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痫病

12痫病

第五节 痫病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为特征。移时苏醒,一如常人。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乏无力等症状。
痫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不仅提出“胎病”、“巅疾”的病名,并指出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宋金时代,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较深刻。宋?陈元择《三因极—病证方论?癫痫方论》指出:“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惊,或少小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指出多种因素导致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乱而病。金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痫》云:“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强调痰迷心窍引发。
对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历代均有确切的描述。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癫狂候》指出“癫者,卒发仆也,吐涎沫,口喎,目急,手足缭戾,无所觉知,良久乃苏。”巢氏还论述了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痫病,并将其分为风痫、惊痫、食痫、痰痫等。在“痫”篇又说:“痫病……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古今医鉴?五痫》也说:“发则卒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脊背强直,口吐涎沫,声类畜叫,食顷乃苏。”对于本病的治疗,龚商年则从虚实论治痫病。《临证指南医案?癫病》按语中说:“痫之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龙荟丸以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车丸之类主之。”王清任则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不能上转入脑髓”,和脑髓瘀血有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治之。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治。

病因病机
痫病的发生,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它病之后,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而尤以痰邪作崇最为重要。
一、病因
1.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惊恐。《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历代医家持此论者颇多。由于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脏腑,肝肾受损,则易致阴不敛阳而生热生风。脾胃受损,则易致精微不布,痰浊内聚,经久失调,一遇诱因,痰浊或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蒙闭心神清窍,是以痫证作矣。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神气怯弱,或素蕴风

痰,更易因惊恐而发生本病,正如《景岳全书?癫狂痴呆篇》云:“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肝胆夺气而神不守舍,舍空则正气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乱之。”
2.先天因素:痫病之始于幼年者多见,与先天因素有密切关系。所谓“病从胎气而得之”。前贤多责之于“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所致。若母体突受惊恐,一则导致气机逆乱,一则导致精伤而肾亏,所谓“恐则精却”。母体精气之耗伤,必使胎儿发育异常,出生后,遂易发生痫病。
3.脑部外伤:由于跌仆撞击,或出生时难产,均能导致脑窍受损,瘀血阻络,经脉不畅,脑神失养,使神志逆乱,昏不知人,遂发痫病,正如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证治类》指出:“癫痫之病,其伤在血……杂然凝滞于血脉,血脉通心,故发昏闷,而又有抽掣叫呼者,皆心肝气为血困之象。”
4.其它:或因六淫之邪所干,尤以风邪内入;或因饮食失调,食宿积痰;或因患它病后,脏腑受损;均可导致积痰内伏。一遇劳累过度,生活起居失于调摄,遂致气机逆乱,触动积痰,生热动风,壅塞经络,闭塞心窍,上扰脑神,发为痫病。
二、病机
痫病之为病,概由痰、火、瘀为内风触动,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阻,气血逆乱,风痰内动,清窍蒙蔽而发病。本病以心脑神机失养为本,脏腑功能失调为标,而先天遗传与后天所伤为两大致病因素。其中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胜,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的关键所在。而痫病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两大特点,因而痫病之所以久发难愈,缠绵不止,正是由于胶固之心胸的“顽痰”所致。
痫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心,顽痰闭阻心阳是痫病的主要病机特点。心为阳居之地,痰乃阴凝之邪,痰邪交结于胸膈之间,则郁阻心阳,壅遏气机,扰乱清窍,致发痫病。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在儿童期、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2.典型发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等,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眼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腹软无力,面色苍白等。
3.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
4.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5.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时情况不知,反复发作。
6.脑电图在发作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等相应检查。

二、病证鉴别
1.与中风病的鉴别: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主症,但痫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病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病作怪叫等症。
2.与厥证的鉴别: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见症,临床上不难区别。
3.与痉证的鉴别:两者都具有时发时止,四肢抽搐等症状,但痫病兼有口吐涎沫,病作怪叫,且醒后如常人。而痉证发作,伴角弓反张,身体强直,经治疗恢复后,往往仍有原发疾病的存在。
三、相关检查
脑电图是诊断痫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痫病发作类型确定具有重要作用。典型发作期脑电图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等,可考虑为原发性痫病。若在发作间歇期可采用诱导试验,如深呼吸、睡眠时描记、剥夺睡眠、节律性闪光刺激,声刺激等,可提高脑电图异常阳性率。对继发性痫病的检查,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脑电图的改变,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以明确之,如昏迷而有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时需作血糖、脑脊液检查等;疑有占位病变时可作头颅CT、MRI或脑血管造影。疑难病例亦可选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明确诊断尚有帮助。

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确定病性:来势急聚,神昏卒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情属痰;发作时呆木无知,呼之不应,扎之不知痛,平素或发作后有神疲胸闷,纳呆身重者,病性属湿;卒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经,口臭苔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2.辨病情轻重:判断本病之轻重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长久则病轻。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二、治疗原则
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平时病缓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而调养精神,注意饮食、劳逸适度实属重要。
三、证治分类
1.风痰闭窍证
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痫病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

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证机概要: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闭清窍。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代表方:定痫丸,本方豁痰开窍,熄风定惊,适用于痰浊素盛,肝风内动,蒙闭清窍之痫病。
常用药:天麻、全蝎、僵蚕平肝熄风镇痉;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菖蒲涤痰开窍而降逆;琥珀、茯神、远志、辰砂镇心安神定痫,茯苓、陈皮健脾益气化痰,丹参理血化瘀通络。
眩晕、目斜视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
2.痰火扰神证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七情所伤,气郁化火,痰浊蕴结,痰火相伍,火动痰升,阻扰脑神。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代表方:当归龙荟丸合涤痰汤,前方以清泻肝火,调气开窍为主,用于火热炽盛者,后方涤痰开窍见长,用于痰浊闭窍者。
常用药:龙胆草、青黛、芦荟直入肝经而泻肝火;大黄、黄芩、栀子通泻上中下三焦之火;姜半夏、胆南星、木香、枳实理气涤痰;茯苓、橘红、人参健脾益气化痰;菖蒲、麝香走窜,清心开窍;当归和血养肝。
若肝火动风之势者,加天麻、石决明、钩藤、地龙、全蝎,以平肝熄风。
3.瘀阻脑络证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遗症等,或先天脑发育不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证机概要: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活血化瘀,醒脑通窍,适用于瘀阻头面,头痛头晕,肢体抽动等症。
常用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麝香、老葱通阳开窍,活血通络;地龙、僵蚕、全蝎熄风定痫。
痰涎偏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竹茹。
4.心脾两虚证
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证机概要:痫发日久,耗伤气血,血虚心神不守,气虚脾运失健,导致心脾两虚。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代表方:六君子汤合天王补心丹,前方健脾益气,化痰降逆,用于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等脾虚证,后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证。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助运;陈皮、姜

半夏理气化痰降逆;当归、丹参、生地、天冬、麦冬养血滋阴;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远志、五味子敛心气、宁心神。
若伴痰浊盛而恶心呕吐痰涎者,加胆南星、姜竹茹、栝蒌、菖蒲、旋复花化痰降浊;便溏者,加焦米仁、炒扁豆、炮姜等健脾止泻;夜游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生铁落等镇心安神。
5.肝肾阴虚证
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痠软,大便干燥,舌质红,脉沉细而数。
证机概机:痫病日久,肝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治法:滋补肝肾,潜阳安神。
代表方:左归丸加味,本方滋补肝肾,填精益髓,适用于头目眩晕,腰膝痠软等真阴不足证。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鹿角胶、龟板胶峻补精血;川牛膝益肾强腰;生牡蛎、鳖甲滋阴潜阳。
若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加阿胶、龙眼肉补益心血;心中烦热者,加焦山栀、莲子芯清心除烦;大便干燥者,加玄参、天花粉、肉苁蓉、当归、火麻仁以养阴润肠通便。

预防调护
1.加强孕妇保健,避免胎气受损:痫病发生多系母亲在孕期内,外邪干忤及七情、饮食、劳倦等失调,尤其在出生过程中胎儿头部外伤所致。因此,特别要注意母亲在孕期卫生,以及平时个人饮食、起居调养,加强孕妇自身保健,精神愉快,避免胎气受损。
2.加强护理,预防意外:痫病发作的护理,有二:1.发作时注意观察神志的改变,抽搐的频率,脉息的快慢与节律,舌之润燥,瞳孔之大小,有无发绀及呕吐,二便是否失禁等情况,并详加记录。对昏扑抽搐的病人,凡有义齿者均应取下,并用裹纱布的压舌板放入病人口中,防止咬伤唇舌,同时加用床档,以免翻坠下床。2.休止期患者,不宜驾车、骑车,不宜高空,水上作业。避免脑外伤。
3.加强休止期治疗,预防再发:发作控制后的痫病患者,应实施休止期治疗,依据发作时的症状及休止期兼症辩证论治。应耐心、坚持长期服药,至完全控制痫病发作达3~5年或更长时间,以巩固疗效。休止期治疗应针对患者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正虚可参以调补,如调脾胃,和气血,健脑髓,顺气涤痰,活血化瘀等,但不可不加辩证地一概投入参茸大补之品或其它温燥补品。
4.注意调补:饮食宜清淡,多吃素菜,少食肥甘之品,切忌过冷过热、辛温刺激的食物。以减少痰涎及火热的滋生,可选用山药、苡米、赤豆、绿豆、小米煮粥,可收健脾化湿之功效。注意排痰及口腔卫生。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怡养性情,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大便通畅。

结语
痫病是一种短暂性反复发作性脑系疾病,多因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脑部外伤及外邪,饮食所伤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风痰闭阻,肝火痰盛,心脾两亏,肝肾阴虚,造成清窍被蒙,神机受累,元神失控而引发痫病。与心肝脾肾相关,主要责之于心。治疗时当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控制其发作;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多以调气豁痰、平肝熄风、清泻肝火、补益心脾、滋养肝肾、通络镇惊、宁心安神等法治之。突然发作以针刺及外治法开窍醒神以促苏醒,再投以煎剂。平日当按疾病症状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调其脏腑气血阴阳。加强生活的调理及发作的护理,以免发生意外,至关重要。

临证备要
1.痫病证状特点:痫病的症状表现虽复杂多样,大体可概括为4点:(1)典型发作可有先兆,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双目上窜,口中发出猪羊叫声,全身抽搐,呼吸中断,面色苍白或紫,口吐涎沫,汗多,移时苏醒,醒后对发作情况无从记忆,有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表现;(2)发作性短暂的失神,突然停止活动,两目上视,呼之不应,持物落下,或出现短促的振颤;(3)口角,眼睑或手指(趾)的局部抽搐,或短暂失语,或口、舌,指有阵发性麻木感,触电感,或眼前闪光、幻象、视歧,或有归事如新感和环境失真感等;(4)无意识的机械动作,如吸吮、咀嚼、舔唇、搓手,抚面、解扣、脱衣、游走、奔跑、无目的的乘车、独语。发作过后毫无记忆。另外,特殊类型痫病,如腹痛性痫病是以发作性腹痛为主,无躯体抽搐;头痛型痫病、呃逆样痫病,肢痛痫病,除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特征,一般皆具有突然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异常的脑电图改变等。
2.痫病的治疗遵循“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原则:临床实践证明,本病大多是在发作后进行治疗的,治疗的目的,旨在控制其再发作,应急则治其标,采用豁痰顺气,顽痰胶固需辛温开导,痰热胶着须清化降火。其治疗着重在风、痰、火、虚四个字上。当控制本病发作的方药取效后,一般不应随意更改(改治其本),否则往往可导致其大发作。在痫病发作缓解后,应坚持标本并治,守法守方,恒心,服用3~5年后再逐步减量,方能避免或减少发作。
3.辛热开破法在痫病的应用:辛热开破法是针对痫痰难化这一特点而制定的治法。痰浊闭阻,气机逆乱是本病核心病机,故治疗多以涤痰、行痰、豁痰为大法。然而痫病之痰,异于一般痰邪,具有深遏潜伏,胶固难化,随风气而聚散之特征,非一般祛痰与化痰药物所能涤除,辛温开破

法则采用大辛大热的川乌、半夏、南星、白附子等具有振奋阳气,推动气化作用的药物,以开气机之闭塞,破痰邪之积聚,捣沉痼之胶结,从而促进顽痰消散,痫病缓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