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册2.单元测评B .doc

2015-2016学年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册2.单元测评B .doc

2015-2016学年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册2.单元测评B .doc
2015-2016学年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册2.单元测评B .doc

单元测评(二)B

第2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50分,第Ⅱ卷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MgO、Na2O、CaO、Mn2O7

2.图CB2-1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图CB2-1

3.在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 B.5∶1 C.1∶5 D.3∶1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跟水反应:Na+H2O=Na++OH-+H2↑

B.向Cu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2OH-=Cu(OH)2↓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2-3+2H+=CO2↑+H2O

D.等物质的量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

5.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②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虽小,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③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较好,所以它是强电解质④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A.②B.①C.①③D.②④

6. 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交警对其呼气酒精(乙醇)进行检测,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生成蓝绿色Cr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2Cr2O7是氧化剂B.乙醇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C.Cr3+是氧化产物D.Cr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2-3

C.Na+、H+、NO-3、SO2-4D.Fe3+、Na+、Cl-、SO2-4

8.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依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D.依据组成的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9.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

D.Fe3+与KSCN产生红色沉淀

10.下列反应物中的各种元素都参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KNO 3+S +3C =K 2S +N 2↑+3CO 2↑ B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C .4HNO 3=2H 2O +4NO 2↑+O 2↑ D .HgS +O 2=Hg +SO 2

11.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验H +

:向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H +

B .检验Cl -:先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 -

C .检验Fe 2+

: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证明含有Fe 2+

D .检验Fe 3+

:加入KSCN 溶液,生成红色沉淀,则证明含有Fe 3+

1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①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 3+2H +

===Ca 2+

+CO 2↑+H 2O

②铁跟稀盐酸反应:Fe +2H +

===Fe 2+

+H 2↑

③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 -+Br 2===2Br -

+I ④铁跟硫酸铜反应:Cu 2+

+Fe===Fe 2+

+Cu

⑤碳酸氢钙溶液跟足量烧碱溶液反应:Ca 2+

+HCO -

3+OH -

===CaCO 3↓+H 2O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④

13.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 3+

生成的是( )

A .硫酸

B .氯水

C .硫酸锌

D .氯化铜

14.在2009年10月1日,新的饮用矿泉水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正式实施,其中“溴酸盐(BrO -

3)”这一潜在致癌物质被做了严格限制。有关专家解释,矿泉水在开采过程中会含有少量溴化物(Br -

),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经臭氧(O 3)处理逐渐转化成溴酸盐。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溴化物(Br -)得到电子

B.该过程中臭氧(O3)是氧化剂,溴酸盐(BrO-3)是还原剂

C.该过程中溴元素被还原,氧元素被氧化

D.该过程中溴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15.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是()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1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的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 nm~36 nm(1 nm=10-9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不能通过滤纸

D.磁流体微粒的直径比Fe2+小

18.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⑥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A.①②③④B.⑤⑥C.②③⑥D.③

19.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的是()

A.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加足量稀HCl

B.Ba(OH)2溶液与KNO3溶液加足量稀H2SO4

C.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加足量稀HCl

D.Ca(OH)2溶液与FeCl3溶液加足量稀HNO3

20.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为-1价)()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之比为1∶1

21.某溶液中含有HCO-3、CO2-3、SO2-4、Na+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HCO-3B.CO2-3C.SO2-4D.Na+

22.如图CB2-2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

图CB2-2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2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24.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H2SO4+2HI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I->Fe2+>H2SO3 >NO B.H2SO3 >I->Fe2+>NO

C.Fe2+>I->H2SO3 >NO D.NO >Fe2+>H2SO3 >I-

25.向一定量的Fe、Fe3O4、Fe2O3、FeO的混合物中加入2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反应溶解,放出4.48 mL(标准状况)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那么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得到铁的质量为() A.11.2 g B.5.6 g C.2.8 g D.无法计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8分)下列四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1)以上四组物质中类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该反应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否”)。若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是氧化剂(若“否”此空不填)。

27.(16分)铁在工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1)正常人体内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

则,在人体中进行Fe3+→Fe2+的转化时,Fe3+作________剂,发生________反应。

(2)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黄色物质FeCl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制取Fe(OH)3胶体的操作是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证明胶体已经制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8.(10分)将单质Fe、Cu与FeCl3、FeCl2、CuCl2溶液一起放进某容器内,根据下述不同情况,填写金属或金属离子。

(1)充分反应后,如果Fe有剩余,则容器内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_。

(2)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还有大量Fe3+,则还含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

(3)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有较多Cu2+和相当量的Cu,则容器内不可能有________。

29.(16分)(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③液态醋酸④汞⑤BaSO4固体⑥纯蔗糖(C12H22O11)⑦氨水

⑧熔化的KNO3

(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KHSO4熔融状态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小苏打与过量石灰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砒霜As2O3与Zn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

①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②As2O3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A.氧化性B.还原性C.酸性D.碱性

③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④若生成0.2 mol AsH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溶液中X2O2-7与SO2-3数目之比为1∶3时正好完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单元测评(二)B

1.A[解析] B中的Na2CO3虽俗名为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但它属于盐,错误;C中的NH3·H2O为碱,错误;D中的Mn2O7为酸性氧化物,错误。

2.A[解析] 酸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故X包含Y,A错误。

4.B [解析] A 项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错误;C 项CaCO 3 应写化学式,错误;D 项应为:

H +

+SO 2-

4+OH -

+Ba 2

=BaSO 4 ↓+H 2O ,错误。

5.D

6.A [解析] K 2Cr 2O 7与乙醇反应时,C r +62O 2-7 Cr 3+铬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K 2Cr 2O 7是氧化剂,Cr 3+

是还原产物;乙醇是还原剂,表现还原性,A 正确。

7.B [解析] MnO -

4 为紫色,A 错误;碱性条件下,H +

不能大量共存,C 错误;Fe 3+

是黄

色,且不能与OH -

大量共存,D 错误。

8.A [解析] 依据酸电离出的H +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A 错误。

9.C [解析]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A 错误;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 3O 4和H 2,B 错误;Fe 3+

与KSCN 产生红色可溶性物质而不是沉淀,D 错误。

10.D [解析] A 中钾元素的价态没变化,错误;B 中钾元素的价态没变化,错误;C 中H 的化合价没变化,错误。

11.B [解析] 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H +

,A 错误;先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 -

,B 正确;在含Fe 2+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C 错误;含Fe 3+

的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而不是生成沉淀, D 错误。

12.D [解析]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该写成化学式,①错误;③中生成的单质碘化学式不对,且离子电荷数没有配平,③错误; 因Ca(HCO 3)2溶液跟足量的烧碱溶液反应,溶液中的OH -

足够将HCO -

3电离出的H +

中和,生成物中应有CO 2-

3,正确写法

应该是:Ca 2+

+2HCO -

3+2OH -

===CaCO 3↓+CO 2-

3+2H 2O ,⑤错误。因此D 项正确。

13.B [解析] 铁屑溶于过量稀盐酸时:Fe +2HCl===FeCl 2+H 2↑,若使Fe 2+

转化为Fe 3

时,须加入氧化剂(Cl 2、HNO 3、KMnO 4等),B 正确。

14.D [解析] 溴化物(Br -

)经臭氧(O 3)处理逐渐转化成溴酸盐,溴元素由-1价变为+5价,Br -

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O 3 是氧化剂,氧元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 正确。

15.C [解析] 2FeCl 3+Fe =3FeCl 2,主体成分FeCl 3被消耗了,A 项错误; 2FeCl 3+Fe =3FeCl 2,CuCl 2+Fe =FeCl 2+Cu ,主体成分FeCl 3被消耗了,B 项错误; Fe +H 2SO 4=FeSO 4+H 2↑,而Cu 不与稀硫酸反应,C 项正确; Na 2SO 4、Na 2CO 3均与BaCl 2反应:Na 2SO 4+

BaCl 2=BaSO 4↓+2NaCl ,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主体成分Na 2SO 4被消耗了,D 项错误。

16.B [解析] B 项,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17.B [解析] 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 nm ~36 nm(1 nm =10-

9m),所以磁流体是一种胶

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通过滤纸、分散质微粒直径比溶液中溶质大等,B 正确。

18.D [解析]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是酸性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①错误;非金属氧化物有酸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如CO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②错误;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③正确;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酸性氧化物,④错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溶于水,故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⑤错误;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能跟碱反应,如不成盐氧化物,与酸与碱均不反应,⑥错误;

19.D [解析] A 项中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HCl ,错误; B 项中产生硫酸钡沉淀,错误;C 项中产生的碳酸银沉淀最后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错误;D 项中产生的Fe(OH)3沉淀最后溶于足量稀HNO 3中,正确。

20.D [解析] 首先分析四种元素价态的变化:Na 的价态反应前后都是+1价,B 反应前后都是+3价,O 反应前后都是-2价,变价元素只有H ,NaBH 4中-1价氢被H 2O 中+1价氢氧化,发生归中反应生成H 2,D 正确。

21.C [解析] 加入Na 2O 2后,因2Na 2O 2+2H 2O===4NaOH +O 2↑,使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又因发生反应:HCO -

3+OH -

===CO 2-

3+H 2O ,使溶液中HCO -

3的浓度减小,CO 2-

3的

浓度增大, C 正确。

22.A [解析] 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内主要发生的反应有:CaCO 3=====高温

CaO +CO 2↑,SO 2+CaO =CaSO 3,2CaSO 3+O 2=2CaSO 4,上述三个反应中没有置换反应,A 正确。 23.A

24.B [解析] 反应H 2SO 3+I 2+H 2O =H 2SO 4+2HI 中,还原剂为H 2SO 3,还原产物为HI ,则还原性:H 2SO 3>I -

; 反应2FeCl 3+2HI =2FeCl 2+2HCl +I 2中,还原剂为HI ,还原产物为FeCl 2,则还原性:I ->FeCl 2;反应3FeCl 2+4HNO 3=2FeCl 3+NO↑+2H 2O +Fe(NO 3)3中,还原剂为FeCl 2 ,还原产物为NO ,则还原性:FeCl 2 >NO ,以上综合排序后: H 2SO 3 >I -

> Fe 2+

> NO ,B 正确。

25.B [解析] 200 mL 1 mol·L

-1

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反应溶解,生成气体,所得溶液

中加入KSCN 溶液无红色出现,即溶液中的溶质全部为FeCl 2,由电荷守恒得n(Fe 2+)=12

n(Cl

)=12

×0.2 L ×1 mol ·L -

1=0.1 mol ,所以一定量的Fe 、Fe 3O 4、Fe 2O 3、FeO 中共含有n(Fe)=0.1 mol ,当用足量的CO 还原时,得到0.1 mol 铁,质量为0.1 mol×56 g·mol -

1=5.6 g 。 26.(1)CO 2 Cu 或H 2 O 2 H 2O (2)是 O 2

[解析] (1)A 选项中除CO 2外,其他均为金属氧化物;B 项中除Cu 外,其他均为非金属单质,除H 2外其余都是固体;C 选项中除O 2外,其他均为金属单质;D 选项中除H 2O 外,其他均为酸。(2)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O 2是氧化剂。 27.(1)氧化 还原 (2)Fe +2H +

=Fe 2+

+2H 2↑ (3)2Fe +3Cl 2 =2FeCl 3 6e -

,)

(4)向沸水中滴加几滴1 mol·l -

1 FeCl 3溶液 ,继续加热,直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 Fe 3

+3H 2O =====△Fe(OH)3(胶体)+3H +

丁达尔效应

28.(1)Fe 3+

、Cu 2+

(2)Cu 2+

、Fe 2+

Fe 、Cu (3)Fe 3+

、Fe

[解析] 根据Fe +2Fe 3+

===3Fe 2+

,Fe +Cu 2+

===Cu +Fe 2+

,Cu +2Fe 3+

===Cu 2+

+2Fe 2+

,若Fe

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Fe 2+

,不可能有Fe 3+

、Cu 2+

;如果容器内还有大量Fe 3+

,则还含

有Cu 2+

和Fe 2+

,一定没有Fe 和Cu ;如果容器内有较多Cu 2+

和相当量的Cu ,则容器内不可

能有Fe 3+

和Fe 。

29.(1)④⑦⑧ ①③⑤⑧ ②⑥

(2)①KHSO 4=K +

+HSO -

4 ②Ca(OH)2+HCO -

3=CaCO 3↓+H 2O +OH -

(3)

②A ③ZnSO 4 AsH 3 ④1.2N A (4)+3价

[解析] (3)反应中,Zn 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ZnSO 4 是氧化产物;As 2O 3 中As 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3价,As 2O 3 表现氧化性,AsH 3 是还原产物;每生成2 mol AsH 3 转移12 mol e -

,若生成0.2 mol AsH 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1.2N A ;

(4)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解答。由题意X 2O 2-

7在反应中作氧化剂,SO 2-

3→SO 2-

4过程中每个离子

失去2个电子,3个离子共失去6个电子,则1个X 2O 2-

7在反应中应得到6个电子。设反应

后X 的化合价为a ,则得到2×(6-a)个电子。根据上述分析,2×(6-a)=6,解得a =+3。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 M m = NA N =Vm 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 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 升 失 氧 还,降 得 还 氧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从本质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 (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 (2)金属的化学通性: 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

④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3)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①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④碱性氧化物+水→碱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4)碱的化学通性: 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④盐→新碱+新盐 (5)盐的化学通性: ①盐+酸→新盐+新酸②盐+碱→新盐+新碱③盐+盐→新盐+新盐 (6)化学反应的分类 ①根据反应形式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电子得失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化学粒子特征分:分子反应和离子反应等。 三、胶体 1.分散系 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注意:分散系由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和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组成,依据分散质粒子粒度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让光线照射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溶液和胶体(液溶胶)。 (2)电泳现象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同种分散质粒子带同种电荷,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使它们不容易聚集成大于100nm的大颗粒,故可以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量1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①n= N/N A N:微粒个数N A: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2.摩尔质量M ②n= m/M m:物质质量 M:摩尔质量,单位g?mol-1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四、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 3.胶体提纯:渗析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反应则不共存,下列离子间不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不共存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等不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H+与ClO-、F-、S2-等弱酸酸根离子不共存; OH-与NH4+等弱碱阳离子不共存; HCO3-与H+、OH-均不共存。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Fe3+、MnO4-、ClO-、NO3-(H+); 还原性离子:Fe2+、S2-、SO32-、I-等 5、离子检验: NH4+、Fe3+、Fe2+、Mg2+、Al3+、Cu2+ CO32-、SO42-、Cl-、Br-、I-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课后答案

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8页) 1.C 2.D 第二节(18页) 1.(1)B (2)氧气、水蒸气;煤油。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后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而不发生生成铜的置换 反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 2. (1)B (2)先变红,后褪色。 第三节(26页) 1`6.02×1020个 2`(1)1×10-6 mol (2)2×10-6 mol 1.204×1018 3` 2×10-3mol/L 500 L 4` 不相等。第二种情况下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对于第一种情况,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 ,其浓度小于1mol/L。 5`一定条件下: CO + 2H2→CH3OH ① 1个CO + 2个H2→1个CH3OH ② N A个CO + 2N A个H2→N A个CH3OH ③ 1mol CO + 2mol H2→1mol CH3OH ④ 28g CO + 4g H2→

32g CH3OH ⑤在同温同压下,且温度高于甲醇沸点时: 1L CO + 2L H2→1L CH3OH 6`1.204×1023个 本章自我测评(28页) 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 Na2CO3+H2O 2` (1) H O Cl (2) HCl 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3`略 4` D 5`(1) 0.050 L; 0.050 L。 (2)知道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取用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了其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十分方便。 (3) ①40g ②abdcfe ③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第二章 第一节(38页) 1`(1)碱性氧化物 (2) CaO+ H2O = Ca(OH)2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n 表示 2、意义: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表示的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3.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不得随意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含有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它表示的是物质中微粒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 =粒子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A N N n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单位:mol -1(/ mol ) 数值:0.012kg 12C 中所含12C 原子的个数(kg kg 2610993.1012.0-?) 近似值:6.02×1023mol -1 (6.02×1023/ mol )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应用于宏观物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在使用时必须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1molH 、1molH+。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 三、摩尔质量 如何由物体质量求出微观粒子个数呢? 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 ?→??A N 粒子个数 单个粒子质量很难称量,但大量粒子总质量可称量。(分子质量约10-26~10-25 kg ,若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总质量约为10-3~10-2kg ,即1g ~10g )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即每摩尔粒子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 m M n ==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粒子物质的量 2、单位:()()mol kg mol kg mol g mol g //,11--??或 3、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质量。 即:H 2O 分子量为18,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4、相关计算 例题1.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约 个水分子(6.02×1023) 0.5mol O 2中含有约 个O 2分子(3.01×1023) 2 mol H +中含有约 个H +(1.204×1024) 2. 在反应X+2Y=R+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mol 氯分子的质量是71g C 、0.5mol 硫酸的质量是49g D 、0.006k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大全,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 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 Na 2O 2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4Na + O 2 == 2Na 2O 2、Na 与H 2O 反应:2Na +2H 2O == 2NaOH +H 2↑ 3、Na 2O 2与H 2O 反应: 2Na 2O 2+2H 2O == 4NaOH +O 2↑ 4、Na 2O 2与CO 2反应: 2Na 2O 2+2CO 2 == 2Na 2CO 3+O 2 氯气的相关反应:1、实验室制Cl 2 : 4HCl(浓)+MnO 2 == Cl 2↑+MnCl 2+2H 2O 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 2 == 2FeCl 3 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 2 == CuCl 2 4、钠与氯气反应:2Na + Cl 2 == 2NaCl 5、氯气与氢气反应:Cl 2 + H 2 == 2HCl 6、氯气与水反应: Cl 2+H 2O == HCl +HClO 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8、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 2HCl + O 2↑ 9、工业制漂白粉: 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10、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H 2O + CO 2 == 2HClO +CaCO 3↓ 11、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 2O + CO 2 == CaCO 3↓ + 2HClO 2HClO == 2HCl +O 2↑离子检验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 2++ SO 4 2— == BaSO 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 2+ + CO 32— == CaCO 3↓ 3、银离子的检验: Cl — + Ag + == AgCl ↓铁的相关方程式 1、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 2+H 2↑ 铁和稀硫酸Fe +H 2SO 4 == FeSO 4+H 2↑ 2、铁置换金属铜Fe +CuCl 2 == FeCl 2+Cu 铁置换金属银Fe +2AgNO 3 == Fe(NO 3)2+2Ag 3、铁和非金属反应:3Fe +2O 2 == Fe 3O 4 Fe +S == FeS 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FeO +2HCl == FeCl 2+H 2O 磁性氧化铁和稀盐酸:Fe 3O 4+8HCl == FeCl 2+2FeCl 3+4H 2O 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2 + Cl 2 == 2FeCl 3 点燃 光照△△点燃点燃光照点燃点燃加热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一、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 1.钠与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2==2Na 2O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 2=====△ Na 2O 2 2.钠与水反应 2Na+2H 2O=2NaOH+H 2↑ (反应物系数为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Na 2O 2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反应物系数为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反应物系数为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 3和Na 2CO 3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CO 3+ HCl = NaCl+NaHCO 3 (先无明显现象) NaHCO 3+ HCl = NaCl+H 2O+CO 2↑(后产生大量气体 较快)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 2CO 3+ 2HCl = 2NaCl+H 2O+CO 2↑(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 3=Na 2CO 3+H 2O 二、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Cl 2 1.与金属单质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点燃 2FeCl 3 (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2=====点燃 CuCl 2(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 2.与非金属单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点燃 2HCl (苍白色火焰 产生白雾)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 2+H 2O=HClO+HCl 4.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 2O (氯气的尾气处理) 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 2+2Ca(OH)2=CaCl 2+Ca (ClO )2+2H 2O CaCl 2和Ca (ClO )2叫漂白粉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三、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理量-物质的量 单位-摩尔(mol ) ①n= N/N A N 代表微粒个数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1023 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M ②n= m/M M 代表物质质量 M 为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 ?mol -1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