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版)

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版)

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版)
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版)

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

山东泰山煤炭技术研究院

泰安市华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3-1-2

目录

1概述 (1)

2项目关键技术支撑及其架构 (3)

2.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相关介绍 (3)

2.1.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3)

2.1.2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背景 (5)

2.1.3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7)

2.1.4地理信息系统特点与优势 (8)

2.2地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9)

2.3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11)

2.4 Metamap GIS平台优势 (14)

2.5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选取 (19)

2.5.1数据库系统功能 (20)

2.5.2数据库技术特点 (21)

2.5.3数据库选择原则与定型 (22)

3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划分与设计 (26)

3.1地测数据库管理 (26)

3.2地质储量专题图子系统 (27)

3.2.1素描图自动生成 (27)

3.2.2煤层等值线、储量动态计算等平面图的生成 (29)

3.2.3任意剖面图绘制 (32)

3.2.4柱状图绘制 (33)

3.3测量专题图子系统 (35)

3.4防治水专题图子系统 (37)

3.5储量三量管理子系统 (43)

3.6地测图文远程在线管理 (47)

4项目实施方案 (52)

4.1实施机构 (52)

4.2实施周期 (53)

4.3培训体系 (53)

1概述

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矿井地质、测量、水文与储量专业图形、数据与文档管理。地测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基于AutoCAD 平台结合煤矿地测行业特定需求定制开发的专业软件产品。系统具备强大的绘图、编辑与修改功能,完全兼容AutoCAD的各类图形格式,同时提供了煤矿地测行业的专业应用(如:煤矿地质测量图例、采掘工程平面图的自动绘制、素描图的自动绘制、煤层底板等高线的自动绘制等)。产品面向煤炭行业量身定制了地质与测量一体化的数据解决方案;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动态生成专题图形解决方案,主要涵盖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巷道素描图、单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等;提供了适合煤业行业应用的个性化文本标注(比如:钻孔注记、等值线注记、导线点注记等);提供了全面的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库(参照煤矿地质测量图例标准-1989版)。

具体功能如下:

(1)地质与测量数据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方便友好的地测数据录入界面,实现了各类导线计算、孔斜计算、储量数据计算等数据处理算法,并提供了各种地测日常报表和台帐的自动生成和输出功能。

(2)系统提供了强大的专业辅助绘图功能,如自动生成图框、图签、坐标格网、裁剪等功能。

(3)系统提供了开放的符合矿山行业规范的符号库管理功能。

(4)基于测量基础数据的采掘巷道自动绘制,碎部巷道绘制,

进而快速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

(5)系统可自动提取钻孔数据,快速处理底板等高线,并自动实现储量计算。

(6)用户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定制素描图模板,实现素描图的自动绘制。

(7)基于钻孔钻探资料或者钻探成果资料可按客户需求定制钻孔柱状图样式,实现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等。

(8)基于煤层储量计算图与相关数据处理模型快速绘制煤层预想剖面图,实现了平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处理,可以在平面图上获得剖面图上的相关数据进而修正平面图,也可以在剖面图上获得平面图上的相关数据进而修正剖面图。

(9)储量管理主要实现各资源储量块段的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实现储量数据、资料的远程填报、管理与汇总,并可以根据业务部门实现部门角色与权限的控制。

(10)防治水管理主要于GIS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要求实现防治水专题图形的绘制、编辑与分析应用等。基于工作流、计算机网络、WebGIS技术面向煤矿防治水流程化、集团化远程管理防治水文档、图形与台账在线管理等。

2项目关键技术支撑及其架构

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数据库系统与可视化编程应用等技术实现煤矿地质、测量、水文与储量三量管理的软件。

2.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相关介绍

2.1.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

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 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

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图2-1 典型的GIS示意图

2.1.2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背景

35,000年前,在Lascaux附近的洞穴墙壁上,法国的Cro Magnon猎人画下了他们所捕猎动物的图案。与这些动物图画相关的是一些描述迁移路线和轨迹线条和符木。这些早期记录符合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二元素结构:一个图形文件对应一个属性数据库。18世纪地形图绘制的现代勘测技术得以实现,同时还出现了专题绘图的早期版本,例如:科学方面或户口普查资料。20世纪初期世纪将图片分成层的“照片石印术”得以发展。直至60年代早期,在核武器研究的推动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导致通用计算机“绘图”的应用。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

统”这一概念,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与规划。

1965年,美国哈佛大学土地测量专业的一名学生J.Dangermond 在其毕业论文中,设计了一个简单的GIS系统,并在毕业后于1969年成立了Esri公司,成为推动GIS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67年世界第一个投入实际操作的GIS系统由联邦能量、矿产和资源部门在安大略省的渥太华开发出来。这个系统是由Roger Tomlinson开发的,被称为“Canadian GIS”(CGIS)。它被用来存储,分析以及处理所收集来的有关加拿大土地存货清单(CLI)数据。CLI 通过在1:250,000的比例尺下绘制关于土壤,农业,休闲、野生生物、水鸟、林业,和土地利用等各种信息为加拿大农村测定土地能力,并增设了了等级分类因素来进行分析。

CGIS是世界的第一个“系统”,并且在“绘图”应用上进行了改进,它具有覆盖,测量,资料数字化/扫描的功能,支持一个跨越大陆的国家坐标系统,将线编码为具有真实的嵌入拓扑结构的“弧”,并且将属性和位置的信息分别存储在单独的文件中。它的开发者,地理学家Roger Tomlinson,被称为“GIS之父”。

CGIS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完成,但这花费了太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它最初发展期,不能与如Intergraph这样的销售各种商业地图应用软件的供应商竞争。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使得象ESRI和CARIS那样的供应商成功地兼并了大多数的CGIS特征,并结合了对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分离的第1 种世代方法与对组织的属性

数据的第2种世代方法入数据库结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产业成长刺激了应用了GIS的UNIX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飞速增长。至20世纪末,在各种系统中迅速增长使得其在在相关的少量平台已经得到了巩固和规范。并且用户开始提出了在互联网上查看GIS数据的概念,这要求数据的格式和传输标准化。

2.1.3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1)趋于综合性发展

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3S集成技术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普遍重视。RS主要侧重于信息获取和动态监测;GIS主要是空间信息的管理、分析;GPS是空间定位、导航。GIS 的综合性发展趋势还体现在与OA、Internet、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集成。

(2)开放式GIS

GIS数据共享和交互式操作促进GIS社会化发展。开放式GIS 协会(OGC)打破当前GIS业各地区、各单位、各企业各自为营的局面,促进GIS社会化发展。

(3)产业化发展

GIS产业对象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数据采集与数据转换、电子数据、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开发与集成、咨询与技术服务。

(4)向组件式发展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组件式GIS是GIS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GIS软件的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将更强,进行二次开发将更方便。

2.1.4地理信息系统特点与优势

(1)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属性数据、几何数据、时间数据。GIS 对空间数据的管理与操作,是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技术难点之一。

(2)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分析能力

GIS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表达、空间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等,可产生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重要信息,这是GIS的重要贡献。

(3)GIS与地理学、测绘学联系紧密

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为GIS提供有关空间分析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测绘学为GIS提供各种定位数据,其理论和算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

(4)GIS与CAD、CAM

相同点:均可处理非图形的属性数据;都可以对空间数据建立空间相关关系,对所描述对象的拓扑关系进行处理。

不同点:1)CAD/CAM不能建立地理坐标系统和完成地理坐标转换;2)GIS的数据量要比CAD和CAM的数据量大得多,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更为复杂;数据间联系紧密;3)CAD/CAM不具备GIS

具有地理意义的空间查询和分析功能。

2.2地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煤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典型的地测地理信息共享与Web协作平台,具有安全、生产等专业地图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查询与空间分析,并实现多方式输出、Web管理与决策分析以及基于二维煤矿地理信息系统之上的煤矿三维环境系统构建等功能。平台的功能体系主要由数据导入与导出、数据输入与输出、基本绘图、地图编辑、专业地图处理、空间处理分析、煤矿三维环境构建和Web管理与决策等组成,如图2-2。

1)数据导入与导出:主要包括地图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数据导入与导出就是为数据共享提供一个外部的接口。导入数据是从煤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外部数据源(如ASCII文本文件)中检索数据,并将数据插入到地理图形关系表或属性关系表的过程。导出数据是将某一或某些地理图形关系表与属性关系表的数据析取为某些用户指定格式的过程,例如将SQL Server表的内容复制到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中。煤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提供多种工具用于各种数据源的数据导入和导出,这些数据源包括文本文件、ODBC 数据源(例如Oracle 数据库)、OLE DB 数据源(例如其它SQL Server 实例)、ASCII 文本文件和Excel 电子表格。特别是提供安全生产监控与综合自动化数据接口,进而提供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如基于WebGIS的监测监控应用与自动化监测应用。

2)数据输入与输出:主要包括地图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数据输入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和数据转换等,如手扶跟踪数字化、自动扫描输入以及人工输入等;数据输出就是将数据处理的内容或最终结果以表格或地图的形式实现屏幕显示、硬拷贝或打印输出等。

图2-2 煤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功能架构体系图

3)基本绘图:主要是地图的基本绘制,如点、线、面和注记的绘制等。

4)地图编辑:主要是图形实体的移动、复制、旋转、变换、缩

5)专业地图处理: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图件生成与绘制的功能模块,如底板等高线、煤厚等值线、平剖数据对应、煤层小柱状图生成、煤层储量块段的划分与计算、巷道自动与半自动延伸和工作面网络图的半自动设计等等。

6)空间处理分析:主要是依据专业数据与图件并借助一定的专业模型实现空间处理分析功能。如地表沉陷预计、瓦斯监测监控、底板突水分析、基于WebGIS的下井路线分析、瓦斯灾害预警分析、避灾路线分析等等。

7)煤矿三维环境构建与应用:依据煤矿地质、测量、煤矿开采和地面图像等数据模拟出井下三维空间;并包括巷道、钻孔、建筑物、工作面以及诸如采煤机、矿车等矿山设备等的三维构建;基于煤矿三维空间的监测监控、综合自动化、人员管理与视频监控等。

8)Web管理与决策:就是利用Intranet/Internet技术、依据地测地理信息共享模型等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工作的水文在线监测、环境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定位管理、视频监控管理与调度指挥决策管理等。

2.3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1)专题图形发布和信息查询的结构设计

专题图形发布和信息查询模块在结构上采用了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3-tier application),即数据层、服务层(逻辑层)和用户层(表

图2-3 基于WebGIS的图形发布和信息查询模块结构数据层:负责基础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和输出,是整个模块的基础。这里的基础数据指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数据(地测数据、监测监控数据、人员定位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和各种专题图件。数据来源可分为以下两种:

1)文件:使用文件作为数据源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数据安全方面考虑设计。可以把应用程序从直接连接数据库的方式中剥离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不直接操作煤矿终端数据库,避免了网络负荷给服务器数据库带来的压力。实现了网络数据的安全。而且采用文件格式

可以统一格式,屏蔽了各煤矿监控系统数据库之间的差异。实现集成系统按照统一格式读取和存储。

2)数据库:①直接通过https://www.doczj.com/doc/892373457.html,方式直接完成对数据的查询和访问。好处在于无需中转数据,节约了解析和存储的时间。弊端就在于这样会明显加重煤矿终端数据库读取负担,一旦造成服务器崩溃,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②通过Web Service技术实现远程数据访问技术,只需开放服务器相关Web接口即可完成通过Internet 方式访问和获取数据。

应用层:负责数据获取和图形的浏览、查询、发布,具体功能由ActiveX控件负责提供。ActiveX控件起到了数据层和用户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将用户的各种数据请求发送至数据库,并将数据库的内容经过处理后传给用户。

在专题图形的网上发布和信息查询模块中,用户其实就是一个浏览器。由于存在中间的地图服务器,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专业软件就可以直接浏览和查询图形信息。

(2)专题图形发布和信息查询的功能设计

在Internet环境下,运行速度和执行效率决定了用户对系统的满意程度。因此,专题图形的网上发布和信息查询模块不可能像C/S

结构中的GIS软件那样提供复杂的编辑和分析功能,而主要是实现图形浏览和信息查询功能,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图元单位(直线、圆、椭圆、多边形、文本等)绘制。

2)视图基本操作:放大、缩小、窗口缩放、范围缩放、平移等。

3)图层管理:用户可以操作和编辑、查看图形的图层。

4)量测距离和方位:用户可以量测图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方位角。

5)信息查询:用户通过点击图形上的注记,显示该图元的属性数据。如用户点击工作面名称,即可显示该工作面的属性信息。同时可以查询该工作面的机电设备,该工作面下的井下人员工作情况和地质说明书。

2.4 Metamap GIS平台优势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etamap GIS)秉承“专业、先进、实用、灵活”的设计理念,结合煤炭行业特点,采用CAD、GIS及数据库等技术进行开发,产品涵盖数字矿山软件领域从技术层到辅助决策层的各个级别的应用,主要包括地测地理信息系统、通防地理信息系统、采掘工程辅助设计系统、数字矿山二维集成管理系统平台、数字矿山三维集成管理系统平台等。产品具有如下特点优势:

(1)CAD与GIS两类软件的有机完美结合,产品不仅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修改功能,而且拥有高效的空间数据自动生成与管理功能。

(2)煤炭行业量身定做的专业应用软件,软件研发团队多年的数字矿山软件研发与项目实施经验赋予其极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完全满足用户日常业务处理的应用需求。

(3)满足用户复杂多变的个性化应用需求,产品提供模板设计

和样式管理等实用工具,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对软件功能进行灵活定制。

(4)先进数据库引擎技术的灵活应用,产品屏蔽了异源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允许用户采用各种类型的后台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Access等)进行业务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架构,产品设计了可扩展的数据结构,保障了其健壮性、灵活性及易维护性。

图2-4 图层管理

图2-5 图形鸟瞰

图2-6 GIS基础操作

图2-7 符号库管理

图2-8 各类标注

图2-9 图形切割等

图2-10 基于WebGIS的安全监测监控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概述 本系统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进行设计,在调研我国大量煤矿安全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管理思想,采用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满足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对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降低事故伤亡,提高矿井安全生产和企业的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集团、各级安监管理部门。 对隐患排查、三违管理、事故管理、一通三防、应急救援管理等各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跟踪管理。 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对数据进行各类查询、分析;预警功能,系统能按要求对隐患、三违、事故、干部下井等进行预警;管理功能,能根据根项规章制度要求对相应人员进行管理,能按要求把相应信息传送给相关人员督促其执行。 各煤矿分别是一个子系统,各矿的安全信息数据能按照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要求的格式进行自动汇总,生成全局煤矿的安全数据汇总,自动形成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的母系统。根据用户权限,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领导、各安全主管部门、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全局所有煤矿或者部分煤矿的安全情况。 系统功能模块 (一) 隐患排查管理

隐患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隐患,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该模块对隐患发现、跟踪、预警、排查、统计、分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及时准确传递各单位的隐患情况,方便领导掌握情况做出决策,提高安全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二) 三违管理 “三违”是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源,系统可对各煤矿的“三违”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可对各煤矿的“三违”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安全管理部门可了解和掌握煤矿“三违”发生的规律性,从而使安全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富有效率,由“抓三违”变成“防三违”。 通过此模块,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各单位的“三违”及其处理进展情况。 (三) 安全事故管理 真实准确地记录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查明事故的原因,可接受事故教训,在安全工作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系统可对各煤矿的安全事故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可对各煤矿的事故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安全管理部门可了解和掌握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提供依据。 通过此模块,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各单位的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本部分中的数据具有不公开性,系统对此加以安全控制,使用户按不同权限级别访问不同单位、不同等级层次的数据。 (四) 证照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 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 报表文件统一 B. 数据代码化 C. 建立组织机构 D. 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 1:1 B. 1:n C. n:1 D. 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 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 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 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 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 由顶向下 B. 由底向上 C. 集中 D. 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 原型法 B. 生命周期法 C. 面向对象的方法 D. 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 集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控制阶段 D. 数据管理阶段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概念是:()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地付诸实 施。 A.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C. 自上而下,由总到分 D. 由总到分,自上而下 11.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依次 为()。 A. EDP、DSS、MIS、EIS B. DSS、EDP、MIS、EIS C. MIS、EDP、DSS、EIS D. EDP、MIS、DSS、EIS 12.DSS的工作方式主要是()。 A. 人机对话方式 B. 键盘操作方式 C. 交互会话方式 D. 非交互会话方式 13.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即知识库和()。 A. 数据库 B. 推理机 C. 方法库 D. 决策模型 14.处理功能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决策树、决策表和()。 A. 结构化语言 B. 数据字典 C. 数据功能格栅图 D. E-R图 15.在医院,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属于()。 A. 1:1 B. 1:n C. n:1 D. m:n 16.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它采用先确定()模型,再设计() 模型的思路。 A. 实体,用户 B. 用户,实体 C. 逻辑,物理 D. 物理,逻辑

管理信息系统测试

6.3.1信息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程序编制完成后,要用各种测试方法检查各个部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好的测试方案有可能发现从未发现的错误,能够发现从未发现过的错误的测试才是成功的测试,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测试了。 6.3.2系统测试概述 一、系统测试概述 系统测试,英文是System Testing。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 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符或与之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系统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是基于系统整体需求说明书的黑盒类测试,应覆盖系统所有联合的部件。对象不仅仅包括需测试的软件,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最终审查。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系统开发人员应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进行认真、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但开发过程中的阶段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等到系统投入运行后再纠正,将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费,甚至导致系统的失败。此外,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地引入新的错误。因此,在应用系统投入之前必须纠正这些错误,这是系统能够正确、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统计资料表明,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系统来说,系统调试的工作量往往占据程序系统编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 很多人认为“测试是证明程序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程序测试的目的是要证明程序正确地执行了预期的功能”、“程序测试的过程是使人们确信程序可完成预期要完成的工作过程”。但却是错误的定义。测试的定义应该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应该把查出了新错误的测试看作是成功的测试,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则是失败的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是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最后复查。基于以上系统测试概念和目的,在进行系统测试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来开发软件的个人和小组承担。测试工作应由专门人员来进行,会更客观、更有效。 (2) 测试用例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根据系统功能确定预期输出结果。将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输出结果相比较就能发现程序是否有错误。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三大资源是指( ) A.信息、能源和物质 B.信息、生物和能源 C.信息、宇宙和生物 D.信息、宇宙和能源 2.数据资料含有信息量大小的标志是( ) A.数据记录的条数多少 B.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的大小 C.输出信息表格的复杂程度 D.引起人们注意力的程度 3.描述业务逻辑所使用的流程图叫做( ) A.管理功能图 B.数据流程图 C.业务流程图 D.表格分配图 4.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 ) A.层次结构 B.关系结构 C.网状结构 D.链表结构 5.下述对数据文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数据文件包括建立文件结构和输入数据两步 B.数据文件是数据项的有序集合 C.数据文件中记录个数是固定不变的 D.数据文件中的数据项数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允许改变 6.关于管理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用计算机后才能产生管理信息 B.管理信息都是为高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的 C.管理信息是管理数据加工的结果 D.管理信息没有时间性 7.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层次的,最下层的处理是( ) A.从数据库中存取数据 B.进行业务处理 C.从业务处理系统提取数据 D.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8.详细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系统化分析是( ) A.原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前提 B.原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前提 C.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前提 D.新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前提 9.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 A.将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B.将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 为物理模型 C.将系统分析阶段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D.将系统逻辑模型转换为功 能模型 10.下列对数据字典叙述正确的是( ) A.编制和维护数据字典简单方便 B.编制数据字典的工作量较少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写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数学模型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就是管理人员设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 2 目前,社会上将办公自动化以英文名称简写为(OA)。 3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就是( 知识)与(信息)。 4信息的三要素就是 (信源)、(信宿)与(载体)。 5信息从客体传输到主体经过接收、处理、实施各环节反馈到客体,形成一个信息运动的循环称为 (信息循环)。 6 在数据传输中,数据沿通信线路可以向两个方向传递,但不能在两个方向同时传送,属于 (半双向通信方式)。 7 软件模块的独立性往往就是用两个指标来度量的, (内聚)性度量其功能强度的相对指标, (耦合)性则用以度量模块间的相互联系的强度。 8 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就是(DDS)。 9 对信息世界中的有关信息经过加工、编码、格式化等具体处理,便进入了(数据世界)。 10 数据交换方式,常用的三种基本方式就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12 系统分析阶段就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13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通常简称(CASE)技术。 14 UML 把软件系统开发分成五个阶段: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程)与测试。 15 (电子商务)就是指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16 (误码率)就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17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称为(信息)。 18 信息资源通常包括信息及其(载体)。 19信息理论的创始人就是(香农)。 20 管理信息的处理应满足的要求就是: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21 (模块)就是这样的一组程序语句,它包括输入、输出、逻辑处理功能,内部信息及其运行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1企业流程重组: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话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程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源数据 的目录,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4关键成功因素发(CSF法):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5.信息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货币 6数据结构:描述了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还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数据字典中对数据结构的定义:1.数据结构的名称和编号2.简述3.数据结构的组成 7数据流: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定义数据流时,不仅要说出数据流的名称,组成等,还要指明它的来源、去向和数据流向等。 8外部实体:外部实体的定义包括:外部实体编号、名称、简述及有关数据流的输入和输出 9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保存的场所。它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10程序效率:程序效率是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11管理信息是什么系统: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运用、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作业运行、管理控制、战略计划效率,整体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力的人机系统。 12管理上的可行性: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主管领导不支持的项目肯定不行。如果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等,积极的做工作,创造条件。管理方面的条件主要指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相应管理制度改良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 13数据处理的目的:数据处理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申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3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过处理(如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14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表现在:1.数据调用方便,只要按少量键,便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2大量使用图表形式来显示 整个企业或直到基层的运营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15模块化设计思想: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 16系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系统实施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 17信息主管CIO:是信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承担有关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导工作 18信息: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19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20: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不同,原型法不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的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的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21封装:为实现各式各样的数据传送,将被传送的数据结构映射进另一种数据结构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应用科学方法论中的分类思想,将近似或相似的一组对象聚合成类,采用各种手段将相似的类组织起来,实现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 封装性: 22数据流程:数据流程是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加工和输出的全过程。信息原始数据经采集后,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模式或统计运算,或按用户的特殊要求编制某种专门程序来加工处理数据,然后输出结果数据。输出结果一般都应说明或反映某一领域内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特性和规律性。 23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也就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 24功能过程分解:功能分解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25模块化程序设计应注意:1.模块的独立性2.模块划分的大小要适当3.模块的功能要简单4.共享的 功能模块要集中 26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指那些以文字、数据、图表、音像等形式描述的,能够反映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和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并能给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情报资料。管理信息都是专门为某种管理目的和管理活动服务的信息。

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管理规定根据《关于全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的通报》(鲁煤监政法函[2018]5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安全信息运行管理,有效利用双防信息系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运行以及各类隐患的闭合管理,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促进矿井安全发展,结合我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各副矿长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防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王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的协调管理工作。 二、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系统数据录入 1、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岗位、作业活动、危险源、风险点、风险清单以及风险的关联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协调,各专业组根据我矿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进行补充完善。 (二)1+4专项辨识 1、风险点的补充完善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井上下变化 情况实时进行协调,各专业组根据办公室要求,及时完善。 2、年度风险辨识及风险清单完善:每年10月份,由矿长组织,各专业组由分管矿长负责根据下一年度生产计划安排情况,对下一

年度的风险清单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后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审核,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方案并对重大风险清单进行上报。如果生产计划发生变化,由分管矿长组织各专业组对年度风险辨识及风险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3、专项辨识 (1)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科牵头对新工作面设计前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专项辨识报告由生产技术科上传到管理系统。 (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专项辨识;由各专业分管矿长组织,分管科室牵头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专项辨识报告由分管科室上传到管理系统。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突出矿井过构造带和石门揭煤等高危险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在复工复产前的专项辨识。 其中,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突出矿井过构造带和石门揭煤等高危险作业的专项辨识,由总工程师组织,通防科牵头进行辨识;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由各专业分管矿长组织,分管科室牵头进行专项辨识;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在复工复

最新管理信息系统第10章在线测试

《管理信息系统》第10章在线测试 《管理信息系统》第10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0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决策支持系统(DSS)涉及计算机、管理决策、数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使用者而言,以下最好的说法是()。 A、计算机知识最重要 B、数学知识最重要 C、管理决策知识最重要 D、很难说哪种知识最重要 2、DSS是基于两种基本形式的结构分解和组合而演变起来的,这两种基本形式是()。 A、数据库与模型库 B、两库结构与基于知识的结构 C、人机对话子系统和三库结构 D、模型库和方法库 3、DSS需要良好的人机对话子系统,最要是为了()。 A、使计算机更接近人 B、方便决策人员的使用 C、使人更接近计算机 D、便于维护人员维护 4、与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他信息系统相比,以下DSS的定义中,()是DSS最显著的特色。 A、DS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系统 B、DSS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C、DSS以人机对话方式辅助决策者 D、DSS是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5、以下与决策支持系统产生和发展最无关的是()。 A、信息技术的发展 B、管理决策理论的发展 C、企业环境的变化 D、白领工人的增加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决策支持系统(DSS)可由以下基本部件组成:()。 A、用户 B、数据库子系统 C、方法库子系统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 应用 安全管理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计算机数据化、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会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开发一套较为实用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起到了促进作用。 1系统特点及构成 1.1 系统特点 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对各种安全信息分类管理,交叉操作,突破以往单一数据处理 2)实现了对干部的考核与评价,避免人为因素带来不公平等现象。 3)计算机代替人工建立报表、台帐等工作,极大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4)所有安全信息不再利用人工传阅,可以在线适时浏览。 5)可以发布各种宣传信息,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准确、方便。 1.2 系统构成 根据煤矿实际情况把系统划分5 个系统,即: 1)人员信息子系统。用于全面、准确掌握人员信息,主要功能有人员信息录入、查询、检索和信息修改等。 (2)信息站子系统。主要包括职工签到、隐患登记、隐患处理、违章情况、“三违”登记、“三违”处理、干部评

估、人身伤亡事故、安全检查安全评估日报等信息的录入、浏览、检索、修改等能。 3)安检部门子系统。主要用于煤矿安全检部门对安全质量进行检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罚与奖励等。 (4)考核统计子系统。包括对干部的考核和有关情况报表。主要有:对干部的下井、质量控制、事故控制、安全行为、安全培训、业务学习的方面进行综和考评,并以得分的形式进行奖励或处罚;对干部的考核、安全检查、违章罚款、干部下井覆盖情况、事故情况等以报表的形式进行上报。 (5)安全教育技能文献子系统。发布有关国家、集团公司和矿方煤矿安全教育的法律、制度、规程、规范供有关人员参考学习;并且可宣传各种最新技术和安全精神,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系统构成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 图1 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组成结构 2系统硬件构成 系统采用基于网络的传输方式。从矿级领导、科室干部到管理人员都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因此,利用本系统结合煤矿的网络硬件资源条件,实现煤矿安全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浏览和删除等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2 所示。 图2 系统硬件组成 3系统软件的设计 由于安全信息数据量大,系统访问人数多,所以本系统采用C/S (客户机/服务器)的设计模式,以减少网络 的数据传输量。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NTServer4.0,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IOWS98/2000 ,数据库平台选用 SQLServer7.0,系统编程软件采用ASP、VBScriptjavascript。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3所示。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

1.用二维表数据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A) A.实体-联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以( B ) A.计算机硬件为主导的系统 B.人员为主导的系统 C.机构为主导的系统 D.计算机网络为主导的系统3.下列选项中属于关键成功因素法内容的是( C ) A.了解组织结构B.识别职能部门的功能和关系C.分析信息需求D.制定组织目标 4.信息系统规划的准备工作包括进行人员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 C )A.高层管理人员、分析员和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B.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C.分析员、程序员和操作员 D.高层、中层和低层管理人员 5.下列选项中,对初步调查叙述正确的是( B ) A.调查目的是从总体上了解系统的结构 B.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组织的整体信息、有关人员的信息及有关工作的信息C.调查分析内容主要为人员状况、组织人员对系统开发的态度 D.初步调查是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6.改进风险对策的关键是(D )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规划 D.风险监控 7.原型法的主要优点之一是( A ) A.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B.开发过程管理规范 C.适于开发规模大、结构复杂的系统 D.开发文档齐全 8.在数据流程图中,系统输出结果的抵达对象是( A ) A.外部实体 B.数据处理 C.数据存储 D.输出设备 9.系统详细调查需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和( B ) A.组织机构 B.外部环境 C.信息流程 D.基础设施 lO.关系到信息系统能否最大程度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新系统的( A ) A.外部环境 B.管理模式 C.业务流程 D.数据流程图 11. U/C矩阵中,C代表(D) A、使用 B、完成 C、功能 D、创建 12.如果数据流程图呈束状结构,则称它为( B ) A.变换型数据流程图 B.事务型数据流程图 C.顶层数据流程图 D.分层数据流程图 13.某学生的代码(学号)为2009001,这个代码属于( D) A、数字码 B、字符码 C、混合码 D、助记码 14.数据库设计的起点是( A ) A.用户需求分析 B.概念结构设计 C.存储结构设计 D.物理结构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及答案(1)复习进程

第一章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规划 一、开发背景介绍 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商品经济化的高效益,使计算机的应用已普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各大高校而言,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现如今高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办学的需要,扩建、扩招已在寻常不过。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学生信息需要处理。如果只靠人力来完成,必然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而且还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这不仅会给教学及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不益于学校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中,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质量直接取决十教务管理水平。现如今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可谓日新月异。在数字校园理论逐步应用的过程中,各高校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发实施了各类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对学生信息的注册、修改,学生选课及课程管理和学生的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对教师课程的管理以及对选课学生评分的管理;和管理员对教师、各类考试的综合管理等主要的功能。教务管理系统运行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学校里的主要工作,一旦此系统出错,不仅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危及到每一个在校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设计一个功能相对完整、操作简单以及界面友好的教务管理系统变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出错率,精简人力、物力的投入,各个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的动态管理和分析决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的学校的教务管理也逐步从手工转到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处理阶段。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方便的对教师信息以及学生信息和学生成绩资料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还可以对学生资料和成绩进行查询操作。除此之外,对用户的添加和删除操作也很方便。教务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它能够实现整体规划教学资源(学生,教师,教室),评估教学质量,制定教学计划,检查教学进度,给学校的教务人员管理教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B卷答案)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写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学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管理人员设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 2 目前,社会上将办公自动化以英文名称简写为(OA)。 3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是( 知识)与(信息)。 4信息的三要素是(信源)、(信宿)与(载体)。 5信息从客体传输到主体经过接收、处理、实施各环节反馈到客体,形成一个信息运动的循环称为(信息循环)。 6 在数据传输中,数据沿通信线路可以向两个方向传递,但不能在两个方向同时传送,属于(半双向通信方式)。 7 软件模块的独立性往往是用两个指标来度量的,(内聚)性度量其功能强度的相对指标,(耦合)性则用以度量模块间的相互联系的强度。 8 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DDS)。 9 对信息世界中的有关信息经过加工、编码、格式化等具体处理,便进入了(数据世界)。 10 数据交换方式,常用的三种基本方式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2 系统分析阶段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13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通常简称(CASE)技术。 14 UML 把软件系统开发分成五个阶段: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 15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16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17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称为(信息)。 18 信息资源通常包括信息及其(载体)。 19信息理论的创始人是(香农)。 20 管理信息的处理应满足的要求是: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21 (模块)是这样的一组程序语句,它包括输入、输出、逻辑处理功能,内部信息及其运行环境。 22模块的(聚合)指模块内各个组成之间的凝聚程度。 23 (物流)是指企业中由原材料等资源投入企业,经过形态、性质的变化,转换为产品而输出的运动过程。 24信息模型的主要要素是(实体)。25(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的整个费用中最大的费用是( B )。 A.用在开发中的硬件费用 B.用在开发中的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费用 C.系统调试和转换的费用 D.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开支 2.系统设计应包括( D )。 A.系统性、可靠性 B.经济性、灵活性 C.安全性、系统性 D.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3.数据流程图的建立是在( C )。 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规划阶段 4.对某些特定对象而形成的文件的集合构成( A )。 A.数据库 B.文件 C.文件系统 D.数据结构 5.( C )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阶段的内容。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 C.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 6. 在文件管理系统中,任何文件的存取都要先查(B ) A、索引表 B、主文件目录表 C、关键字 D、文件名 7. 系统设计的原则之一是(C) A 严格遵循可行性分析报告 B 主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 C 体现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变性 D先详细设计后总体设计 8 下列那一个是输出设备(C) A 鼠标 B键盘 C 数/模转换器 D 模/数转换器 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 A 系统软件是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的 B 系统软件应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 C 系统软件与硬件密切相关 D系统软件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 10 通常可用传输速率描述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指的是( C ) A 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中文字符个数 B每秒钟可以传输的字符数 C 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比特数 D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文件数 11 软件的结构化开发过程各阶段都应产生规范的文档,以下那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报表文件统一 B.数据代码化 C.建立组织机构 D.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1:1 B.1:n C.n:1 D.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由顶向下 B.由底向上 C.集中 D.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集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控制阶段

《山西省煤矿安全培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使用说明

《山西省煤矿安全培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使用说明 一、系统功能简介 本系统针对行业主管部门对煤矿安全培训信息统计、岗位配备和持证上岗监管工作的需要,采用网络数据库方式,融合人员基本信息、岗位人员配备、资格证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按省、市(集团)、县、矿分级归口,对煤矿企业各岗位人员配备、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煤矿安全培训信息统计和备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实现煤矿岗位人员配备和持证上岗情况的动态监管,为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行业队伍状况提供有效平台,为行业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系统运行和管理方式 本系统为网络版,各单位可按系统分配的角色登录使用。 本系统中的用户角色分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信息管理人员,一是信息查看人员。 【信息管理人员】负责煤矿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和岗位配备的管理和维护,是系统中唯一具有信息编辑权限的用户,是确保系统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重要角色。该用户由煤矿指定专职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信息查看人员】不具有信息编辑权限,只能按管辖范围查

看信息,监督所属煤矿从业人员配备及持证上岗情况,也可获得各类统计信息。除煤矿信息管理人员以外的所有用户,包括省、市、县(区)行业管理部门、集团公司、煤矿,均为信息查看人员。 系统将为每个煤矿的【信息管理人员】分配一个用户名,该用户名为【信息管理人员】专用;为各市、县(区)行业管理部门、集团公司、煤矿分配一个【信息查看人员】用户名,该用户名在本级单位内通用。 三、系统数据构成 本系统数据分为两部分,为别为【人员基本信息】和【岗位配备管理】。 【人员基本信息】记录从业人员个人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政治面貌、相关职称、技能等级、文化程度、所学专业、毕业院校。 【岗位配备管理】,是要对【人员基本信息】中的人员,按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分类管理,对号入座。人员类别分为: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管理人员、B类安全管理人员、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煤矿班组长、煤矿特有工种人员、其他管理人员和生产作业人员。 四、具体使用操作说明 用户登录:点击网页右侧的【煤矿安全培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登录界面。

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DOC 21页)

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上海汇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为天,如何预防 (44) 预防需要管理体系 (55) 管理体系需要管理手段的支撑 (77) 安全管理信息化效益 (88) 系统功能 (99) 安全信息收集 (1010) 交接班信息管理 (1010) 安全监察意见书 (1111) 安全技术措施 (1111) 月度隐患排查 (1111) 地质水文预报 (1212) 安全活动管理 (1212) 安全规章制度 (1212) 安全工程管理 (1313) 安全报表管理 (1313) 审阅安全信息 (1414) 一通三防信息管理 (1414) 安全统计查询 (1515) 系统特色 (1515) 先进的管理体系 (1515) 系统实用性 (1616) 技术适用性 (1616)

运行经济性 (1616) 信息效益性 (1616) 开发技术与应用环境 (1717)

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摘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煤矿领域研究报告(2004-2010)》安全为天,如何预防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W.Hein-rich)通过对煤矿企业5000余起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统计分析,建立了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模型,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指导。著名的安全三角形(图1)理论告诉我们,在矿山企业中严重伤亡、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这就说明:矿山事故防止的关键并不仅限于防止伤害人体的事故,而在于从根本上防止伤害未遂的事故。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模板

第一篇概念篇 单项选择题 1、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型学科,它是属于( D )。 A、经济学科 B、计算机学科 C、工程学科 D、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2、战略规划的目的是编制实现( C )的战略。 A、短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长期目标 D、市场目标 3、MIS的三个层次中,( C )属于中层计划范围,它包括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等。 A、战略管理 B、作业管理 C、管理控制 D、作业控制 4、下面不属于管理的组织职能的是( C ) A、确定管理层次 B、建立各级组织机构 C、对未来作出安排和布署 D、配备相应人员 5、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 B )。 A、前提 B、资源 C、基础 D、工具 6、制定战略决策要大量依靠来自( B )的信息。 A、管理层 B、外部 C、作业层 D、内部 7、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按照重要性可以分为( D )。 A、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B、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 C、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 D、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8、作业级信息的特点是( A )。 A、大部分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短 B、大部分来自外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短 C、大部分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D、大部分来自外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9、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作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 C )。 A、大小 B、多少 C、质量 D、来源 11、制定计划的首要任务是( C )。 A、确定领导 B、确定资金 C、确定目标 D、提出方案 12、战略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实现企业( D )。 A、战术目标 B、财务目标 C、利润目标 D、战略目标 13、信息含量的大小是由消除( A )程度来决定的。 A、不确定 B、不可靠 C、不真实 D、不精确 14、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IS是一个计算机化的系统,不包括人工处理的部分 B、企业实现IS,应有自己的计算机应用队伍 C、IS正在向自适应、自学习的方向发展 D、随着IS的发展,企业对高新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 15、金字塔型信息系统结构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它们是( B )。 A、战略级、战术级、控制级 B、战略计划、管理控制、业务处理 C、计算机网络、中央处理机、用户终端 D、主控程序、子程序、模块 18、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武器的信息系统是( C )。 A、管理信息系统 B、执行信息系统 C、战略信息系统 D、作业信息系统 19、全国联机的航空订票服务系统属于(C )。 A、批处理系统 B、顺序处理系统 C、联机实时系统 D、直接存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测试

631信息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程序编制完成后,要用各种测试方 法检查各个部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好 的测试方案有可能发现从未发现的错误,能够发现从未发现过的错误的测试才是成功的测试, 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测试了。 632系统测试概述 一、系统测试概述 系统测试,英文是System Test ing 。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 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符或与之矛 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系统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是基于系统整体需求说明书的黑盒类测试,应覆盖系统所有联合的部件。 对象不仅仅包括需测试的软件,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 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最终审查。在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系统开发人员应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进 行认真、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但开发过程中的阶段审查并不能发 现所有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等到系统投入运行后再纠正,将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 费,甚至导致系统的失败。此外,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地引入新的错误。因此,在应用系统投入之前必须纠正这些错误,这是系统能够正确、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统计资 料表明,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系统来说,系统调试的工作量往往占据程序系统编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 很多人认为“测试是证明程序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程序测试的目的是要证明程序 正确地执行了预期的功能”、“程序测试的过程是使人们确信程序可完成预期要完成的工作 过程”。但却是错误的定义。测试的定义应该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从这个 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应该把查出了新错误的测试看作是成功的测试,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则是 失败的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是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 设计和系统实施的最后复查。基于以上系统测试概念和目的,在进行系统测试时应遵循以下 基本原则。 (1) 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来开发软件的个人和小组承担。测试工作应由专门人员来进行,会更客观、更有效。 (2) 测试用例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根据系统功能确定预期输出结果。将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输出结果相比较就能发现程序是否有错误。 (3)设计测试用例不仅要包括有效合理的输入数据,也要包含不合理、无效的输入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