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生理学

绪论生理学

绪论生理学
绪论生理学

绪论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生理学(physiology)

2. 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3.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4. 稳态(homeostasis)

5.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6. 反射(reflex)

7. 反射弧(reflex arc)

8.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9. 旁分泌调节(paracrine regulation)

10. 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

11.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12. 反馈(feedback)

13. 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

14. 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

15. 前馈(feed-forward )

二、填空题

16.生理学是研究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其研究可分为、和三个水平。

17.体内的液体按其在体内的分布可分为和两大类。

1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19.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反馈过程。

20.机体对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和。其中起主导作用。

2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其结构基础称为。

22.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都是控制系统;而控制系统仅有很少几个,且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较多,可引起,甚至导致机体死亡。

23.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系统、系统和系统三大类。

24.观察奔跑时呼吸和心率的变化属于水平的研究;若将某种细胞从整体取下后,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属于水平的研究,所获得的这方面知识,称为

三、选择题

A型题

25.人体生理学是研究: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异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维持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维持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E.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27.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28.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

B.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D.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E.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

29.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SSS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控制

3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适应

B.反应

C.反射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3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

C.作用广泛和持久

D.调节的敏感性差

E.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3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33.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B.血液PH值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E.当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34.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情况

D.调定点的改变情况

E.中枢的紧张性

3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分娩过程

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3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发生快

B.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

C.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小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应

E.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37.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体温调节

B.排尿反射

C.肺牵张反射

D.血糖浓度的调节

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38.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闭环系统

B.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

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D.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B型题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正反馈调节

39.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腺、胃腺等的分泌,这一过程属于:

40.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属于:

41.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脑血管可发生相应变化,使肾、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42.正常的分娩过程,属于:

43.血液凝固的过程,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44.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45.缓冲神经在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中属于:

46.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属于:

47.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属于:

48.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的纤维属于: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检测系统

D.控制信息

E.反馈信息

49.心血管对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是:

50.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是:

51.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缓冲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以看作是:

5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以看作是:

X型题

53.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B.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C.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

D.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

E.没有脊髓则不能发生反射

54.下列哪些部分是反射弧中含有的成分: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突触

D.传入神经

E.传出神经

5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快

B.持续时间短

C.局限而精确

D.能提供生理反应的能量

E.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56.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

B.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C.运动时呼吸运动的变化

D.心脏的泵血过程

E.血液在心血管中的流动规律

5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缓慢

B.广泛

D.迅速

E.短暂

58.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A.准确

B.稳定

C.局限

D.灵敏度较差

E.调节幅度较小

59.下列哪些现象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A.排尿过程

B.排便过程

C.分娩过程

D.血液凝固过程

E.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时的Na+内流

60.前馈控制中,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

B.前馈可避免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滞后

C.前馈可避免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波动

D.有较好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E.不会出现失误

61.下列哪些是正反馈调节的特点:

A.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B.能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C.一旦发动起来就逐步加强、最后到达极端,或结束这一过程

D.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较多

E.是一个开环系统

62.下列关于稳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D.稳态的调定点是固定不变的

E.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63.下列哪些是负反馈调节的特点:

A.反应可逆

B.有波动性

C.有滞后现象

D.有预见性

E.维持机体的稳态

四、问答题

64.试述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哪几个水平?

65.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何生理意义?

66.机体对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相互之间关系怎样?

67.试述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68.什么是反馈与前馈?试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生理学是以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的科学。

3.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4.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5.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6.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7.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8.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9.体内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可由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调节这些细胞的功能活动,称为局部性的体液调节或旁分泌调节。

10.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也能合成激素,其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11.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12.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13.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14.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15.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前,就得到纠正。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就称为前馈。

二、填空题

16. 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 活体(有生命的物体), 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

17.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18.细胞外液,理化性质

19.负

2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21.反射,反射弧

22.负反馈,正反馈,恶性循环

23.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4.整体,细胞和分子,细胞生理学(普通生理学)

25.C26.E27.A28.A29.D30.C31.E32.E33.E34.B35.E36.D37.B38.B39.A40.B41.C42.E

43.E44.A45.B46.E47.D48.D49.B50.A51.E52.D53.ABC54.ABDE55.ABCE56.AB57.ABC58.AB CDE59.ABCDE60.ABCD

61.ABCD62.ABCE63.ABCE

四、问答题

64.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水平:即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和整体水平的研究。其中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以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对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原理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是以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功能和调节机制;这方面的知识称为器官生理学。整体水平的研究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以上三个水平的研究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对于阐明生物体功能活动的规律都是不可缺少的。

65.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因为一方面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另一方面通过机体的调节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内环境的稳态能为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各种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确保细胞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可以认为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若稳态被破坏,则必然引起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故,稳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

66.机体对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基本过程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完成的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须注意的是,很多内分泌腺并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的,其也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的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指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在以上三种调节方式中,自身调节是一种最基本的调控方式,作用较局限,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67.根据控制论的原理,人体的机能调节系统可以看作是“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其中由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活动的信号,而受控部分则发出反馈信号返回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是一个闭合回路,即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联系。人体各种机能调节系统中的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部分(如反射中枢、内分泌腺等),可以看作是控制部分;而各种效应器、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则是受控部分,其所产生的效应可称为输出变量。来自于受控部分的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它在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信息

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68.反馈指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反馈信号)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而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前,就得到纠正。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负反馈对内环境起稳定作用,正反馈的作用则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故,反馈无预见性,仅能在受到干扰后作出反应,表现为反应的时间滞后现象;而前馈有预见性,能提前作出适应性反应,防止干扰。负反馈有一定的波动性,即在恢复过程中逐渐稳定;而前馈无波动性,但有可能发生预见失误。此外,二者均可能出现偏差,但负反馈的偏差是必然出现的,只有出现偏差后才引出纠正;前馈的偏差则不然,是由于可能出现的预见失误而导致的。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3. 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4.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5.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6. 出胞(exocytosis)

7. 入胞(endocytosis)

8. 兴奋性(excitability)

9.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0.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11.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12. 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13.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4.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15.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16. 单收缩(single twitch)

17.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18.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19. 前负荷(preload)

20. 初长度(initial length)

21. 后负荷(afterload)

22. 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23. 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

24.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25. 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

26. 极化(polarization)

27.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28.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29.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30. 峰电位(spike)

31. 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

32. 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二.填空题

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35.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比例较高。

36.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37. 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和它的,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 体内靠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由和由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 钠泵能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 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和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称之为和。

43. 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力和酶活性。

44.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 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作用,以为单位倾囊释放。50.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的,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为,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和;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和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和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60.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三、选择题

A型题

6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D.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6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仅在内表面........ B.仅在外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6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两侧的浓度差........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64.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65.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66.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入胞

67.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易化扩散

E.入胞

68.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出胞和入胞........

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69.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

E.入胞

7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7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72.下述哪项不属于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

A.结构特异性........ B.具有电压依赖性

C.有饱和性........ D.有竞争性抑制

E.与膜通道蛋白质无关........

73.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 cAMP........

B.三磷酸肌醇(IP3)

C. 二酰甘油(DG)........

D.cGMP

E.肾上腺素

74.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

A.腺苷酸环化酶........

B.G-蛋白

C. 蛋白激酶A........

D.蛋白激酶C

E. 蛋白激酶G........

75.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

A.12倍........

B.30倍

C. 50倍........

D.70倍

E. 90倍

76.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

A.2倍........

B.5倍

C. 10倍........

D.20倍

E. 30倍........

77.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

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78.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 TP分子,钠泵能使

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D.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E.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79.一般细胞用于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所获得能量的

A.3%........

B.6%

C. 33%........

D.66%

E. 10%........

80.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三、选择题

8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8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基强度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动作电位的幅度

8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84.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8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86.刺激阈值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8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88.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89.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90.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91.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A.极化B.去极化

C.反极化D.复极化

E.超极化

92.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B.超极化

C.反极化D.复极化

E.去极化

93.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

B.峰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94.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肌肉收缩B.腺体分泌

C.神经冲动D.动作电位

E.局部电位

95.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生在

A.阴极下方

B.阳极下方

C.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

D.阴极或阳极之间

E.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

96.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复极化

E.反极化

97.估计神经纤维每兴奋一次,进入膜内的Na+量大约只能使膜内的Na+浓度增高

A.1/800

B.1/8000

C.1/80000

D.1/800000

E.1/8000000

98.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99.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感受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锋电位

00.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A.K+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

C.Ca2+的平衡电位

D.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101.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10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E.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103.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增加二倍

D.减少二倍

E.保持不变

104.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A.K+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105.Na+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基铵

E.六烃季铵

106.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0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08.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中,正后电位出现在

A.阈电位之后

B.超射之后

C.锋电位之后

D.负后电位之后

E.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后

109.神经纤维上峰电位的持续时间若为2.0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

A.100次

B.200次

C.400次

D.500次

E.1000次

110.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111.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1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B.钠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差

E.超射值

11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

B.传导速度慢

C.衰减性传导

D.跳跃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1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115.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C.双向传导

D.不衰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16.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E.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

117.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C.神经干动作电位

D.锋电位

E.后电位

118.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有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119.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120.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

B.细肌丝

C.肌纤维

D.粗肌丝

E.肌节

121.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的长度通常约为

A.1.5~1.7μm

B.2.0~2.2μm

C.2.5~2.7μm

D.3.0~3.5μm

E.4.0~4.2μm

122.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A.明带

B.暗带

C.H带

D.明带和H带

E.暗带和H带

123.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2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125.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12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

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

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E.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127.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钾离子通道开放

B.钠离子通道开放

C.钙离子通道开放

D.氯离子通道开放

E.氯离子通道关闭

128.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C.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D.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129.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脂酶

B.A TP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酯酶

E.胆碱乙酰化酶

130.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131.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Ca2+与横桥结合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肌节缩短

132.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Na+

B.K+

C.Ca2+

D.Cl-

E.Mg2+

13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多巴胺

D.5-羟色胺

E.去甲肾上腺素

13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C.四乙基铵

E.α-银环蛇毒

135.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3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A.双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易受药物的影响

13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1的关系,与兴奋所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被清除有关

A.0.5ms

B.2ms

C.5ms

D.10ms

E.20ms

13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被动张力

B.前负荷

C.后负荷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139.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40.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141.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

A.幅值变大

B.幅值变小

C.发生复合

D.仍独立存在

E.频率变低

142.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3.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4.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5.平滑肌中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46.多单位平滑肌的主要特点是

A.静息电位不稳定

B.具有自律性

C.不受外来神经的支配

D.不受化学递质的影响

E.各细胞活动时各自独立

147.平滑肌细胞被刺激时,钙离子来自

A.钙调蛋白

B.肌钙蛋白

C.肌浆网

D.细胞外液

E.肌浆网和细胞外液

148.下列哪项不是平滑肌的特性

A.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较长时间

B.细肌丝中含有肌钙蛋白

C.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

生理01绪论答案

工程生理学绪论练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human 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gross anatomy大体解剖学:用肉眼观察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的科学。如观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感官系统、神 经系统的形态结构。 ●histology组织学:用显微镜研究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研究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 ●cyemology胚胎学:研究由受精卵到成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的学科。 填空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可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多个水平研究生命过程。 问答题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及研究方法? 答: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大体解剖学gross anatomy:用肉眼观察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的科学。如观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感官系统、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学histology:用显微镜研究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研究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胚胎学cyemology:研究由受精卵到成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的学科。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 1、大体解剖学(gross anatomy)的研究方法:经典研究方法,用器械解剖尸体,肉眼观察、比较、度量各个脏器的位置、形状、大小、重量及其结构。 2、应用现代技术在无损伤的条件下观察活体器官结构的研究方法: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在基本上无损伤的条件下观察许多活体器官的结构,并能对一些器官的血管进行造影。常用的现代技术有: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电子计算机、X射线扫描体层摄影等。 3、应用光学(电子)显微镜进行显微解剖学及亚细胞、分子水平的解剖学研究:17世纪,光学显微镜的应用把解剖学推进到组织、细胞水平,形成组织学(histology)或显微解剖学(microscopic anatomy);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又使解剖学的研究发展到亚细胞、分子水平。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一般分为哪几个水平?各水平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人体生理学的知识绝大部分由哺乳动物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所提供。生理学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对象是细胞及其物质分子的运动规律。这方面的生理学知识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阐明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功能,它们的活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们对整体的生理功能有什么意义。这个水平的研究对象是器官和系统。这方面的生理学知识称为器官生理学。 3、整体水平的研究:阐明完整机体各个系统之间、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体生理功能调节和适应的规律。这个水平的研究对象是完整机体。 ●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需要,阐述学习工程生理学的意义、目的。 答:《工程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功能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 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

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 ,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应 E.基础代谢 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 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 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 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脑脊液 E.房水 10.内环境的稳态 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 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理学题库 绪论

第一章绪论 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 一、填空题(7分) 1.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 参考答案是: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 2.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_______代谢和______代谢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是:物质能量 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是: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4.生理学的三个不同水平的研究是:______ 水平的研究、_______水平的研究和_______的研究。 参考答案是:细胞、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 5.所谓兴奋性就是生物体具有感受______,产生______的能力。 参考答案是:刺激兴奋 6.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参考答案是:神经肌肉腺体 7.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_______调节、_______调节和______调节。 参考答案是:神经体液自身 二、判断题(8分) 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结构以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2.生物节律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使机体对环境变化做更好的前瞻性适应。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正确 3.离体实验中,刺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时,可反射地引起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4.消化道内的消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之一。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5.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保持绝对恒定的。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6.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7.开环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单一的反射过程。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正确 8.条件反射活动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正确 三、单选题(52分) 1.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参考答案是:D 2.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参考答案是:C 3.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绪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2.神经调节 3.体液调节 4.反馈 5.负反馈 6.正反馈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体(organism)也称有机体,简称机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人和许多高等动物的机体结构复杂,由不同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所组成,各系统和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呼吸、消化、排泄、血液循环、肌肉收缩等,并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人们在寻求对疾病医治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对疾病产生机制和人体正常功能的许多知识进行探索。生理学的知识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医学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无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国家,一些经典的医学著作中都有对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描述。例如,我国古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经络、脏腑、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生理学理论的记载;古希腊医师和医学理论家Galen曾对多种动物(包括猴)进行活体解剖,并用解剖学的知识来推断人体生理功能。长期以来,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都以人体生理学为基础,反过来,临床实践也能检验生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并进一步丰富铈发展生理学理论。 在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研究手段。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但早期的一些人体生理知识多来源于对尸体解剖和动物活体解剖而对人体器官功能所作的推测。而生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实验性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1628年,英国医生Harvey所著的《心与血的运动》一书出版,是历史上第一部基于实验证据的生理学著作。Harvey首次在若干种动物身上应用活体解剖的方法,并经反复多次实验观察,推断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由心脏射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人心脏而不断循环。随后显微镜的发明和毛细血管的发现,证实了Harvey对循环系统结构的正确推论。19O2年,英国生理学家Bayliss 和Starling在研究胰液分泌调节的机制中,大胆地冲破了当时“神经反射”这个传统观念的束缚,发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激素,并将它命名为促胰液素;1921年,加拿大青年生理学家和医生Banting和他的学生Best发现了胰岛素;1982年,澳大利亚医生Mar—shall和病理学家’Warren证实了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所以,生理学的知识除来自临床实践外,主要来源于实验研究,现代生理学的发展更是如此。 一般而言,生理学实验(physiolocal experiment)是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

生理学 绪论

动物生理学 -阿呆学长 绪论 熟练掌握:动物生理学、内环境与稳态得概念。 掌握:细胞生理学得基本知识与概念. 了解:生理学得基本研究方法、常用技术;整体生理学得概念。 1、生理学:就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得一门学科。

2、内环境:指细胞生活得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40% 体液 血浆:5% (体重60%)细胞外液: 20% 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15% 3、稳态:指正常机体内环境成分、各种理化特性以及体温与姿势得维持等功能能够通过自身得调节机制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细胞生理学得基本知识与概念

4、生命现象得基本生理特征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得最基本得生命活动过程。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经过 改造或转化,以提供建造自身结构所需得原料与能量得 过程。 新陈代谢 异化作用:指机体把自身得物质分解,同时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 得需要并把分解后得终产物排除体外得过程.

②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得能力。 ③适应性:指机体得功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变化并能保持自身生存得能力或特性. ④生长与生殖:畜禽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产生相似得另一新个体得过程。 5、机体活动得调节方式 ①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 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得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得易变性与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得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得环境变化。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②体液调节:机体得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如激素),它 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得反应, 以调节机体得生理机能.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组织细胞所产生得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 扩散,从而改变附近得组织细胞活动.(与自身调节得区别) ③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 生得适应性反应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