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发现了地球磁偏角的中国人是:沈括。

2、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3、中国的墨翟首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研究。

4、牛顿(英国)的贡献是:创立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个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

5、伽利略(意大利)率先进行了物体不受力运动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并一直运动下去。

6、意大利的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ρ液gV排。

8、法拉第(英国)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实现了磁生电。

9、欧姆(德国)定律的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是:I=U/R。

10、焦耳(英国)定律的内容是: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Q=I2Rt。

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瑞典的摄尔修斯制定了摄氏温标。

15、热力学温标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开尔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18、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19、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0、安培:①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②磁场对电流有力是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高中物理科学家

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kx)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 弹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 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 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 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7、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 律”。 8、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9、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 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0、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1、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2、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 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3、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 步。 14、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 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5、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6、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 场理论。 17、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 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18、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19、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 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0、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 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高中物理常识大集合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回忆理想斜面实验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②F合=ma ③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

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6.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二、热学: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实验现象直观形象、重复再现,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室和生活中所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现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利用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动画画面生动,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 (1)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 一、选择题 1.侯德榜为中国近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曾经发行了一枚以其肖像为题材的邮票。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 D.研制了“两弹一星” 2. 1964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3.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4.江涛在历史活动探究课上找到了下列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新中国的国防科技成就 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新中国的航天成就 D.新中国的军队建设 5.有位科学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是在( ) A.1970年 B.1997年 C.1964年 D.1973年 6.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 A.“八六三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7.牛顿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在( ) A.数学方面 B.化学方面

C.力学方面 D.光学方面 8.他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该人物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伏尔泰 9. 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邓稼先 10.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发明者“一脚踏出的灵感”才导致了这种先进的手摇纺纱机的诞生,并且为了讨好女儿珍妮,才取名“珍妮机”。你知道这位幸运的发明者、“好父亲”是( ) A.瓦特 B.富尔顿 C.哈格里夫斯 D.史蒂芬孙 11.“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是对下列哪位人物发明的赞颂( ) A.富尔顿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哈格里夫斯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C.坐飞机长途旅行 D.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4.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飞机②坦克③汽车④汽船 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名人及成就

高中物理名人1.意大利、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理想斜面实验) 2.英国、牛顿在三条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3.德国、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4、英国、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 5.荷兰、惠更斯单摆的周期公式. 6.奥地利、多普勒、多普勒效应 7、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8.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9.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10.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提出热力学温标, 11.法国、库仑——库仑定律. 12.美国富兰克林避雷针. 13.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4.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5.1820年,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16.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 17.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楞次定律. 18.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9.英国、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注意第二册P243的图). 20、德国、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质子. 23.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24.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铀核发生裂变. 力电学: (1)落体理论: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伽利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无关 (2)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3)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物理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学习也往往和说教联系在一起,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稚气犹在,童心未泯,单一单调的授课方式,势必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改善这样的状况呢,不妨试试下面的小妙招! 一、利用小制作来预习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

书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见过的事;陌生的是:里面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这时如果教师布置小制作,学生就会参照书上所述,自己动手去完成,这在无形中就预习了课本,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结合学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学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例如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学习声音特性时,制作“水瓶琴”;以及小孔成像照相机、万花筒等,学生自己制作,收获一份成功,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时又多了一份惊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上物理课,是怎样的期待呢,当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比教师做好了给学生演示效果显著得多。 同理,还可以布置个性实验报告,比如研究烧开水;调查环境噪声的产生及防止;调查节约用水的报告等等。教师有指导性的布置,学生拿着自己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用小制作来预习,真妙! 二、利用小动画来引课 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动画片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所爱,从中还能发现物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发现物理的确来自生活哟!例如,在电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上,有一部小熊猫的动画片,其中有手机、有雷电等与电现象有关的知识,学生看完之后,因情节而大笑不已,教师再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成就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成就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揭 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3.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 构,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认为膜是静态的。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 以更新空气。 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 生了淀粉。 7.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8.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 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9.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在光合作用中转 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必修2 1.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 2.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

色体上。 3.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 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5.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 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 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 明,在噬菌体中,DNA才是遗传物质。 8.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 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9.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10.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 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 1.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 激素。 2.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发现摆震动的等时性;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基本物理学史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kx) 2.胡克(英国):发现了胡克定律(F 弹 3.伽利略(意大利):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首先研究了惯性运动(理想斜面实验)和落体运动的规律,做了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开创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伽利略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638年,伽利略: 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4.牛顿(英国):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认为光是一种粒子;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5.哥白尼(波兰):《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创立者。 6.开普勒(丹麦):根据第谷·布拉赫观察的大量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7.卡文迪许(英国):1798年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从“地心说—托勒密”到“日心说—哥白尼”到“开普勒定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8.焦耳(英国):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9.富兰克林(美国):1752年, ①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②命名正负电荷。 ③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9.库仑(法国):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库仑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研究。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电力常量。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测定了电子的电量,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奥斯特(丹麦):1820年,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完整版)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发布者:罗再梅发布时间: 2011-10-31 20:39:1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物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步的课堂演示实验也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常识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问题,有助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讲授合理进行比较要确定测量单位时,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进行教学要比枯燥、单调地讲授理论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谁呢?(桶的大小没有确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为地任意确定作为测量的标准,从而战胜了国王的刁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值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故事为学生创设出构建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紧握着严谨的学科知识,将其硬塞给学生好得多。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思维抹杀掉,甚至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 细胞(必修一书P10)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建立者 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列文虎克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 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细胞膜(必修一书P65) 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提出假设) 后人提取膜成分分析: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荷兰科学家膜中脂质排列成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电镜观察“暗-亮-暗”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荧光标记:膜具有流动性 桑格、尼克森膜流动镶嵌模型 酶(必修一书P81) 巴斯德显微观察,酿酒中发酵是酵母细胞的存在 李比希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酵母死亡后裂解释放 毕希纳酵母细胞提取液引起发酵,称为酿酶 萨姆纳提取脲酶,证明为蛋白质 切赫、奥特曼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拉瓦锡物质燃烧需氧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缓慢燃烧” 光合作用(必修一书P101) ★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 英格豪斯更新只有在有光,绿叶条件 梅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恩格尔曼好氧细菌检测水绵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氧 ★鲁宾、卡门标记H218O 、C1802证明氧气来自H2O ★卡尔文14C0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途径,卡尔文循环 遗传(必修二) ★孟德尔豌豆、“假说-演绎”分离/自由组合定律 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基因”提出表现型、基因型 魏尔曼理论推导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萨顿类比推理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到子代 ★摩尔根实验证明(白眼果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道尔顿发现色盲、患者 DNA是遗传物质(必修二P42)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假说-演绎”DNA半保留复制, 后人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 克里克中心法则DNA(复制)—RNA—蛋白质 (后人补充RNA复制,逆转录) 进化(必修二P) ★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内环境稳态(必修三P8) 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 坎农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作用,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 合作协调统一,稳态是中动态平衡 现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动物激素(必修三P24) 沃森默促进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斯他林、贝利斯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化学物质-促胰液素 肯德尔从动物甲状腺中提取出甲状腺激素(28页) 植物激素(必修三P24) ★达尔文向光性 鲍森.瞻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 拜尔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命名”生长素” 后人提取证明为吲哚乙酸类 林德曼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学95页) 选修三 韦尔穆特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得到体细胞核移植后代。即多莉羊 米尔斯坦、科勒单克隆抗体制备 张明觉、奥斯汀精子获能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L.R.布朗著《生态经济》。

高中课本物理科学家及其成就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 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 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 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 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 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 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 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 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 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 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 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 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 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 )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其发现或贡献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其发现或贡献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

我的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是千差万别,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现代的学生个个使劲浑身解数,积极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呢? 其次,过去的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犹如开什么会议似的,现在的我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的学生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深深体会到: 1、放手让学生创新,让他们在物理探索中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 东西,从中感受物理的奥妙和真谛。 2、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这一点是现代高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 点体现,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 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 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 兴趣的问题,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 教学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 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我 校在实施高效课堂起初,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

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 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 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 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 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 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 可以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 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 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在小 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 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我想作为学生,这 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爱学生并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的说来,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物理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背景: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是物理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描述故事过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来进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做法有: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节时,我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让学生思考猜测硬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水会不会流下来?有的学生说硬纸片会掉下来水也会流下来,还有的学生说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下来,每一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等待谜底的解开,当实验结果为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是,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人教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 就(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结束了我国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11·邵阳学业考)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冲之最杰出

的贡献是在( ) A.数学领域 B.建筑领域 C.医学领域 D.文学领域 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5.(2011·怀化学业考)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6.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许多工具,如钳子、剪刀等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发现此原理的科学家来自(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7.(2012·连云港中考)观察下面两枚邮票,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托尔斯泰——《复活》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8.(2012·南阳模拟)“他引发了人们脑子里的一场地震,他改变了人们的世界,他打败了无敌的神,他开始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材料中的他是指 ( ) A.《物种起源》 B.《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D.《美国的悲剧》 9.“在未来某一时间,有一对20 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 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50年后,哥哥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原来,对于乘坐光速飞船的弟弟来讲,才刚刚过了十几年。”与这段描述相对应的科技理论是( ) A.浮力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