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复习心得

中国古代史复习心得

中国古代史复习心得
中国古代史复习心得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近几年来,在中考历史学科60分的试卷中,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的考查内容大致占10分左右。但实际上,所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却涉及到七年级两册教材,共四十余课。时间紧,内容庞杂,对于每位考生来说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纵观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看出试题的命制一直是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坚持重点知识、主干知识重点考的命题原则。因此,紧靠《课程标准》,将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放在复习的首位,便是中国古代史复习的要点所在。与此同时,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多进行比较,并且能够找到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围绕《课程标准》,梳理重点、主干知识

《课程标准》把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共分为九大学习主题,分别是:(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这九个主题便囊括了中国古代史中各个朝代在经济社会、政治变革、民族融合、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其中的前七个主题基本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也是经常说的历史分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对应于原始社会,“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对应于先秦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对应于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对应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和开放的社会”对应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应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对应于明清时期。从每一个历史阶段最鲜明的特点入手来整理复习思路,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而且,每一个历史阶段最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七个主题的标题。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第二个主题为“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因此,“国家的产生”即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点内容,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以夏朝的建立为标志。20XX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的第1题,便对这一知识要点进行了考查。如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清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

除此之外,其它主题均对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有精准的概括。比如,原始社会的特点为“起源”,秦汉的特点为“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点为“分立”和“融合”等等。对于这些重点和主干知识既要牢记要点,更要学会理解和分析相关史料,得出历史结论。20XX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的第2题,便是对这些知识的进一步考查。如下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鲜明特点。本题通过文字的描述,向考生呈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单纯的死记硬背知识点,未必对该题有多大帮助。但如果在复习时,对相关历史结论有一定的理解,对教材或试题上的史料有所掌握,在考场上认真分析文字材料后,相信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所以,不仅重点知识要重点复习,更要重在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二、相近、相似、相同类别知识点的比较

依照《课程标准》,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固然重要,但很容易感觉枯燥乏味,

尤其是在临近中考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换一种思维方式,将相近、相似、相同类别知识

点用表格归纳整理起来,并进行相互比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Array法。这样既加深了对单个知识点的记忆,又培养了知识点间的

比较分析能力。而且,还可以更加适应中考试题的切入。

(一)、同一主题内各知识点的比较

在同一个主题内,往往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比如

主题六中“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

民族政权同汉族政权并立的情况,最终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

了全国,由此我国古代史进入了民族关系发展的新时期。通过

表格将教材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炼,简单明了更方便记忆。20XX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的第2题,

便对这一知识要点进行了考查。如下

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

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 B.辽 C.西夏 D.金

此题四个选项中的三个出自主题六,容易混淆。另外,20XX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的第2题

也是以此来命题的,只不过考点落在了元朝。由此可见,如果在中考复习中能够将此知识点,

通过表格加以比较区分,则此种试题的难度便会变得较低。

(二)、不同历史时期中知识点的比较

在中国古代史中,由于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多个方

面内容,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知识点的比较显得内容更丰富,线索更清晰。20XX年沈阳市中考

试题的第18题便依次选取了中国古代的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以政治方面皇权的产

生、发展、不断强化为线索。如下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核心的皇帝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但国家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若干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自以为功德无且,令群臣商议国君的称号。臣

下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秦王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

并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君王最尊崇的专称。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对臣民

的生命和财产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不仅可以制定法律,而且可以超越法律,为所欲为。

材料二: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进一步完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

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之中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各部门政令的贯彻与执行

都要秉承皇帝的旨意,国家的政治权力逐步由地方集中到中央,由中央集中到皇帝,皇帝总

揽国家最高权力,同时又有一个完其的政务机关来协助、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材料三: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前代教训,采取废除承相制,设置内阁等专制措施,加强

皇权。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它的

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历史上始称皇帝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回答,隋唐时期,设立并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4)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处于怎样的地位?

试题中的材料二虽未在教材中提及,但依据材料二设置的问题,很明显可以在材料中找到,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后,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依照《课程标准》中的主题三和主题七选取材料,体现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皇权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呈现的形式和特点却有所不同。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同历史时期,相近知识点的比较更多的则体现在对外关系方面,比如,20XX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的第12题,便是以不同时期在对外关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为线索,设置的一道对号入座题。它先后涉及到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元朝的马可波罗来华等相关史实,在此前的20XX年中考试题第一题中,还涉及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三)、与中考其它内容中知识点的比较

中国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中许多知识点有相似、相近或同属相同类别。20XX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的第14题便是选取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重大改革,以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要求考生进行排序。20XX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的第2题,如下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此题选取了中外历史中个两次重大的航海事件,A和B选项与新航路开辟有关,C选项与唐朝向日本传播文化有关。因此,前三个选项与郑和下西洋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通过简单的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前后知识点、同时段不同方面知识点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还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可以通过同一事物找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联系,又可以在同一历史时期找到不同方面知识点的联系。比如:

1、中国古代史中与西藏相关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有:

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设置宣政院,正式收归中央管辖→清政府先后册封藏传佛教领袖→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等

2、中国古代史中与台湾相关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有:

三国吴王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州→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初年设置台湾府等

3、中国古代史中与新疆相关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有: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唐朝初年设置都护府→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历史事件可以纵向找到联系。在中国古代史当中又可以将同一时期的不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比如: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有:贞观之治、玄奘西行、科举制度、文成公主等。

以上是我对中国古代史复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考生,能够有所帮助。初三这一年必将会成为你们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年,有的人说:“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另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让我们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拥抱未来。

人教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中国古代史常考简答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一)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早的实践是什么?其理论来源于谁的思想? (2)最早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朝代是什么?这一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请解释这句话。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时发展了哪些制度? (5)在西汉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是哪项措施? (6)汉武帝时期开创和实行了哪些制度和措施? (7)隋朝是个开创性的朝代,它首创了哪些制度? (8)唐朝时既削弱相权,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制度是什么? (9)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有哪些? (10)北宋通过设立什么官职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11)元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首要措施是什么? (12)元分别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台湾?元时的监察机构是什么? (13)明清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时期。最能说明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14)明清时期对人们思想控制的显性措施和隐性措施分别是什么? (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案: (1)商鞅变法,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秦朝,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由皇帝任免) (3)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郡县制而是由于秦朝的暴政。 (4)刺史制度、察举制度、编户齐民(5)封国制 (6)剌史制度、察举制度中的孝廉科、推恩令、附益法 (7)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庸(8)三省六部制 (9)重文轻武、守内虚外、极度削弱地方,高度集中于中央 (10)转运使(11)实行行省制度 (12)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御史台 (13)明:设立特务机构、清:设立军机处 (14)文字狱、八股取士 (15)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史(二) (1)先秦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 (2)商鞅变法对这个制度作了什么修改? (3)墨子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4)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5)汉武帝时期,士大夫的主要做官途径是察举制中的什么科? (6)三国时魏国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7)隋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8)明清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9)谁在改革中改革科举制度? (10)科举制形成于哪一个皇帝时期? (11)从历史上得出什么选拔人才的经验或启示? (12)秦朝、汉朝、北宋、元朝、明朝监察的官职和机构分别是什么? (13)历代重视监察给我们什么启示? (14)什么选官制度是从上而下的? (15)哪一朝代科举录取人数太多而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答案: (1)世袭制,门第 (2)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3)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4)察举,才能和品德 (5)孝廉 (6)九品中正制 (7)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8)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才能;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 (9)王安石 (10)隋炀帝 (11)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12)御史大夫、刺史制度、通判、御史台、提刑按察使司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政治制度1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 【秦】(BC220-BC206年)强化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1-确立皇权至高无上。2-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行政)、太尉(掌管军队处理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其下设九卿,如丰常(宗庙礼仪)、郎中令(宫廷警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廷尉(司法)、治栗内史(全国财政税收)等。 地方: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郡长官为郡守,县长官为县令/长,县下设乡、亭。(地方官每年要向中央“上计”) 统治手段:扩大军队,指定法律,加强治安。秦有中央常备军驻京师由皇帝直管,外加地方武装管理地方治安,由都尉管理。《秦律》制定,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维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了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北征匈奴,南征百越,建设长城等。 【西汉】(BC206-25年)汉承秦制 中央:承袭秦制,皇帝最高统治者,其下设三公九卿。中期之后,改三公名称为司徒、司马、司空,其职责发生变化,九卿职责大致相同。 地方:郡县制;郡国并存制 统治手段:军队、法律、编户制度—户籍制度。中央常备军外加地方预备军,中央军是禁军有南北军组成,守卫京师。地方军有郡都尉或王国中尉主管,皇帝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地方官员无权调动军队,需有虎符才可发兵,皇帝对军事官员有任免权。刘邦令萧何在《秦律》基础上去夷三族及连坐法,增加兴、户、厩律三章,称“九章律”。 汉武帝时(强化中央集权):中央设1-建立中朝机构,扩大尚书台权利,削弱丞相权利。中

外朝的形成,加强了皇权,消弱了相权,达到了权力的集中。(有尚书、中书、侍中组成的内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构,有丞相为首的外朝演变为执行机构)2-京师设司隶校尉。章纠察京师百官(除三公)和三辅、三河(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3-地方加强控制故设刺史,除了京师直辖区以外的13个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官吏和郡国诸侯。—“以内制外,以小制大”。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察举制。汉初,一是军功地主,二是郎官才有资格出任官职(任子、资选)。汉武帝时,将举孝廉定为制度。兴立太学,凡考试合格者授官,采取“举贤良文学”、“上书拜官”策试等制度选拔人才,充实和加强了统治机构。5-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削弱诸侯王国权利,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东汉】(25年-220年) 东汉初年对政府机构与职能进行调整的核心是维系专制主义的皇权,通过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和强化监察机构,完成了中央政府的重建和调整工作,通过固定州刺史治所和废除郡国都尉,完成了地方政府的建制。 中央:1-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尚书台权利,削弱三公权利,司徒即丞相管民政,司空即御史大夫不管监察,改管水利工程,太尉管军事,三公职高,徒有虚名。尚书台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实际上已经成为核心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是受命办事,三公其他官员,得皇帝批准加“录尚书事”头衔才可参政。2-监察制度。御史中丞,负责御史台监察百官,权利仅次于尚书令。司隶校尉,东汉复制,兼领一洲,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事务,即是京官,又是地方官,“无所不咎,唯不察三公”。此举是皇帝抑制权臣和贵戚之用。州刺史,在司隶校尉辖区外分十二州,设刺史,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收归刺史,东汉中后期,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且固定州刺史治所,可以处理地方事务,不通过三公,直接向皇帝负责,(州郡县三级)这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废除郡国都尉

中国古代史总结资料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 一、政治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初现雏形 秦:确立形成 汉唐宋元:加强完善 明清:空前强化 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3.秦国商鞅变法 社会转型,质跃 4.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汉化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中期,调整 6.秦始皇 统一,建制,功过 7.唐太宗 贞观之治,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8.康熙帝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9.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 两汉: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元:中书省、宣政院 明: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 清: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10.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以州为监察区,设置刺史 东汉:州郡县 隋:州县

唐:道州县、藩镇割据 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路府州县、宣慰司 明清:废行省设三司 11.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问题 ⑴注意分析、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的两对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君权不断扩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⑵评价: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基本上是起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辩证地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应充分肯定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清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虽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抵制外来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基本上起的是消极作用 1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核心) 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13.“大一统”政治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⑴秦汉时期“大一统”政治形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⑵秦汉时期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有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中华民族形成反过来巩固“大一统”政治 ⑶江南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14.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 ⑴元朝统治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⑵清朝统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5.古代杰出君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有作为 ⑴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作出贡献 ⑵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⑷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中国古代史表格

中国古代史 朝代更替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政治经济文化原始社会距今一万年前后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农耕炎黄传说 夏朝前21世纪 夏启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灌溉农业二里头文化遗址 商朝前16世纪 商汤方国联盟青铜器、甲骨文(商朝 的历史是信史) 西周前1046 周武王 封邦建国体制礼乐制度 东周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封邦建国体制向中央集 权大一统体制的转型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铁制农具 和犁耕技 术 百家争鸣 秦朝前221—前206 秦始皇中央集权体制创立 中央:三公; 地方:郡县制 统一货 币、度量 衡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西汉前202 汉高祖刘邦郡县与封国并行制 布衣将相之局 文景之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农耕经济 为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丝绸之路 东汉公元25,汉光武帝 刘秀柔道政策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文教治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方经济 得到进一 步开发 民族融合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三省六部制农耕经济 为主科举制 唐朝618年 唐高祖李渊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文成公主嫁往吐蕃 丝绸之路的全盛 遣唐使 北宋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北宋、辽、西夏并立 文官体制 经济重心 完成南 移,海上 丝绸之路 兴起 北宋完善科举制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 火药武器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南宋1127 宋高宗赵构 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元朝1271 忽必烈行省制度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农耕经济 为主 《马可·波罗行纪》 明朝1368 明太祖朱元璋内阁制度 厂卫机构 朝贡贸易 葡萄牙人 占据澳门 早期西学东渐 清朝1636 皇太极1644年清军入关 军机处,巩固多民族国家 逐渐走上 闭关锁国 《四库全书》 文字狱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_原始群___时期和_氏族公社___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_旧石器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_新石器__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_云南(元谋)__人,距今约有_170万__年。 4、原始群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_丁村_人。 5、夏朝是夏族首领_夏启__建立的,时间约在_ 21世纪__。 6、禹___死后,其子_启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禅让__制,确立了_王位世袭__制。 7、商朝在_盘庚__位时,由奄迁到__殷_,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青铜器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司母戊鼎_。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距今约有( D )。 A、170万年 B 、80至60万年 C 、10万年 D 、70至20万年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 、大脑 B 、手 C 、下肢 D、头骨。 3、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D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河套人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 、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 、奴隶制 D、农奴制 5、商代的农业奴隶叫( A )。 A、众人 B、仆 C、奚 D、臣 三、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2、禅让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作“禅让制”,这一时期史称“禅让时代”。 3、盘庚 4、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墟中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禹-家天下(世袭制) 经济:大禹治水(水利建设);青铜出现 商(前1600-前1046) 政治:人牲,宗法制,神权王权相结合 经济:井田制,集体耕作;国有六职,青铜器大发展,陶到瓷过渡开始 文化:甲骨文,金文形成 西周(前1046-前771)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典型特征) 经济: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百工” 文化:诗经(西周到春秋中叶形成) 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人工冶铁;私田出现 战国(前475-前221) 政治:出现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出现 经济: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秦),废井田土地私有, 炼钢和淬火工艺发展,出现铁 犁牛耕,出现商业中心和富商 文化:百家争鸣司南出现具备制作火药原料硫磺硝石知识楚辞 秦(前221-前206) 政治: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皇帝制;朝议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征服百越修灵渠设四郡平西南夷开五尺道北击匈奴收河套筑长城修直道 经济: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文化:小篆形成(李斯)隶书出现 汉(前206-公元25) 政治:汉武帝时-[中朝,十三州部(刺史)]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七国之乱 经济:汉武帝时-[政府垄断盐铁等行业;出现工官;铁业官营制度]牛耕普及(曲柄锄,大镰); 关中井渠;出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丝织品远销罗马;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市有 专门的管理机构 文化:汉武帝-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基本定型; 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创建 太学;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郡国学校; 察举制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赋的创作走向全盛:扬雄,司马相如佛教传入;纸的发明 王莽新朝与东汉(25-220) 经济:以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一牛挽犁王景治黄河杜 诗创水排出现青瓷器;陶到瓷过渡完成 文化: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蔡伦改良纸草书形成(怀素,张旭)楷书形成 大赋渐少小赋兴起:班固,张衡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班级姓名 .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2016尔雅中国古代史课后作业答案

1 历朝历代延续的重本抑末,“末”是指()。 A、农业 B、牧业 C、工商业 D、官宦仕途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语出()。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战国时期的变法加强了所有贵族们的权力。()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战国时期最早进行的制度变法,最著名的是李悝在燕国实施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战国时代的西部地区主要是()。 A、羌系民族 B、胡系民族 C、蜀人 D、越人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下列关于荀子思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要行善 B、性善论 C、重视人自身的能力 D、主张法制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非常清晰的划分。()我的答案:√得分:0.0分 4 《尽地力之教》是变法家商鞅的作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下列不属于秦朝统治思想的是()。 A、主张专制 B、中央垂直领导 C、刚柔并济 D、受法家思想影响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指()。 A、丞相、太尉、奉常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丞相、卫尉、奉常 D、太仆、太尉、奉常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依赖于法家思想的“法术势”,秦始皇用军事战争建立国家,但力图通过实施仁政来建设国家。()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游牧民族由于人们骁勇善战,所以其国家基础比农耕国家更为实在和牢固。()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1 秦朝对思想文化自由发展的禁锢的典型事件是()。 A、焚书坑儒 B、独尊儒术 C、广泛纳谏 D、收缴兵器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下列不属于秦朝统治内容的是()。 A、书同文 B、车同轨 C、统一货币 D、设置三省六部制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秦始皇时期将全国文字统一为()。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秦朝实施的刚性统治的积极性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 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历史年代表表格打印版

古代中国夏商西周(贵族政治)春秋战国 (东周) 秦(官僚政治)汉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 (皇权达顶峰) 政治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天下为公>家天下 出现宗法制 中央集权:开始 出现郡县制 君主专制: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汉武帝频繁 更换丞相 设中朝(内朝)选官制:九 品中正制 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 君主专制:二府三司 军事:枢密院 行政:宰相(中书门下) 副宰相(参知政事) 财政:户部、盐铁、度支 君主专制:最高行政机 关:中书省 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君主专制:明:明太祖 朱元璋:废丞相,权分 六部 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商:发展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结合) 西周:分封制 对象:姬姓子弟、贵族、功臣 义务:定期朝贡、军赋、力役 任免:可以世袭 宗法制(完备)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①以血缘为纽带②大小宗区别③ 礼乐制④世官制 中央集权:推广郡县制 岭南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管 辖,西南进入中原版图 中央集权:推恩令 郡国并行制 州刺史制 中央集权:道、州、县中央集权:路、州、县中央集权:行省制:中 书省直辖“腹里” 、 中央集权:开始改土归 流,乾隆完成 清:理藩院 康熙: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亲征准噶尔 抗击沙俄 加强蒙藏汉团结 监察体制:御史大夫监察体制:州刺史制 (御史大夫) 监察体制:御史台 (定期视察执法) 监察体制:提点刑狱司 (专职监察刑狱官员) 监察体制:西南地区政 策:土司制 选官制:皇帝任免选官制:察举制 征辟制 选官制:科举制 民族: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 府、羁縻府州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农业:出现铁犁 牛耕(私有制) 四川都江堰 关中郑国渠 农业:泰半之赋农业:铁犁牛耕田庄 西汉:曲柄锄、大镰、 二牛抬杠、直辕犁 东汉:耧车、一牛挽犁 关中坎儿井 农业:“闭门 而为生之具 以足” 农业:铁犁牛耕曲辕犁 筒车立井水车 农业:水转翻车农业:风力水车 商周: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使用贝 壳做货币 商业: 城市出现“市井” 商业: 明码标价,政府严格管理 商业: 专门管理机构 受时间空间限制 商业: 出现“草市 商业:俞大娘航船 “草市普遍,成为地方商业 中心” 活动范围、时间受官府限制 城市:长安洛阳最繁华 商业:交子 首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不受官吏直接监管 草市有完善饮食服务设 施 商业: 市商业区繁荣 出现商帮会馆 市镇繁荣 丝织业:人工育蚕丝织业:素纱禅衣(丝 绸之路) 土地:不抑兼并丝织业:棉纺织业黄道 婆①革新纺织工艺② 创造新式纺车③推广 织造技术 丝织业: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 关系) 陶瓷业:原始青瓷陶瓷业:东汉晚期,瓷 器形成(青瓷) 陶瓷业:唐三彩釉下彩绘 海上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丝绸之路(瓷路) 陶瓷业:五大名窑陶瓷业:青花瓷陶瓷业:康熙时期,粉 彩瓷出现 经济政策:工商食管(井田制)经济政策:战国 重农抑商(商鞅 变法) 经济政策:盐铁官营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冶铁业:东汉杜诗水排 以煤炭为原料 ”冶铁业:煤作燃料 汉字:甲骨文金文科技:战国司南汉字:小篆隶书(始)汉字:隶书(成熟)汉字:草书文学:文学:文学:元曲关汉卿《窦文学:明:《西游记》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芃 史前(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年前蒂 满天星斗南:良渚政治:农耕聚落——中国进入农业社会,脱离采集渔猎北:姜寨蚇 南稻北粟经济:平均分配薇 文化:炎黄传说莃 蚈 奴隶制-夏商周(青铜器时代)夏距今3500年商-1600 西周-1046 荿 西周分封制商内外服-政治:夏禅让世袭官位分职设监狱芅 西周井田制轮流种植经济:夏农业石器、商农业石器施肥进步、酿酒蒃 文化:夏二里头青铜器为礼器与祭器——没有文字,只靠传说和考古推断。商青铜器为礼器沟通天地与支持政权,甲骨文,酗酒文化。西周礼乐(周公德治—儒家前身)聿 螇 春秋战国(东周-铁器)-770 肄 各国重用人才以求富国强兵政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化(礼崩乐坏)推举制(门阀政治)蒃 经济:铁器,犁耕发展,私人手工与商业发展。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蒀 “士”阶层兴起,造成百家争鸣,儒法道,富国强兵为目标(儒家为封建社会稳定政局所用,法家为秦朝所用统一中国,道家为封建社会修养生息所用)文化:蕿 总结:百家争鸣是中国与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一页。(世界上另外一个灿烂是同时期希腊哲学)膇 薃 第一次大统一袁 -221 嬴政(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到唐朝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秦羇 政治:商鞅变法后完成统一,军公爵制选官,创立中央集权体制,设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什五连坐(体现法家治国思想),暴政亡国(丞相权利过大也是重要原袆因)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开边移民、建驰道直道蚂 文化: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节 外交:蒙恬战匈奴,建长城抵匈奴虿 总结:创立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制度蓝本——皇帝、中央集权蚅 螂 汉-202 刘邦汉武帝荿 政治:汉初郡国并行(后造成七国之乱),布衣将相使世袭政治基本结束。文景之治无为完成休养生息(道家)。武帝有为(儒家)而治设内外朝削弱相劝,设监察刺史,膇察举制,推恩令消

专题综合(一)古代史大总结

专题综合(一)——古代史大总结 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1.主要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 (1)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根源。 (2)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3)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 (4)统治者政策调整,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 3.历史特征 (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相统一。 (2)中央和地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借助神权和思想控制来巩固政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4.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 5.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①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方面:①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②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二、多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的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生产方式为精耕细作,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农业日益完善,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经营方式以“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的特点,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和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5.从经济基础的角度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农业是古代最具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三、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四、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及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第二,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第四,教育的落后。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预测题组一 1.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 答案 B 解析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分割地方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康熙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度。故B 项正确。 2.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了手工业生产市场的狭小,对技术的垄断成为手工业劳动者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性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习。这种传习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其制作技术的保密性使许多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失传或变异,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