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

发表时间:2018-07-23T16:29:33.6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祁月胜1 杨霄2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影响下,中学各学科知识教学都有待创新,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研究调查,各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实现创新教学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礼县龙林镇初级中学,甘肃陇南 742200;2礼县城关镇南城小学,甘肃陇南 7422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影响下,中学各学科知识教学都有待创新,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研究调查,各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实现创新教学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鉴于此,本文也将针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这一主题内容展开浅析。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展开浅析

引言:

中学生其实也面对着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既源于自身不够努力,同时也是因为受到教师教学模式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模式几乎不具创新性,而这样则很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当前各学科知识的基本教学现状进行浅析,在此基础上也会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现状

1.1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千百年来,应试教育的思想,理念对于我国教育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冠以“一考定终身”的消极理念更是直接折射到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上。虽然国内教育界和先关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口号,并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是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磨灭的。

当下,我国中考依旧是凭借最终的分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种考查模式的存在无疑使得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总而言之,在这种大背景下的深入影响下,学生依旧是因考试而学习,以致于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2部分中学对于教育教学创新认识不够

当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一系列的课程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开展的。但是多数中学对于教育教学创新重要性认识都不够。

比如: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科目为主。因此唯分数论的现象比较普遍,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很少开展,而且也根本不会被纳入考试的范畴。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初中生由于年龄过小,眼界过窄等原因,常常会犯很多思想上的错误,而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够重视所造成的结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的创新性

2.1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展开教学活动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中学教育教学领域在发展中也备受影响。想要促使中学教育教学实现创新,作为优秀学科教师,应该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利用。

以初中数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就可以通过动态视频展示出大树、太阳等自然景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探讨它们和勾股定理知识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到英语课程教学中,以“《wild animals》”这篇课文为例,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有效掌握其中的重要单词,比如:kangaroo、dolphin等等。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单词做成相应的动画图片或者是幻灯片,这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必定更加强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出现以及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有效提高。

2.2组织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深入投入到学习中。想要促使各学科知识教学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开展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以初中化学为例,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围绕“能燃烧的糖果”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因为糖果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零食,所以会积极思考“糖果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燃烧”,而具体实验就是将烟灰抖到糖果上,随之就会出现糖果被点燃的现象。其科学解释就是:烟灰里面含有锂这一金属物质,与此同时,也将对“锂”的工业作用形成基本认识和了解。

以初中物理为例,它本身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知识,尤其是一些实验课程教学,如果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其中。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要求使劲拉特定的实验演示仪器,可不管如何用力,最后都难以成功将其拉开。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只要将阀门打开,并稍微用力就能够成功将两个半球分开,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本身的探索欲望也会变得更加强烈。

尤其是像物理,以及化学这样理科性质较强的学科知识,如果教师教学模式依旧单一,枯燥,不管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教学效果的获得都会受到诸多阻碍和影响。所以在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中,组织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十分重要。

2.3创新具体的教学方式

同样一篇文章,使用不同教学方式,最后所获得的教学效果通常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以初中历史为例,教师在教学有关唐朝文化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家,诗人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就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其实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加深课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比如:李白是唐朝十分有名的一位诗人,其为唐朝文化繁荣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教师在为学生描述李白性格特点,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以一首耳熟能详的诗词--《赠汪伦》作为切入点。唐天宝元间,汪伦对李白极为仰慕,于是就盛邀李白到桃花潭游玩。两人可谓是志趣相投,相见恨晚,每天都对酒吟诗,十分愉快。一转眼,李白就要离开桃花潭,很多人都对他依依不舍,为了表示对村民们的感谢,以及和汪伦之间所建立起的深厚友情,李白在感动之余还立即写出了《赠汪伦》这首诗。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07-01 创新教育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而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却比较晚。我国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课业负担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因此把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本文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 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1.2 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

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而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应开创以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新局面。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呢? 标签:初中数学创新 创新教育己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的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呢?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教师。教师要确立以创新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增强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教学方法的自觉性。因此教师要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融洽师生关系,确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有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 二、逆向思维,激发探索精神 逆向思维是指由因索果,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有时由原因变结果,有时结果也反过来影响原因,如果把原因和结果倒置过来思考,常常会得到新的启发,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接着来一个反问:具体什么条件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除了定义外还有没有别的判定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学生经过思考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证明这此猜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由旧知识获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三、注重开放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改变传统的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屮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篇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对教 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在探索教育发展屮,深度学习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剖析高屮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教师改变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促进高屮数学教学领域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深度学习成为素质教育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模式逐步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在数学的深度学习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本身及知识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l]o因此,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深度学习的现状及影响高屮数学深度学习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深度学习在高屮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一)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突岀

数学学习内容的联系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自学、乐学的能力,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深度学习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自身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形成独特的见解,实现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数学深度学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和反复实践的过程。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2]。 二、高中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分析 (一)从家庭文化角度分析从目前的家庭教育形式来看,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及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认知,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1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

革!这是从课程层面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

浅谈创新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创新初中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1-07-18T09:51:29.22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温浩伟[导读] 新的数学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在教学阶段要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温浩伟(邯郸市第二中学河北邯郸 056000 ) 【摘要】遵循新课标准,科学探究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质量。 【关键词】数学;创新;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与创新的方法,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必学研究的问题,必学革新的问题。教师要有高起点严要求的不懈追求,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把深奥的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在枯燥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不单是传授好知识,还要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思考基础。初中学生正是善于观察思考,实验探索的最活跃时期,应抓住学生在感知问题解决问题中,心里求知欲望的深刻变化过程,有的放矢的开展好教学创新,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1.课前设计创新方案 新的数学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在教学阶段要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神圣而又崇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施教的科学指导与严格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数学教师身负重要使命,在立志教书育人的同时,理应具有蜡烛燃烧的无私精神,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心里素质,放松的心态。在备课的过程中,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主动把能与数学与实际结合的写出来。根据每一节课的所讲知识,事先规划好设计好,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串起来,突出重点找出难点,让学生跟着知识的指挥棒前进,避免误入黑暗的隧道,使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出口。把何时提问何时思考都要详尽地写在教案上,只有科学地掌控着知识与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地去讲解。只有精心设计好创新方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适时地互动,是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标志,那种教师只顾自己埋头不停地讲解,不顾学生的需求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地。课前规划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创新方案,是知识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因为只有这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才会使课上教学的第二步才会走的扎实。这是成功的保障,这是创新的措施,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 2.课堂提出创新问题 问题是探索和思考的出发点,只有善于提出针对性极强的数学问题,数学的知识就会迎刃而解。根据认知理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是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每节课的要求提出新颖的科学的,是学生所要的问题。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提问题上,曾有过很科学的名言,其意是没有公式之前要找出公式,也就是要不断思考提问题。完成这一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要深刻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其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这一施教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全面调动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广泛参与。同时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情感。在学习知识的间隙还要及时地讲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趣闻。当然是最有说服力的,是最有影响力的。例如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数学成就及其他创造的哥德巴赫猜想,利用这些有理有据的事实去影响去教育学生,使他们看到高山并看到攀登者的艰辛与取得成功后的快乐。课堂创新问题的提出,不要弄巧成拙要做到遵循教材,尊重学生,按教学规律,提一些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对知识有联系的问题,与本节知识密不可分的问题。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知识,增加学习的快乐感,活跃学习的氛围。有了课堂创新的问题,学习的难度就会减轻,学习的欲望就会增强,学习的效果就会良好。 3.课下创新作业批改 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基本就是固有的框子,那就是教师课上满堂灌,课下留作业批作业。这一旧的方式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与创新数学教学是相悖的。在创新数学教学的环节中,课下作业批改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做法上创新。过去基本是学生作业全批全改,这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上面。假如一个班50名学生,每一天的批改量是可想而知的,在加上平时单元测验,那么留给教师备课讲课的时间就会减少,或者没有充足的精力去做应该做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要给学生更多时间去做,开发其智力培养动手能力是教育目的。根据学生善于动脑动手的实际,可以尝试课堂上随留随批,让学生集体讨论统一批改。再则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出批改小组长分别去批改,把遇到的难题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再有教师课堂集中批改。实行这样的做法并不是说教师就放任自流,而是从宏观上高度把握,注重引导和点拨,形成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分担,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这样不仅是解决了学习中的难题,更主要是增强了了解加深了情感,是班级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群体,打造出一个坚强的向上的团队精神,对学生成长成才都是有巨大作用的,知识与品德,性格与心里健康成长,才是教师最终的教育目的,才是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说,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能力与心里放在重要位置,教师一定要引导好教育好管理好,并运用切实可行的先进的施教方法,重在把学生作为主体教育对象,教师不可全包全揽一味去做,不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探索,这样是与当前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相悖的。只有认识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去付诸实施就会是一个与时具进的好教师。

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永顺石堤镇初级中学樊彬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简单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初中老师都能够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特别是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方法简单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灌输式”、“说教式”、“传授式”仍然是其主要的教学方法,“台上教师讲、台下学生听”,还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往往事倍功半。 2.教学载体匮乏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学教学载体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在数学教学中发展作用,初中教学工具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教学创新。 但从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整体情况看,尽管很多初中学校购置了大量的现代化教具,很数学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比较落后,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更是落后,还没有完全摆脱“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无法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1.激发学生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必须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热情,通过形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愿意学习数学而且能够学好数学。教师要把“情感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举措,采取与学交朋友的方式不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使数学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愿意上数学教师的课。还要积极开展“指导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制约学习计划,当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细心讲解,着力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说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初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过去说教、灌输、传授等传统、落后、枯燥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创新理念,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只要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只要能够强化学生综合素质,都应当大胆尝试,特别是学校领导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王瑶 【内容摘要】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首先要找准自我,其次要反思自我,然后要超越自我,最后要悦纳自我。 【关键词】渗透基础服务权力反思超越悦纳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根据课标精神,我想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1.一个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生命的碰撞。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实践中,不少教师心目中有教书而无育人,有知识而无生命,不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待。这种对个体特殊性以及个体生成方式的忽视,最严重的结果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变为不需要变革的一次次封闭的循环过程,使课堂“沙漠化”。人的生命是教育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体现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2.两个基础 (1)做人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师的责任。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人”。上海有位中学优秀校长认为他小学的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有一天数学课上要考试,他由于踢足球把膀子摔断了,绷着绷带不能写字,这时老师走过来,轻轻的对他说:“不要急,你说我帮你写。”老师就这样帮他答完了卷子。这件事使他很感动,他想天下什么人最好?老师最好,自己将来一定当她那样的老师。后来,他数学学得很好,考上了大学的数学专业,参加教育工作后,成了优秀的数学特级教师。试想,如果教师先将他数落一番,进而将他逐出考场,我敢肯定的说,他绝不会成为一名教师,更别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了。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教科书要求的知识点,但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却遇到困难,很多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他们的掌握程度仅仅局限熟练掌握某一类题型,当提问方式发生变化时,学生便不知该如何挖掘和运用知识。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可以总结为学生随知识点的掌握过于片面,思想僵化,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问题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并不少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从思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我国教育界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狂潮,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那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这对于我国未来一代的培养和民族社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

呢?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或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创新意识。在2000年初(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对数学创新意识有更为明确而具体的阐述: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它至少包括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数学创新观念。 二、准确把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的意识。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一是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

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何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任何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且最终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很必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人,需要平等与尊重 从社会学上看,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学习首先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无论他的品行、为人怎样,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家庭条件优劣,在教师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尊重。缺乏尊重的教育,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尊重学生是师生人格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缺乏尊重的严格要求与人格平等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容易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猫鼠关系”。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应该从那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你、爱你;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是孩子,需要理解与宽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成年后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教师一是怒之,小错小怒,怒其不争;二是罚之,小错轻罚,大错重罚;三是告之,先告家长说:孺子不可教也,后告领导说:朽木不可雕也。 宽容是一种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远胜于大声呵斥,它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其自我反省。同时,宽容能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可以赢得学生,“宽以得众”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意味着理解、信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给予充分的反思时间和悔过自新的机会,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是学生,需要严格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到学校就是来求真知、学做人的。“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也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而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谈到“严”,为师者首先心中要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先严以律己,起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进而才能“严”中有道。对学生如何“严”?这就得从点滴小事

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潘卫峰

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潘卫峰 发表时间:2017-01-03T15:11:33.29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0月作者:潘卫峰[导读] 教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创新教育越发的成为教育的重点。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摘要】教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创新教育越发的成为教育的重点。初中数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后期工程,衔接着高中理论性极强的数学学习,因此,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怎样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创新感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加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和尊重中学习和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方法呢?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答,提出各种猜想,并运用制作模型、实践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之间通过观察和交流,探索课堂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数学题目不同以往,更加灵活多变,往往一道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遇到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并且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也能够快速地解答。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拓宽了思路,拓展了能力,有其特有的创新性。 二、师生多加交流,加强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综合复习和单元总结。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问题应该基于当前需要复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所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基本公式和定理有哪些,主要解决哪一类的问题,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再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交流自己所学心得,交流还有哪些疑难点,有哪些问题还没用学懂,并反馈给教师。教师边提问,边解答,渐渐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时刻保持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最后,教师要对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再次指出重点难点,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指出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之间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三、教学课件的创新 自从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中来以后,许多教师都有效的利用起了这一技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教学课件当做是简易的板书替代品,把课件弄成了“不用现写。不用现擦”笔记黑板。虽然是省去了老师的麻烦,却让学生叫苦不迭,一方面有学生反应教师的课件进行的太快,自己还没有完全消化,新的知识就出现了;一方面还有学生反应,课件的使用导致自己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好像课件里每一个地方都需要注意,又好像每一个地方都不用太在意。这样的模棱两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教学课件要改变其固有的只是为了提供给老师节省书写板书时间的作用,而是应当起着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教师可以进行最简单的拆分,比如说,把一张课件的文字容量缩小,不在是全部是文字,而是有图片,有场景,甚至是有声音的课件。在讲到个别课程的时候,比如说《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师就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影片,借助视频中的小漫画,来阐述三角形比四边的稳定性大的性质。 四、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 对于作业这一部分来说,是任何一个科目的重点,这关系到学生是否对基本知识有了掌握和掌握的程度是否足够。因此,无论是那一科目的老师,都十分重视作业的完成情况。数学科目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都十分重要的科目,其作业的完成情况更是十分主要。传统教学中,对于作业的批改,往往是采取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能够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易错之处,但其缺点也是十分致命的,就是浪费时间和人力。面对作业这个组成教学活动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其采取创新教学势在必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适度的创新,比如说最简单的,由教师一个人批作业改为学生自行批改作业。即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在统一的时间进行校对答案,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行改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出错点,从而对知识有进一步的掌握。 另一种创新式批改作业的方式就是小组式教学。即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里都确立一个小组长,教师只需要审阅评出小组长一个人的作业即可,让小组长用自己的作业当参考,去批阅同组的学生的作业,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行这一方法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到一点,就是要对小组长实行“轮换制”,千万要避免一个学生一直评阅其他学生的作业,一方面由于不利于其他学生对错误的掌握和知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加深班级内部的矛盾和优劣的等级分化,造成班级内部的不和谐。 对于创新式教学来说,还有很多的小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简单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通过这些小技巧造成课堂的大效应,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比方说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模型式的教学,让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成效的收获。比方说在学习《正方体》这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不理解三维立体的具体性质,与平常所学的正方形造成混淆,从而对知识的掌握产生分歧。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式的学习,亲手触摸模型的大小和形状,从而掌握正方体的性质,远比要学生自行领悟书上的白纸黑字要有效的多。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与创新,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与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具有个性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和学生求异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最好阶段,而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的绝佳科目,这不仅由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也是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创造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我个人的浅显理解,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标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创造的火花,点燃他们的创造思维之火,尽可能的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面临自己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味创造成功的喜悦。 2.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不有所反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设计圈子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建议:“尊重学生的任何与众不同的甚至是荒唐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因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者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常常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个体的创造性有重要影响。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指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1、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答: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教材”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则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二、我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创新教学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18-08-20T14:01:44.9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5期作者:蒋松妹[导读] 本文简述了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及其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 广西桂林市芦笛小学541000 摘要:中学数学在中学阶段作为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非常有必要加强中学数学教学创新,基于此,本文简述了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及其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从而提升中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问题创新要求策略 一、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造成教学模式的问题。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依然存在,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意识、创新意识的中学数学教育宗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能一味地听教师讲授,然后埋头做题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学生的感受得不到重视,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应试教育从本质上就是教育功利思想,它扭曲了教育监管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一个学校时单凭学校的升学率,而忽略了教学质量。 2.多媒体教学短缺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日益走进了课堂,但是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普及,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果一所学校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或是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学数学教学创新也会在客观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中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属于理性思维学科,数学问题相对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这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兴趣不大,甚至厌恶数学。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2.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能力。数学学习不仅是单一方面的解决数学问题,另外应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先进的教学模式即要清晰地指导学生解决理论知识问题,还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作出分析总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优质发展。 3.必须具有先进性与针对性。中学数学教学创新要求内容丰富有趣,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另外,教师创新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增大教学模式的丰富性。同时中学数学教学创新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变量因素,做出针对性教学。 三、做好中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策略分析 1.加强教学理论基础的创新。任何教学创新都是以丰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新课改下,教学创新应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地位,同时丰富理论基础的组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进先进科学的其他学科内容,为数学教学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改革要完成传统经验型教学到现代理论性教学的转变,使其更好地为数学学科建设服务。 2.优化教学模式。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教学设计的影响。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中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从本质上来说,优化教学设计是为了让中学学生摆脱传统枯燥的数学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就是单一地掌握数学公式,然后进行解题练习,这样使学生的创新空间被截断,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几个重要公式上,而且这种训练方式也很枯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习题采用单独的课堂训练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将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归纳总结出来,时刻提醒学生,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教师也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探讨,讨论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能否适应这样的教学,要听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3.充分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所应用的工具就是粉笔和黑板,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它与现实的联系,相对来讲比较抽象。相反,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帮助老师成功地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演示传递给学生,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 4.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通过调查发现,具有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学生,学习更加地轻松,更容易取得成功,可见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观察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老师大多都只是不换题型、换数字,并没有对题目进行创新,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做习题,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原题发散开来,并要求学生进行讨论,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或者进行图解,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林承明论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黑河学刊,2016,(03)。 [2]魏晓姗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浅谈[J].西部皮革,2017,(0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