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等待我们

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等待我们

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等待我们
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等待我们

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等待我们

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应当不负于时代。当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启动了人类的工业化时代我们感叹世界因此更加丰富多彩神奇,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式电机,马可尼等认识到了无线电波的商业应用价值而发明了电报、收音机、电视机等,电脑的产生使比尔·盖茨看到了视窗操作系统的前途,互联网时代谷歌模式的横行天下……纵观人类社会当面临着重大技术革命时候总有一些人先知先觉抓住它并开展出创新性的应用发展模式使之生命不息。有时并不一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只要在发展模式上创新对口就能够引导潮流,比如谷歌模式、还有马云的网商模式等。相对而言过去的业已成为历史,旧潮来时人家早已站在潮头上了,而当新潮来时我们就应当把握住它。如今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代表核心的物联网技术正成为下一个技术革命大潮。虽然我等在技术尚无能为力,但在设计规划上也就是在发展模式上如果我们能够尽力而为、先知先觉那将会是我们立足于潮头之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技术其核心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使得万事万物自动发送信息、告诉信息中心他们的身份、位置、生产使用情况等等详细的信息。而万事万物能够自动发送信息到目前为止大家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物联网、智慧地球等的层面上。而这些并没有发挥这种技术的最大优

势,也就是说在发展模式上还不尽如人意。当人事物能够自动发送信息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只停留在让人事物与人事物互联互通上,我们要建立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对所有的人事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而这正是重视自由隐私的西方所忽略的,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当我们设立这个中心并规定活动之前必要进行认证就能够把一切不法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当中同时又能够更好地服务好的。而对所有的活动的了解那么你的成绩、能力、贡献等信息中心将一目了然,而这将是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而不是您的权力或是通过了考试、民主评议或进入了某个岗位就能获得相应的利益,这种分配制度是非常科学的。总而言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把整个社会变成一个有机体。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

信息化的发展模式的具体设计一:建一个统一的信息中心让所有东西电子标签化并进行信息化认证等首先我们需要建一个统一的信息中心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然后把所有的物、人、货币等电子标签化。为每人、每物配一个独有的IP地址,而这将是人一生中唯一用于一切社会及经济活动的卡号、帐号。到那时将消除现金,所有的经济往来都将经由一个中心进行管理,在每个人、单位的唯一的账号中进行交易、转帐等。那时在所有必要的场所装备有自动识别人、物身份、知人活动的读卡器、传感器并及时把信息传送给信息中心处理。所有的人、单位在行事前须报告信息中心、经其

认证认同后方能活动。这样信息中心就能知你有无闯红灯、禁区、有无在适当时间、地点干适当的事。如你做好了就上等级、有更多利益给你,否则就不行。每个人的上下班直接由信息中心认证、备案。物品的生产、购买等都要及时认证,这样就能保证物忠于主人、使具体生产者逃不了责任。所有的设备、开关都将与信息中心联网,谁要打开就有先检验他的身份,信息中心将据其资质定是否开关等——这样就会使无资质的人不能应用相关的设备、车辆,更重要的是信息中心将了解到每个人的勤劳指数和工作学习、劳动成绩,这样优秀者就能获得更多。物品的购买、利用、保养和维修、养护、报废等都进行信息化认证可使中心了解到劳动者的水平、能力、道德,而这些是人利益获得的重要参考数据,使人为获更多利益而去巧用、勤劳。而中心对整个社会需要及时全面了解能当好最好的中介,使资源得最佳利用。同样对人活动认证的及时、全面可了解人的生活品质,而这也是人利益获得的重要参考数据。二:根据人的行为价值给予对应利益等对人、单位所有活动的及时全面了解可知人、单位的品质而给予相应的等级、分配相应的利益。平时点滴的积累、积德、能干勤劳就能帮你上等级,如此就不必要通过考试、民主评议、权威等形式确定人、单位的职位、等级、福利待遇。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可知人的管理、处理能力,故可依数据决定人的升降。如此科学的选人用人可从根本上

避免人治、民主的弊端而使人努力向上,不再有疑心、怨言;如此就使人不再追求庸俗的金钱、权力、地位、名气了;不再用不计其数的工厂、工程、建设等来发展经济、进行利益分配。对人所为之事、所活动的全面、详细、第一时间及时了解能使人真正做到善小而为、恶小而不为,通过及时感知可真正做到道德、能力与收入利益彻底挂钩、使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发展。三:进行信息化认证等每个人、事物所有的档案、资料都汇总于信息中心,由其统一管理。在所有必要的场所都配有自动识别人、事物身份的读卡器并自动把读取的信息发送给信息中心进行认证。此时信息中心就知道什么人、什么货物到什么地方了、此人需要购买、应用什么样的东西,需何服务、适用何物,从而据健康的需要、最新情况而决定此人、此物可否进入、买卖等,机器、设备、车辆是否启动。要发展婚恋关系的由于信息中心对双方资料详细了解,故能知双方在身体、心理、性格、血缘等方面是否适合交往。如果合得来容许继续交往,否则就不允许。人之间的其它关系等也依据这样的原则进行管理。那时如发生火灾、地震等或探测到危险的信息后中心将智能化自动处理并及时通知此处及附近的人、要去的人如何应对。凡要离开、不能去而不离开、要去的人将记入于污点档案中、成嫌疑人。发生危情时不能离的人与物就不能离,且不许非救治的外来者入内。同时中心指令附近的关卡自动关卡并指派专人处

理。每一件物品进行交易、生产、捐赠、易主、典当、拍买、抵押、转让、移动、经由他人携带;物品的保养和维修、报废、养护、增加功能、添加附件、功能变更或者改造等;货物、钱财交易与流通;继承、收藏、义务、借东西等,进行以上这些活动时都要经由信息中心信息认证,从而使能行的行,不行的就不行,同时备案在信息中心并刻录在物品的电子标签上。这样我们就可知每一个生产、利用等环节的具体细节,这样就可以责任到人。穿戴衣帽等的及时、规范及自动化认证将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健康。那时所有的关卡、路口、公共场所等地方都有自动读卡器自动把路人所带物品与人的身份信息传送给信息中心进行认证以了解物与

主人的关系是否一致;而巡逻车在小区等地方不入室地自动检查屋里的货物与户主身份是否一致。如此就彻底消除了非法占有的现象。物品应用时对人身份认证将保证应用及时、科学、无误、不乱用、无浪费。信息中心可据你详细情况、最新情况使你的购买科学合理。物品拆开、应用要发信息给信息中心。物品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其最终流向、应用到哪个人(单位)、此人(单位)、何时用、用的如何,对这些中心是一目了然的。对整个社会的物品应用的及时全面了解可减少不必要的应用;其二可使生产、供给、应用、服务更加准确、精确、科学合理而减少浪费;其三可使信息中心能及时了解到社会上的需要从而更科学地生产供给,同时回收不

用的而避免浪费。而散乱信息的集中将使中心更好管理,像对人上下班、吃药、吃饭、上厕所信息的了解、收集将能够帮医生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将使得信息中心对人的服务更加体贴、科学、利于对每个人的健康管理。而软件的发达能及时提醒人科学生活。那时物资的回收将更加专业及时,到期的物品中心能及时了解而让人来回收。因为身份认证、集中统一、信息化管理,所以将应用耐用包装进行多次利用从而减少垃圾。四:以现有的技术是能成就这个发展模式的以现有的技术能建成这样一个发展模式。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的身份必须电子标签化、无法造假。通过皮下植入RFID等方法能保证这种身份证很难造假;由于身份信息统一由信息中心认证、备案才得以授权,故就无法造假;同时处处存在的读卡器会及时把人的信息自动传送给信息中心,这样信息中心就可知你在哪里、跟谁在一起,如这些行为与过去不一就去查——能造假吗?通过上述我们可看出

电子标签身份证能应用现有的技术。有了身份自动识别再加上与中心联网的读卡器的配合就能做到对人行为的自动

了解。而人的活动最频繁的是在家中、社区、办公室、车间、商场、公园这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大量布置传感器、读卡器能使信息中心了解人的基本的活动并收集人活动的实际效

果从而去判断人活动的价值。这样就为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赚钱养家的途径。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只要一切资源调动权

力收归管理者是能做到凭借人的行为价值而给予人对应利

益的。而这种读卡器、传感器价格在现在已经大众化了,而到全面普及的时候成本会更低。目前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秒有几亿亿次了,现在的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储存技术是能适应计算机管理社会的发展需要。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管理软件以目前的技术也不成为问题。由于手机被人随身携带又能第一时间传送信息给中心,所以我们让手机加入RFID 读卡器功能,另再开发一套认证软件加入其中让人在进行行为认证时能更加方便快捷。以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这样,而作为人获利的工具人们又怎么不乐意去配置呢?这一发展模式的公平公正性能为政府解决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如此必使政府、民众极力支持它,那怕花费再多也要去干的,而有钱赚老百姓也不嫌麻烦。而今后的各种开关也都要装置受信息中心直接控制的那种以使不合格者无法应用、同时也知应用者应用情况而了解他的价值。值钱的物品进行电子标签化可了解人购买、应用物品的情况,掌握其应用是否得当,从而知道他的行为价值。目前的电子标签价格普遍只有几美分。所以电子标签也不是发展阻碍。如今人们用电脑、上网占的时间也比较多,人生活的这块要发掘起来让人创造价值使人获利。而这只需在电脑上装上相关的软件、用外设的指纹识别器来控制电脑就可以了,而凭现有的技术也不难开发出来。只要有钱赚,则设备百姓自己会花钱买的,

到时政府再补贴点。而我的发展模式在起先完全要靠如今的做大蛋糕模式来启动,作为一个巨大的投资、巨型的工程它将使现有的经济得到好的发展,而一旦搞成功、替代旧有的发展模式那将是一个良性循环。定好了纲目我们再让技术去适应它、研发应用相应的技术将使我们今后不再被动,而一开始就抓住将会使我们获得技术的主导权,如今只要我们极力去推广这样一个发展模式,那在标准上就会形成我乃正宗的局面、也不会再被西方牵着鼻子走了。苹果手机微信打赏下面是我公众号的文章我对发展和发展趋势思考的文章抓住历史发展的本质去预知未来,把握现在搅屎棍战略已经成为美国对外关系的核心战略了

世界的下一个热点

美国或许将败于普京之手

最牛逼的,一步到位的上层建筑

蒸汽机革命出工业革命而电气化、信息化却还是工业化的深化呢我对世界的发展演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的思想

从错综复杂的矛盾看当今世界

利益通用让人类有太多无法超越的两难事情

我对了解历史、把握未来的思想

对发展和变化的思想交流今后的30年的发展究竟是怎么样的?是到了该由中国来布正道的时候了

天下苦美国久矣,谁能揭竿而起

对社会健康和生产关系我的思想

让我们迎接飞龙在天的新时代抓住了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的国家及其历史地位

工业文明最核心最本质的

文明发展的根本还是填坑修路

发现未来抓住未来

对于大生产下的未来社会的思想

如今美元的霸权是建立在管仲的盐税思想基础之上的看那任性胡来的美国和骨瘦如柴的地球母亲

怎能任你说了算呢!

文明的逆天性

去工业化和工业化上层建筑矛盾正加剧世界危机我发展壮大才是根本看人类文明史迎接新的信息文明

全球大收缩正在加速当中

真的是大片集中上映、让我们看的是目瞪口呆探讨下夺得土地,但得不到财富的话题

抓住极大发展社会消费这个核心让发展更趋好

中国再不改变策略,将成为日本、欧盟第二工业文明以来的两大顶级学问在21世纪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了从自动化造物和自动化造人的优劣对比中看资本世界发展新产业和改变利益特性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宝

抗战后惊人的通胀和建国后惊人的对比给我们的启示

大自然的进化机制和进化论

文明交流介质的飞跃和文明发展

对核生化武器的恐惧让大战不生阴招连连

人类历史上三次让人变性行为

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三次浪潮中我们准备好了吗

占豪的东海主张和则天学者的南海主张

对美国的战略和这个世界的发展的思想和讨论构建新时代的思想、伦理体系对化繁为简话题的思想交流

就发展模式、发展的问题和网友的交流回复

我的信息化思想用信息化实现现实和理想对接我对智能化、信息化一些看法

信息化、智能化将带来精英政治的终结设立雄安新区真的就能解决城市病了吗

我对新科技和中国文化的思想

再议信息化和集体化的关系对人民化和信息化的结合的一些思想对信息化组织社会的再思想谈谈信息化时代的公益就人工智能等话题和网友的交流

就大数据和公有制话题和朋友的交流心得

大数据时代对公有制发展的思考和讨论

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建设自由复制粘贴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

大数据的发展将让计划经济发展的更好信息化时代,我们的自我定位

对信息化时代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理论的思考和交流

中央明察暗访让我思想到的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将是什么样的呢

我的信息化实践思想

信息化、智能化将带来精英政治的终结我对信息化、金融化的思想从自动化造物和自动化造人的优劣对比中看资本世界神奇!金子它张口说“我是你的”人工智能智商超过人类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我对毛主席思想和他革命实践思想的文章国之舞者万古长存六神有主、方显民主本色对毛主席的思想和信息化结合这一话题和网友的交流和思想对上山下乡话题的讨论和思考扶正祛邪是为根本我对理性的一些思想这个世界太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者了

农民阶级被毛泽东思想武装才有了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顶级绝学带给我们的惊叹突破负能量最牛逼的人治国就是治学

别让曾国藩的悲观思想来左右我们心之力太伟大了

如何让自己的思想装在别人脑子里

对大仁大爱话题的思想交流这个世界上定力最强者

我对人性的思想从利益的特性看人性大师级别的种人的绝活我们究竟是选择成魔还是成佛?对人性的再思考

我对人性和维度的思想

物质的多寡和修身养性思想认识

凶猛的动物为什么就乖巧听话、野性不发展呢?

人是物非还是物是人非呢我们应该好那一口呢心底竟然是那样的纯和美,太让人陶醉了其他

我谈学习

我的思想来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真的就错了吗对知识分子担当的一点思想如何获得他人社会的信任呢!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现在大家为什么都叶公好龙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互为辩证法的发展才是最合理的发展在更高的维度上发展能让我们进入自由王国世界

这是唯生产力论吗?张口说革命执行力

没有强大的军力保障,一切等于零对经济战争的思考和讨论如此斗逼的艺术叫人叫绝

谈谈现实和理想对接的话题去消除家庭吗?对(转)基因的思考和讨论

一只黑青蛙

是聪明绝顶还是坏蛋透顶

对立言立德立功的思想讨论

人入虎口让我思想到的

痴情女你会写最好的情诗感动负心郎回头么(原创)

谈谈民生这个话题应该如何让这个世界理想起来呢

我们要拒走西方邪路这是唯生产力论吗?到达更高维度世界是突破时下困境的根本

在中国修学问

我对中医理论的思想小人的世界真可怕

对虚拟世界、虚拟技术和实践这个话题的思想交流

一体化的利益分配模式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我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一些思考对民科和民哲话题的思想交流规范我们的需要我对法制和发展模式的一些看法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历史概念的解读

浙江高考冲刺精讲——历史 第二讲历史概念的解读 高考的要求: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例:2009年浙江省高考调测卷39题: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斯大林模式”,并分析其对苏德战争的影响。(12分)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产生了个人崇拜,出现大清洗这样的严重错误,使苏德战争爆发时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战争初期遭受了惨重损失。(3分)但是,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为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分)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举国一致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分) 解读:学生应该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间、地点、主要特点以及影响。能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回顾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知道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一、掌握历史概念的解读方法 第一步:明确内涵 历史概念的内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 例:斯大林模式(必修二P135课前提示) 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具体史实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两个五年计划)、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等。 第二步:关注外延 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 例:斯大林模式 背景:1925年的苏联……落后农业国,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评价:(一分为二) 作用: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步:把握联系 新经济政策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1.(2019·永州一模)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两税米2 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 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年),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年),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可知明朝土地兼并严重;据材料“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可知封建剥削加剧;据材料“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可知明朝财政危机加重;“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可知官员冗腐现象严重。第二小问,据材料“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可知他裁汰冗官,提拔人才;据材料“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可知制定考成法,对官员进行考核。第(2)问,据材料“‘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可知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剥削加剧;严重的财政危机;官员冗腐现象严重。措施:裁汰冗官;提拔人才;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2)作用: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

世界历史大事件

14-15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14-17世纪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本梳理

需了解的知识: 1.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类型概述。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 2.对社会改革应持的正确看法与评价。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2019全国卷Ⅲ,44,15分] 材料甲午战后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①,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③。(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 本题通过档案史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守派的态度予以完善。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依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 解题反思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看: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都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我主要与大家交流通过阅读《历史的观念》以及课堂讨论给我的一些启发。 第一,对历史学的认识。 以前上历史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把一张卷子写好。把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给填好。觉得历史,就是这样,只要记住一个一个名词解释。即使是论述题,也只要将背景、内容、原因填上去就可以了。 可是,这样的教与学,很有可能培养出失去思考能力,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人。他们不懂得怎样去思考,怎样去组织。曾经背过的名词解释,看过的书,在考完试以后,也就从大脑了消失了。想要写作论文,却不知如何思考,如何下笔;想要当一名历史老师,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讲解历史。学了那么久的历史学,最终却不知道收获了什么。我身边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感受。 通过课堂的讨论学习以及自己的阅读。我对历史学有了些新的认识。 历史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历史本身,即过去人类生活的实在过程。一是指历史认识,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 在我的理解,历史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史料、史实的研究;一方面,则是对历史的认识。前者比较注重客观性,史料的考证,准确等方面。后者,比较注重主观性,历史学家对历史史实的思考,对历史的发展的见解。

柯林伍德是一个哲学家,他的书充满哲学色彩。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探究人的自我认识及其人性的现实的展开的科学。历史观念在历史上表现为古代人文的历史观念、近代理性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的”历史观念等三种基本形式。历史哲学就是要借助历史思维去认识历史、思想、理性和人性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籍以获得对人性的真正理解。 柯林伍德,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提出历史重演论,一切历史皆是思想史等,表明他注重历史学家自身的能动作用,注重对历史认识的研究。 历史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探讨人性。寻求人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自我理解。古希腊哲学就会影响着古希腊的历史编撰学。基督教哲学思想、理性主义、浪漫主义、自然科学等都哲学思想会对历史学产生很大影响,促使历史学的发展。同样的,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历史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辩证的思想。思考问题要多角度,更加全面。 二,对历史的两种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的方法。 看书的方法上有所改进。以前看书、看论文,就是直接去看。但是,效果很差,为了看完而看。而现在,我首先要看看作者,标题,然后我去思考,作者将会写哪几个方面,运用什么样的史料,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等。思考过后,再去阅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可能与书中经常提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关系。也许这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历史认识。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⒈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之路。 4.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的外延和内涵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22 09:55:00 ]阅读:1作者:王长见编辑:studa090420 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生于1978年的快乐,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殖民扩张、交通运输的进步等。 3.结构性。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它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如垄断组织,随时间演进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时序性结构。垄断组织又可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形成

中国传统忠孝观念的历史演进及现代转型

试论中国传统忠孝观念的历史演进及现代转型 摘要:我国传统忠孝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学者的推崇和完善,对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忠孝观念仍有必要存在。对忠孝观念加以合理的改造,即对其进行现代转型,忠孝观念就可以服务于现代社会,这对于现代化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忠;孝;忠孝观念;历史演进;现代转型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内容丰富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其中忠孝观念是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但是,我们总是犯着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未能理性地、全面地、辩证地、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传统忠孝观念,只是笼统地认为传统忠孝观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而并不对其进行彻底地分析,到底哪些需要继承和发展、哪些需要抛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弄清这个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现代化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忠孝观念的历史演进 (一)、忠观念的历史演进 “忠”的本义。“忠”的上半部分是个“中”字,下半部分是个“心”字,顾名思义,“忠”就是不偏不倚,公正的意思。《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忠”:忠,敬也,尽心曰忠。①认为“忠”就是尊敬,尽心尽力的意思。故“忠”的本义可以作此理解:尊敬别人,做事尽心尽力,不偏不倚。 忠观念的起源和形成。一般认为,忠观念起源于春秋时期,此时忠观念就是评价臣下和国君关系的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的文献著作中,“忠”字才频繁出现。因此,忠观念起源和形成于春秋时期。 忠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随着朝代的更替,忠的含义越来越狭窄,最后走进了“死胡同”。“忠”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此时忠观念的含义仍是广泛的,甚至更广泛。作为一种普遍而广泛的伦理道德规范,忠观念对社会的稳定及发展有重要意义。秦朝后,皇帝制及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使得忠观念的含义开始萎缩。随着中国君主集权的不断加强,忠观念的含义不停地变窄,特指臣民服从于君主及国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宋代以后,“忠”成了臣民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最后发展为“愚忠”。在明朝,愚忠表现地最为突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明朝涌现出了大批地“忠臣”。 (二)、孝观念的历史演进 “孝”的本义。《说文解字》对“孝”做出这样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②“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长并乐于服侍父母,赡养父母等意思。 孝观念的起源和形成。孝观念起源于具有宗教色彩的祖先崇拜,这种孝观念是以祭祀祖先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在原始社会,生存条件及其恶劣,人类为了生存,就要祈求上天和祖先的保佑,于是出现了图腾崇拜,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力

世界重大事件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1:世界历史 上的重大事件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 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 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同时,工业革命中产生资本家与工人两大阶级,阶级斗争激烈。城市化进程加快。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矛盾);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军事残余。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宅地法》,鼓舞北方士气,扭转战局;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 ◇1863年,美国内战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成为南北战争转折点;1865年4月,为期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1868年,日本西南武士武力倒幕,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10月,明治维新(日本工业革命)。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I?】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论述观念史的一般问题, 第二部分论述艺术与观念史 的关系,原计划将两部分合 为上下篇发表在'美术史与 观念史'创刊号上,以辅助 阐明发起本年刊的旨意.记 得早在20世纪8o年代末,范 景中教授就提醒我们应当注 意西方观念史的成果.后来, 我有幸通过恩师弗朗西斯? 哈斯克尔教授【Professor FrancisHaskell】认识伯林 教授,在他逝世前不久曾与 他谈起过我们将在中国编辑 这部年刊的设想,他很赞同 我们的想法,认为世界上还 没有这种类型的艺术专刊, 值得一为.他也同意我当时 建议的英文名称TheIntel- lectualHistoryofArt.遗 憾的是我们的年刊直到伯林 逝世5周年后才问世,而令 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迄今尚 未完成论文的下篇.兹将上 篇文字付梓(第3至5部分

内容曾在本刊发表,现为论 述完整性而重复,敬请读者 谅解),谨以纪念伯林教授 逝世八周年.2o06年11月 3日记. f1】ChadesA.Beard在为John B.Bury的名着TheIdeoof Progress初版(1932年)所 写的导论中,开篇就说,"在 很大程度上,世界是受正确或错误的观念统治的."[The worldislargelyruledby rdeas,trueandfaIse.】其 实,此语是Bury的书之篇首引言的概括:"Whenwe saythatideasrulethewodd. orexerciseadecisive powerinhistory,weare generallythinkingofthose ideaswhichexpresshuman aimsanddependfortheir realizationonthehuman will,suchasliberty,tolera. tion,ecluardyofopportun什y, socialism."P.I.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曹意强 一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 ★专题知识要点 本专题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 ★基本知识梳理 ◆梭伦改革 背景 (1)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实行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2)至公元前7世纪末,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贵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内容 (1)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2)政治:改变了贵族政体的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3)国家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特点:改革带有“折中”色彩,改革中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 评价: ①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梭伦被称之为“第一位平民领袖”。 ②改革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③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④以财产多少确定政治权利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商鞅变法 背景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功立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什伍组织。 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制定秦律,严格刑罚。 思想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特点: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实现了富国强兵,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消极作用:轻罪重罚,轻视了教化,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结果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失败原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商鞅实行的酷刑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成功原因: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使新法得以顺利进行。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严重。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世界历史上的 重大事件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 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 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同时,工业革命中产生资本家与工人两大阶级,阶级斗争激烈。城市化进程加快。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发表时间:2011-08-19T17:52:17.92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王长见[导读] 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河南省三门峡市一高王长见 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生于1978年的快乐,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殖民扩张、交通运输的进步等。 3.结构性。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它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如垄断组织,随时间演进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时序性结构。垄断组织又可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形成因果的逻辑结构。考查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更能测试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或趋势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的能力水平,拉开其差距。 二、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的原因 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不牢固。历史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史实的准确性上的,大量的史实掌握需要靠记忆来实现,学生只有平时多记、反复记,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打下基础。历史概念还有一个特点──综合性强。历史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高中历史课程以模块形式出现,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名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历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历史知识经验,更需要文宗能力的支持,需要时刻注意历史问题的前后纵横的关系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近代以来国人便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现在高考更将文宗考试的能力要求细化为四个方面,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文宗能力不仅是高考和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它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存在材料阅读、理解以及思想观点的辨伪、表达等方面的困难甚至是障碍。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学科内的能力培养问题,也有相关学科之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迁移和关照问题,总之,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付出更多的热情和毅力。 2.对历史学习缺乏主动性。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原因是高中历史课堂由于受课标和考纲的限制把统一的历史瓦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探究下一个历史结果的兴趣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不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历史知识是学生在自己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互助,利用课本、教辅资料和其它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历史学习过程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对教材和其它资料以及教师的讲解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历史学习意义,丰富、发展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但从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主观评价来看,表面上是对老师的过度信任、期望,实际上是学生历史学习自我主体的缺失,期望教师的严厉要求而非主动探求知识,偏重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历史学习的认知过程。 3.知识结构不清,缺乏大历史概念。任何一个历史概念都不能脱离大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汇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联系起来,成为学习成败的有一关键。 4.基本史观不清。历史不仅仅是史实,它的生命力还体现在个人对历史的判断和分析,历史因个性而精彩,个人对历史的分析必须遵循一定的历史史观,许多学生对基本的历史史观不清,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 三、教会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