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可园造园特色分析

东莞可园造园特色分析

东莞可园造园特色分析
东莞可园造园特色分析

东莞可园造园特色分析

陈扬

【摘 要】院从佛家意境理论和道家阴阳观两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点出发,对可园的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其建筑特色进行阐述,归纳总结岭南园林不同于江南园林的独特之处。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2

【关键词】院岭南园林;东莞可园;造园特色

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其造园手法独特、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是现存岭南私家园林中保存较为完整、研究价值颇高的一个。园主人张敬修文化造诣颇深,造园时融入佛家和道家思想,建造了这个芥子须弥、阴阳相生的“壶中天地”。

1 可园造园手法分析

从禅宗角度解读,“芥子须弥”阐述的是微小如芥子却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的佛理。东莞可园规模较小,面积约2200m2,设计精巧,布局新奇,楼阁台榭,一应俱全。造园时用“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手法,将景观构成要素巧妙地融和在一起,突破有限的场地,丰富空间层次。可园的叠山理水常摹拟天然界的真山真水,并将其浓缩到园林中,以显寓隐

,追求以有限见无限的境界。可园的假山造型开敞通透,采用孤置散石的做法,置于小型庭院内或建筑物两侧,使空间自然过渡。园内无大面积水体,建筑临湖而建,临水处设窗,驳岸设游廊,采用“借景”的手法,巧妙地借用可湖的四时之景来补充内庭景观的不足,使空间交错渗透,景物互相因借,加强空间的层次变化。可园通过巧用俯借、近借等借景手法,将周边的自然之景均纳为己有,同时使其自身的空间得到扩大。

从道家角度解读,“阴阳之道”中有虚实相生,动静相涵的说法,追求适意与圆融的意境,佛、道两家在这相通。中国古典园林布局手法其妙无常,无定法无定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此“宗”就是“阴阳之道”。可园采用“开门见山,层层收缩”的空间序列特征,由“开阔”到“闭锁”,由“丰富”到“单一”形成一个空间相互渗透,互有互无,或动或静而又统一变化的整体。其整体基调是无中有景,疏处不虚。每一个空间环境的“无”中建有某种特点景物是为“有”;此景物特征消失,则为“无”;此“无”中有“景”、“有”中有“景”,以至从一组景的层次,循进到另一组景的层次,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新的天地[1]。

2 建筑特色分析

可园的整体布局不拘于形状和方向,因地制宜,皆在于因景就筑和因筑得景。可园主要特点是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