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

2 Hemingway’s I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3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4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

5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6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7 《红字》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

8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

9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1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 从英汉习语的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2 从《狼改变美国》看人的狼性生存法则

13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14 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表现的双重人格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6 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人物关系及象征意义

1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18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9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

20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

21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22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

23 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

24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25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权主义分析

26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

27 “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

28 (日语系毕业论文)义务教育的发展—就择校问题进行的探讨

29 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简爱的个人特质

30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

31 A Study of Luxury Situations Nowadays in China from Sister Carrie

32 On Ambiguity of Human Conversations

33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

3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35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36 试论旅游文本英译策略

37 林语堂翻译思想探究——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38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39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

40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

41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42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

43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44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45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46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47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48 外贸英语句子分隔的研究及其翻译

49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50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51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

52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

53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54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

55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

56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

57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

58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

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0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61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62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63

64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65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66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67 浅析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68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69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

70 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

71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72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

73 杰克?伦敦《海狼》中海狼拉尔森的性格分析

74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

75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76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77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

78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

79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80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81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82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83 中华老字号英译顺应论分析

84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85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

86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

87 青少年的危机时刻——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初探

88 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8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0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2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93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

94 浅析清教思想在霍桑《红字》中的体现

95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9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

97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98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99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100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101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

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3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104 英汉否定形式的语用对比研究

105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

106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

107 中美乡土文学中人性美的文化差异分析

108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

109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10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11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112 英国足球文化研究

113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114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115 The Analysis of the Gothic Features of Wuthering Heights

116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117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开题报告+论)

118 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辨析方法—词块辨析法

119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120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121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122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23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24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25 从语言负迁移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的误译现象

126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

127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

128 英语广告的修辞及其翻译

129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

130 英汉网络缩略语对比研究

131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132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

133 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

134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135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136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37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138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

139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140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141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42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143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44 朱维之《复乐园》译本研究

145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英语习语翻译的研究

146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47 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148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

149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50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151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152 Women in the Civil Wa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d Mountain and Gone with the Wind 153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寻

154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

155 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

156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57 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

158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59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

160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

161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162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163 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64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165 浅析英语电影中的字幕翻译

166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

167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68 A Study of the Personality of Emily from A Rose for Emily

169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17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1 Analysis on Earnest Hemingway’s Doom Consciousnes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72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173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174 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175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176 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的嬗变历程分析

177 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

178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179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80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

181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

182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

183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184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185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

186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87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

188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189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190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191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

192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

193 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

194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95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

196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197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98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19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00 中国菜名翻译方法的研究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作者:王子璇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第06期 摘; ;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标识语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以清晰、简洁、生动的话语准确地传达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警示性。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的密切合作带动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工作。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公共标识语的含义和特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一、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及特点 公共标识语,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我们常见的公共标识语主要有站点路牌、公共场所宣传语、特殊情况警示语、旅游简介等,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所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指示、解释、警告的交际的工具。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对应(叶子南,2001)。奈达指出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郭建中,2000,P67)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公共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不规范翻译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运用公共标识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将结合课堂翻译实例从词汇不对等,句法不对等,篇章不对等,和文体不对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词汇不对等 1. 用词不当 翻译是将源语言的语义转化为目标语语义的活动,讲究完整性及准确性。用词是否得当关乎到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例如“台风”部分,其中介绍到了搭脚手架的架子一词,有些同学直接使用了“shelves”其含义为书架,根据建筑方面的专业词汇翻译,正确的翻译应是“scaffolding”。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指导以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为例,探究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标签:目的论;文学翻译;《傲慢与偏见》 一、导语 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以原文为中心,把“信”或“原文中心论”作为评价翻译的最高标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认为译文应该是原文语言符号的转换,尤其对于文学翻译,更要忠实于原文。而翻译目的论则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实践的首要出发点,是评价译文的首要标准。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目的论更重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在不同翻译目的的要求下,译者对原文不必“亦步亦趋”,非“信”不可。文学翻译是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本文将结合《傲慢与偏见》的英汉译本进行实例分析,探索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 年代后期的德国,由Hans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包括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是翻译理论史发展的重要变革,表明译者开始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而语言学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不再占主导地位。这种转向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翻译目的论发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翻译观,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它认为翻译并不是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具体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衡量译文是否成功的标准,需要在进行翻译实践之前确定下来,它反映了译文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翻译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是一种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实用性的解构主义理论模式。 三、《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点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丁的杰出作品,是一部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长篇佳作。文章以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情为主线,揭露了物质在人际关系、婚姻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作品文笔细腻,主题深刻而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奥斯丁通过情感交流、人物对话等方式或讥讽或褒贬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特征。首先,文章语言具有幽默讽刺效果。例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从字面来看这句话是在陈述“有钱的单身男子都需要一个妻子”

翻译目的论汇总

第五讲翻译目的论简介 即就是Skopos 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一、翻译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 theorie and 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1. 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the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国内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与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客商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了很好地传播我国文化,各大城市的公共场所都给出了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然而作为城市“名片”的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却屡见不 鲜,给外国客商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造成误导。针对目前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这种现状,积极探索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关于公示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1994年至2004年这10年间,对之研究甚少,仅有3篇相关论文。但最近几年,尤其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到来和广州亚运会的临近,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错 误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 。学者们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列举了各地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如万正方等(2004)把存在的问题概括为拼音问题、文化误解和语义堆砌等;罗选民和黎土旺(2006)将公示语的英译错误分为指令不清楚、意图被歪曲、语气不和谐、术语不匹配和文化不兼容等五类;另外,王银泉(2006)、赵平(2007)、金其斌(2008)等学者也对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了研究,他们则把错误类型大致归纳为语法错误、语义模糊、语用失误及文化误解。与此同时,研究者们还对翻译原则、方法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如吕和发(2005)提出了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简约原则;丁衡祁(2006)提出了“模仿——借用——创新”的翻译原则;贺学耘(2006)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张美芳(2006)提出译者在处理单一功能的标牌语时,可采取语义翻译策略;罗选民和黎土旺(2006)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英译;而张苇(2007)则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英译。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错误类型概括得还比较全面,但他们很少关注译文美感的失真问题;在翻译策略的采用上,他们大多只从一个侧面,要么从语用翻译角度,要么从交际翻译角度来探究公示语的英译。本文首先对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与总结,然后拟采用语义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及美学翻译策略来解决公示语英译中现存的种种问题。 二、国内公示语翻译现存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内公示语的翻译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并且也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着这种或那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的失误 国内很多公示语译文都存在语言失误问题,主要有:一是语言的失当。有些公示语译文由于用词不当,往往让人莫名其妙。如某一城市的地下停车场就有这样一则标牌语“下客处”,译者将其译为“Bottom Guest ”,显然,这样的译文会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且“bottom ”有“底层(的)”之意,从这个角度考虑,还有侮蔑乘客的意思,此类译文不该出现在公共场所;二是语言的累赘。在公示语翻译中导致译文语言累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逐字对译。如有些宾馆的“前台”被译成了“Front Desk ”,“收银台”被译成了“Cashier Desk ”,“入口”被译成了“Entrance Gate ”等等,这些译文都让人感觉啰嗦累赘,违背了公示语简洁的原则;三是语言的误用。比如“大学城”在英语中的规范说法应是“University Town ”。然而,有些城市的“大学城”却被译成了“University City ”。由此可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选词考究,才能使译文准确、规范。 (二)内容的失真 内容失真主要是由于原公示语的信息被篡改或丢失而引起的。如公示语“小心落水”常立在河边或水塘边,以奉告人们注意安全,不要掉进水里,但有人竟然把它译成了“Carefully Fall into the River ”,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此译文的意思就是劝告人们掉河里时要小心,而不是奉告人们要注意安全[2] 。显然原公示语的内容完全被篡改和丢失。可想而知,这样的公示语译文怎么能起到应有的告示或警告作用,后果令人堪优。又如某公园的标牌语“请注意安全”,其译文为“Ple-ase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虽然该译文看上去与原文丝毫不差,却不符合英语习惯,并且彻底篡改了原文的信息。原文是不符合逻辑的习惯用语,实际上要“注意”的不是“安全”,而是“危险”。再如公示语“宾客止步”的译文“Guests go no further ”,同样很容易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误解。 (三)文化的不兼容 跨文化翻译不应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而应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度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译者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 第24卷第6期2011年6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6 Jun.2011 国内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作为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特殊文体,公示语汉英翻译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然而,当前的大部分公 示语译文却存在语言失误、内容失真、文化不容和美感失真的问题。在此拟从语义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和美学翻译策略视角来探讨公示语翻译,以期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及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关键词]公示语翻译;问题;对策;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何建菊(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何建菊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

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08Vol.5No.4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 ———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王晓娟,陈 炼,陈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城市公示语是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为目的,起着宣传、鼓动、指导、警示等功能的实用 文本。功能目的论对包括公示语在内的实用文本翻译提供了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功能理论进行恰当翻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 公示语翻译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追求国际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建设风貌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公示语翻译的预期对象是在华外国友人和游客,译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对外宣传的效果和中国在外国友人心目中的形象。针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公示语翻译现象,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城市公示语翻译,选择恰当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质量。 一、目的论———功能理论的核心 作为对传统“等效原则”(PrincipleofEquivalence)的重大突破,德国的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汉斯?J?费米尔(HansJ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著名学者先后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为国内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有: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90年代初,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她在原 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忠实”(functionality+loyalty)这样一个概念并给翻译做出了如下定义: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根据诺德的观点,这里的忠实并不针对原文,而是指尊重翻译过程发起者、原文作者、原语文化和译文读者。这种尊重不仅意味着忠实传达原文内容,还包括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包括删减甚至改写。同时,诺德明确提出,译者应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具有意义,即被译语语言文化系统所接受,并达到与文本类型和功能相一致的得体性(Nord,1992)。 二、公示语及公示语翻译的理论依据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以满足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公示语具有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vocative)、劝说功能(persuasive),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 为主,偏重实用性和交际目的,起着指导、警示、宣传、劝导、鼓动等作用。 英译公示语,是以来华外国友人为对象,达到指示、引起注意或宣传目的的文字。由于实用文本的现实、甚至功利的译文预期目的及实用文本语言和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并明显受特定文化制约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法,使译文语言对译语接受者发挥良好的影响力。 功能目的论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和实用文本翻译,都提供了客观、 可行的原则和标准。相比较而言,它对实用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公示语翻译作为实用文本翻译中的一种,同样适用于功能理论。 三、南京公示语实例剖析 汉语公示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汉语公示语英译的预期对象是外国在华友人,要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公示语翻译应该避免使用中式英语,而要尽量采用地道的英语。下面笔者就以暑假在南京实地收集的部分公示语为例,从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态不对、词性误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方面结合功能翻译理论进行分析。 (一)单词拼写错误 雨花台“二忠祠”的译文是TempleHonoringFaitkfuland UpightOfficuls,暂且不谈此句功能是否对等,转换是否对应, 仅有的六个单词就有三个出现了拼写上的错误,笔者经过查证,英语中并无Faitkful、Upight、Officuls三个单词,想来应该是Faithful、Upright、Officals吧!雨花台北大门的导游图上“医疗救助电话”则译为First-aidTelephe,正确拼法是First-aidTelephone,常用的缩略形式是Tel。夫子庙附近一名为“大学书店”的书屋被翻译为NuiversityBookstore,正确的应是 UniversityBookstore。 (二)用词不当 南京某连锁超市的一家门店将“付款区”翻译为Payment Area,英语中现成的对应表达为Cashier。南京地铁中还有一 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公示语翻译错误,那就是地铁里的厕所还有“公”“ 母”之分。在鼓楼车站站台东端的两个公共厕所悬挂119??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 解说词英译为例-汉语言文学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梅盛王晨婕 摘要:本研究运用翻译目的论,分析博物馆解说词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批判性地分析了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增添、重组等,剖析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目的论翻译问题对策 由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游历中国,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探讨,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翻译目的论,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归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关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

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1]。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本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呼唤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2];文本分类并不是说每个文本属于某一类型,事实上,大多数文本会同时兼有以上三种功能,差别在于侧重的功能不同。翻译目的论宣称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adequacy),而不是等值(equivalence),充分是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这就为译者“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3]。与传统“等值观”相比,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源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从其预期功能出发,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 在目的论框架下,本文将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具体要求整合成以下三个方面: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博物馆解说词一般包括该馆的概况介绍、最新资讯信息、展品与史料介绍等。从译文文本功能来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兼具信息和操作功能,旨在为国外参观者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博物馆信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译文接受者是以“对中国事物知之甚少的一般外国受众”[5]为主。由此,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视为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原则:1.以服务外国游客为导向,译文能准确地传达博物馆相关信息,并且做到通俗易懂;2.以顺利实施跨文化交流为主旨,即译文能有效帮助外国游客观赏博物馆所

公示语的翻译问题

摘要:公示语翻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如公示语翻译的对象不明确,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依然按照忠实的原则,采用一一对应的模式来提供公示语信息,而不是从功能的角度考虑等效翻译,甚至以为翻译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此外一味的照搬国外的公示语,甚至抹杀文化差异性的现象也影响了公示语翻译的得体性。还有就是以为翻译使用的语种越多,国际化程度就越高。重文字表述轻图示,群众运动式的纠错,和把不该承担公示语和国际接轨的任务交给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部门来承担,也是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最好的公示语就是那些不引起人们关注的公示语,它尽职尽责地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而现在公示语翻译所出现的错乱,不但引起公众、学者、国际人士、媒体、政府的关注,而且变成了一场群众翻译纠错运动,几乎成了全民的话题。从公示语翻译中所产生的错乱现状,可以发现人们对公示语翻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公示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梳理,大致有以下十种错误观念。 1.没有明确的翻译服务对象 人的行为,通常有一定目的性。公示语翻译的产生也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的行为,那就是为不懂汉语或者汉语不甚灵光的人提供公示语信息。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服务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以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人群。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因有明确的服务对象需求,才主动提供这种服务,而不是臆想的、抽象的服务对象。公示语译者首先要有明确的公示语翻译的对象意识,即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所强调的“目标文本接受者”。 在一些领域,可能完全涉及不到英语的需求人群,那就没有必要冒充什么国际化,大跃进式地与国际接轨,而是先看清楚是否需要接轨,再确认轨道在哪里才起作用。设立双语标示牌,是因为有明确的需求,是为了给国际人士提供便利,绝不是像乞讨的人也在纸上写上money那样来赶时髦。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确实有需要用英文的地方,才加上英文,并不是所有的标牌都加上英文 2.翻译时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 有些汉语公示语,在人们看来没有任何刺眼的地方,一旦翻译为英语,就会显得过于直露,不得体。英语中,语言的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因此,不能够把一些对内的公示语拿来对外。不同语言文化的人群对警示信息的反应存在差异。汉语中表示警告的公示语,大多语气较重,如含有“禁止”、“不要”、“请勿”等字样,而有些在表达强烈禁止时含蓄委婉,语气不严,而进行友善提示时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精品文档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工作、学习、旅游、长期居住, 因此, 公共场所标识语 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译成英文就是要让外国人看的, 如果译得不好, 不但让人看不明白, 起不到提示或帮助的作用, 反而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然而, 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种不规范的翻译现 象随处可见,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 ( Christiane Nord ) 提出的翻译错误分类说为依据, 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问题,选取实例来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误译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公示语研究概况 ( 一) 公示语的定义 公示语研究专家吕和发把公示语界定为: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提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与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有某些相同的应用特点, 但公示语应用更为广泛, 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游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 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 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学术界广泛认可这一定义。本文中所指的公示语即采用此定义。 (二)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在我国, 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进入21世纪后, 公示语翻译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2002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 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 网站(e-signs), 并于2005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 , 各个网站也相继开辟专栏研讨公示语翻译问题。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公示语翻译的影响, 也为此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为规范语言环境, 许多专家、学者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吕和发指出, 应使用英语中规范和标准语汇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在无对应译法的情况下, 参照英语公示语的功能要求确定语言风格进行试译。王银泉、陈新仁对公示语英译实例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划分, 如交际信息失真、实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等, 并提出修改建议。贺学耘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 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 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 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这些专家、学者们纷纷从公示语翻译实例出发,对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策略, 推动了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进 二、诺德功能翻译错误分类说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 世纪70 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 理论。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翻译研究界的 领袖人物,1997年,她发表了英文专著《译有所为一一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全面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 同时,阐释了她本人的功能翻译观点。 诺德将翻译误差定义为: “不能正确执行翻译纲要中的指示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摘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饮茶之人爱喝茶的种类,便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性格,这对通过典籍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从翻译的“动态对等”原则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杨译和霍译的《红楼梦》中关于茶名称的翻译对比,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以便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茶文化;英译茶之名;动态对等;翻译目的论 一、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神农时期,茶的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文化、思想领域又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茶馆的兴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记录了茶之名,茶之具,茶之水,茶之礼,茶之诗词。从这些角度不仅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茶的研究已经到了相当纯熟的阶段,更可贵的是他是借茶来烘托其中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呈现了清代的茶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这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目的(如为了金钱);(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为了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1]。从以上的三种阐释中,我们重点来谈谈译文的交际目的。在这一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读者在翻译中的核心地位。一部译品能否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目的是什么,想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思想,只有在目的明确后,翻译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初衷与反响才能相结合。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确立翻译的意图,以向读者传播介绍为手段进行翻译。要学会跳出文本的小圈子,站在读者与文化的大圈子中去进行翻译。只有把目的、对象都明确了之后,翻译时便能游刃有余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就是说自己始终起到纽带的作用,是一个传输文化思想与情感的媒介,不要带着要让作品成为经典的功利的思想去翻译,也就是要脱离文本[2]46。 四、茶之名体现人之性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目的论简介即就是skopos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手中,因此翻译实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 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 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 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 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 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 应该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片名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对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流派做简单了解。 第三阶段: 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 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钢, 贺静 作者单位:王钢(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巢湖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巢湖,238000), 贺静(巢湖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巢湖,238000) 刊名: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3(12) 参考文献(11条)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2001 2.Nida E A;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 3.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2001 4.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6(04) 5.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5(06) 6.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 2005(06) 7.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2(04) 8.陈淑莹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1) 9.张美芳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2005 10.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6) 11.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 2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贺学耘.陈水平.刘雪婷中小城市公示语误译溯源——以衡阳市为例[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11) 2.任静生.王文铃.俞晓平.REN Jing-sheng.WANG Wen-ling.YU Xiao-ping合肥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 3.刘白玉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期刊论文]-素质教育论坛2008(1) 4.韩永庆南阳市对外宣传公示语中英文翻译规范性调查与研究[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3) 5.陈静汉英公示语误译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10(2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214018393.html,/Periodical_cqgxyxb-shkxb200912040.aspx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俞碧芳(1971-),女,福建福清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摘要:作为对传统翻译“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强调译文在译 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 了新视角。本文以公示语翻译为中心,首先分析公示语的功能,再着重联系功能翻译理论论述相关的英译原 则,并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公示语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421(2011)03-0062-05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O U R N A L O F FU Q IN G BR A N CH O F FU JIA N N O R M A L U N IV ER SITY 2011 年第3 期 总第105 期Sum No.105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俞碧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 一引言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给公众观看、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文字语言。它属于对外宣传的一 个重要部分,其应用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指示牌、路标、商店招牌等。作为一种交 际工具,它向公众传达请求、警告、提示等目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断发展经济并扩大对外交流,所以,公示语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占据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翻译活动也变得不可缺少。当前国内有关公示语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本文以 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公 示语的英译。 二公示语的功能 总的来说,公示语主要有如下三种功能: (一)提示功能 公示语的提示功能是指:通过公示语提供的信息,人们知道应该如何做,或者如何做才能符合 规定。此类公示语不仅措辞委婉、简单扼要,而且形式多样。但是,该提示没有强制性功能,人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实施该提示。例如:贵重物品、现金请交服务台保管,否则后果 自负。(Valuable articles and cash should be handed to General Service Desk for Safekeeping.)(林晓琴, 2006:138)该公示语提示顾客务必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果出现丢失现象,宾馆或酒店则不负责 任。既然已经告知了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是否实施完全由顾客本身决定。 (二)指令功能 指令功能是指用公示语提供的信息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效果。此类公示语 措辞简洁,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汇,并采用祈使句。例如:严禁停车(No parking),简洁明了地 指出不得在此地停车,其中暗含的意义是:如果违反指令,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严禁随地吐痰 (No spitting)也是用祈使句来传达强制性命令,以便禁止人们随地吐痰。 第3 期 (三)参照功能 所谓的参照功能是指:公众通过公示语所提供的参考性信息可以明确自己的目的。它大多出现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研究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两个译本

摘要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的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首要法则,即目的决定方法。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框架出发,对王尔德喜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两个同时期的中译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翻译目的的不同是导致译本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戏剧翻译翻译目的差异 1 引言 戏剧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翻译领域,戏剧翻译也是文学翻译重要的一支。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是著名戏剧大师王尔德七部戏剧中最成功的一部,在中国有不少译本。大陆地区比较有名的是解放后由钱之德先生译的《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台湾地区比较有名的是余光中先生的《不可儿戏》。这两个译本出现时间前后相差不过半年,在文本语言选择上却有很大的差异,除去译者本身文学修养的不同,造成两个译本巨大差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翻译目的的差别。1978 年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的概念,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的范畴中进行研究,指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并提出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本文拟依据翻译目的论对这两个翻译文本进行分析研究。 2 余译《不可儿戏》与钱译《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 在这两个译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光中和钱之德是抱着不同的目的来从事这部剧作的翻译的。 对余光中先生而言,翻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是一种变通的、两相妥协的艺术。《不可儿戏》作为他的第一部剧本译作,完全秉承了这样的思想。在翻译此剧本时,他曾谈到,翻译此书,“不但是为中国的读者,也为中国的演员和观众”。充分表明了他译此剧的目的。也正是这样,为了上演的需要,余先生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译笔,跳出了直译、意译的一般模式。 而钱之德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喜爱王尔德作品的读者。为了让其他文学爱好者和他一样有重读经典的机会,他在几乎没有任何译本参考的情况下翻译了这部作品,并且愿意把这部译作当作一部试译作,供读者欣赏阅读。他曾指出:“我认为,‘剧本对话,究以流利为是’正是我在翻译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因此,他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摘要: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语言学派中原文至上的观念。译文忠实原文不再是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原文只是为译者提供了信息。决定翻译过程和结果的是翻译的预期目的。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和译文的重要性都有所提高。本文以詹姆斯?理雅各以及汪榕培的“关雎”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分析两个英译本,以期说明由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目的;关雎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GuanJ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Abstract: Skopos theory changed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text being the first priority held by the linguistic schools. Faithfulness is no longer the first concern of the translator. The original text 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the translator. It is the purpose that determines the procedures and result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ed texts is enhanced. In the light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James Legge’s and Wang Rongpei’s English translationsof Guan Ju as examples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vary because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purposes. Key words: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purpose; Guan J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