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AFM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AFM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AFM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AFM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23卷第3期2002年5月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 f Jiang su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Vol.23No.3

M ay2002

基于AFM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朱守星,丁建宁,蔡 兰,杨继昌

(江苏大学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江苏镇江212013)

[摘 要]作者介绍了近期基于AFM纳米加工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AFM纳米加工过程中的机理,重点分析了利用AFM针尖诱导表面氧化,针尖诱导表面改性,纳米刻蚀加工,纳米化学反应,单分子、单原子操纵及纳米结构组装等6种基于AFM的纳米加工方法,为今后纳米信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纳米加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以及机械学等许多方面,文中不仅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纳米加工;原子力显微镜(AFM);材料

[中图分类号]TH7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75(2002)03-0008-06

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做过一次题为 T 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的演讲[1],他当时问道,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从单个分子甚至单个原子开始组装,以达到我们的要求呢??!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 ?

1982年IBM公司的Gerd Binnig和H einrich Roher发明了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TM)[2],并于1983年观测到Si(111)表面实空间的Si(7# 7)结果 接着,科学家们在STM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系列以探针作为工具探测表面的仪器,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3]、电场力显微镜(EFM)[4]、开尔文力显微镜(KFM)[5]、磁力显微镜(MFM)[6]、扫描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7]、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SNOM)[8]等 SPM的出现,使人类实现原子级的加工成为可能

最早的纳米刻蚀和纳米加工技术出现于1987年,AT&T Bell实验室的R.S.Becker等人[9]利用STM实现了在Ge表面原子级的加工 1993年,H.D.Day和D.R.Allee[10]成功地实现了硅表面的纳米结构制备,从而在纳米加工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 近几年来,以AFM为代表的SPM由于其自身功能而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除了用于表面形貌观察,还用于在大气和液体环境下对样品的研究中

1 AFM工作机理简介

1986年,G Binnig[3]等在STM基础上发明了AFM AFM对样品要求低,对环境要求不高,一些反应的动态过程和生物样品活体都可以用它进行观测,这些特点极大地拓宽了AFM的应用范围 198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奎特教授成功研制了现在广泛使用的激光偏转监测AFM和可以批量制备的微探针,使AFM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因此,AFM的发明进一步拓展了SPM的应用范围

AFM主要由四大件组成:扫描探头、电子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及软件系统、步进电机和自动逼近控制电路 图1是AFM工作原理示意图 半导体激光器发出激光束,经透镜汇聚打到探针头部,并发射进入四象限位置检测器中,转化为电信号后,由前置放大器放大后送给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发出的一部分信号进入计算机,再由计算机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经高压放大后驱动

[收稿日期]2001-12-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135040);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基金项目(681000018) [作者简介]朱守星(1975-),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大学博士生

压电陶瓷管在二维平面扫描 AFM 针尖是利用一种弹性微悬臂梁作为传感器,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有针尖 常见的微悬臂形状和尺寸如图2所示 当针尖在样品上扫描时,针尖和样品间的作用力引起微悬臂的变形,从而导致了光反射激光束在检测器中的位置发生改变 检测器中不同象限间所接收到的激光强度代表臂变形量的大小 在反馈电路的作用下,微悬臂形变通过压电管在Z 方向伸缩进行补偿,计算机采集每个坐标点对应的反馈输出后,再转化为灰度级,在显示屏上表示出样品的表面形貌 AFM 通常有5种工作方式,即接触式、非接触式、恒高模式、偏移模式和轻敲模式

图1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部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 ram of AF M

Probe

图2 典型探针和微悬臂尺寸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 am of cantilever w ith dimentions

AFM 除了观测表面形貌外,还可以研究探针和表面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 图3

给出了一个典

图3 力曲线刻度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force curv e

型力曲线和与针尖表面的相对关系,箭头向左表

示推进,向右表示回缩 力曲线可以测量探针和表面间排斥力和长程吸引力指定区域的化学或物理学性质 图4为探针和样品相互作用示意图(与图3中A -E 点对应)

图4 探针和样品相互作用示意图

Fig.4 Diagram of cantilever sample interaction at

several points

2 AFM 纳米加工的方法和机理

2 1 利用AFM 针尖诱导进行局域氧化

基于AFM 针尖电场诱导局域氧化制备纳米

结构的工作,以易操作,结构可控,氧化物本身优良的绝缘特性、抗刻蚀性及与现有的微电子工业工艺相容性等优点受众多研究小组重视[11-14]

IBM 实验室的Ph Avouris 研究小组首先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针尖诱导氧化机理[15]

他们对氧化的条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观察,使针尖保留在样品的某个位置,然后施加不同幅值的电压脉冲,脉冲高度从-2到20V,脉冲的高度和宽度可以从AFM 的图象得到;另外他们还给出了用于动力学研究的氧化点高度和电脉冲宽度t 的关系 同时观察到即使电脉冲的幅值低于-2V 也可以诱导生长氧化点 为了证实氧化过程中离子成分的存在,Ph Avouris 测量了氧化过程中氧化电流随时间成非线性递减的变化曲线 为了更好地研究氧化的动力学,还给出了氧化速率和生成氧化层厚度之间关系[15],给出了氧化高度和氧化点生成速度之间的指数关系式:

d x

d t

?ex p (-x /L )(1)

式中L 指依赖于所加电压的特征长度

由于在初始氧化阶段,针尖局域电场高达近108V/cm ,此时氧化速度很高,关于场致增强氧

9

第3期 朱守星等:基于AFM 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化的机理,理论表明电场的作用降低了离子穿越氧化层的势垒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速率的降低是因为氧化层厚度的增加,使针尖顶部SiO2层中的电场强度下降 Cabrera和Mott的模型[16]是

d x

d t

?exp(q%a% /(2x kT))(2)式中q是传输电子所带的电荷;a是处于间隙位置处的离子间距; 为施加于氧化层上的电势降落,k为Bozman常数,T是氧化层附近温度 氧化速度和生成氧化层厚度的指数依赖关系是否表明在氧化开始存在热氧化?有人认为,由于氧化过程中应力造成这种氧化速度和层厚度的指数关系 按照Ph Avouris观点,热氧化需要较高温度 而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因此不可能发生热氧化 众所周知,AFM在室温条件下导电针尖与Si在室温下生成很薄的自然氧化层的作用与厚氧化层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不同 无论是针尖诱导氧化还是场致增强氧化,这些理论解释的前提条件是针尖附近有大量的氧离子存在,从而能够保证在短时间内可以持续地进行氧化 按通常理论,氧离子化与e- /kT成正比,其中 为离化能, k为Bozman常数,T为温度,由于氧分子的离化能很高,室温下仅有极少量氧分子被电离 仅仅用阳极氧化理论来解释在氧化过程中氧离子化作用异常增大的现象是不够的 因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在实验中照样起作用 局域大电流将活化针尖附近Si表面吸附氧,从而造成氧的电离

2 2 用AFM的针尖诱导进行局域改性

利用导电AFM对样品加电压,在样品表面形成局域大电流密度,从而对材料表面进行局域改性 此方法对表面形貌无影响,因而从形貌上看不出变化,但通过电流相可以看出变化 这种局域改性特点有利于进行信息写入和读出 特别是通过选择材料改进纳米点的写入或擦除,在应用领域有很广阔的前景

早在1991年,E M eyer[17]用AFM给出LB 膜分子级图像 K Yano等用SPM纳米加工技术对LB膜导电性进行局域改性[18] 实验结果表明在膜表面施加高压电脉冲将会改变膜表面导电性 通过隧道电流测量可以看出导电性改变,而原子力图像、形貌不变 故可推断强电场和大电流没有对膜结构造成破坏,而是某些化学或物理性质变化引起了膜内部势垒高度的降低或电子有效质量的下降 但膜厚度没有明显减小

Aklnobu Sato等人提供了另一种纳米加工方法,即用SPM进行纳米级记录和删除[19] 利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在纳米尺度上进行信息写入,还可以进行信息删除 它利用SPM针尖在沉积于钒铜( Na x V2O5)表面上的钒化玻璃(Na2O+ V2O5+P2O5)薄层上进行重复、可逆的记录和删除 实验结果明显看到隧道电流在记录前和记录后的变化 这种可逆变化机制可以通过Na+离子迁移来解释 通常,离子化的碱性金属在钒铜和钒酸盐玻璃上有很高的流动性 并且晶体相和无定形相的稳定性依赖于钠离子浓度 通过测定印迹I-V曲线可知,改变电压脉冲极性,I-V 曲线是可逆的 进一步Na+迁移实验,用结晶态V2O5玻璃代替钒酸盐玻璃 结果显示,在5V脉冲电压100ms脉冲宽度下能够在此介质上写信息,而加任何大小电压都删除不了信息 这表明可逆变化机制与在电场中迁移是分不开的

2 3 纳米刻蚀加工

利用AFM针尖直接在样品表面刻划形成纳米图案和拨动颗粒至指定的地方均属于纳米刻蚀加工技术 此方法需要选用一种特殊针尖,这种针尖尖端是金刚石颗粒,悬臂梁是具有高弹性模量的材料,通常达到20N/m 具体步骤,首先用这种针尖扫描样品的表面,得到样品表面刻划前的形貌,然后调节针尖在表面施加应力(可达到10-6N),此时关掉反馈控制系统,通过控制X 轴、Y轴的偏置让针尖在表面划过,材料表面将被划开一条裂纹(约在几十纳米范围),大小与针尖曲率半径有关

北京大学陈海峰等人[20]利用自行开发的AFM刻蚀系统在Au-Pd合金膜上成功地机械刻划出纳米尺度的孔洞、沟槽和复杂的图形,最小线宽达25nm,该系统可以很方便地用来加工所需要的任意纳米图形

2 4 利用AFM在针尖尖端处进行化学反应

1999年Richard D.Piner等人在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 !Dip Pen?Nanolithography的文章[21],提出了一种新的DPN(即!Dip Pen?Nano lithog raphy的缩写)直接软刻!写?技术,即以AFM针尖为!笔尖?,固态基体如Au为!纸?,与固态基体有化学亲和力的分子作为!墨水?,通过表面张力将分子从针尖传送到基体上直接操纵形成图案,模型如图6所示 另外,用DPN制造纳

10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3卷

米结构是一个单步执行过程,并不需要使用保护层

图5 DP N 刻蚀技术示意图F 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DPN

图6 用DP N 和化学刻蚀技术制造硅结构 Fig.6 Diagram of silicon structur e built by

DPN chemical etching

利用DPN 技术不仅可以制作相关的纳米结构,而且还可以研究表面科学问题 例如,通过DPN 传递分子和AFM 原位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Au 表面单层烷基硫醇的生长过程 利用DPN 技术还可用来制造三维纳米结构固体 研究在Au 膜Si 基底上不同尺寸、形状的硫醇纳米薄膜图案,有利于研究检查Au 和Si 基底复合方式下的湿化学刻蚀 图6给出用DPN 和化学刻蚀技术制造的硅结构

在大气环境下,凝结水气存在于针尖和样品之间是影响纳米级甚至皮米级图象分辨率的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21],这是一个动力学问题,依赖于相对湿度和基底变湿性能,水分子或从基底传到针尖,或从针尖传到基底材料上 后者显示沉积在AFM 针尖上很薄的液膜能够在基底上形成纳米级图案 一旦分子与基底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固定在基底表面,就能形成稳定的表面结构 实验证明,AFM 针尖覆盖ODTS 膜与样品接触,ODTS 分子直接从针尖通过表面张力作用移动到Au 膜硅基底材料上

利用AFM 进行纳米加工的同时,还能观察

整个加工过程 早在1990年,J A Dagata [22]就利用粘附HF 溶液的导电AFM 针尖进行了氧化制备出纳米尺寸氧化硅小岛,然后用同一个针尖在纳米氧化硅位置上进行原位扫描 由于HF 溶液对SiO 2的腐蚀作用,原本突起的氧化硅被腐蚀成纳米凹坑

对用固体辐射探测器辐射CR-39表面的辐射径迹在碱性溶液中显露的机理进行的研究是利用AFM 针尖进行局域化学反应和纳米加工的又

一实例[23]

针尖尖端的化学反应是一种特殊纳米加工技术,它可以通过选择性方法在特殊材料表面进行纳米加工,它突破了原有大电流氧化和针尖简单刻划模式,从而揭开了电子材料、生物材料表面纳米加工序幕,预示着这项技术更广泛的前景 2 5 用AFM 操纵单分子和原子

利用AFM 针尖与样品表面原子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直接操纵单原子,从而使制造纳米结构成为可能[24] 20世纪90年代初期,IBM 科学家首次展示在低温下用STM 进行原子操纵,然后又成功地制造!分子小人?和更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人工!量子栅栏?[25]

近年来,科学家更关心的是在室温下操纵更复杂的图案,了解和控制分子与分子之间,分子与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保证分子扩散势垒小于内部各种化学键的强度.

T.Junno 等人利用AFM 针尖拨动Au 颗粒进入Au 和Ti 电极之间的缝隙,形成一个原子级量子器件[26] 1996年,科学家实现了在室温下用STM 针尖!推动?衬底表面的一个Cu-DTBPP 分子[27]

关于原子操纵的机理,T Tsong 认为可以利用高温场蒸发、施加场梯度的定向移动、液体-金属之间形成锥形等进行解释[28] 而牛津大学T W Fishlock 认为室温下精确定位原子是可能的,并且提出了原子运动的机制取决于隧道电流密度,而与电场或针尖样品的距离无关[29]

2 6 面向信息产品的AFM 的纳米加工技术

目前,如何控制分子取向和调整分子构型,乃至对分子进行!裁剪?和加工,人工控制制造出新的分子是单分子研究中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科学家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已设计出分子齿轮,电子开关,转栅,单电子晶体管,单电子逻辑器,碳纳米管整流器,分子开关,化学分子马达,分子棘轮,及用AFM 加工出纳米锁和纳米钥匙等

11

第3期 朱守星等:基于AFM 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1年4月,IBM的科学家Phaedon Avouris 等人[30]在纳米晶体管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造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列碳纳米管晶体管 这种晶体管体积比现在普遍使用的硅基晶体管小500倍,它的强度是钢的1000倍 这项工作的突破在于绕过了一个一个操纵单纳米管的缓慢过程,从而更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制造加工 与硅相比,碳纳米管晶体管具有优越性能和小尺寸,将会成为未来纳米电子技术的首选 这表明人类在制造分子级电子器件技术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2 7 其他纳米加工技术

随着研究纳米科技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不断的有新的纳米加工技术问世 最近有一种复合AFM针尖和激光照射技术的纳米加工技术出现[31],这种技术利用AFM的恒力模式,将针尖与样品固定,通过Z轴扫描管进行运动,利用纳米刻蚀软件控制x,y方向的扫描运动 AFM有一个开放的结构,允许外围激光束照射到针尖上,入射角在0~45&之间 垂直极化Nd: YAG激光脉冲聚集在针尖,一个脉冲持续时间7ns 利用电梭转化激光照射,样品是利用物理沉积方法沉积在Si基底的Au膜 纳米结构加工的动力学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激光脉冲数量、脉冲能量和针尖作用力下,能够在环境空气下产生凹陷 凹陷的特征尺寸随着脉冲数、脉冲能量和针尖力的增加而增加 此项技术在数据存贮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结 论

(1)面向信息产品纳米加工技术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而AFM将作为这一领域最广泛的使用工具

(2)AFM针尖诱导可进行局域氧化、局域改性、纳米刻蚀;在针尖尖端处进行纳米化学反应;用AFM操纵单分子和原子,可实现面向信息产品开发和结构组装 新纳米加工技术方法的探索是近期研究热点,关于它们的加工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利用AFM对有序分子膜、硅、金属、超导体表面进行纳米加工,用AFM的针尖拨动纳米颗粒以及碳纳米管纳米操纵原理与方法的研究是纳米加工的基础性工作

(4)纳米加工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但对于纳米加工机理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学、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学等多领域的合作

[参 考 文 献]

[1] Feynman R P.T 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

ttom[J].Eng ineering and Science,1960,23(22):

55-59

[2] Gerd Binnig,Heinr ich Rohrer.Scanning T unneling

M icr oscope[J].P hys Acta,1982,55:726.

[3] Gerd Binnig,Quate C F.Atomic F orce M icrosco pe

[J].Phys R ev L ett,1986,56:930.

[4] Barrett C,Quate C F.Electric F orce M icroscope[J].

J Vac Sci T echno logy,1990,A8:400.

[5] Nonnemacher.K elvin Force M icr oscope[J].Appl P

hys Lett,1991,58(25):2921.

[6] Hobbs P,et al.M agnetic Force M icroscope[J].A ppl

Phys Lett,1989,55(22):2357-2359.

[7] L aiser W J,Bell L D.Ballistic Electron Emission M i

croscope[J].Phys Rev L ett,1988,60:1406. [8] Heinzelmann H,Pohl D W.Scanning N ear F ield Op

t ical M icroscope[J].A pplied P hysics A Solid and

Sur face,1994,59:89-101.

[9] Becker R S,Golorchenko J A,et al.Atomic Scale

Surface M odifications U sing a T unneling M icroscopy

[J].Natur e,1987,325(29):419-421.

[10] Day H D,A llee D R Selective A rea Oxidation of Si

licon w ith a Scanning Force M icroscope[J] A ppl

P hys Lett,1993,62(21):2691-2693.

[11] A badal G,Per ez M urano F,et al.Field Induced Ox

idation o f Silicon by SPM:Study o f the M echanism

at Negative Sample V oltage by ST M,EST M and

A FM[J].Appl Phys A,1998,66:S791-S795.

[12] P eterson C A,Ruskell T G,Pyle J L,et al.M ulti

Step Process Control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canning

P robe Lithog raphy[J].Appl Phys A,1998,66:

S729-S733.

[13] Calleja M,Anguita J,et al.N anometer Scale O xida

t ion of Silicon Sur face by D ynamic F orce M icrosco py:

R eproducibility,Kinetics and Nanofabrication[J].

Nanotechnology,1999,10:34-38.

[14] Hiroyuki Sugumura,Nobuyuki N akagir i.A FM L ith

og raphy in Constant Current M ode[J].Nanotech

nology,1997,8:A15-A18

[15] A vouris P H,M artel R,et al.AF M T ip Induced and

Cur rent Induced L ocal Ox idat ion of Silicon and M et

als[J].Appl P hys A,1998,66:S659-S667. [16] Cabrera N,Mo tt N F,Rep Prog.P hys,1949,12:

1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3卷

163.

[17] M eyer E.M olecular Resolution I mages of L B Films

U sing A FM [J].Nature,1991,349:398-400.

[18] Yano K ,K uroda R,et https://www.doczj.com/doc/8d11756159.html,rmation Storage U s

ing Conductive Chang e of L angmuir Blo dgett Film and Atomic Force M icroscope Scanning T unneling M icroscope[J].J Vac Sci T echnol B,1996,14(2):1353-1355.

[19] A klnobu Sato,Y uji T sukamoto.N anometre Scale R

ecording and Er asing w ith t he ST M [J ].Nature,1993,363:431-432.

[20] 陈海峰,等.利用A FM 在Au-Pd 合金膜上制备

纳米结构[J].科学通报,1998,43(18):1950.

[21] Richar d D P,Zhu Jin.!Dip Pen ?N anolithography

[J].Science,1999,283:661-663.

[22] Dagata J A ,Schneir J,Harary H H,et al.Select ive

Ar ea Ox idation of Silicon w ith a Scanning Force M i croscope[J].A ppl Physic Lett,1990,62:2691.

[23] 韩 立.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纳米加工技术

[D].清华大学物理系,1999.

[24] Av ouris P H.M anipulat ion o f M atter at the Atomic

and M olecular L ev els[J].A cc Chem Res,1995,28:95-102.

[25] Jortner J,Ratner ,et al.M olecular Electronics:A

Chemistry for the 21st Century [M ].International U 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 y,Blackwell Science,1997.

[26] Junno T.Fabrication o f Q uantum Dev ices by A ng

strom L ev el M anipulation of Nanoparticles with and AF M [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199872(5):548-550.

[27] Jung T A,et al.Controlled Roo m T emperature Posi

tioning of Indiv idual M olecules:M olecular Flexure and M otion[J].Science,1996,271:181-184.

[28] T ien T T song.Effects of an Electric F ield in Ato mic

M anipulations[J].Physical Rev iew B,1991-II ,44(24):13703-13710.

[29] F ishlock T W.M anipulation of A toms Across a Sur

face at the Room T emperature [J].N ature,2000,404:743-745.

[30] Phaedon Avouris.Engineer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tube Circuits Using Electr ical Breakdown [J].Science,2001,292:5517.

[31] B Hu,Y F ,et al.K inetic Study of N anofabrication

on Gold Films by A FM under L aser Irradiat ion[J].P roceedings of SPI E,2000,4088:232-235.

Advance of Nanofabrication Methods and Mechanisms Based on AFM

ZH U Shou x ing ,DIN G Jian ning,CAI Lan,YAN G J i chang

(Center of M i cro/Nano S 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su Universi ty,Zhenjiang,Jiangsu 21201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 ears,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considered as a breakthrough of human cogni tion and a leap of technology and an innov ation of industry,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Because 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not only can detect local spatial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ate rial surface with atom scale resolution,but also has strong maneuverability to manipulate single atoms,and single molecules,and construct NEMS(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It has greatly improved our abili ty of characterizing the structures of single molecules,studying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and even constructing new nano scale information products.The recent advance on nanofabrication methods w ith AF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nanofabrication m ethods and m echanisms based on AFM ,including tip induced modifying,nano level etching,nano chemical reaction,single atom,sing le molecular manipula tions,and nanostructure construction,are analyze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and developing nano in form ation products.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 involves quite a number of subjects including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material science and m achinery science.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 ment of nanofabrication,the research direction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at present are proposed as w ell.

Key words:nanofabrication;AFM ;m aterial

(责任编辑 朱银昌)

13

第3期 朱守星等:基于AFM 纳米加工机理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

纳米材料的研究属于一种微观上的研究,纳米是一个十分小的尺度,而一些物质在纳米级别这个尺度,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对此类特性进行研究、控制。那么,关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例举介绍一下。 一、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比方说:被广泛研究的II-VI族半导体硫化镉,其吸收带边界和发光光谱的峰的位置会随着晶粒尺寸减小而显著蓝移。按照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控制晶粒尺寸来获得不同能隙的硫化镉,这将大大丰富材料的研究内容和可望获得新的用途。我们知道物质的种类是有限的,微米和纳米的硫化镉都是由硫和镉元素组成的,但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可以获得带隙和发光性质不同的材料。也就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获得了全新的材料。纳米颗粒往往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每克这种固体的比表面积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这使得它们可作为高活性的吸附剂和催化剂,在氢气贮存、有机合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纳米体材料,我们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更轻”是指借助于纳米材料和技术,我们可以制备体积更小性能不变甚至更好的器件,减小器件的体

积,使其更轻盈。如现在小型化了的计算机。“更高”是指纳米材料可望有着更高的光、电、磁、热性能。“更强”是指纳米材料有着更强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韧性等),对纳米陶瓷来说,纳米化可望解决陶瓷的脆性问题,并可能表现出与金属等材料类似的塑性。 二、纳米材料的相关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倍。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 2、纳米陶瓷材料 传统的陶瓷材料中晶粒不易滑动,材料质脆,烧结温度高。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容易在其他晶粒上运动,因此,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可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形,然后做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使

纳米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NANO MATERIAL NANO MATERIAL NANO MATERIAL 纳米材料 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李明怡 摘要纳米材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材料,本文概述了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主要制备工艺及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效应,将在工业和国防等领域中发挥巨大潜力,并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关键词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一类固体材料,包括晶态、非晶态和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在物化性能上表现出与微米多晶材料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诸方面的性能,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以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IB M公司首席科学家Ar mstrong认为:/正像70年代微电子技术产生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的核心。0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也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0由于纳米科学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美、英、日、德等国都非常重视这一技术的研究工作。美国国家基金会把纳米材料列为优先支持项目,拨巨款进行专题研究。英国从1989年起开始实施/纳米技术研究计划0。日本把纳米技术列为六大尖端技术探索项目之一,并提供1187亿美元的专款发展纳米技术。我国组织实施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中也将纳米材料列为其中之一。纳米材料正在向国民经济和高技术各个领域渗透,并将为人类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影响。 2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特性 我们所使用的常规材料在三维方向上都有足够大的尺寸,具有宏观性。纳米材料则是一些低维材料,即在一维、二维甚至三维方向上尺寸极小,为纳米级(无宏观性),故纳米材料的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是几个纳米长(典型为1~10nm)。如果在三维方向上都是几个纳米长,为3D纳米微晶,如在二维方向上是纳米级的,为2D纳米材料,如丝状材料和纳米碳管;层状材料或薄膜等为1D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可以是单晶,也可以是多晶,可以是晶体结构,也可以是准晶或无定形相(玻璃态);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陶瓷、氧化物或复合材料等。纳米微晶的突出特征是晶界原子的比例很大,有时与晶内的原子数相等。这表明纳米微晶内界面很多,平均晶粒直径越小,晶界 20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课程名称:化工新材料概论姓名:邓元顺 学号:1208110201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22

浅析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纳米材料是纳米级结构材料的简称。狭义是指纳米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 其中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nm。广义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1-100nm)限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2】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纳米材料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生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Abstract:Nanometer material is the abbreviation of nano structured materials.The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solid material of nano particles, in which the size of the meter particles is not more than 100nm. Generalized refers to a variety of solid ultrafine materials which are limited by nano scale (1-100nm) in the one-dimensional direction at least in one dimension.. Nanotechnology is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oday. Nano materials in mechanics, magnetism, electricity, heat, optics and life and so on the important role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发展应用 前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工程界都不是新生事物。在自然界存在大量的天然纳米结构,只不过在透射电镜的应用以前人们没有发现而已。在工程方面,纳米材料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其粒径范围在1—100nm之间,故纳米材料又称超微晶材料。它包括晶态、非晶态、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能与微米多晶材料有着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瓷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性能,从而使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冶金、宇航、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等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重点发展计划;日本在10年内将投资250亿日元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科学技术;英国也将发展纳米材料科学技术作为重振英国工业的突破;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793”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将纳米材料列为优先资助项目。【1】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把“启动纳米技术的计划看作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一、纳米材料的发展史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教授费曼(R.P.Feynman)曾在1959年预言:“如果有一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全解

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姓名:李若木 学号:115104000462 学院:电光院

1、纳米材料 1.1纳米材料的概念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不同。 1.2纳米材料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从研究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发掘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材料体系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热点。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

2、纳米材料:石墨烯 2.1石墨烯的概念 石墨烯(Graphene)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便可以承受一只一千克的猫。 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快数百倍。 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另一方面,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monocrystalline silicon)高,而电阻率只约10-6 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我认为其本质不亚于当年的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有着我们未所发掘到潜能与实用价值,在这个世代,各种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主要是指在纳米(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1/1000,000,000米)尺度附近的物质,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用于不同领域而称之为“纳米技术”,其具体定义见词条“纳米科技”。 纳米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检测、制造业、光学以及国防等等。本词条为纳米技术应用的总纲,包括如下领域: 1、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在微电子、电力等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5、纳米技术在化学、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但纳米技术已经证明,可以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工具移动原子个体,使它们形成在自然界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排列方式,如IBM 公司的标志图案、比例为百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或一把琴弦只有50纳米粗的亚显微吉他。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诱人的技术潜力,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从制造工业、航天工业到医学领域等。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曾发表声明说:“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纳米技术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财富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如同20世纪的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那样。”科学家们预计,纳米技术在新世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涵盖了材料、测量、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从纳米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在1861年建立所谓肢体化学时即开始了对纳米肢体的研究。但真正对纳米进行独立的研究,则是1959年,这一年,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程度。费曼还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 在70年代末,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的W.R.Cannon等人发明了激光气相法合成数十纳米尺寸的硅基陶瓷粉末。8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H.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发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颗粒,并在超真空条件下原位压制了多晶纳米固体。现在看来,这些研究都属于纳米材料的初步探索。 科学家预言,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万分之一的纳米机械装置将在今后数年内投入使用。学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分子马达、自组装材料等纳米机械部件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纳米机器具有可以操纵分子的微型“手指”和指挥这些手指如何工作、如何寻找所需原材料的微型电脑。这种手指完全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碳纳米管是1991年发现的一种类似头发的碳分子,其强度是钢的100倍,直径只有头发的五万分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件开发出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一些人称之为纳米技术领域的“T型发动机”。 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学是来自电子工业,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纳米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许多问题的发展都与纳米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中,它的制备、特性、性能和应用是比较重要的方面。本文概要的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发现发展过程,并结合当今纳米金属材料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成果,简述了纳米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金属材料、纳米技术、应用 一、前言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mater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粒子异于大块物质的理由是在其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超微粒子的表面布满了阶梯状结构,此结构代表具有高表能的不安定原子。这类原子极易与外来原子吸附键结,同时因粒径缩小而提供了大表面的活性原子。 纳米技术在世界各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美、日、德等少数国家,虽然已经初具基础,但是尚在研究之中,新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仍然方兴未艾。我国已努力赶上先进国家水平,研究队伍也在日渐壮大。 二、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发展 1861年,随着胶体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开始了对直径为1~100nm的粒子体系的研究工作。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技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Technology),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从研究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发掘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材料体系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热点。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

(完整版)纳米抗菌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多尺度杂化纳米抗菌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Ag+、Zn2+和Cu2+等金属离子具有抗菌活性,且毒性小、安全性高而被广泛用作抗菌剂使用。但是,由于其存在易变色、抗菌谱窄、长效性差、耐热性和稳定性不好等缺点而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相比而言,纳米银、纳米金、纳米铜、纳米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例如纳米银,在抗菌长效性和变色性方面均比银离子(多孔纳米材料负载银离子)抗菌剂有显著改善,而且其毒性也更低(Adv. Mater. 2010);关于其抗菌机理,被认为是纳米银释放出银离子而产生抗菌效果(Chem. Mater 2010,ACS Nano 2010)。纳米金也有类似的效果(Adv. Mater. Res.2012),尽管活性比纳米银稍差,但其对耐药菌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Biomaterials 2012)。铜系抗菌材料可阻止“超级细菌”(NDM-1)的传播(Lancet Infec.Dis. 2010)。活性氧化物是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面最广泛的一类长效抗菌剂,其中氧化锌是典型代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一系列低维结构氧化锌的出现,为氧化锌系抗菌材料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氧化锌甚至可用于牙科等口腔材料(Wiley Znter Sci.,2010)。本项目相关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发现,ZnO的形貌差异、结构缺陷和极化率等都会影响其抗菌活性(Phys. Chem. Chem. Phys. 2008);锌离子还可以与多种成分杂化,产生协同抗菌活性而提高其抗菌性能(Chin. J. Chem. 2008, J. Rare Earths 2011)。 利用杂化纳米材料结构耦合所带来的协同作用提高纳米材料的抗菌活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例如:纳米铜与石墨烯杂化体系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ACS Nano2010)。用络氨酸辅助制备的Ag-ZnO杂化纳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抗菌和光催化性能(Nanotechnology 2008);但是Ag的沉积量过大,催化活性反而有所降低(J. Hazard. Mater. 2011)。以壳聚糖为媒质,通过静电作用合成得到均匀的ZnO/Ag纳米杂化结构,结果显示,ZnO/Ag纳米杂化结构比单独的ZnO 和单独纳米Ag的抗菌活性都高,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RSC Adv. 2012)。Akhavan等用直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技术把锐钛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21世纪,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之一。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并简单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功能;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 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 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 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 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 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 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 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 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 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 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 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 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 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 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

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智能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绪论 智能复合材料是一类能感知环境变化,通过自我判断得出结论,并自主执行相应指令的材料,仅能感知和判断但不能自主执行的材料也归入此范畴,通常称为机敏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了生命智能的三要素:感知功能(监测应力、应变、压力、温度、损伤) 、判断决策功能(自我处理信息、判别原因、得出结论) 和执行功能(损伤的自愈合和自我改变应力应变分布、结构阻尼、固有频率等结构特性) ,集合了传感、控制和驱动功能,能适时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判断,发出指令,并执行和完成动作,使材料具有类似生命的自检测、自诊断、自监控、自愈合及自适应能力,是复合材料技术的重要发展。它兼具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双重特性。 在一般工程结构领域,智能复合材料主要通过改变自身的力学特性和形状来实现结构性态的控制。具体说就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频率、外形等方面的特性,来抑制振动、避免共振、改善局部性能、提高强度和韧性、优化外形、减少阻力等。在生物医学领域,智能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替代材料和生物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复合材料已实际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航天飞行器上也已经使用了具有自适应性能的智能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发展也十分迅速。如将纤维增强聚合物(FRP)与光纤光栅(OFBG)复合形成的FRP—OFBG 复合筋大大提高了光纤光栅的耐久性。将这种复合筋埋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检测混凝土的裂纹和强度,而且它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任意尺寸,十分适于工业化生产。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形状记忆、压电等几种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2.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Memory Polymer)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是通过对聚合物进行分子组合和改性,使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被赋予一定的形状(起始态),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可相应地改变形状并将其固定变形态。如果外部环境以特定的方式和规律再次发生变化,它们能可逆地恢复至起始态。至此,完成“记忆起始态→固定变形态→恢复起始态”的循环,聚合物的这种特性称为材料的记忆效应。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变量最大可为200%,是可变形飞行器

纳米材料新进展及应用

纳米材料应用的新进展 来源:全球电源网 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四种贮氢合金材料:即稀土镧镍系、铁一钛系、镁系以及钒、铌、锆等多元素系合金材料。但它们全都是非纳米材料。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在大力开发纳米贮氢电极材料,一系列纳米贮氢材料不断问世。它们的进展为更好利用氢能带来了福音。目前开发的主要材料系列有镁镍合金、碳纳米管和纳米铁钛合金。三种纳米材料的开发已经形成热潮。美洲和欧洲国家开发工作最集中的是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用的镁镍合金和碳纳米管,其次是燃料电池用的铁钛合金及碳纳米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开发纳米镁镍合金主要是针对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应用,开发纳米铁钛合金及碳纳米管主要是针对燃料电池的应用。在开发金属氢化物储氢方面,过去的主要问题是贮氢量低,成本高及释氢温度高。现在在开发纳米储氢材料过程中这些问题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介绍目前科研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开发纳米储氢材料方面的进展。1 镁镍合金开发继续升温镁系贮氢合金是最具开发前途的贮氢材料之一,所以目前开发最热的是镁镍合金。镁镍合金成本低,其贮氢质量高,若以CD ( H )代表合金贮氢的质量分数, 理论上纯镁的质量分数为7.6% ,而稀土LaNi5 的只有1.4% ,钛系TiFe 只为1.9%。这就是形成镁系合金开发热潮的原因。以前主要使用熔铸法和快速凝固法生产镁合金。能够体现出高技术的发展水平是现在的机械研磨技术。也就是先在600 C以上使镁与镍形成合金,经过检测确定是Mg2Ni合金以后,然后进行机械研磨。目前普遍用机械研磨法生产多元纳米贮氢合金、纳米复合贮氢合金。新型纳米镁镍合金同稀土系、钛系和锆系贮氢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点。镁系合金中最典型的是Mg2Ni 合金。其氢化物Mg2NiH4 合金贮氢量为3.6%。1.1 代换镁的金属呈增加趋势国内外制备传统镁系合金采取的措施是添加铝、铁、钴、铬、钒、锰、铜、钛及镧等元素来替换镁,使其形成多元镁镍合金。第二种是将 纯镁粉与低稳定性的贮氢合金复合。第三种是把镁系合金与别的合金混合制成复 合贮氢材料。最后就是将负极浸入铜、镍-硼或镍-磷等镀液里,使镀上一层金属膜,镀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进展研究样本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于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 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 己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 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莲勃发展和重大突破, 生物材料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研究动态 迄今为止 ,被详细研究过的生物材料已有一千多种 ,医学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也有几十种 ,涉及到材料学的各个领域。当前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重点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寻找组织相容性更好、可降解、耐腐蚀、持久、多用途的生物医用材料,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生物医用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途径不外乎有两种, 一是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产生蛛丝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菌并使其表示; 二是在材料表面固定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如多肽、酶和细胞生长因子等, 这些物质充当邻近细胞、基质的配基或受体 ,使材料表面形成一个能与生物活体相适应的过渡层。 2. 生物医用材料的可降解化 组织工程领域研究中 ,一般应用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聚合物去诱导周围组织的生长或作为植入细胞的粘附、生长、分化的临时支架。其中组织工程材料除了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外, 还需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英国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可降解淀粉基聚合物支架。以玉米淀粉为基本材料, 分别加入乙烯基乙烯醇和醋酸纤维素 ,再分别对应加入不同比例的发泡剂 (主要为羧酸 ), 注塑成型后就能够获得支撑组织再生的可降解支架。 3. 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功能化和生物智能化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蛋白质、细胞生长因子、酶及多肽等固定在现有材料的表面 ,经过表面修饰构建新一代的分子生物材料 ,来引发我们所需的特异生物反应 ,抑制非特异性反应。例如将一种名叫玻璃粘连蛋白 (VN)的物质固定到钛表面, 发现固定VN的骨结合界面上有相对多的蛋白存在。4.开发新型医用合金材料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纳米材料研究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是在之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新兴科技领域。巨大的需求与技术支撑,使其在材料、生物、医学、高分子等领域开拓出一片片新大陆,筑起21世纪工业革命的基石。而纳米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纳米高分子材料,也称高分子纳米微粒或高分子超微粒,粒径尺度在1 nm~1000 nm范围。这种粒子具有胶体性、稳定性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用于药物、基因传递和药物控释载体,以及免疫分析、介入性诊疗等方面。 1纳米科技与高分子材料的邂逅 高分子材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单一聚合物的凝聚态,或添加填料来使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大幅提升。而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能在声、光、电、磁、力学等物理特性方面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金属、无机非金属和聚合物的纳米粒、纳米丝、纳米薄膜、纳米块体以及由不同组元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可实现组元材料的优势互补或加强。通过微乳液聚合方法得到的纳米高分子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纳米粒子的特异性能使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顺应高分子复合材料对高性能填料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普通微米级材料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和新功能,纳米科技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交融互助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突破传统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前景 由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既能发挥纳米粒子自身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以及粒子的协同效应,而且兼有高分子材料本身的优点,使得它们在催化、力学、物理功能(光、电、磁、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故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粒子的催化特性,并用高聚物作为载体,既能发挥纳米粒子的高催化性和选择催化性,又能通过高聚物的稳定作用使之具有长效稳定性。 纳米粒子加入聚合物基体后,能够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纳米A-Al2O3/环氧树脂体系,粒径27nm,用量1%~5%(质量分数)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模量达极大值,用量超过10%(质量分数)后,模量下降[79]。又如插层原位聚合制备的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级复合材料(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等)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热变形温度等优点,目前已有产品出现,用作自行车、汽车零部件等[55]。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方面的应用,包括磁性、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光电性质及敏感性质等方面。 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矫顽力很高,用它制作磁记录材料可以提高记录密度,提高信噪比;一般要求与聚合物复合的纳米粒子,采用单磁畴针状微粒,且不能小于超顺磁性临界尺寸(10nm)。 利用纳米粒子的电学性质,可以制成导电涂料、导电胶等,例如用纳米银代替微米银制成导电胶,可以节省银的用量;还可以用纳米微粒制成绝缘糊、介电糊等。另外可用于静电屏蔽材料,日本松下公司应用纳米微粒Fe2O3、TiO2、Cr2O3、ZnO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氧化物粒子制成具有良好静电屏蔽的涂料,而且可以调节其颜色;在化纤制品中加入金属纳米粒子可以解决其静电问题,提高安全性。 利用复合体系的光学性能,可以制成如下材料:(1)优异的光吸收材料。例如在塑料制品表面上涂上一层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纳米粒子的透明涂层,可以防止塑料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概要

一、文献调研部分(获取综述的参考文献—精读全文)1.利用中文(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检出中文切题题录(批量),选择记录文摘格式10篇(其中学位论文要求不少于2篇、期刊论文6篇); [1]叶灵. 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资讯. 2011(20) 摘要: 很多人都听说过"纳米"这个词,但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清楚。着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eman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预言:如果我们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我们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就会看到材料的性能产生丰富的变化。他所说的材料就是现在的纳米材料。 [2]赵雪石. 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适用技术市场. 2000(12) 摘要: 纳米技术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前景,使得纳米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3]何燕,高月,封文江. 纳米科技的发展与应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摘要:纳米科技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世界各国把纳米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作为战略重点。在第五次科学技术革命中,新材料家族被推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顶峰。在新材料和新技术中,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无疑将成为核心材料和核心技术。纳米技术的最终目标是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制造新功能器件,从而开拓人类崭新的生活模式。文章概述了纳米科技的发展过程及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制备,介绍了纳米技术在部分领域的应用,并简述了纳米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巨大影响及潜在的、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4]何彦达. 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展望[J]. 科技风. 2010(01) 摘要:纳米材料(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末,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 [5]樊东黎.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 金属热处理. 2011(02) 摘要:<正>2005年12月在克利夫兰召开了由美国金属学会和克利夫兰纳摩网主办的美国纳米技术应用峰会。许多实体企业,如波音、福特、通用、洛克希德、蒂姆肯等公司高管出席会议和发言。会议的特点是着重于纳米。 [6]张桂芳. 纳米材料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 摘要:由于独特的微结构和奇异性能,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以下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7]杨萍. 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分析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多功能复合结构纳米材料能够将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整合到一个纳米器件中,从而为现代工业、生物医学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400g的磁性纳米棒阵列的量子磁盘,成本低廉、发光频段可调的高效纳米阵列激光器,价格低廉高能量转化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化元件,用作轨道炮道轨的耐烧蚀高强高韧纳米复合材料等的问世,充分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正像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予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由于纳米结构单

元的尺度(1~100urn)与物质中的许多特征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势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相当,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从而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世纪之交高韧性纳米陶瓷、超强纳米金属等仍然是纳米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结构设计,异质、异相和不同性质的纳米基元(零维纳米微粒、一维纳米管、纳米棒和纳米丝)的组合。纳米尺度基元的表面修饰改性等形成了当今纳米材料研究新热点,人们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按自己的意愿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利用新物性、新原理、新方法设计纳米结构原理性器件以及纳米复合传统材料改性正孕育着新的突破。1研究形状和趋势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前20年的主导技术,带动纳米产业的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先进国家都从未来发展战略高度重新布局纳米材料研究,在千年交替的关键时刻,迎接新的挑战,抓紧纳米材料和柏米结构的立项,迅速组织科技人员围绕国家制定的目标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纳米材料诞生州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渗透一直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十分紧密,实验室成果的转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预料,基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摘要】: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热容,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熔点,溶解焓,溶解熵及纳米材料参与反应时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等方面对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对纳米材料热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热学特性发展前景 【正文】: (一)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l 5 ~5 0 %。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热学特性 一热容 1996年,在低温下测定了纳米铁随粒度变化的比热,发现与正常的多晶铁相比,纳米铁出现了反常的比热行为,低温下的电子比热系数减50 %。1998年,通过研究了粒度和温度对纳米粒子热容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预测热容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过剩的热容并不正比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当比表面远小于其物质的特征表面积时,过剩的热容可以认为与粒度无关。2002年,又把多相纳米体系的热容定义为体相和表面相的热容之和,因为表面热容为负值,所以随着粒径的减小和界面面积的扩大,将导致多相纳米体系总的热容的减小,二.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 纳米微粒的晶格畸变具有尺寸效应,利用惰性气体蒸发的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上制备了1. 45nm 的pd纳米微粒,通过电子微衍射方法测试了其晶格参数,发现Pd 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结合能的确比相应块体材料的结合能要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Pd 纳米微粒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稳定结构,并计算微粒尺寸和形状对 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的影响,定量给出形状对晶格参数和结合能变化量的贡献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形状下,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尺寸时,球形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要高于立方体形纳米微粒的相应量。 三纳米粒子的熔解热力学 熔解温度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几乎所有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都是工作温度比熔解温度( T /Tm )的函数,除了熔解温度外,熔解焓和熔解熵也是描述材料熔解热力学的重要参量;熔解焓表示体系在熔解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而熔解熵则是体系熔解过程中熵值的变化。几乎整个熔解热力学理论就是围绕着熔解温度,熔解熵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