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江南春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江南春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江南春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江南春

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游园不值》课案

《游园不值》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执教时间:2010年4月25日 执教班级:海安县海陵小学五(8)班 执教老师:邵春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你能说几句吗?(播放《春江花月夜》)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师:是啊,春天的景色太美了,古时候诗人们趁着春光到处游览往往诗兴大发,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3.师: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一个复习,激活已有的情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解释诗题 1.师:“游园不值”的“值”是什么意思? 生:遇到。 师:那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游园没有遇到人,不能进去观赏。 2.师:既然没有遇到主人,也就没有能够观赏到园子里的景色,诗人为什么要把这次“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次“不遇”中有值得回味的东西。 【古诗的题目往往是古诗的精髓,理解古诗首先要从读懂古诗的题目入手,激发学生了解古诗的兴趣。】 三、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古诗学法。 生: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知诗人,解诗题; 生:第二步是抓字眼,晓诗意。 生:第三步是入诗境,悟诗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句的停顿。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句的大概内容。 师:(范读古诗),学生明确检查要求: 第一遍听字音(学生小声跟读) 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书上划下来) 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指名多名学生朗读古诗后,齐读) 四、品读古诗 师:诗人既然把这次“不遇”记下来了,那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首先我们要读懂古诗。想一想,我们学习古诗可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理解?生:查工具书 生:联系上下句 生:看插图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这些办法,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借助工具书,课文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在交流汇报中,老师进行指导提炼。】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最新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导读:教案示例一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4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

4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对比学习,读懂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所呈现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简介诗人 1.师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 3. 出示诗题,师生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二板块:自主朗读,感受诗韵 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节奏。 (2)思考:两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检查自读情况。 第三板块:对比阅读,领悟诗意 合作主题:自主默读两首古诗,思考: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

20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古诗赏析: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

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2、师:真棒!一猜就准!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4.古诗两首《江南春》

教学目标 1、了解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从中感受江南的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感受美 1、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吧,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古诗,教师适时课件出示《忆江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读了这首诗,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江南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到底美不美呢?师讲述故事:南北朝时,陈伯之叛梁北逃,他的好友丘迟竟以书信相劝,信中写到: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这句话引发了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终于回梁。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杜牧再次走进江南美景中,看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二、品词析句,体会美 1、出示古诗,是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古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 3、出示江南风景图,结合诗句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 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师板书:千里 4、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2doc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学习《绝句》)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2。同桌互读。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之《赠刘景文》第一课时教案(张华梅)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题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赠刘景文》第一课时教案上课班级二(2、4)班 主备教师张华梅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过程 与方 法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3、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引导,范读,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学习,讨论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 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自由发言 学习“首”的书写 学习古诗 谈话导入P1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 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 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书空“刘” 读古诗 学习生字 再读诗句 个别读,齐读 听师讲解诗意 理解诗意 再读全诗 知识与能 力目标 教学难点 P2 ~ P5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 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赛读,比一比看 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 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读古诗,想象诗句意境 欣赏秋天景色图 想象美景 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 比赛读 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P6 ~ P 12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1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新授) 一、主要内容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练写生字。难点: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课标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枝、记、刘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赠刘景文》,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二、学习方式 自学、同桌交流 三、评价方式 练习检测(第三环节第三小节) 小组展示,欣赏评价(第四环节)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 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补充要求: 1.观察课本插 图,图文对 照,揣摩诗 意。 2.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大 意。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课堂教案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课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4、 堂教案 教学内容 春晓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诗歌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作者先写早晨的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领悟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 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和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优秀案例 生成设计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

4.古诗两首《江南春》2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凤梅执教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四年级语文下册-4古诗两首-江南春2教案苏教版

古诗《江南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l.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_1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导读: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教案示例一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 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课后练习第一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 日偶成》课后练习第一篇 第1题【填空题】 成语积累。 请写出几个含有“春”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形近字组词 蹄______ 红______ 烟______ 啼______ 江______ 咽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爱慕—______ 遨游—______ 葱茏—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我是拼音小能手。偶成______ 偷闲______ 春日______ 少年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默写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______。时人不识余心乐,______。【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读诗《春日偶成》,我会填 《春日偶成》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从描写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从描写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诗人在春天美好的景色中______的心情。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沉浸—______ 必然—______ 嘱咐—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语言表达】 扩句。 ①列车奔驰②浪花跳跃【答案】: 【解析】: 第9题【语言表达】 划出诗《江南春》节奏《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答案】: 【解析】: 第10题【默写】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4、古诗两首(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满生机。春天在人们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画家、诗人的眼中更是别具一格,许多诗人把对春天的赞美、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诗句中,谁能背几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指名背诗)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句,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3)介绍时代背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

三、初读质疑。 1、自读诗歌,扫除字音障碍。 2、根据诗句、插图,想想诗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诗歌以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色? (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师补充: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2、品读三、四句 从诗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 师补充介绍南朝为什么有这么多寺庙。 现在这些寺庙怎么样呢? (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损,飘摇于苍茫的风雨之中)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句意思。 师补充: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3古诗两首江南春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3古诗两首江南春人教 版2019 江南春 作者唐朝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言】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

4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

4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对比学习,读懂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所呈现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简介诗人 1.师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 3. 出示诗题,师生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二板块:自主朗读,感受诗韵 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节奏。 (2)思考:两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检查自读情况。 第三板块:对比阅读,领悟诗意 合作主题:自主默读两首古诗,思考: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学生自主学习。 2. 小组交流。 预设1:《江南春》的景物: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寺庙、烟雨。 (1)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2)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2:《春日偶成》的景物:白云、轻风、红花、绿柳、春水。 (1)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2)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3. 诵读两首诗,背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对比欣赏,品味同是春景,作者不同的心境。 2.拓展欣赏描写春天的诗歌。 第四板块:对比欣赏,品味诗境 合作主题:再读两首诗,联系诗中描写的景物,联系诗句的意思,想一想,同是写春天的景物,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你从哪些词语中发现的?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