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和对应习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和对应习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和对应习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和对应习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⑶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大气压会溶解得更多。升高温度,二氧化碳会溶解得少一些。

①打开“可乐”等饮料瓶时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逸出,就是因为压强减小了,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②喝“可乐”等饮料时会打嗝,就是因为喝下去的饮料温度升高,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2.化学性质

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②二氧化碳不供给人呼吸,所以要进入一些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应谨防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使人窒息,可先进行灯火实验,如灯火燃烧不旺或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人就不宜进入。

【领悟·整合】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②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

⑵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文字表达式如下:

二氧化碳+ 水→ 碳酸碳酸

?

?→

?加热二氧化碳+ 水

CO2H2O H2CO3H2CO3CO2H2O

【辨析·比较】:①这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我们不能说成“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当然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这里的“变红”是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是石蕊试液使碳酸变红。

⑶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反应(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 碳酸钙+ 水

CO2Ca(OH)2 CaCO3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引申:①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白色物质是CaCO3,因为石灰水与空气接触,吸收其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因此,我们做完实验后,不能将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否则,石灰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交流·研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抹墙一段时间后会变硬变白,为什么?要使白灰浆抹的墙迅速变硬,通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为什么墙壁反而会“冒汗”呢?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固体物质并且较坚硬。

炭火燃烧时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反应迅速进行,但同时又生成大量的水,所以看起来“冒汗”。

典例2 小红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做了如下实验:

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再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小红同学作了大胆猜想,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图2-3-3)

图2-3-3

⑴请和小同学一起完成下表。

猜想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可能是CO2使石蕊试液变红Ⅲ紫色小花不变色

Ⅱ紫色小花不变色猜想错误

可能是CO2和水发生反应的

猜想正确

生成物使石蕊变红

⑵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CO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实验方案是(填上图中的实验方案序号)

【解析】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稀醋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Ⅲ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Ⅰ和Ⅳ对比,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的性质。

【答案】⑴

猜想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猜想错误可能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Ⅵ紫色小花变色

⑵Ⅰ。

知识点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点)

1.反应原理:

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

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CaCO3HCl CaCl2H2O CO2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CO2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 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都选用稀盐酸。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固体,虽然Na2CO3+2HCl 2NaCl+H2O+CO2↑,但此反应激烈,不便于控制。

2.实验装置:见图2-3-4所示

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图2-3-4 图2-3-5

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如图2-3-5所示)

3.实验步骤:

⑴组: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装:装药品;先加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再加稀盐酸(或从长颈漏斗中加稀盐酸)。

⑶收:收集气体。

⑷检:用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检验是否是CO2,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验满。

4.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

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若火焰熄灭,说明已满。

【方法探究】⑴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⑵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⑶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净空气。

典例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A.只能用排水法收集B.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能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析】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C

典例4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如图2-3-6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

图2-3-6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

⑵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⑶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用仪器的序号回答) ;

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基础题,考查了学生组合装置的能力。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我们很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⑴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⑵向上排空气法;⑶ACDE;⑷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⑸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探究解题新思路

▲综合思维探究

典例1(学科内综合题)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图2-3-10 图2-3-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仪器④的名称是。

⑵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

⑶选用图2-3-10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填编号)。

⑷图2-3-11为某同学设计并进行的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简图。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②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解析】这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及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一道综合题。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选择仪器组装装置,然后根据图2-3-11得该实验的目的和结论。

【答案】⑴锥形瓶长颈漏斗⑵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⑶①④⑤(或③⑥或①⑥或③④⑤)

⑷①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友情提醒】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从仪器到原理,再到装置。在选择仪器组装气体的制取装置时,要注意,题中提供仪器不一定都必须选择,要结合制取气体的原理和收集方法确定仪器。

典例2 (学科间渗透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如图2-3-13所示)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⑴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⑵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⑶查阅资料: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条件:光、叶绿体)

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条件:酶存在)

⑷实验:

操作步骤简答

①将各装置按图所示

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

剂,C中放入绿色植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往A的导管口缓缓连

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④A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⑤D装置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3-13

石蕊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CaCO 3和HCl CO 2→ CO 2→ ⑸结论与讨论:

①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 、B 两个装置主要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的作用,才能保证

本实验的正确性。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开放性,从实验的角度综合分析。

【答案】 ⑷①除尽空气中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

③保证绿色植物只发生呼吸作用或避免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

④出现浑浊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 碳酸钙 + 水 ⑤变浑浊

⑸①B 中不出现浑浊 D 中出现浑浊

②鼓入空气时间不够 D 中石灰水太少(C 中绿色植物太少,C 装置中的玻璃罩漏光;合理答案均可)

变式·拓展

1.聪聪同学收集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的大理石碎片,并设

计了如图2-3-14所示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能随时控制反

应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石放在 中,装置(a )中的反应的符号表达

式为 ;

(2)用装置(b )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选填字母) 处。 图2-3-14

【答案】 ⑴小药瓶,CaCO 3+HCl CaCl 2+H 2O +CO 2↑; ⑵a 。

【解析】 本题以家庭废弃物的利用为出发点研究化学问题,这是今后命题的新趋势之一。解题时

要抓住“该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这一关键提示语,联系实验室制取CO 2的简易装置,便可能

得出应将大理石放在小塑料瓶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 2气体的验满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看火焰是否熄灭。

▲中考思维探究

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有以下趋势:

⑴二氧化碳性质的考查将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用途密切联系性质。如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的

模拟试验等。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也是热点之一,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石灰浆抹墙问题的探究。

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引起压强改变的综合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探究等。本考点主

要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⑵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注重基础题的前提下,综合实验将是考查的热点,它将集气体的制备、除

杂质、干燥、证明于一体,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本考点主要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5分

左右。

典例 3 (2007·太原市)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

中有错误的是( )

图2-3-16

A B C D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结合我们实验时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A 中的气体根本无法

排出。

【答案】 A

【考向指南】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虽然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难度不大;本题的亮点在考查方式,本题另用图片的形式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知识,改变了以往以文字形式的方式。这样不仅要大家熟练的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还要大家会看图,且从图中找出错误的地方。而这种难度不大,但又不是直接考查知识的方式将会是今后中考的方向。

典例4 (2007·广西柳州)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2-3-17所示:

图2-3-17

⑴①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

②选用该装置的理由是。

③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之一是。

④使用该装置还可完成的另一个实验的名称是。

⑵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气体,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

②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③要证明集气瓶内已经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应该进行的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假若二氧化碳气体始终不能收集满,除装置漏气外,还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⑶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然后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相同温度、相同压强

下,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大

【解析】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所选装置为“固+固加热”型装置,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等实验均可用此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内集满二氧化碳的标志是瓶口处也有二氧化碳存在,因此,可用一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立刻熄灭,则证明集气瓶中已经充满二氧化碳。若实验过程中反应物的量不足,也会导致二氧化碳气体集不满集气瓶。

【答案】⑴①甲;②该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反应物制气体。高锰酸钾是固体,制备氧气时需要加热;③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他合理答案也可);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⑵①丙;②密度比空气大(写“比空气重”也行);③用一根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立刻熄灭,则证明集气瓶中已经充满二氧化碳;④反应物的量不足

⑶实验步骤: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高一低两根蜡烛,将蜡烛点燃。再将二氧化碳气体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

实验现象:低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或实验步骤:做一个简易天平,在天平的两端各挂一个大纸袋并调整天平平衡,然后收集一大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倒入其中的一个纸袋中。实验现象:天平倾倒二氧化碳的一侧纸袋下沉。)【启发引申】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初中化学中两种最常用的装置,利用初中已学的气体的制取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对同类知识不仅要不断积累,还要及时归纳整理,寻找普遍规律。

变式·拓展

2.(2007·苏州)请根据图2-3-18回答下列问题。

A图B图

图2-3-18

⑴仪器a的名称是。

⑵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⑶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

⑷如B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解释

原因。。

⑸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已知: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⑴长颈漏斗⑵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⑶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⑷因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倒入的二氧化碳;

⑸能。因为CO2溶解性有限,而且水中一般有一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里面。

【解析】本题是考查CO2的性质和实验制法的综合题。根据图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知,二氧

化碳能灭火,而B图中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倒入的二氧化碳,所以先熄灭。⑸中设计了实际制备中

的问题,我们理论上认为一般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但实际上我们用的自来水中都含有了

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内),所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优化考题新演练

A组课堂达标训练

1.(2007·上海)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

B、O2

C、H2O

D、CO2

2.(2007·太原)同时进行以下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

图2-3-19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B.春天冰雪融化

C.植物光合作用D.干冰升华

4.(2006·兰州)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5.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D.先用带火星的木条再用澄清的石灰水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

..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7.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A. 高压水枪

B.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泡沫灭火器

8.在通风不良的教室内上课,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同学们常会感觉面红耳赤,昏昏欲睡。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教室内的空气,以便测定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9.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被科学家以为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增多,若继续增大CO2含量,后果不堪设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⑴空气中CO2的正常体积分数是;主要来源是;自然界中能消耗CO2的是作用。

⑵为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有( )

A 风能、煤、电能

B 太阳能、煤、潮汐能

C 石油、核能、氢能

D 太阳能、风能、水能

⑶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都可以从身边做起,比如等。

10.如图2-3-20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性质

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

⑵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会出现的现象是。

⑶若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图2-3-20

⑷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根据发生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B组课外提升训练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下列活动(如图2-3-21)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图2-3-21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变红后颜色不再变化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再变紫色

3.(2007·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由蜡烛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图2-3-22中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B.C.D.

图2-3-22

5.饲养金鱼的人每天都需要用新鲜水换掉鱼缸中的旧水,但如果在缸内放置一些金鱼藻,则可以延长换水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A.金鱼以金鱼藻为食B.金鱼藻可制造葡萄糖供金鱼食用

C.金鱼藻可吸收水中污物D.金鱼藻可吸收金鱼排放出的CO2,并释放出氧气供金鱼需要的氧气

6.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

国的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与下列各题有关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7.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

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该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全降解塑料是天然材料

8.(2007·四川自贡)某同学利用如图2-3-24所示的A、B、C三个装置连接成一套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2-3-24

⑴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是:

①,②;

⑵装置C中的溶液是(填名称);

⑶整套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为(填导管口的字母);

⑷装置A中发生反应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9.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道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

一个男孩将半个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过的贮藏蔬菜的菜窖,半个多小时没见男孩出来,父母又先后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生还。

⑴贮藏蔬菜的菜窖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其产生原因是蔬菜会进行作用。

⑵一家人贸然进入菜窖导致死亡,是因为造成的。

⑶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深洞前,必须做试验。

10.如图2-3-25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⑴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

反应,请用化学符号写出该反应;

⑵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符号

表示):;

⑶请根据图简述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

即可):

利:;

弊:。图2-3-25

11.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⑴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

⑵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注意按序号填写答案)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2-3-26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性质实验:

⑴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Ca(0H)2溶液滴人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Word版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西安市周至县西周中学蒲蜜蜜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选自义务教育教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是继水之后比较系统的研究的第二种化合物,其性质和制取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跟水一样,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按照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围绕三维目标开展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并掌握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化学素养。 【学情分析】: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自然和生物学科中学生都有所了解,知道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灭火、制汽水、鸡蛋保鲜、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它有这样的用途呢?是由什么性质决定的呢?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大化学观”,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重点难点) 2.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减缓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及合作交流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质疑、辩论问题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贴近:使学生学 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创新点】:通过自制教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发乡土教材,让学生参与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归纳”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问──假设──实验──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仪器与药品】;酒精灯、火柴、烧杯、集气瓶、塑料瓶、塑料吸管、阶梯蜡烛、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紫色石蕊、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学生认真思考揭开谜底是“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二氧化碳,引发学生思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道二氧化碳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吧!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姓名:郑葵秀学号: 201210900019 姓名:学号: 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目的】 1. 学习组装用滴液漏斗和锥形瓶进行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2.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内容】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2.CO 2 溶于水生成碳酸 3.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4.CO 2 的密度探究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石灰石(碳酸钙)、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烧杯、滴液漏斗、锥形瓶、具支试管、导管、乳胶管、橡皮塞、火柴。 【实验原理】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CaCO 3+ 2HCl==CaCl 2 + CO 2 ↑+ H 2 O 2.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 2O + CO 2 = H 2 CO 3 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3.CO 2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Ca(OH) 2 =CaCO 3 ↓+H 2 O 4.CO 2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装制图如下图所示: 利用滴液漏斗控制稀盐酸加入的量以控制二氧化碳产生的速度和量

【实验步骤】 1.预计算:排除大理石(碳酸钙)含有杂质的因素和反应不完全的因素,排除残留在实验仪器的气体,为保证二氧化碳性质验证的实验顺利进行,需要二氧化碳的理论产量为1L,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需要大理石(碳酸钙)约4.5g,稀盐酸的量可以控制,故不用计算用量。 2.按照图示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称取 4.5g大理石(碳酸钙),加入具支试管中 4.量取20mL稀盐酸,加入滴液漏斗中 5.在后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紫色石蕊试液和10mL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使用前需过滤),在烧杯中放好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 6.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蜡烛。观察各具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和蜡烛的熄灭 顺序。记录现象。 7.实验完毕,拆除装置,清洗。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现象 1.碳酸钙粉末溶解并产生气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可能的减排措施 性质: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1.977g/L,所以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没有闪点。无色无味,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1.816kg/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得无色CO2液体,再降温可得雪花状固体,再压缩可得干冰,干冰达到-78.5℃,会升华成为气体CO2,不会形成CO2液体。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用途: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稀有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教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尝试自我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熟练地操作相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方案; (2)体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自我设计实验,熟练地操作相关的实验况而制定的。 三、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2.问题讨论法 3.情景导入法4.多媒体辅助法5.总结归纳法四、教具、学具准备 二氧化碳、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铁皮架、玻璃片、塑料瓶、蜡烛等五、教学过程 【引入】猜猜看 1.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 2.“喷泉”实验 3.“水”变“牛奶” 4.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 它是谁呢?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氧化碳

【展开】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而后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填表分析每个实验的现象与结 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论。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 2 学生实验: 实验1:观察气体实验 实验2: 密度实验在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观察。 实验3:灭火实验 实验4:溶解性实验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5: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试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与水反应实验 学案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景慧慧05211066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知识归纳 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 2.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将CO2通入水中(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附2:课堂练习二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5.常温下,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 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A)它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 2. 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3. 思考:日常生活中,为了装饰我们的房子,我们给墙壁刷石灰水,当石灰水变干时墙壁会被一白色的物质覆盖,变得很白。在这过程中,为了使效果更好,人们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解释吗?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及答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 ?知识点睛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为白色雪花状固体,俗称,常用 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 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此反应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3)用途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2.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拓展】CaO 易与水发生反应,大量的热, 可用作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①药品:和 反应原理: a.不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 导致收集到的CO2不纯。 b.不选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的微溶于 水,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c.不选用碳酸钠粉末,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反应速率太,不方便收集。 (Na2CO3+2HCl 2NaCl+H2O+CO2↑)

②实验装置 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HCl 和水蒸气,可利用 如下装置进行净化。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HCl,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拓展】万能瓶的应用 图A:收集气体(根据气体密度选择合适的进气口); 图B(短进长出):收集气体(液体被挤入烧杯); 图C(长进短出):除去杂质(气体充分接触液体); 图D(长进长出):既能除杂质,又能收集气体。 ③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a.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 b.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精讲精练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 质
颜色 硬度
无色 ( 2)
黑色 小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化学方程式如下:CO2+ H2O === H2CO3H2CO3 === CO2+ H2O (3)二氧化碳可以与碱溶液反应(比如,氢氧化钙溶液,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CO2+ Ca(OH)2 ==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点) 1.反应原理: 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固液不加热型) ⑵制取原理: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CO2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 === 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都选用稀盐酸。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固体,虽然Na2CO3+2HCl ==== 2NaCl+H2O+CO2↑,但此反应激烈,不便于控制。 2.实验装置: 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方法探究】⑴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⑵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⑶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净空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三《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2、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

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作用 5、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什么叫实验探究、如何实施实验探究,却是学生不熟悉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探究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所以,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我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生活,才能真正使学有所用,激发学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备实验

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备实验 金刚石性质无色透明面体用途:玻璃刀、钻头、钻石(装饰) 结构:56万化 最碳单质 三维空间成骨架状性质: 灰黑色、软、滑、导电性5-6 2000℃学 变 化 一、碳单质石墨 用途:铅笔、润滑剂、电极、石墨炸弹等结构:原子呈层状排列 C 60 由分子构成用途催化剂超导体等足球烯用途:催化剂、超导体等 区别:原子排列不同 原子排物理性质 木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吸附性黑火药:S 、C 、KNO 3 S + 2KNO 3+ 3C == K 2S + N 2 + 3CO 2 点燃 二、无定形碳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吸附性,用作防毒面具焦炭:“冶金” 炭黑: 制作墨汁、油漆、鞋油,增强轮胎的耐磨力+6242CO 点燃(和水以1:1的比例互溶)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能溶于水制冷剂 1、性质 干冰 人工降雨舞台效果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灯火实验 (2)不供给呼吸 化学性质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CO2与水反应 (2)不供给呼吸 干燥 化学性质 CO2+ H2O == H2CO3 +Ca(OH)==CaCO+H CO2+ Ca(OH)2 CaCO3+ H2O 化学性质

原理:CaCO 3 + HCl ==CaCl 2+H 2O + CO 2 实验室制法: 装置: 装置辨析: 不能原理:CaCO 3 + 2HCl ==CaCl 2+H 2O + CO 2 Na 2CO 3代替大理石/石灰石 (反应速率过快) Na 2CO 3+ 2HCl== 2NaCl + H 2O + CO 2 注: 不能稀H 2SO 4代替稀HCl C CO +H C SO +H O +CO 微溶于水 CaCO 3+ H 2SO 4== CaSO 4+ H 2O + CO 2 不能浓HCl 代替稀HCl CaO 生石灰 挥发性 Ca(OH)2熟石灰 CaCO 3石灰石、大理石 验将体清灰水中灰水变浊则氧 检验: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用途:温室肥料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研习教材重难点 ▲教材知识研习 知识点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 2.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吸收。 3.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图2-3-1所示: 图2-3-1 典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正常情况下能维持 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2-3-2所示的循环 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和利用太阳能B.植物的呼吸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含碳燃料的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 非常重要,对循环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 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g/L,比空气大。 ⑶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大气压会溶解得 更多。升高温度,二氧化碳会溶解得少一些。 ①打开“可乐”等饮料瓶时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逸岀,就是因为压强减小了,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②喝“可乐”等饮料时会打嗝,就是因为喝下去的饮料温度升高,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2?化学性质 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②二氧化碳不供给人呼吸,所以要进入一些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应谨防二氧化 碳含量过高使人窒息,可先进行灯火实验,如灯火燃烧不旺或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人就不宜进入【领悟?整合】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祈禄山初中胡饶阳 设计思路: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基本教学模式和手段 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一一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 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内容分析 1 ?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怎么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演示】取少量实验后瓶中的液体,滴加石蕊。 【提出问题】 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 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评价方案 观察并指导学生实验情况 小结: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化学方程式 【趣味实验】 加热实验中变红的紫色小花 【知识拓展】 二氧化碳溶于水及和水反应的情况 学生: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石蕊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紫色溶液变红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方 法。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学生进行猜想般过程 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内交流及 小组间的交流,提咼了其进行实验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 识。 展示成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体验学习的乐趣观察,红色变成紫色 介绍碳酸的不稳定性,易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 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 服务与生活 学生聆听,认识水吸收二氧化碳 的过程中溶解与反应的程度 培养学生归纳的整 理能力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 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社 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辩证看待 事物、全面认识与评价自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首先呢,我们大家一起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哪种类型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反应原理又是什么固液混合向上排空气法 下面呢,我给同学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思考缘由看能不能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个意大利人牵着一条狗走走进一个山洞,然后走着走着狗突然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大家思考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大家看这是老师已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同学们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及气味得出物理性质 大家都知道氧气的密度是大于空气的氢气密度是小雨空气的,那么二氧化碳呢?晋代葛洪,他说:“深井多有毒气,五月五日以鸡毛试投井中,毛直下,无毒;若回四壁,不可入。”(《葛洪方》)毛回四壁可见井里气体比平常的空气重,所以毛才不会顺利地坠落井底,而在井的四边回翔。大家都知道深井中是有二氧化碳的,那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大于空气的密度的 下面我们揭开小狗死亡的疑团山洞上部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山洞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不能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呼吸所以小狗晕倒了人弯腰救小狗时也晕倒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我们只去二氧化碳的实验要用向上排空气法 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者啤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下面老师将这烧杯里的水倒入这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中然后我再把少量的石蕊试液倒入烧杯中从烧杯中取出一部分倒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大家观察这实验思考并讨论得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 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3)H2CO3的不稳定性: H2CO3=CO2↑+H2O 二氧化碳密度较大(约是空气的1.5倍),在岩洞、枯井、地窖中可能聚集着二氧化碳,人若误入其中则窒息死亡。为此,人们下到深井之前要进行明火试验,明火若熄灭就表明可能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氧化碳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下面我们进行下个实验用一只玻璃管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原理CO2+Ca(OH)2=CaCO3↓+H2O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主要内容 ①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质、干冰;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检验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理解)。 2.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 难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键: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活动→ 收集信息→ 解释、结论。 首先需要复习碳的燃烧及产物,可由此引出本课时题目,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通过观察(包括闻气味),通过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由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化学性质,教材安排的是探究活动,至于此探究活动可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按教材的设计思路,实验、观察实现象(探究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和结论。这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对现象进行解释和讨论,教师作引导和指导,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第二种处理是: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这需要在教师更多的帮助下进行,例如:问题、猜想、方案设计,需要教师帮助参与完成。问题的提出,不宜笼统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而应时分别提出,二氧化碳能否燃烧,能否灭火?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是否发生反应,分别进行猜想、设计方案,以上需要教师很好地调控教学,使其真正进行探究。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一、主要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二氧化碳的用途;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应用)。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理解)。 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了解) 4.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了解);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3.通过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和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强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初稿: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1、在课堂的引入时,先用“死狗洞”的动画演示来引入新课内容。感觉学生的注意力是被吸引了。但毕竟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不太可信。 2、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密度时,先告诉学生密度比空气大,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亲的教学安排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印象不深刻。 3、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先提问学生是否溶于水,然后演示实验。学生的参与很少。 4、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这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这里教师重在讲解,讲得很细,但学生掌握得却并不好。 二氧化碳的性质再稿: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1、在课堂的引入时,先展示三瓶气体,一瓶为空气,一瓶为氧气,一瓶为二氧化碳,都失去了标签,请你把它们鉴别出来。 经过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第一,花费的时间太长,第二,刚学习完氧气的学生知识储备来够。这样的引入不可取。 2、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密度时,先让学生观看动画“死狗洞”,然后分析讲解。这样虽然在一开始时学生容易被动画吸引,但接下来的讲解学生的兴趣又慢慢消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老师先演示实验,然后学生来分析。这样的安排少部分尖子生能回答出来,但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体验并不深刻。 4、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教师先做“四朵小花”的实验,然后学生动手实验把可乐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这样虽然学生也参与了实验,但思维并没有扩展开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三稿: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展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份礼物,祝大家“百事可乐”。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气体,要想研究它,我们先把它取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到集气瓶中? [提问]我这里装了二氧化碳了吗?你如何知道的? [引导]根据刚才的一系列实验,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准确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引导]下面老师来做一个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