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是无国界的,中外文化可以打破时空在这里碰撞交流,各种语言都可以在这里接触,网络词汇可以说就是这种大碰撞大接触的产物,因此一产生就以其独特性展示在世人面前。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性,因此网络词语创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个性张力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体现。从上面网络词语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特点:

第一,构成材料的多样性。网络词语的构成材料,除了传统的汉字,还有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标点符号、键盘符号甚至图片,开创了语言表达的新天地,只要能体现我的意图、思想,网民们就把这些材料顺手拈来,为我所用,所以网络词语的构造多语码夹杂现象十分突出。这些材料经创造者标新立异地自由发挥、随意组合拼接镶嵌,就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网络词语。例如“:

-×”由标点符号、数学符号、键盘符号构成,其中数学符号×表示口部贴了封条,引申为表示“抱歉,这是秘密”的意思。

第二,构成形式的创新性。由于网络词语材料使用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网络词语形式和现实语言词汇的差别,例如“f2f”(面对面)、“BT”(变态)、“88”(再见)、“:

-D”(哈哈大笑)。网络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已经超越了现实语言,创造者根本就没有去想有关语言规则、规范问题。网民们要的是创造、宣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出语总是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突破了常规语文,常常是夸张见义,“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有些词语的构成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很多网络词语充满了活力,体现了创造者的睿智,使得你领悟后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不能不佩服其想象力的大胆、惊人与丰富。

第三,意义表达的形象性。网络词语的一大特点是追求生动、新奇,以引人注目,因此网民在创造网络词语时特别注意词语表达意义的形象性。一方面,通过比喻的方式给旧词增添新义,如不同级别的网民,就有“网虫、爬虫、小虫、大虫、飞虫”之分,又如用“菌男、霉女”指称丑男丑女,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谐音方式以另一具有形象色彩的事物指称相关事物,例如用“猫”代指调制解调器,用“板猪”指代论坛版主,以“赛羊”指代赛扬(一种

CPU品牌),以“温酒吧”指代windows98;再一方面,直接以键盘符号组合创造表情语,生动形象地表示发话人的体态、表情、态度、动作。

第四,追求结构的简洁性。由于上网是按时计费的,为节省费用,同时也为满足即时交互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最多的信息,因此网民在交际过程中尽量使用简短的词形,很少长句、复句,不但把词组省改节缩成词的形式,甚至把句子也省改节缩成词的形式,例如英文hand原义是手,但是网络词语表示have a nice day。网络语言中的“数字化”词语大行其道,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为了节约时间,使得信息交换更加快捷简便,比如用87表示“我爱你生生世世不变心”,比起输入汉字,速度要快得多。

网络词语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自然反映,也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与其环境分不开的。和社会现实环境相比较,网络交际环境有着特殊性。

第一,交际时间的紧迫性。网络交际是要付出代价的:

登录网络按时计费,时间非常紧迫。为了节省费用,求得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于是网民就采用了种种超乎常规语言的手段,例如“687”表示对不起,“TY”表示thank you(谢谢你)。这些语言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十分正常,谁也不以为怪。因为寥寥几个数字、字母就能传达思想,干净利索,快捷便当,非常适应网络环境交际特点的需要,所以这些词语往往大受欢迎。

第二,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在网上交际传递信息,网民互不谋面,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远隔万水千山,甚至超越了国界,但是由于网络的联系,使得网上交际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特点,对话双方好像就是现实面对面交际那样,信息传递出去,需要马上回复反馈回来,具有即时性和现场感,所以网络交际的虚拟性又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真实性。为满足网络交际即时性特点的需要,于是网民就对传统语言大加改造,省改节缩,快速组织语言,以保证信息交换的及时与丰富。

第三,交际方式的书面性。网络交际不同于现实交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书面交际为主,也就是通过计算机输入汉字以书面形式表达思想,传递信息。

计算机汉字输入的技术性非常强,一般网民输入速度有限,网络交际的紧迫性、现场性、实时性、交互性则对汉字输入速度提出了要求。而要提高文字输入速度,适应网络交际的特殊需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省改词语,节缩语句,使用代码。虽然这样省改、节缩后的词语有点像“黑话”,圈外人根本看不懂,但在网络环境中却十分盛行,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适应了网络交际书面性的特点。

第四,交际场景的分隔性。网络交际的双方虽然打破了传统交际的时空局限,但是毕竟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与现实交际相比,交际双方的姿势、表情等就无法表现出来,于是妙用多种手段组合镶嵌的表情符号就应运而生了,从而消除了网络交际方式的沉闷枯燥,增强了趣味性。

第五,语言使用的自由性。网上交际是对常规交际的一次大突破,传统语言的规范权威性在这里遭遇了最大的挑战。网民们完全不受任何约束,把传统规范抛在一边,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而自由创造,随意改造语言结构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目前看,由于网民相互并不了解,具有隐匿性,而且显示的注册身份资料往往具有虚假性①,所以网民才敢于在网上背离传统,出语惊人,放纵表达而无所顾忌,突破传统的语言规范及语言道德。

网络词语从产生、发展到为广大网民接受,大行其道,畅通无阻,除了网络交际的客观环境外,与广大网民的主观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创新心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统计,我国的网民85.8%的年龄在18-35岁之间,是人生最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时期,也是敢于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的年龄,这个阶段,对于追新求异最感兴趣,体现在网络词语上,就充满了独特性、创造性特点。他们追求新奇、表现自我,显得与众不同,具有反叛精神,敢于颠覆传统,所以使用词语往往巧妙构思,通过新词新语的创造来体现自身价值,以期引起别人的兴趣和关注。

第二,从众心理。很多网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网民,看到别人使用网络词语,觉得好玩,盲目跟进,乐此不疲,以使用网络词语为时髦,把在网上使用传统汉字表达视作老土,而且在网上特殊环境中不使用网络词语会被对方认为落伍,不时尚,不合群。于是不但在网络交际中使用这些新词,而且在日常生

活、甚至作文中也使用,以此为荣,并作为一种时尚加以炫耀,于是BT、PMP (拍马屁)、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在他们的话语中频频出现。

第三,认同心理。网络词语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有些网络词语,采用多种手段构成,构造新奇独特,形象突出,表意丰富,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反映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引起了网民的共鸣,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认同与喜爱,于是就使用开来。例如各种副语言的表情符号,具有反讽效果的“俊男、霉女、白骨精”等,确实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其调侃与领悟后的新奇快感往往让人折服,从而得到认同,有些人甚至把这样的词语移用到日常交际中,产生一种幽默效果。

第四,崇洋心理。以使用英语表达为时髦,而且在网络环境中产生了很多类洋泾浜词语,一方面,不按照英语规范要求表达,例如“我”的主格形式不用I,而直接使用小写字母i;另一方面,以同音字母代替单词,如用字母y代替单词why;再一方面,大量使用节缩语,将一个句子节缩成词语形式,例如用BMW表示“big month woman(长舌妇)”。

第五,节省心理。上网是以时计费的,加之交际方式具有即时性,这就要求网民以更少的时间接受和传递更多信息,以求效益的最大化。这样的环境必然要求网民摆脱传统语言四平八稳的表达方式的束缚,另辟蹊径,创造简短的表达形式。

比如英文节缩、汉语拼音节缩、数字化词语等,都可以说是网民某种节省心理的产物。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网络语言往往是短句多、单句多,甚至很多句子连标点符号都省略了,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第六,放纵心理。网络环境的自由性、隐蔽性与虚拟性,也为网民大胆宣泄、反叛出新创造了条件,使得一些网民在语言使用上敢于蔑视传统规范,在内容表达上敢于突破道德藩篱。正是在“你不知道我是谁”这种心理支配下,一些网民才敢胆大妄为,无所顾忌,追求刺激,滥用语言权,把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推向了一种极端。在网上网民敢说现实生活中不能说或不敢说的话,敢做现实生活中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完全背离了汉民族谦恭尚礼的语言交际道德风范。在一些网上聊天室中,信息虚假与粗俗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从网民注册的直言不讳的名字就可以窥见一般。一些网民表达某种心态敢于如此直白,与

其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与这种心理不无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