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行面试题目参考,你如何理解“慢就业”?

人行面试题目参考,你如何理解“慢就业”?

人行面试题目参考,你如何理解“慢就业”?

浙江中公金融人出品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2018年1月6号上午,人行济南分行,面试官让考生谈一谈对于“慢就业”的理解。这也是今年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前段时间网上总有人调侃,95后毕业生走出大学了,可是HR却招不到人了……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慢就业,对此,元芳你怎么看?

首先,什么是慢就业呢?

慢就业现象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一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对于慢就业现象,也应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

其实,小编认为,在你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在你走入大学校园的时候,甚至在你走出大学校园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相当迷茫的。我们中国学生,人生前18年都在为了高考奋斗,所学无非就是语数英史地政理化生,对职场的理解少之又少。小编因为当年英语学得好,高考志愿就被老妈填了英语专业,导致后来痛苦了四年。中国学生虽然学习了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中国学生成长迟缓,及时大学毕业也不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所以慢就业现象是可以被理解的。

但是,这显然与传统的就业理念不同。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年轻人是必须要工作的。即使在跳槽换工作的阶段,也要“骑马找马”,坚决不能待业在家。慢就业反应了年轻人的态度,虽不符合好多用人单位的期待,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能随人的意志转移。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那么,目前大家怎么看待慢就业现象呢?

@ 仵林军(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对于大学生“慢”就业,我们认为需要辩证的看待。部分大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走出校园时,希望给身体和心灵一定放松,认真做好职业规划,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这种“慢”是一种沉淀和积累,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这种“慢”是为了未来就业的快、高、好。对于部分大学生以“慢”就业为借口,逃避社会竞争,“原地踏步”“在家啃老”,社会应该持反对态度。“慢”就业,而非“不”就业,这种“慢”是一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我认为通过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实现“慢”就业的前移,把“慢”就业的“慢”前移到大学期间,使大学生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活,实现“快”就业。

@ 李洪波(江苏大学副校长):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未来就业选择存在着一定的迷茫。一是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时未必能选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二是现行的教育制度限制,很多的学生学习了自己不愿意学的专业;三是“灵活性”就业又为学生提供了“过多”的选择。选择的迷茫使得不少学生为就业而就业。其实,“慢就业”并不可怕,“漫无目的的就业”才可怕。对于一直在学业生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学生来讲,“快”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在就业之前从事一段时间的支教、创业、游学等“尝试性就业”,可以更加理性地评判自己、更加科学地规划未来,从而走向“快就业”的轨道。

@ 李怡佳(厦门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导致“慢”就业的原因很多,既有就业形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这种“慢”可能是自主型追求更好的“慢”,也可能是被动型漫不经心的“慢”。前者表现为不仓促就业,有计划地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些时间,通过一些经历来进一步了解社会环境,认知自我和观察职业世界,以更好地定位职业生涯从何处开始;后者表现为拖着不找工作,或因自我效能感低,或因各种客观的就业条件所限,他们抱着得过且过或者啃老的心态度过毕业季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自主型积极的“慢”,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提供参与游学、支教、创业探索的资源和平台,并协助其多体验、多探索、多思

考,“慢”出质量。被动型漫不经心的“慢”,应当及时介入指导,了解“慢”的真实原因,这可能多半与学生的信念、认知或心理有关,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针对性的扶持,不要让“慢”成为托辞和借口。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老师也说要辩证地看待慢就业,慢就业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一定要注意的是,慢就业绝对不是不就业!

小编认识的一个人,毕业于北京某985大学。毕业以后没有直接就业。后来越来越适应不了北京的就业市场。而且越来越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打着“慢就业”的幌子,最终沦为“啃老族”。不免让人觉得惋惜。

是不是要“慢就业”,一是要看条件允许,二是要自己仔细思量!

银行招聘考试,银行招聘笔试,银行招聘面试,我选浙江中公金融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