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堂练习1_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优质公开课-鲁教8下精品

随堂练习1_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优质公开课-鲁教8下精品

随堂练习1_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优质公开课-鲁教8下精品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 ,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练习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应用; 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系,进一步认识特殊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及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及大纲的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 (四)教材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根据从实物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先学,总结

概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突破重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应用让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变为运用,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让学生先学,借助“读(看)—议—讲”结合法,完成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或独立完成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方法解决概念的应用。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将学生以前后排4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安排学生准备好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课件演示: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教师T:这两幅地图之间有何关系?(让学生从大小、形状上观察。) 学生:(同桌交流,某代表发言)这两幅地图大小不等,形状相同。 教师T:哪位同学能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到三个城市的位置(如:昆明、上海、西安)? 学生1:(上台用鼠标点出所选位置)顺次连接三个城市,得到两个三角形。 T:这两个三角形有何关系? S:(同桌交流)是相似三角形(也有学生回答不一定相似)。 T:今天我们来学习相似三角形(板书:相似三角形)。 (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两幅中国地图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一、知识链接 1、判断两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 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探索新知 1、问题1:学校操场上的国旗旗杆的高度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测量? 2、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练习:(1.)一根1.5米长的标杆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它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1米;此时一棵水杉树的影长为10.5米,这棵水杉树高为( ) A.7.5米 B.8米 C.14.7米 D.15.75米

(2.)在某一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高为60 米,那么高楼的影长是多少米? 3. 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叫什么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3、例题讲解 例3: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如图,如果木杆EF长2 m,它的影长FD为3 m,测得OA为201 m,求金字塔的高度BO.(思考如何测出OA的长?) 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 解: 4、课堂练习 在某一时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影长为90米,那么高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例.)

相似三角形 说课稿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 相似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本节课旨在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同时本节内容的教学对整章学习掌握起着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用数学作准备,因而它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似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对比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3.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初步应用。这两项之所以成为重点,首先是由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并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2难点:相似比的概念及对应边的确定。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学生经

部编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 第1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方法: 1、让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进行短暂的讨论与展示。 3、分小组分方法,然后小组展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小组合作完成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 2.在具体情景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作图的过程,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建模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活动中使学生积累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39~40.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 (2)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导入二: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边长约为230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 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教案(3)

27.2.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节主要探索的是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等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及盲区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应用.初三学生在思维上已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2)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和宽度的物体及盲区问题,我们可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只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利用线段成比例来求解.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情,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上可以通过著名的科学家名句和如何测量神秘的金字塔的高度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4)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课时. 三、例题的意图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测高(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2)测距(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 .本节课通过教材P49的例3——P50的例5(教材P49例3——是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P50例4——是测量河宽问题;P50例5——是盲区问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高和测距的方法.知道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时,关键是要构造和实物所在三角形

初中数学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公开课教学设计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A C CA C B BC B A AB ' '=''=''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 (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 (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 如△ABC ∽△A′B′C′的相似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B′C′∽△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公开课教案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2、通过设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学会由实物图形抽象成几何的方法,体会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的转化思想; 3、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尝试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_________和此时旗杆的_______. 点拨:把太阳的光线看成是平行的. ∵太阳的光线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AEB =∠CBD , ∵人与旗杆是________于地面的,∴∠ABE =∠CDB=_____°, ∴△_______∽△_______ ∴BD BE CD AB = 即CD=BE BD AB ? 因此,只要测量出人的影长BE ,旗杆的影长DB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了. 知识点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____________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如图,过点A 作AN ⊥DC 于N ,交EF 于M . 点拨:∵人、标杆和旗杆都_______于地面,∴∠ABF =∠EFD =∠CDH =_______°

∴人、标杆和旗杆是互相_______的. ∵EF ∥CN ,∴∠_____=∠_____,∵∠3=∠3, ∴△______∽△______,∴CN EM AN AM = ∵人与标杆的距离、人与旗杆的距离,标杆与人的身高的差EM 都已测量出, ∴能求出CN ,∵∠ABF =∠CDF =∠AND =90°,∴四边形ABND 为________. ∴DN =_______,∴能求出旗杆CD 的长度. 知识点3:利用镜子的反射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作为观测者.在他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固定镜子的位置,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通过镜子看到旗杆_______.测出此时他的脚与镜子的距离、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 点拨:入射角=反射角 ∵入射角=反射角 ∴∠________=∠________ ∵人、旗杆都_________于地面 ∴∠B =∠D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DE BE CD AB = 因此,测量出人与镜子的距离BE ,旗杆与镜子的距离DE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 活动的注意事项: ①运用方法1时可以把太阳光近似地看成平行光线,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身高. ②运用方法2时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标杆与地面要垂直,在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 ③运用方法3时应注意向学生解释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现象. 三、达标测试: 1.小明的身高是1.6m ,他的影长是2m ,同一时刻一古塔的影长是18m ,则该古塔的高度是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朱兆玉 各位领导和老师: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视导活动中为大家做展示课,谨此请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指导。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教科书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 2.2节“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的第一课时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应用,初三学生在思维上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意识,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察、测量、画图、数学建模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活动,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 3、经过把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自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实际问题。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认知,富有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中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使得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能够获得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 量问题. 2.培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2.难点:探索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测量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初一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图形的知识,我们学过相交线平行线,我们学过三角形四边形,我们学过圆,这些天我们又学了相似三角形.这些关于图形的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呢?(稍停)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埃及的尼罗河水每年都会泛滥,两岸的田地就被淹没,水退后人们要重新划定田界,这便促使人们学会了计算简单图形边长、面积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图形的知识.可见,图形知识是由于测量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本节课我们要学的也与测量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公开课教案[1]

§2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材分析: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工具.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两年的磨合,基本形成较自然的合作学习小组。本课之前初步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发现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设计思路: 本节课充分体现知识的“温故而知新”,在巩固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同时,非常自然地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对性质定理的探究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并在其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探索相似三角形中面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温故而知新。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图24.3.3) 图24.3.3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2) 3、如图24.3.9中,△ABC 和△A ′B ′C ′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k ,其中AD 、A ′D ′分别为BC 、B ′C ′边上的高,那么AD 、A ′D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图24.3.9 二、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1、讲评复习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2、引导学生猜想,类比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之间的关系。 (1)独立思考:图24.3.11中,△ABC 和△A ′B ′C ′相似,AD 、A ′D ′分别为对应边上的中线,BE 、B ′E ′分别为对应角的角平分线,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选择一个结论进行论证。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 各位评委和老师: 您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教科书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2.2节“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应用,初三学生在思维上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意识,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察、测量、画图、数学建模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活动,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 3、经过把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自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实际问题。教学重在过程,

公开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贵池区唐田初中柯润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2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 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方面,该定理是 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 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 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 对掌握分析、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5、比例的性质 二、复习引入 (一)复习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wnl公开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说课稿

《2 4 .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上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4 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 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本节课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起始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这三个判定定理都需要借助它来完成,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合作交流、猜想论证、课后小结直至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以探究法的教学模式.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以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意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指导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问: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叫什么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 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二、例题讲解 例1(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 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 问: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如用身高等) 解法二:用镜面反射(如图,点A是个小镜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构造相似三角形).(解法略)

28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北八下相似三角形(钱翠芬)

★说课教案★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 相似三角形 云南钱翠芬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本节课旨在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同时本节内容的教学对整章学习掌握起着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用数学作准备,因而它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似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对比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3.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初步应用。这两项之所以成为重点,首先是由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并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2难点:相似比的概念及对应边的确定。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学生经常会将它们的位置写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以强调,让学生在作业和实际应用中减少这种错误。 二、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及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交流及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从建构理论出发,注重概念的形成,教师应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到活动中去,让他们经历“活动→问题→讨论与交流→总结”的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诱导,使学生的思维集中于问题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加快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2.学法分析 八年级学生要注重培养识图能力、运算能力、直觉猜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前面对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认知水平、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在相似图形这一单元仍需要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是对数学研究活动的一种体验,又是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治学方法。另外,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觉地进行说理和简单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巧妙引入 [互动1] (课前将学生以前后排4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好两幅大小不等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27.2.3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节主要探索的是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等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及盲区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应用.初三学生在思维上已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2)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和宽度的物体及盲区问题,我们可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只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利用线段成比例来求解.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情,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3)课上可以通过著名的科学家名句和如何测量神秘的金字塔的高度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4)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课时. 三、例题的意图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测高(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2)测距(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 .本节课通过教材P39的例4——P40的例6(教材P39例4——是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P40例5——是测量河宽问题;P40例6——是盲区问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高和测距的方法.知道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时,关键是要构造和实物所在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而且要能测量已知三角形的各条线段的长,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求解.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这几个实际问题,以提高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让学生多见些不同类型的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问题,便于学生理解:世上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数学问题来解决,而本节的应用实质是:运用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掌握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解决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 其中P40的例6出现了几个概念,在讲此例题时可以给学生介绍.(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2)视线:由视点出发的线称为视线;(3)仰角: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4)盲区:人眼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