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讲义1205(新)讲解

旅游地理学讲义1205(新)讲解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讲旅游地理学对象、内容和发展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有关概念

(1)闲暇:人们除生产活动、睡眠和个人家庭事务活动之外的剩余时间。

(2)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游玩、游览;憩---休息之意。

(3)旅游:在闲暇时间,离开居住地到一个目的地的闲暇活动。

一天内---一日游;一天以上----过夜游。

●二、旅游地理学定义

▲观光地理学----日、韩;范围较小,有语言翻译关系。

▲旅游地理学----英、中;

▲游憩地理学----加;范围较大,包括闲暇时间的所有活动。

▲休闲与旅游地理学----英。范围更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三、研究内容

1、早期旅游地理学以介绍旅游资源为主。

2、现在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系统。

(1)客源地: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

(2)旅游地:旅游资源、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环境等。

(3)交通

(4)旅游活动与环境关系。

请同学们对照:郭来喜、皮尔斯、保继刚体系,看哪个较全面?

●参考资料:各学者意见

1、刘振礼1987年

(1)旅游地理学概论

▲旅游资源概念、分类、开发、观赏

地理因素与旅游关系

旅游地图

(2)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资源介绍、中国旅游业介绍

中国旅游区划、中国分区介绍

(3)世界旅游地理(总论、分洲)

2、柴本源1997

▲旅游学通论

风景发育与组成

山地风景、水域风景、天文与气象风景、

生物风景、人文风景

区域旅游地理(中国)各大区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地理(世界)概述各大洲旅游资源

3、卢云亭1988

▲旅游地理学科介绍

旅游机制及其作用体系

旅游资源概述

风景区与旅游区

观赏与构景原理

自然地理选景要素分析

人文地理选景要素分析

旅游市场与旅游流研究

旅游交通与路线布局

4、郭来喜1985

(p3)

5、皮尔斯1989

(p2)

6、保继刚(课本目录)

●保继刚体系

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通道。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区划。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规划。

●四、旅游地理与其它学科关系

1、与旅游学关系

▲地理学与旅游学的边缘学科

2、其它学科

▲园林、建筑、经济、环境、交通、社会、民俗、心理、美学、宗教、历史等。

●五、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史及趋势

1、二战前

▲西方发达国家富有阶层开始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出现组团旅游。

▲旅游和游憩开始成为英美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者承袭历史,介绍旅游资源,提供导游材料,并从土地利用角度研究。

2、二战至60年代初

▲经济复兴,工业大发展,环境恶化。

▲城市规划中渗透休闲旅游功能;

▲介绍重点旅游地:

英:吉尔伯特海滨度假地研究;

加:罗伊.伍尔夫安大略夏季度假村舍研究。

3、60年代---80年代初

▲经济高速发展,旅游业快速发展,地理学者投身于旅游研究,旅游地理学已成为地理学和旅游研究的子学科。

文章和专著:

拉夫瑞:《游憩地理学》

鲁滨逊:《旅游地理学》等等。

4、80年代以后

▲理性研究为主,地理学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旅游开发和规划工作之中。

(1)区域旅游业研究

(2)理论与方法

(3)旅游行为

(4)旅游社会影响

(5)旅游地演化和影响

(6)旅游经济影响

5、趋势

(1)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的所有活动中;

(2)研究旅游的地理学者还有其它的研究领域;

(3)研究内容从传统的资源和土地利用转到旅游者行为、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等方面;(4)参与多学科融合,注重新技术应用;

(5)理论和实践不偏废。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旅游知识积累

战国《山海经》

东晋《大唐西域记》

北魏《水经注》

宋《梦溪笔谈》

元《海国图志》

明《徐霞客游记》

2、现代旅游地理学发展

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理想、现实相结合

(1)构建旅游地理学,服务改革开放;

(2)开展旅游规划,服务市场经济转型;

(3)与国际接轨,追求科学发展。

3、趋势

(1)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重实证研究前提下的深化;

(3)定性与定时相结合;

(4)提倡跨学科合作。

●六、学习要求

1、三联系:旅游地理教学、旅游活动、日常生活。

2、两参与:旅游活动、旅游导游活动

3、一思考:观察思考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讲旅游者行为

一、旅游者介定

1、国际上的定义

(1)国际旅游者

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确定(大多数国家使用)

游客:

▲以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等方式为目的的旅游者;

▲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商或企业人员;

▲国际团体雇用的不超过一年的雇员或回国暂停的侨民;

不是游客:

▲为移民或职业需要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

▲外交人员、军队人员;

▲避难、流浪、边境往来的工人;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的人。

(2)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24h以上,1a以下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3)国内短途旅游者24h以下

●2、中国定义

(1)游客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2)入境过夜旅游者、入境一日旅游客

●入境过夜旅游者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入境一日旅游客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3)国内旅游者、国内过夜游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

●国内旅游者

指报告期内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

●国内过夜游游客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旅游客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出境游客、出境过夜旅游者、出境一日游游客

问题:

1、国内旅游者介定,中国与国际标准有何为同?

2、区分游客、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概念?

3、区分过夜游游客、一日游游客概念?

4、介定旅游者有何意义?

●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1、旅游需要分析

(1)人的需要

(2)旅游需要是人的高级需求

因以心理、精神需要为主要目的

2、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1)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2)日本,田中喜认为旅游动机

▲心情动机:思乡、交际、信仰、休闲(散心)

▲身体动机:治疗、保养、运动

▲精神动机:知识、见闻、欢乐

▲经济动机:购物

(3)美国罗伯特.麦金托什

▲身体健康

▲文化

▲交际

▲地位与声望

3、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

内动力---人的旅游动力

外动力---旅游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中间条件---收入(经济)、时间、交通

外动力的影响因素:

(1)互补性

资源地域差异性,人的求异心理

例:城乡,山地—平地,南方—北方

(2)替代性

类型替代,南方兴旱冰替代南方人对北方滑冰求异心理地域替代,如五指石替代丹霞山吸引潮汕

(3)距离与可达性

距离越长,引力越小;可达性越差,阻力越大。

(4)资源质量与外在梯度力

例:

4、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基本层次-----提高层次-----专业层次

观光游览

娱乐、购物

体育、会议、宗教、商业

三、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主要指自费旅游中旅游地与旅游方式的选择。

1、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旅游地感知度:对旅游地的感知程度。

旅游地距离:感知距离(心理距离)、客观距离

(2)最大效益原则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旅行/游玩越小越好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选择名气大的旅游地

选择自然、人文与居住地差异大的旅游地

(3)旅游偏好

▲年龄

北京为例:

60岁以上:古典园林、宗教建筑

50—60:长城、皇家建筑

40—50:皇家建筑、郊野风景区、长城

30—40:郊野风景区、皇家园林、动物园

17—30:郊野风景区、长城、古典园林

17以下:游乐场、郊野风景区、动物园、长城

因此以年龄为组团依据进行线路设计时要注意。

▲职业

工人、学生、教师、干部、业务员----郊野风景区;

农民、军人-----长城

退休闲居者-----商业区

农民、退休者------动物园

▲学历

大学以上----古典园林、郊野风景区、长城、皇家园林、

中专以上----郊野风景区、长城、古典园林、皇家园林、

小学以下----游乐场、动物园、皇家园林

西安碑林及华山的游客比例(文化)

2、普雷德度假行为决策矩阵

(1)普雷德1967年提出

因素:感知度与经济距离(可达度)

(2)王家骏1997年无锡

感知度(受宣传影响较大)

可达度(主要是距离影响费用)

3、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吴必虎

距离15km以下37%

15----50 24%

50----500 21%

500以上18%(500—1500 12%;1500以上6%)

发达国家中长途比例高,什么原因?

4、旅游决策过程

(1)认识需要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

(3)评价阶段

五、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1、资源评价

专业研究人员与旅游者存在一定的差别。

2、独特性、共性和近郊效应

(1)独特性景点:黄山、华山、秦皇兵马俑、故宫、长城

共性景点:一般庙宇、溶洞、游乐场等

(2)近郊效应:相邻资源因独特性或共性原因而对区外居民吸引力产生的影响称之。

正效应: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它个体在附近的出现而加强

负效应:共性资源附近出现,客源分流,引力减弱。

(3)应用意义

景点开发:注意多开避独特性的可产生正效应的个体,控制开发共性的会产生负效应的个体。

第三讲旅游需求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1、影响因素

旅游需求:一定时期,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1)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800-1000美元国内旅游动机

4000-10000 国际旅游动机

10000以上洲际旅游动机

(2)人口特征

▲年龄

少年:游乐场

青年:未就业时喜爱旅游但无经济能力

青中年:生小孩前,旅游兴趣高;生小孩后,无时间精力;小孩长大后,旅游倾向增强。

老年:刚退休,兴趣高。

▲性别

男强女弱

(3)收入和闲暇

可自由支配收入1000-3000美元一年可有集中的时间2-3周

3000-10000 带薪假期1-2个月

10000以上2个月以上

(4)职业、教育水平

国家公职人员带薪假期多旅游欲望较强;

收入高的个体人员,时间不宽裕;

教育水平越高,精神需求越高,旅游欲望越强

(5)资源、交通

例:广梅汕铁路通车对梅州旅游人数的影响

(6)价格和汇率

旅游价格下降,游客上升;

汇率下降----旅游价格上升-----游客上升

2、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1)第一手资料

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查,座谈会,问卷,电话询问,邮寄调查表等。观察法:考察,填表,照片录像等。

(2)第二手资料

旅游企业内部:旅游局、饭店、景点

统计及刊物:统计年鉴、旅游报、网等

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市场资料

二、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1、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强度指数

公式

计算

应用意义:

(2)高峰指数

公式

计算

2、空间分布集中性

公式

计算

应用意义:

练习:

三、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1、趋势外推模型

用历史发展趋势来预测

图形法、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式、时间序列模型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