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论文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论文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论文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摘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表达着诗人的情感。本文主要从诗歌教学方法上进行论述,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诗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我国是诗的海洋,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赋,至唐诗宋词元曲,连绵不断两千多年,创造出无数的传世精品,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为了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弘扬悠久的中华文明,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品读中华文化的瑰宝——古典诗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这说明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特别是古典诗歌,往往抓不住其灵魂,作泛泛讲读,先是讲述诗歌产生背景和作者经历,再是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届届如此,课课如是。这种诗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到诗歌的魅力,体验不到诗歌的美,“层次清晰”的分析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逐渐丧失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最终就会出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尴尬局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人类语言艺术和诗人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参考标准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参考标准 分 值 类别等级标准得分 50分理 论 性 和 实 践 性 A 观点鲜明真确,符合教育方针,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针 对性,能揭示教育教学某一个侧面本质的规律;能从理论事 实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尊重客观事实,真实、可信;在 探索教育规律方面有独到见解。材料来自教学实际。数据准 确,丰富详实,真实可信,属于教学论文。 50-43 B 观点正确。能揭示教育教学某一个侧面本质的规律,论文具 有针对性,能从理论事实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对一些 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属于经验总结性文章。 43-38 C 观点正确。能谈一些教育教学中的体会,能举一些教育教 学中的事例,反应一般规律。属于一般性体会文章。 38-30 D 观点有偏颇或有待商榷,没有成熟的体系,理论及论据支持, 且泛泛其谈,联系实际不多,或举例不当,耽误错误。 30- 25分指 导 意 义 A 论文有较强的实践基础,能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有借鉴作用。 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 的提高,成效显著。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或教育教学中 某一问题的解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25-22 B 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证明其观点,做法在 教育教学中改革中有积极作用,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有较好成效。 22-19 C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9-15 D指导作用一般。15- 25分结 构 与 表 达 A 论证严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流畅,语言精辟,行 文简洁,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有一定文采。 25-22 B思路清晰,语言较通顺,析理较清楚。22-19 C语言基本通顺,能基本表达自己的观点。19-15 D结构松散,语病较多,辞不达意。15- 每篇论文位评委,取平均分,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分85分以上(含85)为A级,总分84-75(含75)为B级,总分74-60(含60)为C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略谈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略谈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13737340.html,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于军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09期 【摘要】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比较难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知识储备贫乏,学生不易接受,而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将非常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诗境,领悟诗寓,表达诗意,从而使古诗词课堂教学诗意浓浓,画意浓浓,情意浓浓,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而且怎样做,才能走得更远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古诗词引情意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研究》(zk1605201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60-01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古诗词毕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精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解读、体味古诗词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古诗词教学的难度。对很多老师而言,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等功能,把诗词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与作品的距离,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身临其境地品味诗词韵味儿,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激趣引情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达到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效果,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教学《咏柳》时,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首页出示了一幅新柳碧玉婆娑的摄影作品,屏幕上一棵婀娜多姿的垂柳轻垂湖面,画面本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无法不去注

古典诗词教学的几点创新教法

教学论文 古典诗词教学的几点创新教法 贺兰四中王瑞 一、关于诵读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叙事部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又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可由一位学生领读总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然后全班学生读出具体写其“狂”的诗句,以此再次加强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二、关于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 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 我们的同行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

教学案例论文评比

(The Second Period) Teaching Procedures:

Ⅰ.Greetingsand Revisions. 1.Greet the whole class. 2.Revision: T: Excuse me, have you had breakfast yet? S: Yes, I have./No, I haven’t. T: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yet? S: Yes, I have. Ⅱ. Lead-in: What chores do you usually do?

Ⅶ. Summary: Sum up the new word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s. (On the screen) Ⅷ. Homework 1.Search some materials about traveling from Internet, newspaper or other books. (PPt) 2.All of you must recite the new words phrase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Ⅸ. Blackboard Design:

教案反思: 本单元主要是运用现在完成时来谈论最近已发生的事情。本节课是一篇读写课。为避免讲解枯燥无味,我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创设紧贴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突破教案中的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案任务,如让学生运用现在完成时,来小结近一个星期里已经完成和还未完成的事情。 例如:今年是初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自己已经做了哪些事情,还有哪些没有做到,今后还应该怎样做。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我对他们进行抽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科学的目标语言,同时,通过交流和谈论,学生们反省了近期来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取得更大的进步打下基础。 总之,在语境中学习语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大大提高学生英语的积极性。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1、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 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 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选自2002年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 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的一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 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 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 2、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 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时却不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选自2002年广东省中考满分文《我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 技巧点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 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 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议论打下了基础。 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 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 开心。家,真好!选自2021年云南省中考作文《家,真好》 技巧点拨:记叙文也能开门见山。你看,这篇文章运用排比的形式将自己对“家”的 感受毫无遮掩的表达出来,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记忆的沙漏中,时光的沙子在一点点流失,回忆起初三的点点滴滴: 曾经,一个个男孩出现在我的世界,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要怎么相处。我知道初三 这个阶段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玩耍过去的。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他总是在学习上激励我,生活实践上鼓励我,每次 当我做错事情的时候他总是帮我分析,告诉我正确的抉择。那天,他问我知不知道为什么 一大周都没和我说过几次话,我说不知道,他说,每次看到我他就学不下去了,总是有种 冲动。。。我不明白是什么,可他也没告诉我是什么。每天晚上,他都会提醒我早点睡觉,

多媒体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5-20T17:04:21.03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作者:段贤慧[导读] 多媒体是提效的重要工具。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化解古诗词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视听感知中快速获得理解,并接受。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教室,成为了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强大,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能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介质承载出来,让学生能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中获得理解并内化,形成自我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多媒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与加速作用,实现了教学有效性的大提升。而古诗词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其语言精炼,寓意深邃,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难度。加上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常采用"讲译"教学,叫学生背译文大意,这不仅使古诗词教学枯燥乏味,还加重了学生负担,教学效果差。而在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紧迫的实践课题了。而将多媒体与古诗词教学整合,也是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突破口。有效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师生互动中来,达成双边。多年的古诗词教学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实施趣味教学法,能创设出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如临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诗情画意中。为此,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声像合一的特点制作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增强兴趣,成为"我要学"主体。例如,在教学《秋天》这首诗的导入环节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秋天的图片动画视频,再加上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学生在视听刺激下,感官被吸引。在音乐的渲染中,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一下就浓烈至极。就此当时,我们再提出问题:"你觉得秋天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无一不流露出对秋天的热爱。"秋天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令人快乐的季节。"简短的导入,学生已经兴致昂然,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奠定了兴趣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 古诗词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性、意蕴感和情趣感,其中形象性又是基础,利用形象性的动画、图形、音乐把诗歌的美具体化,使艺术美传神地表达出来,加强对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变,引起学生的美感联想,让学生感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而这过程,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感受诗情画意。(一)课前见画吟诗。在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几幅春景图,运用多媒体让他们直接感知现实事物,触发瞬间地直觉,看他们不加思索会联想到哪些诗,以激发他们学习新诗的兴趣。如在学《忆江南》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大屏幕,让他们脱口而出吟出《咏柳》、《春晓》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即景会心、自然灵妙"的乐趣,同时也初步感受到诗歌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也就是形象地又充满激情地描绘自然景物和各种事物。 (二)课中学诗作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掌握之后,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在音乐中根据视频中的形象把诗画成一幅画,要求学生一边画一边想,把画编成一个故事,互相交流评议,渐渐琢磨诗中地情感、意境。 (三)课后赏画学诗。新诗学完后推荐几首类似地新诗画,让他们举一反三,并且每天自学一首,一周一交流。交流本着"浅者深之,深者浅之"的原则,老师只在节骨眼上点一下,学生能懂最好,不懂也可听听别人的意见,无碍全篇的欣赏,诗学多了,渐渐的自然都明白了。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强烈情感,让学生理解诗中意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力,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展示使诗人性情摇荡而失去平衡的外物,再现诗人或亲身感受或耳闻目睹的人间种种悲惨苦难的人事,让学生深深为之"感荡心灵",真有无尽哀怨激愤怅触于心怀,非以诗发泄出这种情感而后快的情感,学生便能体会诗人的表达欲望。 (一)联系实际体会欢愉。在学习《早发白帝城》,再现安史之乱和李白死里逃生的故事,学生可以想想自己期末考试结束,可以回家时的心情,体会他归心似箭的心情,便能明白诗中为什么舟轻如箭,心轻若飞了。(二)身临其境体会哀怨。再现屈原之遭放逐、王嫱之离宫出塞、边塞战争造成的妻离别子、暴骨沙扬孀闺泪尽、士大夫的解佩出朝等等,正是这些恨事、惨事,使诗人产生不以诗歌发泄出郁于心中的这种情感就抑郁不安的表达欲望。在学习《夜宿芙蓉山主人》时,通过画面和老师生动的解说,学生明白了诗人是在两次被贬后写的,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听到诗人的叹息、肚子的空鸣,感觉积雪踩上去的咯吱声,自己仿佛就是带着贬谪的愁绪、旅途的困顿、思归的急切的风雪夜归人,更能体会诗人凄凉的心境。利用多媒体打破时空的界限,拉近学生和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有了情感性体验,便能逐步理解诗中的意境。 总之,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作用巨大,只要我们科学设计,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就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宫,就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祜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愉悦氛围,让学生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因有了多媒体辅助而更精彩。参考文献: [1]袁丽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年。 [2]贺远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智慧,2018年。

教学经验论文征集评比通知

教学经验论文征集评比 通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关于安博·京翰(成都)一对一中小学课外辅导 教学经验论文征集评比的通知 校区教研部和专职教师: 教学需要反思和不断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并与咨询教务共享,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经大区研究决定:广泛征集专职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论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比。现将相关事宜通知于后: 一、论文征集、评比时间安排: 1、论文撰写阶段:11月25日前 1、论文收集阶段:11月30日前; 2、论文整理与验收阶段:12月4日前; 3、论文上报阶段:12月5日前; 4、论文评比阶段:12月15日前; 二、论文撰写、征集要求: 1、校区教研主管要主抓此项工作,质控助理配合做好论文的整理和质量的把关。 2、每位专职教师认真通读“论文参考题目”并选择自己最有感想、最擅长的论文课题,题目也可以自拟。 3、每位专职教师提交的经验论文不少于2篇; 4、每篇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 5、经验论文观点要明确、论点突出、论据充分,符合论文的基本要求;鼓励创新,突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切忌大话、空话和套话。 6、经验论文必须是教师的原创,内容真实,有可操作性;切忌网上下载或者抄袭。 7、校区教研部要注意初审和验收,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将责令修改或者重写,以确保每篇论文的质量。 8、提交电子文稿。基本格式:编号+姓名+冒号+固定题目+破折号(可选)+副标题(可选) 三、论文评比奖励: 1、个人奖 一等奖:3篇,每篇奖励3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议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小议古诗词教学 从教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在古诗词教学中发现一个小问题。问很多学生,你学过哪些诗词?学生马上张嘴就能“背诵”,但很多学生吟诵全无感情。再一问,学习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些什么?这首诗美吗,美在哪?很多学生便茫然了.可见很多学生学习古诗词只学会死记硬背.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 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文化含量极高.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诵读古诗词,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得 到提高。 一、注意韵律,提高诵读水平 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 感染力。 二、注意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 诗词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做人的道理,审美的趣味,高尚的情操,对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用这些优秀诗篇打做人的底子,打文化的底子,在人生旅途中将受用不尽。 例如唐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之情,在诵读时,可告诉学生:读书在于明理,明做人之理。这份拳拳之情,犹如春阳对小草那样深厚,可子女如小草一样细微的孝心,又怎能报答博大的母爱呢?作者用简短的诗句抒写着游子对慈母火一样的热情,又表现了自己有心报母恩而深感难以兑现的无限惆怅的心理。要抓住其思想精华,要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要激起我们心中对父母最诚挚的热爱和感恩。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为母亲做一点事”。通过反馈,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家长反响强烈,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教出气氛,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往往刻 骨铭心,终生难忘。 三、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

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

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

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 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 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

初中作文教学大赛教学设计一等奖---作文语言出彩技法

作文语言出彩技巧 林甸四中张振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语言出彩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修改、模仿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运用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语言精彩的几种实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手法让语言“靓”起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感悟提升与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导引标——认识语言精彩的重要性,明确探究目标。 1、(师)导语:大家听说拜伦吗?(生略) 他是英国著名的诗人。有一天他看见一位盲人在路边乞讨,身边挂着一个牌子写道:“自幼失明,沿街乞讨”(投影)。可是他手上的那个破盒子却空空的。于是,拜伦在他的牌子上写上了一句话:“”。路人见后纷纷解囊。谁知道拜伦写的什么?“春天来了,可是我却看不见”(投影)一句话激起了路人的同情心。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魅力。如果我们的作文也能以出彩的语言去表达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那么读者定会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使自己平淡、甚至是空洞、俗套的语言变得精彩。(板书课题:作文语言出彩技巧) 2、(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一起诵读目标:投影) (1)掌握几种实用的语言出彩方法。 (2)运用写作技法使语言出彩。 二、技法探究——探究语言出彩的常用方法(指点迷津) 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生读句子) A小花在雨后的阳光下开放。 B淡紫色的花瓣吃力地张着,犹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金黄的花蕊在阳光下微微颤抖,虽经历风雨的洗礼,但每一朵花儿都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望着蓝天。 引导:大家喜欢哪个句子?说说理由?(生回答略) 师:两个句子的最大差异就是A句平淡的叙述,而B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描述变得生动形象。如果我们的文章能偶用一下修辞手法,必会文采斐然。(板书:运用修辞,文采斐然)1、语言出彩在运用修辞,文采斐然。 还记得《春》那篇文章吗?一起回忆下:开篇第一句怎么写的了?生回忆背诵。启发:运用了什么修辞?(反复、拟人)‘表达了对春的急切盼望和春来的喜悦之情。结尾有运用修辞吗?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盛赞春的新、美、力,点明中心。文中还对春花、春风、春

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贺州市平桂区道石学校黄玲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古典诗歌教学应用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 ).2011.03.007 发散性思维也叫扩散式思维、辐射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新、更多可能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文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试做说明。 古典诗歌是一种表现艺术,它重内轻外,以不全为全,以不似为似,以不真为真,强调言近旨远、意在言外,具体表现为篇幅短小、简洁凝练。这些特点决定了读者鉴赏作品文本时必须依据诗歌的语言、意象主动地展开丰富的想象,俯仰古今,通过有限的文字去补充因为语言的高度凝练而在字里行间、意象之间形成的空白,再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思考各种可行的新颖独特的阐释方法,感受语言形象之外的种种情韵与意味。 一、纵向追想,钩沉诗歌文化思想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同一民族里,某一形象经过千百年来时间的沉淀,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个具有文化思想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时很喜欢用典故,以追求在有限的字句里表达更多层次的丰富内容。所以在鉴赏与教学时,可以把思维伸向远古的历史,把这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文化钩沉出来,这就是发散性纵向追想思维。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有这么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这是写戍边将士突破重围、轻装追敌的情景。诗中的“易水”,也不完全是一个地理名称。因为“易水”这个地方,也有着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据《战国策·燕策》记载,荆轲将要赴秦,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边上为他饯行。这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鉴赏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品味“易水”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把荆轲刺秦王时“易水送别”这一画面融合到李贺诗的情境中来,让学生领悟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二、横向联想,探究诗歌思想主题 从横的方向上,依照其相关部分与特点进行思考即为横向思维。中国古典诗歌意蕴含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举事宣心,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构思,运用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创作。因而横向联想也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常用思维。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读此诗,谁都不会把“老鼠”形象仅就老鼠本身看,总要在这个形象之外去寻求相似性。很显然,诗人讽刺的是贪官污吏,因为老鼠和贪官在属性上有相似性。只有这样理解,才算是探究到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另外,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意义在同一民族里,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有稳定性。如“松鹤”象征长寿,“杜鹃”象征悲哀,“乌鸦”象征不祥,“梅兰竹菊”象征理想人格等等。所以鉴赏时也就不能就字论字,而需要横向发散解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有一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鸟”和“云”,照诗字面看,指的是自然界的风物,如果单就这个词而论,它还另有含义:鸟和云都常用来比喻人自由自在的品性,是隐逸的象征。诗人在独坐与山的对话中,从山上的自然风物中,领悟到了自由自在的人生意义! 三、局部扩想,丰富诗歌画面之美 由于篇幅短小的形式特点,古典诗歌用语往往都是以偏概全、以少总多、以小见大。诗中的表象,常常是不完全的:如用“干戈”代指战争,用“蛾眉”代指美人,用“扁舟”代指归隐。因此对古典诗歌的教学,也应该让思维由局部向全体扩伸,由点到面,点中求全,直到最后生成完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杜甫诗《月夜》有这么一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诗句只写了人的头发和手臂,可是谁读这诗句都不会这么想,也不能这么

试论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试论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2-06-19T16:20:46.8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8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刘凤兰[导读] 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刘凤兰山西省柳林县李家湾乡下白霜学校033300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古典诗歌韵律意境读准节奏理解诗意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寻”句,“移”句,“添”句,“千”句都应快读,以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半遮面”应用延长音,应慢读,以表示琵琶女的犹疑和顾虑。 二、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比较自然地表达情绪的转变。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鱼部的仄声韵字“睹”领起全文的,婉转的上声引起人们对天姥山的向往;接着以“城、倾”文部阳声韵有力呼出雄浑的天姥山;再转“月”韵入支部的“溪、啼、梯、鸡”,平声韵和入声韵的交互使用,平声韵表现诗人为路旁的美景迷恋不舍,入声韵又表示赶路的迫切;紧接以“巅、烟”承“瞑”韵,舒缓蓄势,以待仙境出现,仙境既出,则用“摧、开、台”上平五微韵,渐开浩荡景象;仙人再现和梦乍醒时均用下平七阳韵连承,既有诗人的惊奇欣羡的内心活动。又表现了仙境来之快却去之瞬,令诗人叹息不已;再以微部韵的“水”韵照应同用微部韵描写的仙境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作者有阴声韵上平十三元的“颜”韵,尽吐心中的气闷,将诗歌推上了愤激的高潮。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不就了然于胸了吗?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具体方法如下。 1.风景再造法。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如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2.创设意境法。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这不难找出,我又引导学生:作者是用什么把这九个意象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沉浸在这首诗的氛围之中,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浅谈古诗词阅读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6。 2.徐化越《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3.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古诗词教学》.《语文学刊》,2010,5。 4.林崇德主编《发展古诗词文化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篇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仿写,该注意些什么? 一、明确作文课教学目标 一节作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学生这一节作文课学会什么? 这指导着老师备课。指导学生仿写要选择范文,作文课的教学目标,约束老师选择范文,也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范文信息解读要准确和理 解深刻,以及在课上对学生认读范文的引导要明确和精当。 二、选好示范文章 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来进行阅读分析,从中 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因此,仿写,走的是读写结合之路,“以读促写”。因此,课前老师 选择好范文是关键。范文应该选取经典文章,作文课上能起到真正 示范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选择范文,还要考虑,所选文章,是在 哪方面起示范作用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 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句型),范文能起到好的启示作用, 学生才有好的标竽可画。 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表现,,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知道, 初一新生的写作能力,和初三的大哥大姐姐们的写作能力相比,是 相差很远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离的。那么,在 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一的仿写和初二、初三的仿写 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前面说过中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写文章。学生运用 语言表情达意,首先是用句子表达,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初一的作文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是着重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 力(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从简单的开始。而到了初二时,则可以训练一些谋篇布局、选材、衔接过渡、 呼应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则可以训练一些表现方法了:如先抑后 扬法、联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人)法、对比法等。如果 对初一学

关于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 科右前旗古迹中学:宋玉萍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

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 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寻”句,“移”句,“添”句,“千”句都应快读,以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半遮面”应用延长音,应慢读,以表示琵琶女的犹疑和顾虑。 二、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鱼部的仄声韵字“睹”领起全文的,婉转的上声引起人们对天姥山的向往;接着以“城、倾”文部阳声韵有力呼出雄浑的天姥山;再转“月”韵入支部的“溪、啼、梯、鸡”,平声韵和入声韵

教师优秀论文评比方案

淮上实小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评选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围,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经学校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教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 二、论文(案例)内容及参评要求 1、参与评选的教育教学论文必须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包括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故事、教学案例及反思、学校管理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实践体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透彻、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例证典型,切记大而空。 2、论文必须是自己创作,一律不许从网上下载及抄袭,凡下载及抄袭作品视为未上交作品。稿件限4000字以内,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 三、稿件上交:全校所在在职在岗老师每人至少上交一篇作品,所有稿件须提供打印纸质稿和电子稿,纸质稿交教务处,电子稿上传学校群文件。 四、评选办法 1、成立评分领导小组 组长:赵鑫 副组长:陈玉红 组员:张红芳陆燕宋宁叶慧莲 2、论文评分标准 (1)论文题目要简短、凝练、明确。

(2)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并注意理论的先进性与应用性。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自己的思考、研究与创见,也就是说,要强调论文的原创性,并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4)论文提出和论述的问题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5)论点要集中、鲜明;论据充实、有据;文字表达规范、简洁、 流畅,表达力强。 3、教学设计、案例评分标准 教学设计案例要有明确的可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独到新颖,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学生。 五、获奖与发表: 1、活动按评委打分的形式评出一、二、三等奖。优胜教学案例设计上传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网,参加全国德育精品课程案例的评选。 2、优胜教学论文颁发荣誉证书,论文送区、市里参评。 淮上实小 2015年10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