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

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

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

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

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

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

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

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

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

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

量的增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

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

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

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

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

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

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

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

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

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

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

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

的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

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

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生活有着很大影响,公共交通必须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

效益。因此,针对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出现的主要问题,采

取以下措施:

1,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出行居民,即公交乘客。要想建立合理的公交线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公交乘客的心理、出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以进一步确定公交最优线路模型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参考国内外的大量数据,并结合我国城市的特点,在对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进行优化时,必须考虑以下一些因素:(1)为更多乘客提供服务;(2)使全体乘客总出行时间最短,减少换乘次数;(3)使路线的效率最大; (4)保证良好的可达性,尤其是要减少公交乘客的步行距离;(5)扩展公交服务范围,减少公交盲区。

2,采用先进的公交智能调度技术

随着城市居民出行量的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越来越不能满足出行需求。要想使公共交通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单单依靠公交线路的优化和增加道路设施远远不够,为此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的城市公交管理技术,如可以引入先进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法。该系统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建立适合我国公交企业的调度优化系统。这方面主要研究的是适合我国公交企业的调度优化系统模式、各种新技术,例如车辆自动定位技术等与调

度优化系统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及基于公交线路流

量的线路配车数技术模型。目前,我国公交企业的总

体技术手段落后,新的公交运营调度技术,例如车辆

自动定位技术、乘客自动技术等,基本上没有应用。

3,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大运量快速交通工具速度快、运量大、耗能低、污

染少,并且可靠、准时、舒适、安全,但它需要专用

道路,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城市无论从资金上还

是技术上,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完善的快速交通体系,因此建立我国城市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可考虑按

如下三个阶段依次实施,即: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发

展公共汽车列车;开辟轨道交通。

4,建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开展响应需求服务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

持与外部有关部门(如交管)协调衔接的基础上,着眼

于改善公交乘客的信息服务;改善公交公司营运调度

与企业管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提高其营运效率,降低其营运成本;建立电子付费系统。响应需求是一种新型的公交运营模式,其特点是:无固定运行时刻表、路线及汽车停靠站,乘客享受门到

门的运输服务,是一种机动灵活而且效率较高的公交

运营模式。

5,财政补偿

对于公共交通企业政策性亏损应予以财政补偿,具体

措施如下:(1)制定《公共交通法》,依法为公共交通

发展提供专向资金;(2)建立专门的公共交通专向资

金发放与监管机构及公交企业政策性补偿额的评估

体系,对政策性补偿额进行核算、发放、审计与监管,确保公共交通专向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

Urban public transpor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irst,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the main

problems

With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population also increases, and then travel the population also increased sharply. "Ride hard" and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 seriou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se problems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s imperfect. Despi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policy measure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undermine the advantage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in: 1, low share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At present, although in some

major cit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policy, and bus transportation volume on the rise, but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to travel is still very low. Some city buses not only

failed to become the subject of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and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also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2, the low level of bus service. Mainly as follows: slow, inconvenient to transfer car, the road is unreasonable, low density, even blind spots in some places there is public transportation.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s largest city road spac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still far behind

traffic growth.

3, poor bus service. Low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quality of passenger complaints and often become the object of media exposure, direct impact on their commitment to passenger ratio. Low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quality often

engendered by bus takes too long, poor comfort, safety accidents, bus attendants

and poor service.

4, bus infrastructure, 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Constitute a major urban public transit network to rely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hub, to achieve point to point connection. As a long time, China's urban public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s weak, the 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especially in the old urban renewal and developing new facilities without the bus into the unified plan, to the transport operators, management, and residents travel

inconvenience.

5, the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planning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keep the main roads clear"

is the twin goals of urban transport

workers.Bu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urban public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public vehicles to increase delivery, eased travel difficult contradictions, the contradiction is driving hard to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articular train of buses, the minibus stops by frequently to form a dynamic bottleneck, seriously affected the major road traffic order.

Second,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means

Urban public transport on the lives of the resident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sidents of public transport must be to facilitate the purpose of the act, taking

into account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transport enterprises. Therefor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for the current major problems arise,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1, the optimiz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routes

Urban public transport ultimately serve the residents of urban travel, the bus passengers.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bus lines, it is important that passengers on the bus psychology,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optimal bus route model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and constraints. Refer to large amounts of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in the optimization of urban public transit network, it must consider the following factors: (1) to provide services to more passengers; (2) the total travel time of the passengers minimum, reduce transfer times;

(3)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the route; (4) to ensure good accessibility, particularly to reduce the walking distance of bus passengers; (5) expansion of bus services and reduce the bus blind spot.

2, the use of advanced intelligent

scheduling technology bu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urban travel, urban public transport can not meet travel demand. To make public transport to maximize the advantages of travel from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traffic problems, to rely solel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bus lines and increased road infrastructure is not

enough, this must be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to introduce advanced City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tudy of the syste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issu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scheduling of public transport enterprises optimize

systems. Major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suitable for optimizing the scheduling of public transport enterprise system model, a variety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 System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Scheduling possibilities, as well as bus routes traffic based on the line with the number of technical model cars. At present, public transport enterprises lag behind the general technical means, the new bus operator scheduling techniques, such as 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 technology,

passenger auto technology, virtually no

application.

3,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Rapi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Mass Rapid transport speed, large volum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ess pollution, and reliable, punctual, comfortable, safe, but it requires dedicated road, in a closed state, the current city in terms of financial or technical, can not improve in

the short term rapid transit system built in, so in Urban Mass Rapid public transport may be considered follow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bus lanes; the development of a bus train; open up rail transport.

4,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to carry out

response to demand services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while maintaining and external departments (such as traffic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coordination of convergence, focus on improving bus passenger information services;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bus schedul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company; to improv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reduce operating costs; to establish an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 Response to

demand is a new mode of public transport

operations, and its features are: no fixed running schedule, route and vehicle stops, passengers enjoy door to door transport service, is a flexible and efficient mode of public transport operations.

5, financial compensation

Policy for public transport companies should be financial compensation for loss, specific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1) to develop "Public Transport Act," according to the law specifical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to the funds; (2)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dicated public transport and regulatory professionals to release the funds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transport enterprises compensation policy evaluation system, the policy of compensation for accounting, distribution, auditing and supervision, to ensure that public transport designed to play its due

role to money.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 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 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

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 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 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 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 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制度(通 用版)

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为进一步加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保证城市公交运输安全、优质、有序进行,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加城市公交运营源头安全管理,认真抓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公交车辆的安全运营管理。特制定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规定。 一、加强对公交营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公交车运营安全工作的监管,要充分认识加强公交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公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认真履行指导公交安全运营的职责。要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督促公交企业进一步落实政府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完善市公交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定期研究公交安全问题,保持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落实公交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政府职责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_胡媛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公共物品,具有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着重大职责,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责任的缺失。本文从政府职责出发,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的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政府职责;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02文献标识码:A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为方便民众出行,用客运工具进行的旅客运输。作为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动脉”和“纽带”,城市公共交通在发挥城市功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城市公共交通的完善、配套设施和谐程度决定着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程度。 作为公共物品,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带有一定的福利性。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肩负着重大职责,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责任的缺失。本文从政府职责出发,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的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与问题 (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公共交通在运营效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总体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2004年,全国城市人口中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4标台,而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足10km/h,并且公共交通管理技术水平很低。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很少,而由于基础设施明显的不足使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此外,国际上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而在这方面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在整体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亟待改善提高。 (二)整体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缺乏 对政府部门而言,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个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出现不少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具有长远眼光的整体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虽然不小,但收益不大。 (三)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早在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等一系列文件,正式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指明了方向。 城市公共交通在服务群众出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表现在:用于发展公交客运的投资与社会集团购置自用客运车辆的投资比例倒挂,也就是一个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公交投资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失调(联合国推荐的是前者为3%-5%,后者为14%-18%,目前达不到这一水平),这造成了城市公共交通滞后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 (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发展资金短缺,政府财政补贴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有的城市公交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等形式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资金,但由于我国公交行业的法规不健全、政策不明确以及公交场站、车辆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等原因,所需资金仍大于筹集到的资金,公交车辆无处停放、公交车辆陈旧等问题在许多城市非常普遍,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凸显。 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对公交服务企业应有一定的补贴,但在这点上仍存在缺位现象。有的城市对公交车辆、场站建设等公交基础设施的投放越来越少,而要求公交服务企业承担的月票、免费乘车等社会公益责任却不变甚至越来越多,诸如学生月票享受半价、残疾人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社会公益服务职能等。此外,公交公司开辟线路、确定班次及运营时间必须满足群众需要,票价调整又由政府严格控制,而一些边远的小线路客流量少亏损严重又不能关停,这都造成了企业的政策性亏损。 有的城市对城市公共交通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把城市公共交通完全当成市场化运作的行业,无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片面强调推向市场,视作“甩包袱”,给予公交企业的补贴支持是不够的。 (五)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经营体制与公共交通公益性的矛盾凸显 公交行业的民营化浪潮也由来已久,但走得并不顺 政府职责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胡媛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12 · ·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摘要:目前,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机动车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需要变思维方式,不能一味想着怎样让车子动起来,而是应当考虑如何让人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要让有限的道路能够为更多的出行服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 关键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重要性措施 1.城市公交的含义 城市公共交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轨道、轮渡等交通方式在内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通常称为“公共交通”;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城市及所辖区范围内供公众出行采用的、经济方便的公共汽车(电车)客运交通方式,通常称为“公交”。在此,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公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出行环境,改善交通堵塞和道路拥挤,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时,由大量增加的机动车辆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惠及百姓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1公交优先: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银行曾有项研究表明: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两倍以上。可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公交作为城市生产的第一道工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 课程学习报告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 ——学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心得随着城市经济活动的加剧,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紧张。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大量学者作出研究,发现在中国公交系统对减少城市的拥堵、提供多种出行方式以及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课程所学与课外研学,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归纳,并作出自己的学习理解 1 课程所学总体归纳 本学期课程主要对公共交通系统特性及存在问题、系统性能测度与问题诊断方法、建设目标和路径设计以及规划与管理的先进理念技术进行了学习。学习的总体感悟用王安石的那句诗来描述非常贴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 2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我们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公交?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迅速增长已经对城市发展在空间、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构成严峻的挑战,而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增长,这一挑战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制约我国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最主要问题。 什么是公交优先呢?公交优先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里,通过优先配置资源,构建适应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监管的,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由多种类型企业等经营机构提供均等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出行者优先选择,引导城市集约用地和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设计者,我们主要是要从居民出行选择层面体现公交优先,从城市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城市的公交设计,如果能够把一个城市的公交做到“让富人感到不丢面子,让穷人没有经济负担”,那么我们的公交设计是非常完美的。当然,目前的我对于如何做好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公交规划与设计还没有一定的头绪,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以及课外的一些研学,相信在今后的项目实践中,定会从这次课程中获益良多。 3 公交运营的基本知识 3.1 基本术语概念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管理试题A卷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管理A 卷 考生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在试卷密封线内填写指定内容(如姓名、学号等)。凡漏写姓名、学生证号、座位号或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以及在试卷密封线外填写学生证号、姓名或作其他标记的试卷一律按零分处理。 2.考生答卷时只允许用黑、蓝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特殊要求的科目(如使用答题卡)按具体要求执行。 3.考生不得询问试题题意,若发现试题字迹模糊或试题有误,可举手向监考人员询问,不准询问其他考生。 4.考生必须服从监考人员的监督管理。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传递物品,不准偷看、抄袭他人答卷或允许他人抄袭自己的答卷;严禁夹带;严禁换卷、替考,以及其他违纪、舞弊行为。 5. 考试结束,考生立即停止答卷,将答卷(答题卡)反扣在桌面上,并按监考人员要求退离考场。严禁将试卷、答卷(答题卡)和考场统一发放的草稿纸带出考场。 1、客流在空间上分布的特性( )(多选题) A. 点多 B.面广 C.流动 D.重叠 E.相关 2、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类型( )(多选题) A. 公共汽车 B.无轨电车 C.轻轨、地铁 D.出租汽车 E.其他类型 3、线网是有若干、几十条以至数百条公交线路组成的公共交通网络,其主要形式为( )(多选题) A. 放射型线 B. 棋盘型线网 C. 交叉放射型线网 D. 主辅结合型线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姓名:___ __ __ __ __ __ __ 学号:___ __ __ __ __ __ ___ __ __ 年级: __ ____ __ __ __ __ 专业: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瑞安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形势日趋复杂,全市已进入一个机动车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汽车化时代。由于瑞安市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多头领导、规划不科学、法制不健全等弊端,因此,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严重,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城市公共交通难题,政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公共交通管理已迫在眉睫。 本文从公共交通管理的相关概念入手,强调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重要性,概括当前瑞安市公共交通的管理现状,分析总结瑞安市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研究和借鉴,提出针对瑞安市目前公共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公共交通;加强;管理;问题;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1) 引言 (3) 一.瑞安市公共交通现状 (5) 二.瑞安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一)存在的问题 1.交通网格不合理 2.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 3.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 4.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 5.客运量与客运周转量上升快 (二)原因分析 (7) 1.没有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管理格局 2.没有科学编制瑞安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3.没有落实公共交通政府经济支持与财政补贴 二.国内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借鉴 (9) (一)XX的公共交通政府管理措施 (二)XX的公共交通管理模式 (三)日本公共交通发展的经验 三.解决瑞安市公共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策研究 (10) (一)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概念 (二)构建立体公交体系 (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分析 ,揭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几点对策,并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存在问题;对策1 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城市交通的现状目前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电车占主体,承担了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从一些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筹建速度在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巨大,总的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城市要形成以大众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大城市的交通客运量还是以地面常规公共交通为主要运输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增长,而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但由于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具体情况如下: (1)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交通需求严重失衡。虽然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但其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机动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长。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交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机动车交通已成为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 (3)混行交通状况加剧交通拥挤。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拥挤程度大大高于同等机动车拥有水平的国外城市。大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不仅造成了道路交通复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本薄弱的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影响了车辆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益,增大了使用者的负担。 (4)公交企业普遍亏损,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交企业无疑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又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标,还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尽管政府给予公交企业以减免税费等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体制改革带来诸多问题,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不善,再加上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这使得公交企业普遍亏损。 (5)发展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在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依赖政府机关的协调和行政干预,无法可依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6)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长距离出行的快速交通工具,减少了公交车的吸引力。 (7)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所谓公共交通占主体,其承担的出行比例至少应在40%以上。而我国大城市目前公交承担的客流比重很低,一般在10~20%,现实与需要差距很大。 (8)交通管理手段落后。1.2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费效比最显著的途径.作为国内城市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交通系统,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大量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尝试.对我国目前城市投入应用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分析了我国智能公交系统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改进的技术趋势分析. 关键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GPS,IC卡,应用 引言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近20年来始终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加.此外,我国的城镇化时期恰好又伴随着机动化,这必然造成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与巨大的机动车增长之间的冲突,给本来就非常拥堵的城市交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交通的发展,几十年来世界各工业化国家城市机动交通的发

展历程,大都走过了先发展小汽车,后控制小汽车,最终选择发展大公交的曲折道路.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更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国各个主要城市在常规公交设施方面投资较大,城市公交运力得以快速增加,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由2001年的辆增长到2004年的辆.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并没有相应大幅度提高,部分城市呈现下降趋势.在出行方式结构方面,我国主要大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公交客运 量和运力的比值均在下降,运力的增加不一定带来运量的增加. 如图1所示,我国主要大城市历年公交运量Π公交运力比值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 当前,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最大的不满主要就是公交服务水平低,例如公交出行速度慢、舒适性差、换乘困难等方面.在传统公交系统建设模式下,改善上述问题需要巨额建设经费的支持,其建设成效还要受到城市交通整体环境的影响.与 之相对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则是实现“公交优先”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所谓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调度模式,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 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 1国内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在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城市示范中,北京市、上海市、青岛市、杭州市、重庆市等多个城市的ITS建设示范中都包括了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内容.将其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领域中[3]. 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汇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 第三章城市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和车辆 公交线路 站点、枢纽和场站 公交线网 公交运营调度和管理 3.1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组成 3.1.1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组成 1)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定义 与其它车辆公用道路空间的汽车和无轨电车线路。通常有固定的停靠站、行驶线路、时刻表、票价。 2)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组成 车辆、线路、站点设施 包括专用的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 (1)车辆 汽车和无轨电车,以运营车辆为主,配备维修车辆 传统的有轨电车 (2)场站 客流服务——中途站、首末站、换乘枢纽

车辆服务——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 (3)线路与网络 一组车辆按确定的路线、时刻表行驶,收取固定票价,停靠规定车站,形成公共交通线路。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 交通线路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名称。 (4)其他设施 电车的配电站; 多条线路公用的调度站、调度指挥中心; 通讯与监控系统 3.1.2公共汽车的性能 电车、铰接车、双层公共汽车、单机大巴、中巴等 1)车辆类型 (1)小巴士Minibus (2)中巴 规定为17-30座,不允许站立。 (3)标准单层巴士 最普遍,车长10-11米,额定载客80人左右; 逐渐向空调、低地板发展。 (4)双层巴士 (5)铰接巴士 (6)电车 2)能源结构和能耗

典型单层和双层大巴的100公里油耗约30-35升 与运营车速有关,并且与停站间距密切相关。 除了电车,公共汽车中柴油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3)噪声水平与排放 欧洲:噪声水平要求控制在80-85dba 欧I标准,1993.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36克/KWh 欧II标准,1996.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15克/KWh 控制CO,NOX等指标 新型清洁燃料公共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 液化石油气LPG 液化天然气LNG 压缩天然气CNG 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4)结构强度 要求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设计以保证安全性。 5)乘客安全性 考虑老人、车辆意外,考虑上下车和车内行走。 最大车速100公里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通过闭路电视,司机可以监视后门上下客情况 6)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 上下车踏步的升降装置——便于轮椅使用者乘车; 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服务的公交网络,设计专门的车辆、通过电话实行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已成为共识。但优先发展带来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大量增加,目前公交企业普遍面临政府补贴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和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具体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管理城市公交,实现其社会效益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补贴,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研究现状 ?趋势 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完备性原则: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公交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 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 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 的增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

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 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 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 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生活有着很大影响,公共交通必须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针对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出现的主要问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 第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方案、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沿线土地利用及用地规划控制、换乘站、枢纽站建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等。 第十三条组织编制机关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一并报批。报批时应当附具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以及未予采纳的理由。 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编辑本段第三章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完整版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 “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三,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四,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五,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六,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七,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

我国公共交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交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马莉莉 孟祥辉 张广娟 河海大学交通学院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E-mail:ml_301@https://www.doczj.com/doc/8c3076610.html,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交通问题也在日趋严峻。公共交通是公认的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因何形成,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解决呢?本文以此为重点,详细介绍我国公共交通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借鉴发达国家在公共交通方面的相关经验,针对我国公共交通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公共交通;城市交通;现状;存在问题;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0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和汽车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同时也使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困扰日趋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困扰问题更为突出的反映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公共交通这一交通方式,在世界上是被公认的效率最高的方式,在我国,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系统中的发展步履艰难而趋于低谷,并长期处于单一的公共汽车客运方式结构,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1)公交车比自行车慢,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暗疾丛生 相对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交通发达的国家,我国城市拥有公共汽车的数量较少,并且公交车辆的拥有率低。所谓的拥有率是指某个城市中平均拥有一辆公交车的人数,单位可以理解为人/辆,在国外,一般不到1000人就拥有一辆,而我国1000人的公交车拥有数为0.6,北京的公交车拥有率也不过是2800人/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一斑。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公交车辆拥有率低势必造成我国公交车辆的超负荷运行。据统计,我国的公交车,平均运送乘客600000人/年,上海可达900000人/年,而国外相比之下不足400000人。在运行高峰期,国内的公交车上乘客密度为12人/平方米,而国外只有3人/平方米。 公交车辆的如此超负荷运行,再加上我国的道路,交通控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低,运行质量差。在某些情况下,公交车比自行车还要慢。来自建设部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现在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已低于自行车12公里/小时的速度。与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时间平均延长10分钟,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不满意率高达70%[1]。 (2)公交车辆公交线网覆盖不均衡,普及率低,车辆换乘不便 尽管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距离当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