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杨荇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将是较早面临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国情看,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大,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老龄房地产等均待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产业大多处于初期,亟待开发并规范。

■预计“十三五”后,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增长的高峰,也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的高峰。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老龄金融往往具有后发优势,它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动投资公司、保险机构等规模扩张,股权投资和IPO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推动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变,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将随之变化。三是有助银行业务由传统商行业务向投行、保险等综合化方向转型。

■就商业银行而言,在支持老龄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养老金业务快速扩张、个人客户资产配置形式更为多样化、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更为多元化等主要机遇。

人口老龄化及老龄产业是怎么回事

1.人口老龄化的判断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出生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等原因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的特定社会发展过程。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改变,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世界各国平均生育率从1950-1955年之间的4.95,下降到20 05-2010年之间的2.52。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2.老龄产业的特征

老龄产业是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称。基于公民老年期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生产提供各类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和老龄房地产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条。

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即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见表1)。其中,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主要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而老龄金融业除了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外,还包括面向年轻人群提供老年金融准备的相应服务。

老龄产业有如下特征:

第一,老龄产业是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新型产业。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条件下,年轻人必须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规模日益膨胀并可能占据总人口1/3的老年人口将带来巨大产业发展需求。

这两方面将重塑传统产业结构,形成服务于巨大目标人群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和企业群体,形成老龄金融日益成熟、老龄服务随身相伴、老龄用品极其丰富、老龄房地产规模化运作,不同区域老龄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整个产业体系需要作出战略性调整,以满足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庞大产业需求。

第二,老龄产业是横跨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综合性产业。

从产业体系来看,老龄产业十分庞杂,低技术与高技术相结合,资本密集度有高有低,劳动密集度也有较大差异,资产形态和资本形态兼而有之,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

老龄产业所包含的经济实体有的属于第一产业,如为老人提供农业副食的企业;有的隶属第二产业,如为老人生产日用品的企业;有的归属第三产业,如老人保健中心等。由于其综合性和高关联度,老龄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既有依赖性又有渗透性。

第三,老龄产业将成为老龄社会的支柱性产业。

未来经济是老龄经济,在此背景下,老龄产业不仅是人口老龄化催生的新型产业,而且是未来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支柱性产业。

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刚性消费即海量老年人口,决定了老龄产业具有良好的长期发展预期,可容纳的就业总量也日益可观。尤其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大力开发老龄产业对社会的整体产业发展乃至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可限量。

第四,老龄产业是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战略性产业。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提供低成本和高技术的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将是全球产业体系调整的重要战略制高点。老龄产业发展将需要生物、医学、智能、信息等高端技术支持。

同时,现代经济是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老龄金融的发展将关系到一国能否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因而发展老龄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老龄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20年后将进入稳定的高龄社会

首先,中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成为较早面临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到2000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为0.88亿人,占总人口的7%,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3年,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数量已达1.3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7%。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低于5%。(在发展中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少子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其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明显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征。

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现代化。

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递度推进特征,以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宁夏(2 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以及由于仍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农村“空巢”现象严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显著。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推进,并逐步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据中国老龄委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将达到2.4 8亿左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2051之后,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

2.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但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开发并规范

(1)老龄金融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老龄金融产品类型较少、选择单一,也没有很好地依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来设计。

一是中国仍有80%的老年人选择储蓄养老。

二是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缺陷,企业年金未成规模、职业年金尚待推开、补充保险占比太小,主要依靠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此外,养老资产证券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养老基金运作实体受到国家政策严格管制。

三是养老信托业务亟待创新。信托的功能在于管理资产并努力保值增值,而且信托有明确的收益人保护机制、税收优惠和破产隔离制度,这些产品特性都与养老需求十分吻合。目前国外养老信托的种类较多,如养老金信托、遗产信托、财产传承转移信托服务模式等。而国内目前除了有少数企业年金信托外,大部分还是采用银行与信托合作的方式推出养老理财产品,产品类型以养老金信托为主。

(2)老龄用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用品市场。

一是老龄医疗保健用品(包括保健品、康复辅具、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迅速增加。二是老龄生活用品(包括食品、服饰用品、家居用品等)供给不断扩大。但由于其分散在若干行业中,目前尚没有完备的统计数据。三是老龄文化休闲用品(包括文化体育用品、休闲娱乐用品等)正成为新的热点。

总体来看,中国老龄用品业将进入细分产品、深耕市场的阶段。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将不断改变,对各类老龄用品的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并对诸如移位设备、智能服装、GPS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需求明显增加。

(3)老龄服务

目前,生活照料(餐桌和家政服务)、医疗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需求旺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几个领域。

一是老年生产照料服务需求强烈,特别是空巢老年人的需求更为强烈。二是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需求普遍。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医疗护理、体检、护理型康复服务机构等方面。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床位数493.7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约占72%。三是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老年人经济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老年旅游的需求旺盛,约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老年人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4)老龄房地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老龄房地产市场,并成为众多资本争夺的热点。目前,国内大型房地产商万科、绿城、保利、绿地、华润、首创置地、复地等均有所介入。

同时,老龄房地产开发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稳定的特点恰好符合保险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要求,目前已有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保险企业进入老龄房地产业。

此外,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养老服务集团、房地产投资基金等投资主体,国内一些大型央企和政策性银行,还有一些做养生、健康管理等高级服务的专业公司,也开始跨界做一些养老地产项目。

3.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前景

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平均来看,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年均增长3万亿元左右。在当前短期内(2 014-2015年),中国老年人群体消费总量与GDP的比率约在6%-9%的范围内。

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十三五”之后将开始迎来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增长的高峰。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群体消费总量占GDP的比例可上升到9%-13%,到2030年该比例可上升到15%-23%。到2050年,中国老龄产业的市场总量将达到届时GDP的30%以上。

发达国家发展老龄金融的做法与启示

1.美国的情况

从美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养老金发展将居民储蓄中用于养老的长期储蓄资产从银行体系分离出来,不仅推动了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的转变,还进一步细分了金融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在金融结构中的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随之变化(美国家庭养老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从1980年的15%持续上升至2009年的36%)。

根据1985-2009年的数据,从美国养老基金占GDP的比重、银行资产占整体金融资产的比重,以及银行资产与股票市场总市值的比重来看,它们都是显著负相关的。这表明随着美国养老基金规模越大,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下降,推动金融结构逐步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2.德国的情况

从德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人口老龄化提升了德国居民对保险产品和养老基金的需求,使客户在银行的储蓄相对出现下降,进而使银行体系的融资来源发生变化,由此推动银行进行兼并整合,业务实现转型并迈向国际化。

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德国银行体系的内部结构和业务模式出现以下转变:一是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内部进行合并整合,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2000-2009年,德国合作银行数量从2039家下降到1157家,储蓄银行数量从5 80家下降到431家。二是州立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并走向国际化,如德意志银行转向投行业务,德累斯顿银行转向银行保险等。大部分州立银行开始发放跨国贷款,参与国际市场运营,开展国外分支机构的扩张步伐。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推动德国保险机构和共同基金的规模扩张,私人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的发展也提升了对证券的需求,推动德国证券市场规模上升,股权投资和IPO水平不断提高。

3.英国的情况

从英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养老基金发挥着中长期资金“转换器”的作用,有效地将居民储蓄引向实体经济。

目前在英国私人养老金资产组合中,长期投资占比高达85%,主要投向长期股票、公司债券、公共债券和不动产等类别。私人养老金多元化的资产结构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除了股票、不动产、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新兴市场和量化投资等另类资产的投资,还推动了养老金对各种衍生产品风险规避工具的需求。

另外,在英国资本市场上,养老资金还是超长期国债(30年和50年国债)和通胀指数挂钩国债的最主要需求者。除了推动资本市场“量的扩张”,养老基金还助推资本市场发生“质的改变”,对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效应,包括更好的会计、审计、经纪和信息披露等机制。

4.日本的情况

从日本的养老金融体系发展来看,就投资收益及其效应来说,日本的公共养老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内债券等收益率相对稳定的金融产品,其收益率相对较低。

由于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对个人储蓄有一定的资产替代效应,而且日本养老保险费(率)的提高也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和家庭储蓄的增加。同时近年来日本的公共养老保险费(率)不断提高,日本家庭的养老负担加重,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受到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环境下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投资公司、保险机构等规模扩张,养老基金的发展也促进了对证券的需求,从而提高资本市场在金融结构中的比重,股权投资和IPO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将推动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的转变,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随之变化,同时也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三是推动银行进行兼并整合,业务范围由传统商行业务向投行、保险等综合化方向转型,并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向境外投资力度,逐步迈向国际化。

商业银行在发展老龄产业中的机遇

1.国家出台支持老龄产业的政策措施

“十一五”以来,我国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促进养老产业从福利型向经营型、从分散型向规模型、从行政型向市场型转变,并及时配套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土地、规划、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养老产业化快速发展态势开始显现(见表2)。

2.银发经济时代来临,老龄金融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创新发展老龄金融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商业银行在打造具有增强老龄保障、满足老龄消费、服务老龄投资三大功能的老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在老龄保障领域,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具有保障功能的金融服务创新市场前景广阔。在老龄消费领域,具有综合养老功能的老年社区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的老年旅游等老年产业金融需求潜力巨大。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公立养老院转制、民营养老机构等均蕴含着较强的基础建设或并购重组资金需求。而面向老年人的个人小额消费贷款比重将所增加。在老龄投资领域,安全性高、流动性强、适于老龄投资的金融产品将受到市场青睐。

3.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养老金业务扩张迎来历史性机遇

从中长期来看,世界银行已提出未来“五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从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通过财政、企业、个人及家庭共同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等养老金制度有望推行。

养老金融是中国未来的金融蓝海,是中国未来最大的金融金矿。围绕养老金的运行,权益信息账户管理、投资理财、管理顾问等金融服务需求将不断涌现。金融机构可以依托庞大的居民养老信息库,开展数据挖掘和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养老金客户贡献最大化。

4.老龄化社会的客户结构发生变化,个人客户资产配置形式更为多样化

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伴随年轻客户的成长和资产积累,储蓄存款的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会持续下降;而现在的中年客户已经习惯了资产在包括基金、理财、保险、国债以及新兴资产形式的配置结构,即使年龄增长也不会把存款作为主要的金融资产保有形式。

老年客户的储蓄存款占比虽高,但是伴随客户量的减少,储蓄存款的余额也会逐渐降低,预计个人客户会以更加丰富的形态配置个人金融资产。

5.老龄金融发展将推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更为多元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改革方向。人社部正在抓紧制定社保基金市场化运作方案及职业年金建立方案,预计今年将推出职业年金有关政策。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规模3.1万亿元,职业年金建立将预计将以每年1000亿的规模增长,这将给托管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如上述改革落地实施,资本市场上将增加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大体量的长期稳定投资资金。商业银行可提供专项理财产品或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业务竞争。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论文 (1)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摘要: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老龄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问题;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一定比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是指60岁以上人口或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10%或7%。而从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这表明,2000年既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起点。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这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1%。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15%。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由此来看,银发浪潮迅猛袭来,我们快速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2)老龄化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且是慢慢变老。而中国社会迈入老龄化之时社会发展程度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经济尚不发达、生活还不富裕,是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属于未富先老,迅速变老。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论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

论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 [摘要]:自互联网金融问世以来,我国的消费金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消费金融更加强调用户的体验感受、便捷性以及服务可获得性。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消费金融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这给新形势下的消费结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完善我国的消费金融体系,创新发展新产品和新服务就显得极为有必要。此外,在充分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加强和防控网络风险与信用风险。 [关键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消费金融作为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措施,并且受到国家政策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形势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金融工具对于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消费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这些传统的消费金融机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逐步趋向于互联网化。随着大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必定会对我国消费市场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有效了解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其独特的产业链环节与发展环境,深入研究我国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运作模式。一、消费金融的含义与发展状况 (一)消费金融的含义 消费金融,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3]消费金融公司向社会各阶层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贷款,例如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生活消费贷款等等。消费金融是以“当前消费、未来支付”的消费方式来满足各类消费者对于当前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从而达到预期收入和财富的跨期转移与支付的目的,最终充分有效地实现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 (二)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状况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学习资料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 会和威胁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1.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2.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3.农村老龄化加速期 4.将过渡至人口老化的高峰阶段 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 1.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2.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4.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 5.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地弱化 对于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性格中,子女为的支出将极大的加强老年消费群体的购买能力。而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将使得老龄产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 人口老化给各行业带来无限商机 一是住。这就为那些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生态环境好、活动空间大的老龄公寓开辟了市场空间; 二是游。眼下,不少以休闲疗养为主,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慢节奏的老龄旅游项目很受欢迎。旅游企业若能提供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也许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 三是保健.老年人也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因此保健理疗系列、睡眠用品系列、康复护理系列、便利生活系列、休闲锻炼系列也具有无限商机 吃、穿、用、保健、健身、娱乐、休闲等 老年俱乐部、社交中心、老年婚庆、护肤品,美容产品、棋牌社,茶店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威胁: 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老年人的观念和行为,老年人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等,如果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老年人的抚养及抚养方式、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老年社会保障等,如果这些制度或措施不健全完善的话,同样也会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所谓老年人口问题,实际上指的是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作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指的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为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在实施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给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411848573.html,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 作者:史皑皑王焱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将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拉近,加快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之一,广泛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积极面对“走出去”的客观发展要求,本文探讨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业银行机遇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统称一带一路,依靠地理上的区域优势,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丝路沿线国家同中国共享包括道路建设、贸易融资、文化交流和政策沟通等在内的多项合作成果。这一伟大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不仅能为沿线众国提供很大的金融支持,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国内产能过剩,也能带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产品在沿线国家的渗透率等益处。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受新经营环境和商业银行自身性质所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将必然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主要是体量庞大、信用等级较高、筹资能力较强和资金成本较为适中,且金融牌照较为齐全,具有多元化的业务优势,可以提供信贷、上市融资、发债、投资、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产品组合服务方案,“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成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开拓国际业务、提高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一大机遇。当然,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客户提供业务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国际业务所涉及的问题,如语言人才短缺、国际市场综合风险因素和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等,都会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挑战。 (一)积极实施业务战略转型,提高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能力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倒逼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服务水平。“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直接表现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

浅析互联网消费金融:1个定义、3个趋势及4大机遇

浅析互联网消费金融:1个定义、3个趋势 及4大机遇 消费金融的异军突起想必让不少人云里雾里,本文从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机遇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趋势入手,分析了消费金融。 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广义可理解为与消费相关的所有金融活动,狭义可理解为为满足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来向个人或家庭提供与消费相关的支付、储蓄、理财、信贷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活动。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参与主体日渐丰富,目前已有15家消费金融机构获得消费金融牌照,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企业、

传统商业银行、P2P网络借贷平台也都积极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业务。 随着消费支出的逐渐增长,消费金融行业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18.96万亿元,截至2015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在总贷款规模中占比18.8%,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占比为4.8%,这与国外成熟市场超过30%的比重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由于我国房价情况特殊,且在国家GDP核算中作为投资项,为了更加客观地研究分析消费金融业态,笔者更赞成以剔除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贷款规模作为衡量我国消费金融业发展情况的依据。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机遇 NO.1政策方面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消费金融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

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首先,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及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将导致人口老龄化有碍于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第一,人口老龄化有降低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国民储蓄是投资的基础,体现的是经济增长的潜力。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由于老年人口是纯粹的“消费型”人口,即是不再从事职业性生产活动的人口;因此,在某一确定的养老水平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其分享产出成果的比例越高,经济产出可用于生产投资的比例相对越小。该效应对宏观实体经济的意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从而不利于提升资本积累水平。 人口老龄化有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效应。一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的多少除了受人口总量的影响外,还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意味着非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而所谓非老年人口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及未成年人口,这部分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源泉。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实际上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源泉的缩小。如果劳动参与率及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而在当今现实经济中,人口出生率更多地是呈下降趋势,同时,提高劳动参与率也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下降将是一种常态。 虽然人口老龄化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晰,但是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一些不利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经济社会资源占用,提高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进步所需相关投入的增加。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的上升,而这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一些高科技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要求其从业人员年轻化的倾向,如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开发、航天航空、海洋探测等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更新频率快、智力乃至体力工作强度大的相关技术及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专业人员很多时候只能是年轻人。很显然,总体上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提高相伴随的情况,与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队伍年轻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第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活力。资本、劳动及技术等是构成生产能力水平的要素,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潜力。而经济需求是决定生产能力释放程度的因素,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需求不足往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浅谈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迟早会出现的人口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形成的,具有刚性特征。 (一)规模大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二)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4.9%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四)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竞争的压力,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一、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我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利能力差。我国银行业的人均利润只有0.13万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是我国的41倍,德国是我国的45倍,英国是我国的40倍,而日本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点就不与其相提并论。 2、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英国的15%,仅相当于德国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权益与贷款的比值,1997年末只有4.2%,在发行了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后也不足6.9%。 3、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因此,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大量的不良资产,利润水平在逐步降低。 4、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其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就会向国际透明化,四大商业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全线崩溃。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消费金融模式及未来发展方向

消费金融模式及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花费金融异军突起。除2009年以来试点的10家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纷纷高调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很多P2P平台也火力十足,争相推出各自的消费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的战场已从支付、理财等领域,引向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消费场景。2014-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仍然将保持19.5%的复合增长率,估计2019年将到达37.4万亿,是2010年的5倍。庞大的市场潜力,毫无悬念地令消费金融成为将来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从现有消费金融生态看,当前市面上消费金融主要有两类: 一、依托电商起家的新金融机构 依托电商起家的新金融机构,目前他们正在成为消费金融的新力量,主要分为三大派系:一大派系是京东金融旗下的白条派系;一大派系是蚂蚁金服的蚂蚁花呗派系;还有一大派系则是依托垂直电商和O2O起家的分期消费平台。 1、京东金融旗下白条派系 “白条”在这两年发展速度较为迅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京东商城的赊账消费,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还拓展到到了租房、旅游、装修、教育等众多消费领域,并逐渐渗透到更多的线下场景。 2015年9月,“白条”又联合银行推出了联名信用卡产品“小白卡”,今年又将“小白卡”的消费场景从境内拓展到境外,与光大银行合作增加了Visa版“小白卡”。 2015年底,京东金融又推出了积分资产管理产品“钢镚”,并对接了多家银行和消费商户的消费积分,1钢镚=1元钱,在京东商城或合作商户消费直接抵现。 今年3月,依托“白条”的大数据模型和信用评估体系,京东金融又给有现金需求的”白条“用户提供现金借贷产品“金条”等,吹响了消费金融全市场布局的冲锋号。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白条”通过借助京东商城、京东到家等自有的电商体系,本身就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这是其他很多消费金融平台所无法比拟的。有了这些用户基础和行为数据,他们想要渗透到消费金融领域就比较轻松简单。 从风控的角度来看,相比很多消费金融平台而言,“白条”在信用连接、风险预警、反欺诈等领域具有更强的风控实力,通过风险监控系统对每次账户行为进行后台安全扫描,实时计算,识别恶意行为及高风险订单,并和商城配送体系打通,对高风险订单实现配送最后一公里拦截,截至去年末,“白条”的风控系统累计拦截疑似欺诈申请数十万起,拦截高风险订单数亿元。从某种程度上这既保证了京东金融使用消费金融产品的用户资金安全,也保证了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如何应对当今老龄化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地区某段时间内总人口中老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多见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人口老龄化将是21世纪全球人口趋势的突出表现之一。与此同时身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也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尤为明显,如何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在国际上通常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大陆已于1999年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2004年底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6%。2011年底,中国60岁老龄人口已达1.85亿,占当时人口总数13.7%以上。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保持惯性增长,年均净增长700万左右。预计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先后迎来三大人口高峰:人口总量于2033年达到15亿,劳动力年龄人口于2016年达到10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4亿左右。2050年老年人口达峰值。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一)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伴随人口老龄化发展,适龄劳动人口明显减少,必然引起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短缺,将对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产生相应影响。

(二)产业被迫向国外转移。随着中国东部沿海那些日见富裕的城市工人变得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中国就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被迫移出装配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服务业和信息产业。 (三)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退休费用和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 同时,占全国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亟待改善。 (四)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主体,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亡等现象应引起社会关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前言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表明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社会趋于稳定、医疗正在进步,但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人口老龄化概述 1.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和趋势。两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指标是:老年比例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前者是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用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当期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者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又称赡养率,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工资人口数量的比重,用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对于老年人口的负担程度。 1.2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长及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对人类生物特性的影响等。而世界各地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和时间都有所不同。 法国是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国家,1865年即进入老龄社会。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法国革命,帝国战争消耗了青壮年人口,同时加上法国最早采取了避孕措施,出现了低生育率。瑞典1890年进入了老龄社会,它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全面实施了福利政策,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一战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爱尔兰、德国等。而二战后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苏联、日本。据2000年统计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分布情况为:在世界193个国家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为62个,比重最大的是亚洲,占86%,比重最小的国家是非洲,在53个国家中仅有一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3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历史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初探 江苏如皋东陈计生站沈艳芬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养老、医疗、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精神文明建设薄弱等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医疗制度乡村文化婚育观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早在2000年底,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镇的老年人口总量也呈逐渐增长态势,总体上显示出这样两个特点: 1.老龄人口增速快,高龄化现象渐趋显现。根据我镇今年(截止到到2007年7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全镇55~64岁人口为5760人,占农村人口的13.2%,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7151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6.4%,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1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

我们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我镇在农村人口总体趋向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 2.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独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我镇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而且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由于老年丧偶等原因独身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 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个人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几个问题 1.人口老龄化与现行养老模式的冲突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但是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却因遇到新的问题而陷入尴尬境地。 笔者上文已经提到,在广大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

消费金融的常见模式与趋势

消费金融的常见模式与趋势 一、常见的消费金融形式 1、驻店贷款模式:即建立在现场消费场景基础上的传统赊账消费; 2、网络购物消费贷款:是原有线下赊账消费的线上化; 3、现金贷款:主要解决客户日常生活短缺的小额资金需求。 二、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1、互联网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消费金融产业的互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包括产品的互联网化、风险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以及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首先,互联网经济对于传统经济的渗透逐步增强,互联网生态本身存在大量的尚未开发的金融需求,覆盖保险、基金、证券、银行等诸多从传统金融领域,这对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要求在迅速提升;其次,互联网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支付的方式、消费的场景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传统金融必须在服务模式和渠道方面有所创新,这才能满足用户对于服务体验的需求,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将拓宽企业的服务能力、服务广度和宽度,提升服务效率;最后,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线下经济的渗透,未来所有的数据都将是可数据化、可被记录的,数据是未来风险管理的宝藏,而这也将对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互联网企业全面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也是互联网化程度加深的重要表现。互联网企业将对现有的消费金融体系产生正向的刺激作用。包括对于用户的教育和使用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产品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等等。

2、消费企业将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综合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京东、天猫的研究案例,以及海外的消费金融企业美国运通、日本乐天和GE Money,消费流通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地位将逐步提升,并成为未来该领域的核心增长力量。而这种产业链地位的提升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主开发消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这来自于消费金融公司与消费流通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将愈加紧密。消费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了解用户和掌控交易:了解-用户的日常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消费流通企业中,因此消费流通企业更容易把控用户的消费行为,包括品类的偏好、价格的偏好以及其他的一切数字化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消费流通企业可以快速发现用户的消费金融需求、了解用户的消费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还款能力。掌控交易——无论资金来自于哪里,交易环节一定是发生在消费流通企业的势能范围内的。一方面是对于产品、物流等信息的掌握,另外一方面掌控交易则进一步明确了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因此,消费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上依然有明确的发展优势,并将逐步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3、数据资产将成为重要风险控制资源 互联网在消费金融领域中的快速渗透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形式和风险管理模式。基于数据而形成的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式是核心的发展方向,而数据资产则成为在金融商业模式下可变现的重要资产,数据+模型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工具。客户洞察、市场洞察及运营洞察是消费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重点。(1)在客户洞察方面,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对行业客户相关的海量服务信息流数据进行捕捉及分析,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可利用各种服务交付渠道的海量客户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分析模型,实现对客户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提高客户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