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古瓷真伪鉴定对比图

17古瓷真伪鉴定对比图

17古瓷真伪鉴定对比图
17古瓷真伪鉴定对比图

他亲自传授了几条在他多年收藏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简单实用的分辨古瓷器真伪的“秘诀”。

第一招:富有美感。艺术性越强的瓷器越值得收藏。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制作都是不顾成本,追求最高端的艺术效果,因此好的古玩无论从造型、工艺、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选择收藏瓷器,首先就是要选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从另外一方面说,收藏最基本的就是要带给人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如果非常喜欢一件瓷器,哪怕不是真正的古玩,能带给人很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件美事。这样的收藏能让自己获得快乐。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收藏,会让学习的过程更轻松和自在。

第二招:随身携带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瓷器表面的“气泡”。如果“气泡”完全大小均匀,则是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烧制的。而真正的用柴窑烧制的古瓷器表面应该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还会出现颗粒非常大的“破泡”,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瓷器本身的物理变化,无法仿制的。要注意的是,用放大镜看的时候,最好是看瓷器表面“青花”花纹,在有颜色的衬托下,能看得比较明显。

第三招:用手指弹器皿,听其声。此招适用于大盘子、大碗之类的较大体型的瓷器。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

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

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式甚至重量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例如,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古瓷的底足很关键

根据鉴定专家的经验,要鉴定古瓷的真伪,底足是很关键的。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最大的地方。透过底足,可以见其胎、其釉,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烧造工艺、老化程度等。那么,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首先也是要掌握各个朝代瓷器的特征,如足的形状,胎的质量等,还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定古瓷真伪。

首先,底足是否有粘沙现象。明代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明清瓷器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却很少有粘沙。虽然仿品也有少数粘沙,但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仿品的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使之极少有粘沙。

其次,看底足露胎之处胎骨磨损情况。一般来说,仿品的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真品的露胎处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显得细腻。

然后,看底足露胎之处的火石红。各个时期瓷器的火石红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代民窑瓷底足处火石红特别浓郁,而其仿品的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显得轻浮不定,有的颜色偏黄。

最后,看底足的垫烧痕迹。明以前的瓷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哥窑有“跌足”等。

看各时期底足的特别之处,主要是观察各个时期瓷器底足露胎处的痕迹。如南宋瓷器有旋纹;元代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代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较少;清代官窑瓷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

真假元青花对比,假的没神韵,假的青花色不深沉比较飘浮.

各位老师,今天看到一标本,现在对比发色和画工,请大家赏析。

上面的发色不对,没有国料和苏青或者混合料的感觉。

中间的标本是土里挖来的,土气明显,苏青特征明显。

下面的是保存条件较好的釉面发色。

明早期青花麒麟纹仿品在市面上很常见,甚至在中众多拍卖会上都偶有所见,业内专家成“多观真品,弄清特点”——明早期青花麒麟纹仿品的鉴别并不难,那么该如何鉴别真假呢?

青花麒麟望月盘

口径:37.2cm 底径:18cm 通高:8.6cm

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麒麟图案应用较为广泛,尤以明代初期

民窑青花瓷上的形象最为丰富生动。明永乐与宣德时期的大罐、

盘、碟等瓷器上,常见形态多姿、粗细各异的麒麟图案,并一

直延续到清代初期。现在很多古瓷仿制者仿制了大量多类档次

的青花绘麒麟纹饰瓷器,仿制水平高者,在各种文物艺术品拍

卖会上时有所见。一般古瓷收藏者所接触到的,多是一些中低

水平的仿品,并以仿制民窑瓷居多,只要准确地把握了真伪两

者的特点,仿品就不难鉴别。

名称:明万历青花麒麟人物图盘

尺寸:直径21.6cm

明代麒麟纹图案构图由繁密走向疏朗,用笔风格由工细过渡为简练,既有画工繁褥生动的大罐、大盘、也有寥寥数笔勾勒的小盘、小碟。麒麟纹旁多带有火焰纹,周围饰有简单的花草纹。青花呈色根据瓷器的大小、粗精的状况呈现出多种特点,往往器型大、纹饰繁细者青花呈色蓝艳,略带结晶斑,胎质洁白细密,釉层晶莹透澈。器型小、纹饰简单者,青花呈色多为灰蓝,带结晶斑,胎质灰白间有杂质,釉层青亮,个别有生烧现象出现,青花呈色灰黑,釉色青黄。这些现象的出现,应与明代景德镇地区众窑场中采用的不同制瓷原料、工艺水平及面

对各类使用对象有很大关系。鉴别仿制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材质和釉色。现在仿品的胎质多系球磨机研磨,洁白细腻无杂质。釉色虽白中闪青,但同一器物上釉层薄厚处,釉色并无明显的深浅变化,且略显浑浊,无古瓷真品亮青的感觉,青花发色虽追求蓝艳,但蓝色浮于釉层表面,人为点染的黑褐色结晶斑更显呆滞。

二、多观真品,仔细观察麒麟纹饰流畅与否。仿品上的麒麟及辅助纹饰,有的尽管也达到了形似,与真品相比,仿品用笔迟滞的毛病一览无余。在收藏实践中,只要藏者多见、多上手各类真品,真伪对照比较,仿品是不难鉴别的。

图1 民国—晋城窑杯

图2 清末—民国晋城窑小青花香炉

以下是仿古工艺瓷器的一些现代工艺生产现象,希望你能够认真的阅读领会,对你的收藏道路将会有所帮助。

釉面一一洁白,光亮,清透,薄釉.

工艺一一粗尘,器型臆造,细节处理简单.

纹饰一一线条生硬,画法呆板,画意笨掘.

青花一一发色韵味不足,色浮,充满现代合成料的气息.

彩色一一用料油漆味十足,缺泛通透性和时代沧桑感.

胎质一一洁白,精细,疏松,制作较粗糙.

胎壁一一较厚的或较薄的.

手感一一较轻的或较重的.

釉泡一一细小且密集的.

款式一一大小不合规式的.字体不够规整的或规整有余的.

总之仿古工艺瓷器它们所缺少的就是时代特征和时代韵味.

【转载】引用常见古代瓷器真赝品比对古陶瓷真赝品比对图

古代德化外销瓷

畅销国际市场的古代德化外销瓷器畅销国际市场的 叶文程徐本章瓷器是我国古代发明之一,远在唐代即以新兴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乃到于埃及。历代以来,瓷器一直是我国对外的输出品,与丝、茶并誉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福建省德化县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产瓷地区之一,瓷器外销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根据国外调查、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德化窑的产品,自宋代以来,就已大销往国外,销售范围遍及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各国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在怯尼亚以南的坦噶尼喀境内,就出土了德化窑青花瓷器。”“1964年以来,在菲律宾遗址与墓葬中就发现了数千件较完整或能够复原的德化窑瓷器。其中以马尼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离马尼拉约五十英里)、民都洛的加莱拉港等遗坦最为集中。”而在“印度尼西亚全境内都发现有中国的青白瓷影青),……从景德镇影青瓷器到德化瓷器都有。德化瓷器在西里伯斯和爪哇就出土过不少。……位于加坦克曼丹岛北部的东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地方,也曾经发现过大是的德化窑瓷器”①目前,全县发现的宋至清古瓷窑址一百八十五处,其中五十八处发现有外销瓷产品,可见德化瓷器外销之旺盛及在我国陶瓷外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古代德化瓷器的外销对探索我国特别是泉州港和南方几个重要港口的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古代德化窑外销的主要产品 宋元时期:

(一)军持(或称军持壶、净瓶,是一种专供外销的特殊器物。)发现于碗坪仑、屈斗宫、后坑垅、后垅仔等宋元时代的窑址中,其出土的军持标本,有的与韩槐准在《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所介绿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院陈列的相同①。有的与在东爪硅出土的一样,②。在菲律宾马尼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民都洛的加莱拉等遗址也有发现。③ (二)盒(或称粉盒)。宋元时代的德化窑已大量生产,在屈斗宫、碗坪仑、后垅仔、家春岭、内坂、大垅口、尾林、太平宫、墙坪山、湖枫林、潭仔边等窑址均有大量发现。盒的造型精美,器形一般较低矮,盒身呈圆形或八棱形,子母口,底平而稍内凹。胎白细坚,青白釉,口及底部无釉。装饰花纹丰富多采,盒盖一般印有各种花草和图案,有莲花、牡丹花、菊花、葵花、云纹、凤鸟纹、钱纹和其他缠枝花草;有的盒盖的中部还有“福”、“寿”、“金玉”等吉祥文字,屈斗宫还发现盒盖上有明外销象征的“长寿新船”文字。盒身周边印有瓜瓣纹或直道纹。菲律宾出土的青白釉盒①与德化碗仑及其他窑址出土的完全相同,可以证实是德化窑生产的外销瓷。菲律宾马尼拉圣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民都洛的加莱拉港等遗址发现的盒,“装饰均以印凸细线条纹为主,纹饰有莲瓣、卷叶、牡丹、飞鹅、钱纹、万字符号、水生植物、玫瑰化等。这些器物的造型与纹饰(根据能见到的照片与材料)均与德化屈斗宫窑窑基内的出土物基本相符”“应属于元代初期”的产品②日本在挖掘由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即我国南宋至元代中期)的经冢时,出土的“盒子的量最多,从一个遗迹中挖出几个盒子来是不稀奇的。盒子有大小几种,很多是模制的。盒子的表面有花草纹、小花纹、七宝纹、双凤纹等等,用型押表现出来”,从东京国立博物馆、佐世保文化科学馆、镜神社、御山神社、施

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 09文博陈一苇090109003 《马可波罗游记》中曾记述到:“···并知赤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城迪云州,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两晋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绚丽多彩的中原文化,包括陶瓷生产,也随之传入德化,并在德化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明代德化窑在元代半倒焰炉的基础上创新了倒焰结构的窑炉,使明代德化白瓷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造就了象牙白、猪油白、乳油白、葱根白、鹅绒白、孩儿红等优质瓷种。特别是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白釉瓷雕塑像的出现,使德化白瓷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提高了德化白瓷的知名度。清代早期主要以白瓷为主,清代的白釉瓷白中泛青,色泽素雅。民国时期,德化白瓷以其造型简朴大方、线条流畅、釉色洁白光亮而受到世人喜爱,特别是大型组雕五百罗汉倍受人们喜爱。 德化窑明代“象牙白”瓷产品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除了部分订制外销的产品外,大部分造型都是民间百姓常用的日常器具,以及文人墨客和宗教方面的用品和陈设品。明代是德化陶瓷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一批瓷塑艺术大师。尤以何朝宗为代表的“象牙白”瓷雕塑像最具特色,被誉为“东方艺术”、“可与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象牙白有这么几个特征:1、器物造型厚实、丰满,装饰部分讲究自然大方、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胎体细腻,胎质坚硬,这种德化独有的中低温材料配方的瓷质是闽南周边窑厂,乃至景德镇的白瓷所不能比拟的。2、釉层均匀,釉面莹润,玻璃相好,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似象牙色,犹如凝脂。3、叠烧内部有支钉痕迹,其它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4、瓷雕作品深带艺术匠师的风格,一般在背部或某个适当位置都盖有作者的图章,得意之作有时还加上其它款式的图章,如年号款、地名款等,作品内壁主体可见印装合缝的痕迹。 明代“猪油白”瓷产品和“象牙白”瓷的特点大同小异。猪油白梅花瓶、龙虎杯、犀角杯等大量销往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为雅士喝饮料的器具。 明代“葱根白”瓷属于一种质地高雅的优良瓷种。民间使用量大,传世较多属于较为一般的瓷品。其特点是:1、造型丰满、结构严谨,细部装饰精巧。2、胎釉结合紧密,胎色白,质地坚硬,釉色洁白犹如水中葱根。3、该瓷种细部处理留有德化明代窑工的手工刀法的痕迹,真雕刻痕迹最为明显。 在岭兜明代窑址的调查中发现了一种白中蕴红的标本,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孩儿红”瓷,器型主要有梅花杯、八角杯等。孩儿红是一种在烧成工艺上无法控制,且在一定氛围下偶然产生的珍稀瓷种,得者甚少,传世就更少,因而被古玩界视为稀世珍品中的极品。 孩儿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瓷种是在中低温陶瓷原材料在特定的氧化气氛下产生的,从考古资料上看,德化窑古代烧氧化焰的主要是在元代、明代和清代,尤以明代最为典型。因此,在器物造型、制作、装饰、烧成等方面留下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现代采用的稀土添加着色有很大的差别。2、釉面莹润光亮,器物白中蕴红,在光线下犹如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 清以后,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德化窑开始大量烧制青花瓷。由于德化白瓷的质地与民间青花画有机结合,使德化民窑青花瓷备受世人钟爱,几乎所有的窑厂都该烧青花瓷,且产品大量外销,德化窑白瓷的名贵瓷种随之削落。

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

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 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且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在宋代是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技艺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而闻名于世,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再无超越。除了天青釉之外,蟹爪纹、香灰胎也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从瓷器的釉色、胎体及器物的口、唇、腹、足等十个方面分析介绍汝窑瓷器的特点,以希望对那些喜欢汝窑瓷器、爱好收藏汝窑瓷器的人士有所助益。 汝窑是中国古代瓷器史上的一朵艳葩,烧造出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天青釉色,并将青瓷器的烧造从技术和态度上延伸至尽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所烧造的天青釉色能与汝窑天青釉媲美。窑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其名字是因地而得。宋代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这样写道“本朝以定州白磁(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欧阳修在其《归田集》中这样来赞誉汝窑瓷器,“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宋周密《咸淳起居注》中还写到:“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从以上

文献看对汝窑瓷器釉以天青为魁做了详细描述。汝窑对各种天青釉色进行了模仿,其中“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最令人们留恋。至今街头巷尾、市井之上依然在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历史似乎在汝瓷之上发生了停滞,时光没有抹去汝瓷在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汝窑瓷器被誉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是举世公认的。在宋代汝窑瓷器就十分珍贵,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到“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未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可见汝窑瓷器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从地处河南宝丰县的清凉寺窑址上看,很多真正为宫廷烧造的瓷器都是被砸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烧好,恐流入民间而故意打碎。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张俊向高宗皇帝“贡奉汝窑瓷器”16件。在宋代汝窑瓷器可以送给皇帝,想必也是徽宗皇帝的最爱。从以上古人对汝窑瓷器的记述中可知,汝窑在宋代曾为宫廷烧造瓷器,烧造水准达到了名窑之首。 从传世的汝窑瓷器看,造型隽永,雕刻凝烁,令人叹为观止;胎体选料考究,工艺严格,在胎体上达到了匀净、致密、坚固为一体,“香灰胎”色尽显细腻,细开片;芝麻痕支烧;从造型上看,“少数是仿古陈设,如尊、瓶之外;多数是盘、洗、碗、盏托、碟、奁等器物等日用生活品,汝窑瓷器工艺可谓是尽善尽美,几无缺陷,如果不是

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鉴定

“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鉴定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这三朝的动乱时期(后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点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毁掉。不过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明朝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镇官窑也重新走向繁荣发展的正规之路。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成化皇帝为讨万贵妃开心,烧制大量精美瓷器 说到成化瓷器的精美,自然与当朝的帝王有关。要从成化皇帝的身世说起,成化皇帝幼年就被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成化皇帝父皇的沉浮铸就了他的不幸,父亲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的交战中被俘后,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钰继承皇位,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当他的叔父逐渐牢固的控制了政权之后,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废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为沂王。在他11岁时,父亲朱祁镇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为了太子,在18岁时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由于他的命运曲折,朱见深18岁即位以前由一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宫女一直服侍,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人就是后来的万贵妃,这个女人影响到了成化

谈明代德化窑瓷器

谈明代德化窑瓷器 《福建文博》 2005-04-14 11:00 霍吉淑(英·大英博物馆) 王芳翻译阅读:4977 明代德化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是粗糙的甜白胎、施泛冰蓝或浅玫瑰红色泽的奶油色亮泽釉的器皿和人像,烧制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德化窑。在西方这些单色白瓷器因19世纪中叶法国鉴赏家使用的术语“中国白”而闻名。因为19世纪的法国独步于中国瓷器和其他手工艺品的鉴赏、研究领域,故用来描述这些器物的许多词汇都出自法语。大英博物馆的收藏是世界上明清德化陶瓷收藏最多最好的之一,约有一千件;主要由帕特里克·唐内利积累而得,但少为人知的是,还有其他的收藏家如奥古斯塔·沃勒斯顿·弗兰克斯爵士和乔治·尤默弗坡卢斯也有收藏。事实上,唐内利遗赠自己的庞大收藏之前,他形容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就范围和品位来说已然非凡”。显然涵盖明代收藏的全部于本文的编目是太多了,故从这大量收藏中仅选择15件文物于此。其他的明代德化器物将另卷与清和现代德化器并述。选择这些器物是因为他们半数以上就铭文或海洋考古资料可确切地断为明代。有铭文或海洋考古记录的包括1件1511年的供养水盂(见编目17:1),1610年的瓷塑像(见编目17:8)和1643年的“哈彻”沉船打捞的6件德化器,后者包括3个盒、1个杯、1个碗和1件水注(编目17:2—17:7)。无法定年的物品仅限于明代的佛像和民间神像。 不像景德镇,在德化不设御窑厂,年款在此使用甚少,但主要在明晚期和清朝许多匠人在作品上签名或钤自己的印鉴或钤作坊名于皮革般坚硬的瓷土胎上。这种在个人手工制品上签名的做法与宜兴陶工在紫砂茶具上刻划或钤印名款类似,在中国陶瓷业圈他处使用甚少。对这种款识的兴趣导致某些当时匠人名声鹊起,如何朝宗,他的签名为后人仿制。对于签名的兴趣与贵族阶层当时时兴的鉴赏趣味紧密相关。德化瓷器的款识有上釉前刻划的,釉深入到笔划里,也有在上釉前用铁锈色或釉下蓝彩书写的。生产中国白的瓷窑遍及厦门以北110公里(70英里)、景德镇以南480公里(300英里)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全县。德化县以制作塑像和器皿的瓷土来自本地的30多个瓷土矿。最有名的是位于德化县北部的屈斗宫窑址,这里从宋代至清代生产白垩质胎的陶瓷器;祖龙宫生产富有装饰感的杯、柱状刻槽的香炉、小杯和碗;安溪生产盒。德化县,像环绕景德镇的地区,多山、主要河流穿境而过于福州入海。此地区沟壑纵横,适于提供动力给锤子以击碎岩石做瓷土以及水运成品。瓷土的制作方法与景德镇的相似。例如,1604年由陈懋仁编撰的《泉南杂志》,提到瓷土从山侧的竖井挖出,研磨并使用浸洗的过滤方法制作。 虽然德化器的瓷土是以类似景德镇的方法制作的,德化白瓷在外观上与景德镇瓷大不相同。首先,德化瓷石甚至比景德镇的白,它的使用使得德化瓷胎更显白净,白是由于相对缺少铁杂质。实际上德化的瓷石氧化铁含量低于0.5%(0.2%),而景德镇胎的氧化铁含量刚好略低于1%,宜兴紫砂器的含量为9%。其次,德化器呈现的粉红或黄粉红的色调是由于在氧化气氛约1280℃烧制的结果,而景德镇的青白色泽是对相似温度烧还原焰的反应。第三,德化瓷烧制时,胎与釉完美接合,因此在接合处没有聚釉或釉起翘。德化釉的助熔剂氧化钾含量很高,根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说明

阿元: 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1278(忽必烈)在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 元代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卵白釉(枢府)瓷: 一、枢府瓷特征: 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的霍窑和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 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 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 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

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 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有戗金装饰。 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 三、枢府瓷的鉴定要点 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 青花瓷: 一、定义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中国瓷器的发展: 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 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 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 二、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 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 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 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专家如何鉴定古瓷器(图)

专家如何鉴定古瓷器(图) 故宫镇院之宝中华瓷王多釉色乾隆粉彩瓶高仿古瓷故宫瓷器瓷库中国讯鉴定一件瓷器一般要分四步走:辨真伪、定窑口、断年代和评价值。辨别真伪是前提,而这种鉴宝节目基本依靠传统的经验鉴定和“眼学”来完成最关键的辨真伪环节,其实是很不保险的。现在科学鉴定手段已十分发达,有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这样的“高科技”,比过往的陶瓷成分分析鉴定可靠很多。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有很强的规律性,我们通过对陶瓷微观形态的观察就可以断定陶瓷的“年龄”。对于古瓷器的鉴定瓷库中国专家有他们自己的见解。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要长些陶瓷文化。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瓷、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花瓶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德化白瓷独特的制作工艺

德化白瓷独特的制作工艺 德化白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他游记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有过专门的介绍:“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适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己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从马可·波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德化白瓷是在泥土挖取出进行长时间堆积后再拿来使用的,经过这样处理后的瓷土“变得更加纯化精炼”,而且德化白瓷与一般“先烧制好毛坯后再拿出来上釉不同,它是在土坯制作成形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如此的烧制工艺,显示出匠师们对所利用的材料的充分认知,对成品取向是有着准确定位的,这样烧制出的白瓷釉层腴润,光色如玉,散发着冰清玉洁的特质,蕴涵着耐人寻味的魅力。 此外,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贴、透雕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其中,堆贴分为堆花和贴花两个部分,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种传统装饰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

堆花先是用毛笔蘸泥浆,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在器坯外表面堆画成图案;贴花是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在修好的器物胎体上。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强。 装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其流行纹饰有梅兰竹松、铺首、八仙、龙鹤、小鹿等,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如果说景德镇窑的白瓷是以青白釉称著于世,德化白瓷则是以乳白色为主,各艺术品造型华丽却未施任何彩料,只凭借瓷器本身单纯、素洁、典雅之美扬名天下。 独特的造型工艺 德化瓷器闻名世界的不仅是“象牙白”,还有异彩纷呈的白瓷的造型。纵观德化白瓷史,从形制上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和日用器皿等几大类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瓷形繁多,制作精巧,造型丰富多彩,开创了工艺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德化白瓷业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著成就,器皿类的产品则比较少受人关注。供内外销的需求让器皿类陶瓷产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产,到了明代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装饰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化白瓷器皿类的产品从功能方面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盘、碗、杯、碟、罐、壶、文具、灯具和烛台等;陈设装饰和供器包括瓶、尊、觚和鼎、炉、豆等。这两大类器物,造型样式古朴严整,传统意味浓厚。德化白瓷造型与装饰受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影响,同时还有明代宣德炉,特别是炉的造型和装饰更为显著。德化陶瓷优秀的传统造型筒形双螭壶、狮首筒形瓶、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刊于《收藏界》2008年第1期 伍秋鹏 古陶瓷鉴定与收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目前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可以分为传统鉴定和现代科学鉴定两种。传统鉴定,有时又被称为“眼学鉴定”,即鉴定者通过手摸、眼看、听声音、闻气味、掂重量等基本方法,对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重量、声音以及制作、装烧工艺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然后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窑口和价值作出判断。现代科技鉴定,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古陶瓷鉴定领域,采用一定的科学检测仪器,对古陶瓷胎、釉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能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从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和产地做出结论。目前常用的科技鉴定方法主要有热释光测定、微量元素分析、老化系数分析等。 关于中国古陶瓷鉴定的发展方向,多数专家的意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但是,从目前古陶瓷鉴定的现状来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还是要依靠传统的眼学鉴定。这是因为,现代科学鉴定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诸如,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花时较多,需要储备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大量古陶瓷标本,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鉴定成本较高;以及鉴定技术不成熟,误差较大,有的鉴定技术已经被作伪造假者破解等问题。 传统眼学鉴定的主观性较强,常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印象。由于传统“眼学鉴定”的依据是鉴定者的经验,每个鉴定者的专业经验、擅长领域、所处的地域环境等不尽相同,使用的鉴定标准和依据不同,对于同一器物常有不同的意见。以致有人认为传统眼学鉴定不科学,缺乏统一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经验。此外,许多初学古陶瓷鉴定的人,常常感觉古陶瓷鉴定很难。有的人看了不少的书,对古代陶瓷的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和各个窑口的特点都很熟悉,但结果却是买了很多的假货,水平仍然没有多大的提高。他们常常困惑的是: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件陶瓷在有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真即是真,假即是假;然而在很多的时候,大家却难于取得一致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或本质,简单地说就是:真假对比,识真辨伪。古陶瓷鉴定与日常生活中诸如钞票、烟、酒、电器、皮革、印刷品、出版物、衣服等物品的鉴定,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这些不同的物品,我们通常从包装、外观、

明代德化窑明代

瓷器——德化窑 明代德化窑明代 德化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脉的腹地,自古以来德化窑以生产白瓷闻名于世。其产品工艺特色独具,备受世人喜爱,且大量外销,而被誉为“中国白”。 德化窑明代的白釉瓷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产品釉质细腻,光泽如绢,凝脂似玉,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为一体,肉眼可见一种莹润的感觉。由于原材料配方不同,或在烧成过程中窑内位置不同所处的气氛差异而产生的窑变现象,造成产品的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也不同。因此,按其瓷质和釉色来分,明代德化窑白瓷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约定俗成的名贵瓷种,而法国人则统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a),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 “中国白”的骄子——明代德化窑“猪油白”瓷 明代是德化窑陶瓷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主要生产白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其品质的绝对优势备受世人的喜爱而大量外销。由于原材料配方的不同,使德化白瓷产品的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也不同。在民间叫法和学术上,明代德化窑白瓷按其品质的不同,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这些瓷种被法人统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a) “猪油白”是德化窑明代白釉瓷的精品,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从窑址出土的标本上看,“猪油白”瓷产品釉质莹厚细腻,油光明亮,润如油脂,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为一体,肉眼可见一种白润如脂的感觉。 为配合德化县陶瓷生产建设用地的文物清理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馆、德化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联合组织对德化窑的甲杯山窑址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整个田野发掘工作自2001年5月10开始,至6月22日结束,前后延续了一个多月时间。此次清理发掘面积共120多平方米,清理出元代至明代的窑炉3座,并获得了多组重要的地层关系资料,出土了一大批形制比较完整且种类丰富的“中国白”瓷器、匣钵、垫饼、垫圈、点烧、支烧等窑具。 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3座窑炉。这3座窑炉田野定名为01DJY1、01DJY2和01DJY3,3座窑炉窑头的朝向基本相同,只是炉尾走势有点偏差,按01DJY1南壁测定窑头的朝向…… Saturday, July 11, 2020 No. 1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德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瓷业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的三大瓷都。明代德化的白瓷产品,将我国白瓷艺术推向了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被誉为“中国白”、“东方艺术”、“国际瓷坛明珠”,代表了我国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和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一、德化白瓷的发展史略 作为东方古国,中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瓷器是我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我国白瓷始于北朝晚期,历隋,至唐发展成熟。德化白瓷源于宋代,明代为鼎盛时期,清朝晚期趋于衰落。 (一)宋元时期。德化白瓷约在北宋晚期迅速崛起持续至宋,入元后渐趋鼎盛,元末开始衰退。宋元时期是德化青白瓷的繁盛时期,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北宋早中期,以碗砰仑窑下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青白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碟类的简单日用瓷器为主,器物造型精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为德化白胎瓷器的萌芽初创阶段。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中期,烧制的各式白瓷产品以青白釉为主,白釉次之,器物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极

强,已达到很高水平,为德化青白釉的鼎盛时期。三是南宋晚期至元代初年,以碗坪仑窑址上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以青灰釉为主,青白釉次之,兼有少量青绿、酱褐釉器,器物胎质白细,釉汁纯净而莹润,出现了白中闪黄或泛红的产品雏形,为明代“象牙白”瓷的最初形态。四是元代早期至元末,以屈斗宫窑址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皆为白釉和青白釉器,部分质优白瓷器物开创了明代德化白瓷之先河。 (二)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约在明代成、弘之际复兴,明嘉、万时期达到鼎盛,延续至清顺治朝,康熙朝成就最高,清晚期趋于衰落。明清时期是德化白瓷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白”的黄金时代,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载:“白瓷器,出德化县”;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泉州府志》亦载:“白瓷器,出德化程田寺后山中,洁白可爱”。这一时期,德化白瓷产品的釉色以乳白为大宗,胎体洁白细腻,色泽光润明亮,瓷质如脂似玉。明代德化“象牙白”瓷的创作成功,将德化瓷业的发展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成为我国制瓷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二是清中期,仍是德化白瓷发展的极盛时期,尤其是康熙以后的德化白瓷釉,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制作水平,白瓷釉水以白泛淡青为主,乳白釉、纯白釉的质量仍具上乘水平。三是清晚期并延及民国。这一时期,德化白瓷产品以青白、灰白为主,且常伴有铁锈斑点,釉较为粗糙,肉眼下可见一些细小砂粒。道光举人郭柏苍《闽产录异》:“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垒、瓶、盏,精致古雅,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近胎地厚而精,釉水莹而薄,渐不足贵矣”。

(整理)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就成为各位藏友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近些年在实践中的观察和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瓷器收藏品市场 如今的收藏市场极为混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术观点方面:由于我们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很多的基本建设都在同步发展,在大兴土木工程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遗迹、遗址遭到破坏,也有部分得到发掘,还有更多的一部分被盗掘的现象。就考古范畴来讲,很多的遗址都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掘出来了,使很多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得到了修正。比如说,传统说法北齐时期(550—577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通过这两年在河南巩义市一个瓷窑遗址的发

掘,发现了北魏(420—534年)的白瓷,使白瓷的出现年代又往前提了;还有,南京发现了三国时期(220—265年)釉下彩,使釉下彩的出现时期从唐代(618—907年)提到了三国。这些都是在科学的发掘过程中对原有的观点提出了修正。再比如说,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研究发现,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宋代钧窑,现在有了北宋说;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从北宋到明初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有不同的依据在支持各种学说的论点。这些发现虽然丰富了学术气氛,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一个学说的出现,我们的市场就会随之出现一种观点、出现一种“产品”。比如说,唐代青花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扬州唐城遗址发现的唐代青花,经过考证是河南巩县窑烧造的,可以说在三十年内没有更多的动静,没有更多的学术争论,市场见到的也少之又少。现在随着郑州市一个发掘报告,证明在河南郑州市发现了两件从唐墓出土的塔式罐是唐代青花,在市场上就见到了大量的唐代青花。也就是说一些本来是纯学术上的争论,被市场商业化运作所利用,或者是借着学术上的争论,出现一些相应的产品。那么就目前来讲,我认为唐代的青花有三种情况,A、真品;B、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瓷器艺术赏析》在线作业-1答案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瓷器艺术赏析》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指的是哪种瓷器? A蟹纹 B卵脂 C汝窑 D棕眼 【南开大学】答案:? 2、我国从何时开始陶瓷出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南开大学】答案:? 3、元代的哪一地段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所烧的青花及釉里红,开创了彩绘瓷器新局面? A河北唐山 B山东淄博 C湖南醴陵 D江西景德镇 【南开大学】答案:? 4、卵白瓷是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烧造的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这种瓷器又被称为?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南开大学】答案:? 5、雍正瓷器的特点是? A工整典雅 B风格豪放 C豪华繁缛 D色彩绚烂 【南开大学】答案:? 6、景德镇窑始烧于哪个朝代?至宋代制瓷技术成熟,规模及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A南朝 B北朝 C五代 D西夏 【南开大学】答案:? 7、最早对陶瓷生产的工艺学著作,恢复了许多工艺、釉色及吹釉的是唐英的? A《兰亭序》 B《富春山居图》

C《陶冶图说》 D《清明上河图》 【南开大学】答案:? 8、紫砂属于陶瓷,产地在? A景德镇 B宜兴 C沙县 D幕府 【南开大学】答案:? 9、下列不属于兵马俑的特点是? A写实性 B规模庞大 C单个体积较小 D整齐 【南开大学】答案:? 10、现代意义上瓷器出现的时间是? A东汉中后期 B西汉中后期 C夏商中后期 D周朝中后期 【南开大学】答案:? 11、现代意义上瓷器出现的地点是? A浙江绍兴上虞一带 B浙江金华一带 C江苏徐州一带 D陕西洛阳一带 【南开大学】答案:? 12、下列不属于德化白瓷的特点的是? A瓷胎致密 B透就釉面来看,德化白釉为纯白釉 C光度极其良好 D有的白瓷微微泛青 【南开大学】答案:? 13、瓷器的常见鉴定术语中,开片的概念是? A釉面在高温烧制时出现的气泡,出窑时自然破开。 B由于胎体与釉层的膨胀系数不同,在高温烧制时,二者收缩率不同,从而在釉面产生许多自然裂纹,布满器身,纹路大小,粗细,长短不等,纵横交织在一起,浆胎器均有此现象C指瓷器上的裂痕,其状如线挂在上面。 D因外力相碰,在某个部位外表出现较小裂纹,但未伤及内壁。 【南开大学】答案:? 14、青花瓷是一种呈现蓝色纹饰的何种瓷器? A釉上彩 B釉下彩 C珍珠彩

德化窑

德化窑 这几日在旧货市场看到有做旧的瓷像在卖,心中很是郁闷,不能不上博来聊聊德化窑。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 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但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德化所具有的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以及白瓷独具的优良品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就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并且成为了闽南的瓷业中心,代表了全国白瓷生产

的最高水平。 据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表明,在碗坪仓窑遗址出土有北宋至南宋初的青白瓷残片,在屈斗宫窑遗址则发现有大量元代烧制的青白瓷。另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德化窑在元代其实应该就已经成为中国比较重要的瓷窑之一了,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在他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有过专门的介绍:"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而整个元代德化瓷器在海内外的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德化窑在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到了明代,

个人整理——民国瓷器鉴定——民国瓷器款识大全

民国瓷鉴定之(一)年号款 年号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又称其为朝 代款。最早的年号款见于三国时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铭文,为公元251年器物。虽然出现较早,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年号款。真正意义上的年号款 始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年号款在几经变化中延续了五百余年,后随着帝制的 推翻,在1911年后戛然而止。但就如同再好的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总会有一两个音符不 甚和谐一样,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消声匿迹,这就是在民国已 经成立四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把大总统的称号换 成了洪宪皇帝,虽然1916年3月23日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再复位为 大总统,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但落有“洪宪”年号字样的瓷器却给后人留下了争论 不休的话题。综观现存落有“洪宪”年号的瓷器款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洪宪年制”四字 楷款和篆款、“洪宪御制”楷款等几种。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 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据史料和传世晶可知汪 晓棠、汪大沧与刘希任等人的一些作品的底款署有“洪宪年制”款识。如图l为汪晓棠 粉彩息猎图瓶底款,图2为汪大沧粉彩松荫对弈图瓶底款。 图3为民国粉彩碧桃纹胆瓶底款,此器造型极为规范,釉质莹润细腻,纹饰绘画精 致逼真,具有晚清官窑的典型特征。其造型之精细,用料之考究,纹饰之俊俏,显系 出自制瓷高手。 图4为民国粉彩牧牛图卷口灯笼瓶底款,外壁纹饰没有清末民初遗风,为民国20—

30年代风格,款识写法亦不及上述二款精细。 图5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印泥盒底款,款字外不见有围栏,款字书写不工。此印盒为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庄先生捐赠(楚庄先生为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之子)。 图 6为民国红彩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底款,款式较为新奇,总体呈圆形,左右各有一条立龙,中间为竖写的“洪宪年制”篆款,款字结体方正,横细竖粗,颇具装饰韵味,空白处点饰蓝料彩云纹。外口沿绘一周粉彩花卉纹,近足处为粉彩江芽海水纹饰,主题纹饰为红彩描金龙纹,绘画细腻,极富气势,为民国时的佳作之一。 由于现在还没有“洪宪年制”的标准器,所以,民国年号款器物虽然少,但情况之复杂却远过于前朝,上述器物款识的真假莫辨也在情理之中。

古陶瓷科学鉴定-羟基鉴定法

古陶瓷科学鉴定-羟基鉴定方法 1928年C.V.拉曼实验发现,当光穿过透明介质被分子散射的光发生频率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拉曼散射。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 统称为拉曼效应。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是以拉曼效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其信号来源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其谱线数目、位移值和谱带强度等直接反映了分子的构成及构象信息。拉曼光谱的应用范围遍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纯定性分析、高度定量分析和测定分子结构都有很大价值。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由于它能够获得物质的分子信息而被应用于文物的分析中,特别是拉曼光谱作为无损的分析方法,可应用于文物的原位分析。 羟基是由氢和氧两种原子组成的一价离子团(-OH),即氢氧根。字中左边的羊表示氧,右边的表示氢,读音取氢(qing)之qi,取氧(yang)之韵母a ng,合起来念――“抢”。 羟基在高温下不稳定,在常温、常压地表环境下是稳定的,其在陶瓷釉面中的含量与陶瓷烧造出窑时间成正比关系。羟基是鉴定古陶瓷真伪的定性、定量物质。

羟基鉴定方法原理及优点 原理(一)我们知道陶瓷在烧造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反应之一是釉料的脱水反应。反应过程如下: 1、100~110℃吸附水开始排出。 2、110~400℃其它矿物杂质所带入的水排出。 3、400~450℃结构水开始排出。 4、800~1000℃时排水结束。 由于中国古陶瓷的烧造温度均在1200℃以上(除陶器外),同样现代仿品的成瓷温度亦均在1280℃左右。因此从理论上可以得知瓷器在烧造结束后,其釉面中不存在结构水、离子水、吸附水等。我们对新烧造的陶瓷做了大量的检测,检测结果与理论推算完全相附。 (二) 新仿品和古代真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仿品与真品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就无法找到正确的鉴定方法。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大版票邮票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大版票邮票 2014年10月30日,故宫博物院与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故宫博物院斋宫、诚肃殿隆重开幕,122件德化窑陶瓷精品集中展示,展期一个月。 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德化窑瓷器700多件,其中明代德化窑瓷器200多件,堪称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地方窑瓷器的一个亮点。这次展出的122件德化窑陶瓷, 包括20件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德化窑大师珍品和102件现代德化窑精品佳作。展品以被誉为“中国白”的白瓷为主,另有青花、红釉瓷等;造型丰富多样,涵盖雕塑、瓶、盘等;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代表了从古到今德化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丰富性、艺术性和风格多样性均令人叹为观止。为配合此次展览,故宫出版社出版了该社第一本有关德化窑瓷器的精品集。 当日,在故宫博物院还同时举行了关于德化窑的专题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泉州博物馆、福建省德化陶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30多陶瓷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就德化窑陶瓷的相关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此次“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是德化大师作品首次在故宫博物院集中展出,期间举办的专题研讨会和出版活动也同属首次。这些活动的举行必将推动德化与故宫博物院的进一步友好合作与交流,推动千年瓷都谱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背景材料: 故宫博物院自20世纪50年代设立陶瓷陈列专馆以来,一直都开辟明代德化窑瓷器陈列专柜,所展出的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达摩立像、观音像等,经常引来大批中外游客驻足观看,赢得他们交口称赞。 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中部,德化窑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历史上看,德化陶瓷生

古陶瓷的鉴定与断代

古陶瓷的鉴定与断代 陶瓷史研究有多种方法,亦有多种流派。四处查阅,其实原来空间也有古陶瓷论述的相关文章.古陶瓷鉴定只有两 种方法,一是凭借专业工作者的经验,依靠目测手摸等手段,鉴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这种方法俗称为传统鉴定。 其科学根据有三条: 一是纪年墓出土的文物; 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 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

根据上述三方面获得的陶瓷文物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摸索出规律。传统鉴定的结论,难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因其简便易行,故目前鉴定古陶瓷,主要还是采用这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凭借科技手段鉴定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如碳14,热释光、裂变径迹及化验胎、釉的化学成分等,其结论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客观而准确,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但其需要昂贵的科学仪器和精通专业的科技人员方能完成检测,尤其是取样会造成文物破坏,这是文物鉴定中不能允许的。 随着现代科学水平的发展,无损测试的各种仪器已经问世,可直接测试陶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及釉面玻璃相的老化系数。虽然这些方法尚有待完善,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测试其胎釉成分,如发现仿品中掺加的现代化工原料,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其生产年代。再如测试釉面玻璃质的老化系数,再经排比计算数据,可判断器物的大概年代,再

与其它方法和传统鉴定相结合,则可鉴定出该器物的准确生产年代。 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各有千秋,优点和局限性并存,前者易出现主观性错误,后者则因缺少数据,难于一锤定音。 前几年陶瓷鉴定出现过一些问题,严重者尚引起国际纠纷,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全面否定传统鉴定的科学性,又否定科学鉴定的客观性,鼓吹不可知论的盲目性。凡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基本可分两类, 一是对出现问题的前因后果一知半解,未作全面调查,而对陶瓷鉴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故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怪圈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