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练习)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练习)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练习)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练习)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代罗马的大多数法学家认为,“但凡让皇帝满意的就有法律效力”。其意是指罗马皇帝

A.对罗马法发展贡献最大B.是罗马法发展的渊源

C.是罗马法的具体执行者D.促使罗马法形成体系

【答案】B

【解析】“但凡让皇帝满意的就有法律效力”意味着罗马皇帝对于罗马法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换而言之,罗马皇帝本身颁布的敕令法令就是法律,因此可以说罗马皇帝是罗马法的渊源,B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罗马法的具体执行者是罗马的司法官员而非罗马皇帝,排除C;罗马法体系形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罗马法体系形成,D排除。

2.《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由此可见罗马法

A.重视道德B.重视契约C.重视自由D.重视习俗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如果违背了自愿原则,则破坏了契约的根基,换而言之,契约的制定并不能依靠武力和畏惧,说明《罗马法》重视契约,B正确;道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自由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材料中未提出罗马法重视习俗相关内容,排除D。

3.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和保障物资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B.是宗教顺应时代的体现

C.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D.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

【答案】B

【解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帝”是从精神层面说明人类活动的目的,说明宗教顺应时代的发展,B正确;材料中宗教信仰符合人们心理,不是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A错误;材料中信仰不是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C错误;西方国家信仰上帝,材料中信息不是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D正确。

4.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几乎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的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B.婚姻以尊重伦理为准绳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D.人性自由受到沉重打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可知,宗教改革时期婚姻以尊重伦理为准绳,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阶级对立和新旧教会的合流,排除AC;要求“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并不代表人性自由就受到沉重打击,排除D。故选B。

5.1964年7月2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案》,禁止仅仅因为种族、肤色、性别、宗教和出生国而拒绝雇佣某人。这是

A.美国公民自由平等的实现B.美国公民积极斗争的结果

C.美国社会已消除种族歧视的体现D.美国法律不具有阶级属性的体现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民权法案》规定禁止雇工歧视,这是美国公民积极斗争的结果,B项正确;“自由平等的实现”“已消除种族歧视”表述过于绝对,AC两项错误;法律具有阶级属性,D项错误。

6.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这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是

A.程序公正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

C.民主权利原则D.资产阶级原则

【答案】A

【解析】材料“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程序公正原则,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7.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

可知,新教伦理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答案为A项。B项,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的表述过于绝对,禁欲苦行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问题,排除;D项,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并没有违背人文主义思想,克制享乐是为了积累财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8.美国法学家莫里斯指出:“近一百二十五年间在美国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大都是为从事废除封建时代的规则和陋俗而恢复到罗马法的原则,有时甚至还回到罗马法的字句上面去。换句话说,罗马法和封建主义的《普通法》间的竞争,到今天还继续着。”在此,他强调的是

A.后世的法律与罗马法相互抵触B.美国法律对罗马法精神的继承

C.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D.罗马法依然适用于今天的美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独立后的美国排斥封建主义的《普通法》,借鉴和学习罗马法的原则,体现美国法律对罗马法精神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后世法律借鉴罗马法,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且材料强调美国法律借鉴罗马法,排除C。罗马法是古罗马时期的法律,现在法律可以借鉴罗马法,但罗马法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排除D。所以选B

9.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反映了美国

A.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B.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 D.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答案】C

【解析】“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可以看出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故C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司法、行政各司其职又互相制约,“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表述错误,排除A;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行政大权,这一点没有改变,但他受到司法权的制约,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排除D。

10.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B.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C.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律渊源、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据此可知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些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没

有体现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D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出现了不同性质的阶级和国家,因而出现了与这种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不同的法的类型和法律制度。法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由利益内容所决定的、国家化了的统治者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王忠桥、王振甲《法律基础知识》材料二 1855年,舍费尔德济贫法监督局主席对济贫院的功能做出如下评论:“贫民十分自然地得出结论,他在济贫院中所得到的救济只是对其失去自由的不充分的补偿,包括全日制劳动、他的劳动价值、他所必须忍受的耻辱以及他已经全部丧失的自我和自尊的痛苦体验等……最诚实的贫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使自

己身居济贫院之外。”

——丁建定《试论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功能》(1)请以“法”为关键词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第一句话的含义,并结合《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论证说明“法的本质”。(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该时期英国贫民在济贫法制度下的待遇。并结合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其成因。(9分)

【答案】(1)含义:法随时易(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平民的斗争下,罗马将原来由贵族任意解释的习惯法汇编为成文法。(2)待遇:得到一定救济但受严苛约束。

成因:英国下层民众的斗争;代议制(或法制)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工业革命的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解析】(1)含义:根据材料“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出现了不同性质的阶级和国家,因而出现了与这种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不同的法的类型和法律制度”可知,法随时易(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平民的斗争下,罗马将原来由贵族任意解释的习惯法汇编为成文法。

(2)待遇:根据材料“他在济贫院中所得到的救济只是对其失去自由的不充分的补偿”可知,贫民在济贫法制度下得到一定救济但受严苛约束。

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济贫法的出台是英国下层民众的斗争的结果;从政治角度看,济贫法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这得益于当时英国代议制(或法制)的发展;济贫法制度下,贫民受到严苛约束,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据济贫法制度形成的时期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济贫法对贫民

的严苛要求;根据材料“包括全日制劳动、他的劳动价值、他所必须忍受的耻辱以及他已经全部丧失的自我和自尊的痛苦体验等”可知,随着当时工业革命的推动,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增大。

12.(15分)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该书体系内容大致为:

——总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渊源、结构、效力

——人法:权利主体(人格法、监护法)

——物法:财产权利一物权(所有权、物权的取得方式)继承、债(契约、侵权)

——诉讼:权利的保护

——摘编自徐红新《论查士丁尼V法学阶梯〉的体系结构及其影响》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3月颁布,它由总则(关于法律的公布、效力及其运用)和三编(分别为“人”、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构成。

《法典》把资产阶级的胜利成果从法律上固定了下来。比如: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个人得自由支配属其所有的财产”。在第三编中对自由买卖、等价交换作了具体的规定。第一七一O条规定: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支付一定报酬的契约。

《法典》在法国民众和法国之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和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制订自己的法典时往往以《法典》为范本。

——摘编自李兀明《论拿破仑法典》(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学阶梯》颁布的目的,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法学阶梯》与《拿破仑法典》的相似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分析《拿破仑法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答案】(1)目的:《法学阶梯》颁布的目的在于普及法学教育,维护罗马皇帝的专制统治。

相似之处:二者的体系和框架基本一致;都对法律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都注重保护基本的人权;都维护私有财产权;都注重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协调社会关系。

(2)影响: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强调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推动了法国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解析】(1)目的:根据材料“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可知,《法学阶梯》颁

布的目的在于普及法学教育,维护罗马皇帝的专制统治。相似之处:根据材料“总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渊源、结构、效力——人法:权利主体(人格法、监护法)——物法:财产权利一物权(所有权、物权的取得方式)继承、债(契约、侵权)——诉讼:权利的保护”“《拿破仑法典》……它由总则(关于法律的公布、效力及其运用)和三编(分别为“人”、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构成”可知,二者的体系和框架基本一致;根据材料可知,两者都对法律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根据材料“人法:权利主体(人格法、监护法)”“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可知,两者都注重保护基本的人权;根据材料“物法:财产权利一物权(所有权、物权的取得方式)继承、债(契约、侵权)”“个人得自由支配属其所有的财产”可知,两者都维护私有财产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的职能来看,两者都注重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协调社会关系。

(2)影响:根据材料“《法典》把资产阶级的胜利成果从法律上固定了下来”可知,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可知,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强调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根据材料“在第三编中对自由买卖、等价交换作了具体的规定。第一七一O条规定: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支付一定报酬的契约”可知,《民法典》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推动了法国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据材料“《法典》在法国民众和法国之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和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制订自己的法典时往往以《法典》为范本”可知,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