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因素及对应

浅谈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因素及对应

浅谈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因素及对应
浅谈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因素及对应

浅谈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因素及对应

论文摘要

国有大型企业一直受到资金短缺这一因素的困扰,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国有大型企业若要走出资金短缺的困境, 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家相关政策, 争取资金;另一方面,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强化资金回笼, 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文为了阐述国企资金短缺的成因, 分别从国企长期以来现金的债务负担、社会负担、战线过长以及国家政策对国企贵金方面的影响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并提出了通过多种形式, 扎实有效地做好个做私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 建立企业信用中心制; 通过破产、清算方式结束部分债务; 通过股权托管实现国企改革; 采用政府手段; 建立社会保障机构以及从企业内部着手, 强化企业调控系统7 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短缺、原因、策略

目录

一 XXXX (1)

(一) XXX…………………………………………………………页码

(二) XXX…………………………………………………………页码………………

二 XXXX…………………………………………………………………………页码

(一) XXX…………………………………………………………页码

(二) XXX…………………………………………………………页码

一、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但国有企业资金普遍严重不

足, 生产经营十分坎坷。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改造资金缺口巨大。从河南省洛阳市来看, 约有80%的国有企业都感到资金严重不足。仅以一拖、洛轴为例, 这两个企业都是/ 一五0 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工程, 20 世纪50 年代建厂时是从苏联引进的技术和设备, 现在建厂都超过40 年了, 设备和技术都已严重老化, 两企业的设备寿命都超过了25年, 必须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而实现彻底的改造, 据测算一拖需要7 个亿的资金, 洛轴也需要3~ 4个亿的资金, 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 企业根本无法自己解决,只好推延技术改造的日程, 而越是不改造, 企业的产品就越销售不出去, 这种恶性循环使企业苦不堪言。二是流动资金的需求量成倍增加。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一

拖每年需要流动资金5000 万元左右, 洛轴每年需要流动资金3000 万元, 就都可维持生产的正常运转。到了2000 年, 这两个企业每年需要的流动资金分别是1. 6 亿元和1 亿元, 但这两个企业流动资金的自有比例却只有40%左右。国有企业资金的短缺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资金短缺的原因

(一)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包袱” , 是国有企业资金短

缺的历史原因

从表面上看, 资金短缺的困境, 责任应归咎于企业, 但实则不然, 国有企业资金短缺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承担着保证财政收人、解决社会福利、职工养老等职责。目前, 全国国有企业所办的中小学约有180 0 所, 在校学生6 10 万人。企业为社会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 自我积累单薄, 富余人员多, 而在实行市场经济后,一切都沿袭下来, 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三)企业贷款困难重重

体制改革之后, 各专业银行走向了商业化道路, 银行贷款不但受国家政策的限制, 更重要的还要受银行自身经济利益的制约。为了减少贷款风险, 增加保险系数, 各商业银行都把能否按期收回贷款本息作为发放贷款的决定性因素。近几年由于内需不足, 市场疲软,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困难, 许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多数企业, 特别是效益不好的企业很难向银行贷到款, 一些微利经营的企业, 利润不足以偿还贷款利息, 也不敢随意向银行贷款。这也是造成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三角债增加, 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近几年来, 企业间的货款拖欠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痼疾。由于拖欠,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面临收不抵支的状况, 巨额的未清偿债务拖欠使企业支付能力明显降低, 进而资金越来越短缺, 加剧了信用危机, 使一些本来效益很好的企业因资金不足难以扩大再生产, 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因此越来越严重的企业货款拖欠已成为企业向市场正常发展的障碍, 严重制约和干扰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国有企业涉及方面太广, 产业战线拉的过长,

造成流动资金大大减少国有企业的摊子铺得过大、过多、机构重复, 交叉经营, 不仅造成人力和设备的浪费, 而且也导致资金短缺,无规模, 无效益, 削弱国有资本主导作用的物质基础。如上海一条南京路上就挤着 0 家大型的百华商店 , 经济过热否? 国有企业的负债能力, 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都要综合水

平的压力。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下提高利率水平会使大部分国有企业面临利息负担过重和资金短缺的困境。泰国及东南亚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 即各国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再加之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经营决策缺乏创新, 导致国有企业销售不畅, 亏损增加, 效益下降, 经营困难等。

产品销路不畅, 流动资金占用量越来越多, 资金周转十分困难。目前国有企业产品资金占用量普遍增加。其主要原因: 一是产品没有及时更新换代, 技术含量低; 二是产品供过于求, 市场竞争激烈, 难以找到稳定的市场; 三是企业营销机构不健全, 营销能力低, 难以占领市场。这都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上升, 流动资金占用量增大, 大大降低了赢利水平和积累水平, 使资金紧缺的状况更加严重

(4) 规章制度不严, 财务监督不力, 浪费比较严重。

如今, 经营不景气的国有企业还占多数, 微利或亏损的企业还占相当的比例, 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但是与此很不协调的是公款宴请、大吃大喝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公费旅游、公费出国考察屡禁不止, 这都反映了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存在漏洞, 财务监督很不得力。这也是一些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途径

(一)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解决/ 三角债0 问题

1) 通过/ 债转股0 使企业由债权人变为另一个企业的股东, 参与该企业的生产经营, 加强企业间的经济联系, 从而实现企业良性的共同发展。

2) 国家注入一定的资金以解套。国家注入的资金要选好/ 源头0企业,一家还一家, 层层解套, 彻底解决互相拖欠的债务链条, 使企业走出/ 三角债0的漩涡, 走上正常经营的轨道。

3) 国家要加强立法, 使企业明白长期拖欠货款, 恶意利用他人资金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违法的, 通过法律、法规来有效遏制企业间拖欠货款的问题。

4) 通过建立社会信用咨询系统, 把有信用劣迹的企业载

(二)对策四: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 而财务管理又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 它可以协调运作, 减少内耗和消化外部市场的不利因素, 保证经营的高效、有序。因此首先应建立健全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体系, 努力盘活资产存量, 把闲置或使用率较低的生产要素转化为发展资金。其次把资金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从物资采购计划开始把关, 避免超储积压; 在生产上, 精确计算投人产出,最大限度地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努力降低成本; 在销售上, 强化营销管理, 加快货款回收和资金周转; 在投资上, 科学决策, 注重投资效益, 考虑资金的支付能力、偿还能力、时间价值、回收期及风险价值等重要因素,

有的放矢。进而规范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使用, 将市场机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引人资金管理, 并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利用国家政策, 进行债转股。利用国家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政策, 争取条件, 将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 由债权变为股权。这样, 既可以不用偿还银行的贷款, 又可以减少利息支出, 节约了资金支出。(二)利用国家产业政策, 争取技改拨款, 进行设备改造。(三)提高信誉、增加贷款。银行贷款也是缓解资金紧张的一个资金来源。因此开辟各种筹措资金渠道, 密切企业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有计划地取得一定额度的贷款, 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

(四)通过破产, 清算方式结束部分债务

从当前情况看, 我国确有一些经营差, 亏损严重, 而且属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应淘汰的国有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属于偿债无望的情况, 即使再注人资金, 也只能是有去无问, 因此应下决心予以破产。企业破产后经变卖资产仍不能清偿的债务, 可由银行等债权人通过坏账准备金予以注销。进行这样的处理时, 要对应破产企业规定有严格的标准, 因为该破的不破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债务。但是不该破的破了, 则又难以杜绝借破产逃债的非法行为。

另外, 对于一些非国家重点行业的, 负债较重的小型企业, 虽然他们可能盈利或有转机希望, 但国家却可考虑放弃所有权, 即通过以破产偿债的方式, 将他们转为民营或合资企业, 外资经营企业, 以减轻负担, 又是盘活资金的一条出路。

还要说明, 企业以资产偿债属于企业自身的“减肥”或改造; 以破产, 清算结束债务是以资产偿债的另一种方式, 属于企业所有者对所拥有财力和负担的调整; 而此外提及的企业兼并, 主要指国有企业间的兼并也应属于组建国有企业集团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 解决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可概括为两条道路: 一是立足

自我, 自己救自己; 二是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但解决企业资金的困难, 不能老是眼睛向外, 靠国家支持, 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还是要立足自我。自力更生为主, 外部支援为辅, 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赵洁川主编. 财务管理[ M] .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8.

[2] 穆庭贵主编. 新编工业企业管理[M] .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3] 宋晓梧. 解决隐性债务是当务之急.

[4]陈凌. 资本市场—国企上市.

[5]于慧彬, 李巍. 解开国企债务链的有益尝试—关于沈阳实行信用中心制的

调查

[实用参考]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RR-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RR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摘要:在某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起作用,而这些部门是社会再生产又需要这些部门。国家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保护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国企就必须在某些领域存在。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委托管理机制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扭亏增盈成效显著,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经营缺乏活力,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手段单一、方式陈旧,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积极性受到挫伤,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来看,多数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相配合,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出来。由此,寻找科学的方法和机制激励员工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十分重要的课题。 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权责不清,激励低效,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或虚位),使得国有企业中所有权关系模糊,国有产权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所有权代表,但如果从 10 具体情况分析又都不是所有权主体,谁也不肯承担经济责任,国有产权并未有效行使,没有人真正关心国有产权的利益。所有权约束的软化导致经营者责任的缺乏,经营者形不成激励的内在动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可避免地成为国有企业的委托人,在企业外部对代理人进行约束,常常导致对企业直接的行政干预。经营者由政府任命、管理,而不是产生于市场竞争之中;素质、能力较差;经营者关心的是个人升迁,随时准备着上级的调动,缺乏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长期经营的动力,不利于激励机制的落实。

浅谈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对策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一、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 (2) (一)、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 (3) 1、主要靠贷款维持 (3) 2、其次是对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认识不足 (4) 3、赊销政策不当 (4) 4、费用无预算或执行不力 (4) 二、中小企业资金缺短的对策 (5) (一)、合理解决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 (5) 1、其一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 (5) 2、加强日常管理 (6) (1)、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较低 (6) (2)、在预算执行中,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商品调拨的题 (7) (3)、预算调控包括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预算仲裁 (7) (4)、应收账款管理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浅谈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是解释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并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成因做出一些具体的分析,也结合了各个成因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策。这些对策主要是参考了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同时也结合了本人所学的会计常识与企业管理知识提出一些相应的制度设置。 关键词:原始资金赊销政策费用预算 Summary: this text is explain why our country enterprise be hard up capital,and make some frondose analyse about the enterprise ubiquity https://www.doczj.com/doc/8b11165669.html,bine each cause make out relevant adjust countermeasure, this countermeasure is consul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february 15 2006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ant rule, contemporary Combine accountant common sense and enterprise manage knowledge advanced many reasonable proposals. The key word:originality capital tick policy the fee budge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开放,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重大的机遇,正是由于这种客观经济规律的存在,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呈现出了一种近似于暴发性的增长。也正是这种不符合常规增长规律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根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 (一)、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业态在逐步由单一的主打产品向附属产品多元化发展,它们分别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各自的消费群体。

浅谈国企改革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讲话提到“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可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社会稳定、发展民生、履行责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30 年的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实力和国有企业整体效率,可见,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不断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必将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贡献力量,是引导非国有经济稳步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奏响了号角。国企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报告中,多次提到“改革”一词。可见,十八大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和信心,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搞好国有企业, 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从能源到通讯,从出版到交通运输,占据了我国经济市场中很多重要的行业。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全面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僵尸企业”的留存。2015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要求央企“提质增效升级”。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将焦点对准“僵尸企业”。并表示对于“僵尸企业”将坚持分类处置,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可见针对现有问题,“僵尸企业”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大众的关注了。“僵尸企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力2、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3、体制问题。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2016年“两会”国企改革方面的热点之一就是地方国企改革应该进入全面加速期。关注地方两会传达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环保、区域发展等话题今年热度更高。如: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 ‘ 论文题目: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专业班级:行政管理本科 学生姓名:周宇 指导教师:汪老师 2016 年11 月29 日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2) 一、影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现状 (3) 1、薪酬水平低 (3) 2、福利缺乏吸引力 (3) 3、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3) 4、企业整体氛围差 (4) 5、企业发展前景 (4) 二、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 (4) 1、做好人才筛选第一关——严把招聘关 (5)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5) 3、设计员工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福利 (6) 4、引入职业生涯规划 (7)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7)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8) 7、在管理过程中,企业把握好主动权 (8) 参考文献 (10)

写作提纲 企业告别了“商品短缺”、“资本圈钱”的时期,已走向人才竞争的时代,谁占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权。但综观我国国企人力资源使用现状,普遍面临着人才流失频繁的窘境。人才严重流失,必将成为制约国有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认真研究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影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现状 1、薪酬水平低 2、福利缺乏吸引力 3、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4、企业整体氛围差 5、企业发展前景 二、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 1、做好人才筛选第一关——严把招聘关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3、设计员工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福利 4、引入职业生涯规划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在管理过程中,企业把握好主动权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会计城 | 2015年11月11日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战略管理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战略管理日益受到国有企业的重视。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更是成为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管理的实施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正确的战略管理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向。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战略管理,深化改革,适应市场的变化,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体系,并加强企业战略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措施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提出来的。企业战略管理是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方面。战略管理是企业长远性、全局性战略规划手段,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战略管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和获取最大利润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体制经济的改革和国有企业的逐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原有的战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国内非公有制企业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经威胁到国有企业的地位。在这种双重竞争压力下,国有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加强战略管理是必要手段。 一、我国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虽然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而且有很多的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其中表现在战略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浅谈xx公司资金短缺问题

论文题目浅谈xx公司资金短缺问题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会计学 年级 2011春 学校

目录 一、xx模具有限公司融资现状 (1) 二、xx模具有限公司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1) (一)资金渠道相对狭小 (2) (二)应收款的大量占用 (2) (三)信誉度不够 (2) (四)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2) 三、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对策 (3)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速金融创新 (3) (二)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率 (3) (三)树立企业信誉 (3) (四)发挥政府职能,扶持中小企业 (4) 四、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浅谈浙江华凯公司资金短缺问题 [摘要]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中小企业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但由于它的发展历史短、企业规模小,资金的来源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发现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以及为它们更好的筹措资金成为了摆在每一个中小企业决策者面前的难题。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能找到更多的资金来源,为企业融资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筹措资金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若资金短缺,又不能及时筹措资金,企业就不能购进生产资料,停产、停工,对外投资经营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并且偿债能力下降,产生债务危机,影响企业信誉,使企业陷入困境。xx模具有限公司目前正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2011年7 月~8 月间,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组织调研队伍,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94.1%的企业反映,贷款难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55%的中小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92%的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技术改造,84.3%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融资和自有资金,获得金融机构信贷的中小企业仅占全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的0.26%。 一、xx模具有限公司融资现状 xx模具有限公司为设计制造各类大中型塑料模具及塑料制品的厂家。该公司于2004年注册,其投入注册资本30万元,总资产达到120万元,共有职工30人,其中行政人员11人。公司设有独立的技术研发部、品管部,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研发人才,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事汽车内饰件、仪表板、门板、保险杠、汽车散热器风扇、风扇罩等汽车配件,摩托车,空调,冰箱,童车全套塑件,电动自行车全套塑件,日用品等注塑模具的制作,同时亦从事汽车地毯等橡胶模具的制作。本着“以人为本,以质取胜,不断创新,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 根据调查发现,xx模具有限公司的投入资金为120万,其中个人投入了80万,向商业银行借入短期借款40万。企业30%的设备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企业每年能接到大约150万元左右的订单,除去工人工资和成本及其他费用后,企业每年的净利润在15万元左右。虽然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可是也遇到了一定的资金问题,因为企业的信誉良好且完成的成品做工较好,随之接到的订单增多,可是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工人数

浅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发表时间:2009-11-16T16:24:13.49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刘敏 [导读]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 刘敏(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成都 610202)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正确认识制约其向纵深发展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归宿,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已经成为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企改革;政府体制;产权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070-02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政府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政府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企经济利益的构成要加以界定。在国企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中,有些是凭借资源的“垄断”地位获取的,这些经济利益应该完全归于社会所有。 首先,关于国企中工作人员经济利益的问题。国企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企中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直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谋求经济利益,他们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报酬的形式体现出来。国企中的工作人员报酬的数量是历史的、社会的企业效益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改革旧体制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讲,最终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旧体制下,我们的劳动、工资制度带有“终身制”和“供给制”的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中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则必须通过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荒谬的:从保值的问题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替代原有的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单纯以“保值”作为国企的一项经营业绩考核标准是行不通的;从增值问题来看,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盲目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福音,而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那种不看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不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取向,不看多种经济形式所蕴涵的能力,仅仅受利益的驱动而发展国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企的发展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国企本身。我们可以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国企,但不能给予国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势必淡化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国企与国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上进行博奕的现象。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后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员工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一些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体制上,前些年的下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进人才也因为待遇政策等问题而存在障碍。在文化上,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继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建立创新机制,更没有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员

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4700字

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4700字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我国企业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虽然还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民营、私营、合资、独资等企业正在不断壮大,它们与国有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人才流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影响了国企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影响,同时提出国企要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应从建立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建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毕业 人才流失;薪酬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制度 一、国企人才现状 人才流失指的是属于特定群体、组织、地域的专门人才或其他有才能的人离开自己原来所依附或服务的群体,而到了另外的群体、组织或者地域。人才离开原服务的对象而另谋他就,其实是人才流动的经常状态,关键是人才流动之后能否及时获得补充。从长远看,正常情况下,在地位、环境、条件基本接近的竞争主体之间,人才流失和获得一般能处于均衡状态,即人员进退相当,来去相抵。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流失实际上指的是由于竞争主体在地位、环境、条件、实力相差较大,导致一定的时期内,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一方的人才单向的向有优势的一方转移,双方的人才流动呈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和不平等性。 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正常的人才流失现象,具有数量锐减、结构劣化、且流失趋势愈演愈烈的特点。企业中的人才离职现象过于严重,常表现在企业可用的人才越来越少,用人感到捉襟见肘。国企人才流失,使得企业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逐渐下降,使得不少企业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严重影响了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足部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国有企业领导人也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就业环境日益宽松,越来越多的国企人才跳槽到民企和外企。据有关部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显示,国企的人才流动率正迅速上升,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的流失率还有加速的趋势。国企源源不断地向民企和外企输送着高质量人才。虽然人才在企业间流动是正常现象,但一个企业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无异于釜底抽薪,会给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摆在国企老总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企人才流失的影响及原因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是否拥有一支有着强大凝聚力的优秀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人才流失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企业每引进一位人才都要花费大量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人才流失就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创造价值的降低,而且企业要承担相当高的人员替换成本,优秀人才的替换成本更大。据分析,企业流失一名重要员工或者重要职位上的人才,至少需投入2个月的时间、4个月的薪金才可以找到新的合适的替代人选,还需要3~6个月的时间让其熟悉、适应工作,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此外,企业还要承担因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泄密,正在进行的项目因停滞造成重大损失,企业现有员工队伍人心不稳等各种不利影响。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人才能够专心为本企业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为什么国企人才越来越不钟情于“铁饭碗”,一有机会就“另择良主”呢?造成国企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b11165669.html,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常瑞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6期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虽然在不断推动其内控体系建设,但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重点理清了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中应处理好的几项关系,为类似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体系建设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企业两权分离的实现和主体地位的确定,内部控制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要想实现真正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合理、有效的内控体系显得尤其重要。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颁布,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更是极大的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国有企业虽然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但当前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权责不分明;控制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等问题。当前,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大,国有企业面临的机遇不断增多,承受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将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全面覆盖、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决策活动、管理活动、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内控体系的良好建设能加快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效循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防范企业风险的有力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本身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内,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识别与应对,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尽量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使企业风险降低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做好内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精心整理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 2015年9 “瞻 制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和晋升主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能够帮助企业筛选出更为优秀且合适的岗位人员。而国有企业用人本身存在很强的封闭性,行政色彩明显,二者不同的制度导致改革后的企业难以统一用人机制。 (三)国有企业与非国企的文化融合 国企与非国企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历程、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其企业文化更倾向于强调企业本身对于社会的价值,行政色彩较浓,用人机制的行政化使得国企员工本身的竞争和风险意识较弱。而非国企单位所承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较少,以创造利益为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非国企单位员工具有很强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在这种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的双重差异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文化融合的重大考验。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时仅仅因为一个文化的问题,就可能把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葬送了,甚至因此拖累投资方。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及对策

————————————————————————————————作者:————————————————————————————————日期: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浅谈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及对策 系别: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7年月日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所遇到的瓶颈制约也越来越严重,其中资金的紧缺在所有制约因素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企业内部出现的企业资金结构不尽合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资金运转存在漏洞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中出现的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社会金融体制尚不健全、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短缺等情况,中小企业资金的短缺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本文首先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分析,认为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不足,业务拓展资金不足和可融资金不足上;其次,就其原因从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加以分析,提出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其二是我国的财会制度问题,其三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其原因,本文提出缓解资金紧缺问题的具体的三个方面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资金管理;政策

目录 摘要 0 引言 (2) 1.1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现状分析 (2) 1.1 中小企业流动性资金短缺 (2) 2.2 中小企业业务拓展的资金短缺 (2) 2.3 中小企业可融资金短缺 (2) 2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分析 (3) 2.1 中小企业自身对资金管理有缺陷 (3) 2.2 我国企业财会制度有关规定导致资金紧张 (3) 2.3 外部环境对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影响 (4) 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5) 3.1 中小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 (5) 3.1.1 实行资金预算管理 (5) 3.1.2 加强资金流量管理 (5) 3.1.3 管理企业存量资金 (7) 3.2 中小企业加强资金风险防范 (7) 3.2.1 强化资金风险意识 (7) 3.2.2 设置资金协调组织 (8) 3.2.3 改善企业内部财务组织 (8) 3.3 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我国国企改革新发展 肖亦舒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发展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密切的同时,对国内经济的成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消除不适应市场的因素,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要求。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动向。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当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模式,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三)国有企业改革是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国有企业肩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改革成本。由于国有企业较多的承担了财政收入、指令性计划的责任,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建设由于需要巨额投资、并且有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导致一般的企业无法承担。而国有企业在其中一直承担着重担,并且在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只有敏锐地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够尽快形成国有企业的新优势,以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的支柱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三阶段 我国国有体制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际上就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重点进行了经营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改革。第二阶段开始于1993年,由这个时间可以联想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据此可知题干中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指流通体制的创新;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2004年以后是纵深推进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从一下角度进行分析。 1、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一定时期有资源占有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系统化的制度安排,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实现经济体制转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其最理想状态是“帕累托最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成本代价而无法达到

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思考

职 业教育研究 !""#?$近年来,国有企业自改制重组后,人才的“跳槽”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人才的跳槽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前国企的一个重要话题。仅以 石油企业为例,一方面是平均每年有!"左右的高级管理人 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跳槽流失;另一方面在大专院校毕业生“双选”会的应聘台前却门可罗雀。这种状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国企人才跳槽的 原因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国有企业人才跳槽的主要原因,除人才自身的因素外,还有企业和社会等方面 的原因。 (一)从人才自身因素看,价值观、个人追求和个性特点、能力与专长等都是影响人才跳槽的因素。就目前情况而言,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是导致人才跳槽的主要诱因。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人总是要进行理性的合理权衡和取舍,有条件的时候就一定会选择“最优解”。人才通过劳动实现其自身价值,人才价值在得到承认的同时,必须得到相应的待遇,并渴望得到较高的报酬;当个人的劳动付出与回报不相符或者自认为自身价值未被体现时,人才便会产生失落感,出现跳槽的冲动。 国有企业在工资待遇分配上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还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人才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相当程度上偏离了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与按劳分配的政策明显不符,与经营的资产规模和效益也不挂钩,人才跳槽就在情理之中了。一位曾在某国有企业担任市场开发部部长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业务能力很强,敬业精神也不错,为企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一位难得的经营管理人才,可他的年薪不足#万,月奖和年终奖也是象征性的。如此的回报使他觉得没有实现其自身价值,便寻求跳槽的机会,果然这位开发部部长只干了两年时间,就另攀高枝,到一家愿出$%万年薪的企业。从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况看,国企中技能人才跳槽的相对较少,队伍较稳定,因为技能人才的薪酬和其他企业的工资收入相接近,有的还高于其他企业。因此,工资待遇低是国企人才跳槽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国企地理 位置偏僻,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困难,这在大部分石油企业和部分军工国防企业中尤为突出。这是造成国企人才跳槽的又一动因。 (二)从企业因素看,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其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内部分配形式、管理方式等都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的管理、使用和培养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特别是在人才使用上,还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对员工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往往把人才长期放置在一个岗位上从事几乎一成不变的工作,对人才的评估、培训计划、轮岗计划、考核计划、职业目标等均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使人才看不到发展希望;部分领导素质不高,人才观念淡薄,把引进的人才当作简单的劳动者,生活上不关心,工作上不支持,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人才便千方百计地寻找另谋高就的 机会。这其中虽然有其自身利益驱动的原因,但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不无关系。(三)从社会原因分析,一是国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性政策力度不够,规范性的个人收入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个人收入差异过大,形成不均衡或不公平。二是对人才的流动或跳槽,国家没有一套成熟、配套的政策,特别是缺乏对流出单位利益保障的合理政策和制度,企业在引进人才时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导致人才竞争的不公平。国企由于体制原因,很难与外企公平竞争。三是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模式与企业不相适应,企业急需的人才学校不能提供,造成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得不到适时补充,形成一些专业人才相对过剩,一些专业人才紧缺,这种人才供给畸形和企业需求畸形也助长了紧缺专业人才的跳槽。 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措施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不仅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加大了同其他企业的差距,而且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制订并采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更新观念,明确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劳动力素质不高,高素质的人才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谈企业竞争力或参与国际竞争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把人才战略提到强国强企的战略高度。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 资源配置机制,以政策激励为主导的人才资本吸引机制,以惟才是举、惟才是用为政策取向 的人才开发机制,以大教育、大培训为主导的人才资本积累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爱才、惜才、护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由专家、学术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由高级技师、技师为主体的技能人 才队伍。(二)重视人才价值的体现 人才在经济社会和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重视体现人才价值将成为一种必然。人才的薪酬虽不能完全体现出人才的价值,但能体现企业对人才所付出劳动的认可和回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的人才市场也同样存在与世界人才市场接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人才市场化的观念,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按市场价格确定本企业的人才价格。国有企业多年来形成的旨在维持企业内部相对平衡的分配制度,靠工龄长工资的无激 励效果的分配政策, 已严重不适应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所以, 我们应该在兼顾效益的原则下尽可能地给人才以较好的回报,承认人才的劳动和贡献,按市场标准确定人才薪酬,这是防止人才流失的重要 措施。 (三)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要实施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和突出业绩的人才。一是设立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对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二是加大月度、年度奖金的分配力度,打破大锅饭,拉开奖金档次,使奖金向有贡献的人才倾斜。三是设置专家特殊津贴,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设置特殊津贴以提高其工资待遇。通过以上措施,使人才感到有奔头,安心企业工作。 (四)搭建人才宽松的成长平台 在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同时,还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广阔的道路。物质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因此,要强化和规范人才管理,给人才一个成长、成才的良好工作环境,规范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在人才使用上,要让人才感到有奔头,有盼头,要给人才提供内部流动的空间,满足人才的创新感、挑战感,切实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安心工作。 (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 在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中,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少,但结构不尽合理,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需要的战略型、经营型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高级 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思考 余大权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重庆!"""#$) 摘要!国有企业 人才的跳槽问题,是当前困扰企业的一个重要话题。造成国企人才跳槽的原因,除人才自身因素外,还有企业和社会的原因。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要重视人才价值。 理论与应用研究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