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172)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品评

(09172)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品评

(09172)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品评
(09172)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品评

《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品评》课程(0917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酒类风味化学及感官品评

课程代码:09172

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掌握品评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品评方法,掌握描述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觉记忆能力,感觉描述能力,样品区别能力,综合品评判别能力,掌握感官品评的统计与报告技能,明确感官品评在酒类发酵生产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事科研及生产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感官品评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感觉的定义及分类,了解感官品评历史与发展。

基本要求:掌握感官品评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感官品评的特征。

难点:高品评结果准确性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感官品评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及分类

二、感官品评的定义

三、啤酒企业开展感官品评的意义

四、感官品评的特征

第二节感官品评的发展历史

一、世界发展历史

二、中国感官品评历史

第三节现代感官品评的原理及应用

一、生理学因素

二、心理学因素

三、感官品评的应用及分类

第四节感官品评的可靠性

一、感官品评的缺点

二、提高品评结果准确性的方法

三、感官品评在啤酒厂的工作量分布

第二章人的嗅觉器官和气味科学

教学目的:掌握嗅觉和口味的关系、香味形成机制的类型。

基本要求:了解啤酒中需鉴别的主要香味和口感异味,人类嗅觉器官的构造。重点:香味形成机制。

难点:气味阈值和识别试验。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的嗅觉

一、生活常见气味

二、人类嗅觉器官的构造

三、嗅觉的特征

四、气味的影响

五、气味的强度和稳定性

六、气味的各种现象

七、嗅觉的感度

第二节嗅觉的识别

一、气味的定义及分类

二、气味的产生

三、气味与分子官能团的关系

四、不同气味的形成

五、嗅觉和口味的关系

六、香味形成机制的类型

七、气味和嗅觉的其他特征

第三节气味阈值和识别试验

一、气味阈值的概念和相对气味强度

二、啤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及辨别阈值

三、香气识别

四、啤酒中需鉴别的主要香味和口感异味

五、香气识别训练

第三章人类的味觉器官及口味科学

教学目的:掌握味觉特征、味觉器官的构造。

基本要求:掌握影响味觉的因素、味觉之间的相互关系、味蕾与味觉的关系。重点:味觉阈值的定义。

难点:四种基本味的训练。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味觉器官及生理学

一、味觉器官的构造

二、味蕾与味觉

第二节味觉和味觉识别

一、味觉定义

二、味觉特征

三、味觉的分类

四、四种基本味

五、味觉理论

六、影响味觉的因素

七、味觉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四种基本味之外的口味

九、味觉的异常现象

第三节阈值

一、味觉阈值的定义

二、阈值的适用原则

三、阈值测定的应用

第四节四种基本味阈值测试

一、四种基本味的配制

二、四种基本味的训练

第五节其他感觉

一、视觉

二、听觉

三、触觉

四、三叉神经感觉

第四章感官品评的方法

教学目的:学习感官品评的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感官品评的方法、品评结果数据的处理。

重点:品评结果数据的处理。

难点:品评结果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数理统计的应用及品评方法的分类

一、感官品评中涉及的统计学概念

二、品评方法的分类

三、不同品评方法的实用性和所需最低品评员数

第二节差别检验法

一、二点检验法(二杯法)

二、二 三点检验法

三、三点检验法(三角法或三杯法)

四、五中取二检验法(五杯法)

五、“A” “非A”检验法

第三节顺序排列法

一、顺序排列法

二、X2 分布法

三、相关系数法和t分布法

第四节评分法

一、国内外评分法

二、评分法品评结果或数据的处理

第五节可接受性检验

第六节质量描述

一、简单描述法

二、定量描述法

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董小雷.《啤酒感官品评》(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资料:

[1] 张安宁.《饮料酒的勾兑与品评》(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丁耐克.《食品风味化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 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 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 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 (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 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 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 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 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 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1. 名词解释20 分 2. 判断10 分 3. 填空20 分 4. 简答30 分 5. 综合20 分 1. 什么是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或组织)、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而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2. 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221.1-1988), 感官分析(感官评价;感官检验;感官检查)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3. 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和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 4. 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的感官来测定物品的特性。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 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

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的特性。考察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未经培训的消费者,评定时的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6. 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和情感检验。 7. 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的联系?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 1. 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 用; 2. 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 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 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5. 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

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8. 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的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1. 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2. 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3. 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4. 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9. 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 1. 分级 2. 品质保障 3. 确定感官品质与化学/ 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4. 产品开发 5. 市场开拓 10. 感官评价团队里指导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特点或品质? 1. 曾参加过感官评定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2. 熟悉感官评定工作的有关标准与规定; 3. 熟悉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了解各试验方法的特 点; 4. 熟悉感官评定的产品(基本生产工艺、基本技术参数、质量指标 等);

食品感官评定教学大纲

《食品感官评定》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定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执笔人:彭芳刚 一、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 学分:1学分 二、课程概述 食品感官评价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不仅实用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而且解决了一般理化分析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生理感受问题。 食品感官分析是利用人体感官对食品进行分析鉴别的方法,即利用人体五官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硬度等做出评判,并用符号或文字做试验记录的数据,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食品感官评价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食品感官分析术语及其基础(即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食品感官分析对环境和人员的要求,常用的感官品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等知识,为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调查、产品质量评优等方面打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内容: 1、食品感官分析的定义 2、食品感官分析的应用 3、食品感官分析与其它方法的关系 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食品感官分析的特点、分类。 第二章感觉的基础 教学内容 1、感觉概述 2、影响感觉的因素 3、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感觉的定义、分类;感觉的量度; 2.熟悉感觉的变化现象:疲劳现象,对比增强与减弱现象,相乘现象,消杀现象。 3.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产生及特征。 第三章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 1、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2、试验环境条件 3、样品制备与呈送条件 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人员的选择和培训、试验环境条件、样品制备与呈送条件。 第四章感官检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 2、差别检验 3、标度和类别检验 4、分析或描述性检验 目的和要求 掌握食品感官分析方法:食品感官分析方法分类,差别检验,标度与类别检验,分析与描述性检验。

风味化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风味化学 题目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 年级2013级 姓名贾志春 指导教师梁琪 学号107331302237 二〇一四年五月

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贾志春 摘要:以牦牛血为原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提取对凝血酶进行提取分离,提取出的凝血酶先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纯化,再使经离子交换层析后透析浓缩过的凝血酶上样经过凝胶过滤柱,层析得到纯度较高的凝血酶。 关键词:风味;提取;鉴定;分析评价 前言 食品的风味是一种食品区别于另一种食品的质量特征,它是由食品中某些化合物体现出来的,体现食品风味的化合物称为食品风味物质,它决定着食品的品质。食品中的风味物质包括味感物质(甜、酸、咸、苦、鲜、涩、辣、清凉味、碱味、金属味等)和嗅感物质(动植物性食品的香气以及发酵、焙烤食品的香气等)。食品的风味包括香气和滋味两个方面,香气、滋味是通过人的嗅觉和味觉感觉体验的。 食品的香气是指食品中产生各种挥发性的香味物质。食品的滋味是人们进食时口腔味觉对食品风味的一种感觉和体验。食品风味物质的分离分析就是鉴定食品香气中起主要作用的化合物,也即关键香成分。每一种食品都有一种或几种关键呈香化合物起主导作用。关键化合物的分析测定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最基本的有关食品天然成分的化学信息,而且还可以为人们仿香、创香、合成新型的食品风味香物质提供科学依据。任何新的香物质的创制合成,都与分离分析技术相关联。所以,食品风味物质的研究测定,对新型香精香料开发创制,提高香精研究技术水平推动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食品风味物质的特点如下[2]: 1 香物质组成复杂,任何一种食品的风味都是由多种香组分组成的,食品的风味正是众多香物质不同比例混合的集合效应体现。例如,乌龙茶已经鉴定出170多种香组分;某些褐变物质,其组成大约有1000多种;天然乳香香味剂已鉴定出近百种组分。发酵新鸢尾检出50多种;发酵芳酸果检出80多种香组分。 2 含量极少,但对食品品质贡献极大。在一般食品中,香气风味物质大约占食品的 2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食品风味化学

食品风味的涵义 食品风味是食品的客观性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味觉、色觉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知觉和印象。前者决定于食品的来源,品种,贮存条件和加工技术等因素。后者为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习惯,种族等因素和条件所影响。 食品风味化学的研究内容 1.风味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含量,以及质量标准和控制 2.味觉、嗅觉、色觉与呈味、含香和发色物质的组成及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提取、分离和鉴定天然或人工合成风味物质的方法与技术 4.风味物质的生成及机理,人工仿真合成的方法 5.风味物质间的协同作用,稳定性以及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风味化学的特点 1.风味物质的化学成分繁多,性质类似。 2.大多含量甚微,一般在10-8%~10-12%。 3.大多是结构简单的小分子量有机物,常温下挥发性强,呈味物质一般是水溶性的有机或无机物,有亲水基团,或极性基团。. 4.风味特征与组成的分子空间结构及组分有关。 5.多数风味物质易变质,易挥发,不稳定。 6.易发生化学反应,生化反应,代谢反应,与生化、生理、物理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感觉共性 食品风味的感觉属于化学和物理感觉,由风味化学品对味觉、嗅觉和色觉受体所产生的刺激后形成综合感觉,但这种综合感觉还不能忽视心理和机械感觉受体作用的影响。 感觉阈值 感觉阈值是用来表示各种感觉的共性量值。只有适当的能量强度和数量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觉受体的有效反应或响应。 1.绝对感觉阈值 ①绝对阈值的下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弱或最小的刺激能量的强度或量 ②绝对阈值的上限:刚刚能够导致正常感觉消失的最强或最大刺激能量的强度或量 2.差别感觉阈值 人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刺激强度有微小变化的范围。 感觉的相互作用现象 1.适应现象:是指感觉受体在同一刺激物或能量的持续或重复作用下,感觉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持续重复多刺激会使感觉受体敏感性下降,持续重复弱刺激会使感觉受体敏感性提高). 2.对比现象(对比效应):当两种刺激物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由于一种刺激物的存在,使另一种刺激物刺激作用增强的现象。 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两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使感觉超过各自的刺激的感觉叠加的水平,称协同或相剩效应;两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与上述效应相反,称拮抗效应。 4.掩蔽现象:有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于一个受体,强刺激抑制弱刺激,感觉器官对弱的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的效应。 四种基本味觉 日本:咸、酸、甜、苦、辣;欧美:咸、酸、甜、苦、辣、金属;印度:咸、酸、甜、苦、辣、淡、涩、不正常;中国:咸、酸、甜、苦、辣、鲜、涩在生理学上只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而辣味、涩味是由于触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四种基本味是化学刺激而产生的味觉,但辣、鲜、涩在食品调味中是把他们作为独立的一味。

《食品感官评价》读书心得

心得感悟正文: 读《食品感官评价》有感 食品感官评价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按照各类食品的质量标准来鉴别食品质量优劣的一门检测技术,它快速而且准确,因此到目前为止感官品评仍然是公司检测产品质量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作为一名工艺技术员,掌握感官品评这门技能也自然显得尤为重要。故本月我选择了《食品感官品评》这本书进行阅读,希望通过本次阅读增加自己的在感官品评方面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感官品评的能力。 很多人对品评的认识就是“品尝”,也就是拿起酒放进嘴里抿一下,然后感觉下酒就好了。其实这一认识是过于简单和片面了,品评通俗的说就是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看上去似乎也就是品尝,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品尝里面又有很多的文章。 人的感觉基本可划分为五种,即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而这每一种感觉又都会有它自己的特点,要想能很准确去感知物品,我们自然也就需要去掌握我们这些感觉的特点,以及影响我们这些感觉的外界因素。其实我们的这些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变化都产生反应,只有当引起我们感官发生变化的外界刺激在一定范围时,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刺激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我们的感官不产生感觉或刺激过于强烈而失去感觉。因此产生了两个概念,即是绝对阈和差别阈。绝对阈简单的说就是指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以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而这个量不是一个恒定的,是受一些因素而变化的。从这两个概念基本就可以看出,我们日常的品评要做到的也就是控制外界对我们感官的刺激,让我们的感官能正常的、快速的、准确的评价我们的产品。那么究竟是什么会影响我们感官的感知呢?味觉作为在食品感官中占据主要地位,书中也是主要对我们的味觉

白酒品评考试答题要领

白酒品评考试答题要领 李维青 (甘肃武威市北关东路1号,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白酒评酒工作是白酒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Yi,白酒质量的优劣主要是通过理化检验和感官品评的方法来判断,任何仪器也不能代替感官品评。通过训练,可改善和增强感官品评的能力,进而提高对白酒的品评和判断的能力。对参加白酒品评考试的考试题型、考题内容及答题要领进行了介绍。(陶然) 【关键词】:白酒品评;评酒员考试;考试题型;答题要领 白酒是一种食品,它的质量优劣除根据其理化分析,特别是卫生指标的判定外,感官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白酒的感官质量包括:色泽、香气、口味和风格,还可以增加酒体和个性等内容。由于感官检验到目前为止还要依靠人们的感觉器官来完成,所以感觉器官必须没有缺陷(含色盲、嗅盲、味盲),并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明察秋毫。 白酒评酒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可归纳为5条:①健康的身体,很少感冒,心态平静;②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实现“四力”,即检出力、识别力、记忆力和表现力;③熟幼、的评酒技巧,含按序品评、重点突出,牢记第一感;④良好的职业道德,如实事求是,事业心强,坚持原则等;⑤较高的检评水平,含准确性、重复性、再现性和稳定性。为此,评酒员要经过集中培训,自我练习,不断提高,再经过考核委员会的考试,合格者上报,审核批准,发证聘用。所以,当一名国家级白酒评委,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考核等程序。 我国的国家级白酒评委考核工作是从1979年8月,第二届全国评酒会正式开始的,经考核聘请评委17人,加上5名特聘评委共22人。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前,经过考核、择优聘请评委34人(含免试4人)。1988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前,择优录取44名正式评委(含6名免试的专家业务组成员),并特聘35名特邀评委共79人。近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都组织过全国性白酒评委的考核和聘任工作。2006年5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以中酒I}J} [2006]22号文,聘请2005届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107人。2006年11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以中食I}J} [2006] 101号文,聘任第七届白酒国家评委175人。

食品感官鉴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感官鉴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感官鉴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消费水平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工业朝着安全营养、美味、便捷的方向发展,各种包装精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层出不穷。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 而是对食品风味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食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每天都必须吃饭, 而对于我们所吃的食品, 都有自己的判定标准( 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品味, 无论他走到哪里, 都会用它来使自己快乐)采用感觉器官评价。食品感官评价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研究等领域。关键词:感官鉴评、现状、发展趋势、应用一、国内现状目前国内

的感官评价的起步比国外晚,从1975 年起开始有学者研究香气和组织的评价,到20世纪90年代后,感官评价被大量地应用在食品科学的研究中, 并且大学科系已经将感官评价这门课程列为重要课程之一。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包括有:( 1)评估餐饮业的清洗效果(以目视法进行);(2)生鲜产品, 如肉品、水产品、蛋品、乳品等;(3)中药药材;(4) 香水材料;(5) 嗜好性产品,如酒、茶叶;(6) 育种开发园艺产品、农畜产品; (7) 环保检测(以目视及嗅觉进行);(8) 纺织品;(9) 设计学、媒体传播方面;(10) 包装材料;(11) 食品加工等方面。其中又以食品加工应用最多, 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的增加。研究了风味在口腔释放的研究进程, 讲述了风味在口腔释放中的研究概况, 风味在口腔释放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景。霍红对食品感官质量满意体系的模型研究, 论述了影响感观质量体系的影响因素等。钱银川在方便面风味分析中论述了方便面

《食品风味化学》课程标准.

《食品风味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从食品化学和食品风味生理基础出发,研究对象为味感和嗅感的理论以及食品风味的成分、化学本质,食品风味及香料的调配原则和方法。其内容包括味感和呈味物质、嗅感和嗅感物质、食品的风味成分、食品风味的调整等。该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研究食品工艺、贮藏技术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巩固食品专业知识,同其它专业课程相结合,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为食品生产,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培养出懂技术、懂卫生的新型实用食品专业技术人才。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食品风味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2、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食品风味化学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一些风味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和食品风味的调整原理。 4、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到较简单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食品感官品评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感官品评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食品感官品评 英文名称: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课程代码: 0611619 课程类别: 选修课 实验类别: 非独立设课实验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食品感官品评》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食品感官品评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综合科学,有着其它检测方法无法比拟的特点,为新产品的研发、质量评价、市场预测、产品评优等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食品感官品评实验,使学生掌握食品品评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品评方法,掌握描述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觉记忆能力、感觉描述能力、样品区别能力、综合品评判别能力,掌握感官品评的统计与报告技能,明确感官品评在发酵生产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事科研及生产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食品感官品质评价方法,具备对常见发酵食品进行感官评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掌握甜、酸、咸、苦等味觉阈值和常见香气物质嗅觉阈值的测定方法,了解常见风味试剂的阈值范围,了解本行业内常见产品的风味特性与缺陷。 本实验项目以《食品感官品评》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要求学生实验前做好预习,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写出对此实验的心得体会,据此作为改进实验的一个重要参考。 三、实验项目与主要内容

注:自2006级开始,生物工程专业在品尝葡萄酒和啤酒的基础上,计划增加白酒的品尝课。通过上述实验,利用此实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以及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实践效果,为更好、更快的融入工厂企业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实验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所占比例为30%。 2、实验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核成绩取和求平均值的办法,以百分制计。 3、实验平时考核是指每完成一次实验题目要考核一次,每个实验题目考核分为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其中,实验过程考核成绩占50%,主要包括预习报告、出勤和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考核成绩占50%,主要包括报告格式、内容、结果分析与讨论。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 董小雷. 感官品评技术实验讲义. 山东轻工业学院出版, 2005 [2] 张水华. 食品感官鉴评.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 封守业. 啤酒与饮料的品尝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1 [4] 张晓鸣. 食品感官评定.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5] 王栋等译,Harry T. Lawless, Hildegarde Heymann. Sensory Evaluation of Foo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执笔人:董小雷审定人:李敬龙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doc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 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 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 1 分),其原因如下( 2 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 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 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 分) (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 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 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 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 分) 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 3 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 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 2 分) (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 3 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 2 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 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 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 3 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 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 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 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 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食品风味化学1-6章

食品风味化学Food Flavors Chemistry 第一章绪论 食品风味的重要性:是构成食品美感的最重要因素。 食品风味化学的概念: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研究食品风味的科学。 食品风味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探索食品风味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2.研究食品风味成分的形成机理;3.改良和模拟天然食品的风味。 1. 1 食品风味 ◆“风”指的是飘逸的,挥发性物质,一般引起嗅觉反应; ◆“味”指的是水溶性或油溶性物质,在口腔引起味觉的反应。 食品所产生的风味是建立在复杂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涉及很多因素。 食品的感官反应分类 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和最终的感觉效果可将其分为化学感觉、物理感觉和心理感觉。食品风味概念 广义: 指摄入口腔的食品刺激人的各种感觉受体,使人产生短时的综合的生理感觉。即食物客观性使人产生的感觉印象的总和,是一种感觉。 狭义: 食品的香气、滋味和入口获得的香味。 风味物质大多为非营养性物质,虽不参与人体代谢,但能促进食欲,是构成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里感觉与食品风味 食品的色泽与食欲(心里感觉)

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觉;同一种颜色,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人类对食品的着色、保色、发色、退色等研究也成为食品科学的重要领域。 形状:食品的大小、长短、厚薄及造型对食品的风味影响来自于口感差异和心理联想。 其他:如食品的种类、食品加工前的形态联想都会影响到味觉。 物理感觉与食品风味 通常食品给人的物理感觉:硬、脆、干、黏、弹性、黏滑等,这些基本感觉实质上就是食品的质构(texture)所体现的特征。 食品的质构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食品的化学组成;②食品的加工工艺。 食品的质构优劣的评价以口感(触觉)为主,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烘托作用。 化学感觉与食品风味 食品给人的化学感觉:指一些中、低分子量的化合物直接刺激人口腔和鼻腔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这些物质在口腔的化学感应称为口感,在鼻腔内的化学感应称为嗅感。 根据这类物质作用的组织器官不同分为:味觉-----作用于味蕾;嗅觉-----作用于嗅球;化学刺激感应-----作用于三叉神经。 1. 2 风味物质的作用方式与特点 风味物质的作用方式:味觉、嗅觉和三叉神经感应。 1. 2. 1 味觉 味觉:是指食物刺激口腔内的味觉器官产生的一种感觉。 味觉种类:酸、甜、苦、咸、鲜、金属味、太阳味、涩、辣、不正常味道等10多种。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直接刺激味蕾引起的公认五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和鲜味。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五种基本味的概念 甜味:一种受欢迎的味觉。产生甜味的物质有糖类、一些醇类、一些氨基酸等。蔗糖的甜味最纯正。苦味:是难于接受的味觉,产生苦味的典型物质是生物碱,如奎宁。 鲜味:是有部分氨基酸、核苷酸产生的味觉,具有酸、甜、苦、咸的平衡作用和风味增强作用。鲜味的典型物质是谷氨酸钠(MSG)。 味觉产生的过程: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蕾的味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各级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形成味觉。 味觉受体舌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

试卷二(A): 一、填空:(30分) 1、食品感官检验中,根据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 为:、和三 类。(P8页、P 21页) 2、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 和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有、、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对苦味感觉灵敏,则容易感觉酸味。(P14-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和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和。 (P19页) 6、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出不同结论的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P21页) 7、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5、、食品感官评价(P12页) 6、口感(P17页) 7、规范的感官实验室环境(P18页) 8、“A”—“非A”检验法(P25页) 页)P29、分类检验法(9. 10、简单描述性检验法(P33页) 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5分) 1、引起嗅觉的刺激物,必须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P13页) 2、味觉与温度无关。(P15页) 3、咸味的感觉比苦味慢。(P15页) 4、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偏爱型感官检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一样。(P18页) 5、感观检验宜在饭前进行。(P20页) 四、问答题:(15分) 1、简答影响味觉的因素有那些?(P15页) 2、简述两点检验法的定义和具体试验方法。(P21页)

食品风味化学考试要点

食品风味的定义:是口腔中产生的味觉、鼻腔中产生的嗅觉和三叉神经感觉的综合感官印象。味觉及分类:味觉是由一种口腔中专门负责味觉感受的细胞所产生的综合感觉。甜,酸。咸,苦,鲜味,辣味,涩味。 产生味感的途径:首先呈味物质溶液刺激口腔中的味觉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受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感。 味感的主要受体:味蕾 舌上味觉感受分布:舌尖处对甜味比较敏感,舌的中间对咸味比较敏感,舌两边对酸味敏感,舌的后端对苦味较敏感。 嗅感、香气、臭气的概念:嗅觉是挥发性食品成分与鼻腔中的嗅觉感受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产生令人喜爱感觉的挥发性物质称为香气,产生令人厌恶感觉的挥发性物质称为臭气。 嗅觉的特性:1 是一种比味觉更复杂,更灵敏的感觉现象 2 具有易疲劳,个体差异大,受人的身体状况影响等特点 嗅觉受体:气味感受器是一种G-蛋白耦合受体。 AB/B/X理论学说:甜味物质分子中有一对B和AH基,当其与甜味受体分子中相应的AH和B基配对结合并在合适位置有一个γ基时就会产生甜味。 呈酸机理:质子H+是酸味剂HA的定位基,负离子A-是助味基,定位基H+在受体的磷脂头部互相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引起酸味。 呈苦机理:AH/B/X结构模型也可以解说苦味化合物,A和B之间的距离为0.1~0.15nm,小于甜味化合物的相应间距。 呈鲜机理:有鲜味作用的化合物一般拥有两个相距3~9个碳或其他原子的负电荷基团。 辣味的呈味机理:分子的辣味随非极性钮链的的增长而加剧,以C9左右达到最高峰,然后陡然下降,称为C9最辣规律。辣味物质分子极性基的极性大小及其位置与辣味的关系很大。 涩味:由于单宁酸导致唾液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沉淀,从而使唾液蛋白的润滑作用丧失,产生涩感。 脂肪酸为前体合成的典型香气及合成途径:脂肪酸经α-氧化、β-氧化以及脂肪氧和酶氧化产生脂肪族酯、醇、酸、羰基化合物。 苹果中直链酯挥发物的合成途径:亚油酸和亚麻酸经过脂肪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反应产物之间的酯化反应,最终生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己烯酯、己烯醛酯、己酯、丁酸酯,丁酯等。 梨子风味的合成途径:是由亚油酸经β-氧化过程中,每一次代谢分解,变成缩短了两个碳原子的CoA(辅酶)衍生物,最终与醇反应生成酯类物质。 氨基酸为前体合成的典型香气及合成途径氨基酸代谢产生芳香族、脂肪族,支链的醇、酸类,羰基化合物以及酯类等物质。香蕉风味的合成途径:氨基酸经过脱氨基作用,之后伴随着脱羧基作用,在经过各种不同的还原作用和酯化作用产生一系列挥发性的酸、酯、醇。 水果的风味物质特点:1主要是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前提物质经生物合成途径产生2主要是为C4~C9的醛类和醇类,此外还有酯类、萜类、酮类、挥发酸等。 由半胱氨酸亚砜为前体合成的典型香气及合成途径:葱蒜香气的合成途径始于缬氨酸的脱氨基、脱氨基作用生成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与L-半胱氨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1-丙烯

食品感官评定

绪论 1.食品感官评定是食品分析的一种。食品分析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以下几方面的需要:安全、高质量、有营养、有益健康、美味可口 2. 对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一般成分的分析) 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 食品分析 食品辅助材料及添加剂的分析 感官评定 3.感官评定的定义 传统的感官分析(感觉测试):利用一些敏感的感觉器官和长年经验积累的某一方面专家担任评价和判别工作(香肠颜色和味道评价、烟丝质量优劣的划分、茶和香味比较) 弊端:导致可信度低--- 主观的、无统计意义 现代感官评定(感官测试):是测量、分析和解释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物料特性所引起反映的一门科学 包括: (1) 以人的感官测定物的特性 (2) 从物料来获知人的特性 4.食品感官评定的定义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色泽、气味、风味、组织状态、硬度等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克服以前缺点,在评价员的选择、实验环境的布置、实验方法的评定、结果处理等方面不在依赖经验和权威,而是依靠科学,是心理学、生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的统一,最终的结论是评价小组中评价员结果的综合,并不看重个人的结论如何。--- 客观的、有统计意义、结果可重复

注: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鉴定、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感官评价 5.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简史 引入统计学、心理学、生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历史 6.科学的膳食标准+精美的食谱≠可接受的食物 7.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 现代感官评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食品、机械、电子、纺织、印刷、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肉的色泽、香味、酒的勾兑到评价、彩电的色彩、电风扇的噪音、布的手感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首推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感官评定日益引起食品界人士的重视。 8.食品感官评定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新产品开发:对新产品的感官特性、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质量控制:分析比较操作人员、设备、原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及其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 市场调查:调查实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食品感官质量的要求。 产品评优领域 9.食品感官评定与理化分析 感官评定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的实验,而人的感官状态又常受环境、自体、感情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为尽量避免各种因素对感官评价结果的影响。 人们也一直在寻求用理化分析—仪器测试的方法来代替人的感觉器官(如电子鼻、电子舌、食品感官机器人),以其将主观的定性化语言描述转化为客观的定量化表达,可使评价结果更趋科学、合理、公正。 理化分析方法无法代替感官评定的主要原因: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

食品感官检测复习重点

1、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唤起: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测量:指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分析: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解释:指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 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 3、三类感官评价方法 4、人作为仪器的特点 不一致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感觉差异,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应; 不稳定性:不稳定性: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其感觉也有差异; 易受干扰;心情、时间、环境;周遭状况、过去经历、对所测项目熟悉程度 5、执行一项感官检验,需要完成的任务: (1)项目目标的确定;(2)实验目标的确定;(3)样品的筛选;(4)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人员培训、问卷设计、样品准备和呈送、数据分析方法;(5)实验实

施;(6)分析数据;(7)解释结果。 6、感官因素:(一)外观(二)气味/ 香气/ 香味(三)均匀性和质地(四)风味(五)声音 7、外观通常包括: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CQ)情况。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包括香气、味道、化学感觉因素等 香气:由口腔中的食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所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所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味觉感受;三叉神经感也叫化学感觉,是口腔和鼻腔黏膜内的神经末端所感知到的刺激感或侵入感; 8、味觉的产生: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味觉的特性:①适应性:在持续刺激的条件下反应的降低;②部分抑制或相互掩盖:不同味道的混合抑制作用;③增强效应或相乘效应:混合后的味觉强度的增强;④抑制解除作用:混合物的相互影响与味觉适应相结合时的现象。嗅觉的产生,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时在中枢神经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9、嗅觉的功能特性: ①敏感性: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人类最敏感的苦味物质与最敏感的嗅感物质在质量上相差数万倍某些嗅感物质即使在极低的浓度范围内也会被感知到; ②嗅觉的性质辨别能力相当强,但强度辨别能力却相当有限;③嗅觉的适应和疲劳现象;④混合物具有相互掩盖和抑制现象;⑤混合抑制消除现象。 10、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 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11、影响感觉的因素: 感觉疲劳,心理作用,温度,介质,年龄、身体状态、生理等。 12、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①对比增强现象。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