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剂

抗菌剂

抗菌剂
抗菌剂

1. 抗菌的含义

抗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是通过温度、压力以及使用环境的

电磁波、电子射线等物理手段杀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调节pH值进行气体交换、失水隔离

营养源等手段灭菌。而目前在材料领域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的办法来达到抗菌的效果,这种方法均有适用面广、效率高、有效期长的特点。

2. 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大体上可分为无机系、有机系和天然生物系3大类。

表1微生物抑制相关用语

2.1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

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

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 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 。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

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 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系抗菌剂的种类及其载体性质

抗菌剂 有效成分 载体性质 抗菌能力 银—氟石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活性炭 银离子 吸

弱 银---磷酸铜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磷酸钙 银离子//银 吸 附 弱 银---硅胶 银配位化合物 吸

弱 银---溶解性玻璃

盐 玻璃成分 弱 银---多孔金属

银离子//银

目前,对抗菌剂的要求包括:(A )抗菌剂能力及光谱抗菌性;(B )持效性,既耐洗涤、 耐磨损、寿命长;(C )耐侯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 D )与基材的相容性 或可加工性,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

巳 安全性,对

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F )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 2.1.1无机系抗菌材料:

无机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方式,

一种是利用金属本身(如Ag 、Cu 等)所具有的抗菌能力,

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或其离子)或具有锐钛矿型结构的二氧化钛 (TiO2 )光触媒材料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制 品中就可以获得具有抗菌性的材料, 其制品有各种复合抗菌塑料、抗菌复合钢板等。另一种

是利用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

使其固溶在一般不锈钢中,

再通过特殊热处理方法,

使具有抗

菌作用的金属从基体中析出,这样在不锈钢表面就有了抗菌性。 这种不锈钢也可以被称为抗

菌不锈钢,目前抗菌不锈钢的研制与开发是抗菌材料的热点。

1300 C 以上。银离

银系列 铜系列

1*抗葡效杲奸’厶蛋全性好,尢毒寓, 耐趙性好

I,安仝炖好感.可以观制金属中 1“安全性较奸2、育一定的抗菌世质. 疳应用于煤料的实例 L 平示久性栽果匕安全性好

价格稍贵

I 、有朦色人地果梢袒、有 残留休

内可能性

k 对皮跌剌檄是一牛何囲 k 加工难2.无光照无效3.效果 评价雌4,效果再现性不好

2.1.2抗菌不锈钢:

金属离子都具有强弱不同的抗菌效果,其中抗菌性大小排序为:

Hg>Ag>Cd>Cu>Z n>Fe>Ni 等,但是仅仅具有抗菌性是不够的,还要求其不要对人体造成伤 害,而金属离子

的安全性排序为:

Ag>Co>Ni>Al>Zn>Cu=Fe>Mn>Sn>Ba>Mg>Ca ,所以就安

全性和抗菌性共同考虑的结果,

以Ag 离子最好,其次是Cu 系和Zn 系,因此以无机化合物

为载体的这3种无机抗菌剂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证明在金属材料中加入抗菌金属元素, 会得很好的抗菌效果,并且该抗菌材料易于

加工、性能优良。 2.121加铜抗菌不锈钢

加铜抗菌不锈钢是通过在传统不锈钢是添加含量不等的金属铜, 并在制造过程中,采取 特殊的热处理,从而使不锈钢自表面到内部均匀的弥散微细的铜析出物 b Cu (这种不锈钢 的抗菌方法中科院金属研究小组已经摸索出来,并且抗菌效果很好)。 2.1.2.2加银抗菌不锈钢

无机系加银抗菌钢的发展,

银系抗菌剂杀菌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接触杀菌,因此,表面 Ag 的分散性好坏直接影响着制品的抗菌性能。

另外,加铜抗菌不锈钢需要采取一定的热处理, 促使&Cu 相的析出以确保其抗菌性。 然 而加银抗菌不锈钢则不需要这样的热处理, 其力学性能几乎无异于不加银的不锈钢, 耐蚀性 也无变化。

2.2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的主要品种有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常用于聚乙烯类食品包装膜 中,起抗菌作用。另外还有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 呱类、酚类等。目前有机抗菌剂的安全性尚在研究中。一般来说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些,容 易水解,有效期短。

比较流行的观点 是接触杀菌。当银系抗菌剂与细菌等接触时, 微量的银渗透到细菌体内,

与细菌体内的蛋白

质发生作用,使其代谢受阻以达到抗菌目的。

银系抗菌剂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可通过各种加

工方法,与不同的聚合物进行混合制成纤维、 塑料、涂料等。由于银系抗菌剂的抗菌主要是

有机系抗菌剂的选用除使用的安全性以外,还存在耐热性差、易水解,使用寿命短等问

题。因此对有机抗菌剂的开发和研制要全面考虑抗菌剂的抗菌能力与材料复合的兼容性、药

效持久性、化学的稳定性因素。

2.3天然生物系抗菌剂

以天然原材料作为抗菌剂的抗菌方法,现主要采用的天然抗菌剂是壳聚糖。壳聚糖是以

甲壳素为原材料,在浓碱中脱去乙酰氨基而得到的可溶于水聚氨基葡萄糖。目前已知其具有

保湿、抗菌等多种功能,该天然抗菌剂已在许多领域被使用,例如:其作为肥料和土壤改良

剂,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免疫力和增强个体功能;作为医疗材料,可对创伤冶疗有促进效果和止血功能,另外,壳聚糖对肠胃细菌活性、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具有抑制功能,因此也被

用作保健食品。但是,大多天然生物抗菌剂受到安全性和加工条件的制约,目前还不能实现

大规模市场化。

3.新型无机抗菌剂

3.1载银玻璃抗菌剂WA291

机抗菌剂WA291应用广泛、广谱抗菌、安全性好,目前已成为塑料行业使用较广的抗菌剂之一,在我国的许多冰箱厂已开始使用。

WA291 包括B2O3 和P2O5。

WA291除广泛应用于家电制品、纤维制品及水处理外,还可用于文具和玩具类如圆珠笔、纸、

电脑等;日用品类如扶手、污物筒、菜板等;建材类如涂料、灰浆、壁纸等;陶瓷类如玻璃杯、卫生瓷材等3.2银系无机抗菌剂HN—300

HN—300是中科院泰兴材料厂于1997年开发的以磷酸复盐为载体的银系无机抗菌剂,其特点为:①高效广谱抗菌,可防止环境中的细菌、霉菌和藻类生成,用量只是其他无机抗菌剂的一半。②与树脂相容性优于沸石型、硅胶型抗菌刘。③高透明性。由于HN—300

的特殊结构与超细颗粒,因此应用于透明制品中不影响透明性。④耐高温。HN—300能耐1300 C以上高温,且性质不受影响。⑤化学稳定性。在较宽pH范围内化学性质稳定,且能

经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抗菌力不下降。⑥超低毒性,LD50值远大于其他无机抗

菌剂。HN—300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在塑料、化纤、陶瓷、涂料、造纸等领域均有

很好的应用实例。添加0. 2%本品的PP超滤膜,不影响其通透性,但对藻类的繁殖具有良好的抑制力。再如HN—300应用于涂料中,每平方米涂层含1g HN—300就起到优异的抗

菌、防霉效果。

3.3无机抗菌剂NR

NR是广州NCM公司经研究推出的新型无机抗菌剂。它是以银和锌为活性物质,离子交换树脂作载体,它具有广谱抗菌、抗菌长效、低毒性、与塑料和纤维有优异的相容性、优

异的热稳定性、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及优异的耐候性。NR抗菌剂的应用领域包括纤维、塑料、

涂料和纺织品等方面。如含I % NR-的PP树脂,纺成90旦的纤维,经检测,其杀菌率达

99. 9%,而纤维的强度仍得到保持;经阴离子洗涤剂洗涤10次,其抗菌效果不会下降。

3.4银系抗菌剂Micro Free

Micro Free是美国杜邦公司推出的新型粉末型抗菌剂AMP,能满足在使用纤维、塑料、

化妆品和薄膜制品时的抗菌需要。AMP是利用一种独特的核微粒一一外壳结构,使核微粒

被一层特别的抗菌涂层包裹着,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核微粒有效地增加了活性组分的

表面积,从而减少了填料的用量。保护涂层能控制活性组分的释放速率,从而提供适当的

抗菌水平和保持抗菌的持久性。核微粒可以是二氧化钛、硫酸钡或氧化锌。二氧化钛用于不透明体系,硫酸钡用于透明体系,氧化锌用于提高抗真菌活性。抗菌涂层可为银、氧化铜和

硅酸锌。银用于抗细菌,氧化铜、硅酸锌用于抗真菌。

3.5 Zeomic抗菌剂

Zeomic是载银沸石、载银锌沸石、载银铜沸石类无机抗菌剂的商品代号。由含1 %—3% Zeomic的40%—85%棉,15%—60%聚酯粗纤维制成的抗菌抹布与拖布;由PET、Zeomic(2 %)、己二酸、二甘醇等捏合,纺织制成毛毡、牙刷、毛巾、窗帘和手术线;用Zeomic、防水硅油和PVC可制成抗菌卫生管和淋浴管等。

3.6纳米无机抗菌剂

(1)本身是有抗菌活性的金属纳米氧化物,以TiO2,ZnO为代表,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在

水和空气中产生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把大多数

病菌和病毒杀死。因而可将它们应用于制作抗菌纤维、抗菌玻璃、抗菌陶瓷、抗菌建筑材

料等。(2)以银锌的复合为主抗菌体,以超细TiO2和SiO2等为载体,由于超细纳米级粉体的颗粒特殊效应,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抗菌效果,使耐温性、粉体细度、分散性和功能效

应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如舟山明日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复合银系抗菌粉MFS350

以纳米SiO2为主要原料,其平均粒径小于90 nm具有高效快速、持久、抗菌谱广等特点,

可广泛用于化纤、塑料用品、涂料、水处理、化妆品等各领域。浙江丽水金地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MOD纳米高性能无机抗菌剂,是结合了光催化抗菌技术、金属离子抗菌技术和纳米制备技术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无机抗菌齐山MOC纳米高性能无机抗菌剂由于具有杀

死和阻止细菌发育,防止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功能,更兼抗菌作用的持久性和安全性,目前

已在建筑卫生陶瓷、家用电器、纤维、涂料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4.抗菌剂测试

抗菌剂抗菌性能的测试分定性和定量两种,根据AATCC标准,定性分析采用AATCC

147,定量分析采用AATCC 100。

常用测试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克莱伯氏菌(革兰氏阴性菌)、白色念珠菌等;

AATCC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 ,

简称AATCC )是辨别与分析纺织品的色牢度、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的非官方机构。AATCC

的职责是采用标准化办法普及纺织品染料和化学物质的深层知识,AATCC标准广泛应用于,

其适用范围为:

1. 纺织产品化学性能

2. 纺织品研究测试方法

AATCC有3个专门小组,其名称和使命分别为:

<1>化学应用专门小组:增强和扩大有关化学品(前处理助剂、染料、整理剂、聚合物等)在材料上应用的知识基础,重点放在对技术、设备、系统和所使用工艺的研究及对经过

处理的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2>由概念到消费者(Concept 2 Consumer,C2C )专门小组:增强和扩大AATCC在零售、营销和设计领域的知名度,从而扩大会员人数和参加AATCC和C2C活动的人数。

2005年,AATCC收购了美国纺织品计算机设计应用协会(CITDA)的部分资产,使CITDA

的活动成为C2C的一部分;

<3>材料专门小组:增强和扩大开发与纤维/纤维产品行业相关创新材料的知识基础。通常是通过对现有结构的改进及/或创造物质新成分进行开发。新材料可以是化学品(前处理

助剂、染料、整理剂、聚合物等),也可以是物理结构材料(纤维、织物、地毯、非织造布等),重点放在用来创造这些材料的科学和工程设计上,以及使它们实现商业化生成的相关技术、设备、系统和工艺,包括对它们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AATCC在制订国际性纺织行业测试方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ISO标准中关于

色牢度和物理性能的测试大部分与AATCC有关。自1920年代起,AATCC代表ANSI 一直与英国BSI 一起作为管理有关染色纺织品和染料的ISO TC 38/SC1测试方法的联合秘书处,并作为ISOTC 38/SC2 ――清洗、整理和防水测试方法的秘书处。

浅谈抗菌剂

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具有耐热、持久、连续、安全等优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抗菌剂: 一、抗菌剂概念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抗菌:准确的说应该叫“抗微生物”功能。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总和为抗菌。 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在我们一般生活环境下条件下,一般不需要灭菌)。抑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防霉:就是抵抗真菌的功效,主要针对霉菌而言。 二、抗菌剂种类 1、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合成型抗菌剂(如:季铵盐、双胍类等),另一种是天然有机抗菌剂(如:甲壳素)。 2、无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主要可分为三种:合成金属离子的抗菌剂(如含:AG,CU,ZN等);TIO2光催化又称光触媒抗菌剂;金属氧化物抗菌剂(如:磺酸银) 3、复合抗菌剂 4、益生菌整理剂 三、抗菌剂抗菌机理 抗菌剂的抗菌作用主要作用于干扰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和干扰DNA的合成,从而使细菌无法繁殖。 四、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主要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1、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主要是以乙醇、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为主的抗菌化合物。有机抗菌剂具有种类繁多、即效性和抗菌活性高等特点,当然抗菌活性根据菌种的不同而不同,但其耐热性相对其他抗菌剂会差一点。 2、无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又可分为合成金属离子抗菌剂和光触媒抗菌剂。 金属离子抗菌剂:是利用银、锌等金属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固定在多孔载体上面(如硅酸盐、磷酸锆)制成的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便可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目前银离子抗菌剂还是在无机抗菌剂中占主要地位,其主要因素是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原子氧具有强

关于抗菌剂的问题和回答

关于抗菌剂的问题和回答 问一:<抗菌>是什么? 答一:近来「抗菌」这个名词常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言谈中,它是人们近年来对生活环境舒适及清洁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词汇,不是专业用语。我们对它作如下解释: 1,对于生存于生活环境中的细菌的抵抗和杀灭作用; 2,不是暂时的作用,是从几周到几年的功效; 3,长期保持微生物学上的清洁生活环境。 问二:抗菌剂有哪些种类? 答二:抗菌剂有两个系列,一种是有机系列的,一种是无机系列的。有机系列有很多种类,一般来说是与农药相似的制品,有些甚至可以诱发癌症。多为不稳定的物质,在温度到300度左右容易蒸发和分解。反之,无机系列的抗菌剂由无机物质组成。即便是树脂成形的温度也不能影响它的功能。无机系列抗菌剂成份的银(Ag),铜(Cu)和亚铅(Zn)等也有优秀 的安全性。 问三:抗菌剂和防霉剂有什么差异吗? 答三:因为细菌不同于霉菌,所以抗菌剂不同于防霉剂。抗菌剂对细菌杀灭发挥了卓越的 效果。而防霉剂对细菌完全没有效果。 结论上来看,抗菌剂主流是无机系列的。现在还没有对双方有效的东西。 问四:无机系列抗菌剂比有机系列的成本高吗? 答四:由于无机系列抗菌剂使用银离子,所以价格有点高。可是由于无机系列抗菌剂比有机系列的持续效果要长的多,因此从长期使用上来看反而降低成本。 问五:关于安全性,为什么无机系列的抗菌剂比较高? 答五:无机系列抗菌剂抗菌效果是由于银(Ag)的抗菌效果。在很早以前就把银在日常生活上使用了。比如说,餐具,牙科修补材料,装饰品等。为了确认安全性,本公司的产品通过了变异原性,皮肤一次刺激,急性经口毒性,变态反应等各种检验。 问六:银的抗菌机构是什么? 答六:现在没有银的抗菌性定论。可是大家认为如下。 1,变成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化的氧气到活性氧。它损坏了细菌体表面的结构。 2,微量银粒子接触细菌时,细菌发起了酵素障碍,阻碍细菌发育。

纳米锌无机抗菌剂的性能及用途

纳米锌无机抗菌剂的性能及用途 纳米锌无机抗菌剂是惠州市环美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无机抗菌剂,是以纳米锌为活性抗菌成分,对微生物的细胞膜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并对甲醛有极强的吸收、分解作用。具有长效抑菌、持久防霉、高效除醛、无毒及无残留等优点。 一、产品特性: 1、高效防霉:产品能抑制106cFu/ml菌落的生长繁殖,可以直接穿透细胞核,干扰DNA,因而使微生物很少产生耐药性,可以长期使用。 2、广谱抗菌:该产品不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黄氰霉、镰刀霉、曲霉等在较低温度下都有理想的杀灭效果。 3、持久除醛:纳米抗菌除醛成分吸收太阳光线或照明光源后,持久高效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氨、VOC等有害气体。 4、高效稳定:本产品无挥发性,可与应用领域内的各种原辅材料及制品配伍,且互溶性能好,在高低温度情况下不影响产品质量效果。 5、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老化和防热老化能力, 同时可以增加涂料的隔热性能,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光亮度、耐擦洗、耐刮擦、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显著改善涂料的自清洁、防水防渗、防磨损、防腐蚀、保色性等。 6、高度安全: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符合欧盟RoHS和JC/T 1074-2008(I 类)指令要求,可快速生物降解,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 二、主要参数性能

三、适用范围 本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纸张、地板、家具、家电、服装、纺织品等多个行业。赋予这些材料或制品以优异的抗菌、防霉功能。 四、使用说明 直接加入到产品配方中,不改变产品原生产工艺。 五、产品有效期:五年 六、贮运方法 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按非危险品运输和贮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抗菌剂

1. 抗菌的含义 抗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是通过温度、压力以及使用环境的 电磁波、电子射线等物理手段杀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调节pH值进行气体交换、失水隔离 营养源等手段灭菌。而目前在材料领域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的办法来达到抗菌的效果,这种方法均有适用面广、效率高、有效期长的特点。 2. 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大体上可分为无机系、有机系和天然生物系3大类。 表1微生物抑制相关用语 2.1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 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 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 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 。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 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 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系抗菌剂的种类及其载体性质 抗菌剂 有效成分 载体性质 抗菌能力 银—氟石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活性炭 银离子 吸 附 弱 银---磷酸铜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磷酸钙 银离子//银 吸 附 弱 银---硅胶 银配位化合物 吸 附 弱 银---溶解性玻璃 银 盐 玻璃成分 弱 银---多孔金属 银离子//银 吸 附 弱 目前,对抗菌剂的要求包括:(A )抗菌剂能力及光谱抗菌性;(B )持效性,既耐洗涤、 耐磨损、寿命长;(C )耐侯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 D )与基材的相容性 或可加工性,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 巳 安全性,对 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F )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 2.1.1无机系抗菌材料: 无机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方式, 一种是利用金属本身(如Ag 、Cu 等)所具有的抗菌能力, 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或其离子)或具有锐钛矿型结构的二氧化钛 (TiO2 )光触媒材料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制 品中就可以获得具有抗菌性的材料, 其制品有各种复合抗菌塑料、抗菌复合钢板等。另一种 是利用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 使其固溶在一般不锈钢中, 再通过特殊热处理方法, 使具有抗 菌作用的金属从基体中析出,这样在不锈钢表面就有了抗菌性。 这种不锈钢也可以被称为抗 菌不锈钢,目前抗菌不锈钢的研制与开发是抗菌材料的热点。 1300 C 以上。银离 银系列 铜系列 1*抗葡效杲奸’厶蛋全性好,尢毒寓, 耐趙性好 I,安仝炖好感.可以观制金属中 1“安全性较奸2、育一定的抗菌世质. 疳应用于煤料的实例 L 平示久性栽果匕安全性好 价格稍贵 I 、有朦色人地果梢袒、有 残留休 内可能性 k 对皮跌剌檄是一牛何囲 k 加工难2.无光照无效3.效果 评价雌4,效果再现性不好

抗菌剂的种类及其分类-产品知识

抗菌剂的种类及其简介 抗菌剂是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 抗菌剂一般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大类。前者以银、锌、铜等为主原料,以无机填料为载体,制成无机抗菌剂,耐高温性能好。后者以酯类、醇类、酚类为主要原料,耐高温性较低,一般在200℃以下,个别为250℃,杀菌时间短,偶有析出等现象。 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1300℃以上。。银离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抗菌机理: 银离子抗菌原理 接触反应抗菌机理:银离子接触反应,造成微生物共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当微量的银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时,因后者带负电荷,依靠库仑引力,使两者牢固吸附,银离于穿透细胞壁进入胞内,并与SH基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

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 抗菌原理独特,抗菌能力长效:它有别于传统的溶出型有机抗菌剂和光触媒型无机抗菌剂,属于全新的接触型无机搞菌剂。其灭菌机理是当带正电荷的抗菌成份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后,依据库伦引力,相互吸附,并有效地击穿细胞腊,使细胞蛋白质变性,无法呼吸、代谢和繁殖,直至死亡,完成灭菌。此时,抗菌成份并未做任何消耗,仍保持原有的抗菌能力,真正做到长效。 抗菌性能广谱、杀抑率优异:证明其对革兰氏阴性代表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阳性代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霉菌、酵母菌、藻类等有害微生物的杀抑率达99.9%以上,其中某些抗菌剂对病毒也有抑制能力。 无机抗菌剂对人畜安全:因多数抗菌剂的主要成份是硅、钙等无机氧化物,有效成份是水溶性金属盐类。其中包含用作食品、饲料和药品的添加物,再经特定工艺化合成抗菌剂。有的抗菌剂经权威部门做过急性毒性灌胃、急性毒性皮下注射、完整皮肤局部刺激、破损皮肤局部刺激及皮肤过敏等多项毒理检测,证明使用该无机抗菌剂是安全的。 抗菌塑料制品的现代性能稳定:因抗菌剂属于无机物质,通常不和塑料原料及助剂发生化学以应;抗菌剂颗粒很细,D50=1.27mm 左右;添加数量很少,因而使用后的塑料制品性能无变化。 纳米氧化锌粉末在阳光下,尤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在水和空气中能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e-),同时留下带正电的空穴(h+)。这种空穴可以激活空气中的氧变为活性氧,有极强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包括细菌内的有机物),从而把大多数病菌和病毒杀死。有关的定量试验表明:在5分钟内纳米氧化锌的浓度为1%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为98.86%,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为99.93%。 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的主要品种有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常用于聚乙烯类食品包装膜中,起抗菌作用。另外还有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目前有机抗菌剂的安全性尚在研究中。一般来说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些,容易水解,有效期短。 天然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主要来自天然植物的提取,如甲壳素、芥末、蓖麻油、山葵等,使用简便,但抗菌作用有限,耐热性较差,杀菌率低,不能广谱长效使用且数量很少。 抗菌剂测试方法 常见测试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克莱伯氏菌(革兰氏阴性菌)、

抗菌剂分类

有机系抗菌剂 有机系抗菌剂的优点是:初始杀菌力强、杀菌即效和抗菌广谱性好,无论是粉状或液态,都能比较容易地分散使用。加上已开发几十年,技术成熟,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是它也有诸多致命弱点:如化学稳定性差,不耐热。遇热、光或水等容易挥发,难以实现长效;在许多高聚物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加工条件下易分解失效,甚至产生有毒的分解产物。特别是在塑料中使用时易迁移,导致抗菌寿命短(使用寿命只有2-3年),成本高。 有机系抗菌剂的分类 有机系抗菌剂可分为化学合成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两大类。 1.化学合成抗菌剂(见下表): 类别主要产品

2. 天然抗菌剂:主要来自天然物质的提取物,如壳聚糖由来自于天然贝壳、蟹壳、虾壳、鱼骨及昆虫等动物壳体的非常坚硬的部分,经脱去N-乙酰基获得。类别主要产品 天然抗菌剂的优点是,不属化学制品,完全是从天然食物或植物中提取,或直接使用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畜或环境一般不产生污染危害,生物相容性好,因而受到青睐。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抗菌功能有限,做不到广谱长效。使用这种抗菌剂后,会使食品、用品产生异味或变色,特别是天然类抗菌剂在150~180℃就开始炭化分解,使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 有机系抗菌剂的灭菌机理 有机抗菌剂因品种繁多,灭菌原理不尽相同。天然抗菌剂:酸碱性物质是通过其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进而使细胞蛋白质凝固,实现灭菌;各种醇类是使细胞蛋白质变性,干扰细胞代谢,完成灭菌的;脱乙酰壳多糖类天然抗菌剂,其灭菌原理是,本身含有氨基酸,属阳离子,而微生物细胞壁是由酸和磷脂阴离子等组成的。两者结合后,阻碍微生物的发育和繁殖。化学合成抗菌剂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的能量代谢,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DNA合成),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等。 无机系抗菌剂: 无机系抗菌剂可分为4类: 1. 含金属离子的抗菌剂; 2. TiO2光催化(或叫光触媒)抗菌剂; 3. 金属氧化物抗菌剂 4. 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抗菌剂。 含金属离子的抗菌剂 含金属离子的无机盐或络合物的无机抗菌剂品种最多,用途也最多,产量也最大。其特点是抗菌性和安全性高,耐热性好,抗菌范围广,有效期长。 制法:通过物理吸收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无机抗菌成分(各类无机氧化物和无机金属盐类的金属离子)固定在载体上而制成的抗菌剂。 抗菌成分:主要有银、铜、锌及其化合物;其中银及其化合物用得最多。 载体材料:主要有:沸石系、硅胶系、玻璃系、磷酸钙系、磷酸锆系、硅酸盐系、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可分为天然、有机和无机三大类。每类抗菌剂各有其优缺点,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范围窄,多数严重影响织物的色光;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1·1 有机抗菌整理剂 有机类抗菌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溶出型与非溶出型。 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与织物不是以化学方式相结合,因此能通过与水接触被带走,这类抗菌整理常剂主要用于用即弃类纺织品(一次性纺织品)上。常见的溶出型抗菌剂主要有:醛类、酚类、醇类、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由于这类抗菌剂一经洗涤便会脱落,所以并不能用于需要多次洗涤、效果持久的纺织品。 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能与织物以化学键结合这种整理剂处理过的织物对于穿着和反复洗涤具有耐久性。其方法是在纤维上接枝或聚合抗菌剂或在纺丝原液中混入抗菌剂,以达到控制释放活性物质从而获得耐久性的目的。非溶出型抗菌剂与纤维通过牢固的化学键结合,一方面使药剂不能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对细胞核(遗传因子)没有影响,

不会出现耐药菌;另一方面,抗菌剂还不会被人体的分泌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所以除了某些特定用途,非溶出型已经全面取代了溶出型抗菌整理剂。常用的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类、二苯醚类、有机氮类、硝基呋喃类、双胍类、氯苯咪唑类等。 1·2 无机抗菌整理剂 无机抗菌剂是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等无机物及其与无机载体的复合体。它具有耐热加工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建材、造纸等行业。由于该类抗菌剂生产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所以国内外生产厂家很多,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严格地说,无机抗菌剂属于溶出型抗菌剂,按照其抗菌成份分,除了几个小类之外,主要有载体结合金属离子型和氧化铁光催化型两大类。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剂是将具有抗菌功能的金属离子加载在各种无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矿物载体上,使用时载体缓释抗菌活性离子,使制品具有抗菌和杀菌的效果。其中应用效果最好的金属离子是Ag+、Cu++、Zn++等。氧化物型抗菌剂是利用N型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Fe2O3、WO3、CdS等在光催化下,将吸附在表面的OH-和H2O分子氧化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自由基,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除了以上两种无机抗菌剂以外,还有过氧化物类、无机酸碱类以及可与纤维配位的金属类等。 1·3 天然抗菌整理剂

无机抗菌剂和抗菌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发展

第23卷 第4期2001年11月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Hebe i I n stitute of Technology V o l.23 N o.4 N ov.2001 文章编号:100722829(2001)0420077206 无机抗菌剂和抗菌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发展 许 莹 (河北理工学院材料工程系,河北唐山063000) 关键词:无机抗菌剂;抗菌机理;制备方法;抗菌功能材料 摘 要:综述了无机抗菌剂的种类、原理和制备方法,介绍了国内外抗 菌功能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对银系和光催化系抗菌功能材料的应 用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中图分类号:O6131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自然界中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主要靠光合作用,而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时,微生物起主要作用。因此生态环境除了气、水、地环境以外,还包括微生物环境。但是微生物带给人类的隐患和威胁却不容忽视。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统计数字表明:1995年因细菌传染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700万人。1996年在日本发生的全国范围内的病原性大肠菌02157感染事件,曾一度引起全世界恐慌。由此,日本掀起了“抗菌热”,不仅在医院、公共场所和住宅,就连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也逐步采用抗菌材料。抗菌剂的年销售量超过了210亿日元。抗菌材料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人们用的银或铜容器,这种容器中留存的水不易变质, 20世纪开始用于衣、食、住方面以控制有害微生物。80年代出现抗菌、防臭的纤维制品之后,抗菌制品陆续涉及木材、涂料、塑料、金属、食品、化妆品等以及电话、计算机、文具、玩具等人们日常接触的领域。 抗菌剂根据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2种类型。有机抗菌剂为传统的抗菌剂,在医疗领域及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机抗菌剂通过抗菌成分A g+、Cu2+、Zn2+等离子及其化合物及和其金属结合于无机材料而制得。而所谓抗菌功能材料主要是引进无机抗菌剂,并以其耐热性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得到较快发展,可广泛应用于涂料、纤维布匹、有机塑料(包括冰箱内壳)、陶瓷、搪瓷等领域。由于无机抗菌剂有优于有机抗菌剂之处,所以对无机抗菌剂及抗菌功能材料作一概述。 1 无机抗菌剂分类和原理 111 银系抗菌剂 收稿日期:2000212206 作者简介:许莹(1971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学院材料系讲师,硕士。

抗菌剂(新)

1.抗菌的含义 抗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是通过温度、压力以及使用环境的电磁波、电子射线等物理手段杀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调节pH值进行气体交换、失水隔离营养源等手段灭菌。而目前在材料领域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的办法来达到抗菌的效果,这种方法均有适用面广、效率高、有效期长的特点。 2.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大体上可分为无机系、有机系和天然生物系3大类。 表1 微生物抑制相关用语 2.1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 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1300℃以上。银离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系抗菌剂的种类及其载体性质 抗菌剂有效成分载体性质抗菌能力 银---氟石银离子离子交换强 银---活性炭银离子吸附弱 银---磷酸铜银离子离子交换强 银---磷酸钙银离子//银吸附弱 银---硅胶银配位化合物吸附弱 银---溶解性玻璃银盐玻璃成分弱 银---多孔金属银离子//银吸附弱 目前,对抗菌剂的要求包括:(A)抗菌剂能力及光谱抗菌性;(B)持效性,既耐洗涤、耐磨损、寿命长;(C)耐侯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D)与基材的相容性或可加工性,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E)安全性,对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F)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 2.1.1无机系抗菌材料: 无机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方式,一种是利用金属本身(如Ag、Cu等)所具有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或其离子)或具有锐钛矿型结构的二氧化钛(TiO2)光触媒材料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制品中就可以获得具有抗菌性的材料,其制品有各种复合抗菌塑料、抗菌复合钢板等。另一种是利用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使其固溶在一般不锈钢中,再通过特殊热处理方法,使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从基体中析出,这样在不锈钢表面就有了抗菌性。这种不锈钢也可以被称为抗菌不锈钢,目前抗菌不锈钢的研制与开发是抗菌材料的热点。

抗菌剂

抗菌剂,防腐剂,杀菌剂和抑菌剂的概念 抗菌剂定义】 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 抗菌剂特点】 抗菌剂应具有以下特点: a. 抗菌能力和广谱抗菌性; b. 特效性,既耐洗涤、耐磨损、寿命长; c. 耐候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 d. 与基材的相容性或可加工性好,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 e. 安全性好,对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f. 细胞不易产生耐 【银离子抗菌原理】 银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抗菌机理: 接触反应抗菌机理:银离子接触反应,造成微生物共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当微量的银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时,因后者带负电荷,依靠库仑引力,使两者牢固吸附,银离于穿透细胞壁进入胞内,并与SH基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 【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一般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大类。前者以银、锌、铜等为主原料,以无机填料为载体,制成无机抗菌剂,耐高温性能好。后者以酯类、醇类、酚类为主要原料,耐高温性较低,一般在200℃以下,个别为250℃,杀菌时间短,偶有析出等现象。 一、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270℃以上。。银离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沸石、陶瓷、活性炭等。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二、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的主要品种有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常用于聚乙烯类食品包装膜中,起抗菌作用。另外还有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目前有机抗菌剂的安全性尚在研究中。一般来说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些,容易水解,有效期短。 【抗菌剂测试】 抗菌剂抗菌性能的测试分定性和定量两种,根据AATCC标准,定性分析采用AATCC 147,定量分析采用AATCC 100。 常用测试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克莱伯氏菌(革兰氏阴性菌)等;【抗菌剂品牌】 国际上抗菌剂的发展起步于八十年代,代表性的国家为日本,美国和德国发展也较快。日本抗菌剂的应用起初主要集中在日用品和家电制品,近年来迅速扩展到建筑材料、陶瓷、纤维制品,

新型塑料添加剂(III):天然抗菌剂 季君晖

新型塑料添加剂(III ):天然抗菌剂 季君晖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摘 要 介绍了能在塑料中应用的天然抗菌剂的主要品种、性能、应用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塑料 天然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是人类使用最早的抗菌剂,埃及金字塔中木乃伊包裹布使用的树胶便是天然抗菌材料。随着合成抗菌剂的发展,天然抗菌剂逐渐推退到了次要的地位。但是天然抗菌剂具有无毒稳定等独特的优点,是任何合成化合物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近期天然抗菌剂的研究开发又逐渐发展起来了。 一、 壳聚糖 目前最常用的天然抗菌剂是壳聚糖。壳聚糖,化学名称叫(1-4)- 2 - 氨基- 2 -脱氧- - D-葡聚糖,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化反应而来。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虾、蟹等节支动物的外壳和真菌及一些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天然界每年甲壳素的合成量达几十亿吨,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自然界第二大天然高分子。虾壳、蟹壳等通过酸洗除去无机钙质,通过稀碱煮除去蛋白质便得到甲壳素。甲壳素在浓碱中进行脱乙酰化反应,得到壳聚糖,所以壳聚糖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壳聚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许多独特的性能,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其结构和纤维素很相象。 纤维素 甲壳素 壳聚糖 图1 几种多糖的结构 Fig.1 Structure of Some Polysaccharine 1979年,Allan 首次发现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之后学术界对壳聚糖抗菌作用进行

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壳聚糖抗菌机理,学术界尚没有最后定论,目前对壳聚糖抗菌机理大致有两种推测:Young等人认为壳聚糖在微生物细胞上的作用靶位是细胞膜,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分子链当和带负电荷的细胞壁接触时会通过库仑作用吸附细菌,阻碍了细菌的活动,从而影响细菌的繁殖能力;而Hadwiger等人认为壳聚糖对微生物细胞抑制的靶位是细胞中的DNA,壳聚糖通过一定途径分子进入细菌内,和微生物内的核糖亚单元30S分子片断相互作用,破坏了细菌体内从DNA到RNA的转录,阻碍mRNA的密码子和tRNA的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菌繁殖终止,达到抗菌的目的。壳聚糖有很强的广谱抗菌性能,其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0pp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0ppm,对肺炎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700ppm,对根头癌肿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ppm,对灰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ppm(液体培养法)。壳聚糖是无毒的生物高分子,可以应用于医用材料、化妆品的保湿剂、人体血酯吸附剂、食品添加剂甚至可直接将壳聚糖溶液涂摸于伤口以保持伤口的无菌状态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壳聚糖在塑料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聚合物共溶通过溶液混合然后脱溶剂制备成高分子膜,另一方法就是将壳聚糖研磨成粉末分散到NBR或聚氨酯海绵中应用。但壳聚糖耐热性能差,分解温度才180℃,所以由于无法加工而在许多材料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表1 壳聚糖对部分细菌的MIC 表2 壳聚糖对部分霉菌的MIC 壳聚糖是一种抗菌性能较强的天然抗菌剂,当体系中浓度0.1%时就具有十分明显的抗菌作用。但环境的酸碱性对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影响较大,壳聚糖是一种弱电解质,其分子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