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分析知识分享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分析知识分享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分析知识分享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分析知识分享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分析

针对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年版(第二版)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作为课程的导论部分,目的在于呈现当代设计发展的一般状况因此本章的考核要求定位在:非重点。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考试重点部分。

应重点掌握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设计风格、设计师、代表作品。

考核知识点:

2.1 水晶宫博览会、普金、拉斯金、哥特式风格

2.2 威廉·莫里斯和他的设计作品、红屋、拉斐尔前派

2.3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特征、历史意义。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考试重点部分。应重点掌握新艺术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新艺术运动的特征、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具体表现以及代表设计师、设计作品以及风格特征。

考核知识点:

3.1新艺术的主要特征和产生背景

3.2 新艺术运动中典型的设计团体和设计师以及代表作品

新艺术之家、赫克托·吉玛德、巴黎地铁站入口设计、亨利·凡·德·威尔德、维克多·霍塔、霍塔旅馆、安东尼·高蒂、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察尔斯·马金托什、格拉斯哥四人集团、奥地利分离派、奥托·华格纳、约瑟夫·霍夫曼、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柏利·比亚兹莱、阿尔封索·穆卡、艾米里·盖勒、朱里斯·谢列特、尤金·格拉谢特

3.3 新艺术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考试重点部分。应重点掌握装饰艺术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以及代表性的设计师与设计作品。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除了世界现代设计部分。。保证内容最全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 (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 (3)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 (3)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 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 1975-至今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

仪器分析考试必考知识点(全面)

仪器分析考试必考知识点 分子光谱法:UV-VIS 、IR 、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 、NRS 1. 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1、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能动级跃迁的关系 吸收光谱: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满足厶E=hv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M+hv T M* 2、带光谱和线光谱 带光谱:是分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 线光谱:是原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2、原子吸收定量原理:频率为v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使透射光强度减弱。 3、谱线变宽的因素(P-131): ⑴多普勒(Doppler)宽度Au 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Doppler 宽度随温度升高和相对原子质量减小而变宽。 ⑵压力变宽Au 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外界压力愈大,浓度越高,谱线愈宽。 1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⑵多普勒(Doppler)宽度Au 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⑶?压力变宽Au L (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⑷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⑸场致变宽(field broadening):包括Stark 变宽(电场)和Zeeman 变宽(磁场) 2?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 ①化学计量火焰: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这类火焰, 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测定。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作者:————————————————————————————————日期: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共振线与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 I t =I e-Kvb 透射光强度I t 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以K v 与v作图得图10一1所示 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峰。

3.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频率v 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λ(单位为nm); 半宽度:△v 0B 4.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v 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v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 L 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4)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造成谱线变宽。 (5)场致变宽场致变宽是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但一般影响较小。 为主。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 5.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10—2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完整)仪器分析第四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比较全),推荐文档

GC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2)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应用范围广: 适用于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不足之处: 不适用于高沸点、难挥发、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1.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图中1-6) 2. 进样系统:进样器及气化室; 3. 色谱柱:填充柱(填充固定相)或毛细管柱(内壁涂有固定液); 4. 检测器:可连接各种检测器,以热导检测器或氢火焰检测器最为常见; 5. 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仪; 6. 温度控制系统:柱室、气化室的温度控制。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 色谱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 检测系统广普型专属型 色谱仪的眼睛。 通常由检测元件、放大器、显示记录三部分组成; 常用的检测器: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基线反映仪器及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标准偏差 色谱高0.607处峰宽度 的一半; r21 = t R2 ′/ t R1 ′= V R2 ′/ V R1 ′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σ):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Y1/2 =2.354 σ (3)峰底宽(Y或W b):Y=4 σ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Array 分配比k 容量因子或容量比

仪器分析知识点分享

《第二章原子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被激发时,所发射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其强度来测定物质元素组成和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3.共振线:最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 4.自吸和自食:原子获得一定能量后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谱线,被处于同一基态的同类原子吸收的现象。 5.激发光源:提供样品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使其发射光谱。 6.特征谱线:(百度)一种物质高温时发射的光谱亮线跟它在低温时吸收光谱的暗线位置一一对应,所以元素的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是元素的特征,称为特征谱线。 7.棱镜光谱仪:(自己写的)能将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分解为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单色光,并能进行测定记录的仪器叫光谱仪。棱镜光谱仪是其中一种,利用棱镜完成目的。分为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和记录系统。(图见课件) 8.光栅光谱仪:(自己写的)能将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分解为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单色光,并能进行测定记录的仪器叫光谱仪。光栅光谱仪是其中一种。利用狭缝衍射原理。(图见课件) 9.灵敏线:激发电位低,跃迁概率大的谱线,一般为共振线。 10.最后线:样品中含量逐渐减少时而最后消失的线,多数情况下:灵敏线=最后线。 11.分析线:(百度)灵敏线、共振线和最后线的通称。在测定某元素的含量或浓度时,所指定的某一特征波长的谱线,一般是从第一激发态状态下跃迁到基态时,所发射的谱 线。该谱线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强。 12.原子吸收:原子吸收光谱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气态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在一定的条件下,吸收度与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13.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一般只有吸收线半宽度的1/5,峰值吸收系数(K0)与基态原子数N0成正比。 14.吸光度(A):(百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in/Iout)),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 15.化学计量型火焰:燃气与助燃气比为化学计量关系。温度高,稳定性好,干扰少,背景值低,适用于大多元素。 16.富燃型火焰:燃气>助燃气。火燃具有还原性。不稳定,干扰较多,背景值高,适于难解高氧化物的元素(铍、钽、铅等)。 17.贫燃型火焰:燃气<助燃气。火燃具有氧化性。燃烧完全,温度低,适用于易解离电离的元素(碱金属)。 18.通带宽度:指通过单色器射出狭缝后的波长区间宽度(nm)。 19.光栅倒线色散率:两条谱线间的距离与波长差的比值ΔX/Δλ(nm/mm)。实际工作中常用其倒数 20.狭缝:(百度)光谱仪的主要部件之一。狭缝是一条宽度可调、狭窄细长的缝孔。有固定狭缝,单边可调的非对称式狭缝和双边可调的对称狭缝 21.原子荧光光谱法:通过测量原子在辐射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22.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激发态原子再发射出与共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 23非共振原子荧光:指气态基态原子吸收激光后,在发射与激发光波长不同荧光。24.敏化荧光: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到另一个原子使其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共振线与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 I t =I e-Kvb 透射光强度I t 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以K v 与v作图得图10一1所示 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峰。

3.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频率v 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λ(单位为nm); 半宽度:△v 0B 4.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v 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v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 L 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4)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造成谱线变宽。 (5)场致变宽场致变宽是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但一般影响较小。 为主。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 5.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10—2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 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完整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教学内容 绪论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NRS 第一章绪论 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⒉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 1、精密度(重现性):数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一致性的程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RSD%),精密度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2、灵敏度:仪器在稳定条件下对被测量物微小变化的响应,也即仪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3、检出限(检出下限):在适当置信概率下仪器能检测出的被检测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 4、线性范围:仪器的检测信号与被测物质浓度或质量成线性关系的范围。 5、选择性:对单组分分析仪器而言,指仪器区分待测组分与非待测组分的能力。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2章光谱分析法引论 习题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1.解释名词:(1)灵敏度(2)检出限 (1)灵敏度:被测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2)检出限: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2.检出限指恰能鉴别的响应信号至少应等于检测器噪声信号的(C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书上第13页,6题,根据表里给的数据,写出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y=5.7554x+0.1267 R2=0.9716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 名词解释:(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线光谱和带光谱; (1)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分子光谱: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为带光谱。 (2)吸收光谱:当电磁辐射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时,具一定频率(能量)的辐射将能量转移给处于基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并跃迁至高能态,从而使这些辐射被选择性地吸收。 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的物质将多余能量释放回到基态,若多余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

产生电磁辐射。 (3)带光谱:除电子能级跃迁外,还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变化,形成一个或数个密集的谱线组,即为谱带。 线光谱:物质在高温下解离为气态原子或离子,当其受外界能量激发时,将发射出各自的线状光谱。其谱线的宽度约为10-3nm,称为自然宽度。 2. 在AES、AAS、AFS、UV-Vis、IR几种光谱分析法中,属于带状光谱的是UV-Vis、IR,属于线性状光谱的是AES、AAS、AFS。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透光度?什么是吸光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与下面因素有关系的是(B) A.吸收池厚度 B.入射光波长 C.吸收池材料 D.有色配合物的浓度 3.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 A.分子的振动 B.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C.分子的转动 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4. 以下跃迁中那种跃迁所需能量最大(A) A. σ→σ* B. π→π* C. n→σ* D. n→π* 5.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试举例说明。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此类基团为具有不

仪器分析全知识点

分子光谱的分类 分子吸收光谱 转动光谱(远红外光谱) 振动光谱(红外光谱) 电子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分子发射光谱 电子光谱(分子荧光、磷光) 原子光谱的分类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 光、电、色 1 色谱法分类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分类 电位分析法 电位滴定法 伏安法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 紫外-可见光区分为远紫外(10~200nm)、近紫外(200~360nm)和可见部分 (360~760nm);远紫外的吸收测量在真空下进行;通常研究近紫外-可见光围的光谱行为。 第2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2-1 分子光谱概述 1.分子光谱产生 M+hν==M* 基态激发态 E1 E2 分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分子部电子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5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横坐标用波长或频率表示;物质的吸收峰位置对应于分子结构,是定性依据。 纵坐标用光强的参数表示,如透光率、吸光度、吸光系数等,是定量依据。 2.吸收光谱特征 6 3.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强度为I0 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到均匀而非散射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强度为Ia)被吸收,一部分(强度为It)透过溶液,一部分(强度为Ir)被器皿表面所反射,则 I0 = Ia + It + Ir

光的反射损失Ir 主要决定于器皿材料、形状、大小和溶液性质。在相同条件下,这些因素是固定的,且反射损失的量很小,故Ir 可忽略不计,则: I0 = Ia + It 散射:光通过不均匀悬浮颗粒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到各个方向去。 单色光: 单一频率(波长)的光 7 透光度(透光率或透射比)(T ,Transmittance ) :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 T = I / I0 吸光度(A, Absorbance ):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其值为透光度的负对数: 注:A 、T 无单位 方便起见, 透过光强度 It 用 I 表示 8 人们对光吸收定律认识,经历了较长历史过程。 1760年,Lambert 提出光吸收程度与溶液厚度b 成正比: b k I I A 'lg == 1852年,Beer 提出光吸收程度与吸光物质微粒数目(浓度)成正比: c k I I A ''lg == 9 两个定律合并起来叫Lambert-Beer 定律: abc I I A == lg 若b 的单位是cm ;c 的单位是g ·L-1时,a 为吸光系数,单位是: 若b 的单位是cm ;c 的单位是mol ·L-1时: 10 e 与a 的关系 :e =M a , M 为物质摩尔质量。 注: Lambert-Beer 定律不仅适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均匀的气体和固体状态的吸光物质,是各类吸收光谱法,如红外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定量分析依据。 11 光吸收基本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 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非散射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 A=lg(I0/It)=kbc 12 T -透光率(透射比)(Transmittance ) A = lg (I0/It) = lg(1/T) = -lgT = kbc 13 吸光度A 、透光率T 与浓度c 的关系 14 当吸光物质浓度为1mol ·L-1, 液池厚1cm 时,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溶液时的吸光度值。

世界现代设计史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 (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 (3)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 (3)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 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 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 电子风格 1975-至今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期,大批工艺品投放市场而设计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主也只注重质量与销路。设计与技术相当的对立,当时产品分为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品。此时期尚属于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在产品设计上十分的混乱。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团体 世纪行会(阿瑟?马克穆多1882)。2、艺术工作者行会(1884)。3、手工艺行会(查尔斯?阿什 比1888)。 这些团体的设计宗旨和风格与莫里斯很接近,都反对设计上的权贵主义,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反对机械工业化,吸收东方风格,力图复兴中世纪手工业传统和优雅、统一。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家具设计 主要人物为查尔斯?沃赛和巴里?斯各特。沃赛受莫里斯影响又有所不同,其设计没有无道理的崇古之风,而是比较简单朴实,易于批量化生产。更接近工艺美术运动服务大众的精神实质。他继承了莫里斯的风格,达到很完美的高度。其作品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全盛时期的代表。代表作有果园住宅。斯各特喜欢采用动物和植物的纹样作为装饰动机,并以凸出的线条勾勒,颇为经典。曾为李柏特公司设计家具。他的家具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为赫斯大公设计的宫廷室内家具。 ※拉斯金的思想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

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NRS 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1、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能动级跃迁的关系 吸收光谱: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满足ΔE=hv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M+hv→M*

2、带光谱和线光谱 带光谱:是分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 线光谱:是原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2、原子吸收定量原理:频率为ν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使透射光强度减弱。 3、谱线变宽的因素(P-131): ⑴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Doppler宽度随温度升高和相对原子质量减小而变宽。 ⑵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外界压力愈大,浓度越高,谱线愈宽。 ⒈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⑵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⑶. 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⑷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⑸场致变宽(field broadening):包括Stark变宽(电场)和Zeeman 变宽(磁场) ⒉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 ①化学计量火焰: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这类火焰, 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测定。 ②贫燃火焰:指助燃气大于化学计量的火焰,它的温度较低,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利于测定易解离,易电离元素,如碱金属。 ③富燃火焰:指燃气大于化学元素计量的火焰。其特点是燃烧不完全,温度略低于化学火焰,具有还原性,适合于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测定;干扰较多,背景高。 ④火焰高度:火焰高度不同,其温度也不同;每一种火焰都有其自身的温度分布;一种元素在一种火焰中的不同火焰高度其吸光度值也不同;因此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时要选择适合被测元素的火焰高度。 ⒊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这些干扰? 一.物理干扰: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其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吸

仪器分析各章知识点

各章知识要点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1.色谱法的分类(按两相状态) 2.何为GC法,GC定性定量的依据、定量方法及优缺点 3.GC分离原理(包括GSC法和GLC法) 4.气相色谱仪的构造 5.色谱流出曲线及其作用、色谱术语及换算关系 6.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的定义、二者的异同点及相关计算 7.塔板理论的作用(包括H的n计算) 8.速率理论方程的作用(包括U最佳、Hmin的计算) 9.R的含义、作用 10.检测器的性能指标、四种检测器的适用特点及英文缩写 11.归一化法的使用条件、原理 12.内标法及内标物具备的条件 13.外标法的具体操作 第4章电位分析法 1.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的定义。 2.电位分析法的测定依据。 3.电位测定法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包括计算)。 4.指示电极、参比电极。 5.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终点确定方法(重点掌握E/V曲线法和ΔE/ΔV—V 法及相关计算)。 6.电位滴定法的优点。 第5章伏安分析法 1.极谱分析法及其特殊条件 2.极谱图及作用、极谱图上的各参数的定义及意义和作用 3.极谱分析定性定量的依据,半波电位的特性 4.极谱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5.迁移电流 6、极谱分析的底液及其组成,各种物质的作用 7、极谱分析定量方法及其相关计算 8、单扫描极谱图的特征,单扫描极谱法定性、定量的依据(包括定性定量参数)

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AAS及基本原理 2.与其它光谱分析法相比,AAS的干扰少,具有相对高选择性。为什么? 3.何为共振线?在AAS中,是否一定以共振线为分析线?选择分析线的原则是什么? 4.在AAS中,被测物质是何微粒形式?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哪些?各部件的作用,常用何种光源? 6.何为光电倍增管的疲劳现象?如何防止或消除? 7.影响空心阴极灯发射特性的因素有哪些?关系如何? 8.在火焰原子化中,影响火焰温度的因素、火焰温度与原子化效率的关系? 9.AAS法定量的基础、定量方法及相关计算 10.AAS法适宜于常量分析还是微量分析? 11.AAS分析中,需控制哪些测定条件? 12.AAS分析中,常见的干扰有哪些? 13.何为化学干扰?有哪些具体形式?如何消除? 14.何为释放剂、保护剂、消电离剂? 15.何为原子分析中的灵敏度、特征浓度、检出限?它们与仪器的检测性能有何关系? 16.干扰形式的判断 a.在进行原子吸收分析,若在试样前处理时使用了硫酸或磷酸,从而导致其对测定元素的干扰,此干扰属 于何种干扰形式? b.待测元素与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分析线重叠,引起什么干扰? c.分析试液的粘度太大,使试液喷入火焰的速度不稳或降低,造成什么干扰? 第9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1.UV法的概念 2.UV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在UV光谱分析中,物质处于何种微粒状态? 3.按物质微粒形式,紫外光谱属何种光谱?若按产生机理,紫外光谱又称何种光谱? 4.分子内价电子及其跃迁类型;哪些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 5.助色团、生色团、红移、蓝移 6.K吸收带、R吸收带及它们的跃迁类型、强度。 7.紫外吸收光谱法的作用及其定性、定量的依据。 8.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推断物质的结构,其主要信息依据有哪些? 9.顺反异构体的UV光谱有何不同? 10.溶剂效应、影响该效应的因素及其关系。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件。 12.能够根据物质结构特征指出跃迁类型;由吸收光谱特征推断物质分子中的特征官能团。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1、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的三个基本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产生信号。 光分析法的基本特点:(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2)选择性测量,不 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光谱仪器通常包括五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样品;检测器;显示与数据处理;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以火焰、电弧、等离子炬等作为光源,使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射出特征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各元素同时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 (2)分析速度快试样不需处理,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光电直读仪); (3)选择性高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 (4)检出限较低(5)准确度较高10?0.1 g x g-1(—般光源);ng x g-1(ICP ) 5%?10% (一般光源) ; <1% (ICP) ; (6)ICP-AES性能优越线性范围4?6数量级,可测高、中、低不同含量试样;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利用特殊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将溶液中离子转变成气态原子后,测定气态原子对共振线吸收而进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特点: (1)检出限低,10-10 ?10-14 g; (2)准确度高,1%?5%; (3)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素测量 4、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5、原子荧光分析法:气态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在10-8s 后跃回基态或低能态时,发射出与吸收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90 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6、分子荧光分析法: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特点: (1)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 4 个数量级;为什么? 检测下限:0.1?0.1 g/cm -3 相对灵敏度:0.05mol/L 奎宁硫酸氢盐的硫酸溶液。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吸收光谱; (3)试样量少 缺点:应用范围小。 7、分子磷光分析法: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进入第一三重激发态,再跃迁返回基态发出磷光。测定磷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8、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受高能辐射,其内层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发射出特征X射

世界现代设计史(历年真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真题 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业美术的特征是什么 论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得失 约翰?拉斯金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简述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形式特征 亨利?凡?德维尔德对新艺术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和影响 安东尼?高迪的设计有何特色 简答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格拉斯哥学派 马金托什 维也纳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风格特点 青年风格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 简述装饰主义运动的设计特征 勒?柯布西耶 简答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成就 柯布西耶建筑的五原则 密斯?凡?德?罗 弗兰克?奈特的设计特点 阿尔瓦?阿尔图 德国工业同盟 彼得?贝伦斯 工业同盟的宗旨 构成主义 杜斯伯格 风格派莫霍里?纳吉 瓦西里椅 包豪斯 包豪斯宣言 包豪斯教育思想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影响\简述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所做的重大改革的相关内容。 简答包豪斯宣言的具体内容,并列举包豪斯学校的几位大师的设计特点 请从设计史的角度批评包豪斯教育的局限性 简述格罗皮乌斯对现代设计的主要贡献 路易斯?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 雷蒙德?罗维

简述罗维与美国现代设计或者简述罗维的设计贡献 简述流线型风格的起因和特点 波普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设计有何共同之处试述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及特点日本现代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简述日本现代设计的双轨制对我国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启示 乌尔姆设计学院 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了怎么样的设计教育模式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和意义 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文丘里的主要贡献和代表作 论述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特点及对当代建筑创作的影响 高科技风格 阿基米亚和孟菲斯 菲利普?斯塔克 解构主义 贝聿铭 新现代主义 绿色设计或生态设计 说出绿色设计的基本内涵 论述当代设计的前沿思想与发展趋势或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代简述绿色设计的概念、原则及你对可持续发展及低碳生活的理解

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NRS 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1、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能动级跃迁的关系 吸收光谱: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满足ΔE=hv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M+hv→M* 2、带光谱和线光谱 带光谱:是分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 线光谱:是原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2、原子吸收定量原理:频率为ν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使透射光强度减弱。 3、谱线变宽的因素(P-131): ⑴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Doppler宽度随温度升高和相对原子质量减小而变宽。 ⑵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外界压力愈大,浓度越高,谱线愈宽。 ⒈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⑵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⑶. 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⑷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⑸场致变宽(field broadening):包括Stark变宽(电场)和Zeeman 变宽(磁场) ⒉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 ①化学计量火焰: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这类火焰, 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测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