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类:名词解释

1.“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2.“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3.军国民主义思潮

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潮流。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

4.主智主义体育理论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课程结构方面,主张将一堂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在教学原则和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凯洛夫《教育学》中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五大原则。

5.扬州会议

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国外的结构教学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探索教学法等,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

6.体能增长敏感期

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实际上,男女学生体能的敏感期是不同的,有快有慢,有早有晚)。

7.社会化

是把一个生物的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8.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9.社会适应能力

又称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10.学校体育

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1.学校体育目的

是表示学校体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应达到的结果。

12.学校体育目标

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表示学校体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13.体育教学目标

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结果。

14.健康(世卫组织定义)

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5.体育教学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

16.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适应性规律是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的,主要有“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和“超量恢复阶段。

17.课程实施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8.体育学习(狭义)

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体育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健身能力的过程。

19.体育学习策略: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20.体育课程资源(狭义)

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

21.课外体育活动

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础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2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3.课余体育竞赛

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比赛。

24.课时计划

又称教案,是指对一次课的目标、内容及其安排顺序、时间分配、组织教法、生理和心理负荷等作具体安排的教学文件。

25.体育课密度

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辅助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

26.专项密度

课中某项活动运用时间与总课时时间的比例。

27.教学手段

是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所使用的物质形式的中介物,如人体模型、教具、媒体或设备。

28.体育教学方法

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29.语言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如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评价、口头汇报、默念与自我暗示。

30.动作示范

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31.完整教学法

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动作的方法。

32.分解教学法

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

技术的方法。

33.动作的连进式分解

先教学第一段;第二步是将第一、二段连接教学;第三步是将第一、二、三段连接教学。如此相连,直至全部动作的完整教学。

34.动作的递进式分解

先教学第一段;第二步教学第二段;第三步将第一、二段连接起来教学;第四步教学第三段;第五步再将第一、二、三段连接起来教学,直至全部动作的完整教学。

35.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即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或给学生以选择权。

36.主题探究策略

是把健身知识和技能以各种主题的形式设计出来,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由的探究,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创造性。

37.体育教学内容

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总称。

38.“合班选项”

又称“走班制”,学校将某个年级不同班级的体育课,安排在相同的时间,同一年级全体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模块项目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于是,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由于选择了相同的学习内容而形成临时的体育课班级。

39.兴趣爱好分班

在同一个年级或不同年级,打破班级界限,按篮球、有氧操、太极拳、乒乓球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选项教学。

40.同质分组

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41.异质分组

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42.同伴辅导式分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把体育学习能力、体能和运动技能等都比较好的学生和体育学习能力、体能和运动技能等都比差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使他们之间能够形成帮助和辅导。

43.友伴分组

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同学间的友情,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而形成的学习小组。

44.合作分组

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也有的是学生自由组合,旨在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点,达到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45.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通常按照运动技能、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四方面进行陈述。

46.课的结构

指一堂课教与学的活动安排的合理顺序,各练习之间有机的联系以及时间的分配等。

47.基本部分的教学任务

学习或复习教学进度规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发展体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

48.结束部分的教学内容

选择走步、放松舞蹈、动作缓和的游戏等练习,逐步降低运动负荷;小结,布置课外练习的作业等。

49.引导课

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向学生讲解课堂常规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等。

50.新授课

以学习新教学内容为主的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新学习内容。

51.复习课

以复习已学过的教学内容为主,其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已学过的内容,逐步提高动作质量。

52.考核课

检查学生体育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效果的课,通常安排在一个单元教学的最后。

第二类:填空补缺

1.现代学校体育发端的思想基础是、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是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3.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人体运动)

4.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轻身体)

5.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的转变。(课程)

6.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班级教学制度)

7.德绍五项,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是闻名于世的课程的雏形。(学校体育)

8.在教学活动中,德意志教育家古茨姆茨按照学生的分组教学,课堂被分为导入、观察、矫正、助成、测定、评价等几个部分。(年龄和能力)9.古茨姆茨另一个贡献是:按四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的分类,按分类,按运动类型分类等。(运动解剖学)10.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要素”教育理论。(和谐发展教育)

11.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展的背景下,斯宾塞构建了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科学主义)

12.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体育师资)

13.在19世纪,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以培养专门的体育教师。(体操学校)

14.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解剖)

15.高尔霍夫尔建立了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和完美运动。(保健)

16.高尔霍夫尔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尊重儿童运动需求的确。(儿童中心主义)

17.在授课安排上,高尔霍夫尔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征。(速度)

18.高尔霍夫尔的思想对欧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然体育)

19.杜威主张从儿童的特性出发进行教育,后被人们概括为“”。(儿童中心思想)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照建立了自己的体育体制。各国规定了统一的学校体育大纲,实现了学校体育的规范化,成立了体育学院,加强了体育师资的培训。(苏联模式)

21.1950年代,我国仿照前苏联的“”,相继在青少年中推广了锻炼达标活动。(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22.前苏联凯洛夫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是构建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的课程体系,突出表现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

23.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会馆是最早开设体操课程的学校。(1864)

24.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三育,称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而民之手足体力尤为重要。(体、智、德)

25.康有为在《大同书》里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的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

学校要注意卫生、及环境布置。(体育设施)

26.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要求“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奏定学堂章程》)27.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近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重智轻体)

28.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运动是人的本性,主张“体育即生活”,提倡,推崇自然活动,反对德、瑞式的人为体操。(“教育化的体育”)

29.我国于年开始学习前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51)

30.1953年,教育部组织国内学者翻译了前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

31.前苏联学者凯洛夫在体育教学目标上强调教育的,强调系统知识和运动技术的传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管理的整体性与纪律性等。(政治功能和社会价值)

32.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同时颁发了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3.2001年9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施行;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3)

34.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体育活动)

35.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促进者)

36.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课程、课程整合能力和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开发能力)

37.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

38.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且肌肉的支撑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现象。(不平衡性)39.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靠直观形象建立,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条件反射)

40.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两个信号)

41.儿童、少年时期,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随着年龄增大,过程旺盛,软骨生长活跃。(骨化)

42.小学和初中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较快;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频率)

43.中小学生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博出量比成人。(低)44.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差异。(性别)

45.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和阶段性,可以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波浪性)

46.小学生有意注意水平,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中学阶段,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发展,但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兴趣、爱好的支配。(较低)47.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都比较差;中学生在这几方面都迅速发

展。(坚持性)

48.随着双休日的实行,学校体育大大突破了学校的空间界限,逐渐由学校扩展到社会体育、。(家庭体育)

49.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教育活动与家庭中的体育。(运动教育)

50.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等。(体育与健身课程)

5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与健身课程、、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

52.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包括活动,课程也不只是教学内容,还包括和课程实施两个部分。(课程设计)

53.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实现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角色变化。(设计者)54.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态度)

55.新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本位功能的中心由学习转向了学生的主体发展。(知识和技能)

56.学生的主体性表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的参与者。体育课程是为了满足其需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

57.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运用自如阶段。(改进与提高)

58.体育运动中各种角色的变换与社会实践中角色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在体育学习中,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和等非智力因素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价值观)59.体育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文化具有保存、和重建的作用。(传递)

60.在具体实施体育课程过程中,有从上至下、和从中间向上等三种策略。(从下至上)

61.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主要有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和反馈阶段。(习得阶段)

62.体育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和多质性的特点。(多样性)

63.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包括体育教师、学生、、有特长的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家长等。(班主任)

64.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包括竞技项目的教材化、的引进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新兴体育项目)

65.课外与校外体育资源包括早操、课间操、、家庭、社区、社区俱乐部开展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课外体育活动)

66.自然地理资源包括空气、、水、气候、地理条件(如江、河、湖、海、森林、雪原、山地、海滩等)。(阳光)

67.体育信息资源包括广播、电视、、体育书刊等。(互联网)

68.课外体有活动具有目的任务的多向性、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等特点。(活动内容)

69.学生的是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既有公法性质又有私法性质。(体育权利)

70.我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产劳动)

71.《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体质)7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体育)73.《体育法》第5、17条规定:“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体育活动)

7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要求的重要内容。(提高)

7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体育后备)

7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是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运动能力)

77.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业余性)

7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和体育俱乐部等。(学校运动队)

79.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初级形式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班和普通业余体校。(基层学校运动队)

80.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的中间层次有重点业余体校、、训练中心和体育俱乐部。(体育中学)

81.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最高层次是、竞技体校、优秀青年队。(体育运动学校)

8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有其他一些组织形式,如民办公助的训练中心、、训练站点等,其中有些属于纯民办的性质。(民间协会)

8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包括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

8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主要有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和品德与作风训练等。(技术训练)

8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包括、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86.课外运动竞赛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和的特点。(多样性)

87.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包括学校运动会、、单项娱乐性比赛、季节性单项比赛、体育节或体育周和校际间交流比赛等。(单项运动竞赛)

88.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主要采用淘汰法、、顺序法和轮换法等。(循环法)89.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动词)

90.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描述的应是的行为。(学生) 91.体育课密度分为和专项密度两个内容。(综合密度)

92.全课合理运用时间的比重(综合密度)应越越好,最好接近100%。(大)93.全课合理运用的练习时间比重(练习密度)越大越好,要根据课的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分析。(并非)

94.体育教学目标要明确、、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具体)

95.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而且要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

主体地位。(主导)

96.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学生的,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个体差异)97.自主学习具有学习过程的预期性、学生学习的和学习结果的创新性的特征。(参与性)

98.自主学习的过程有设置任务、自主思考、自主表述、和自主总结等步骤。(自主评价)

99.在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启发式探究和合作式探究等。(创编式探究)

100.口令的运用应做到洪亮、、清晰、及时,并注意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快慢等。(准确)

101.口头评价时要以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鼓励)102.为了使动作示范更准确,可采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或镜面示范等。(背面示范)

103.现代体育教学选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电影、幻灯、、电视、录像等。(投影)

104.动作分解的方法主要有: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按学习难度分、按的动作分。(身体各部分)

105.动作分解的顺序有: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

106.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有碍、内容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学生和社会的实际,以及与学校整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体育教学目标)

107.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要遵循基础性、、兴趣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实用性)108.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主要有: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分类、根据分类、根据运动项目分类、根据教学目的分类和综合分类等五种。(身体素质)109.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投、攀、爬、钻等动作技能。(跳)

110.根据身体素质分类,可以分为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教学内容。(速度)

111.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直接指向课内的教学分组,如、体能分组。(男女分组)

112.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的组织形式。(行政班)

113.在高中阶段,多数学校采取教学,有的学校选择一班两教师,也有采用两班两教师的组织形式。(男女分班)

114.合班选项就是同一个年级可打破界限,按模块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班级)

115.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行政班、男女合班分组或、按兴趣爱好分班和小班化教学等。(单班男女分组)

116.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包括体能、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等,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功能等。(能力与条件)

117.一堂课上学生机体工作能力变化规律为:准备阶段、提高阶段、阶段和下降阶段。(相对稳定)

118.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达到高峰。(前半部分)

119.意志力则在课的达到高峰。(后半部分)

120.情绪的高涨期则可能出现在课的部分。(中间)

121.学生在课上的心理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是与教师选用的和采

用的教法与密切关系。(教学内容)

122.我国体育课的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六段教学结构和按练习顺序安排的结构。(三部分结构)

123.根据人体工作能力变化规律,体育课一般有准备、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基本)

124.根据课的任务和教材的特点,准备部分可也可分组进行,既可定位也可行进间做,队形变化可以多种多样。(集中指导)

125.准备部分的时间一般占本课次时间的20-25%,在分钟左右。(8—10)126.基本部分的组织,可根据课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情况,集体进行或(轮换或不轮换),还可采用循环练习的形式。(分组进行)

127.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可将体育课分为、专项提高课和保健体育课。(普通体育课)

128.根据课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将课分成引导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新授课)

129.体育教学是师生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技能传授的过程。(双边)130.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以及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等。(身体直接参与)

131.学生在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积极参与活动,新陈代谢加快。(运动系统)

132.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全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项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体育教学进度)

第三类:问答题

1.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

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2.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3.体育教师能吃苦耐劳,因为他们的工作量很大。

4.体育教师要情绪稳定,能时刻感染学生。

2.新课程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形成多样化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

2.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转变。

4.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体育教师的职能?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4.课堂管理的内容?

1.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

3.及时妥善地处理课堂中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课的练习密度。

5.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体育科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有意义的课题和可行的研究方法。

2.从小处着手,切忌、贪大求全。

3.立足体育学科比较熟悉的领域。

4.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体育科研的关系。

7.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8.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9.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

1.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10.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1.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体育施教的对象,是体育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作用的发挥学校体育将无从谈起。

2.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另外,国家对学校体育提供的条件、师资数量与质量、场地、器材设备、教学时数、地区气候特点、经费等人、财、物等客观条件的保证,也是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必须考虑的因素。

11.体育学科具的功能?

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情操;

规范学生的行为;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

12.上海《体育与健身》课程总目标?

1.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

2.运用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评价健身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3.形成体育运动爱好和特长,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获得健身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4.提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13.上海《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本理念?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体育与健身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4.体育学科的属性?

从体育的研究对象来看,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从体育的对象即从事体育的人来看,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它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这使以完善人为目标的体育具备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双重属性。体育的学科性质被视为一门综合学科。

15.体育课与运动训练的区别?

从事身体练习是两者共同的特征,但是,运动训练过程重视的身体练习按照专项的要求形成了严密的结构程序,而体育课的身体练习内容多种多样,具有较大的可替换性。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练习要承受大强度练习,其负荷要求直至极限;而体育课中的身体练习达到和本人能力相适应的负荷即可。

16.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体育课的开始阶段,人体要克服从安静至运动的惰性,这种惰性包括了物理、生理两个方面。物理惰性是指身体特别是肌肉需要预热,被人们称为热身运动;生理惰性是改善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地提高机体内部的能量供应,适应运动负荷的逐步提高。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课将结束时,为使学生由运动状态向安静状态过渡,有必要放松肌肉、消除局部疲劳、降低

运动负荷的强度,使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17.体育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体育运动通过体育的法规和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促使个体产生遵守社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意识。体育运动本身又是一个团体性很强的社会角色演练场所,个体在运动中感受到角色的各种变化。体育游戏中角色的变化帮助儿童适应生活,同时肩负着体育文化传递和重建的作用。因此,体育通过各种运动项目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

18.体育学习的特点?

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

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19.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

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

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20.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首先,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其次,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

再次,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第四,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第五,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1.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3.俱乐部活动。

4.小团体活动。

5.个人锻炼活动。

2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1.根据来源分为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2.根据存在方式分为显性体育课程资源和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3.根据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和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23.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遵循动作技能规律和体育健身原理,在学生可接受基础上,1.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的需求。

4.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

24.竞技运动项目改造?

1.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整体健康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

3.简化技术战术——降低那些需要经过系统训练才具有的技术、战术要求。

4.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能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5.举例说明现有器材设备的开发、利用与改造?

1.各种球类——排球或足球被用作为“抢花炮”的器材;实心球可以被用来投掷,也可以被用作障碍物、标准物,还可以被用于打保龄球。

2.跳绳——绳操、跳绳、二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等;

3.栏架——跨栏,还可以用作钻圈的障碍物等;

4.橡皮筋——替代栏竿、跳高横杆等。

5.对体育场地进行改造——在标准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合理利用小型健身房等;雨天利用课桌拼接乒乓球台;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综合运用运动场区等。

另外,培养学生动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滚铁环、呼啦圈、体操轻器械等。

26.如何开发与利用体育信息资源?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技能(如背越式跳高的教学)的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知识,并组织观看背越式跳高动作的课件,让他们在欣赏和思索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的方法。

另外,在篮球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上篮球规则和欣赏课。在奥运会期间,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里观看并收集有关体育竞赛的情况,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在欣赏和激动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运动员身上学习他们为国争光的情怀,敢于向自己挑战,向困难决不屈服的斗志。

27.如何更有效地听好一堂体育课?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生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1.听课前准备

(1)业务准备(了解教材结构和教改信息、制定合理的听课标准、了解上课教师的有关情况、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

(2)物质准备(听课笔记、教材、纸张等)

(3)心理准备

2.听课中观察

(1)观看(看授课老师、看学生、看班级)

(2)倾听(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声音)

(3)记录(记教学环节、记衔接过渡、记细节特色、记板书提纲、记点评批语、记备注信息)

(4)思考(多问为什么、适当的预测与推想、体察教师的思想)

3.听课后分析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结构

(6)课堂管理

(7)师生关系

(8)课堂评价

(9)教学效果

(10)场地布置

28.怎样说课更生动?

1.说课内容的凝练

(1)组织清晰的层次结构

(2)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3)找准教学重点难点

(4)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5)设计有目标控制的、有启发性的教学过程

2.组成系统,完成说稿

3.恰当地使用视觉材料使说课生动精彩

29.撰写教案的流程?

新课程的课时计划(教案)要符合体育与健身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设计具体的教学。一般的撰写流程包括:

30.教案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设计教案时,一般是先构思基本部分,即首先考虑的是基本部分的内容,如果一节课安排两个以上内容,则应先确定其先后次序,然后找出各项内容的重点、难点,动作要领以及学习的方法。

在考虑开始部分时,要使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如何给学生一个新颖感。

在安排准备部分内容时,要考虑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同行根据基本部分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基础和体质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安排专门准备练习,并考虑内容的安排顺序。

在安排基本部分内容时,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材,若采用分组不论换的形式时,先确定教材他们的教学顺序。

在考虑结束部分内容时,不要流于形式。

31.“课的组织教法”栏应填内容?

1.学生分组,分组形式教学;

2.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队形的图例;

3.教法步骤;动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4.游戏规则;

5.比赛的评比标准;

6.区别对待措施;

7.小干部培养;

8.思想教育和培养意志品质的措施;

9.教师在课中主要注意方面;

10.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11.各部分如何衔接;

12.场地器材布置。

32.有效的教学活动?

是直接用于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教育学生的活动。

1.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纠正惜误、个别指导;

2.学生实际从事运动动作的练习;

3.学生的自练、讨论、分析,互相观察与帮助;

4.练习时必要的等待和练习后的休息;

5.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整队、调动队伍、交换场地,搬运、安装、分发和收回器材等)。

33.举例说明合理的教学时间?

武术:无论是动力性动作,还是静力性动作,从动作开始到结束均算练习时间。

队列练习:专门的队列练习,凡是按口令要求做的动作均为练习时间。组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跑步取送器材、变换练习场地也为练习时间。

循环练习:原则上整个过程都算练习时间,如果出现中断酌情扣除。

指导时间:凡是教师有目的地运用讲解、示范、演示、分析,以及个别指导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巩固、提高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均为指导时间。一般是从开始讲解、示范、演示、分析,一直到结束均计为指导时间。

34.不合理的教学时间?

1.明显罗嗦的讲解、示范;

2.由于教师安排的不周密,学生练习之间间隙(休息)过长;

3.由于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和考虑不周,场地器材在课中临时布置和调整;

4.学生积极性不高;

5.练习、队伍调动拖拉等。

35.教师教学基本功?

1.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口令清晰,示范正确优美。讲解与示范的针对性强,时机合理,效果好。

2.从学生练习心理、安全和效果出发,练习时不仅有保护,而且方法正确,时机适宜。

3.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预防与纠正错误,防止错误动作的产生,加速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4.体育教学基本技能扎实,教态自然,具有创设和谐教学气氛和教学情景的能力,能驾驭教学全过程,处理偶发事件和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

36.教学评课的步骤?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样安排的,有几个部分的教学步骤。

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疏理教学内容。

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梳理出的内容汇总,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评课可以从整体上入手,也可以从局部开始评课。

37.教师运用自主学习的注意点?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课前要针对学生特点把知识点由浅入深地编成学习纲要,引导学生按正确程序学习。

2.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疑问、大胆实践,及时肯定有进步的同学。

3.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依靠思考和感悟获得知识和技术。但是,教师也要适时地进行指导。

38.合作学习的优点?

1.小组合作既有独立性,又有协作性,优于传统的行政小组。

2.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3.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

4.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5.合作学习由于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学习效果较好。

39.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1.根据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性别、身心发展水平、知识技术程度)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

5.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选择教学方法。

6.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

40.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有: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有: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有: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有: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

41.讲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讲解的目的

2.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3.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

4.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5.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42.补充性附加练习安排的注意点?

1.有助于巩固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

2.选择的练习简单易做,全体学生都能很快掌握。

3.动作不求精细,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

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需要保护和帮助的练习。

5.附加练习不宜多,所需时间要适当。

43.学生错位动作产生的原因?

1.学生对完成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

2.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

3.学生受旧技能的干扰。

4.学生的能力较差导致错位产生。

5.学生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学、练导致错位动作产生。

44.竞赛法的选用?

1.依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过程的时机、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场地器材条件等,合理地运用比赛法。

2.一般情况下,两队水平应接近,使用的器材设施应基本一致,使学生的实力均衡;也可以通过对比赛规则的改变、攻守双方实力的调整。

3.比赛时,教师要控制与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巧妙地分组与轮换。

4.利用比赛的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45.体育教学内容与竞技运动内容的区别?

1.体育教学内容以教育为目的,而竞技运动内容则不是以教育为目的,而是以娱乐和竞技等为目的。

2.体育教学内容必需根据教育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组织和加工,而竞技体育内容不必进行这种改造。

46.体育教学内容的来源?

体育教学内容与其他教育内容一样,是伴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内容的体系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相比,形成较晚。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1.体操与兵式体操

2.游戏和竞技运动

3.武术与武道

4.舞蹈与韵律运动

47.体育课堂纪律的维护?

1.制定规章制度。

2.建立并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3.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

4.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

48.上海《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身》将课程目标设定为:身体发展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能力发展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四个方面。同时,在总的课程目标之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又划分学段目标、年段目标和模块学习目标。

49.第二期《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总目标?

1.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

2.运用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评价健身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3.形成体育运动爱好和特长,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获得健身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4.提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50.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

2.有教育价值。

3.目标描述要准确。

4.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5.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

6.合理的目标分类。

7.及时调整。

51.准备部分的教学内容?

课堂常规:整队、教师动员、检查服装、处理见习生、游戏、队列队形练习等;

一般性准备活动: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体操、武术操、各种游戏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而安排,如模仿体操、专门游戏等等。

52.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第一,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第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_考研考试专用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第二章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2014-(答案)

学校体育学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体育课程编制过程就是对某一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2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3广义学习一般是个体以经验的获得来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或生活条件 的一种适应活动。√ 4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包括了一定的开发。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 √ 5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应注意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 6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设置了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学生的健康行为不属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 7运动技术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 8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9体育教研员和家长也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 10体育教师、其他科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社会与学生家长都支持和参与改革 是新体育课程变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11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学校体育时的态度与选择,常常表现为强调 体育的某些功能,弱化或忽视某些功能。(∨) 12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少数具有一定智力因素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 的结果。(×) 13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映。(×) 14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是相同的。 (×) 15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16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17学校运动会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竞赛活动。其比赛的形式一般由多个运动项目 组成,可以在不同时段进行。()× 18单项比赛的组织根据起比赛规模、竞赛规则和技能的难易,可采用不同的组 织形式。()√ 19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显著特点是广泛性。( ) × 20体育特长班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 ) × 21课外体育活动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无关。( ) × 2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无疑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情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左右学生运动兴趣、锻炼习惯、体育意识的形成,并形成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 √ 23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24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 25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它并不包括课程的设计及课程标准的制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5、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6、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学校体育的结构 (1)运动教育。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体育训练。 ④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①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②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 (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曲折性。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学生的需要。 (2)社会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体育考试试题加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练习密度、运动负荷.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基础性、业余性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学生、教材5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说明、教材纲要体系和考核项目级标准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_多样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校内竞赛、校外竞赛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错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对)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对)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错)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错)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错)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对)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对)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错)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体育管理: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2.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运动负荷: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定性评价: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 5.预先考核: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所进行的考核。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学校体育学试题5,

5,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校体育目标(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3、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4、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课余运动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内容。(×) 2、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 3、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好高尚的道德情操。(×) 4、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5、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6、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7、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8、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9、学校体育中没有竞技体育的教学目标。(×) 10、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诊断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综合评价。(×)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和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三个过程。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是技艺性、情意性、 自然性、人文性。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体育课程评价阶段三个阶段。

(全新整理)4月浙江自考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校体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4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的时间是( ) A.1990年 B.1998年 C.1979年 D.1993年 2.下列哪项是属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强身健体功能 3.研究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体育教学任务 B.体育教学内容 C.体育教学方式 D.体育教学过程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 ) A.体育课 B.体育方针 C.体育政策 D.教学目标 5.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学方法 B.组织措施 C.体育教材 D.教学目标 6.下列哪项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 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 7.人体在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等的机体能力是( ) 1

A.运动能力 B.活动能力 C.身体素质 D.运动技能 8.将重复法、持续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并加以运用的方法是( ) A.循环法 B.综合法 C.说服法 D.表扬法 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是( ) A.自评法 B.自学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 10.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 ) A.人性 B.个性 C.情绪 D.动机 11.对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是指( ) A.复习课 B.专项课 C.必修课 D.选修课 12.测定与评价生理负荷的客观方法是( ) A.观察法 B.心理测定法 C.生理测定法 D.综合评价法 13.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是( ) A.确定教学时数 B.确定教学目标 C.确定教学方法 D.确定教学内容 14.根据平时考核、定期考核的结果来进行成绩评定是指( ) A.总成绩评定 B.终结考核 C.综合考核 D.阶段考核 15.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除体育课外的锻炼是指( ) A.课外体育锻炼 B.社区体育 C.家庭体育 D.校外体育 16.适合于体弱或身体有障碍学生的锻炼内容是( ) A.达标类 B.投掷类 C.保健类 D.竞技类 2

学校体育学答案(DOC)

2012级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 2 学时。 2、在2001年新编订的《课程标准》中,编订者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P132 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P67 4、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5、 2002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7、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有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P121 8、早在1917年,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9、口令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语言。 10、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作用的特征,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1、从竞赛的内容划分,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分为:田径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娱乐体育项目、武术项目、体育节等体育比赛。P331 12、 1990 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13、现代体育由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构成。 14、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有目标、媒介、教学手法、教学手段等。P173 15、 1956 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体育教学大纲。 16、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有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 17、在一堂体育课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称为该项活动的专项密度。 18、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法的形式主要有: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19、体育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 20、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课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按百分制计核

学校体育学试题 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 B 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高年级学校体育学练习题@答案

高年级学校体育学练习 题@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级学校体育学练习题1 一、判断题 1.我国在190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2.运用分解法教学时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而且教学时间不宜太长。(√) 3.所谓体能,就是指学生具备的基本活动能力。(×) 4.为了显示示范的前后部位,应该采用背面示范。(×) 5.现代体育已由传统的注重身体,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目标并重。(√) 6.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顺序是速度、力量、耐力。(√) 7.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和混合排列。(√) 8.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 9.在体育教学中,应本着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原则。(×) 10.教材结构是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总时数之比。(×) 11当学生正在做练习时,尤其是静止用力或较危险的动作,一般不作具体讲解。(√)12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下降—稳定—上升的趋势。(×) 13艺术体操教学时,由于动作方向,路线变化较多,一般教师都采取正面示范的 方式。(×) 14教师宣布做练习时,用“可以开始”或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再做一次”均属于口令。(×) 15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16一般来说,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之和应小于或等于教学的总时数。(√)17在改进和提高阶段,学生逐步消除了错误,多余的动作,使动作变得十分熟练巩固。(×)18一堂综合课,如果是同一教材,通常是先新授后复习;一堂综合课,如果是不同教材,通常是先复习后新授。(×) 19运用持续法,一般来说练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强度也较大。(×)20体育教学目标不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21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22持续法多用于周期性项目,以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 23《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 2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具有社会性。(√) 25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宣布教学目标作为组织措施时间。(×) 二、单选题 1.在跑的练习中,按照教师的击掌声进行高抬腿跑的练习,属于A A.定向和领先B.助力和阻力C.示范D.教具和模型演示 2.为了展现篮球防守中动作的左右移动,可进行A A.正面示范B.侧面示范C.镜面示范D.移动示范 3.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指学生进行活动时,身体练习的“负荷强度”和A A.“负荷量”B.“负荷指数”C.“负荷比例D.脉搏次数 4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必须包括C A.慢跑B.做徒手操C.集合整队D.做游戏 5.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教材比较困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B A.三组两次轮换B.两组一次轮换C.先合组后分组D.四组三次轮换 6.健美操教学时,老师一般采用D

最新《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 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合后分 D、先分后后 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 A、分开 B、相对靠拢 C、保持距离 D、保持较远 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 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 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 A、综合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 20、课时计划也称() A、年度计划 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A B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A B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A B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A B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A B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A B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A B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A B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A B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A B )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1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 发展概况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 2.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 4."六艺"(西周) 5."六经" 二 填空:(每空0.5)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 )年 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 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 诗易 D :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 ()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 :唐 B ;宋 C :元 D :明 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 A :乾隆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颜元 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 A :1903 B :1913 C :1923 D :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恽代英 D :颜元 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 A :1950 B :1956 C : 1957 D :1958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 A :1955 B :1956 C :1957 D :1958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 A :1977 B :1978 C :1979 D :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 A :1990 B :1991 C :1992 D :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 :场外性 B :竞技性 C :技术性 D :基础性 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5分) 1.学校体育的主要特性是 ()()

0574《学校体育学》答案

[0574]《学校体育学》 1、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就是 ( ) 1. A、《体育之研究》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它就是以 ( )为主要学习手段 1. A、体育锻炼 2. B、身体练习 3、2014年开始,下列哪项为学生体质测试必测项目( )。 1. A、台阶试验 2. B、立定跳远 3. C、引体向上 4. D、长跑 4、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混合班应该保持( )的班额比较合适。 1. A、20人左右 2. B、40人左右 5、对体育教学活动某一个方面进行的评价属于( )。 1. A、综合评价 2. B、主观评价 3. C、单项评价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的作者就是( ) 1. A、毛泽东 7、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与( )。 1. A、驾车 2. B、跳远 3. C、投标枪

8、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的专门学习场所就是( )。 1. A、祭祀学校 2. B、神庙学校 9、 中国管理学校体育的最高政府部门就是() 1. A、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2. B、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3. C、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10、 中小学每周上的3次体育课属于() 1. A、活动课程 2. B、学科课程 11、 ) 1. A、开放的教学环境 2. B、强调“健康第一” 3. C、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前常规的就是( ) 1. A、教学反思 2. B、宣布教学内容 3. C、备课 13、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 ) 1. A、比赛形式 2. B、游戏形式 14、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2.大众体育3.竞技体育4."六艺"(西周)5."六经" 二填空:(每空0.5)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 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 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A:50年B:100年C:150年D: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B书数C:诗易D: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 A:秦B:汉C:唐D:宋 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A:唐B;宋C:元D:明 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A:乾隆B:康有为C:梁启超D:颜元

最新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体能: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现为: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 答: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时的教法特点是:运用语言与直观方法;注意“分解”、“定位”、“阻力”、“助力”等方法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注意教师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以完整练习为主;注意运用讲解、示范以及“定向”、“领先”等方法的运用;适当加大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适当采用变换联系的方法;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自我评价能力。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教法特点是:运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2、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答:相同之处是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不同之处是:其他学科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有如下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高级学校体育学》练习题答案

《高级学校体育学》(专升本)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我国在190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2.运用分解法教学时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而且教学时间不宜太长。() 3.所谓体能,就是指学生具备的基本活动能力。() 4.为了显示示范的前后部位,应该采用背面示范。() 5.现代体育已由传统的注重身体,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目标并重。() 6.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顺序是速度、力量、耐力。() 7.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和混合排列。() 8.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 9.在体育教学中,应本着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原则。() 10.教材结构是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总时数之比。() 11.当学生正在做练习时,尤其是静止用力或较危险的动作,一般不作具体讲解。() 12.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下降—稳定—上升的趋势。() 13.艺术体操教学时,由于动作方向,路线变化较多,一般教师都采取正面示范的方式。() 14.教师宣布做练习时,用“可以开始”或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再做一次”均属于口令。 () 15.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16.一般来说,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之和应小于或等于教学的总时数。() 17.在改进和提高阶段,学生逐步消除了错误,多余的动作,使动作变得十分熟练巩固。() 18.一堂综合课,如果是同一教材,通常是先新授后复习;一堂综合课,如果是不同教材, 通常是先复习后新授。() 19.运用持续法,一般来说练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强度也较大。() 20.体育教学目标不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21.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22.持续法多用于周期性项目,以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 23.《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 () 2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具有社会性。() 25.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宣布教学目标作为组织措施时间。() 26.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体重的增长速度相对要比身高快。() 27.研究体育课密度主要是为了有效和合理运用体育课的时间,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效率。() 28.体育教学内容与其他文化课教学内容相比流动性或变化性不大。() 29.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30.完整的动作技术分解后,各部分的教学先后顺序必须以顺进练习方式进行。() 二、单选题 1.在跑的练习中,按照教师的击掌声进行高抬腿跑的练习,属于 A.定向和领先B.助力和阻力C.示范D.教具和模型演示 2.为了展现篮球防守中动作的左右移动,可进行 A.正面示范B.侧面示范C.镜面示范D.移动示范 3.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指学生进行活动时,身体练习的“负荷强度”和 A.“负荷量”B.“负荷指数”C.“负荷比例D.脉搏次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