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综述

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综述

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综述
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综述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文献综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文学院王茹珍 2013120257 通过阅读和浏览数百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 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便于传授大量知识,。正因为 如此,才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据学校教学的主流。但同时,能够大量传授知识的 同时它也存在着问题,照顾到了大多数的学生因而少数的,极个别的学生就被自然而然的“淘汰出局”。都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这种模式明显是违背了这 一初衷的。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 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以学生为 中心,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缺陷是学 生素质存在高下差异,同时,学生的三观也还没建立,看待和分析问题缺乏客观性,认识 比较片面。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 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 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 今较为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 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教学而教学,没有把语 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不是外界客体结构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的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太复杂太抽象的东西一股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游戏和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连结点上,将游戏与教育统一起来。幼儿园游戏被纳入教学活动的范畴,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挥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式教学活动范式。 一、游戏的概念 在我们国家很多的教育学书里。大家都比较认同《教育大辞典》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对于游戏的解释:“儿童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方面:⑴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存在,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⑵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这是前苏联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观点的一个反映。 二、游戏与教学 一开始游戏没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仅作为教学活动后的一种放松手段,类似于拉察斯的松弛说。 随着认识的深人游戏和教学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以”的观念渐人人但游戏仅被视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用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不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游戏和教学混为一谈认为游戏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游戏幼儿园教育不用提教学把所有教学变成游戏且把游戏简单化、程序化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试图从理论上将游戏与教学作出区分,目的之一是为了纯化游戏使游戏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特点目的之二是教学在幼儿发 展中的地位。特别是朱家雄老师提出了“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从形式上分类,两者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分离式。 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能解决哪些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上进行和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游戏与教育 游戏和教学同属于教育关注的范围, 都是教育可利用的促进发展的手段。教学目标是外在的,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干预、引导等行为影响儿童的活动, 将活动内容活动规则纳入教学的框架, 并适当利用奖励、惩罚进行效果的反馈, 使儿童意识到学习的严肃认真性, 对生活进行积极主动的适应。由于教学不仅促进发展, 也依赖发展, 所以, 针对幼小儿童身心特点, 适当采取游戏的形式, 将发生更积积有效的学习。但这并不是要将教学变为游戏, 游戏的形式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衡量这种活动的标准不是看它带有多大的游戏性, 而是看它是否使儿童在外部规范之下积极主动学习并有着良好的把握, 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的目标服务的,随儿童年龄增长, 应适当降低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份, 增加理智成份, 促进工作和游戏的分化。而幼儿园中的游戏却有着双重目标。对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 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 为游戏而游戏,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 游戏是儿童发手 段, 在他们将游戏纳入教育活动之时, 便为游戏设立了外在的目标? ?? 发展目标。游戏既是目的, 又成为手段。游戏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教育和谐相融, 依赖于目的和手段的这种协调一致。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 发挥其别的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 那便要: 让游戏成为游戏。只有这样, 它才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现状 (一)观念较为陈旧 一是教育思路缺乏创新。尽管年年开展活动,却难以见到公民消防安 全素质发生实质性改变。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不连续,一些大型活动轰 轰烈烈几天后就销声匿迹、没有下文。至于有多少群众参加、参加群 众获得多少教育、获得教育又有多少真正能够存记于心并转化为消防 安全素质,往往无人关注和保证,以至于消防安全教育难以稳步奏效。 二是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有些地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还停留在计划经 济时代,教育实施模式主要是上级机构制定下达教育措施和实施方法,然后由本地消防部门按照统一模式在某一规定时间段内组织实施,不 能做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缺乏创新, 往往是照抄照搬、年年一样。 三是教育制度缺乏创新。与消防工作面临的迫切形势不相适应,很多 地区消防部门仍然存有着“上级催一催抓一抓、出了问题抓一抓”等 消极被动的情况,缺少主动抓、主动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广东全省各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发部来看,消防宣传教育 工作存有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无具体的长效宣传机制;存有推一下动 一下的现象,上面没有文件通知要求,宣传工作就立马停滞不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的发展。 (二)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落实不到位。目前消防安全教育主要由消防部门组织实施,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国家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缺乏统一的强制 性要求,特别是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尚未纳入国民教育序列,造成学生 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效果落实不好。就广大务工人员来说,情况也是 如此。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大省,人数超过3000万,约占全 国的1/4,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水平不高、文化素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

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高中艺术生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如今越来越得到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向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择各种艺术补习班已经习以为常,各类艺术补习班也早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消费新的亮点。这种对艺术知识进行学习和补习的方式,即艺术教育,如今已悄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从一个全面而全新的角度透析艺术教育问题以及艺术生的发展前景问题,相信这将会对当今艺术教育形式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有及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艺术教育发展的调研却很少有人去开展,为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研究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和分析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艺术教育这门学科展开对艺术教育模式及发展前景的探究。 一、各领域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上个世纪,信息传播或者说人类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由先进科学技术一手打造的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多远化、交互性、超前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全新艺术形态,曾经陪伴我们许久的视听方式被彻底摧垮。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一切新的传播媒介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特殊载体。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建构更有文化意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理解帮助他人,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心, .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人。在学生内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一生。对塑造儿童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抽查数据摸底抽查”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示景仰自己的父母,“更何况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最多的,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严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在家中备受溺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只是孩子们以为向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二是由于分数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年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既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少了,但身体素质差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多了,然而心理承受能力差了;因不能接受失败而自残、因无法控制而变成网虫的例子多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就初中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本文就2010年至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一些普遍的观点以及一些独特的见解,指出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正文】 一、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中学教师陈开文指出:“由于初中生主要处在12—15岁之间,而这一阶段心理发展主要的问题是自我认同”。我们知道,伴随着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及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变得非常强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独立与理解,同时也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等。但这时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矛盾的、不

稳定的,较易受他人的影响,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的期望,容易与学校发生对立或冲突,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等。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我总结出初中生现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方面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造成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出现问题。由于自我体验错误而出现自卑或逆反心理,自我控制力差而表现出抗挫力弱,无法正视失败。 其次,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初中生的情感上的激荡。无法面对批评,因批评而出现消极、苦恼的情绪。 最后,初中生当中出现焦虑心理、孤独心里和脆弱心里的学生比较多。 2、学习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升学压力过大、厌学情况突出、考试焦虑症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紧张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具体分为:师生关系问题;与父母关系问题;同学间关系问题;对异性的看法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父母对子女期望和要求过高、同学间矛盾和摩擦均会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doc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培养方式不断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应对就业寒流的目标应经迫在眉睫,大学生活已经不仅局限在学校,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宽交流领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就一定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出现,为减少活动外出的安全风险,谨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安全教育,尤其是普及安全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广泛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学生防范意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火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等。它涉及每个人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现在普遍存在落实不全面、不及时、不奏效等问题,主要围绕在学校内外,包括安全出行、网络交通、社会生活、财产饮食、水电的隐患等。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安全的能力刻不容缓。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 强化大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如交通法规知识竞赛、以安全为主题的小品大赛,在寝室内举办安全教育海报大赛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出行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且将曾经发生的事故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警示,呼吁同学对本校以及

周边学校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进行讨论并采取防范措施,使大学生切实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此外,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演练,从实际出发,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各种安全常识,学习安全知识。 二、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 进行心理培训是为了让大学生在安全问题来临之际能够更加快速地反应以及迅速作出应变措施,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学生可以马上作出反应,以避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会公布落实各种安全制度,如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事实证明,这些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学生权利,保障学生利益。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进入竞争机制,冲击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也需要引起关注,因此,各高校应加速建立完善的心里咨询体系,如心理咨询室、专职心里咨询师等,使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减少心里压抑造成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漠视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使学生的安全教育迈上新台阶。 三、加强对大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在面对很多来自社会和内部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 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策略: 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 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 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引言家庭是知识、价值观、态度、角色和习惯代代相传主要的传播体。 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 子女形成自己的人格、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即、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荃础的教育环境。 有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到底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1,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 1 / 17

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 03- 0043- 04.)1) 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相对较少。 从而使孩子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对德州三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家长的职业 2)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多,而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经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事业和职业,对个人的发展也看得很重,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兴趣爱好,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 他们多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层面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发展。 身为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学生父母一般从事体力甚至重体力劳动,还有的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一般无自己满意的事业,很难实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子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

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2009年“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多小时一直站在学生旁边,结果没有任何班的学生主动为老师让座。 孩子们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思想是人的灵魂,如何拯救这“将要垮掉的一代”?良方在哪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

教育研究方法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综述 陈易美(学号:312045110005)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当今世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究也是不断深入,下面就对当今世界的一些教育研究方法做个简单的综述。 第一,了解一下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经历了直觉观察时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四个时期。现状:第一,群众性(而缺乏专业性)。第二,行政参与并领导教育研究(官本位思想)。第三,研究方法上倾向理论思辨研究,实证研究较少(研究中的急功近利)。第四,没有教育研究的质量控制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与有效的转化机制)。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第二,要知道.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3)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主要目的在于: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 第三,在教育研究中要学会选题与设计。首先,要学会选题。选题要新颖,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科学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其次,课题研究的设计方面,要先进行.教育研究假设,对问题的答案、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判断其是否正确,叫检验假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这一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众专家们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可行性方面的探讨 (一)主要的观点 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可行性问题的探讨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两大阵营,一是赞成者的观点,一是反对者的观点。 1、赞成者的观点 (1)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正向功能 余珍有在其所撰的《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许多例证说明了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研究表明,早期获得双语能够使儿童对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更有效。Anastasi和Dc Jesus(1953)还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句子平均长度,还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都优于单语儿童。Imedadze(1960)等人认为,早期获取双语可以加速他们对语音符号序列与语义的分离,使儿童的注意更加集中于语言的某些方面。Vygotsky(1962)也认为,儿童能够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思想可使儿童“将语言看作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看作众多语言中的一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加拿大的兰伯特(https://www.doczj.com/doc/8e13141451.html,mbert)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容易习得其他外语,尤其是语音语调。二是增强言语交往的敏感性。由于双语儿童在交往中必须根据不同的交往的情景、不同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对社会情景的敏感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较单语儿童强。 外语学习对幼儿认识方面的发展表现在:一是促进对事物的概括化、概念化能力的发展。Pear和Lambert(1962)研究认为,双语者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单语者,特别表现在双语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概念化能力比单语儿童强。二是提高发散性思维水平。Colin Baker(1988)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日本心理学家米治角田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单纯会讲本族语的儿童头脑更趋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三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观察,掌握双语的儿童大脑两半球对于言语刺激均产生诱发电位,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了儿童的智力向深层次发展。 外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Lambert(1974)研究认为,拥有双语并且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改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标准,他们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国学者强海燕在其所主持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也曾于2000年报告说,实验班的儿童性格活泼、开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