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河南对口升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河南对口升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河南对口升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河南对口升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集合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1、子集: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n

2,真子集个数为12-n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之间的运算

1、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2、并集:{}

B x A x x B A ∈∈=或|Y 3、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四、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q 是p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加法法则: 2、乘法法则: 3、传递性: 4、移项: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注:当0

三、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

?<<-?><-<>?>>a x a a a x a x a x a a x )0(||)0(||或

第三章 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的条件:

(1)分式中的0≠分母;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 (3)对数的真数0>,底数10≠>且; (4)零指数幂的底数0≠。 2、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一设二求三判定

设:21,x x 是给定区间( )上的任意两上不等的实数

函数为减函数函数为增函数00)

()(121

2??-=?-=?x

y

x

y x f x f y x x x

(2)奇偶性:

判断方法: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x f 与)(x f -的关系: )()(x f x f =-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非奇非偶 图象特征: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一次函数 1、

)0(≠+=k b kx y

当0=b 时kx y =为正比例函数、奇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

?<>四象限。,减函数,图象定过二

象限。增函数,图象定过一三

0,0k k

三、二次函数:

1、解析式:)0()

)(()(212

2≠??

???--=+-=++=a x x x x a y k

h x a y c

bx ax y 两点式:顶点式:一般式:

2、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和性质

第四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一、有理指数

1、零指数幂 规定:)0(10

≠=a a 2、负整指数幂 a a

11

=

-; n n

a

a 1=- (+∈≠N n a ,0) 3、分数指数幂 n n

a a =1; n m n

m

a a = ),,(为既约分数且

n

m

N n m +∈

4、实数指数幂运算法则 n

m n

m

a a a +=?; m n m n a a

a -=; mn n m a a =)(;m

m m b a ab =)( (n m b a ,,0,0>>为任意实数)

二、指数函数

三、对数

1、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N a

N

=log ;1的对数是零 01log =a ;底的对数是1 1log =a a

2、对数的换底公式:)0,1,0,1,0(log log log >≠>≠>=N b b a a a

N

N b b a 3、积、商、幂的对数: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M p M a p a log log = 4、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常用对数N N lg log 10=;自然对数)71828.2(ln log Λ==e N N e 四、对数函数

第五章 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

1、所有与a 角终边相同的角表示为{

}

Z k k ∈+?=?

,360/αββ 2、象限角:a 为第一象限角,Z k k k ∈+<

<,22

2ππ

απ

a 为第二象限角,

Z k k k ∈+<<+,222

ππαππ

0

<+,22

32ππ

αππ a 为第四象限角,

Z k k k ∈+<<+,2222

3ππαππ

3、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已知角a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x,y),(r=2

2

y x +)

则x

y

a r x a r y a ===

tan ,cos ,sin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二、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平方关系式:1cos sin 2

2

=+a a 商数关系式:a

a

a cos sin tan = 三、诱导公式:

为偶数)k (sin )sin(a k a =+π 为奇数)k (sin -)sin(a k a =+π

为偶数)k (cos )(cos a k a =+π 为奇数)k (-cos )(cos a k a =+π

为整数)k (tan )(tan a k a =+π

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βββsin cos cos sin )sin(a a a ±=± βββsin sin cos cos )cos(a a a μ=± β

β

βtan tan 1tan tan )tan(?±=

±a a a μ

五、二倍角公式

a a a cos sin 22sin =

a a a a a 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

-=a a

a 2

tan 1tan 22tan 六、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 应用范围:(1)已知两角与一边(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两解,一解或无解) 七、余弦定理:

A bc c b a cos 2222-+=,

B bc c a b cos 2222-+=,

C bc b a c cos 2222-+=

应用范围:(1)已知三边(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八、三角形面积公式

S=

21absinC=21bcsinA=2

1

acsinB

九、三角函数性质:

第六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第七章 平面向量

(一)有关概念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 向量的方向:有向线段的方向。 大小和方向是确定向量的两个要素。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记作。 (二)向量的加法,减法 (三)向量的运算律

(四)向量的内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θ

θ叫做和的内积,记作· 即 ① ·

cos θ

注意:内积是一个实数,不在是一个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 =0 =(a ,1,a 2,) =(b 1,b 2) ② ·=a 1b 1+a 2b 2 (五)向量内积的运算律

① ·=·

②(λ)·=λ(·)=·(λ) ③(+)·= · + ·

(六)向量内积的应用=(a ,1,a 2,) =(b 1,b 2)

① 向量的模:a

a a ρρρ?=

|| 2221||a a a +=ρ ② 与b 的夹角:|

|||cos b a b a ρρρρ?=θ 2

2

2122212

211cos b b a a b a b a +?++=θ

(七)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 =(a ,1,a 2,) =(b 1,b 2) 则 ① +=(a 1+b 1,a 2+b 2) ② -=(a 1-b 1,a 2-b 2) ③λ=(λ a 1,λ a 2)

⑵数乘运算律

①)(a βλ=(λβ) ②)(b a +λ=λ+λ (μλ+)=λ+μ ③(-1)=-

⑴加法运算律 ①a +b =b +a

②(a +b )+c =a +(b +c ) ③+=+=

④a +(-a )=(-a )+a =0

④·=a 1b 1+a 2b 2 (八) 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设 =(a ,1, a 2) =(b 1,b 2) 则 ⑴向量平行的条件:∥?=λ

∥? a ,1b 2- a 2b 1=0 ⑵向量垂直的条件:⊥?·=0 ⊥? a ,1b 1+ a 2b 2=0

解析几何

直线

一、直线与直线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2)、倾斜角的范围:ο

ο

1800≤≤α 2、直线斜率 B A x x y y k -=--=

=1212tan α(其中0,2

,12≠≠≠B x x π

α)

注: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倾斜角为ο

90时,斜率不存在。 3、直线的截距

在x 轴上的截距,令0=y 求x 在y 轴上的截距,令0=x 求y

注:截距不是距离,是坐标,可正可负可为零。 4、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1)方向向量:平行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方向向量为),(),1(A B a k a -==ρ

ρ或 (2)法向量:垂直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法向量为),(B A n =ρ

二、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几种特殊的直线: (1)x 轴:0=y

(2)Y 轴:0=x

(3)平行于X 轴的直线:)0(≠=b b y (4)平行于Y 轴的直线:)0(≠=a a x

(5)过原点的直线;kx y =(不包括Y 轴和平行于Y 轴的直线)

与直线0=++C By Ax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 C m By Ax ≠=++

与直线0=++C By Ax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 Ay Bx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00y x 到直线0=++C By Ax 的距离2

2

00|

|B

A C By Ax d +++=

2、两平行线

:0:2211=++=++C By Ax l C By Ax l 间的距离2

2

12||B

A C C d +-=

五、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2

122

12)()(||y y x x AB -+-=

2、中点公式:???

???

?+=+=222

10210y y y x x x

圆的一般方程

022=++++F Ey Dx y x )04(22>-+F E D

)2

,2(E D -- 2

422F

E D R -+=

二、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相切

相交

相离

r d =

r d < r d >

2、过圆2

22r y x =+上点),(00y x 的切线方程:200r y y x x =+

3、圆中弦长的求法:

(1)222d r l -=(d 是圆心到弦所在直线的距离) (2)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4))[(1(212212x x x x k l -++=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标准 方程

( )

图像

范围 b y a x ≤≤,

a y

b x ≤≤,

对称轴 关于x 轴y 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顶点坐标 A 1(-a ,0)A 2(a ,0), B 1 (0,-b) B 2(0,b) A 1 (0,-a) A 2 (0,a) B 1(-b ,0)B 2 (b ,0) 焦点坐标 F 1(-c ,0), F 2(c ,0)

F 1(0,-c), F 2(0,c)

半轴长 长半轴长是a ,短半轴长是b

焦距 焦距是2c a .b ,c 的关系 a 2

=b 2

+c

2 b 2

=a 2

-c 2

离心率

)10(122

<<-==e a

b a

c e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标准 方程

(a>0,b>0)

(a>0,b>0)

图像

渐近线 x a

b y ±=

x b

a

y ±=

对称轴 关于x 轴y 轴成轴对称

顶点坐标 A 1(-a ,0),A 2 (a ,0) A 1 (0,-a), A 2 (0,a) 焦点坐标 F 1(-c ,0), F 2(c ,0)

F 1(0,-c), F 2(0,c)

离心率 22

1a

b a

c e +==(e>1)

a .

b ,

c 的关系 c 2

=a 2

+b

2 b 2

=c 2-a

2 a 2

=c 2-b

2

c>a>0,c>b>0

图形

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

??0,2p

2p x -

=

??? ??-0,2p

2p x =

??? ??2,0p

2p y -

=

?

?? ?

?

-2,0p 2p

y =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注意:一次变量定焦点,开口方向看负正, 焦点准线要互异,四倍关系好分析。

px

y 22-=()

0>p py

x 22

=()

0>p py

x 22-=()

0>p px

y 22=()

0>p

第九章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体对角线长为

222c b a ++ ,体积为abc

2.h S 底棱柱

=V h S 3

1

底椎体

=V

3.球的表面积公式:2R 4π=球

S 。体积公式:3R 3

4

V π=球

第十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一)排列

1排列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m

2排列数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 (m ≤n )个元素进行排列,所有不同的排列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 个不同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m

n

3排列数的计算公式:A m

n =n(n-1)(n-2)…(n-m+1) 其中(n,m ∈N *

且m ≤n) A n n =n(n-1)(n-2) …3·2·1 4 n 的阶乘

① n!=n(n-1)(n-2) …3·2·1 ②A m

n = n(n-1)(n-2)…(n-m+1)=)!

(!

m n n -

A n n = n!

① 规定:0!=1 (二)组合

1组合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不管顺序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组合与顺序有关)

2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m

n

3组合数的计算公式:C m

n =

m

m

m

n

A

A

=

!

)1

(

)2

)(

1

(

m

m

n

n

n

n+

-

-

其中(n,m∈N*且m≤n) 规定:C0

n

=1

4 组合数的性质

① C m

n =C m

n

n

-

②C m

n1+= C m

n

+C1-m

n

(三)二项式定理

⑴公式

(a+b)n=C0

n a n+C1

n

a1-n b+…+C1-n

n

ab1-n+C n

n

b n

(2)通项公式

T

1+r =C r

n

a r

n-b r其中C r

n

称为二项展开式中第r+1项的系数

(3) 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①展开式共有n+1项;

②a的指数由n逐渐递减1到0.b的指数由0逐渐递增1到n;

③二项式系数依次为C0

n ,C1

n

,C2

n

,…, C n

n

,且第r项与倒数第r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④n为偶数时,展开式的项数为奇数项,展开式的中间一项二项式系数最大;n为奇数时,展开式

的项数为偶数项,中间两项二项式系数最大;

(4)两个等式

C0 n +C1

n

+C2

n

+…+ C n

n

=2n(在二项式定理中,令a=b=1可得)

C0 n +C2

n

+C4

n

…+ C n

n

=21-n(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都为21-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