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课题名称:基于ESIA平台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水1041班

学生姓名:XXX

系部名称:建筑工程系

指导老师:XXX

一.课题研究背景 (3)

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3)

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3)

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 (3)

1.2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 (4)

1.3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4)

1.4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 (4)

1.4.1数据是多源的 (5)

1.4.2数据是多格式的 (5)

1.4.3数据是多尺度的 (5)

1.5《ESIA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简介 (5)

二.研究意义 (6)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脉络 (7)

3.1国外研究现状 (7)

3.2国内研究现状 (7)

3.3关于GIS的发展脉络 (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8)

4.1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8)

4.2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8)

4.3地下管线信息共享程度低 (8)

4.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 (8)

五.展望 (8)

六.参考文献 (9)

一.课题研究背景

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的基础建设一日千里,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骨干工程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地下管网是支撑和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1]。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埋设在城市规划道路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电力、电信电缆以及地下管线综合管沟等。从管线传输或排放物质的性质来分,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八大类管线,每一大类管线还可根据传输或排放物质的差异或其功能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小类,如排水管线可分为雨水、污水和合流等[2]。城市地下管网规模越来越大,管道种类多,管线长,犹如血脉延伸至城市地下各处,担负着城市产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处理和排放,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维护城市环境的”静脉”,它的基本功能是及时排除城市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天然雨水,使城市保持清洁[3]。作为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它起到水量调蓄渠道的作用,避免污水和雨水在城市内累积与山地排洪沟、城市内湖拍和内河、防洪堤琐一起消减积水和洪港灾害对城市的威胁。同时它也是城市环境污染和净化的平衡渠道,通过水流将污染物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避免大量污染物集中排入水体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因此,城市地下管网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4]。

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

(1)规模庞大

城市排水管网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地下管网包括水、电、煤气、通讯、下水等,错综复杂。就排水管网而言,是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随机性强的巨型网络,尤其对于人口多、市政设施建设频繁城市来说,排水管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2)配套设备种类多

排水设备复杂、数量多,包括地下管:网、暗渠、明渠、检查井y雨污水泵站和各种监测仪表等要素。例如,管渠是水流的通道,每两个检查井或其他附属构筑物之间的部分为一个管渠。检查井的主要作用是衔接管段,同时也是人员进行现场管道更新维护的场所。粟站的作用是当遇到下游管段埋深过大或排放的水体洪水位较高导致出水口可能被洪水掩没时往往设置水粟对污水或雨水进行提升。

(3)具有地理分布特性[5]

排水管网中线路的走向以及排水设施和用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生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如线路改造、停业检修和用户增加也都依赖于长度、距离、范围、街道分布和相对位置

等地理因素。

1.2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排水管网的规模与日剧增,排水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大批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竣工数据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城市排水管线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漠、防洪的骨干工程,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对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污水、废水和雨水等进行监测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正常维护和安全运行,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管理,促进城市排水管网的必要和有效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科学组织进行排水管线探测普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的信息化和数据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6]。到目前为止,温州,深圳、杭州、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都曾开展过排水管线调查,并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实践表明,城市管网的信息化和数据化不仅可以为城市截污纳管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市政排水监管工作提供了稳定和强大的信息平台和有力工具,同时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为城市应急指挥、抢险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应急指挥和抢险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提高决策效率。

1.3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为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我国许多城市己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具有典型空间分布特性的排水管网数据进行可视化的管理与分析,而排水管网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以及排水管网数据的即时更新和维护,是排水管网GIS应用的关键。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地下排水管网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大规模辑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与之相驳的是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线老旧,管道设计和铺设不合理,不能满足居民对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地下管网原始数据的探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探测的准确性不能保证,并且数据入库需要人工进行,错误也不可避免,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8]。同时,由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时间的差异,综合设计的不.伺,同一城市不同片区的地下管网在用料、密封性、合理性等方面有着巨大区别,更重要的是施工和探测的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在开发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和建立空间数据库经行拓扑分析以及流向追踪时没有统一的管井数据标准,使这些工作成为不可能。而GIS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同时拥有空间分析、空间定位、快速查询和决策支持等功能[9],所以,为了保证管网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是可靠的,结合GIS技术进行针对城市地下管网的数据标准研究,制定完善的编码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1.4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排水管网数据主要来源于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部门,具有多源、多格式、多尺度的特点,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严重制约了排水管网GIS的运用效果,以及

排水管网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数据特点包括:

1.4.1数据是多源的

①数据获取多源:获取地下管网数据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包括来自现有数据、图表、遥感手段、GPS手段、统计调查、实地勘测等。这些不同手段获得的数据其存储格式及提取和处理手段都各不相同。

②数据存储格式多源:GIS数据不仅表达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几何形状,同时也记录空间实体对应的属性,这就决定了 GIS数据源包含有图形数据(又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图形数据又可以分为栅格格式和矢量格式两类。传统的GIS 一般将属性数据放在关系数据库中,而将图形数据存放在专门的图形文件中。不同的GIS软件采取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

1.4.2数据是多格式的

海量地下管网数据包括了许多不同格式的数据,从其存储的介质类型可划分为纸介质资料和电子数字资料,纸介质资料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和表等;电子数字资料包括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的文档资料、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表以及各种专题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数据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即使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其数据格式亦大不相同。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也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1.4.3数据是多尺度的

管网数据具有很强的时空特性,一个数据源既有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数据系列,也有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序列的数据。不仅如此,不同地区的管网数据釆用不同尺度对地理空间进行表达,不同的观察尺度具有不同的比例尺和不同的精度。由于管网数据的上述特点,导致了管网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给排水管网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以及排水管网数据的即时更新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管网信息要真正实现共享,必须解决数据多格式、多数据集成等瓶颈问题。

1.5《ESIA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简介

环境规划、管理及影响评价的数字化信息平台《ESIA》自2007年3月全国筹备污染源普查工作起,全程跟踪普查工作,经历一年多的开发与完善,目前的《ESIA 5_2》已能较全面地覆盖污染源管理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具有功能全面、适应性强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环境办公、科研机关和考查现场。环境规划、管理及影响评价的数字化信息平台《ESIA5_2》使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为开发平台,编译生成应用软件,能够以“Setup”方式实施系列文件的整体安装。该软件将直接安装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不需要其他软件环境支持。《ESIA 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结构如图1.1所示。

ESIA 5_2》的功能通过调用对应的功能模块来实现,调用功能模块的方法有菜单调用和子模块调用两种方式。《ESIA 5_2》设有“水环境评价”,“大气环境影响”,“基于地理信息的大气环境影响”“噪声环境影响与控制”“环境突发污染预测”和“水资源系统规划”等子模块。调用功能模块的通道并不是唯一的,按照属性归类,同一功能程序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板块中。菜单调用完成后,程序返回起始界面,子模块调用操作完成后,程序返回子模块界面。当该子模块中所有操作完成后,按下“返回”按钮,就可以返回起始界面。使用菜单中的Exit项,完成《ESIA 5_2》的退出。使用“停止”按钮可停止程序的运行,用户的设置被保留,当按下窗口上部的按钮,程序重新运行

二.研究意义

我国的城市管道大规模建设是在建国以后,基于当时国情,无论是管道的长度和管径和网络分布都是暂时解决当时的突出问题,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建设也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着,但地下管线设施建设一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线规划性不强,主干线与次干线的衔接性差,管线纵横交错,各自为政。城市的规模越庞大,功能越复杂,基础设施越密集,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越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管道的排水能力,迫切需要对排水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大批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这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线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7]。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脉络

3.1国外研究现状

GIS是一门新型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在大量数据处理方面获得突破,并且在全球变化、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在地下管道建设和相关研究方面已经很完善,管网的普及率很高,以城市排水管网密度(单位:km/km2作为衡量标准[10],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达到了10以上,德国一些地区更是高达50,从人均占有管道长度衡量,大多发达国家超过4米,而在国内只有0.5米左右,同时国外在利用GIS技术研究地下管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Wallingford 软件、美国的SWMM软件和ARC/INFO、GENAMAP等,这些软件在数据的输入、地图输出、网络分析等等应用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并且可以针对地下管网中的径流给出连续运动变化的模拟,可以对管网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水污分流、提高水质,并通过布置测控点与计算机相连进行调度,控制和优化污水处理厂的负荷[11]。

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在改革幵放以后,部分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地下管网才有了较快的建设,但其设施水平也不高。2000至2006年我国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城市(区)数量总计为127个,仍有近70%的城市还没有整体或全面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在东部96个城市中,已经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系统建设工作的城市为56个,比例为58%;在西部51个城市中,已经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系统建设工作的城市为17个,比例为33%。可见,全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程度仍然较低,特别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差距更大。此外,中西部省份城市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的比例更低。

3.3关于GIS的发展脉络

在具体研究方面,言心在1981年便发表《做好居民小区管网的规划设计院与施工》,开始关注居民区范围内的管网问题。之后城市区划内的地下管网问题引起的大家的注意,1989年,王国光、白孟励发表《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档案》,199年李琴玉发表《浅谈地下煤气官网档案的管理》,还有许多其他的文章,但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专注在对于地下管网的测量和数据入库部分,停留在手工管理到计算机自动管理的过渡时期。之后的九十年代开始,利用GIS 研究城市地下管网才真正发展,大量科学工作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城市地下管网的重要性和如何在GIS平台上科学的处理数据。1995年,中国第三代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GIS软件垄断的情况,中国地质大学吴信才教授成为国内GIS 领域的带头人。进入21世纪之后,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网研宄己经成了一个热点,很多有质量的科技论文和成果涌现出来,许多城市开始在GIS平台建立针对地下管网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大力推动相关研究,在管网可视化、空间数据库建立、多维分析、水力模拟等各个方面都有快速发展。在利用GIS研究城市地下管网的研究方面,国外很多机构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真正发展,没有统一制定针对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的分类编码和数据标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城市地下管线的种类有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八大类管线,而这些管线又分属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各电信公司、电力公司、政府、部队和各工矿企业等几十个单位建设和管理。

4.2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正是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分属不同单位建设和管理,其资料分散地分布在城市不同单位和部门管理。由于各管线权属单位对资料管理重视程度的差异,获取和存储地下管线信息的方式不同,以及其信息化建设工作程度的不均衡性,使现状地下管线资料具有多源性、多样性、离散性和时空性等特点。

4.3地下管线信息共享程度低

许多政府部门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设置信息利用的壁垒,结果一方面阻碍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同时也影响了需要地下管线信息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也是各部门重复采集信息和重复开展地下管线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4.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

地下管线数据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很强的现势性,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是保证己建系统生命活力和管理有效性的唯一途径,而技术标准是地下管线信息应用与共享的前提。此外,因为管网数据是空间对象,有很强的时空特性,获取数据的手段也复杂多样,这就形成多种格式的原始数据,再加上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空间数据库构建的要求并保证数据的有效更新,使空间数据共享真正成为现实,制定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是必由之路。

五.展望

数字排水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了成熟GIS平台的功能性,灵活运用各种开发技术,污水处理信息动态发布平台、管网统计分析辅助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即时的市区污水处理信息,为公司内部提供了充分的生产、决策数据。但目前综合信息平台的实现还不完整,并且实现过程中也有些考虑不够充分的方面,在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将从以下一些方面继

续加强和有所考虑:

1、目前一些城市只实现了城市排水管网GIS子系统的一些功能,而综合信息平台中排水管网WEB信息发布、泵站视频监控和排水管网规划等子系统将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开发实现。

2、管网流向分析算法的改进仅仅限于非满流的情况,满流情况下流向分析暂时还是一个业内难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3、随着城市建设加快,管网建设也随之加快了步伐,应加强排水管网空间数据库对这一情况的适应性研究。

六.参考文献

[1]宋志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

[2]吴柯,朱磊.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3.

[3]谷胜涛,李景文,田丽亚,崔爽.面向实体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组织方法[J]地理空间信息,2011,(04).

[4]徐舫.具有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的流数据查询语言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5]韩富江.DEM栅格单元地形异质性对可视性分析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宋宜嘉,梅凯,王先明.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

[7]魏金明,檀继猛,仲伟政.便于定位施工的城市排水管网GIS系统[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

[8]程立鼎.基于GIS的城市片区排水环境的评价与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9]何心远,周升楼.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技术[J].管理信息系统,1996(06).

[10]彭海琴.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动态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1]伊学农,张颖,董霞.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预警监测点的优化布置[N].科技创新导报,2007(32).

建筑给排水设计 文献综述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主题 (4) 一、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4) 1.生活给水系统 (4) 2.生产给水系统 (4) 3.消防给水系统 (4) 二、给水方式 (4) 1.直接给水 (4) 2.设水箱给水 (4) 3.设水泵给水 (4) 4.设水箱和水泵给水 (5) 5.气压给水 (5) 6.分区给水 (5) 7.分质给水 (5) 二、建筑内部排水 (6) 三、建筑消防给水 (6) 1.消防给水系统给水方式的类型 (6) 1.1不分区给水方式 (6) 1.2低区利用外网压力的分区给水方式 (6) 1.3分区串联给水方式 (6) 四、城市的污水再利用 (7) 1、污水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 (7) 2、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进程的任务和措施 (8) 五、管位与管材用功能设计 (8) 六、应用节水技术 (9) 1.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9) 1.1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9) 1.2.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9) 1.3 .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9) 1.4 .推广使用中水回用设备 (10) 七.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10) 1.目前热水系统中存在的水浪费原因或问题 (10) 2.其解决方法与措施 (10) 八.供水方式方面的节水技术 (10) 1 控制超压出流 (10) 1.1 超压出流存在的问题 (10) 1.2 合理配水点水压 (11) 1.3 采取减压措施 (11) 2.真空节水技术 (11) 3.加强水表管理 (11) 3.1 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 (11)

3.2 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 (11) 3.3 限制使用年限 (12) 3.4 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 (12) 4.消防贮水池的节水技术 (12) 5.中水管道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12) 5.1 开发第二水资源 (12) 5.2 雨水利用 (13) 第三章、结束语 (13) 第四章、参考文献 (13)

2020年景观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

2020年景观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人口最多 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 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 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 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 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水利风景区。 过去因为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 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 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 沿岸的堤坝上,很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很多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 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合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 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 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 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 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 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 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模型。能够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

现代建筑节水方向【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现代建筑节水方向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人类工作及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是在一定条件下循环再生的,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支持系统。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开始感到可用水资源的匮乏。1997年联合国水会议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当今,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了节水的重要性。地球表面虽然有70%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还不到3%,且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虽然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近年来,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上游水土保持能力下降,由于绿地蒸发量减少,使降水量逐年减少,长江水变黄,黄河水断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城市用水量成倍上升。由于城市下水道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健全,加上粗放型中小型工业低效率生产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因而,给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目前约有300个城市缺水,部分城市采用定时供水的措施以解决水短缺的问题。不断增长的用水量与短缺而又不断被污染的水资源问题,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节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建筑中采用节水技术是节水的重要方面。 1.我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但“总量不少, 人均太少”,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居世界第109 位, 是联合国公认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 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 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 立方米。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 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 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2.生活给水系统节能问题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明确规定[1]:居住小区的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与技术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与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11T13:10:05.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作者:秦攀伟 [导读] 排水系统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排水管道则是为居民提供正常生活的设施保障。而给排水管道布置是否科学,和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秦攀伟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分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排水系统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排水管道则是为居民提供正常生活的设施保障。而给排水管道布置是否科学,和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要坚持科学合理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先进适时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整体排水系统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与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技术 1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的原则 1.1结合地理环境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上,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城市所在的地理环境,这包括地貌上的区别和日后城市发展的空间和规划。水文环境和地理产生的气候条件都能直接影响到排水系统,而有些特殊的城市在城市内部也存在着地理环境的差异,这都是排水系统布置是否科学的重要参考条件。 1.2结合人文条件 除了地理条件,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还应参考城市的人文条件。它包括城市内的人口分布密集程度、建筑的分布特点等,除了这些还要考虑到人口数量和用水量的问题,在这一系列基础上进行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 1.3设计多种方案 依据城市的地理和人文条件,制定出多种管道工程的设计布置方案。在多种方案之间,坚持以人为本,并且要实施造价控制,从群众为出发点,选出科学实用性和经济性并存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很好地为群众生活质量服务,一方面杜绝建设的铺张浪费。 2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 2.1给水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给水管道是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给水管道的有效运行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在当前城市发展中,市政给排水系统越来越复杂,相应给水管道的布置也面临着巨大考验,需结合新形势下的高要求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在满足各项要求指标的基础上,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效益。给水管道的基本布置形式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类,环状管网的供水可靠性较为突出,保障供水稳定性的效果较强,但是同样也导致其管线长度较长,成本较高;枝状管网较简单,整体管道长度较短,投资较省,但是安全性不高,尤其是容易受到水锤的威胁,应在具体应用中详细分析比较确定。在给水管道的布置设计中,规划设计人员需重点关注给水管道的定线工作,管道的布置位置应合理可靠,并选择适宜的管材和管件,以满足实际供水对水量的要求。基于此,设计人员还需围绕各个不同区域的具体用水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合理布置给水管道,确保干管及相关支管的布置有合理序。当然,具体给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还需考虑合理控制供水压力,保证不同用户的用水压力的同时避免因水压过高导致的用水浪费。具体区域供水管网的设计应依托于该区域的完善的供水规划成果进行,以保证整个供水区域内所有用户的用水水量及水压要求。 2.2排水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的排水需求,使得各个区域的雨水及各类污水可通过干道及支道有效排出,保障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市政排水系统总体布置常见的基本形式有平行式、正交式、截流式、分区式、分散式及环绕式等六种。具体到排水管网的布置和设计中,需结合不同布置形式的特点综合运用,针对不同区域的地形特点及排水需求适当选择布置形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排水效率。比如在有一定坡度的区域,可采用平行式布置,可较好利用地形优势,确保排水更为顺畅高效;而对于排水需求较高,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城市区域且地市向水体有一定程度倾斜的地区,为了提高排水效果,可运用正交式进行布置,此布置形式干管管径小且长度短,更为经济,可保证雨水的迅速排放。但是正交式布置仅能在雨水排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允许直接排放水体。 当前城市排水管网的布置主要采用暗设方式,依托城市道路走向进行布置,因此需详细分析城市现状及规划道路情况,促使两者形成较为理想的协调关系。在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各个区域不同排水需求及降雨量状况,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排水管道类型和管径,恰当合理的布置管网。结合道路边沟布置排水管道,可提升整体排水高效性,在雨水排放中更是表现出更强的实际效益。当然,为了实现雨水的流畅排放,还需要关注排洪沟以及雨水出水口的合理设置,应与雨水管道相互协调,避免发生因出口运行不畅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对于污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还需考虑到现状及规划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确保污水管网的布置有更强的目的性。针对一些特殊性质污水,还应该依据相关排放标准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不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直接排放管网,影响周围环境及整个排水体系。具体位置排水管网的设计应依托于该区域的完善的排水规划成果进行,以保证整个供水区域内的污(废)水高效排放和合理处理。 2.3设计成果审查及施工期准备工作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完成后,还应选择专业的审查机构对设计成果进行详细核查和审查,了解施工图纸具体要求,结合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状况的匹配度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图纸中存在的不适宜、违规及遗漏问题或者是难以落实到位的问题予以明确指出,要求设计人员依次解决,切实提高施工图纸的可行性。设计人员应结合审查意见对设计图纸进行完善修整,使得施工设计图纸更为规范及可行。 为了确保施工设计图具备更强可行性,还需切实把握对施工现场情况的了解,重点探讨施工现场的协调性,对于现场中存在的各个不适宜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采取较为适宜的方案和策略进行修正,最终确保施工现场可以较好服务于后续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施工。比如针对施工现场涉及区域中的交通道路条件就需要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排水管道的后续安装敷设更为高效适宜,对于相应给排水管道铺设区

给水排水管道布置设计规范【最新版】

给水排水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建筑给排水管道布局设计标准 一、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平面图及竖向布局应依据工厂地貌、厂区建筑平面图、设备(单元)的需水量和排放量、冻土层深层、水文地质状况和管道材质明确。 二、生产制造与生活给水管网布局应考虑供水安全、经济发展有效等要求,可选用枝状给水管网、环状给水管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消防给水管网布局应合乎现行标准国家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要求。 三、厂区内生产制造、日常生活建筑给排水主干管,宜挨近需水量及排放量很大的设备(单元)布局。 四、户外建筑给排水管道宜埋地敷设;运输易堆积物质、有危害物质及其腐蚀物质的管道不适合埋地敷设,当不可以防止埋地时,应采用防腐蚀、防渗对策。建筑给排水管道不可与运输易燃性、易燃或有危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沟敷设。 五、建筑给排水管道不适合在车行道下纵向敷设,宜各自相对性

集中化布局在道路一边或两边人行横道下和绿化带下;带有易燃液体的生产制造污水干管不可纵向敷设于车行道下和加工工艺管廊下。 六、消防给水管道及雨水管道宜挨近道路布局。 七、户外埋地建筑给排水管道与别的管道、管线、建(构)筑物的最少净距应考虑管道工程施工、安装、维修的要求,并宜合乎表1和表2的要求。 表1给水管道与别的管道、管线、建(构)物的最少净距(m) 八、埋地管道接口法兰、卡箍及紧固件应安装在检查井或管沟内,当直埋在土壤层中时应做防腐蚀解决。 九、日常生活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运输有危害液体管道交叉敷设时,日常生活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在交接处3m范畴内不可有管道接头。当日常生活给水管道布局在下面时,应采用防污染对策。 十、重力流管道由缓坡变成陡坡处,其管径可依据水力计算减少,但不可超出2级,并不可低于相对物质的最少管径。 十一、管道的埋设深层,应依据管材特性、外界载荷、冰冻状况

毕业设计别墅庭院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别墅庭院设计文献综述 篇一: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1、写作目的 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工商业的发展。它是一个生态学变更的全球动因,是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洲所面临的问题,并贯穿了整个生态系统[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每况愈下——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频频出现,而同时却又有报道:波兰的华沙市有大小花园56处,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成为占有绿地最多的花园城市;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各住宅之间都有200米宽的空地作为绿化区。凡私人建 房者必留有1/3的空地作为草地或种花种树[2]。由此可见,在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亦有很多人有意识地去维系它。 而庭园绿化是构成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重视庭园植物景观设计亦是提高人民生态意识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的。 1.2、有关概念 庭园(courtyard garden):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在庭院中经过适当区划后种植树木、花卉、果树、蔬菜,或相应地添置设备和营造有观赏价值的小品、建筑物等以美化环境,供游览、休息之用的,

称为庭园。简单的说,就是房屋建筑的外围院落。你可以在立面设置人工山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以供人们娱乐、观赏和休憩。住宅庭园,又可称为家庭庭园或私人庭园。是生活空间中扩大家居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为利用住宅空地,加以有计划的布置,栽种各种观赏性植物及其他装饰、休闲、娱乐设施。对家庭成员助益颇大,其重要性如下:由于庭园的美化布置,使它可作为社交活动的场所;其次,可作为家庭生活的环境;再次,可作为特定用途的场所;最后,可作为个人嗜好所需的环境[3]。 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在园林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空间、不同艺术效果和适宜人居室外环境的活动[4]。 1.3、综述范围 本文针对庭园植物景观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的庭院植物规划设计的资料查阅,结合目前庭园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比较分析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4、有关主题或争论的焦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提高。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别墅,庭院文化再度受到关注。因此,庭院景观的设计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

给排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 1986 年以来,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迅速发展, 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内, 在专业队伍上已具有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在技术上, 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 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在组织上, 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水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 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在1996 年召开了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工程师大会, 举行中日学术交流会, 并参加了国际给水排水会议(W PC) 等加强了技术联系。此外, 这个阶段内我国建筑给排水产品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是与科研工作、工程实践(设计、安装)、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有关。近年来, 高层建筑给排水日趋增加, 例如上海在浦东将建成的金茂大厦( 88 层, 420m ) 和上海国际环球 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e Center 96 层, 465m ) , 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基础工作还做得较少, 但在工作实践中特别是设计方面已处于一定的水平。在产品开发上, 也不断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为了使传统的给排水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有机结合, 我国正积极发展水工业,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在21世纪的新发展。其中也要求建筑给排水向舒适、卫生、安全可靠发展。 1给水 1. 1供水方式 在居住小区给水的供水方式中, 逐步向多种形式发展。传统的屋顶水箱供水具有系统可靠、简单, 降低用水高峰值以缓解用水的供需矛盾, 能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 投资省、维修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水质易被污染、水压不足、抗冻性差、影响建筑外观、增加结构荷载等问题。上海市规定, 新建住宅区规模在400户以上多层住宅, 不宜采用水箱供水方式, 可采用水池——水泵等给水方式。 在高层建筑给水方式中, 一般有分区串联供水方式和分区并联供水方式。 1. 2增压设施 在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 管网最不利处的水压要求≮0. 1M Pa, 并且城市水厂的供水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用水需求的发展速度, 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 故对于大多数建筑的供水来说都需要局部加压和水量的贮存、调节。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1. 3减压方式 在高层建筑中主要运用减压阀、水箱、水泵三种方式来进行给水的竖向分区。现在采用最多的是减压阀,它克服了占地多、噪音大、二次污染、造价高的缺点。在生活给水系统中, 通常采用弹簧减压阀。生活给水系统要求卫生洁具的最大静水压力≯0. 6M Pa, 住宅、旅馆、医院等分区压力控制在0. 3- 0. 35M Pa, 办公楼等仅白天活动的建筑分区压力控制在0. 35- 0. 45M Pa。在消防给水系统中, 我国目前多采用比例式减压阀来分区。消火栓给水系统控制最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质量通病防治思路 陈春华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质量通病防治思路陈春华 发表时间:2019-07-17T14:48:07.51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作者:陈春华 [导读] 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流程展开作业,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质量把控,以此消除市政给排水管道的质量通病。 摘要:目前的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市政在强降雨情况下出现排水不畅、道路淹没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安全,也对市政其他结构产生影响,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质量通病防治思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质量通病;防治思路 1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 1.1 污水管设计 1.1.1 在污水管线出口设格栅 市政污水中有许多塑料、纤维等漂浮物,增加了市政给排水管道疏通与清理难度。大量漂浮物被拦截在抽升泵站的格栅间,部分体积较小的漂浮物可经由格栅流入泵房内部,这是堵塞与损坏水泵叶轮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一再地缩小格栅间距,但由漂浮物造成的堵塞问题却一直未得到解决。因此在设计污水管道时,建议设计师将简易拦污格栅设置在小区污水管道入口部位,并由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定期清理,从源头上对市政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控制,以免其进入市政管网,从而减少市政管网维护管理工作量。 1.1.2 在检查井井底设置沉淀池 当管道内部水流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时,污水中杂物就会沉淀下来,长此以往会堵塞管道,导致水流流动不畅。众所周知,管道的清理与疏通工作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设计师改变设计方法,采取沉淀式井底代替传统的检查井做法,井底下沉宜控制在 30 ~ 50cm 左右。这样污水中的杂物会在检查井底部沉积下来,不会向下游管道流动。经常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检查井底部沉积的杂物进行定期清掏,同样可减少市政管网维护工作量。 1.1.3 污水处理能力设计 污水污染是市政环境污染比较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排放污水是污水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当前我国大部分市政都未能达到100%的污水处理率。而在对市政污水处理能力、环境综合治理能力进行衡量的过程中,污水处理率又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污水管道时要对污水处理效率、处理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以此实现市政污水处理系统集污能力、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提升。针对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的设计,做好截流、分流设计非常重要;而在设计污水处理厂市政河道下游的排放口时,尽可能利用河流对污水进行稀释,从整体上降低市政污水的污染程度。 1.2 雨水管道设计 1.2.1 雨水管的出水口设计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运行过程中,河道是雨水的主要排放处。通常,设计师会在雨水管设计中采用淹没式出水口设计,出水口高度要比整体水位低,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限制造成的。此外,如果没有将闸门设置在出水口位置,往往会引发河水倒灌问题,当水流速度降低时,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也随之降低,长期会出现积水问题,对市政的道路交通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2.2 基于海绵市政理念设计雨水管道 在设计市政给排水管道中的雨水管道时,设计师应具备全局意识,对市政总体规划展开细致研究,对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空间格局进行有效明确,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对应的、适合市政发展的雨水管道系统,将海绵市政理念落到实处。在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市政雨水管道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还是低影响开发系统,都要确保其衔接畅通,促进市政内部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为了有效降低雨水污染源带来的影响,设计师要对雨水的排水分区、排水出路进行合理布局,基于对自然径流的保护与修复、对当地水域面积、土地状况的考虑,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经济环保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以此提升雨水源头就地消解能力,构建完善的综合性雨水管道设施。 1.2.3 雨水口改进 在布置雨水口时要对水体水位的顶托要素加以考虑,溢流闸门应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汛期与抽升泵相配合,从而做到强行排水。此外,设计师还要基于该地区地形特点布置雨水口,对市政交通道路的总段设计进行充分考虑。在设计雨水排水系统时,必须确保立交排水系统中出水口的可靠性,立交排水系统最好选用独立的设计方案。适当增加低洼处的雨水口数量,以此实现收水速度的增加。 2 市政给排水管道质量通病防治 2.1 管道渗水问题及防治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管道渗水属于一项重要的质量通病,其原因主要有管材质量不达标、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基础下沉不均匀、封堵不严密等。因此,确保管道基础条件良好十分必要且重要。严格按照管道设计要求开展施工作业,从而对管道基础的整体强度、稳定性进行有效保障。如果施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够理想,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换土改良,目的在于实现基槽底部承载力强度的整体提升。 2.2 管道位移问题及防治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管道位移主要是由于测量误差导致的。管道位移会带来倒坡、积水一系列问题,这些同样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通病。基于此,施工人员必须在认真、仔细阅读施工测量规范的基础上展开作业,复测工作要做好从而对测量误差进行最大化控制。在测量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需按照样桩测量和验收。施工放样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全面考虑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测量及复核要反复进行,这也是减少测量误差的重要方式。 2.3 井盖变形问题及防治 井盖材质问题、安装施工问题是造成井盖变形的两大主要原因。在施工前需要对井的垫层、基层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控制好井的高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某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组织设计

某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置在xxx,xxx,由四个工作段组成:xx路、xx 大街、xx大街、xx大街。工程项目为配合施工道路的给水、排水、雨水工程。本工程为分包单位,其中的土方工程不包括回填土方,其主要工程量如下: 1,xx路:挖土方=22900立方米;给水管道1500米(最大管直径500;最小管道直径100米);雨水管道1400米(最大管道直径1000,最小管道直径200);污水管道1300米(最大管道直径500,最小管道直径300);给水各类井44座;雨水各类井50个、篦子井133个;污水各类井60个 2,xx大街:挖土方=24500立方米;给水管道1100米(最大管直径500;最小管道直径100米);雨水管道1100米(最大管道直径1000,最小管道直径200);污水管道1100米(最大管道直径600,最小管道直径300);给水各类井29座;雨水各类井33个、篦子井47个;污水各类井44个 3,xx大街:挖土方=47200立方米;给水管道2100米(最大管直径500;最小管道直径100米);雨水管道2050米(最大管道直径1000,最小管道直径200);污水管道1700米(最大管道直径600,最小管道直径300);给水各类井53座;雨水各类井87

个、篦子井196个;污水各类井76个 4,xx大街:挖土方=19500立方米;给水管道1000米(最大管直径300;最小管道直径100米);雨水管道1000米(最大管道直径1000,最小管道直径200);污水管道900米(最大管道直径500,最小管道直径300);给水各类井31座;雨水各类井36个、篦子井46个;污水各类井34个。 给水管道挖深一般都在1.5M左右;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最浅处挖深2.7M、最深处挖深6M。 二、施工准备 《一》组织准备 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安排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并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 2,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职责划分

给排水设计(文献综述)

****酒店给排水设计 *** (****学院 *******系,** ** ******) 摘要:一般来讲,任何建筑都必须进行给排水设计,这关乎着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但因其使用人数多,给排水结构复杂等原因而难以让设计者掌握。 [关键词]:安全性、舒适性 引言 随着城市建筑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设施越来越多样化。从过去一栋楼一只水龙头发展到现在一户两卫。卫生器具也从过去的一只大便器、一个洗菜池的传统设置发展到大便器、洗面器、淋浴器、净身气、洗涤池、洗衣机等现代设置,导致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建筑内部用水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在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用水点的增多带来的节水问题。 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 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2.1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众所周知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同时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及用水的量。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1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 3.1.1排水区域划分 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管线布置 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具体如图3所示。 3.2雨水流量计算

图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

3.2.1 雨量分析要素 a)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 b)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H i t =(3-1) 式中,i——暴雨强度(mm/min); 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t——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 表7 汇水面积计算表: 管道编号管道长度 (m) 本段汇水面积编号 本段汇水面积 (ha) 传输汇水面积 (ha) 总汇水面积 (ha) 5~4230.7656 6.670 6.67 4~3153.84578 6.6714.67 3~2230.7658、5918.6814.6733.35 2~1153.8466、691233.3545.35 6~7192.36511.86011.86 9~8230.76538.1508.15 8~7153.84549.788.1517.93 16~10230.7660(3)、61(3)8.1508.15 10~11115.3861(4) 5.938.1514.08 11~12153.8460(4)、6222.9714.0837.05 12~13192.350(2)、52(2)10.6237.0547.67 13~14230.7650(1)、50(2)10.6247.6758.29 14~15230.7646(2)21.3458.2979.63 17~18115.3861(1)、(2)11.86011.86 18~19269.2260(1)、(2) 4.4411.8616.3 19~20230.7647 5.1916.321.49 20~21230.7648、4914.2321.4935.72

文献综述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 摘要: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景观作为人生活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一体。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紧紧依存于场地的。它在放飞设计师的思想自由驰骋之前,要求设计师提出妥善合理的解决场地问题的途径。在各种设计思想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因其独特的批判精神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场地为本,挖掘场地的地域性,不仅能让设计个性鲜明,而且更能协调人与自然。 关键词:景观设计;场地;地域性;批判的地域主义;人与自然 1.引言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十年来的发展尤其迅猛。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愈加重视。各类城市的景观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景观建设也逐渐覆盖城市公共空间的方方面面。各种城市绿地的的确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城市注入了新鲜活力,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绿地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场地的设计照搬照套,生硬复制,造成的结果是有些绿地给人的感觉是“千人一面”,或者说由于过于雷同、毫无特点只能使人觉得“面目模糊”。 正如哲学所言:“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块场地都是与众不同的。身处客观物质性的世界中,每块场地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历史上都有自己的沉淀积累,也就是说它们的场地条件是不同的,或者说每块场地的条件都是唯一的。而设计应属于地块,脱离了场地的设计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只是头脑中的空想。设计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与实践密不可分,一开始需要进行实地勘测、调查、分析,中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场地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成果是将图纸上的蓝图变为现实,因此设计自然而然地必须考虑场地的条件,因地制宜。 将场地的条件深深地融入到每一步设计之中,这样的设计就一定会有独特的个性,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这种个性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扭曲怪诞、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它应能反映出场地的特征,能与场地很好地结合,能让人置身其间时充分感受到这块场地的特色,于点点滴滴处触摸这块场地在时光雕凿下的面庞。 探索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场地的地域性,对于避免千篇一律的景观复制,对于挖掘一

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

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 文章先对影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的相关方法及技术。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 1 概述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管道的建设,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中的给排水管道的建设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如何处理好给排水管道的基础是保证给排水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市政人员的重视。 2 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的影响因素 2.1 给排水管道的自重 由于市政给排水的管道是铺设在基础之上的,并且给排水的管道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同时,管道在实际的运行中,会存在大重量的载水功能的问题,一旦基础处理不当就会使得给排水管道因为重力作用的影响出现向下的形变趋势。这样一来,就会对给排水的管网基础以及相关管道的连接部位产生压缩和破坏作用,极其容易导致接口处和接驳薄弱处发生开脱、渗漏,从而导致给排水工程整体功能以及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尤其是当管道受到不均匀作用力时,作用力超过了管道自身的不均匀沉降限度,将导致管道过度的沉降,从而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 2.2 给排水管道的基础性质 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工作中,对于地基土壤的性质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诸如土壤强度以及土壤的抗剪能力和理化性质等因素,都将对给排水管道基础的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负荷加载的状况下,一旦出现强度不足的问题,将会对给排水管道的基础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由于基础性质的不同,会对给排水管网造成剪力和应力破坏,从而使市政给排水的管道出现渗漏和破裂、损毁等问题。 2.3 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地震造成的基土沉陷、车辆通行所引起的震动以及爆破、过度载荷导致的不均匀沉降,另外,分散性的基土失稳、沉陷等自然因素也会对地基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多的给排水管道基础进行处理时,一般都是在露天

给排水文献综述

给排水文献综述 ——南京某25层综合楼建筑给排水设计 1.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且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 南京地区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南京市本地区的水资源量不够丰富,年均地表水资源量1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7亿立方米,按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26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3%,且地表水资源量的年内和年际分布很不均匀。但是,南京市过境水资源量丰富,年均过境水资源量达9114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量的432倍。 由于降水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加上地形的特点,南京市是个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地区。近年来,水环境恶化的情况也较为严重,全市地表水资源质量总体呈逐年持续下降趋势。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溶解氧、挥发酚等。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费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2.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合理配置水资源: 首先要转变用水观念,要从按需取水转变为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许可范围内用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不同水平年用水实施方案,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和定额管理方法。 (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南京滨江而立,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水质问题不容乐观。目前,我市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污水主要来源:一是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要根据重要江河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域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纳污能力。确定河流水体的纳污总量,提出限制排污意见,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以保持水体自净能力,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排放。(三)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的关键不是少用水或者不用水,二是要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在用水管理方面,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考核制度,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建立取用水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按计划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动用水结构调整。 3.国内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 年建国以来,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一、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 二、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 三、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 现阶段的建筑给排水由建筑内部给排水、建筑灭火、居住小区给排水、建筑水处理和特殊建筑

给排水设计规范(修订版的)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课程是道路桥梁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管道工程及其附属构筑物的施工、维护和管理。使学生初步具备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素质与能力,具有处理、解决城市管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系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管道工程的施工特点,掌握城市各种管道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日常维护、质量管理,通过学习,具备一定施工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能解决城市管道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例如,对于排水工程的任务要求达到了解;对于常见附属构筑物结构、种类等达到熟悉;对于管道的土石方工程以及管道开槽法施工达到掌握。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力学》、《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测量》、《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和《水力水文基础》等。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能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与《道路工程技术》同时开设,使学生全面掌握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1.以课堂教学为主,根据不同章节,布置课外作业方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去工地参观实习,加深消化和理解。 2.教学过程中,采用少而精,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讲重点和难点、讲概念和方法、讲学生自学中难以理解的内容。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为48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教材、复习参考资料和作业;另外还有配套的音像教材和IP课件。IP课程是本课程的主要重要媒体之一,针对本课程特点,IP课程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系统讲授、重点精讲与交互式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与文字教材相配合。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是文字教材、IP课程的重要补充。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采用集中辅导、个别化学习、形成性考核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章的作业,并计入平时成绩。集中面授,则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考核 本课程考试以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与形成性考核成绩为考查学生获得学分与否的依据。期末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形成性考核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综合性的内容掌握情况。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管道工程施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管道工程施工发展概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