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一、心电图的解读

最常用的心电图记录仪是使用热敏打印纸的直接记录型仪器。现在数字化记录仪是最广泛使用的工具。无线心电图设备也越来越普遍。心脏的电活动通过金属线传导到放在不同位置的称为导联的金属板,心电图能够记录这些电活动。标准12导联心电图(I、II、III、VR、VL、VF和V1-V6)必须用3、6或12个同时记录的导联同时操作,这取决于心电图通道的数目。心电图导联便于操作,并根据它们解剖的连续顺序(VL、I、VR、II、VF、III)进行恰当标识。这有助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时显示两个相邻导联的任何ST段的偏移。

心脏产生的电流通过线路或由无线电传输给记录装置,这个装置基本由一个能放大电信号的放大器和一个能移动标记针的电流计组成。电流针的移动与患者心脏产生的电位幅度一致。这个电位有一个向量的表达。标记针记录正向或负向的投影依赖于特定导联的外置电极是面向除极或复极向量的头端还是尾端(对应电偶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不管电流强度是移近还是远离导联的正极。

尽管不是必须由医生进行心电图描记,但也要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在分析心电图之前,必须确保记录准确(II=I+III)、校准精确(1cm=1mV)并有平滑坡度的校准曲线。电压通常是1cm=1mV,记录速度是25mm/s。ST段的细微变化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些变化,有时会将心电图适当的放大以便于观察。

解读心电图可以是人工解读或者自动解读。尽管现代心电图设备能够对异常心电图进行推测诊断,但我们不能仅仅完全依靠自动解读来获取诊断。通常对不同间期和波形(心率、PR、P、QRS、QT)采用自动测量。但仍然建议临床医生对自动解读的心电图诊断应进行仔细分析。此外,心电图曲线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整体分析。我们的观点认为,自动解读可用于健康体检工作,尤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

要点提示:

人工解读遵循的顺序包括:

1 测量心率;

2 观察节律;

3 测量PR间期、PR段和QT间期;

4 计算心脏的电轴;

5 依次分析心电图的不同波形和段(P、QRS、ST、T和U波)。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解读心电图时应常规评估不同条目。

1、心率

静息时窦房结的节律通常为60-90次/分。

分析心电图的心率有几种方法。描记纸被分为5mm的正方形,除此之外,又被分成更小的1mm的正方形。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心率:

(1)观察两个连续R波之间5mm空格的数目(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5mm空格等于0.20s),根据R-R 间期计算心率的方法见表1。

(2)观察6s内RR周期的数目(每5个5mm空格等于1s),用这个数乘以10。这是存在心律失常时计算心率的最好方法。

(3)使用一个合适的尺子(图20)。

表1

图20

图20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的测量。左图为I、II、III导联放大的P-QRS-T。心率:箭头所示为QRS波群起始。从箭头开始测量两个心动周期(RR周期)。这个长度和标尺上的心率相关。如图所示,心率为61bpm。PR间期的测量通过三通道设备。准确的PR间期测量:从P波的最起始处(在给定导联上,本例为III导联)至QRS波群的最起始处(任一导联上,本例仍为III导联)之间的最大距离。QT间期的测量:第一个周期的QT间期应从Q波的起始至T波的结束(400ms)。校正的QT(QTc)(与心率相关的QT)可以通过标尺获得,通过两个RR周期结束的位置与标尺上的QTc对应即可得知-本例QTc=0.39(390ms)。正常的QTc不超过与心率对应数值的10%-15%。

2、心律

心律可以是正常的窦房结心律(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根据环-半区域相关性,当P波在I、II、VF 和V2-V6导联是正向,在III和V1导联是正向或±,在VL导联是正向或-/+,在VR导联是负向时,被认为是窦房结心律。根据向量环的旋转(窦性心律时逆时针旋转,异位心律时顺时针旋转),图21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窦房结心律时P波在V1和III导联是±,而在房性异位节律时V1和III导联异位P波的形态是-/+。同样的相关性有助于理解其它导联P、QRS或T波的形态。例如,当向量环电轴在+60°左右时,VL导联窦性P波的形态为-/+。

图21

图21 窦性P波(在FP和HP逆时针旋转,III导联和V1导联形态为±,VL导联为-/+),异位P 波(顺时针旋转,III导联和V1导联形态为-/+,VL导联为±)。

3 、PR间期和PR段

PR间期是从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的距离。如何进行其测量如图20所示。成人正常PR间期为0.12s~0.20s(在老年人可达到0.22秒,在新生儿可小于0.12秒)。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AV)阻滞,短PR间期见于预激综合征和不同的心律失常。PR段是从P波终末至QRS波起始的距离,通常在等电位线水平。但心腔内记录可以看到希氏束除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表现为PR段下降,与上升的ST段构成一个弓形图形。在心包炎和其它累及心房肌的情况如心房梗死,可以看到压低或更常见的抬高的PR段。

图20

4、QT间期

QT间期代表了除极(QRS波群)和复极(ST段和T波)的总和。通常情况下,尤其在T波平坦或存在U波时,很难恰当的测量QT间期。通常认为应当采用一致的方法进行QT间期测量,以确保要进行连续的QT间期研究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最常推荐的方法是把复极的结束看作是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图20左)。通过计算同步12导联QT间期的中位数能够得出最好的结果。

根据心率校正QT间期是必要的(QTc),有心率校正公式,最常用的是Bazzet和Fredericia公式。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标尺测量QTc,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不应超过对应其心率数值的10%(图20)。

QT间期延长可见于先天性长QT综合征、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和应用某些药物。一般认为,药物不得使QTc延长超过30秒,超过60秒可能会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及引起猝死。但TdP很少会发生,除非QTc超过500ms。QT间期缩短可见于早期复极、洋地黄效应,并少见于一些与猝死相关的遗传性疾病,通常后者情况下的QT间期小于300ms。

图20

5、P波

P波是心房除极波总体来说,其高度不超过2.5mm,宽度不超过0.10秒,圆形、正向,但根据环-半区关系,P波在V1和III导联可以是±,在VL可以是-/+。

6、QRS波

QRS波与心室除极有关。根据环-半区关系,在不同导联其形态也不同。

QRS波宽度不应小于0.10s,R波在V5和V6导联的高度不应超过25mm,在I、VL导联不应超过20mm,但在VL导联,其高度超过15mm通常被认为是异常的。此外,Q波必须是窄(小于0.04秒)并快速记录的,通常不超过其后R波的25%,但在III、VL、VF导联例外。

图18

图18 显示了在未旋转的心脏(A)、垂直旋转的心脏(B)及水平旋转心脏(C)的这种相关性。

7、ST段和T波

T波及其前的ST段产生于心室的复极。根据环-半区关系,成年人的T波除VR导联(因为T环位于该导联的负极半区)外都是正向,并且上升支慢于下降支。T波在V1导联通常是负向、平坦或偶尔轻度正向,有时在V2导联也可以是平坦或轻度负向,甚至有时在妇女和黑人的V3导联也是如此。在III和VF导联,T波可以是平坦甚至轻度负向。在儿童,右胸导联看到典型形态的负向T波是正常的(儿童复极)。

正常情况下,ST段位于等电位线水平或表现一个伴上升趋势的轻度压低(<0.5mm),或表现为与等电位线有关的轻度弓背向上抬高,在V1-V2导联明显。

图22显示了正常ST-T形态的变异。健康人V1导联可见马鞍型(图22G),尤其在漏斗胸或V1-V2导联位于较高位置(第二肋间)时。这种波形应与II型Brugada波形鉴别。早复极的波形(图22D)和ST

段弓背向下抬高2~3mm在中间心前区导联尤为常见。早复极的ST段抬高在运动时可恢复正常。当相同导联出现ST段抬高时,应除外急性心包炎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偶尔在T波之后出现一个小波,称作U波,常常表现为与T波的方向相同。

图22

图22 没有心脏疾病时ST段和T波不同形态的正常变异。(A)、(B)正常变异。(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一个22岁男性在跳伞过程中通过连续Holter监测记录的心电图。(D)早复极。(E)一个3岁儿童的正常复极。(F)一个75岁没有心脏病的老年男性。(G)一个有漏斗胸的20岁男性。ST抬高为正常变异(马鞍型)。

8、额面QRS电轴的判定

当QRS电轴为+60°时,I、II、III导联为正向,但根据II=I+III法则(评估P波和T波电轴遵循同样的法则),II导联正向波更高(图23A)。当电轴左移,从+60°移至+30°一直到-120°时,QRS波群从III导联开始变为负向,电轴每向左移动30°,QRS波群就从正向变为正负等电位双向,再从正负等电位双向变为负向(图23A、B和24A)。当电轴右移,从+60°到90°一直到-120°时,QRS波群再变为负向,但从I导开始,电轴每向右移动30°,QRS波群就从正向变为正负等电位双向,然后从正负等电位双向变为负向(图23A、C和24B)。应用这种方法,QRS电轴可以在额面上以30°近似值计算。为了更加准确的定位,需要查看VR、VL和VF导联的形态。例如,I、II、III导联R波为正向,提示QRS电轴在+60°左右。如果我们观察VL导联,电轴确切定位在+60°的QRS形态是正负等电位双向的。根据环-半区关系,如果VL导联QRS波正向大于负向,那么电轴位于+30°和+60°之间,如果QRS波负向大于正向,那么QRS 电轴在+60°到+90°之间。

P、QRS和T波的电轴的正常范围如下:(1)P电轴:正常情况下大于90°,位于+30°到+70°之间;(2)QRS电轴:通常在0°~+80°,但在健康人偏左,而在虚弱者更偏右。(3)T电轴:通常在0°~+70°。当QRS电轴偏左时T波电轴也更偏左。但当QRS电轴偏右时,某些情况下T波电轴在0°~-30°之间。

图23

图24

图24 QRS电轴从+60°向左(A)和向右(B)每移动30°时QRS形态的改变

9、心脏转位

在没有明显旋转的心脏,QRS电轴在+30°左右。图18A显示了在具有这些特点心脏的QRS向量环和QRS 轴。但心脏可以出现单一的或复杂的旋转,大多数旋转发生在以下轴:前后位(垂位心或横位心;见图18B、C和25的VL、VF导联)和纵向(右旋或左旋;见图25胸前导联)。也可以看到横轴的旋转,这种情况下,偶尔心脏除极的最后部分指向右上。这点解释了SISIISIII的波形。这种波形可见于正常个体,但也见于右室肥大,需要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进行鉴别。垂位心常伴有右旋(VL导联rS,VF导联qR,V6导联Rs),横位心常伴有左旋(VL导联qR,VF导联rS,V2~V3导联RS)(图25)。也应该注意复杂旋转的一个特殊类型-右旋伴水平旋转-因为膈肌抬高所致(肥胖、妊娠)。这种复杂旋转解释了I导联S波、III导联Q波伴T波负向的形态,这种形态会和下壁心肌梗死混淆(图26),但这种QR形态常在深呼吸后消失。

图18

图25

图25 1:心脏沿前后轴旋转。QRS电轴在垂位心和横位心的指向。QRS电轴在垂位心(A)、中间位(B)和横位心(C)的形态,。2:(A)心脏沿纵轴旋转。(B)右旋和左旋图解。(C)在左旋位、中间位和右旋位心脏的水平面(V2、V6)上各向量环及波形。

图26

图26 (A)右旋位心、水平位心和心尖向前时QRS向量环和心电图形态。(B)一个心脏有这种旋转的35岁健康肥胖女性的心电图示例。

10、心电图与年龄

心电图随年龄而改变(图27)

图27

图27 (A)一个3岁儿童的心电图。(B)一个80岁正常老人的心电图。

A、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图27A)

健康儿童与正常成人相比,其心电图的最重要特征总结如下:

1 心率更快,PR间期更短。

2 由于婴儿生理性的右室肥大,心脏通常是垂直位,QRS电轴右偏,V1至V3~V4导联T波负向或双峰,并具有一个特征性的形态(婴儿复极),这一形态直到青少年才消失,在女孩尤为多见。QRS向量环在回到终点之前的方向一直向左,从而解释了为什么V6导联的波形类似于成人V1前的形态(同V6的‘q’相比,V1表现更高的R波)。有时V1可见rsr’形态。在婴儿,尤其是足月后,刚出生时甚至可以看到R或

qR的图形伴轻度正向的T波。这种Rs波形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数年,甚至可能到成年。但T波通常在出生后变平坦或负向。

3 有些青少年也可以看到胸前导联R波高电压(Sv2+Rv5>60mm)而不伴左室增大。

4 有时吸气时心率明显增快。

B、老年人(图27B)

以下为与年龄相关的老年人心电图变异:

1 心率偏慢,PR间期较长(正常可达0.22秒)。

2 偶尔因为肺气肿,P轴右偏,V6导联可见‘S’波,QRS电轴大体方向偏左(0°~ -30°)。

3 V1~V3 ‘r’波递增不良,可能是由于间隔纤维化,这可能会在鉴别室间隔坏死时增加困难。

4 一些复极的变化(ST段轻度压低和/或T波平坦)。常见‘U’波,尤其在心前区中间导联。

心电图基本讲解

本人在心电图室上班将近一年,心电图做了将近五千份,许多类型的心电图都见过,现在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相信对大家有帮助。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均属危重,有条件要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教材写得不详又不好,但临床上较常见。 文献示:病窦实际就是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等症状。 个人意见:只要窦缓<50次特别是有症状的均须考虑病窦的可能。阿托品试验阳性(后面讲)有助诊断。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作为国内内科学最权威著作(《内科学第7版》),如此含糊的“显著”令莘莘学子很愤怒!显著?就是几秒!?其他文献均未查及。已咨询我院心电图科。答:“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科内标准,不代表全国)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但假若这个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

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就这么简单。 2、三度(下图): 要用双规量,P波一直规律出现,QRS波也一直规律出现,二者无任何关系,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P波:代表心房除极,ⅠⅡaVF、V4~V6向上,aVR向下。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 时间<0.12s PR间期:P波起点到QRS起点,代表心房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0.12-0.20s QRS:代表心室除极,一般0.06-0.10s,大于0.12s视为异常。 Q波:除aVR以外,正常人Q波时间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J点:QRS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为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ST段一般在等电位线上。上抬:V1 V2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 0.5mv,V4-V6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下移:所有导联一般不超过0.05mv。 T波:大多与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 若V1的方向向上,则V2-V6就不应再向下。 QT间期:指QRS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正常范围 0.32-0.44s。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U波: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U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V3 V4较易见到,U波明显增高-----血钾过低。 心房肥大 1 右房肥大P波尖而高耸,≥0.25mv,但是P波不增宽。ⅡⅢavF最为突出, 称为肺性P波。 2 左房肥大P波增宽,时限≥0.12s,且常呈双峰,两峰间距≥0.04s,ⅠⅡaVL 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心室肥大 左室肥大Rv5+Sv1〉4.0mv(男性)或者〉3.5mv 电轴左偏 右室肥大V1导联R/S≥1,Rv1+Sv5〉1.05mv 电轴右偏 心肌梗死 1 超急性期梗死发生后数分钟高大的T波,ST段斜形抬高,尚未出现Q波。 2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坏死性Q波(时间≥0.04s 振幅≥1/4R),损 伤性ST段升高,缺血性T波倒置。 3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残留下坏死性Q 波。 (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 V2 V3;前壁V3 V4;前侧壁V5 V6;高侧壁ⅠavL; 广泛前壁V1-V6;下壁ⅡⅢavF;后壁V7 V8 V9) 心房扑动: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在ⅠⅢavF 导联中可见。室律规则,QRS一般不增宽。 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V1最明显。室

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使用说明书

TLC5000动态心电图仪分析软件使用说明书 分析软件操作说明 点击"分析数据"按钮,进入TLC5000界面,本菜单提示是否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如图1-1点击键,进入分析界面如图1-3所示菜单。 图 1-1 注意:如果是起搏病历,先进入图1-2所示对话框,医生根据病人的起搏器参数修改下面各项。其中起搏脉冲分析精度是相对于起搏脉冲高低而言,一般情况下选择“中”,如果脉冲很低可以选择“高”。 图 1-2 点击键,进入模板编辑(已经分析过的)或者是顺序回放(没有分析过的)。 图 1-3

$ 图1-3所示界面是让用户选择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波形,并调整ST段的值,如图所示,左侧视图从左至右三条彩色的线分别代表静止电位、ST段起始点、ST段结束点,鼠标点击,离点击点最近的线就会被选中,使用键盘的“← →”键就可改变被选中线的位置。 右边是控制视图,其中人工干预,为以后扩展功能所设计。 如果当前的波形比较好,可以点击“接受”按钮,系统则进入心律失常分析。如图1-4如果用户这时候想退出程序可以直接关闭。 如果当前的波形不好,可以点击“拒绝”按钮,系统将继续显示波形,直到有好的波形出现为止。然后点击“接受”按钮,系统则进入心律失常分析。 点击主分析导联右边的下拉框,选择主分析导联。 RR不应期:此参数一般为300ms,表示两个心搏之间的最短时间,默认为300ms,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果病人心率很快,应尽量将其调低,以免分析漏搏。 点击“分析导联”的各项,可以选择任何几导分析,默认值是采集的八导联。 当病历的波形幅值太低,可以在识别精度一项选择“高”。 当病历干扰很多时可以在判干扰精度一项选择“高”,分析精度,和判干扰精度一般可以不调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效果选择。 点击按钮以后,进入图1-4所示。 ( 图 1-4 点击按钮,分析可以暂时停止,用户可以通过键盘上的“↑↓← →”键浏览十二导心电图形。此时在心率趋势图上方会出现一绿色的标志线,它代表当前波形的位置。用户可以回退到一点,改变条件(分析导联、识别精度、判干扰精度)点击按钮,绿色标志后面的开始重新分析。见图1-5。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注意事项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注意事项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医生这样的建议,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及患房颤危险因素的增加,建议常规体检时查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房颤。 随着家用心电图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就能自查心电图,对房颤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情况下,心电图检测出来的结果是值得信服的,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差异。 我们所说的心电图检查指的是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患者仅需在心电图室平卧或者静坐约1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检查,可以多次反复的描记。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房颤发作的情况下描记心电图才能确诊房颤。 一.房颤心电图的特征

1.一般房颤的心电图心律不整齐,P-P间期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2.看不到正常的心房波,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 3.房颤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但是房颤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4.心室率极不规则,房室传导正常者、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心室率一般是在100~160次/分之间的,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 5.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出现变形增宽。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可以买一台家用心电图机,随时随地在家自测心电图,对房颤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心肌的电激动传布全身,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发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即心电图。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表面变动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 一、典型心电图 心电图由一系列不相同的“波组”构成。一个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及波段(图14-1-1) 图14-1-1 心电图各波和波段示意图 P波(P wave):反映左右心房的电激动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P-R间期(P-R interval):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段(P-R segment):代表心房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的时间。 QRS波群(QRS Complex):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之向上的波为“R”波;继R波之后的向下波为“S”波。 S-T段(S-T segment):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线段,反映心室早期复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T wave)反映晚期心室复极过程电位的变化。 U波(U wave):代表心肌活动的“激后电位”(after potential). Q-T 间期(Q-T interval):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和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这种电荷稳定的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图14-1-2)。通过实验,测得极化状态的单一心肌细胞内电位为-90mV,膜外为零。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这种稳恒状态就称极化状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三九健康网时间:2003.09.19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 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 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 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

心电图解读第8讲心房颤动心电图

?讲座? 心 电 图 解 读 第8讲 心房颤动心电图 贾 忠 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 中图分类号:R541.7;R54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04)11-0019-021 心房颤动的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地乱颤,从而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2 心房颤动的分类2.1 按发作时间分 ①阵发性房颤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48小时,也有持续7天或以上者;②持续性房颤不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可经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③永久性房颤无法恢复窦性心律,即使偶尔恢复窦性心律,也会很快转回房颤。 2.2 按房颤时的心室率分 ①缓慢型心房颤动,指房颤时心室率小于100次 /分(bpm );②快速型心房颤动,指房颤时心室率大于100bpm ,其中心室率大于180bpm 者有时被称为极快型心房颤动,后者常见于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2.3 按发作原因分 ①病理性房颤,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房扩大、心房肌纤维化、心房肌代谢增加等;②孤立性房颤,排除性诊断,指无明确病因者,但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肺静脉起源等有关。3 房颤的心电图特点3.1 房颤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图1) 3.1.1 f 波  房颤时p 波消失,代之以频率、振幅、形态 均不一致的f 波,等电位线消失,f 波频率在450~600bpm 之间,f 波振幅不等,一般称V 1导联f 波振幅大于1m V 者为粗颤,小于1m V 者为细颤。一般是粗颤的频率低,而细颤频率高。房颤时f 波在心电图各导联的振幅不等,部分导联可能无法分辨。3.1.2 RR 间期绝对不等 房颤时快速的心房激动并不能全部下传心室,大部分在房室结发生隐匿性传导,结果心室率明显慢于心房率而且心室律绝对不齐。3.1.3 QR S 波形态可能有所差异 房颤时QRS 波的形态、振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主要有两个原因:f 波与QRS 波叠加导致QRS 波振幅改变; 心室充盈程度不同导致。3.2 但在下述的情况,上述条件可能不显著。3.2.1 粗大的f 波(或U 波),可能形似P 波或F 波。3.2.2 f 波极为纤细,在一般导联中不易查明(图2)。3.2.3 如兼有完全性房室阻滞,则心室率可能完全匀齐。 3.3 房颤时常见的心电现象 3.3.1 隐匿性传导  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现象之一。当任 何一个激动部分地透过了心脏传导组织,虽然未达到心房或心室,但却可以产生新的不应期。由于这些激动所产生的动作电位不足以在体表心电图上直接表现,只能根据对下一次激动所引起的传导障碍或激动起源上的变化,而获得间接的诊断依据,故称为隐匿性传导。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Ⅲ、aVF导联最明显。2.在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起始P波指数IPI>0.03 mm.s。 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Ⅰ、Ⅱ、aVL导联较明显。2.在V1导联上,Ptf≤-0.04mm.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 左心室肥大:1RV5≥2.5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0.11s,v5导联VAT≥0.05s。3ST-T段改变:V5、V6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RV1+SV5>1.2mV,RaVR>0.5mV。2 QRS 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R/S<1。3 心电轴右偏,尤其是>110者。4 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型Q波改变(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心肌缺血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左右,面对缺血区出现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常伴T 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下移。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下移,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幅度≥0.05mV。2,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尤其是先负后正)、倒置。3,U波持续倒置。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频率大多为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频率多在140-200次/min,室律可略有不齐;2,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窦性P波,可见窦性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缓慢,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室速最可靠的依据。 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不匀齐的房颤波(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V1导联最清楚,其次是Ⅱ、Ⅲ、aVF。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3,QRS波群形态正常。 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A,Ⅱ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出现一次心室漏搏。B,Ⅱ度Ⅱ型: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恒定;QRS 波群成比例地脱漏,形态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距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M)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S-T段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呈宽而有切迹的S波,时间≥0.4S。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V1、V2导联常呈rS型或QS型,Ⅰ、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呈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 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P波一般为窦性型;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所谓的预激波;继发性ST-T段改变。 血钾过低或缺钾:S-T段压低>0.05mV,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以V2、V3明显,可达0.1mV以上。 血钾过高:1,最初表现T波高尖,基底狭窄,双支对称而呈"帐篷样";2,血钾>6.5mmol/L 时,QRS波群增宽,R波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3,血钾>7.0mmol/L时,P波消失(窦室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P-R延长,心室率缓慢。血钾过高的最后阶段可发生室速、室扑、室颤甚至心室停搏。 低血钙: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 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 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 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 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_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卢喜烈1 朱力华2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 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最高心率指24h内

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 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 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窦性心律 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止。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4、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指连发的2个房性早搏。

ECG1—心电图重点知识总结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1)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3)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二、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与心电图形成学说: 极化状态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心电图的波形 ○电偶学说: 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图 心电图 ○电偶:由两个电量相等、 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一个整体。 ○心电向量:既有强度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 ○第一次投影 三个平面:额面、横面、失状面 ○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各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一)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标准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二)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 1、V 2、V 3、V 4、V 5、V 6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二)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 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范围:正常(-30 ~+90 °) 左偏(-30 ~-90 °) 右偏(+90 ~+180 °) 不确定(-90 ~-180 °) △心电轴计算法:分别计算Ⅰ、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 △心电轴的简单的目测法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 △位置:P波一定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形态:光滑圆钝,可有轻度切迹。 △时限:<0.12秒 △电压:<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即PtfV1 :V1导联P波双向时,其负向波。 正常人PtfV1>-0.04mms(负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乘积)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群 △代表: 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0.06 ~0.10秒<0.12秒 △波形: –Ⅰ、Ⅱ、V4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 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1、窦性节律:正常人几乎总是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时,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于午休及夜间睡眠时,窦性心律不齐可出现于各个时间。 2、心律:成年人24h全部心搏数多在80000--140000个。夜间睡眠时,最低心率可慢至40bpm,偶有小于40bpm多因迷走神经增高所致。青年人剧烈运动心率可达180bpm以上。老年人运动时心率一般不超过160bpm。为此,以安静时心率在60--100bpm之间作为动态心电图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3、早搏:24小时房性早搏小于100次。室性早搏数目小于800次。多为单形室性早搏,少数有偶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性QRS波群时间≤0.14S,无RonT现象。 4、房性心动过速:正常人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了10 --20 左右,多由3--7个房性QRS波群构成,心率100--250bmp,24h不超过3阵。 5、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0.25 --2 。为短暂偶发,能自行终止。见于特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6、房室传导阻滞:正常人偶有一度及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于睡眠时,多为一过性。

7、逸搏与逸搏心律:逸搏出现于窦性心动过缓,早搏的代偿间歇后,常见的逸搏有房性及交界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形成短暂逸搏心律,可与窦性心律形成不完全干扰房室脱节。 8、ST--T变化;剧烈运动ST段轻度上斜型下降≥0.75mv。不同状态下记录到的T波可直立低平,一般不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 9、Q--T间期;Q--T间期变动在0.40±0.04S之间。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慢时Q--T间期相应延长,一般不超过480ms。

房颤诊疗常规

心房颤动 【概述、定义】 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病因】 1.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电击、急性心包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房颤是心肌梗死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伴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约70%的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多为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尤其是存在左心室肥厚(LVH )时、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房颤也可以见于限制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脏肿瘤、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环钙化、特发性右心房扩张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 3.不伴有相关疾病的房颤在年轻患者中,约30% 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瘤等,称为孤立性房颤(lone AF)或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 AF)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一)典型体征 (1)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房颤的三大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脉率小于心率)。 (3)栓塞:可发生脑、肺及四肢血管栓塞征。栓塞的发生率与年龄、心房大小和基础心脏病有关。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钙等诱发房颤的因素。 (2)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 2.心电图检查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规则的房扑波或连续、不规则的房颤波,在Ⅱ、Ⅲ、aVF或V3R、V1、V2导联上比较清楚。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且不整齐的颤动波(f波)。心房冲动接连多次在房室交接处组织内隐匿性传导(心房冲动受阻于房室交接处组织,下一次冲动到达时交接处组织仍处于不应期,发生一次传导障碍),使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在120~180次/min之间。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时的相同;伴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时,QRS波群畸形。 【并发症】

教你如何快速读懂心电图

如何快速读懂心电图 简化记忆----强化记忆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 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 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本篇容与学术无关。容正在更新中 1、正常心电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窦性心动过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窦性心动过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更多资料请登录医博园论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 -250次/分之间。在电视节目中反映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用此图来衬托紧的气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动态心电图简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仪 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DCG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一) 2006-12-16 1:11:24信息来源:医学考研网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一)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产生原理 ?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外负内正电源前电穴后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 电源后电穴前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 复极方向与除极方向相反心外膜向心内膜 ? 心电向量(vector)具有强度和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与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距离呈反比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夹角呈反比 ?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极 ? ST段和T波: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 ?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3.心电图导联体系 ? 肢体导联(limb lead) –Einthoven三角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 aVR aVF –额面六轴系统 ? 胸导联(Chest lead) –单极导联V1-V6 –肢体导联三个电极各串一5kW电阻,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为负极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1.心电图测量 ? 走纸速度25mm/s时,纵线1mm=0.04s 标准电压1mV=10mm时,横线1mm=0.1mV ? 心率的测量:60/R-R或P-P间期的秒数 ?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QRS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上缘到波顶,下缘到波底 ?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同步心电图 ? P波、QRS波、Q-T间期从最早起点至最晚终点 ? P-R间期从最早P起点至最早QRS起点 –单导心电图 ? P波、QRS波:最宽的P波、QRS波 ? P-R间期:最宽大P波且有Q波 ? Q-T间期最长 –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 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的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是额面电轴 –测定方法:I、III;目测;代数和 –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的ST段分析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的ST段分析,对于检出突发的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有很大的价值。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也会影响它反映心肌缺血的可信性。 一、选择记录的导联系统 早期的AECG记录仪,只能记录一个或两个导联的心电图,而且记录仪的低频响应较差,引起ST段失真,近年来由于记录仪采样率的提高,导联数增加,低频响应改善,及ST段分析软件方法改进,判断ST段改变的准确性有明显提高,能监测日常活动中心电图上短暂的ST 段改变,为判断心肌缺血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在常规心电图上,各导联的ST段改变,可反映相应部位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例如V1、V3、V5导联能够敏感地反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Ⅱ、Ⅲ和aVF导联能够反映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病变。 双通道的记录仪常用CMV1和CMV5导联组合,CMV1导联显示P波清晰,适合于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分析,而CMV5导联的ST段下移对前壁缺血较敏感,但这两个导联只能反映左室前壁的心肌缺血,而对下壁心肌缺血不敏感。三通道记录仪常用CMV1、CMV5和CSaVF 导联组合,由于增加了CSaVF导联,增强了对下壁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该导联系统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要求。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全导联”的AECG仪器,就其导联系统而言,可分为两类:①(real,真实的)12导联系统,共有10个电极(3个肢体电极,1个接地电极,6个胸电极),电极放置的位置与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相同。由于其肢体导联放置的位置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一样,所以又称为“改良的”12导联。该类仪器所记录的心电图波形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差别主要在Ⅱ、Ⅲ和aVF导联,而胸导联差别较小。显然造成波形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左腿电极被移到左肋弓缘所致,其次是有时候把二个上肢电极放得太近的缘故。尽管如此,该导联系统仍被临床一致接受。②“推导或合成的dervived or synthesized”(俗称模拟的)导联系统,其中有12导联(5个电极)的或18导联的(7个电极),就理论而言,真实的心电信息含量只有4个或6个导联,其余的导联则是按其某种设计好的算法模型,经计算机运算而推导出来的,电极的数目和算法模型的设计水平都能影响其波形的可信性。 (一)主要反映左心室前壁的导联纪录(图4-13) 图4-13 主要反映左心室前壁的导联位置 Channel 1:CMV5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B(-)放置在胸骨柄右缘。 Channel 2:cMV1棕色导联的探查电极C(+)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骨上,黑色的导联电极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