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

探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

探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
探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

探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目的: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3年7-10月在本院实施大手术的50例患者以及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前以及术后第1、3、5天实施采血,并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术后第3天进行监测时,以上观察指标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5天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时发现,观察组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上,两组在不同时间段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对其进行凝血功能监测以便及时给予抗凝等防治,能够促进患者恢复。

标签: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监测指标;临床意义

目前,手术已成为外科治疗中的最常见方法,虽然这是治疗方法但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创伤,对机体实施手术后,机体内各个系统会发生不同的生理改变,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引发高凝状态,进一步导致血栓[1]。因此,手术术后出现血栓及血栓栓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机体重要器官栓塞而致死,很多临床医生均会在手术前进行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测,以防止术中出血,却很少有医生会实施术后凝血功能监测,因此术后患者一旦发生血栓就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所以,术前、术后对凝血功能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栓塞的发生,同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地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本文将针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10月在本院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以及进行正常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51.62±5.6)岁;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2~70岁,平均(50.35±5.4)岁;该组患者所涉及到的科室有:骨科、普外科、肝胆科、神经外科、心内科、脑外科以及妇产科等,手术类型分为:普通小手术22例、中等手术17例、大手术11例。所有参加试验的患者均无凝血系统性疾病史,且短时间内未服用过任何影响凝血功能类的药物。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本文中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抗凝剂,其浓度控制在0.109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参考值】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11~13s或(12±1s)。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参考值为1.0士0.05(0.82~1.15)s。国际标准化比(INR)1.0+0.1。 【临床意义】 1.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 (凝血酶原)、Ⅴ、Ⅶ、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 2.PT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3.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首选指标。国人以2.0~2.5为宜。 (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同(APTT)测定 【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激肽释放酶原)、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见于FⅧ、Ⅸ、Xl缺乏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增多;此外,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2.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1.增高 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 2.减低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四)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小于200μg/L。 【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自溶解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的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 因此,纤维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

凝血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 1、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1、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一、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正常范围:阴性。 检查介绍: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又称3P试验,是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个较为古老的试验。 临床意义: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或中期、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期、血液高凝状态等。应排除假阳性。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见于正常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晚期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二、血块收缩试验(CRT) 正常范围:a)血浆法:大于40%; b)定量法:48%~64%; c)定性法:30~60min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检查介绍: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发生收缩,这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功能有关。 临床意义:结果降低:小于40%,表明血块收缩不佳或完全不收缩,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特别说明:DIC及纤维蛋白溶解而致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时亦可不形成血块。 三、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范围:11~13秒。 检查介绍: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四、凝血酶时间(TT)

凝血指标意义(内容清晰)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TT延长见于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肝脏疾病等)。 曾经有一急诊患者在接受术前实验室检查时,凝血检查结果为PT、APTT延长,怀疑患者出现DIC,在检验科的建议下,该患者做DIC系列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该患者并未表现明显的DIC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做凝血检查,而直接手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发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临床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凝血系列检测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能够在术前发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是检查凝血功能的指标。PT是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INR是国际标准比率。这些指标主要观察一个人的凝血状况如何,多用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检测,以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如何。像服用华法林等要求INR在2-3左右,高了容易出血,低

凝血四项检查

凝血四项检查 APTT 【检验原理】 37℃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即以脑磷脂作为血小板的替代物加入贫血小板血浆中,在Ca2+的参与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APTT。 【样本制备】 1.采血与抗凝: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血液与抗凝剂(0.109mmol/L枸橼酸钠)比例为9:1。 2.离心:抗凝血以2500xg离心10分钟,用微量移液器吸出待测血浆。 3.保存:血浆样本应立即测试。22~24℃条件下保存,应2小时内测定,2~4℃条件下保存,应3小时内测定。 【检验方法】 1.仪器预热:开机,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预热,达到要求稳定温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试剂配制:严格按照标示量加入蒸馏水复溶试剂,将试剂瓶直立在18~25℃中静置30分钟,使用前轻轻旋转试剂瓶至完全溶解,勿剧烈振摇。氯化钙用前应放入仪器37℃预温槽。 3.正常质控血浆制备:按照质控血浆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4.测定:以半自动高性能血凝仪为例: ①将测试杯置于预温槽中,用加珠器在每个测试杯中放一粒钢珠。 ②试剂放相应位置,37℃预温,需混匀放搅拌子。 ③将待测血浆100μl(患畜或者质控血浆)加入测试杯,再将APTT试剂100μl加入测试杯,混匀,启动预温时间计时,37℃,5分钟,将测试杯从预温槽移至测试槽。 ④使用联动加样器加入氯化钙100μl,仪器自动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打印结果。 【正常值参考范围】 犬:10.0~18.0秒,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解释】

APTT延长见于FⅧ、FⅨ、FⅪ血浆水平减低。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会影响检测结果。 PT 【检验原理】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PT与血浆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含量呈负相关。 【样本制备】 1.采血与抗凝: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血液与抗凝剂(0.109mmol/L枸橼酸钠)比例为9:1。草酸钠、EDTA、肝素不适于作抗凝剂。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大家复习一下血凝常规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 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 g/L 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各项意义: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2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 3s以上异常 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纤维蛋白原(FIB):2-4 g/L 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 3

凝血项目检查及临床意义

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临床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 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治疗肺梗塞 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 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范围:比值为0.82-1.15 临床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临床意义: 1、延长: (1) 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全套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延长见于: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延长见于: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 1、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11.0~16.0S 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 延长: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Ⅶ、Ⅹ缺乏症,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 FDP增多,恶性贫血,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实质性损伤时损害凝血因子与凝血酶原的合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 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3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2、凝血酶时间(TT)参考范围:12.0~18.0S TT在凝血酶作用下,血浆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延长:常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DIC,FDP增多,SLE,肝病, 肾病,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 缩短:标本可能有微小凝块或有钙离子存在。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考范围:27.0~42.0S 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的作用,能加速因子X的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使血液凝固的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 延长: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后天性凝血因子 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加等。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Ⅴ、Ⅷ、血小板增多,幼儿,DIC高凝期, 标本离心不足,标本混有血小板等。 (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4、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参考范围:2.00~4.00g/L 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FI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增高:可见于糖尿病、糖尿病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 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术后、轻度肝炎等。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凝血四项检测项目、代号及其参考值 项目代号参考值备注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10 -- 14 秒超过 3 秒即有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PTR=PT/ 正常血浆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INR=PTR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21 --- 40 秒超过3 秒即有临床意义 凝血酶时间TT8 ------- 16 秒超过3 秒即有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FBG200 --- 400mg/dl 2、凝血四项检测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重新钙化的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通过 外原性激活途径激活因子X 成Xa, Xa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用途:是外源性凝血糸统障碍较为理想的筛选试验,亦可用于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凝血 因子n、v、%、x的定量,口服抗凝剂的监控等。 注意事项: A :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必须用塑料试管或硅化试管,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B: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太紧,时间w 5分钟,否则凝血及纤溶因子活化。 C:血液应立即加抗凝剂(/ L的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值必须为1:9,血浆制备必须即时,分离血浆宜除尽血小板,分离血浆后尽快检测。 D: PT 试剂和血浆温育下不宜少于5 分钟。 E: PT 试剂预温不宜超过15 分钟。 F:溶血、黄胆、脂血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G:红细胞比积过大或过小(>55%或V 20%),否则需调整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抗凝 剂的体积(ml)= x血液体积(ml)x(100-比容)。 H:抗凝剂应用的枸橼酸钠,不宜用EDTA —Na2,肝素、双草酸盐等。 I :样本保存于-80及-20C的冰箱内,测定时37C迅速溶化,不可反复冻融。 J:标本采集应避免溶血或组织液混入污染。 Q参考值范围因时因地,因仪器及试剂不同而有所波动。 L:测定温度一C ,过低或过高均使PT延长。 临床意义: 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n、v、%、x缺乏,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性纤溶症,VitK 缺乏症,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炎和FDP 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2)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原理:待测血浆加入凝血活酶,在钙离子的参与下纤维蛋白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 间。 用途:是内源性凝血系统忸、区、幻、刘因子较为理想的筛选试验,亦可用于内源性凝血因子定量,凝血因子四和其他凝血因子测定,特别是忸、区、幻、刘因子和释放酶测定,肝素治疗的监控等。 注意事项: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日期:2010-11-08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 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③口服避孕药 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华法林),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②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③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④治疗肺梗塞2.0—4.0 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⑥人工瓣膜手术3.0—4.0 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①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抑制过度),则提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秒。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

第一节: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 一、出血时间(BT)测定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1.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坏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病 (von Willebrand病)。 2.血小板数量异常: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 症。 3.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病、血小板无力症。 4.其他:如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血循 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二、阿司匹林耐量试验意义本试验是诊断血管性假血友病的重要方法,因该病的轻型患者出血时间可仍正常,但服阿司匹林后出血时间可见延长。 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意义新出血点超过10个为阳性,表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见于以下情况: 1.毛细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坏 血病、感染性血管性紫癜。 2.血小板数量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药物和某些疾 病引起血小板获得性功能缺陷等。 四、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测定意义 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减低见于:血管性假血友病、血友病携带者。 2.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增高见于: ⑴血管内皮损伤,如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

⑵高凝状态疾病,如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尿毒症等; ⑶其他如大手术后、糖尿病、高脂血症、DIC等。 五、6-酮-前列腺素F1a(PG F1a)测定意义 6-酮-前列腺素减低见于: 1.先天性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性疾病或口服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 炎药后; 2.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糖尿病、肾小球病变、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等。 第二节:血小板功能检查 一、血小板粘附功能(PAd)测定意义 血小板粘附功能减低见于: 1.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2.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3.尿毒症、严重的肝脏疾病; 4.长时期应用阿司匹林、保泰松等降低血小板粘附的药物等。粘附功能 增高见于高凝状态与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糖尿病、静脉血栓等。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测定意义 1.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继发于尿毒症、肝脏病)、 骨髓增生综合征,异常蛋白血症 2.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见于;高凝状态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肾炎、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高脂蛋白血症、外科大手术后等。

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PT【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1.PT延长: 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缺乏,如先天性凝血因子II、V、VII、X和纤维蛋白原的缺乏,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口服抗凝药物等。PT是监测华法林效果的首选检查 当APTT、TT正常时,见于FⅦ缺乏; 当APTT、TT合并异常时,可见于FX、V、凝血酶原、FIB缺乏; 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肝、肾疾病、DIC、原发性纤溶、口服抗凝剂(华法令等)、口服避孕药、维生素K缺乏、恶性贫血、循环抗凝物(如肝素、FDP等)及某些试剂和药物(如奎宁、有机砷、硫脲嘧啶、皮质类固醇、EDTA、冬酰胺酶、安妥明、乙醇等)均可使PT延长。 PT延长,PT比值增加见于: 先天性者多见于凝血酶原及因子V,VII,X缺乏症;后天性者多见于肝脏病,阻塞性黄胆,DIC,口服抗凝药物等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 ① 抗凝血活酶形成的抗凝物质 Ⅰ. 因子VIII的抑制物 Ⅱ. 因子IX的抑制物 ② 抗凝血酶抑制物 如多发性髓骨瘤、冷球蛋白血症、高丙球蛋白血症。 ③ 类肝素抗凝物质 先天性少见,获得性多见 多见于电离辅射、急性白血病、严重肝病、过敏性休克、全身性红斑狼疮。 ④ 狼疮性抗凝物质 多见于全身性红斑狼疮 多为IgG或IgM,主要是对抗凝血活酶的磷脂部份。 2.PT缩短: PT缩短见于DIC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见于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和血栓性疾病等 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AMI后数日内、静脉炎、PE最初几日内、FV 增多症、口服避孕药、咖啡因、镇静安眠药、抗组胺剂、维生素K等可使PT缩短。 3.抗栓酶类药物治疗监测: 维持PT在正常参照的1.5~2.0倍。 4.口服抗凝剂监控: 国际敏感指数(简称ISI)目前各国在口服华法令类抗凝药物时,已广泛使用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作为控制用药量的指标监测Warfarin等,PT期望值为参考值的2倍(30s左右)为宜;INR 2.0~4.5,INR>5.5,出血并发症可能。 5.术前准备: ⑴ 非髋关节手术: INR 1.5-2.5; ⑵ 髋关节手术: INR 2.0-3.0;. 6.预防原发、继发性静脉血栓形成:INR 2.0-3.0;

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

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探讨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妊娠期孕妇400例,分妊娠中期组(A组)200例和妊娠晚期组(B组)200例;对照组为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C组)100例。采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的水平变化。结果: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的APTT、PT和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06、0.53、0.66和1.55、1.24、1.32,P>0.05);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的Fbg、D-D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χ2=37.75、20.10和8.48、8.55,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处于高凝状态,需要监测APTT、PT、TT、Fib和D-Di等凝血功能指标,孕中晚期联合Fbg、D-Di检测能够更精确的反映孕妇的凝血状态。 【关键词】妊娠;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06-01 妊娠过程中随着孕妇孕周的增加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

妇体内可现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如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发生变化,别是在妊娠的中晚期,机体的凝血系统成分出现明显变化[1]。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院400例妊娠期孕妇与100例正常非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不同,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正常妊娠期孕妇400例,分妊娠中期组(A组)200例和妊娠晚期组(B组)200例;对照组为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C组)100例。年龄为(26.6±3.4)岁,无凝血机制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无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 检测方法采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当P<0.05 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妊娠期孕妇在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的APTT、PT和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

凝血四项检测的意义及质量控制

凝血检测的意义及质量控制 一、凝血酶原(PT) 1. PT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 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 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即 待测凝血酶时间/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 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 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范围:比值为0.82-1.15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临床意义: 1、延长: (1) 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 性假血友病患者.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 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③口服避孕药 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 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 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1、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2、凝血酶原时间(PT)11~13秒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延长:Ⅰ、Ⅱ、Ⅴ、Ⅶ和Ⅹ因子缺乏,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 缩短:先天性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延长:Ⅷ、Ⅸ和Ⅺ因子缺乏,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应用肝素等抗凝药,循环抗凝物质增加。 缩短:血液高凝血状态。 4、纤维蛋白原(Fg)2~4g/L 减低:纤溶亢进、DIC、重症肝病等。 增高:糖尿病、急性感染、休克、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1~6mg/L 增高见于原发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或溶栓治疗。 6、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CT)70~130秒反映体内肝素和类肝素物质。 如未用肝素情况下ACT延长,表示体内类肝素物质增多,如严重肝病。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 意义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凝血四项检测项目、代号及其参考值 项目代号参考值备注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T 10----14秒超过3秒即有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 0.95---1.24 PTR=PT/正常血浆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0.94---1.30 INR=PTR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 APTT 21-----40秒超过3秒即有临床意义 凝血酶时间 TT 8--------16秒超过3秒即有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 FBG 200----400mg/dl 2、凝血四项检测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重新钙化的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通过外原性激活途径激活因子X成Xa, Xa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用途:是外源性凝血糸统障碍较为理想的筛选试验,亦可用于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定量,口服抗凝剂的监控等。 注意事项: A: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必须用塑料试管或硅化试管,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B: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太紧,时间≤5分钟,否则凝血及纤溶因子活化。 C:血液应立即加抗凝剂(0.109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 抗凝剂与血液的比值必须为1:9,血浆制备必须即时,分离血浆宜除尽血小板,分离血浆后尽快检测。 D:PT试剂和血浆温育下不宜少于5分钟。 E:PT试剂预温不宜超过15分钟。 F:溶血、黄胆、脂血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G:红细胞比积过大或过小(>55%或<20%),否则需调整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抗凝剂的体积(ml)=0.00185×血液体积(ml)×(100-比容)。 H:抗凝剂应用0.109的枸橼酸钠,不宜用EDTA—Na2,肝素、双草酸盐等。 I:样本保存于-80及-20℃的冰箱内,测定时37℃迅速溶化,不可反复冻融。 J:标本采集应避免溶血或组织液混入污染。 Q:参考值范围因时因地,因仪器及试剂不同而有所波动。 L:测定温度36.5—38.5℃,过低或过高均使PT延长。 临床意义: 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性纤溶症,VitK缺乏症,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炎和FDP 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