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在体细胞中为(30)条,在性细胞中为(15)条。

2.作为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一般以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为基本形态。

3.茶树有丝分裂标本常以种子用沙培1周长出的(幼根)为材料。

4.茶树树型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

5.茶树学名是用(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姓名的缩写)组成。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的植物学拉丁文全名是(Camellia sinensis cv. Fuding-dabaicha)

6.茶树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以无性繁殖方法生产树苗,其后代个体基因是杂合的,品种内个体之间基因型是(相同的)。

8.气温(低)的地区向气温(高)的地区引种茶树,一般能够适应。

9.云南等省的一些大叶种引种到安徽北部等地区,难以种植成功,主要是(冬季极限最低气温)比原产地低得多。

10.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其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11.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新梢茶多酚含量(减少)。

12.茶苗移栽通常在(春初)或(秋末冬初)进行。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14.(基因重组)是茶树有性群体中造成不同个体遗传组成差别的主要来源。

15.(基因突变)是茶树无性系品种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

16.(自然选择)是按茶树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方向进行的,选择的结果使茶树更适应自然环境条件。17.(人工选择)是根据社会的经济要求或人类的喜好,从自然界混杂的茶树群体中或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中,选择需要的类型和个体。

18.表型方差可以分为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两部分。

19.遗传力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20.通过与产量因子密切相关地一些性状,如(树高)、(树幅)、(叶片光合强度)、(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枝叶重量)、(单株芽叶数)、(新梢着叶数)、(百芽重)、(发芽密度)、(扦插苗发根数)、(根干重)和(抽梢率)等,可间接判断某品种的产量。

21.芽数由单位面积内采摘面的大小与(发芽密度)决定

22.一般大叶种适制(红茶)。

23.用氯仿蒸气法鉴定茶树品种的发酵性能时,芽叶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红茶)。

24.黄绿或紫绿色芽叶适制(红茶)

25.绿或深绿色芽叶适制(绿茶)。

26.酚/氨比大的茶树品种适制(红茶)。

27.抗寒性强的品种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高)。

28.杂交方式一般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的特点确定。

29.在有性杂交中,把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用符号“♀”表示。

30.杂交后所得到的种子及其长出的植株称杂种第一代,用(F

)表示。

1

31.多次回交使回交后代的性状除要改进的性状外,其它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一致。

32.茶叶产量是由(多)、(重)、(快)、(长)单位性状所构成的复合性状。

33.茶花由(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组成。

34.茶花雄蕊花药具有(4)个孢子囊,内含无数(花粉粒)。

35.茶花雌蕊位于雄蕊中央,分(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

36.茶树的花程式可以表示为:

37.茶树花粉即将成熟时呈淡黄色,成熟时(金黄)色。

38.茶树杂交时应选择金黄色的(成熟)花粉进行授粉。

39.当花粉粒到柱头上几小时后,便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并随着(花柱)内腔进入胚囊,进行双受精作用。

40.盛花期开放的花朵结实率最高,因此,杂交工作宜选择亲本(盛花)期进行。

41.人工杂交时,为防止天然异交,授粉前必须对(母本)的花朵进行隔离。K(3+2)C 5~15A∞G(3~5﹕3~5﹕4)

42.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

43.种间的(生殖隔离)是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关键。

44.诱变育种实质是通过诱变使(DNA)发生结构变化,包括(染色体畸变)、(易位)及(碱基序列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的变异。

45.在诱变育种中,照射量国际制单位是库(伦)每千克(C/kg),与其并用的专用单位是伦琴。

46.在诱变育种中,放射性强度的国际制单位是(贝可)。

47.在诱变育种中,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是(焦耳每千克)。

48.一般认为最好的照射剂量应选择在(临界剂量)附近。

49.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是建立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理论基础上。

50.花粉培养与花药培养其目的主要是为获得(单倍体)植株。

51.培养组织细胞处在不断分裂分化状态,它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加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52.许多远缘杂交的失败,往往是由于胚的早期败育所致,如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幼胚)人工培养,使其继续发育,便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杂种。

53.利用(胚珠)和(子房)培养进行试管授粉和受精,可以克服由于柱头或花柱等障碍所造成的杂交或自交不亲和性。

54.通过原生质体的培养,可以部分克服(有性)杂交种间的障碍,获得体细胞杂种。

55.通过花药及花粉培养再生单倍体植株,经过染色体加倍,便可获得(纯合)稳定的二倍体植株,从而缩短获得纯合亲本所需的时间。

56.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过程第一阶段――无菌培养的建立,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适当外植体),(培养基的种类及添加成分),以及(培养环境条件)。

57.如果离体培养的目的是为获得脱病毒苗时,所用的植物茎尖或根尖分生组织应该尽可能(小)一些。58.外植体在接种之前,须经严格的灭菌处理,既达到灭菌的目的,又不能让外植体细胞大量(死亡)。59.在进行外植体的灭菌处理时,需要考虑所使用的灭菌药剂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

60.要使接种外植体能够较快生长,这一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和比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必不可少的。

61.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细胞分裂素)类和(生长素)类。

62.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营养繁殖体增殖的方式主要有(诱导腋芽发生)、(诱导产生不定芽或新梢)和(体细胞胚胎发生)三种。

63.将驯化后的试管苗移栽大田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会出现(组织失水)和(病菌感染)。

64.通过对所获得的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便可获得纯合(二倍)体。

65.单倍体在每个位点上具有(一个)等位基因,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66.通过花粉培养形成的植株群体全部都是(单倍)体。

67.在花药及花粉培养中,接种时(小)孢子所处的发育阶段是影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68.茶树花药组织培养试验表明,雄核发育处于(单核中晚)期的花药接种较好。

69.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目前一般采用(酶法)。

70.植物原生质体(两步)分离法是先用果胶酶处理材料,收集单细胞后再用纤维素酶以及半纤维素酶降解细胞壁。

71.植物原生质体(一步)分离法是将所需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配成溶液,使处理材料一次性游离出原生质体。

72.外源基因转化到植物有三个因素是必需要考虑的:(适宜的基因和合适的选择条件)、(组织培养系统)、(外源基因转化到植物的途径和方法)。

73.植物基因的转化方法主要有三种:(载体介导的基因转化)、(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DNA直接转化)以及(种质系统介导基因转化)。

74.根癌农杆菌在自然状态下,通过伤口侵染植物,导致(冠瘿瘤)的发生。

农杆菌中存在一种与肿瘤诱导有关的质粒,即(Ti)质粒。

75.Ti质粒能够把本身的一段DNA转移至植物细胞,可转移的DNA片段称为(T-DNA)。

76.外源基因泛指转化进入植物细胞内的(非内源性)基因。

77.嵌合基因的构建是为了解决转化目的基因之后的(筛选及检测)。

78.当转化的目的基因无直接筛选及直接检测性质时,将能提供易检测性质的(报

告基因)与目的基因相接,间接了解目的基因的转化。

79.分子标记是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

80.分子标记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81.RFLP标记以生物(基因组DNA序列)变异为基础,研究不同基因组间差异的一种技术。

82.生物基因组之所以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因为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种属间甚至品种间由于突变、重组等原因,在(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上发生核苷酸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

83.SSR标记是利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普遍存在1~6个bp(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特性作为分子标记84.种质系统介导的基因转化是外源DNA借助(生物自身)的(种质系统或细胞结构)来实现基因转化。85.显微注射转化外源基因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把(受体)细胞进行固定。

86.农杆菌基因转化工作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受体系统的建立、(Ti质粒)转化载体的构建及目的基因的转化。

87.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过(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染色体的整合。

88.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过(原位)杂交可确定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

89.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过Northern杂交可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内是否正常(转录),生成特异的mRNA。

90.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过(Western)杂交可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内转录和翻译是否成功,生成特异的蛋白质。

91.形态、细胞和生化标记都是以基因(表达)的结果为基础,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

92.茶树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部分:良种选育与(良种繁育)。

93.品种保护是对在国家保护名录之内,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94.品种保护主要强调的是新颖性和特异性,而品种审定则主要强调以产量等为

主的农艺价值,即该品种的(推广价值)。

95.农业部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审批机关,国家林业局为(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的审批机关,茶树包含在(农业)植物新品种中。

96.茶树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茶树品种种性和(良种种苗)生产技术的科学。

97.茶树良种繁育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98.由茶树种子繁殖的后代,称(实生苗或有性)苗。

99.种子繁殖播种期为(采种当年11月至次年3月)。

100.茶树无性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101.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是(短穗扦插)。

102.在短穗扦插中,目前推广应用较多的是(薄膜)和(遮阳网)双层覆盖。

103.在短穗扦插中,用遮阳网控制苗圃(光照),用塑料薄膜控制苗圃(温度)。

104.扦插所用的枝条从下而上逐渐变成(红棕)色。

105.一般夏季扦插宜在(早春)对母树进行修剪,以利培育健壮的插穗。

106.秋冬扦插的宜在(春茶)采摘后及时修剪,以留养夏梢供扦插用。

107.种苗检验是对苗木和种子(质量)的检查。

108.种苗检疫目的是防止(植物病原体、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109.RAPD标记是采用人工合成的(随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110.AFLP的基本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对限制性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从而揭示DNA多态性。

111.AFLP技术是(RFLP)与PCR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二、判断题

1.在有性杂交中,供给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用符号“♀”表示。╳

2.在有性杂交中,作为父本的品种,除具备育种所要求的性状外,还应结实力强,无通过细胞质遗传的不良性状。╳

3.在有性杂交中,作为母本的品种,除具备育种所要求的性状外,还需要花粉发芽率高。╳

4.在有性杂交中,杂交用“×”号表示,父本写在前面,母本写在后面。╳

5.单交时,常以优良性状较多的亲本作为父本。╳

6.在多亲杂交中,把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

7.减数分裂标本以叶肉细胞为材料进行制片。╳

8.茶树经过长期进化和选择,变异最大的器官是种子。╳

9.茶树的树姿受环境影响较小。√

10.芽茸毛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

11.茶树叶片在遮阳时颜色加深。√

12.茶树叶片色淡的品种适制绿茶,色深的品种适制红茶。╳

13.用播种方法生产的茶树实生苗,品种内个体间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14.茶树是一种适宜于酸性土壤生长的作物。√

15.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其发芽期推迟。√

16.北方茶树品种南引后,其叶片面积变大。√

17.不同茶区发生的病虫害是相同的。╳

18.不同茶树品种对病虫害抗性没有差异。╳

19.无性系品种的有性后代,在性状上与原无性系品种有差异。√

20.选择育种是在原品种上优中选优,其变异单株在很多性状上发生了变化。╳21.遗传力数值高,表示表型变异大都是不可遗传的。╳

22.茶树的不同性状其遗传力大小相同。╳

23.在选择育种中,遗传力大的性状选择效果不好。╳

24.性状在群体的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效果就越明显。√

25.在确定供选群体时,有目的地增大供选群体的标准差,可以提高选择的效果。√26.群体所处环境比较一致时,表型变异方差中遗传变异方差较大,则选择效果好。√27.茶树育种初期,多以直接鉴定为主。╳

28.茶树育种后期,对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鉴定以直接鉴定为主。√

29.芽叶中对夹叶比例大是茶树高产的性状之一。╳

30.酚/氨比小的茶树品种者适制(绿茶)。√

31.一般中、小叶种适制红茶。╳

32.用氯仿蒸气法鉴定茶树品种的发酵性能时,芽叶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绿茶。

33.抗寒性强的品种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

34.扦插繁殖力强的品种扦插成活率一般可达30%左右。╳

35.一般中小叶种扦插繁殖的成苗率比大叶种低。╳

36.A品种个别性状优良,但综合性状不好,可用回交方法对其改良。╳

37.杂交时,亲本性状好,其一般配合力就高。╳

38.所有优良品种都是好的亲本。╳

39.好的亲本必是优良品种。╳

40.用地方品种作亲本选育的品种,在当地适应性强,且容易推广。√

41.茶花为两性花。√

42.有性繁殖品种的花粉生活力比无性繁殖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强。√

43.花粉生活力弱的品种不宜作有性杂交的父本。√

44.茶树属于自花授粉植物。╳

45.茶树是多年生植物。√

46.选择杂交亲本时,无结实力或结实力低的品种或材料不宜作母本。√

47.盛花期开放的花朵结实率最高。√

48.茶树属虫媒花植物。√

49.人工授粉时,从母本植株金黄色的花朵上采集花粉。╳

50.人工授粉最好在雨天进行。╳

51.人工授粉最适宜时期为母本始花期。╳

52.在诱变育种中,β射线的穿透力很弱,一般用于“外照射”。╳

53.在诱变育种中,紫外线能量较低,穿透力不够,多用于照射花粉。√

54.在诱变育种中,γ射线穿透力弱。╳

55.在诱变育种中,β射线的穿透力很(弱),因此只能用于“内照射”。√

56.多数植物属内的物种染色体基数不同。╳

57.异源多倍体的育性低于同源多倍体。╳

58.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诱导不定根的产生大多只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细胞分裂素类激素。╳59.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诱导生根阶段,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对生根是有利的。√60.通过胚乳培养途径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

61.一般来说,如果离体培养的目的只是快速繁殖,开始作为外植体的植物组织和器官可以相对小一些。╳

62.对再生的完整植株进行驯化锻炼,移栽初期应避免强光照射。√

63.对于二倍体植物而言,其单倍体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64.如果原始亲本是一个多倍体,由此形成的单倍体就不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65.单倍体不等于一倍体。√

66.单倍体的基因型完全可以由表现型反映出来。√

67.利用单倍体及其细胞进行诱变育种,无论是发生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均可在当代表现出来。√68.通过花药培养途径所获得的植株群体常常是一个既有单倍体,又有二倍体、甚至多倍体的混合群体。√

69.体细胞杂交同有性杂交一样受植物物种的限制。╳

70.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在于它的外围有一层坚硬的细胞壁。╳

71.T-DNA的转移与边界序列有关,而与T-DNA区段的其它基因或序列无关。√

72.DNA分子标记受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

73.大多数分子标记是共显性的,使对隐性性状的选择成为可能。√

74.当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不同生物体的DNA时,酶切所产生的DNA片段其长度是完全相同的。╳

75.用基因枪转化外源基因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都可适用。√

76.目前,参加全国区试品种可以是无性系或有性系。╳

77.品种审定的对象既可能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能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所形成的品种。╳78.授权品种的保护有一定期限。√

79.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不能转让。╳

80.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品种权。√

81.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属或种,名录中未列入的不能申请。√

82.大多数茶树品种既能进行有性繁殖,也能进行无性繁殖。√

83.茶树在幼年期经过几年的生长,即可在以后几十年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每年繁殖后代。√

84.茶树有性繁殖是通过母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新个体。╳

85.茶树无性繁殖是通过母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新个体。√

86.在茶树无性繁殖中,压条比短穗扦插殖系数大。╳

87.一般1公顷母树园可供25公顷左右扦插圃的用穗量。╳

88.成年后的采种园施肥应主要施用速效氮肥。╳

89.有性繁殖品种比无性繁殖品种容易发生混杂退化。√

90.茶树种苗携带病虫害肉眼都能看到。╳

91.种子净度与品种纯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92.百粒重是表示花粉大小、成熟度和质量的一项指标。╳

93.茶籽的发芽率可用染色法测定,原理是活细胞原生质膜是半透性的,能够阻止染料渗入,所以不会染上颜色。√

94.未成熟的茶树种子重量比成熟种子重。╳

三、名词解释

1.成苗率(%):符合出圃标准的苗木株数占扦插总株数的百分率。

2.早期鉴定: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的鉴定。

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4.核型:生物体细胞内所有可被测定的染色体特征总称。

5.核型分析:研究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6.种质: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7.种质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8.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9.结实力:单株或单位面积茶果产量。

10.茶籽的发芽率:发芽茶籽数占总茶籽数的百分率。

11.种质保存: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借以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

所含有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

12.核心种质:以最少的种质资源份数最大限度的代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13.生态环境:起综合作用的一些生态因素的复合体。

14.选择育种:从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15.广义遗传力: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和基因的非相加效应的方差作为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16.狭义遗传力: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部分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17.遗传力:遗传变异方差在表型变异方差中所占比率。

18.入选率:入选个体数占群体总数的百分率。

19.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的差距。

20.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方法。

21.集团选择法:根据不同性状(如发芽期、叶形等)从群体中选出单株,把性状相似的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若干集团,不同集团分别采种或无性繁殖,分别种植于小区内,以便集团间及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选出优良集团。

22.独立淘汰选择法:对所选择的各个性状都规定一个最低标准,供选个体只要其中的一个性状不够标准,不管其他性状如何优越也不入选。

23.性状加权选择法:对选择的性状按其不同的重要性和遗传力等因素给予适当的加权评分(指数),然后根据全部性状的加权总分决定取舍。

24.直接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鉴定。

25.间接鉴定:根据与目标形状有高度相关的形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形状。

26.自然鉴定:在自然条件下对育种材料或品种进行的鉴定。

27.诱发鉴定:在人为诱发条件下对育种材料或品种进行的鉴定。

28.本地鉴定:把育种材料或品种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种植,对材料的性状进行鉴定。

29.异地鉴定:把育种材料或品种置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差异的异地进行的鉴定。

30.田间鉴定:对需要在生产条件下才能表现的性状,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块

上进行鉴定。

31.实验室鉴定:在实验室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性状进行测定。

32.Flor的基因对基因学说:相容病原含有“毒性基因”,不相容病原带有“无毒基因”;不相容寄主带有抗性基因,相容寄主带有“感病基因”。病原的“无毒基因”和寄主的“抗性基因”是隐性的,病原的有毒基因和寄主的感病基因是显性的,只有当带“无毒基因”的病原与带“抗性基因”的寄主结合,才表现出抗性反应,其他情况下,寄主都是感病的。

33.春季萌芽期:20%左右越冬芽鳞片开展的日期。

34.新梢生长起点温度:春季当20%芽色转绿、芽体膨大或伸长时的温度即为新梢生长起点温度。

35.春季真叶开展期:20%左右茶芽第一片真叶开展的日期。

36.春茶开采期:20%左右一芽三叶开展的日期。

37.活动积温:高于生长起点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38.扦插成活率(%):成活株数占扦插总株数的百分率。

39.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无性后代与同龄的对照品种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

40.品系:起源于同一单株或同类植株,遗传性状相对一致,已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尚未进行区域试验或未经审定的作为育种材料的一群同类个体。

41.杂交方式: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几个亲本,以及各亲本间如何配置。

42.茶树多倍体育种:在茶树有性世代或无性世代的某一阶段,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茶树染色体倍数增加,然后经过选择培育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43.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品种和其它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形状上全部组合的平均表现。44.亲本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45.亲本选配: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哪些亲本配组杂交,确定父母本及先后顺序。

46.花程式:用字母、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公式。

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于其亲本品种(系)。

47.杂种优势:F

1

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48.中亲优势:杂交种F

1

49.超亲优势:杂交种F

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1

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50.超标优势:杂交种F

1

51.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F

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

1

集中了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52.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杂种F

1

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

53.杂种优势的超显性假说:杂合等位基因的贡献大于纯合显性基因和纯合的隐性基因的贡献。

54.杂种优势的生活力假说:当两个亲本杂交,由于双亲性细胞的异质性,使杂种产生新的内部矛盾,从而提高了生活力,故表现出杂种优势。

55.杂种优势的遗传平衡假说:通过选择亲本品种(或自交系)杂交,可形成一种遗传平衡很好的异质结合,因而表现杂种优势;不能得到遗传平衡,则没有杂种优势,甚至出现劣势。

56.杂种优势的上位性假说:基因间相互作用(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学基础。

57.杂种优势的基因组互补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杂种一代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转译上的量的增加,遗传信息和核糖体DNA重复数的增加,杂种细胞中各种酶和调控单元工作效率的提高。

58.杂种优势的基因多态性假说:由于杂种优势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父母本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既包括两亲本之间的基因型差异,也包括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结构差异可能主要存在于调控区,而基因调控序列的结构差异决定基因的显隐性,所以,等位基因调控序列的结构与差异必然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59.杂种优势的基因网络系统假说:不同基因型的生物都有一套保证个体正常生长与发育的遗传信息,基因组将这些信息编码在DNA上,组成了一个使基因有序表达的网络,通过遗传程序将各种基因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该假说还认为,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多执行同一功能的基因,但其功能或工作效率有稍微的差别。杂种优势是将两个不同的基因群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网络系统,等位基因成员可

以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使整个遗传体系发挥最佳效能。

60.远缘杂交: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61.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几对其它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62.异替换系: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形成的新类型。63.异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节段发生交换后,基因连锁群也随之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新类型。

64.诱变育种: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生物产生遗传性的变异,根据育种目标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65.剂量率:单位时间内被照射材料所接受的剂量。

66.中子流量:每平方厘米上通过的中子总数目。

67.化学诱变育种: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进而引起特征、特性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后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68.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

69.染色体基数(X):各个染色体组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

70.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培育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新品种、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技术体系。71.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将离体的植物体各种结构(如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以及幼小植株)在无菌的人工环境中使其生长发育,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72.胚胎培养:指以胚及具有胚的器官作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73.组织培养:以植物各部分的组织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4.器官培养:指以植物的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器官原基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5.花粉培养:未成熟花粉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6.花药培养:以未成熟花药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7.细胞培养:以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8.原生质体培养:指以除去细胞壁而获得的原生质体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9.单倍体植物: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植物。

80.单细胞培养:从植物组织器官或愈伤组织游离出单细胞,在无菌条件,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81.植物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由质膜包裹着的具有生活力的植物裸细胞。

82.体细胞杂交:使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经过人工培养诱导杂种细胞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

83.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特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这种创造新生物并给予新生物以特殊功能的过程就是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

84.生物安全性评价:对生物技术(主要是基因工程)活动本身及其产品,可能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之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85.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加快育种的进程。

86.品种审定: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育成或新引进的茶树品种根据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是否能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过程。

87.种苗检验:用仪器或感官对照种苗标准查验种子或苗木质量。

88.种苗标准:茶树种子和苗木质量检验及分级的标准。

89.品种区域化:根据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和品种审(鉴)定意见,使一定的品种在其相应的适宜地区范围内推广的措施。

90.品种的合理布局:在一个较大的地区范围内,选用、搭配具有不同特点的品

种,使之能保证高产、优质的做法。

91.品种混杂:指品种一致性降低,即一个品种群体内混进了不同品种或类型的种子(包括营养繁殖器官),或者上一代发生了天然杂交,导致后代群体种分离出变异类型,造成品种一致性降低。

92.品种退化:品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不符合育种及栽培目标的变化。

四、问答题

1.如何对茶树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直接鉴定?

按照标准采摘鲜叶,并加工成干茶,进行感官审评。

2.你认为怎样的株型是茶树高产品种理想的株型?

植株半开展,骨干枝粗壮,分枝数较多,发芽密度大,中叶类(红茶品种宜选大叶类),叶片上斜着生,芽叶肥壮。理想的株型还需考虑各地生态条件,群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如何用氯仿蒸气法鉴定茶树品种的发酵性能?

采2~3片待测同品种顶芽第一叶,放入密闭的充满饱和氯仿蒸气的容器中。因为多酚类在叶片细胞的液泡中,多酚氧化酶在线粒体中,两者相隔一层液泡膜,氯仿分子进入叶内后使液泡膜变性,变为可渗透性,使多酚类与酶接触,产生氧化作用。1~2小时后观察叶色,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根据变色深浅和速度确定发酵性能,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红茶。

4.如何用萎蔫系数法鉴定茶树品种的抗旱性?

约5%茶树叶片出现萎蔫时,测定根际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愈小者抗旱性愈强。

5.如何测定茶树品种的萌展值?

每份供鉴材料选取3~5个900cm2的树冠面为观测点,定期统计新梢中各个展叶期的数量,按公式计算各品种各次测定的萌展值。

萌展值= 总芽数各类芽梢的数量各类芽梢代表值Σ×)(

6.如何鉴定茶树品种的纯度?

在生产茶园内随机选择3~5个观测区,根据该品种形态特征及物候期特性,调查本品种和异品种苗数,并按下式统计:品种纯度值=(样本总株数—异品种株)/ 样本总株数×100%。

7.你认为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选种目标?

自然条件,品种现状,生产茶类和今后发展需要。

8.在选择育种中,为什么供选择的原始材料应该在相对一致的良好条件下培育?

只有条件一致,才能可靠地鉴别个体间在遗传上的差异,消除由于环境差异造成的非遗传变异。只有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才能使许多优良性状得到充分发育。

9.在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中,哪些可作为对照种?

国家和省级良种作为标准对照种,原始材料和(或)当地主栽的优良品种作为对照品种。

10.茶树品种区域性试验的目的?

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对茶树新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进行鉴定,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其利用价值;通过区试,确定品种的适宜栽培地区,克服品种推广或引种的盲目性;了解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及性状,为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11.茶树品种的命名通常有哪些,试举例写出其中的三种?

(1)按地名命名,如十里香(产于云南昆明市金马乡十里铺)等;(2)按形象比喻命名,如佛手(叶形如手掌)等;(3)按叶片大小命名,如勐库大叶种等;(4)按发芽早晚命名,如不知春等;(5)按芽叶色泽命名,如尖波黄等;(6)按芽叶茸毛命名,如福鼎大毫茶等;(7)按茶味命名,如安远苦茶等;(8)按生育特性命名,如迎霜等;(9)按选育编号命名,如茶农5号等。

12.有性杂交的目的?

获得基因重组所产生的优良单株,即把二个或更多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于同一杂种个体,以便培育出具有多个亲本的综合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13.简述种植保存茶树种质资源的优缺点。

是一种较可靠的保存方法,但这种保存方法占地大,且易受干旱、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威胁。14.简述离体保存茶树种质资源的优缺点。

解决用常规的种子贮藏法所不易保存的某些资源材料;可以大大缩小种质资源保存的空间,节省土地和劳力;繁殖速度快,还可避免病虫的危害和不良条件的影响。但是对组织和细胞培养物采用一般的试管保存时,要保持一个细胞系必须作定期的继代培养和重复转移,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细胞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产生遗传变异。此外,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多酚类含量高,到目前为止,茶树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平台还未完善,还有很多技术障碍需要解决。

15.一个地方引进什么品种,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要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第二,要考虑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效益。第三,了解引进品种的适制性。

16.为什么引种的同时,应根据引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一系列的栽培试验?如何进行?

新引进的品种有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可能性,如果没有采取与新品种相适应的栽培方法,那么这种可能性很可能就不能实现。试验时应当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优良品种作为对照,以便总结出一套发挥外来良种潜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栽培方法。

17.在选择育种和诱变育种比较鉴定时,原品种用于对照品种有何优点?

可以确定选择的单株是否发生了变异,

18.为什么在茶树有性系的大群体中进行选择,容易选育出优良品种?

通过增大群体的方法来增大变异幅度,为那些频率较小的类型提供表现的机遇。性状在群体的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潜力越大,选择效果就越明显。

19.与集团选择和混合选择相比,单株选择有何优点?

单株选择可以对所选优株进行鉴定,消除环境饰变引起的误差,提高选择效率。

20.集团选择法的优缺点

简便易行,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性状一致性提高较混合选择法快,对迅速改良混杂的地方群体品种具有较大的作用。但个体间性状仍有差异,效果不及单株选择。

21.用性状加权选择法选择茶树优良单株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有些不便度量的性状如何加权评分?

对有些不便度量的性状,如叶色的深浅、叶质的软硬、茸毛的多少、发酵性、

各种抗性的强弱等,可以根据群体内性状变异幅度划定分级标准,分别给予一定的级差值,统计时用级差值乘以加权系数。有些性状的级差值因育种目标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于选育红茶品种来说,发酵性能越强越好,但对于绿茶品种则不是;叶色黄绿者适宜作为红茶品种,而叶色深绿的品种宜做绿茶等。使用此法时还要注意统一性状观测值的大小与性状优劣的关系,如产量的数值大者为优,萌发期以日期前者为优,抗病性以级值大者为优。

22.如何对茶树品种产量进行直接鉴定?

根据采摘标准(红茶和绿茶品种采摘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乌龙茶品种采摘小到中开面叶),按单株或单丛、小区分批适时采摘,统计鲜叶产量。

23.如何测定茶树的发芽密度?

在采摘面上固定若干测框,每采摘1次调查1次;或者于每季萌发期调查1~2次;或者在全年采摘结束时调查单位面积内的采摘小桩数。

24.秋水仙素诱变茶树多倍体的机理?

秋水仙素与正在分裂的细胞接触后,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丝形成,使已正常分裂的染色体停留在赤道板上,不能拉向两极,同时又抑制细胞板的形成,使分裂的染色体留在一个细胞核中,从而造成染色体数目加倍。

25.试述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1)只要亲本选配得当并将其相互交叉种植,则从开始能结实起,每年都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第一代种子。

(2)一般可不必培育雄性不育系;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为选择杂交亲本提供了有利条件;杂种第一代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现象;必须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

(3)茶树是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的作物,所以在利用杂种优势上是十分有利的。

(4)在杂种后代中,一旦发现优良单株,便可通过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

26.简述远缘杂交的作用。

(1)引入异种(属)植物的有利基因(2)创造新物种和异染色体体系(3)诱导单倍体

(4)有效地利用杂种优

(5)用于研究生物的进化

27.试述双亲能否进行远缘杂交的标准。

代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能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繁育后代。

要能亲和可孕,而且其F

1

28.简述克服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方法。

(1)幼胚的离体培养;(2)杂种染色体加倍;(3)回交法;(4)嫁接等无性繁殖方法。

29.简述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注意亲本的选择与组配;(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3)桥梁法;(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5)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

30.诱变育种有哪些特点?

(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2)适于品种个别性状的改良

(3)变异的方向和性质难以掌握(4)与其他育种方法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31.试述常用化学诱变剂及作用机理。

(1)烷化剂类

这类试剂共同特点是携带一至多个活跃的烷基,通过“烷化作用”的方式将DNA或RNA分子结构中的H原子置换,从而导致“复制”或“转录”过程中“遗传密码”的改变。

(2)核酸碱基类似物

因化学结构上与DNA碱基(A、G、C、T)中的一种相似,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充当碱基进入DNA结构中,从而形成异种DNA,进而导致碱基配对的差错,引起点突变。

(3)简单有机化合物

(4)简单无机化合物

“脱氨作用”可脱去A、C及G等碱基上的氨基,使其发生结构变化,从而造成DNA复制的紊乱。

(5)抗生素

对DNA核酸酶的破坏作用,影响了DNA合成及分解的有序性,进而造成染色体断裂。

(6)生物碱

影响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阻止纺锤丝和赤道板形成,使细胞分裂中期异常停止,抑制rRNA合成及导致染色体畸变等。

32.化学诱变有哪些方法?

(1)浸渍法(2)注入法(3)涂抹法和滴液法(4)熏蒸法(5)施入法

33.根据培养所用植物外植体的种类和培养目的,植物离体培养技术主要有哪些类型?

(1)胚胎培养(2)组织培养(3)器官培养(4)花粉与花药培养(5)细胞培养

(6)原生质体培养

34.离体培养在其他作物育种中,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1)扩大变异范围(2)克服远缘杂交的一些障碍(3)获得体细胞杂种(4)倍性控制

(5)快速无性繁殖(6)获得脱毒苗

(7)种资资源的保存(8)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35.请写出几种常用的基本培养基名称。

怀特(White)、米勒(Miller)或波来特氏(Blaydes)、尼许(Nitsch)、MS(Murashige & Skoog)、H(Bourgin & Nitsch)等。

36.快速无性繁殖有哪些优点?

繁周期短、繁殖数量大、不受季节和环境条件的限制、适合进行工厂化生产、防止苗木带病退化等优点。

37.为什么利用茎尖或其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有可能获得脱病毒的试管苗?

农作物中有很多植物都带有病毒,特别是无性繁殖作物,所带病毒多是通过营养体繁殖,代代相传,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由于病毒是通过维管束传导的,因此,如果利用尚未分化维管束的茎尖或其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就有可能获得脱病毒的试管苗。

38.单倍体在植物育种上有哪些重要的应用价值?

(1)单倍体染色体加倍可获得纯合二倍体(2)有利于远缘杂交新类型的培育和稳定

(3)与诱变育种相结合可加速育种进程(4)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39.影响花药和花粉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1)供体植株的基因型(2)培养基(3)小孢子发育阶段(4)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及培养前的预处理40.DNA分子标记具有哪些特点?

(1)是在DNA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2)多态性高;(3)大多数分子标记是共显性的。41.写出3种目前用于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和辅助育种选择的分子标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RAPD)、扩增片段

长度多态性(AFLP)和简单重复序列(SSR)。

42.在单细胞培养中,如何计算植板率?

43.在单细胞培养中,常用鉴别细胞活力的染料有哪些?

荧光素双醋酸盐,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时,有活力的细胞会发出黄绿色荧光,死细胞则不发荧光。酚藏花红能将死细胞染成红色,而活细胞不染色。Evans blue不被活细胞吸收而被死细胞吸收,在显微镜下显蓝色的为死细胞。

44.单细胞培养有哪些方法?

(1)液体浅层培养(2)微滴培养(3)平板培养(4)看护培养(5)条件培养

45.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主要有哪些途径?

(1)自然加倍(2)人工诱导加倍(3)从愈伤组织再生二倍体植株

46.对于染色体加倍后的植株,常用什么方法检测其染色体的倍性?

取植株根尖进行细胞学观察,将根尖用卡诺固定液固定,铁矾苏木精染色,制成石蜡切片或者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47.如何从植物组织器官或愈伤组织分离出单细胞?

将植物组织器官等外植体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让其形成质地疏松的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摇床振荡使细胞分散,然后用镍丝网过滤,去除细胞团,过滤后离心使分离的细胞沉淀而收集。

48.在植物单细胞培养中,如何进行液体浅层培养?

将细胞以一定的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随后用吸管将悬浮液移到平皿中使之形成一个浅层,然后再用石蜡膜封住平皿进行培养。

49.在植物单细胞培养中,如何进行微滴培养?

将一小滴的单细胞悬浮液滴在洁净的培养皿或平板上,用甘油和石蜡膜密封后进行培养。

50.在植物单细胞培养中,如何进行平板培养?

将1.5~3%琼脂或琼脂糖加热融化后冷却至~45℃(不烫手,但尚未凝固),迅速与等体积的细胞悬浮液均匀混合,并平铺一薄层在培养皿底部,单离的细胞包埋于培养基中培养。

51.从细胞水平筛选突变体,较之整体植物有哪些优点?

首先,它可在小规模的实验室中同时对大量细胞进行选择,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次,所获得的突变体不会出现嵌合体,遗传稳定,易于鉴定。

52.化学和物理法诱导DNA直接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1)聚乙二醇(PEG)法;(2)脂质体法;(3)电击法;(4)超声波法;(5)显微注射法;(6)激光微束法;(7)基因枪法。

53.目前认为转基因植物的证据有哪些?

要有严格的对照(包括阳性及阴性对照);转化当代要提供外源基因整合和表达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物理数据(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Western杂交等)与表型数据(酶活力分析或其他);提供外源基因控制的表型性状证据(如抗虫、抗病等);根据该植物的繁殖方式提供遗传证据,有性繁殖需有目的基因控制的表型性状传递给后代的证据,无性繁殖需有繁殖一代稳定遗传的证据。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的基因型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效率。

54.种质系统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哪些?

(1)花粉管通道法(2)生殖细胞浸泡法(3)胚囊、子房注射法

55.试述种质系统介导的基因转化的特点。

转化的DNA可以是裸露的,也可以重组在质粒DNA上;转化过程不是依靠物理化学过程,而是依靠生物自身的种质系统或细胞结构功能来实现;植物整体水平上的转化;方法简便易行,并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不需要植物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离体培养过程。

56.品种审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根据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的情况,准确地评定新育成的茶树品种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经济效益;

确定其推广价值、适应地区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对新品种的示范、繁育、推广工作提出建议。

57.福鼎大白茶的品种登记号为“GS13001—1985”,请说明其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含义。

G为“国”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属国家级品种;S为“审”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属审(认)定通过的品种;“13”为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作物的编号,代表茶树;“001”是序号;“1985”表示公布年号。

58.与无性繁殖相比,有性繁殖有哪些特点?

(1)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建立有隔离措施的专用采种园或兼用采种园可减轻性状分离的程度;

(2)实生苗对不良环境和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3)方法简便、成本低;

(4)有些品种结实率较低,有的甚至不结实,难以满足有性繁殖的需要。

59.与有性繁殖相比,无性繁殖方法有哪些特点?

(1)后代可保持母本各种性状;

(2)后代之间各种性状整齐纯一。因而有利于采摘,鲜叶原料适于制茶,品质好。有利于茶园管理,便于机械化操作;(3)花工多、成本较高;

(4)母树的病虫害容易传播给后代,抗逆能力比实生苗弱。

我国茶树育种的发展

我国茶树育种的发展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前言】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种的竞争。了解我国茶叶育种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茶叶技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茶产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茶文化。 【正文】游览杭州西湖的人,都要到虎跑泉去享受一下“龙井”名茶;到过安徽祁门的人,谁能不去品尝那素负盛名的“祁红”!我国茶区广阔,产茶历史悠久,著名茶类,驰名中外。饮茶,可以使人提神解卷,健胃消食;饮茶,可以增进健康,防除疾病。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材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饮茶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茶在古代称荼,又名茗皋芦等。相传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用茶叶来治病。据《晏子春秋》记载,古代人还把茗作为珍贵的祭品。公元前一世纪王褒《僮约》中有“脍鱼庖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都买茶”之句。这是我国最早关于饮茶并以茶叶作为商品的记载。《神农本草》还说,茶树“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这表明在两千年前,我国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树并开始利用了。随着对茶叶经济价值认识的增加,人们逐渐把茶树驯化成栽培植物。据《四川通志》记载,在两千多年的汉代,四川等地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称得上是好茶的,这就说道茶的品种问题。好的茶叶不仅可以买个好的价钱,而且受大多的人的喜欢,被人们称颂。 因此,要想培育出良种优质的好茶,我们必须了解茶树育种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与育种目标;了解茶树品种资源、良种特性;掌握系统选种、引种、杂交育种、杂交优势的利用、良种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育种试验程序等。学习倍数体育种、辐射、激光、高光效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最好能独立开发新的优质品种。 如何培育良种优质的茶叶:(1)、品质育种、抗性育种是主要的育种目标。在茶叶商品不足的情况下,育种目标以产量为中心。在供需基本平衡时,品质成为主要育种目标。品质应包含品种内在品质和商品的外在品质,所以茶叶品质应包含早生、香高、味醇、形异及内含成分含量、组成等内容。由于我国茶区广阔,自然环境和气候千差万别,需要考虑以抗生育种为目标的研究和选育抗病虫、抗旱东的茶树品种,满足部分茶区的需要。(2)、积极应用高新技术的育种手段。新世纪,常规的茶树育种方法将继续被采用,同时渗入高新技术的育种手段,利用种子、激光等现代辐射技术,结合化学诱变技术,产生大量的变异材料,有利育种工作者在宽范围选择更好、更多的育种材料,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茶树品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创造具有新性状的茶树品种,也可将两个品种的有良性结合在一起,或导入新的遗传性基因,前景看好。同时,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使单个细胞在几周或几个月内繁殖多代,毋需受季节、茶树生长习性等条件限制,使育种时间缩短,提高繁殖系数。(3)、工厂化育苗。在继续采取传统的短稳扦插繁育良种茶树的同时,利用微繁殖技术(组培技术之一)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大量植株,这种工厂化微繁殖技术育苗可以在很小的地方产出上百万个小植株,其繁殖系数高,只要能规模化生产,成本先对会比较低。此外,人工种子也是建立在细胞胚胎和微繁殖技术基础上的一项新技术,即将体细胞胚或试管菌用含有营养成分的胶囊包裹起来(其胚乳作用),形成一种类似种子的结构,然后再用人工外皮包起来,防止机械损伤。该技术的优点是效率和繁殖率高,能保持优良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技术 一、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选好茶树品种和茶园地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茶树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 三、种植技术 1、种植方式:良种茶园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通常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点30%左右。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栽植。不宜将品种分散栽种; 2、种植密度:良种茶园要做到合理密植,使之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窄畦双行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33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单行条栽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 3、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浙江茶区一般茶苗移栽的适期为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4、定植技术:在茶苗定植时,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移栽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的材料,可用于茅草、柴禾、稻草、麦秆等。 5、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通过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发,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的目的。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专业:茶叶科目:茶树栽培学 一、填空题(20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开展)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鳞叶、鱼叶、真叶)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5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腋芽一片叶片一个短茎”。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树林大生长差、生态条件不适、群体结构紊乱) 5、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旱害) 二、选择题(10分) 1、茶树的芽按着生部位的不同分为(A) A、定芽和不定芽 B、顶芽和腋芽 C、冬芽和夏芽 D、生长芽和休眠芽 2、插穗一般是选择(B) A、未成熟的枝条 B、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条

C、两年生的枝条 D、已老化的枝条 3、茶树的哪些器官是营养器官(A) A、根、茎、叶 B、花、果实、种子 C、根、茎、花 D、花、果实、叶 4、茶园耕作深耕在哪几个月份进行(D ) A、1-2月份 B、3-4月份 C、5-6月份 D、7-8月份 5、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有(C ) A、喷灌和漫灌 B、滴灌和沟灌 C、沟灌和漫灌 D、渗灌和滴灌 6、下列哪个不属于生产季节的浅耕(C ) A、春茶前的耕锄 B、春茶后的浅耕 C、秋茶后的耕作 D、夏茶后的浅锄 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插穗发根的环境因素(C ) A、湿度 B、温度 C、空气 D、光照 8、下列关于茶园园地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道路系统的设置 B、排蓄水系统设置 C、茶园地块划分 D、栽培授粉树 9、茶树常见的病害不包括( C ) A、茶芽枯病 B、茶白星病 C、灰斑病 D、茶饼病 10、对茶树的需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营养的连续性 B、营养的分散性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 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一片、一个”。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和。 5、茶园耕作可分为和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 8、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9、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ft茶目ft茶科ft茶亚科ft茶族ft茶属茶种。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10、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 11、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 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 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 个,无性系品种79 个。省级审定品种120 个。 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 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 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 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 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 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 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 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 29、ft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 二、选择题(10 分)

茶树育种学实验指导 茶树育种学(Tea plant breeding) 教学课件

茶树育种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中国茶树优良品种的识别 一、目的中国茶树品种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高产优质良种,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些优良品种各具有不同的特征特性,通过多它们的识别,要求认识当前推广的主要茶树品种的优良性状,并初步掌握识别茶树良种主要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茶树优良品种的许多经济性状都可通过如植株形态、分枝状况、芽叶特点、适制性能、产量情况和生物学特性等表现出来,而这些我们均可用计数、称重、化学分析和比较记述的方法加以鉴别与区分它们的不同品种或类型,因此,认识良种是为了更好地选用良种和提高良种,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材料及用具 1、材料选用校内生产茶园或品种园主要良种10~20个。 2、用具钢卷尺、粗天平、记载板、铅笔、调查表。 四、方法与步骤每2人为一组,在生产茶园内选2个品种各有代表性的植株各1株和在品种园内选3个品种各有代表性的植株各1株进行观察,并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记载(附表)。 五、作业 1、填写调查表。撰写实验报告。 2、比较各品种主要性状的异同点。 3、提出各调查品种的适制性,并说明理由。 附一:茶园品种示意图(由上往下看,由上往下数)右边1~5行福云6号;第6行金萱和龙井长叶;第7行福云6号;8~12行金萱。左边第1行仁化白毫和台湾单选;第2行华农1号;第3行华农1号和黄枝香;第4行华农2号;第5行黄叶单枞、黄枝香和红柄单枞;第黄淡和白叶单枞;第7行红柄单枞;第8行黄淡和凤凰单枞;第9行华农2号和华农1号;第10行资源圃。 附二:资源圃品种示意图(由上往下看,由里往外、由左向右数)第一行:勐海大叶6株;台湾长叶11株;佛手8株;福云6号3株;桃仁10株;台湾黄叶9株;政和大白茶12株;迎春10株;黄叶水仙9株。第二行:小叶水仙12株;毛蟹12株;悅茗香12株;大叶水仙12株;铁观音12株;越南种12株;英红9号11株。第三行:排旗种6株;笔架山茶6株;台湾种6株;锅孟种6株;无名杂种6株;连南白茶5株;宛田种6株;云大单株株;龙脊种3株;六洞种5株;云南大叶5株;凌云无性4株;掸部种5株;大瑶种5株;台湾种4株;开山种5株;凤凰水仙6株。 实验三:茶树有性杂交技术 一、目的:有性杂交是现代育种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实验,要求初步掌握 茶树有性杂交的技术。 二、原理:通过2个或2个以上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植株进行人工有性交配,可使基因重 组,从而可能产生具有双亲(或两个以上亲本)优良性状甚至更多优点的后代,为选育新品种提供有利条件。 三、材料及用具 1、材料各杂交组合的亲本(视具体情况临时选定)。 2、用具:玻璃纸袋、花粉收集瓶、培养皿、毛笔、回形针(或大头针)、镊子、纸牌、铅 笔、记录本等。 四、方法步骤

li茶树栽培学复习资料

骨干枝:主要由一、二级分枝组成,其粗度是影响茶树骨架健壮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产优质树冠要求骨干枝粗壮且分布均匀。 生产枝: 叶面积指数: 茶园覆盖度: 茶树的三基点:茶树三基点温度分别指茶树生长能承受的最低临界温度、最高温度和茶树生育最适温度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茶树品种耐低温的表现,一般把中小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温度限定为-8~-10℃,大叶种-2~-3℃;生存最低界限气温:小叶种-8~-10℃,乔木型-6℃左右,茶树生物学最高温度: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茶树生育最适温度是指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的温度,多数品种为20℃~30℃ 茶树的总发育周期: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过程:合子→茶籽及插穗→茶苗→根深叶茂的茶树→衰老→死亡。茶树的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茶树的活动积温:茶树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的温度总和 生态茶园:一种人工群落,以茶树为主,因地制宜地配置林木、果树、草本植物,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物种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从而从而构成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 无公害茶园: 1、简述我国茶树栽培发展的历史? 2、我国茶区怎样划分?简述四大茶区气候条件、茶叶生产的基本特点? 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 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3、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科、属、种)?茶树的学名? 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4、茶树的树型分为?茶树的树冠因分枝角度不同树姿分为?茶树的分枝方式? 5、茶树新梢生长的基本规律?新梢生长、休止周期性的主要原因? 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

茶树育种学考试试卷之三及参考答案

茶树育种学考试试卷之三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3个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圃,分别在浙江杭州,云南勐海和福建福安。(写出具体地名) 2、广义上的发酵工程包括上游工、发酵工程和下游工程三个部分。 3、野生茶树与栽培种茶树叶片上表皮纹饰有明显的差别,其中,野生茶的气孔小而稀疏,不具表皮毛,栽培种茶树的气孔大而密,并具表皮毛。 4、茶树正、反交产生的后代结实率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茶树属于细胞质遗传。 5、经黄化处理后的茶树芽叶同化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含水量较高。在水分最高时进行秋水仙素处理,药液容易内渗,正在分裂的幼嫩细胞容易诱变成多倍体。 6、比较下列材料对辐射的敏感性(“>”表示左边材料较敏感): (1)福鼎大白茶 < 福安大毫茶(2)毛蟹 < 黄棪 7、写出下列茶树品种的茶类适制性: (1)黄棪乌龙茶、绿茶、红茶;(2)丹桂乌龙茶、绿茶; (3)福鼎大白茶绿茶、红茶、白茶;(4)福建水仙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 8、辐射剂量范围与诱变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获得最多的突变,较理想的照射剂量应选择在临界剂量附近,临界剂量的表示方法为LD60 ,其含义指存活40%,致死60%。 9、RAPD的英文全称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ic DNAs ,中文指随即扩增片段多态性。 二、术语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育种的原始材料指选育新品种时最初应用的那些材料。又称为品种资源、种质资源、基因库等。——栽培、野生、半野生、近缘、人工中间材料等。 2、细胞融合:又称体细胞融合,指两个品种的核融合,产生的后代能表达亲本的性状,但不经精卵细胞交配,为无性杂交。 3、异替换系:某一物种的1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1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形成的新类型。 4、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的基因型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 MAS)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加快育种的进程,这就是分子标记辅助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提高产量——1分 (2)改善品质——2分

茶树栽培技术。优质、高产、高效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 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因此,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和茶树在系统发育中,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我国中、北部茶区,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的PH在4.5-6之间,最高不得超过6.5,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2、茶园规划。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茶园区块划分。大面积茶场,要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生产作业区,每区又划分成若干个地块。地块的形状以长

方形为好,这有利于耕作管理。山地茶园的地块,一般是用纵、横水沟来划分、平地和缓坡茶园,一般是用道路来划分。地块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好,但不能强求一致,不过每块茶行的走向应尽量做到一致。 (2)道路设置。茶园道路必须按需要设置,防止过多的占用好地面积和割裂地块。茶园的系统是由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 干道:对内连结场部、加工厂和作业区、对外和公路相接,其宽度为6-8米。面积较小的茶场,可不设干道。 支道:是园内运输、耕作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其设置一般和茶行平行并和干道相接,宽度为4-5米。 步道:是从支道能向茶园地块的道路,其设备一般和步道垂直或成一定交角,宽度为1.5米,两步道之间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 环园道:是用来和农田分界的线路,设在每片茶园的边缘,宽度为1.5米。 (3)排灌系统设置。茶树是怕旱又怕涝的作物,山地茶园还有一个水土保持问题。因此,在规划时必须把茶园排灌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茶园的排水系统,包括纵沟和横沟。纵沟顺坡向开设,一般和茶行方向垂直,用于接纳横沟溢水;横沟依等高线开设,一般和茶行方向平行,用于拦蓄茶园流水,坡地茶园要每隔15-25米设置一条。茶园上方和林地或荒地交界处还要设置一条隔离沟,防止山水流入茶园。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茶树栽培技术 二、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三)适用对象:专科 (四)学时:32 (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 (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 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 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 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完整版)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一片、一个”。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和__________________。 5、茶园耕作可分为和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 8、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9、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亚科山茶族山茶属茶种。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10、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 11、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 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个,无性系品种79个。省级审定品种120个。 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 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抗蒸腾剂。 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 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 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 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 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 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 29、山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

茶树育种学考试试卷之四及参考答案

茶树育种学考试试卷之四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8项内容即单倍体培养、胚乳培养、细胞融合、 胚培养、茎尖脱毒、试管受精、种质保存、快繁等。 2、茶树原始材料根据来源划分,包括初级基因库,主要指各个茶树品种之间、茶育茶的变种;次级基因库,主要指茶和与茶同属的植物如红山茶、茶梅、油茶、红花油茶、金花茶等;三级基因库,主要指与茶杂交时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等现象。 3、野生茶树与栽培种茶树叶片上表皮纹饰有明显的差别,其中,野生茶的气孔小而稀疏,不具表皮毛,栽培种茶树的气孔大而密,且具表皮毛。 4、根据茶园中茶树的开花结果部位可判断其老化程度及树龄。一般,若茶树结果多,主要集中在树冠上部结果,可初步判断为老龄树。 5、从遗传距离与特点考虑,写出下列各组合所属的杂交方式: (1)铁观音×安溪野生茶:远缘杂交; (2)奇兰×黄棪:近缘杂交; (3)福云7号×云南大叶种:回交; 6、写出下列茶树品种的茶类适制性: (1)黄棪乌龙茶、绿茶、红茶;(2)丹桂乌龙茶、绿茶; (3)福鼎大白茶绿茶、红茶、白茶;(4)福建水仙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 7、比较下列材料对辐射的敏感性(“>”表示左边材料较敏感): (1)福鼎大白茶 < 福安大毫茶(2)毛蟹 < 黄棪 8、RAPD的英文全称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ic DNAs 中文指随即扩增片段多态性。 二、术语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杂种优势:远缘杂种的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均比双亲优越称为杂种优势。它是可以计算的(数值化):如产量、品质或抗逆性等。 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的基因型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 MAS)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加快育种的进程,这就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3、品种:是人类创造的;是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适应于一定农业区域的一个群体;遗传性稳定;有一定种植面积和产量,品质符合要求。 4、异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节段发生交换后,基因连锁群也随之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新类型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整理)《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1

-------------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2009年6月

《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综合技术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茶树栽培学的任务是:简要介绍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史、茶树栽培科学发展史及其现状;系统阐述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原理;分述基本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依据、要领及操作方法;系统介绍茶叶无公害栽培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综合阐述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阐述、指导和推广茶树栽培种植技术和从事其相应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茶树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基本形态。 2、掌握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习性)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它们在茶树不同类型(或变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某些差异性。 4、掌握茶树正常生育和高产优质所需的主要生态条件,认识茶树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了解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条件与途径。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茶树常规栽培技术即茶树繁殖技术、新茶园规划与建设技术、茶园耕锄技术、茶园施肥技术、茶园灌溉技术、茶园保水技术、茶树修剪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保护技术和茶叶采收技术等的制定依据、适度的标志(或标准)和执行的技术要点。 2、掌握茶园测产技术。 3、掌握茶树短穗扦插繁殖、茶树修剪、茶园耕作、施肥和茶叶采收等具体

操作技术。 4、初步具有利用掌握的茶树栽培原理及各种栽培技术,实现以及发展茶树的无公害生产。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绪论 (一)基本内容 茶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茶叶的功能、茶树栽培的历史经验;传播史;茶业现状、特点;茶树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 (二)基本要求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Tea plant breeding) 《茶树育种学》是一门研究茶树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育种及良种繁育两部分,是茶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茶树育种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茶树育种工作或从事茶树良种繁育推广打下基础。 第一节:品种的概念与良种的作用 1、茶树品种的概念茶树品种是指经过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茶树群体。 品种与植物分类学上种的区别:(1)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最低位置(最小单位)。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最小单位。在多数情况下品种在植物分类上的最低位置相当于变种或变种以下的类型。(2)分类学上的种的区别一般只考虑形态学上的差异,而品种的区别不仅考虑形态学的差异,而且还考虑经济性状的差异。 (一)茶树品种的属性1、特异性。2、一致性。3、稳定性。4、地区性。5、时间性。 (二)茶树品种的类别1、有性系品种。2、无性系品种。3、地方品种。4、育成品种。

2、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 (一)茶树良种的概念茶树的良种则是指那些具有某些特别优良的经济性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并经权威机构审定认可的茶树品种。 (二)茶树良种的作用 (1)增加产量绝大多数茶树良种都具有主产的特性,特别是我国在20世纪育成的茶树良种,如江西茶科所培育的茶树品种--宁州2号比当地品种-宁州种增产26.2%,广东茶科所培育的茶树品种--英红1号比云南大叶种增长18%,安徽茶叶研究所培育的茶树良种--安徽3号比祁门群体增产19.27%,中国茶科所培育的茶树良种--龙井43号比福鼎大白茶增产47%,贵州茶科所培育的茶树良种--黔湄419比湄潭苔茶增产72.8%,福建茶科所培育的茶树品种--福云6号比福鼎大白茶增产40.8%,四川茶科所培育的茶树良种--蜀永1号比福鼎大白茶增产66.46%,一些主产品种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如迎霜、英红1号、福鼎大毫茶、龙井43等; (2)改善品质:应多从市场需求角度来分析茶叶品质是由茶叶的色、香、味、形四大要素构成,而这四大要素则是茶叶内部的生物化学和外部形态特征所决定。品种不同常表现出很大差异。如云南大叶种和福鼎大白茶,前者咖啡碱含量4.06%,氨基酸2.26%,茶多酚32.77%,儿茶素总量181.72%,适制红茶。后者咖啡碱含量4.36%,氨基酸4.27%,茶多酚16.19%,儿茶素总量113.85%,适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之四及参考答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之四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2005年茶叶生产量在10万t以上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和等。 (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越南、日本任选2个) 2、茶叶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年周期中所采下的和所组成的。(芽叶数量或芽头密度、重量或芽重) 3、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构成。(吸收根、根毛) 4、与灌木型茶树比较,乔木型茶树,植株,主干。(高大,有明显) 5、茶树花为两性花,由花柄、、花冠(瓣)、雄蕊和雌蕊五个部分组成。(花萼) 6、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和光照时间不仅影响茶树代谢状况,而且也会影响其他生理过程。(光质、光照强度) 7、茶树新梢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 8、福建省栽培面积最大的乌龙茶品种是。(铁观音) 9、茶园土壤水分,主要有毛管水、悬着水、膜状水、吸湿水等,其中是茶树根系吸收的主要对象。(毛管水) 10、新梢顶芽成休止芽的称为驻梢,从这种新梢上采摘的芽叶,称为。(对夹叶) 11、茶籽的种胚由胚根、胚茎(胚轴)、和四部分组成。(胚芽和子叶) 12、扦插苗在生根以前主要依靠、中贮藏的物质营养。(茎、叶) 13、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丰富,蓝、紫光比重增加,这也就是高山云雾茶含量较高,含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氨基酸、茶多酚或儿茶素) 14、低产茶园改造常用的措施是“三改一补”,其中的“三改”是指 ,“一补”是。(改土改园改树、补密换种或补密缺株) 15、合理采摘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控制,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 1、机械采摘茶园与人工手采茶园比较,其树冠叶层。( A ) A 较薄 B 差不多 C 较厚

茶叶栽培学资料

茶叶栽培学 茶鲜叶的质量包括嫩度、匀度、净度、鲜度4个因素。 1、机械采摘茶园与人工手采茶园比较,其分枝级数较少。(√) 2、定型修剪仅用于幼龄茶树的树冠培育。(×) 3、一般认为茶树栽培最适宜的年降水量为1000mm左右。(×) 4、茶树叶片的寿命可以长达两周年以上。(×) 5、适当地遮光处理有利于碳氮比的降低,对提高绿茶品质有利。(√) 6、与乔木型大叶品种比较,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品种耐低温能力强。(√) 7、VA菌根的最显著的作用是提高寄主植物吸收钾素的能力。(×) 8、茶树种子的成熟期多在霜降(10月中下旬)前后,茶籽从采后至翌年3月以前均可播种,但以随采随播为最好。(√) 9、有机茶的发展方式是政府行为(×) 10、夏茶季节,通过遮阳可以改变茶树嫩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其中茶多酚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降低。(×) 1、一般把大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气温界限定为-8℃~-10℃。(×) 2、茶树生长期间的月降水量要求大于100mm。(√) 3、茶树叶片在强光下生长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 4、茶树缺钾时,可以大量使用氯化钾等肥料。(×) 5、定型修剪是培养骨干枝,在骨干枝上培育有效生产枝的重要手段。(√) 6、扦插成活率与枝条老嫩程度有关,隔年生枝条成活率高于当年生成熟枝。(×) 7、茶树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低,对NO3-的同化能力较差。(√) 8、无公害茶的发展方式是政府行为。(√) 9、打顶采摘法是一种以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10、通过遮阳栽培可以提早茶叶开采期。(×) (茶树原产于我国哪一带?茶树栽培已有多少年的历史?根据何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出自我国何时何作者何本专著?据古书记载,我国茶树栽培起源于什么时期?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神农时代是茶树发现、利用的起始时期线索:唐代茶圣陆羽所写的第一本茶叶专著《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2)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年)开始栽培茶树,距今3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最早记载茶树繁殖栽培的史料:东晋的《华阳国志》 指出我国现有茶区的地理分布范围。 中国茶区的分布:1.东:东经122。-台湾省东岸2.西:东经94 。-西藏自治区米林3.南:北纬18 。-海南省榆林4.北;北纬38 。-山东省蓬莱 我国四大茶区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指出各茶区的地理分布范围。 1.华南茶区是我国的最南茶区。气温最高的一个茶区。分布: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特点:a. 品种资源丰富,以大叶种为主;b. 主要土壤类是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 c.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年平均温度大都在18~24℃之间),多雨(年降雨量在1200~2000mm)。d. 生长期与采摘期均较长。e. 生产茶类有红茶、乌龙茶、绿茶、花茶等。 2.西南茶区是我国地形地势最为复杂的茶区。本区为茶树原产地,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极为优越。①分布:包括云南中北部、贵州、四川、西藏四省区 ②特点:a. 茶树的原产地,种类多,以大叶种为主。b. 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丰富。c.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18℃,地形复杂,气候多变。d. 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分布不匀,夏季占40-50%,冬季小于10%。e. 生育期8~9个月。f. 生产红、绿茶及边销茶为主。3.江南茶区本区茶园分布广,面积大,产量高,茶类多,品质优,生产上增加投入,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①分布:包括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和湖北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②特点:a. 茶区最大最集中,以中、小叶种为主。b. 土壤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1400~2000mm/年,且集中(4~6月份)。d. 年均温度15~18℃,生育期长,8~10个月。e. 红绿茶为主,砖红茶和乌龙茶为辅。 4.江北茶区是我国的最北茶区,该区地处亚热带北缘。老茶园比重大,栽培上应加强茶园水土保持,

(完整版)茶树栽培学题库

1茶树的植物界地位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2由于茶树品种分枝习性不同,茶树的树姿可分为直立、半开张和开张等3种类型。 3茶芽的萌发生长与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等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 4茶氨酸是在茶树根部由茶氨酸合成酶催化谷氨酸和乙胺反应合成,然后通过枝干送至叶部,并积累在叶中。(茶树根部) 5高产茶园的树冠覆盖度应达到80%以上,叶面积指数以3~4为宜。 6一般认为,茶树的生物学零度(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左右。 7茶树对蓝光和橙光的吸收比重大,蓝光为短波光,有利于茶树代谢和形成。(氮代谢、蛋白质或氨基酸) 8福建茶区土壤的有效钾和镁含量常明显偏低。施用钾、镁肥可提高乌龙茶的产量。 9茶园土壤外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大气沉降物污染、施肥污染和农药污染。10茶鲜叶的质量包括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个因素。 11茶树根分泌的物质中,多酚类和咖啡碱是茶树自毒作用的主要物质。12与乔木型茶树比较,灌木型茶树,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13通常把茶芽萌动后展叶的嫩梢称为新梢。 14茶树的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 15茶树的一生,依其自然生育特性,可分为幼苗期、幼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 16茶树幼苗出土后,其叶展开,进入双重营养阶段,营养的来源,一方面来自子叶,另一方面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17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较长,往往有利于碳代谢,故对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的多酚类物质或茶多酚积累较多。18茶树枝条的下端与上端存在着阶段发育的异质性,下端就其生长年龄来说是,而阶段发育相对。(较老、较幼) 19茶园营养诊断包括土壤营养诊断和植株营养诊断。 20高产优质的茶园,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在80cm 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多在 4.5~5.5或5.0左右。 21茶园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有: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滴管根区导灌等。 22幼年期茶树的采摘原则是以养为主,以采为辅。 23茶树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 24茶树的树型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等3种类型。 25茶籽萌发过程必需的3个基本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26一般认为茶树栽培最适宜的年降水量为1500mm 左右。茶树在生长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种质资源 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茶树的变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 1.营养器官的变异 (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2)树姿:分开、半开展和直立三种。 (3)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 (4)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 (5)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6)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 (7)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 2.生殖器官变异 (1)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2)果形:形状随果实种子数目而异。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3)果室数:以3室为多。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3.花粉:花粉粒表面分外壁和壁2层。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4.物候期变异(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早芽,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 5.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多酚类:20~45%、氨基酸:1~6%、咖啡碱:1~5%) 三、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 1.茶树的进化 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 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2.植物学分类 (1)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2)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Masters)Kitamara]:乔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大叶红茶生产区。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 Chang):小乔木或乔木,主要分布在广西及的东南部 (3)福鼎大白茶品种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 四、种植资源的概念及类别 1.种植资源的概念 种质(Germplasm):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