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融人人文教育的思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融人人文教育的思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融人人文教育的思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融人人文教育的思考

运动人体科学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 --以抗阻练习为主线 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广大高校开展,各大高校也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阵地,自1998年正式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迅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以体育训练中的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抗阻练习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运动人体显微形态学方面的部分方向为主,谈谈抗阻练习与它们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阻练习对人体的骨、自主神经功能、肥胖和糖尿病的影响。关键词:抗阻练习;骨密度;自主神经功能;肥胖;糖尿病 1前沿 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性功能,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指明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是集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要从人体科学、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运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历史沿革 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就得先清楚它的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3]。它是经过专家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于 1998 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提到运动人体科学这个专业的起源,从体育学和非体育学方面都有它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发展初期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的学习专业,体育学、生物学等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遵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职[2015]7号)要求,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要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范围 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十二个主要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度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主要知识点 1 绪论 2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 运动系统 4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5 氧运输系统 6 运动与营养 7 身体素质 8 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9 年龄、性别、环境与运动 10 功能检查与评价 11 按摩 12 运动伤病的防治 (二)考试能力要求 1.了解(A)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即知道“是

什么”。相应的行为动词:了解、认识、知道。 2.理解(B)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原理、方法,并藉此解释、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相应的行为动词:理解、熟悉、领会。 3.掌握(C)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清楚“怎么办”。相应的行为动词:掌握、应用、运用。 (三)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A 理解B 掌握C) 考试内容考试 要求 说明 绪论运动人体可科学概 述 A/C 了解《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的意义、目的 任务基本内容;了解蛋白质、糖类、脂、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功能;了解稳 态、反应、适应的概念;掌握细胞的组成、 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掌握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人体化学组成 人体基本组成 人体功能活动概述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物质与能量代谢概 述 A/B 了解运动时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 点;了解酶的特点及运动中三大供能系统 活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 概念及三个阶段;理解三大能源物质在体 内分解代谢的过程。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 应 运动 系统 骨 A/C 了解骨的主要构造和功能、人体运动主要骨骼的位置和名称。了解关节的主要构造和辅助构造、人体运动主要关节的位置和名称了解肌肉的大体构造、肌肉的物理和生理特性;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关节、肌肉的影响;掌握少年骨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关节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掌握少年关节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少年肌肉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节肌肉 神经和内神经系统及其整合 功能 A/C 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组成;了解反射弧 的组成和牵张反射;了解生长激素、甲状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运动解剖实验室

运动解剖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1990年,主要承担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系单独实验室,总面积约110平方米。实验教学标本较为齐备,包括人体横断面切片标本、冠状切片标本、躯干上肢、下肢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标本、真人散骨标本、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全套关节标本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瓶装标本,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设实验项目8个,共计16学时。 体育测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体质方面的仪器设备有:电子体重身高计、肺活量测试仪、电子皮脂测量计、灵敏度测试计、电子背力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台阶实验评定指数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体成分分析仪、俯卧撑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体质测评软件等;运动心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Psykey 心理测评系统、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多项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仪、深度知觉测试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质测量与评价及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的本科实验,同时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工作。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12个,共24学时。 运动医学与体育保健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心肺复苏拟人、按摩床、下肢关节康复锻炼器、关节角度尺、运动损伤处理用品及敷料、微波治疗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实验,此外,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亦准备开展对外服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14个,共计28个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 此外,实验室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与重庆市体育局形成科研协助良好机制,为市体工队高水平田径、举重、跳水等运动员的损伤与康复提供咨询、监控及训练康复服务,为重庆市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生物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血乳酸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测试仪、运动血压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运动生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运动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Mercury专业运动跑台、体成份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生理与生化基础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3个,实验学时共26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课余时间全面开放。 运动生物力学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它拥有目前全国独有的室内斜坡康复跑道及运动生物力学大三件运动学测量设备、动力学测量设备及肌电测量设备。即视讯运动图像捕获及解析系统;JP6060三维测力台系统;JE-TB0810表面肌电系统。此外,还配备了动态平衡训练评估系统(BTA-200DP);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JPD60200B);Power Plate振动训练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学院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力学”

吉林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 考研真题汇总

吉林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真题 2012 运动解剖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脾 2.原尿 3.肺小叶 4.肌梭和腱梭 5. 二尖瓣和三尖瓣 6.神经束和神经 二.简答 1.何为滤过屏障,有何功能?10分 2.简述骨盆的力学特点及功能?15分 3. 为什么说神经系统在对人体的调节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15分 4.简述内分泌系统的机能及人体内分泌腺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0分 三.论述题 1.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阐述心脏的结构30分 2.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有哪些,试结合运动实践加以分析。30分 2012生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 分)1.运动性疲劳2.前馈3.心电图4.最大摄氧量 5.肌肉训练中“交叉转移”现象6.超量恢复 二.1.简述准备活动的作用。15分2.试述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整. 15分3.试述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15分 4.简述适中运动对人体的免疫机能有何影响。15分 三综述题 1.试述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生理机制及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30分 2.适宜的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防肥和减肥手段之一,谈谈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30分 2011解剖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神经和神经束2。离心工作3.血液循环4.原尿5.内感受器 6.黄斑和中央凹 二简答(每题15分,共60 分)1.简述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2.简要说明主动脉可以分及部分 3.足弓的组成和功能是怎样的4.胆汁,胰液在何处产生,经何途径流入何处,有何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试述肾单位的组成及功能 2.盲人以手摸物,能清楚的感知物体性状,其神经传导通路如何 2011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1.心输出量 2.碱储备 3.有氧适能 4.运动处方5.内环境6.时间肺活量 二.简答题每题15分1.试述大脑皮层体表感觉的投射特点 2.简述憋气动作的利与弊3。试述少年儿童运动系统的年龄特征 4.简述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特征 三.综述题1.结合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谈谈在剧烈运动后怎样做才能加速静脉血回流,从而促进疲劳的消除。为什么30分 2.何谓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种类及特点,结合实际谈谈牵张反射的意义30分 2010 运动解剖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骨骺和骺软骨 2.声门裂3.内脏4.运动终板5.腱鞘 6.三尖瓣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肌肉的解剖横断面,生理横断面各有什么意义 2.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有哪些区别 3.简述人体的组成和构成 4.何谓门静脉 5.肾小体的结构和功能 6.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述喝进体内的多余水分经肾脏排出体外的具体途径 2.试述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及胰岛的位置与主要功能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个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运动生物力学 2.运动生理学 3.运动医学 4.运动解剖学 5.运动生物化学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8a10978274.html, 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参考 1、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与应用 2、浅析高校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社会功能 3、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4、康复医学现状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新定位 5、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 7、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8、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 9、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10、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1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2、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13、差异蛋白质组学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 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5、运动人体科学开放式实验研究 16、血氨测定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 17、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18、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适应国际最新发展 19、蛋白质组技术及其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 20、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https://www.doczj.com/doc/8a10978274.html, 二、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大全 1、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改革 4、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 5、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 6、论普拉提对舞蹈训练的辅助作用——以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 7、医学院校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探析 8、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 9、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健身机理的研究进展 10、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 11、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及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1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3、代谢组学: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新工具 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探索 15、合作学习理论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启示 1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7、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8、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的研究 19、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 20、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展望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 2、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运动解剖学,02运动生理学,03体育保健学,04运动生物化学,05运动生物力学,06体育统计与测量。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生理运动学、动技术运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电生理技术 (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二、就业前景 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发达国家,这一专业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还是研究领域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目前在我国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少,从1990年至今,拥有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仅达36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本应越来越大。但从全国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不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们对其了解认识都还不够,但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主题。 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俱乐部,健身中心也都应运而生。但是,健身者要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还需要根据体质状况和健身目的选取合适的运动内容、形式,而对于多数减肥者来说,还需要一定的饮食指导。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专业代码:040205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从2012年起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毕业生应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营养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4.运动健康方向毕业生应掌握常见健身方法,体质测量与评价、体力活动水平评估、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订、膳食营养指导、健身运动中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政策和法规; 6.具有检索和综述专业文献和跟踪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 7.初步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 (二)主要课程 运动科学导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 五、主要专业实验 人体及运动解剖学实验、人体及运动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实验、运动处方应用实验、运动技术诊断实验等。 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四年。 (二)学分 15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八、课外实践要求 (一)毕业论文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

运动疗法学实验大纲-运动人体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与学分、教学内容与目得等) 《运动疗法学》就是研究与运用康复医学、体育学得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与治疗伤病得一门应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得体育与训练得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与监督等一系列得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患者与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与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得一门学科。 编写依据:本大纲就是依据《泰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编写得. 目得任务:开设本课程得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治疗得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治疗得手段与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健康状况与功能水平等个体特点制定科学得运动治疗处方,并指导与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得运动治疗专门人材. 课程类别:运动人体科学本科必修课。 学时与学分:18学时。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中得所学习得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以及严谨得科学态度与实事求就是得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得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得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得理解;熟悉实验项目得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得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形成规范得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 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得、实验原理得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得规范性;结果讨论得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 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XX学时,总学分为XX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XX学时, 注: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被动活动技术与方法 实验目得:能够独立正确进行全身各关节被动活动操作 实验步骤: 1、讲解被动活动技术目得; 2、取舒适放松体位,尽量充分暴露被动活动局部; 3、正确固定被动活动关节得近端,支托被动活动关节得远端,缓慢、有节奏、轻柔地被动活动关节; 4、讲解被动活动操作得注意事项; 5、分别示范肩、肘、腕、肩胛骨、髋、膝、踝等关节被动活动操作技术; 6、每2人一组分别扮演患者与治疗师进行实践操作。

运动人体科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肾糖阈 2、视力(视敏度) 3、绝对肌力 4、食物的热价 +7、超等长练习(超等长训练)8、肺总容量、 9、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0、机能节省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肾上腺髓质除分泌肾上腺素外,尚分泌___________。 2、抽机棱的机能主要是古籍肌肉_______的变化。 3、人体血浆P H的正常值在_____________之间。 4、物质的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差,需要载体和能量的转运过程,能来自是______的分解,而______的分 解需要膜内的_______酶。 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第二阶段称为___________。 6、人体从以及每次搏动血量中所摄取的氧量称为___________。 7、运动中人体以何种方式供能,取决于_______与_______的相互关系。 8、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其有氧氧化能力也愈____。 9、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________量与消耗的_______量的比传真值, 10、功能余氧量等于_______与______之和。 三、判断题(每小1分,共15分) 1、人体运动时,由于心脏舒张末期心容量明显增大,所以才导致运动时心输量的增加。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 P S P)是由于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K+、C I=通透性增加所致。 3、身体统纵轴转动,会反射性的引起眼球先向旋转方向同侧移动,隔一段时间,眼球向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回 跳, 4、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元分解,促进糖的异生,因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疲劳是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降低的现象。 6、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P H下降。 7、随着水平的提高,安静时的摄罐头量将增大。 8、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胃肠活动减弱。 9、呼吸是指呼吸阻力,失去肺通气时所作的功。 10、人体运动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恢复速度相同。 11、心脏每产生一次期前(额外)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代偿间歇。 12、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后,便可以在皮质下神经中枢支配下完成,大脑皮质即不参与调节了。 13、肾脏是以排除I I+的吸收M A+来参与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 14、骨骼肌在作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张力最大,因而完成的功最大,机械效率最高。 15、短跑运动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但长期从事短跑训练可以使有氧代谢酶的活性提高,导致有氧代谢机能随

宁波大学2015年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导师简介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导师简介 陈小平教授简介 陈小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体育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运动训练理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研究领域主要为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和体能训练。学术方面:2001年以来,承担和完成了19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研究经费累计400万,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2部,译著1部,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李建设教授简介 李建设(1957-)男,浙江临安人,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体育教育训练科学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负责人,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高校体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体育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主要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体育用品核心技术研发与赛事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5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以及其他纵向、横向项目16项。在权威期刊《体育科学》发表论文15篇,一级期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论文27篇,出版专著《体育经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论》1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3部。2001年获“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十佳奖,2002年获“宁波大学十佳教授”奖,2003年“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技术”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浙江省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调查报告”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6年“体育经纪理论与实践”获国家体育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荣誉。 裘琴儿教授简介 裘琴儿(1968-)女,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人文学专业硕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会员。主讲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学等课程,多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课题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一项,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一项,校教研课题三项,参与研究省厅课题多项,是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主要成员,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4篇,其中5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参编教材2部。 黄传兵副教授简介 黄传兵(1973—)男,教育学博士,副教授,湖北省钟祥市人,2001年7月获得西安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为足球科学化训练的理路与实践。主要承担学院研究生《运动训练学》课程的教学以及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工作。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针对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情况、论文研究现状、课程设置、实验室的建设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同时也有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加快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发展 Abstract: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不断攀登高峰,新的训练理论的形成和新的训练方法的选择需要寻找有力的科学支点;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及现代社会对健康问题的普遗关注。致使体育科学原有的运动训练学和体育教育理论难以满足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应动而生,它的形成为指导科学训练,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科学合理地规划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已有20多年,期间取得了较多可喜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的办学经验,现在已经学科齐全,并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和教学人才队伍,全国已建成近40个具有良好设备、能进行基础研究和运动监控的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可并架齐驱,达到国际水平[1]。为我国体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新兴的边缘交叉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还处在不断摸索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各院校之间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还比较少,专业建设不够规范,各地区专业的发展也不甚平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如何适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2]。 起源及发展历程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保健康复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是体育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3]。 国外也将该学科称为人体运动科学(Hunman Movement Science,HM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外国学者开始了对人体运动理论的研究。1890年,瑞典学者鲍瑟在其撰写的《教育体操专用运动学》中首先提出了“人体运动学”一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体运动理论在整合诸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1年Rasch,P.J在《The Since of Human Movement》(人体运动的科学)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概念并指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方向。 与国外体育强国相比,我国的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相对落后。1963年新中国第一个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首次将隶属于运动人体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指导 题目: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性学习和实践,设计发展肌肉力量伸展性的主要练习方法,巩固和掌握发展主要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各种方法以及动作要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结合教学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人体解剖学原理分析讨论的方法进行讲解和实践,同时制定力量训练的方案和创编伸展性练习的实例。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人体骨架、全身肌肉模型、健身器材、毛巾、水等。四.实验程序: 1.内容:常规的教学实验主要是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 操作、综合分析讨论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重复前人的工作是科学实验入门的基础训练。当我们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之后,有必要进行综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其基本程序大体包括题目、制定方案、实验过程、综合分析讨论和撰写实验报告。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在查找资料并充分酝酿之后,选择其中一个体育动作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不要超过实验室所提供的仪器以及自行推正的有关理论基础。 (2)确定实验方法,选择配套的仪器设备,设计好实验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然后,把以上实验过程书面形式表达清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实际操作。 (3)完成综合设计实验操作后,对照基础理论进行相应的讨论,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2、实验步骤: (1)学生4~6人一组,查阅资料。 (2)各小组讨论各自的实验计划与内容,确定锻炼的肌肉和周期。 (3)各小组明确分工,进行实验。 (4)得出结论,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并制定利用器材进行力量练习或练习的方案。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2.条件反射: 3.关节运动幅度 4.物质代谢: 5.能量代谢: 6.组织: 7.器官: 8.系统 9.突触: 10.牵张反射 二.填空题: 1.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和的基本单位,具有并的功能。 2.神经元由和两部分组成。 3.脊髓位于内,上端平处与延髓相连,下端成人平的下缘。 4.脊髓内部由和构成,灰质由大量组成,白质主要由组成。 5.脑位于内,由、、、、和6个部分组成。 6.大脑半球表面是一层称为是集中的部位。 7.脑神经共对,脊神经共对。内脏运动神经可分为神经和神经两种。 8.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它包括、、、和5个部分。 9.每块肌肉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由和两部分组成。 10肌肉收缩可分为、、和3种形式。 11.骨骼肌纤维按肌纤维收缩速度可分为和。 12.运动胸廓的主要作用肌有和。 13.髂腰肌位于和内,由和组成。 14.骨连接可分为和。 15.关节的基本结构有、、,也称。 16.肩关节是人体中最的关节,运动幅度,但稳固性。 17.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后面组成关节和关节。 18.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糖可以根据能否水解而分为,和3类。脂是和的总称。 19.人体细胞一般都是由,和3部分构成。 20.人体的组织可分为4大类,即,,和。 21.细胞经分化后出现的相似,相同的各种细胞群,就称组织。 22.上皮组织按其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分为上皮,上皮和上皮。 23.根据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等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和。

24.呼吸系统由和所组成的。运动系统由,,组成。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25.细胞外液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26.按反射的形成的过程,可将反射分为反射和反射两类。 27.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并且有高度协调和整合功能,是人体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28.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和。 29.物质代谢包括和两个方面。 30..物质在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等化学过程称为中间代谢。 31.酶是由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的蛋白质。 32.成人共有块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骨和骨,按其形态分类一般可分为,,和等4类。 33.肩胛骨为骨,位于胸廓后面外上方肋之间。 34.锁骨呈形,横位于骨与骨之间,属骨但无。 35.腕骨有块,排成列,每列块。 36.髋骨属骨,幼年时由骨骨和骨通过软骨连接而成。 37. 骨为人体中最长和最结实的长骨。 38.跗骨有块短骨,趾骨有块细小长骨。 三.简答题 1.简述水在体内的分布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2.简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试述儿童少年骨的化学成分以及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4.简述骨的功能。 5.糖有哪些主要的生理功能。 6试述人体4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7简述脂类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理学功能 8试述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以及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9.简述肌肉的物理特性及生理特性。 10.简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11.小脑在调节躯体运动中有哪些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种人体科学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综合性科学知识体系,是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包括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课程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内容。 一、运动人体科学的内容 运动解剖学是研究院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与体育、运动相互关系的科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基础。 主要内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等。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期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变化机制的科学。 主要内容:能量代谢、肌肉活动、血液循环、神经控制、身体素质和运动性疲劳等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知识。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应用性知识。 主要内容:运动卫生、医务监督、运动伤病和按摩等。 二、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目的 ●是从事相关体育运动专业的职业教育基础学科; ●有助于提高学生竞技运动教学和训练的自觉性、主动 性和科学性; ●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促进专项运动训练水平 不断提高。 三、运动人体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结合 例:肌肉体积与肌肉力量力量训练促进肌肉体积增大,导致力量增强;

(二)、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例:剧烈运动,需要内脏及时供应肌肉所需的氧气及能量; (三)、科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例: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理论与有氧训练。 第二节人体化学组成 人体主要由无机物与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酶和维生素。 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有:C、H、O、N、S、Ca、P等50 多种主要元素, 占人体体重的99.95%; Fe、Zn、Cu等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的0.05%。 一、蛋白质与核酸 (二)蛋白质 营养功用: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机体的重要组成成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供能作用。 1、组成:C、H、O、N等四种元素 2、基本单位:氨基酸共20种 氨基酸的种类: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3、主要生物学功能: ●催化功能 ●代谢调节功能 ●物质转运与储存功能 ●运动功能 ●防御与保护功能 (二)核酸 化学组成:C、H、O、N、P等五种 基本单位:核苷酸 功能:重要遗传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