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美术三上《校园里的花》教学案例

人教版美术三上《校园里的花》教学案例

关注学生成长自我

——<<校园里的花>>教学案例前言:

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必然对以前的美术教学带来冲击,随之而出现的是全新的美术教学。一堂堂新颖而具有特色的美术课被展现出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真正的体现这一点。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又该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本案例就以同一教学内容,取得了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为例,尝试对美术教学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一次再认识。

案例背景:

一门以视觉为主导的美术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和专业性,使得很多的美术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感到茫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很多看似很精彩的课,其实学生没学到什么。以笔者之见,要想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最为根本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最后的作业体现。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出发点,尊重学生自主性。本案例所提及的两个教学片段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解,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相差很大。

一、案例实景及分析:

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第六课《校园里的花》,是一节以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的一堂有专业性的课程。通过写生、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并能从中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会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使学生感受线条的魅力。

教学片段一:

(1)教学目标与设计

课堂设计将造型、表现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写生、观察了解植物结构特征,并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培养学生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以各种花卉图片导入,在欣赏不同种类花卉同时,介绍有关各国国花和有关的逸闻趣事,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再以盆景为例讲解花卉枝叶、花瓣形状、特征,以及枝杈之间的穿插。最后作业呈现方式是画一画教师拿的盆景花卉。

(2)实际教学效果呈现:

学生的课堂作业的确呈现了花卉的形状特征,线条的流畅和动感都能在学生的作品中找到。但是作业的整体效果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都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学生普遍反映仅凭讲解很难掌握如何枝叶、枝杈间的穿插和花瓣的形状。而且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没有预期的那样好,很多学生由于感觉难度太大而放弃了作业,认为作业的专业要求太高,自己无法完成。

(3)分析与结论:

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对写生花卉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动手能力,比较盲目的从较高的要求出发,使得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与作业要求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二:

(1)教学目标与设计

课堂设计以实践、探索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带到教室外,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主观察,可让学生闻一闻花香,触摸下花瓣,感受下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观察花卉外形、层次、形态,花蕊和花瓣颜色有什么变化,用放大镜观察下雄蕊和雌蕊,再把盛开的花和衰败的花进行比较,感受花卉生命的美好。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疑难,师生共同解决。最后学生找一组自己喜欢的花卉画下来。

(2)实际教学效果呈现:

学生的作业不仅画出花卉的结构特征,,而且大部分的作业完成质量较高。经过课后询问,很多学生反映,通过在校园中直接的观察花卉的过程,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在课后也表示课上的很高兴、有很深刻的印象,作业并不与想象中的那么难了。而且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对写生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已从自主完成作业到自发的去写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学生自发、自主性学习。

(3)分析与结论:

整节课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看似很难的写生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较低的教学起点和科学学科的知识渗透,也是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知道

和了解了整个花卉成长过程,为之后的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提出问题:

到底怎样的课程设计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一节课以造型、表现为教学目标;另一节以实践、探索为教学目标。为何两节课的结果会如此大相径庭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么?

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对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是否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观其所言,知其所想,正所谓只有走近学生,才能成长自己。

三、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在新课标提出之后,我们很多次在听讲座也好,观摩课也好;听到或看过很多的美术老师提到过自主学习这个词语。许多的美术老师认为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很容易的事情,认为只要学生有兴趣学,课堂气氛好,有效果的作业呈现,就认为是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实则不然。

那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充分地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上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如何设计

以教学目标开始,到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及作业难度,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大因素的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理解能力。

在本文中所提及到的教学片段为例。写生课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专业性的课程,怎么才能在课程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呢?案例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把课堂设在教室外,本身就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花卉,使他们觉得既亲切又特别。这正是抓住了学生对新事物和时代紧紧联系的特点,课程也就有了成功的开始。而且又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接下来课程设计又用放大镜来观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渗透其它学科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对花卉的了解更加的深了,然后让学生观察花卉外形、层次、形态等,让学生在这个环节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直观形象,比单纯的讲解来的更有效果。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大本分学生的脸上呈现高涨的学习兴趣。

课程进行到此时,又不失时机的加入了枝叶、枝杈的穿插等等,当学生的自

主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他们会想了解写生花卉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以便自己以后能做出完美的作品。有了以上的过程作为基础和铺垫,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作品自然是很精彩,而且有很高的质量。

通过上述的教学片段,我们不能看出,这堂课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改进方法就是教师要学会和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学生自主学习,怎么样的课程设计才是学生所需要和喜欢的,特别是对于美术这门特殊的学科,更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课堂上教师地位的转变,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长期以来,教师都以教者或者主导者自居,认为学生只是从者或者被动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明显,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得美术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使学生很难听懂和理解。长此以往,就使得很多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厌恶和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没有艺术的天赋,对美术作业自然也就是无所谓。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觉得一下子发挥的空间大了,可以更加多元化的设计美术课。越来越新颖的美术课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新课标带给美术课的好处。教师开始走下讲台,拉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但是在一片活跃的课堂教学表面之后,我们又发现,很多老师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了。殊不知,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作业,当然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感知能力。

其实真正的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近学生,老师才能自己得到成长。教师不能一味的追求课堂的表现形式和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试问有多少美术老师在设计之前问过自己,我的课这样设计学生是否真的喜欢?这是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么?

(三)学科如何整合

美术新课标实施到现在,笔者听过,看过许多美术课。大部分形式新颖,构思巧妙,让人不得不佩服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整节课下来,就是没有让人找到这是一节美术课的感觉,究其原因,是这些老师太过注重了其他学科的整合,结果整合来整合去,却偏偏把美术课的特点给整合完了。

好一节的美术课不在于用了多少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说多少素材,

关键还是在于是否能体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些老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认为有关联的或者说能体现教师知识广博的东西都放进去,结果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大杂烩。教学没有重点和中心,也失去了美术课应有的特色;老师也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一个电脑操作员。

真正的学科整合不能象彩虹一样看似五光十色,实着没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要学会抓住美术课堂的特色的基础不变,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是为了更好、更生动的讲解美术知识,而不是让它们侵占了美术的课堂。学科整合应该整合在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上,而不是教学的表面形式上。

总结:

美术新课标实施到现在,新课标已向广大的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探索的平台,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投入其中。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专业性和魅力,使得新课标中的很多观念和理论在实践中被展现和广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该案例仅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美术课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了,只要每个环节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用心与学生交流了。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将课堂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溶入他们的生活之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