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植物细胞工程教案

2.2植物细胞工程教案

2.2植物细胞工程教案
2.2植物细胞工程教案

2.放映植物组培的录像(发展史、技术过程、应用等)。

3.组织学生观看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实验材料的图片。

4.用投影仪打出植物组培过程简图。

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出植物组培的过程,抓住知识的主干。

(1)设问:以胡萝卜为材料,概括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2)设问:脱分化的概念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3)讲述:由已经分化的植物

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其实质是恢复细胞全能性的过程(脱去细胞分化)。脱分化的结果就是形成愈伤组织。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

步思维探索:

①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②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③在植物组培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师生一起归纳植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5.人工种子的制备原理

(1)讲述:利用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胚状体。人工种子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得到的体细胞胚状体,包埋在含有营养和保护物质的包被中,在适宜条件能够发育成苗的颗粒体。

(2)通过“边做边学”让学生

自主设计出制备人工种子的主要流程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41-42页,解决以下问题:

①简要归纳“离体的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的过程。

②“人工种子”可大体由几部分组成?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学生认真观看植物组培录像,了解植物组培的发展史、过程和应用。

学生认真观看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实验材料的图片。

学生回答:离体的胡萝卜根的组织

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

化形成根、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成

熟的胡萝卜植株。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并给予科学正确的解释。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相关材料,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神奇的人工种子:

(1)特点:后代无形状分离。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限制。

(2)技术:植物组织培养。(3)人工薄膜胚状体或不定芽或顶芽或腋芽。

看作玉米种子的哪个结构?

③“人工种子”商品化的意义有哪些?

三、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反馈教学效果。

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B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D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2.下列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中,正确的是()

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分离外植体④形成根、芽等器官⑤ 形成愈伤组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⑤②④D③①②⑤④

3.下列关于“人工种子”的优

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工种子”不受环境因素的制

约,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

B繁殖速度快,短期内可以通过大量的

种苗

C有利于保持该种系的优良性状

D因为“人工种子”是人工合成的,有

利于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4.下列植物细胞中,全能性最

高的是()

A形成层细胞B韧皮部细胞C木质部细

胞D叶肉细胞

§ 22植物细胞工程

1.细胞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

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4?“人工种子”

教学

札记学生认真完成课堂检测的题目, 检查自己学习的效果。

课后:

四、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自我小结。

板书

设计

2.1_植物细胞工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现在正是春天,前几天刚刚过了植树节,如果我们说用棵小树苗,或者用某一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得到完整的植物个体,那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如果我说我种下一朵花的花瓣,希望能得到一棵完整的该种植株,这可能吗? 生:可能。 师:请同学们看书本33页的图(微型繁殖的菊花),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专题的首页的三幅图,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操作,它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引出细胞工程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师: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生:细胞的全能性。 师:对,是细胞的全能性。我们一起把我们学过的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复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举手回答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3.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 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现在正是春天,前几天刚刚过了植树节,如果我们说用棵小树苗,或者用某一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得到完整的植物个体,那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如果我说我种下一朵花的花瓣,希望能得到一棵完整的该种植株,这可能吗? 生:可能。 师:请同学们看书本33页的图(微型繁殖的菊花),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专题的首页的三幅图,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操作,它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引出细胞工程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师: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生:细胞的全能性。 师:对,是细胞的全能性。我们一起把我们学过的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复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举手回答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3.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活动】学生探究活动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以下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具体应该如何操作?请依据课本34-35页的实验过程,概括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 2.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所用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 3.什么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决定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应避光培养? 6.为什么愈伤组织再分化需要光照? 7.为什么切取胡萝卜根的形成层,其它部分也能培养成小植株吗? 师:请小组学生代表将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流程图在黑板上板书以及回答问题2-7

专题二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梳理填空 概念:应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___________ 或获得____________ 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一、植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____________ 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_____________ 的潜能。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____________ > 生殖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 2.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___________ ,而是分化成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特定的____________ 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 ________ 地表达出各种 _________ ,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 。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在________ 和________ 的条件下,将_________ 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_______ 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 ____________ 、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1.操作过程: ①② 外植体---- > A - > B—植物体 图中①_________ ,②_______ , A表示 ______ , B表示 ________ 。 2 .细胞脱分化:已__________ 的细胞经过______ 后,失去其特有的________________ 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3.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 1 )实验原理 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 ___________ ,在一定的______ 和_____ 等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 。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_______ 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 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了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 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______________ 。

(完整版)2.1.(1)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

1 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指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其核心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由于它还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等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目标解析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要学生知道组培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且要明白每个过 程中的特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要学生知道它的定义和如何实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骤。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尚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及事例分析。 【教学过程】 问题一: 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出植物组织培养 师生活动;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2、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3、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了什么?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问题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常选用的材料有哪些? 问题4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含有哪些成分? 问题5.分析图2—5,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问题6.什么是脱分化?什么是再分化?什么是愈伤组织? 展示马铃薯——番茄杂种植株的图片,根据设想来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 问题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问题1.什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它具有什么优点? 问题2.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为什么要去除细胞壁?通常用什么方法去除细胞壁?去除细胞壁以后的植物细胞叫什么? 问题3.怎样诱导两个不同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与细胞中哪种细胞器有关? 问题4.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问题5.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问题6.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问题7.分析图2—9,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过程。

高中生物选修三训练《植物细胞工程》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时训练5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解析: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具有细胞核的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离开母体后,在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下,细胞首先发生脱分化,然后恢复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再在一定的诱导因素作用下发生分化,最后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只有在离开母体后才能表现出来。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D项错误。B项中,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属于基因工程,与细胞的全能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C 2.可以成为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的是()。 ①CO2②有机物③生长素④细胞分裂素⑤水⑥矿质元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是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适宜条件,在愈伤组织形成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答案:C 3.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利用不同物种的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指()。 A.不同植物的精子与卵子的融合 B.不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C.完整的两个体细胞的融合 D.植物花粉细胞的两两融合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为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精、卵结合过程为受精作用,花粉细胞不是体细胞。 答案:B 4.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解析:形成愈伤组织,需要在消毒灭菌条件下进行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在消毒灭菌条件下,才能保证培养出的组织细胞不被感染,否则培养基内将长出许多霉菌,与离体细胞争夺营养与生存空间,不能形成愈伤组织。由于此阶段形成的是愈伤组织,并没有形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因此不需要光照。 答案:C 5.不能用于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1 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教学过程 复习: 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或一个细胞通过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注意:不改变细胞数目,不改变遗传,增加了细胞种类 2、原因:相同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特点: ①普遍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分化 ②持久性:细胞分化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③不可逆性:分化的细胞要维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4、结果: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5、意义:个体发育的基础(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起点:细胞、组织、器官;终点:完整个体) 举例:壁虎断尾后再生(×);皮肤烧伤后再生(×);种子长成幼苗(√);植物扦插(√); 受精卵发育成婴儿(√); 2、物质基础:每个细胞里有该种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单个卵细胞或精子也可发育成完整个体,体现全能性) 3、条件:①离体②营养物质③外界条件 4、发挥顺序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受精卵>生殖细胞(卵>精子)>体细胞 体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分化程度高) 注意:①受精卵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全能性最高 ②生殖细胞是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特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 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 2、流程: 相关知识点: ①取材:根尖、茎尖、芽尖等分生组织,分裂能力强,全能性易发挥 ②脱分化(诱导培养基) 实质: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a .概念: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形式:固体 b .培养基 无机物:水、无机盐 成分 有机物:氨基酸、维生素、蔗糖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另外,脱分化培养基上可加入2,4-D ,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长 c .条件:黑暗(因为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化成维管组织,不利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 无菌(一旦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仅会与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杂菌会产生大量对培养 ③愈伤组织: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④再分化(分化培养基) 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 .概念: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b .培养基:同脱分化培养基 c .条件:光照(有利于诱导形成叶绿素) ⑤植物激素的使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高→有利于根的形成 a .使用比例: 低→有利于芽的分化 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不分化 b .使用顺序 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素: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同时使用两种激素:分化频率提高 离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外植体) 脱分化 已分化 未分化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2.1.(1)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设计

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指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其核心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由于它还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等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目标解析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要学生知道组培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且要明白每个过程中的特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要学生知道它的定义和如何实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骤。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尚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及事例分析。 【教学过程】 问题一: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出植物组织培养 师生活动;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2、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3、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了什么?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问题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常选用的材料有哪些? 问题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含有哪些成分? 问题5.分析图2—5,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问题6.什么是脱分化?什么是再分化?什么是愈伤组织? 展示马铃薯——番茄杂种植株的图片,根据设想来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 问题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问题1.什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它具有什么优点? 问题2.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为什么要去除细胞壁?通常用什么方法去除细胞壁?去除细胞壁以后的植物细胞叫什么? 问题3.怎样诱导两个不同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与细胞中哪种细胞器有关? 问题4.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问题5.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问题6.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问题7.分析图2—9,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过程。 1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二)导入新课 (三)重难点讲解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 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教案(终审稿)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 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现在正是春天,前几天刚刚过了植树节,如果我们说用棵小树苗,或者用某一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得到完整的植物个体,那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如果我说我种下一朵花的花瓣,希望能得到一棵完整的该种植株,这可能吗? 生:可能。 师:请同学们看书本33页的图(微型繁殖的菊花),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专题的首页的三幅图,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操作,它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引出细胞工程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师: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生:细胞的全能性。 师:对,是细胞的全能性。我们一起把我们学过的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复习一下。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案(附答案)

专题2细胞工程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习目标】1、理解微型繁殖技术的应用。 2、了解单倍体育种过程和优点。 【课题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课题难点】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过程】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微型繁殖技术:用于优良品种的技术。 (2)特点:①保持优良品种的。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 (3)实例: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科学家就成功地实现了利用 来培育兰花。 2.作物脱毒 (1)材料:植物的(如)。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 (2)脱毒苗:切取(例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 (3)优点:使农作物。 3.人工种子 (1)概念:一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顶芽和等为材料,经过人工包装得到的种子。(2)特点:①后代无。 ②不受、和限制。 (3)人工种子的制备,如图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胚状体 (分生组织),它相当于天然种子的胚,是有生命的物质结构;二是 供胚状体维持生命力和保证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人工胚乳; 三是具有保护作用的“人工种皮”。 二、作为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加倍 (1)方法:离体培养植株纯合子植株。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②明显缩短了。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原因: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和

(如、等)的影响而。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进而培育成。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种类:、脂肪、糖类、、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课堂小结 1.微型繁殖技术 微型繁殖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优点:选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组织培养(微型繁殖)主要是一种无性繁殖。如果培养的是体细胞,得到的植株同亲代基因型完全相同,所得个体能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但如果培养的是生殖细胞,如花药,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应为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 2.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与单倍体育种 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也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以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胚状体的获取途径:①由已脱分化的外植体直接产生②由愈伤组织产生③由悬浮细胞培养产生。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应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习题巩固A级】 1.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 2.下列育种措施,可以增加植物突变体出现的是( ) A.采用嫁接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 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受精卵中,培育抗冻烟草 C.用紫外线对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进行照射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教师]课件展示以下问题,指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本,找到问题的答案 1、微型繁殖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2、微型繁殖的原理是什么? 3、微型繁殖的优点是什么? 4、作物脱毒的原因、材料、方法、结果、优点分别是什么? 5、人工种子的概念、结构? 6、培育人工种子的技术、原理? 7、人工种子有哪些优点?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并回答问题: 1、概念: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植物(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2、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优点: ①繁殖速度快;② 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因为是无性繁殖) 4、原因: 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材料: 分生区(如茎尖)的细胞

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 结果: 获得脱毒苗 优点: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概念: 以植物组培技术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 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结构: 人工种皮+胚状体(或不定芽、顶芽、腋芽) 6、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7、优点: ① 后代无性状分离,保留优良特性; ②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限制; ③贮藏、运输方便。[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对以上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梳理,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便于复习和记忆。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xx 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 传统方法——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什么?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原理: 基因重组。 优点: 优良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后代中。 缺点: 要不断进行(多年)纯化和选择,才能得到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种。 [教师]进一步追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弥补杂交育种的缺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单倍体育种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 1、单倍体定义? 2、单倍体是如何形成的? 3、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由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而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例: 蜜蜂中的雄蜂。 3、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专题二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专题二 细胞工程知识点梳理填空 概念:应用 和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 或 上的操作, 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 或获得 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 、 。 一、植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原理) 。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 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 的潜能。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 生殖细胞> ; > 动物细胞; 2.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 ,但在生物的生 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 ,而是分化成各种 。 3.特定的___________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 地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不 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 。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在 和 的条件下,将 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培养在人工配制的 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 、丛芽,最终形成完 整植株。 1.操作过程: 外植体――→①A ――→② B ―→植物体 图中① ,② ,A 表示 ,B 表示 。 2.细胞脱分化:已 的细胞经过 后,失去其特有的 而转变成未 分化细胞的过程。 3.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 1)实验原理 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 ,在一定的 和 等条件下,可以脱分化 形成 。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 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 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 。证明了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

有。 2)实验步骤 ①将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②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上将胡萝卜段用消毒30s后,立即用清洗2~3次,再用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③用的滤纸吸去胡萝卜段表面的水分。然后,在瓷砖上,用无菌的解剖刀将胡萝卜段切成1 cm厚的横切片,再选取有的部位,切取1 cm3左右的小块。 ④将接种到培养基上,用锡箔纸封盖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培养瓶上贴上标签,写明材料名称、接种日期和小组号。 ⑤将接种后的胡萝卜组织块,23~26℃恒温条件下培养。4d后,检查培养材料的污染情况;14d后,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然后,在恒温箱中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定期观察和记录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⑥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生长良好的转接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诱导出。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培养成。※注意事项: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是,由成分、成分、、四部分组成。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人们常把它们称为。例如,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中,且生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的形成;而当细胞分裂素的效应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和的形成。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不同种植物的,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的技术。生殖方式为。 2.过程 离体的细胞-→不同细胞-→融合→细胞→杂种植株。 3.目前最常用的去细胞壁的方法是,也就是在温和条件下用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利用酶作用的性特点。 诱导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物理方法有:、、等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化学法是用( )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完成融合的标志 是。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3)了解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 资料 1 兰花因高雅美丽而深受人们喜爱,兰花常用分根法和种子进行繁殖。在兰花的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是,用分根繁殖速度缓慢,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用种子繁殖又很困难,因为兰花的种子十分微小,胚很纤弱,种子几乎没有储藏营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很容易夭折。 (以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铺垫,提出兰花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兴趣,联系当前兰花市场供应充足的现状,引出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二、新课学习 【问题探讨】同学们阅读教材P38内容,思考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是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2.微型繁殖技术有哪些特点? (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因为这是无性繁殖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 3.通过微型繁殖技术已经产业化生产的实例有哪些?(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后,总结出微型繁殖有关知识。 【总结】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 微型繁殖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2)特点: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3)实例: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 【资料分析】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有500多种,受害的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大蒜等,而且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只能拔除病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多集中在种子、老叶等器官中,在细嫩的器官和未成熟的组织中较少,在分生区几乎不含病毒。 分析资料,如果你是育种专家,如何培育出不带病毒的植株(脱毒苗)?阅读P38-39内容,根据以下问题提示解决问题。 (1)作物要进行脱毒的原因?(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2)选择植株什么部位培育脱毒苗,说出原因?(植物的分生区(如茎尖),此部位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3)如何培育出脱毒苗呢?说出你的方案(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4)作物脱毒有何优点?成功案例的哪些?(用脱毒苗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目前,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来脱除病毒,在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和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获成功。脱毒马铃薯比未脱毒的增产约50%以上)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后,总结出作物脱毒有关知识。 【总结】2.作物脱毒 (1)原因: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2)选材部位及原因:植物的分生区(如茎尖),此部位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脱毒苗培育方案: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2020高中生物 专题2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堂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3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 .组织培养 B .细胞杂交 C .显微注射 D .核移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由于植物分生组织中病毒很少或没有病毒,常用茎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细胞杂交通常用于培育杂种个体;显微注射技术常用于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生物;核移植技术常用于培养克隆动物。故只有A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 .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最好实例是植物组织培养,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最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A 、C 、D 三项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 A .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B .芽发育成枝条 C .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 .受精卵发育成植株 解析: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即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A 正确;芽发育成枝条是自然生长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B 错误;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是自然生长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C 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而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发育成植株无脱分化等过程,D 错误。 答案:A 4.如图是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 四倍体兰花叶片――→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③植株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②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B .①阶段需生长素,而③阶段需细胞分裂素 C .此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摘要:使用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可以在可控的和可重复的条件下生产天然产物,而不会受到病虫害、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产物分离、提取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也将对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在制药、食品、杀虫剂、化工、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植物 的次生代谢物质在上述一些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生物制药植物性杀虫剂 细胞工程学是以细胞生物,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形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制新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产物的过程统称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物质,可为人类提供药品、色素、调味剂、香料、兴奋剂、杀虫剂等,仅就药物而言,美国现有一百二十多种处方药是植物药,欧洲也约有四分之一的处方药来自植物。这些天然产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中有部分具有特殊用途,且极难得到,价格昂贵。从植物中生产这些物质存在很多缺点,植物受气候地理和季节的限制,其质量和产量受不可预测的环境因素影响,分离过程复杂而耗资很大。植物细胞培养主要集中在制药工业中的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的的化合物上(如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等),其次是油料(如小豆蔻油﹑春黄菊油等)﹑食品添加剂(如生姜﹑洋葱﹑香子兰等)﹑色素(如番红花﹑姜黄等)﹑调味剂(胡椒﹑留兰香等)﹑饮料(咖啡﹑可可 等)﹑树胶(如阿拉伯树胶等)等。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等各种植物培养技术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共同发展,在培养基配方、环境条件控制、悬浮培养技术等研究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而大规模培养技术方面,得益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反应器如气升式、气泡柱式、模式等反应器相继得到应用,使得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迅速得到借鉴发展。目前,利用细胞工程生产药物是细胞工程研究开发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一个产业。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有些药用植物种类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从希腊毛地黄细胞培养物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地高辛细胞培养、从日本黄连物中生产黄连碱、从人参根细胞中生产人参皂甙等;相当种类的药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已达到中试水平,如长春花生产吲哚生物碱、丹参生产丹参酮、青蒿生产青蒿素、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紫草生产萘醌、三七生产皂甙等等。目前大多数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药物距商业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1)植物细胞的生长周期长,易污染。(2)植物细胞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装置要求较高。(3)高产细胞株较难获得。目前据报道只有二十多种植物的细胞培养物,其次生产物含量超过原植物,原因被认为是培养细胞的形态分化受到抑制,而大多数次生产物要在分化了的细胞中产生。由于以上的问题,加上与之相比,直接提取法成本很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物走上商业化生产的步伐。但是,对一些不易栽培、稀少、不能或难以化学合成、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药物,如紫杉醇,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进行生产还是很有商业价值的,而且从长远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它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商 业前景。 植物品种改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和具有高抗性的优良品种。植物细胞工程在育种方面、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已培育出二百六十多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通过体细胞培养,筛选了多个具高抗性和高营养的体细胞突变体;通过体细胞杂交已获得多个种间、属间或科间的体细胞杂种植物。根据根瘤与

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优秀教案: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专题2.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教学目标 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 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能力方面 尝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虽说在必修模块中学了一些细胞的知识,但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录像、软件。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概念 过程1 去除细胞壁 过程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a是关键环节 b人工诱导方法:物理:离心.振动. 电激。化学: 聚乙二醇(PFG)作诱导剂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图培养 物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生 长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对培养物 有害的物质,导致培养物迅速死 亡。 师:回答很好 生: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 叶、花)也能培养再生形成小植株, 只是诱导愈伤组织比较困难。 师生一起:完成完成植物细胞 工程的基本技术的流程图 师:1、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 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 养成完整的植物体? 2、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 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生:1、不能,因为细胞已经分 化,失去了分裂能力。 师: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 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 同调控作用在组培中非常重要,被 称为“激素杠杆”。 师生一起归纳:植物细胞培养 的概念: 无菌和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 体的植 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 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一定的培 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芽丛,最 终形成完整的植株.它植物是细胞 工程的主要技术 师生一起完成 植物细胞工程 的基本技术的 流程图解 进一步提出问 题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第二个问题教 师点拔 师生一起归纳 植物细胞培养 的概念 设置情境引出 培养学生的 总结能力,使 学生体验到 科学是一个 探究过程, 使学生把握 关键知识 归纳重点概 念 自然过度到 植物体细胞 杂交技术的 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大实验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大实验(一) ——培养基配制和无菌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器皿的洗涤 MS培养基的配制分装 培养基和物品的高压灭菌 实验室的消毒灭菌 植物材料的取材及流水冲洗 无菌操作 材料的培养观察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三、仪器设备与器具 电子天平、移液枪、冰箱、高压锅、超净工作台、 三角瓶、烧杯、容量瓶、培养皿、搪瓷缸、镊子、 解剖刀、酒精灯、试剂瓶、玻璃棒、线绳、pH试纸、封口膜、试管刷、洗涤剂、打火机等。 四、实验材料 彩云阁茎段(用于诱导愈伤组织) 茎节(用于诱导芽)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器皿的洗涤

一般器皿 有培养物但未污染的器皿 有培养物且污染的器皿 (二)MS培养基的配制分装 1、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母液A-F,每组配制A-E 100ml、F 50ml 0.1%升汞的配制 75%酒精的配制 6-BA NAA 2、MS培养基的配制 按每人配制100ml,分5小瓶。 过程如下;每组按1L配制,先取容器内加70%的蒸馏水; 加入蔗糖30g/L;量取母液A-F;加入PGR(自己设计);用容量瓶定容;用0.1-1N NAOH或HCl调整pH5.6-5.8;每人分100ml;加琼脂粉8g/L;分装到5个小三角瓶中、封口。 (三)培养基和物品的高压灭菌 培养基、无菌水(每组至少5瓶)、空瓶(每组至少2个)、烧杯(每组至少1个)、培养皿(每组至少一套)、接种工具(2套),包好或者分好以备高压灭菌。 高压锅的使用。 (四)实验室的消毒灭菌

75%的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内表面,新洁尔灭水进行超净工作台外表面、培养架表面、墙壁及其他房间表面的擦拭。 (五)植物材料的取材及流水冲洗 选取适宜的彩云阁茎节及茎段,切割成适宜大小后放在流水下冲洗。 (六)无菌操作 演示。 (七)材料的培养观察 接种完的材料放在培养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培养初期每天观察一次,持续1周。之后每2-3天观察一次。 统计指标: 污染率(%)= (污染的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的总数)×100%。 愈伤组织诱导率(%)= (长愈伤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总数)×100%。 芽诱导率(%)= (长芽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的总数)×100%。(八)结果与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