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钱乘旦

摘要: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全社会一味崇尚利润――生产合理化主导一切――使得财富越多贫富差距越大,工人的生存毫无保障,社会的人文纽带被拧断。工人的激烈抗争,社会的动荡,迫使有产者和统治集团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寻求解决贫穷问题和把工人整合到体制之内,从而弥补撕裂的社会。

引言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是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但英国的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巨大的人文灾难。这迫使英国工人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政治与经济斗争。由于工人的贫穷对富裕阶层造成了威胁,英国的有产者、统治集团感受到解决贫困问题的急迫,自19世纪下半叶起,为解决贫困问题,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险和加强工人的政治权利。这一努力过程,耗时漫长,一直持续到二战后转向福利国家才得以完成。

一、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人的无穷苦难

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无比的财富,这是人所尽知的事实。1750-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增长了1倍,而19世纪的100年中又增长20倍。生铁产量在1740-1788年间增长了4倍,以后20年又增长了4倍,而19世纪的100年又增长了30倍。原棉进口在1780-1800年增长了5倍,以后100年又增长了30倍。19世纪50年代,即英国工业革命基本结束时,英国生产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铁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有人统计,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能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增长了约4倍。而当时的英国人口大约是2000万,仅相当于同期中国人口的约1/20。因此,无论从财富总值还是从平均每人可以占有的财富量衡量,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按理,英国人自然应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人。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财富越多,英国社会的贫穷现象似乎越增长;随着财富的积累,英国的穷人不是减少了,反而增加了,其中,绝对贫困的现象更加显著。有这样一些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1803年,最富裕的 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这组数说明,在60年时间里,财富的高度聚敛已扩大了20倍还不止。1803年,收入最多的2%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1/5,1867年则是2/5;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约占总数1/4的中、上阶层家庭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强,其中,不到家庭总数1/200的上层收入者其收入总额超过了国民总收入的1/4。

如果说上述数字过于抽象,那么,许多具体的描述则会让人触目惊心。工业革命时期留下的许多文献资料,记叙了无数悲惨的故事,下面简要地摘记一部分:

1841年,根据教会慈善机构报道,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有大批的工人找不到工作,长期的失业使工人生活完全没有着落,许多人在把东西典当一空后,最后不得不当掉裤子,整天躺在被窝里。有一个叫卡恩的人,一家5口、包括3个孩子,全都失业了,卡恩生病,一个孩子也生病,病孩躺在地下室潮湿的角落里,身下只垫一些刨花,身上连遮体的破烂都没有。

另一个报道说:1840年,一个26岁的织工干了一夜的活,太累了,一头从织机上栽下来死去,留下妻子和一个孩子。在此之前,他长时间失业,也没有吃东西。这一天,他临时

得到一点工作,就拼命干,结果竟累死了。

再有一个报道说:一个做帽女工自己说,她每天工作18小时,所得工资只够吃粗茶淡饭,冷天才会吃点热面包,涂一点油。但即使这样的生活,仍旧是没有保障的。她认为,自己随时都会失业。如果失了业,就只有进济贫院。

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但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因此,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上述情形,在当时的英国很普遍。比如,在克朗普敦,中等水平的织工,每天工作十个半小时,每星期收入从1814年的13先令9便士下降到1833年的4先令6便士,而用于衣食方面的开支也从10先令1又1/2便士相应地下降到2先令9便士,能够购买的食品则从每星期116磅下降到45磅。按照这个标准,一个织工如果是5口之家,那么,每人每天可吃的食物大约是1磅多一点点(一磅约相当于市斤9两)。

有的时候,全家的生活就靠在工厂里干活的幼童来维持。在1842年的一个报道中提到:曼彻斯特的一个工人因长期失业,全家全靠年幼的儿子养活。但儿子的工资很少,连他自己都吃不饱,经常是饿着肚子去上班。父亲起先不肯吃用儿子工资买来的东西,后来,他神经错乱了,见东西就往嘴里塞,而儿子只好饿着肚子进工厂。

当时的英国工厂,大量使用童工。而童工在工厂里的工作非常艰苦,除工作时间长、工资少之外,劳动安全毫无保障,机器很容易出事故,而一旦出事,受害童工就被赶出工厂,再也没有人过问。在煤矿地区,大量童工用于井下,在不到一米高的坑道里用四肢着地把几百斤的煤筐拖到地面上。井下事故频繁,经常发生伤亡情况。

总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人阶级经受了无穷的苦难。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经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二、人文灾难之源:自由放任,唯利是图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只崇尚利润,把其他一切都置于度外。雇主眼中只有利润,工人只是活的工具。社会的人文纽带完全被拧断了,社会强势群体对人的价值毫不关心,他们只关心利润。更有甚者,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在最低水平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就这样,貌似科学、理性的“生产合理化”主导了一切,为取得最大的利润值,可以完全不顾劳动者的生存。

著名小说家司各特曾经说:蒸汽机出现以后,雇主和工人间的关系改变了。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工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的联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那里,等等。在蒸气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了城市,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至于他们失业后会怎样,是没有人过问的。于是,工人被抛进了毫无保障的生存状态之中。

雇主的这种态度,在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个立法是典型的阶级立法,是工厂主的阶级立法,它的目的是改变英国传统的济贫制度,取消它的救济原则,而让救济变得望而生畏,任何人都不敢接受救济,除非他愿意走进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地狱”的济贫院。这个立法的实质,是把所有的劳动力都变成“自由的”,劳动力的后备军随时充足,这样在资本需要时就能随时接受使唤,而在资本不需要时又可以随时被扔掉——

仿佛是“500个旧梭子”。《济贫法》修正案的指导思想是自由放任,即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英国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由此带来了巨大的人文灾难,劳动者因此经受深重的苦难。

三、激烈的工人斗争

巨大的贫富差距、深重的人文灾难,造成了英国社会的严重撕裂,英国工人阶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工人就开始了政治与经济的斗争,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社会动荡不安。

从政治方面说,工人们要求取得选举权,认为一旦工人阶级得到选票,就能控制选民的多数,迫使议会制定符合工人利益的法律,由此而改变工人悲惨的生活命运。政治斗争从法国大革命时期起,以后一直延续下来,时起时落,直到宪章运动形成最高潮。

在经济方面,工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包括组织工会、合作社、发动罢工等。工人们还发动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劳动环境、保护童工女工、提高工资待遇,等等,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工厂法》运动”和“反济贫法修正案运动”等。

这时,社会主义思潮在英国出现,并且向工人阶级传播。到19世纪30-40年代,各种群众运动又都汇聚到宪章运动的洪流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斗争高潮。

四、“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

工人的长期抗争使很多人--包括中等阶级和上层阶级中一部分人--深受震撼。他们意识到,社会已经被撕裂,变得非常不平等、非常不合理。在19世纪30-40年代,就有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儿子或孙子们--形成了一种负罪感,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对自己的祖辈在集聚财富过程中实施无情的压榨感到良心的不安。他们希望纠正这种状态,于是开始注意贫穷问题,并出来进行社会调查,写了许多调查报告。

除了上述提到的精英及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外,还有一批人也站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人阶级说话,这些人是地主、托利党乡绅,属于保守派。他们的利益和工厂主不合,从属于两个阶级,因此,经常和工厂主过不去,揭发工厂主的罪恶本性。针对工人阶级的贫困,这些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组织了许多官方委员会--比如,议会委员会和皇家委员会--进行社会调查,关注贫穷问题。

所有上述调查都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的贫穷问题,揭发了工人阶级经受的苦难。其中,官方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震动了社会,而乡绅们的呼吁似乎加大了揭发的分量。恩格斯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大量使用了官方的调查结果,从而得出了社会主义的结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有产者、统治集团的人感觉到必须解决贫穷问题。后来成为保守党领袖、两次出任首相的迪斯雷利曾提出他著名的吁请:“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这个说法非常精炼地表达了统治集团的忧患。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已经意识到:一个贫富分化的撕裂的社会,以及工人阶级在体制外的长期抗争,最终对他们自己是不利的;他们希望达成某种整合,把工人阶级纳入到体制之内来。而同时期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避免法国式的革命、阻挡社会主义思想,英国统治者深感解决贫困问题是绝对必要的,这就是迪斯雷利那句名言的现实含义。此外,即使只从有产者日常的切身利益来看也是如此,工人的贫穷对富裕阶层也可以造成威胁,比如,贫民窟是贫穷的标志,而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英国人把它叫做“霍乱国王的巢穴”。但一旦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

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所以,要彻底解决疾病问题,就要解决过分贫穷的问题,不能让穷人穷到极端的程度。慢慢的,不仅是统治者,连有产者也达成了共识:贫穷问题必须解决。而要解决贫穷问题,就要否定(至少是部分地否定)“自由放任”的原则和唯利是图,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贫穷问题。

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试图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进而能最终解决贫穷问题。这个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也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解决工人的失业、医疗、老年问题外(这些是贫穷的主要原因),还要解决工作环境问题、劳动安全问题、工作时间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等等;还需要调节劳资关系、规范工资收入、化解劳资冲突,等等。议会开始制定法律,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等;到20世纪初,又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所有上述立法,都有意识地把法律的天平倾向弱势群体,使他们多少能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维护一点自己的权利。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问题。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得到了选举权,通过这一做法把工人阶级从体制外拉到了体制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制度,转向福利国家,最终消解了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灾难。

结语

人们常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英国花了近两百年时间才把工业革命引起的失误弥补过来,也实在是太晚了一点。

英国的经历给我们留下这样的思考: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不是造福于人,这种工业化和现代化有什么意义?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只是为少数人造福而伤害多数人,这样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是不发生更好?

(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英国工业革命2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二) 【内容标准】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设问讨论教学法。通过阅读教材及围绕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教学要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棉纺织业 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2、动力机器 瓦特(James Watt)——改良蒸汽机 学生讨论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后明确: 最早使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是纺纱厂;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史上的革命——汽船和火车的发明 (1)(英)斯蒂芬森——“旅行者”号火车机车 (2)(美)富尔登——汽船 学生讨论铁路运输的优越性。 提示:载重量大,速度快,便于长途运输,缩短各地的距离,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促进社会交往,成为社会经济的动脉。 强调:铁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 4、其他发明: 用焦炭炼铁。 5、主要能源——煤炭 四、讨论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 ②为新兴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③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④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①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②欧美列强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拉殖民扩张,造成当地的贫穷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自然环境开始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强调: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英法等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两次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总结巩固】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一、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发展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是通过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有的历史事件,原因和条件可以混为一谈,但是有的历史事件必须分清,原因就是原因,条件就是条件。例如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源于英国?通常的解释是:英国的民主政治与科学革命。1640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40多年的反反复复。直到1688年才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框架:国会掌握了财政控制权、政治弹劾权、军事制驭权。此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8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发生时,英国的民主制度已经成熟,并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基础。可以讲,没有民主就没有工业革命。 1688年~1689年的光荣革命为建立有限的君主统治的观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学说,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国会撤消了授予特别垄断权和干预自由竞争的旧法律。重商主义的原则被继续用于和殖民地的交易,但是在国内的商业范围内,许多限制逐渐被取消。民主政治对工业革命的催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业主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阻碍工业发展的封建力量被摧毁;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普及。除了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发生还有一个基本条件,即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想像的科学的力量,出现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包括科学体系的革命、技术发明的革命、哲学体系的革命。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革命在伽利略、牛顿、达·芬奇、哈维、波义耳、哥白尼、康德等巨人的推动下出现了。科学革命推动技术发明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出来,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 上述两个条件只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基础条件,核心的因素或者说只有英国才具备的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 人们的创业积极性调动出来了,但资金从哪里来?英国的光荣革命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且还带来了一场金融革命。正是这场金融革命为人们的创业和技术革命提供了融资渠道。这场金融革命的意义基本上是被我们所忽略的。 光荣革命后的金融革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政府信用的债券化。光荣革命后,政府凭借着自身的可信性和承诺度,通过债务融资的数量一再上涨,1688年政府债务只有100万英镑,而到1697年则达到1670万英镑,增加了16倍;到1750年更是达到7800万英镑。政府用这些资金做了大量的公共事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和海军建设。债务的增加说明人们对于政府有充分的信心。 ★各种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涌现出来,如特许公司、合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开始出现,个人储蓄业务开始发展起来。18世纪伦敦的银行数量已经达到25个,到1750年达到30个。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2.1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2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英国工业革命简介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此后,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 2、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绝后的深刻影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使它在国内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到19世纪40年代,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居统治地位。 接着,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 再次,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国内农业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 最后,英国工业革命使国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明显地暴露出来,并逐渐激化。 2.2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

试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并成功的原因

试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并成功的原因 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叶首先发生在英国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厂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适合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是关于革命得以持续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 首先我们先要说一下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时,欧洲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此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当地中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后,控制了东西方间的传统商路,对往来于地中海区域的欧洲各国商人横征暴敛,百般刁难。在巨额贸易利益损害情况下,欧洲商人不得不开辟一条新航路得到亚洲的奢侈品和香料。生产力发展又使航运成为了可能。在这种种契机下,甚至有巩固皇权、传播天主教等其他因素的刺激下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由此可以看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不仅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黄金利益,也带动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引起了商业革命的发生。 其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由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被铲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市场需求迅速增大,商品开始供不应求,原有的生产力无法满足,则需要更强大的生产力,于是工业革命就产生了。君主立宪制使当时英国国家机器效率大大提高,激发了科技创新热情,使社会活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英国崛起的强大政治基础。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的总和。这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 除此之外,工业革命的开展还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十七世纪末,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迅猛的发展起来,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工场手工业是手工业小生产和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之间的过渡形式,它为后者的发生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为工场手工业使分工越来越精细,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还使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应用机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所以这时英国所出现的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 正文: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及变革 (一)经济变革 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最终孕育了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前后80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266倍;18世纪中叶,英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51%,进出口贸易占25%,铁路超过1万公里,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迫切需要广阔的市场。但英国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封建制度残余的影响和重商主义束缚。因此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经济自由。而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 斯密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就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个人利益不仅创造和维护经济机制,而且还促进了财富的增长。他说:“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他认为,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去增进社会利益,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的前提下,都应完全自由,“在他自己的方法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勤奋和资本加入对任何人或其他阶级的竞争”。为了保护竞争,斯密反对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去干预社会生活。他说:“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不该注意的问题,而且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再危险也没有了”,“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来”。 因此,斯密认为政府的作用就应该是一个“守夜人”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其职能应局限于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卫斯理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22卷 第5期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l.22 No.5 2000年9月(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Sep., 2000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卫斯理宗(1740-1840) 周文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列部,北京 100038) [摘 要] 卫斯理宗(又称循道宗)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它是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创立的, 卫斯理宗既是一场宗教革命———福音主义运动,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广泛地影响了英 国工业革命前后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 [关键词] 卫斯理宗;英国;社会整合功能 [中图分类号]B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0)05-0078-06 近世英国,尤其是18世纪,经历了新旧社会的转变。在这期间,国教衰落,卫斯理宗应运而生,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它广泛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引出了许多连其创始人———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1703-1791)本人也未曾料到的后果。因此,有的史学家把卫斯理宗和法国大革命并列为震撼18世纪的两件大事。 一、卫斯理宗的产生 卫斯理宗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社会,它是当时的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创立的,是当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18世纪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此时,那些统治现代社会的因素,如经济、政治、宗教、社会等等,各呈纷异,各显异彩。即使人们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着的因素,却也无法否认,这个时期是新旧英国社会转型的典型时期,新兴产业兴起,国教受到起来越激烈的挑战,“旧体制”痛苦而艰难地走向衰落,而在精神领域,整个18世纪的国教及其神职人员除少数几个牧师有惊人的献身精神外,一般不以基督信念关心社会,因而没能成为“教化社区的道德楷模”。这是一个精神疲软、希望破灭的时代,它充满惰性又缺乏远见,又由于理性主义的盛行,人们宗教情感淡漠。 卫斯理生活的时代,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和大变迁的时代。当时的英格兰,一方面交通落后,政治腐败,人亿贫病交加,在贵族队级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出现萌芽,乡村人口逐渐移向城市,工人以低价出卖劳动力,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他们的子弟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立法及行政权力完全操纵在贵族手中,平民无权过问,法律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如13岁的小偷若偷3先令就会被处死,因此,许多史学家称18世纪为英国最不同情平民的世纪。 英国穷人悲惨命运的造成,在于他们被当成了牺牲品,这也正是社会不安、精神空虚的原因。不管是农业革命,还是随后的工业革命,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平民生活未见变好。为逃避痛苦的现实,他们把希望转寄于宗教———一种关心他们,并令他们共鸣的新宗教,而“一生,无论言行,非常关心穷人,并时时为他们考虑的卫理斯创立的宗教,正适应了平民的希求。 18世纪前半期,由于首相沃尔波尔及佩勒姆兄弟发展了一套不依赖国教的行政管理机构,国教在贵族阶 [收稿日期] 2000-07-10 [作者简介] 周文英(1965—),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主要研究欧洲史。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15世纪是一个崭新而别样的世纪,更是一个影响力直达今天的世纪,世界的大变局由此开始。自那时起,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勃兴。侵略与开拓相联系,贸易与搏杀相混淆,经济与军事相纠缠,崛起与争霸相伴随。 500年来,世界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王雄争霸的正剧,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世界各大国家江山代代,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去了不同程度的伤痛。而今天,实力和信心日增的中国,选择了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真正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历史和现实。 15世纪的中国正值鼎盛,郑和率领当时天下第一的舰队七下西洋,彰显着大国无与伦比的风范。15世纪的欧洲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早起期殖民主义的开端。21世纪的欧洲不管是经济,军事,或是政治,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1世纪的中国,正趁着改革开放的良机,努力发展,已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500年的时间漫长的足以颠倒世界的格局,鸦片战争的屈辱还历历在目,抗日战争的惨烈至今无法忘怀,到底是什么让曾经一度领先于世界的中国被狠狠的抛弃,中间的原因可能有千千万万,但工业革命这一因素绝不会被忽略,发生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为什么工业革命无意垂青正值鼎盛的中国,而对新生的欧洲情有独钟?个中原因,恐怕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了。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土地兼并和大地产的产生,而土地兼并和大地产产生的结果,并不是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仍然是小块土地经营,所以仍是小农经济。在小农经济的局限下,土地占有方式趋向集中,而土地经营方式则趋向分散。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人口来说,土地都是稀缺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土地是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的,所以不得不采取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的生产方式。男耕女织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最典型写照。事实上,中国的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农业。在通常情况下,小块土地的产出除供一家人的口粮外,已经剩余不多,而往往还要缴纳繁重的税务,所以农民常常是不得温饱的。因此,农民必须通过家庭手工业来补充个土地的产出,通过出售手工业产品获得收入以补充口粮的不足。这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方式,阻碍商品生产,阻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成长。 清朝入都北京后,为解决八旗官兵生计,决定强占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饥寒迫身;同时又强迫汉族农民“投充”,补充其壮丁队伍。清朝时的圈地更是给汉族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所圈之地,原田主被逐出家门,背乡离井,因此纷纷起而反抗。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碎的圈地、换地、带地投充仍不断发生。康熙八年六月十七日作出永远不许再圈的决定,圈地至此最后停止。清初大规模地圈地导致“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赖租种旗地为生”。 清朝的这项政策,更是让中国与工业革命背道而驰。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并持续发展。这时中国的经济虽然繁荣,但这种繁荣只是以农业为主的手工贸易的发达,没有上升到工业上面去。例如,中国的纺织历史要比欧洲国家早好多年,中国汉代和唐代是两个鼎盛期,中国被世界各国誉为“丝国”。不同的是,中国永远是手工作业,永远是人代替机器。北宋的繁荣不是真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姚雷(软件学院,71108314) 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 正文: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探讨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1689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一百多年来,尽管史学界和经济学界有关工业革命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但研究者即使对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少形成共识,对于“什么是工业革命”这一问题往往也是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答案。 不同时代的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工业组织学派强调工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或者说工厂制度的兴起;宏观经济学派则重点分析了当时出现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技术学派认为,技术变化是工业革命时期最根本的特征;而在能源消耗学派的眼里,能源利用方式和种类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消费学派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含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基本方面。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它使生产得以实现,创造新的生产需要。消费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完成社会再生产过程,二是扩大生产需要,尤其是使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捉住了工业革命的特征。而本文主要是考量工业革命跟资本主义制度的宏观层面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是采纳社会变革学派的观点,把工业革命看作既是经济上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而且还是一次对整个人类发生根本影响的革命。因而,本文所说的工业革命乃是广义的工业革命。它是“一次包括政治,经济一切在内

工业革命时英国工人生活:食不果腹衣衫褴褛

工业革命时英国工人生活:食不果腹衣衫褴褛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人大多来自过去的自耕农、手工工人和工匠。在此之前,他们基本上过着田园生活,按照农业生产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业革命发生后,大规模圈地运动、大机器生产打破了农业社会的宁静,往昔的男耕女织生活难以为继,工人的生活开始发生很大改变。 食不果腹 当时,英国工人的日常主食是土豆和面包,在困难时则代之以芜菁。肉类、鱼类、蛋类的消费都很少,只是偶尔食用一点咸肉或鲜肉。19世纪30年代,普德西市(Pudsey)的编织工曾经说,吃肉是富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生活,工人只有在星期天才可能吃到一点肉。鱼的消费则更是少得可怜,在这一时期,鱼仍被视为奢侈品。工资比较高的纺细纱工人偶尔会买一些鱼,但也并不多。工人家庭食物的质量通常很差,“蔬菜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瘦又陈又硬,都是老牲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肉,往往已经半腐烂了”。 有的家庭甚至根本没有足够的东西吃,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许多儿童抱怨说:“我老是吃不饱,多半只能吃到带盐的土豆,从来没有肉和面包”,“今天中午,一点东西也没有吃,我们家里从来就不吃午饭,吃的多半只是带盐的土豆,偶尔才能吃到一点面包。”1804年,一位工厂督察员在巡视了一群生活极为贫困的纺织工人后说:“他们的身体糟糕透了,整个群体的身高急剧下降,到了小人

国的程度,从这些人中连一个近卫兵连都招不齐。”这说明工人的营养水平很低,饮食非常低劣。 衣衫褴褛 满足最基本生理需求的饮食尚且如此,工人的穿着就更糟糕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写道:“用来做衣服的料子都是非常不合适的,无论是在女人的衣橱里或男人的衣橱里,都几乎根本没有亚麻布和毛织品,只有棉织品。衬衫是用漂白布或是杂色的印花布做的,女人的衣服大部分也是印花布做的,毛织品的裙子很少能在晒衣服的绳子上看到。男人们大都穿着粗布及其他粗棉织品做的裤子和同样的料子做的上衣或夹克。粗布(fustian)甚至成了工人服装这个名词的同义语,工人被叫做fustian-jackets(粗布夹克),而工人也这样称呼自己,借以和那些穿呢子(broad-cloth)的老爷们相区别,而呢子也就成了资产者的标志。” 贫穷工人家庭一般都没有专门给孩子买或做的衣服,孩子们的衣服要么是用大人废弃的衣服裁剪而成的,要么是哥哥姐姐们曾经穿过的旧衣服。孩子们在外面玩耍或去上学之时经常赤脚,根本没有鞋子穿。用衣衫褴褛这个词来形容贫穷工人的孩子,是最合适不过的。 居住环境恶劣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的环境明显恶化,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是环境恶化、居住拥挤的主要原因。从工业区多数劳动居民的家居中,可以看到几乎原始的生活痕迹。这些房子污秽不堪,没有像样的家具。仅有的一点家具,往往也是最粗糙、最普通的,而且经常是残缺不全的。有的历史著作这样描述了贫穷工人的房屋:“两把灯心草椅面的椅子,一张松木桌子,几条凳子。破损的陶制器皿,例如盘子、茶杯等,一两个茶壶和罐子,几把刀叉。一根用作火钳的破铁条,没有火炉围栏。有的人家有一副床架,有的没有,视各家的情况而定。真正称得上毛毯和床单的东西,他们连见都没有见过。他们睡觉的地方常常是用麻袋、棉屑或者麦秸铺成的,没有舒适的床架和羽毛褥垫的床。”

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启示

1、如果说大西洋贸易引发欧洲工业革命,那么现在太平洋贸易将催生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都是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当年法国和英国的故事将在中国和印度重演。虽然印度工业化起步比中国晚,但是印度凭借比较良好的银行制度和司法制度,尤其是因为没有计划生育而有比较好的人口结构,近年还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调整人口政策已经成了中国的当务之急。 2、在圈地运动早期,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超出城市的吸收能力,出现大量无业流浪人员,威胁城市治安,英国政府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但是正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由人口,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稀缺的资源。中国凭借全国的劳动力使得沿海完成工业化,但是今后内地工业化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劳动力?1980年开始独生政策,2003年出现民工荒(还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推迟了民工荒出现时间),这难道是偶然? 3、英国圈地运动从土地上赶走的现有劳动力并不多,最主要是阻止了新增劳动力依附土地,因此英国工业革命的自由劳动力主要是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人口增长三倍,有大量的劳动力补充)。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是依赖农村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而不是富余的中老年劳动力。工业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是靠中老年劳动力的话,将他们与土地的联系切断,断了他们的生活后路,这些人进城工作时间短,然后就面临养老、医疗等问题,谈不上积累。现在中国人口学家认为中国还有富余劳动力,以为劳动力能够满足中国工业化进程,但是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新增加的劳动力又不够,开始出现民工荒了。要是这个民工荒靠中老年劳动力补充的话,让他们脱离土地,对中国今后社保是一个巨大隐患。人口结构问题使得中国工业化要么滞后,要是走一条依赖中老年劳动力的畸形而充满风险的道路。 4、自主创新是英国工业化的关键。英国人口爆炸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科技和制度创新,并且大多是民间性质,大多是年轻人所为。欧洲工业化的时候,英国人口虽然没有法国多,但是自由劳动力却比法国多,创新人员比法国多。中国现在虽然人口13亿,比美国3亿人要多,但是中国大多是农民,这些人几乎与创新无缘,中国城市人口中大多是低技术层次(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英国普通工人就足以单独创新,但是现在面临的是第四、五次产业革命,对创新人员素质的要求大为提高),真正有条件进行高技术创新的人员远远比美国要少。中国需要做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稳健地调整产业结构(要是产业结构不改变,光是靠大学扩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可能有机会创新了),使更多的人进入能够创新的阶层。要给民间创新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鼓励企业创新。 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全球市场还刚刚起步,航海贸易开辟了广大的全球市场,英国当时利用的是境外自然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当时对英国来说决定经济的是生产供给而不是本国消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资水平增长不快,只是处于李嘉图所说的生存工资水平上,当时英国的投资者主要来自本国,这种低工资模式有利于生产供给能力的提高和本国的积累。现在决定生产的不是供给能力,而是需求的多少,消费市场是关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本国的消费水平,充分利用本国的市场。由于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增加,日本和东南亚的工业化过程中,工资收入增加都比较快。英国工业化虽然以低工资著称,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三倍,英国的人均收入仍然翻了一番多。而中国工业化开始已经20多了,在人口增加非常缓慢的情况下,工资增长却比英国当年还要慢,甚至还达不到生存工资水平,这是很不合理的。中国现在是利用本国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要是仍然采纳低工资模式,劳动力工资太低,加上对养老的恐惧而增加积蓄,将导致本国消费的微缩,而生产的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的廉价外销(等于是消费本国资源,进口国际污染)。国内消费萎缩,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并且由于中国现在资本来源于全球,劳动力收入低于资本收入,意味着经济利润大量流往境外。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能够改善消费结构,一方面由于缓解养老的恐惧而增加消费信心。

工业革命的原因分析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中国的原因分析 电13 苗键强2011010645 众所周知,自先秦时代到明朝,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然而,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的工业革命却发生在了英国。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原始资本积累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到,“资本原始积累就是指工业革命前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也就是1500-1763年这段时间中,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冒着生命危险,通过种种方式积累财富的过程。”而英国在此期间就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第一点,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15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发现了美洲,开辟了新航路。同时,英国对于美洲的殖民扩张也拉开了序幕。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英国打败了其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幅员辽阔的殖民地。英国从它的殖民地中获取黄金、钻石以及大量的自然资源,这些掠夺使得英国的财富迅速膨胀。而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随着美洲殖民地对于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长,英国大量从事了贩卖黑人奴隶的罪恶活动、17世纪,英国成为了贩卖黑奴的主要国家,形成了贩卖黑奴的三角航程。 第二点,圈地运动和手工工场的兴起。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适应当时的毛纺织业对于羊毛的需求,用暴力抢占农民的土地并将土地变成牧场。结果使得资本主义形式的农场和牧场得以出现。同时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又被迫沦为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而这些导致的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而在此期间,中国则完全没有进行与英国相似的资本积累活动。明朝时,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等海外探索壮举,然而却是本着“宣扬国威”的目的,每次远洋都会带来大量的财政赤字。而在清朝,政府甚至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更是切断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 因此,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原始资本积累使得工业革命的进行有了大量的物质和财富基础。 二、经济发展水平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几个世纪中,英国完成了商业革命以及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为价值革命。在英国对美洲殖民掠夺的过程中,随着金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而,当时签订了长期租约的农场主获利,而农民的实际利益受损。这就直接带来了社会分化,从而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规模的扩大,商业组织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创新。比如合作制、股份制等有效的商业形式得以推广,同时特权公司出现。在新的商业模式下,贸易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在贸易拓展的背景下,由于不同地区在贸易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出现了国际分工的萌芽,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通过商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使得世界的经济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而在此期间,中国由于受到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地影响,商业发展一直相对缓慢。没有了商业为经济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经济在明朝之后就逐渐停滞不前。 因此,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使得它具备了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三、利益动机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英国工业革命的形成

1、背景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所以工业革命不是自发的。 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问。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可以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仅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北美,更加快了全世界的工业前进的步伐,最终达到了加速经济发展的目的。 2、工业革命形成的条件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宣布为英国国王,称威廉三世。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

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到汉诺威乔治一世统治时代,英国内阁制始告形成。1721年.辉格党成为议会中多数党,其领袖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他经常主持召开内阁会议,位居其他人臣之上,实际等于首相。囚此,沃尔波尔开创了政党领袖为首相的先例。1742年沃尔波尔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他便同内阁其他成员集体辞职。从此,在英国形成了责任内阁制。这种责任内阁制度,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亦称政党政治。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无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二是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创造这两个条件的过程,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三个反面来完成的。 第一个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16世纪初,由于毛纺织业的发展和羊毛价格的上涨,圈地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又以立法的形式继续扩大圈地运动。

论英国工业革命的意义最终版

目录 1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背景 (1) 1.1什么是工业革命 (1) 1.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2) 2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2) 2.1发明和使用机器 (2) 2.2重大机器的发明 (2) 2.2.1珍妮纺纱机 (2) 2.2.2现代工厂的诞生 (3) 2.2.3蒸汽时代的来临 (3) 2.3煤钢产量的增长 (3) 2.4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 2.5世界工厂和工业革命的拓展 (4) 3英国工业革命的意义 (5) 3.1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 (5) 3.2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意义 (5) 3.2.1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6) 4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意义 (6)

中文摘要: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工业革命不仅对英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对中国以及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业革命过程蒸汽时代世界工厂意义 English Abstract: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history, it has realized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is important change. This revolution, the first sponsored by Britain, Britain, can saying is this revolution in the lea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ritain produced tremendous effect not only, but also to China and the world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Key words:industrial revolution process steam era world factory significance 正文: 1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背景 1.1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 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