 最后一般会问客人需不需要收据: 〉レシートのご利用は? 〉レシートの方はどうなさいますか? 等等,这个自己融会贯通。 再来就是送客说谢谢,然后说: 〉またのご来店を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意思就是期待您的再次光临。 这是现金的情况之下, 其他还有用信用卡付款,还有客人要求发票等等情况。

日本东京大学介绍

日本东京大学简介 东京大学简称东大(とうだい),创立于1877年,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东大在日本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性地位,校园学术氛围浓厚,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机会。同时,东大国际性相对较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 在日本,东大综合实力稳居第一,与京都大学共同构成日本科教金字塔的最尖端。东大没有明显短板的学科,在理学、医学、文学、工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均拥有世界级的学术影响力,特别是土木和建筑学领域更是处于世界最前列位置。 院系专业: 目前,东大设有10个学部、15个研究生院、11个附属研究所,13个大学研究中心和2个特别研究所。可以提供本科生、研究生所有学科的课程,进行的科研涵盖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 教养教育: 东大极为重视教养教育,在入学初期即开设教养课程,这在日本并不多见。教养教育分为千克课程和后期课程,基本包括了文科和理科的各种专业。 而且,东大在本科教育的前两年不分专业,只进行基础课程教育,大三才选专业,后两年进行专业课程教育。在前期通识教育阶段,学生会接触本科三、四年级的高学年课程或研究生院的研究工作,这对后期的专业教育也很有帮助。 学院分布: 东大共有三个主校区,校区是根据院系区分的,不同校区实施的教育内容和研究内容也也不同。另外,东大采取学院制,每个校区实际上都可以称为学院,每个学院的自主权很大。除三个主校区外,东大的附属机构遍布全国。 1、本乡学院 东大就成立于此,并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学部。此校区位于文京区,实施专业教育,主要是研究传统学术领域。 在校园里,可见到“内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到了秋季,还有银杏树形成的林荫大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东京都人口密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较显得特别高,整个城市密度达到500人/km2,行政商务中心区密度为13,000人/km2,城市化基本上在半径50公里向四周发展。东京圈要协调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化费很大精力,特别是交通问题。 一、xx问题 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事务机构过分集中、活动频繁、人口不断增多,交通、住宅、环境、垃圾清除及防灾等问题越来越尖锐。近几年来,土地价格突如其来的上涨,致使中等收入的家庭很难购买市内房屋。因此多数住宅远离市区,市民甚至购买更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工作一般却在市中心,造成住宅和工作地点或者学校之间交通上的压力。市中心的商务、社会活动十分集中,人来往返,车辆增多,使原已饱和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交通阻塞、环境问题,如由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另外, 1995年1月,阪神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公共建筑、城市道路设施和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但也唤醒了人们要重视保护城市,防止突如其来的灾难。 二、集中在市中心的交通 1、通往市中心的交通量逐渐增加 目前,各项社会活动机构都集中在市中心区,也推动了东京都本身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信息对它们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人口也十分密集,将近有1200万居民,占整个日本国10%人口居住在东京都,每天近360万职工和学生涌入行政商务中心区(618km2),该行政商务中心区内本身居住着800万居民,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东京都的一大特征,因此,道路和铁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线。

日本连锁便利店罗森发展启示分析

正文目录 罗森为日本第三大连锁便利店 (3) 从美国的一家牛奶小铺起家 (5) 便利店业务为营收主力 (6) 罗森对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启示 (10) 行业层面: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 (10) 公司层面:聚焦消费需求,加强自有品牌占比 (11) 图表目录 图表1:2008-2018 年日本零售行业及便利店销售额 (3) 图表2:2008-2018 年日本前三大便利店龙头市场份额 (3) 图表3:罗森营业收入和增速 (4) 图表4:罗森归母净利润和增速 (4) 图表5:日本罗森发展史 (5) 图表6:罗森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增速 (6) 图表7:罗森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占比 (6) 图表8:罗森门店种类介绍 (7) 图表9:罗森全球门店分布(截至2020 年5 月) (8) 图表10:罗森全球门店总数 (8) 图表11:罗森便利店主要销售产品 (9) 图表12:公司所有罗森门店销售额按经营方式及产品拆分 (9) 图表13:罗森便利店主要销售产品毛利率 (9) 图表14:中国便利店销售额变化 (10) 图表15:中国便利店数量变化 (10) 图表16:2019 年中国便利店企业门店数量前十 (10) 图表17:便利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变化 (10) 图表18:2019 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份额分布 (11) 图表19:2019 年日本便利店行业市场份额分布 (11) 图表20:中国和日本便利店自有品牌对比 (12) 图表21:日本各品类商品的自有品牌占比 (12) 图表22:罗森自有炸鸡块品牌 (13) 图表23:自然罗森的产品 (13)

罗森为日本第三大连锁便利店 2018 年日本全国零售行业营业额约145 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9 万亿元), 其中便利店营业额约12 万亿日元,便利店占比从2008 年的5.8%持续扩大至 2018 年的8.3%。 图表1:2008-2018 年日本零售行业及便利店销售额 十亿日元 2008/12 2009/12 2010/12 2011/12 2012/12 2013/12 2014/12 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零售行业总销售额136,019 132,961 136,479 135,157 137,585 138,897 141,219 140,666 139,877 142,514 144,965 目前日本便利店行业已步入成熟期,行业集中度高,寡头垄断格局明显。2019 财年(截至2 月底)日本7-11、全家(2016 年合并了Circle K Sunkus)、罗森 分别以营业额4.9 万亿日元、3.0 万亿日元、2.4 万亿日元依次占据了日本便利店 行业前三大龙头地位,三者合计市场份额86%。 图表2:2008-2018 年日本前三大便利店龙头市场份额 十亿日元 作为日本销售规模排名第三的连锁便利店罗森Lawson 目前在海内外拥有 17342 家门店,其中在中国有2601 家店面。公司于2000 年7 月在东京和大阪 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2020 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02 亿日元,同比增长4%; 归母净利润201 亿日元,同比下滑21%;净利率为2.8%。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新零售鼻祖:这三家日系便利店告诉你精细化运营的秘密

新零售鼻祖:这三家日系便利店告诉你精细化运营的秘密 新零售之风刮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在零售业掀起了滚滚巨浪,无人便利店、盒马鲜生、超级物种这些新型业态被现象级讨论。无论是线下连锁便利店、商超还是线上龙头京东、阿里,都纷纷在探索新零售的布局。新的零售生态下,消费者需求成为中心,而对数据的重视和价值挖掘成为新的生态下零售企业应对变化和挑战的重要方向。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便利店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使得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形成网状互联,使得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够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更加高效、精准、个性化的运营。 随着新零售和便利店业态成为风口,消费升级改革同样风口涌动。寻求转型的巨头公司,产业升级下的新兴创业者,集中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消费业态——日本。从无微不至的服务细节到匠人心境般的体验追求。在这略小于中国云南省面积的国家却诞生了无印良品、7-11便利店、唐吉诃德等全球性品牌。超盟数据CTO李健豪参加了小饭桌组织的日本零售名企游学行,对唐吉诃德、永旺、ministop便利店等诸多知名便利店进行了考察和学习,深入探究了日本消费业态的发展规律及其业务持续增速的根本原因。 超盟数据CTO李健豪与小饭桌、HMK合影(右三为李健豪)

唐吉坷德——不做杂货铺,而是做景点化的数据细度化运营“杂货店”景点化。唐吉诃德在差异化上抓住了日本是旅游大国的优点,把杂货店“景店化”变成了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所以不只是卖杂货货店的商品,还会卖手表,名牌手袋,面具等等。所以在不同国家的旅游展览里,他们一定会以日本国的名义参加。 差异化营销。在游客一天进店比列来看,唐吉诃德的中村先生提到,游客把一天的景点看完之后,最后会到堂吉诃德逛一逛再回酒店。在日本的深夜,只有便利店和唐吉诃德还在营业,有很多品是唐吉诃德有但便利店沒有的,所以在这些商品上唐吉诃德做了很多的差异化,最后把纯利润提高,唐吉诃德也研发了很多自营商品,包括电脑、耳机、手表还有很多生活用品。 唐吉诃德便利店实拍图 品类系统颗粒度细,数据足够透明化。唐吉诃德內部商品系统颗粒度足够细和透明,品类管理做到以单品单店小时的颗粒度來分析商品。同时,唐吉诃德做到了数据透明化,所有员工都能看数据,还有足够权力来推进新品去试卖,卖不好就打折出售。唐吉诃德的中村好明先生讲到,在日本劳动力及人口下滑情況下,唐吉诃德逆势增长持续28年,而使用

东京大学留学条件和申请流程介绍

东京大学留学条件和申请流程介绍

————————————————————————————————作者:————————————————————————————————日期:

东京大学留学条件和申请流程介绍 东京大学是日本顶尖的高等教育学府,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34,是日本的清华,收到中国学霸的追捧。申请东京大学的流程主要是一审,二试(笔试和面试)。东京大学留学条件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想要去东京大学的学生来关注。 一、东京大学留学条件:招生简章-学部(本科) 二、东京大学留学条件:各科成绩 1、报考理科 扣分总和最好小于三十分(当然也有扣了五六十分还过一审的),数学要满分。 2、报考文科 扣分总和最好小于三十分,但数学并不要求一定满分; 不过报文科二类(经济)的话数学要满。 3、托福成绩 托福的成绩也没有硬性要求,反正也是越高越好,按经验来说最好达到90分以上。同样,也有七八十分过一审的……还是保险起见,考个90以上吧。 三、东京大学留学条件:一审 一审的书类选考,简单来说就是按东京大学的要求,在规定期间内(一般是每年的12月第一周)邮寄一摞资料给他们(这一步叫做出愿),资料包括你的履历、毕业证明、托福成绩、推荐信等等。

他们看了之后,认为你行,就告诉你一审过了,可以参加二试;认为你不行,那就玩完,后面的都不用看了。 一审过了才能拿到二试的准考证,所以每个报考的人第一步要拼的就是一审。 当你终于备齐这一堆资料,在12月初的出愿期间邮过去之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了。大概在1月中旬(20号左右),东大会把一审的结果邮过来,如果上面写了合格,并附带了你二试的准考证,那恭喜你,你可以去参加二试了,二试通过的话(淘汰率一般为一半)就可以入学了。如果上面写了不合格,那就振作精神继续考别的学校,或者再蛰伏一年,下一次东山再起。 四、东京大学留学条件:二试 二试就简单说了,分为笔试和面试。 笔试在一审合格的一个月以后(2月25日),内容是两个半小时之内写两篇不限字数的小论文。以前的题目可以上东大官网找到,总是很奇葩,但仔细看还是有些共通性的。 面试在3月中旬,每个人十分钟左右,三四个教授会契而不舍地问你各种问题。 这俩考试,我个人觉得,主要看的是「有没有符合东大标准的日语水平和思想逻辑」。结果在一周以后出,这回也合格的话就打包准备入学了。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上海与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上海与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 上海轨道交通开始于1989年,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1995年4月10号开通,运营时间已经超过12年。12年间,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运营线路从开通之初的1条发展到2007年的8条。 从1995年到2005年运营线路已达到4条线,2005年底到5条线路,运营里里程从开通之初的16.365千米达到112千米,日均客流承载量也由开通之初的24万人次,提高到2005年的160万人次。2005念得运营线路长达77千米,计57座车站,“五一”期间,最大日客流超过203万人次。自进入2005年,轨道线路的客流量继续稳定增长,与2004年相比,日净增客流30万人次。客流稳定高速增长使4条线路的运营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早晚高峰时间段列车超载严重,据现场测试,每节车辆乘客超过450人,列车满座率超过130%。 至2007年,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30千米,共有163座车站投入使用,日均将可承担350万到380万人次的客流量,占公交客运量26%左右。根据规划,上海“十一五”期间将新建10条轨道交通线。长度近400千米。总投资超过1600亿。至20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将有11条线路,运营里程近410千米,共有280座车站投入使用,预计日客流量将达到600万人次以上,轨道客流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35%以上。届时,上海轨道网络将形成“中心城十字加环、中心城三横六纵、外围区八向辐射”的网络形象,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规模并驾齐驱,超过巴黎、东京、波士顿、马德里等城市,客流量也仅次于莫斯科地铁。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 东京最早的地铁线路建成于1927年,但到战前的20世纪40年代,成为数不多的4条线路。此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直到战后60年代大规模道交通建设才又一次起步。战后东京轨道交通的建设为满足城市快速发交通需求的增长,主要进行了连接东京城市中心、即山手线主要枢纽站市郊区以及东京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造。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六七十年代,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公共项目之外,大量大型私营企业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开发建设,如东武、西武等都是非常具有实力的大型私营轨道交通公司。此外,为了加强首都圈的通勤运输能力.政府以直接投资或对私营线路改造费补助的方式投入巨资,对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增设线路等技术改造,实现了旅客列车、货运列车.近距离列车、快速列车、慢行列车等分道行驶以及长编组化和高速化,大幅度提高了输送能力和运行速度。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首都圈内数千万人的通勤问题,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郊区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使得东京与其周边的其他城市逐渐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的大型都市圈。 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经营,目前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长约2 300公里,车站数量多达500多个。从轨道交通密度来看,平均轨道交通网络密度达到了约300米/平方公里,23个市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密度更是高达约1 010米/平方公里。从这些指标来看.东京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甚至超过了纽约,伦敦、巴黎等其他世畀级城市,可以说是世界上轨道交通网络最为发达的城市。 具体对比 1.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对比 通过对日本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的对比,以上海和东京为例 分析可知,日本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日本的站台

日本7-11连锁便利店案例

7-11 当问起很多人7-11起源于哪个国家时,他们100%的回答都认为7-11是纯正的日本便利店。这一认识上的误区,相信很多人都会存在,这就更加证明了日本人善于经营,善于利用整合传播营销,将起源于美国的7-11,以独特的营销方式迅速在全球占领了市场。以至于现在,提到7-11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会起源于美国。 事实上,7-11起源于美国,发展成熟于日本,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连锁便利店巨头。 7-11历史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于在美国德州达拉斯成立了贩售冰品、牛奶、鸡蛋为主的图腾商店(Tote'm stores)。 1946年,由于营业时间延长为上午7时至下午11时,图腾商店改名为7-ELEVEn。 1952年,南方公司成立了第100家7-ELEVEn。 1962年,南方公司首次在德州奥斯汀实验24小时经营。 1971年,南方公司于墨西哥开拓7-ELEVEn市场。 1974年,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授权在日本成立7-ELEVEn。 1979年,台湾统一企业公司授权在台湾成立7-ELEVEn。 1981年,香港牛奶公司受权在香港成立7-ELEVEn。 1991年,伊藤洋华堂取得南方公司过半股权,南方公司因此成为日本企业。 1992年,香港牛奶公司授权在深圳成立7-ELEVEn。 1996年,香港牛奶公司授权在广州成立7-ELEVEn。 1999年,美国南方公司名称改为7-ELEVEn公司(7-ELEVEn Inc.)。 2000年7月7日,美国7-ELEVEn从纳斯达克(NASDAQ)交易市场晋升到纽约证券交易所。2005年,香港牛奶公司授权在澳门成立7-ELEVEn。 2005年9月1日,伊藤洋华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统一管理伊藤洋华堂、7-ELEVEn INC.及在日本的7-ELEVEn,并于2005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购7-ELEVEn INC.的全部股权[3],正式的将这家美国公司完全的子公司化,同时也正式自证券市场下市。 7-11在台湾 台湾的7-Eleven是起源于1978年4月由统一企业集资新台币1亿9千万元,创办“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是统一企业的控股子公司,还有其他股东),并于1979年引进7-Eleven。同年5月,14家“统一超级商店”于台北市、高雄市与台南市同时开幕。台湾7-Eleven 早期出现连续6年的亏损窘境,1982统一企业只好收回,并入统一企业,成为统一企业旗下的一个超商事业部,而在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努力与摸索,终于于1986年转亏为盈,1987年6月10日重新独立为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统一企业持有统一超商百分之百股权,其后逐渐在国内的通路竞赛中崭露头角,最后终赢得台湾零售业第一的地位,并于2000年4月20日与美国7-Eleven签订永久的授权契约。台湾的7-Eleven经常被昵称为“统一超商”、“Seven”、“七一一”或“小七”。 统一超商是台湾一家大型连锁便利商店,也是统一企业下属控股子公司,以特许授权的方式经营台湾地区的7-Eleven。目前为台湾规模最大的便利商店业者,至2011年已拥有超过4千8百多家门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