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测15年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规模

预测15年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规模

预测15年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规模
预测15年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规模

预测15年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规模

内容简介

1. 城市规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2. 新乡市城市人口的预测

2.1城市人口统计地域范围

2.2城市建成区人口构成特征

2.3新乡市区人口现状特征

2.4规划期内市区人口增长趋势分析2.5规划期内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2.6预测结论

2.7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复核预测结果

3.新乡市城市用地的预测

3.1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指标

3.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指标

3.3 2030年城市的用地规模

4.预测结果

1. 城市规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城市规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估计规划期内的建筑量,为城市布局和各项专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城市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定性的目标定量化,它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依据。

2. 新乡市城市人口的预测

根据国外的一些城市的经验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村或其他地区劳动力集中到城市安家落户,这即是城市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我国研究城市人口规模时,一般主要从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着手。下面我们将以我国研究人口规模的方法为主对新乡市的人口进行预测。

2.1城市人口统计地域范围

根据2004年新乡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原新乡县的洪门、关堤、大块三乡镇和卫辉市、延津县的部分村镇划归市区管辖。新乡市现有包围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有28个,这些地区纳入市区人口统计地域范围。

现状城市建成区城市人口统计地域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凤泉区。

2.2城市建成区人口构成特征

由于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期,社会劳动就业和用工制度的多样性,引发大量人口跨区域、跨城市流动,而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市流动人口通常占城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0-25%,因此,新乡市区的流动人口比例约占20%。

因此,本次规划的城市常住人口统计包括:城市非农人口、一年以上暂住人口及城中村待转农业人口。

2.3新乡市区人口现状特征

1.市区人口的历史增长特征(如下图所示)

由新乡市区人口历史增长简表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新乡市的城市人口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市非农业人目的增长虽然存在有较大的波动,但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曲线。

2.市区人口近10年增长特征

1)市区总人口持续增长,非农人口总体平稳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近期有抬头的趋势,计划生育

工作仍需重视

3)机械增长率受城市政策影响作用明显,市区范围扩大使人口机械增长

率陡增,变化剧烈

3.新乡市域与市区人口比例特征

1990-2005年 新乡市区人口情况表0

20

406080100199519961994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年)(万人)

1990-2005年 新乡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表

024

6

810

121416

199519961994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

(‰)

1990-2005年 新乡市区人口机械增长情况表

-50050100

150(年)(‰)1995-2005年 新乡市区人口占市域人口比重情况表

10

20

3040

5060

1995199820002001

2002200320042005

年%

从上面的图表分析可以看出,新乡市区人口占市域人口比重情况具有以下增长特征:

1)市区人口占市域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2)市区非农人口占市域非农人口比例长期保持稳定,近两年变化剧烈。

2.4规划期内市区人口增长趋势分析

1.影响因素分析

1)新乡都市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吸引人口聚集;

2)新乡市高等院校的发展规划,将使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3)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2.市区人口增长趋势分析的结论

随着新乡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新乡市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必然带来明显的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的趋势。根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和《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从现在到2020年河南省以及新乡市的城市化水平都将保持高速率的增长。可以预测,在规划期内,新乡市域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伴随城市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加。

2.5规划期内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我国目前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综合平衡法、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环境容量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完全信赖,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校核。一般的做法是以一种方法为主,以其它方法进行验算以弥补不足。

我们组所用的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有:综合增长率法、非农业人口比例法、市域城市化水平法,并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复核预测结果。

1.综合增长率法(计算模型如下)

本方法是通过对规划期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出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计算模型如下:

Pn=Po(1 + X + Y)n

Pn——测算期末城市人口

Po——基准期城市人口,取2009年值为101.4万

X——测算期内城市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2010年以6.5‰计算,2015年以6 ‰、2020年以5.5‰计算,2025年以5‰计算,2030年以4.5‰计算。

Y——测算期内城市人口年均机械增长率,参考1999年至2009年间数据,同时考虑规划期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等因素,2010年取45‰,2015年40 ‰、2020年取35‰,2025年取30‰,2030年取25‰。

n——测算年数

计算结果如下:

2010年城市人口为:

101.40×(1 +6.5‰+ 45‰)=106.62

2015年城市人口为:

106.62×(1 + 6‰+ 40‰)5 =133.50

2020年城市人口为:

133.50×(1 + 5.5‰+ 35‰)5 =162.81

2025年城市人口为:

162.81×(1 +5‰+30‰)5=193.37

2030年城市人口为:

193.37×(1 + 4.5‰+ 25‰) 5=223.63

2.非农业人口比例法(计算模型如下)

本方法以现行非农业人口统计口径为依据,根据城区非农业人口的历史增长趋势,推算规划期末城区非农业人口数,然后依非农业人口占城区范围内总人口的经验比重推算城市人口规模。计算模型如下:

Pn=Po(1+X)n/k

Pn——测算期末城市人口

P0——基准期城区非农业人口,取2009年值为74.76万

X——城区非农业人口年均递增率,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至2009年间新乡城区非农业人口年均递增率为24‰,预测随着户籍制度的改变,今后这个数字将有所提高,确定近期为40‰,远期增速将放慢为35‰。

k——非农业人口占城区总人口的比重,近期采用2009年现状值为74%,中期取77%,远期取80%。

n——测算年数

计算结果如下:

2010年城市人口为:

74.76×(1 +40‰)/ 74% =105.07

2015年城市人口为:

77.75 ×(1 +40‰)5/ 77% =122.85

2020年城市人口为:

94.59 ×(1 +45‰)5/ 77% =153.09

2025年城市人口为:

117.87×(1+45‰)5/80%=183.61

2030年城市人口为:

146.88×(1+45‰)5/80%=228.80

3.市域城市化水平法(计算模型如下)

本方法以现行规划对市域及市区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为依据,根据市域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推算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计算模型如下:

Pn=Po(1+X)n k t

Pn——测算期末城市人口

P0——基准期市域总人口,取2009年值为591万

X——市域人口年均递增率,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至2009年间新乡市域人口年均递增率为11.7‰,预测今后这个数字将有所降低,确定近期为6‰,中、远期为5.5‰

k——中心城市人口占全市域总人口的比重,2009年为17%,2015年提高到25%,2020年达到30%,2025年达到35%,2030年达到40%。

t——测算期末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近期为80%,中期为82%,远期为85%

n——测算年数

计算结果如下:

2015年城市人口为:

591×(1 +6‰)6×25%×80%=122.52

2020年城市人口为:

613×(1 +5.5‰)5×30%×82%=154.61

2025年城市人口为:

630×(1 +5.5‰)5×35%×85%=192.64

2030年城市人口为

648×(1 +5.5‰)5×40%×85%=226.45

2.6预测结论

根据新乡市城市人口变迁和构成的基本特征,综合考虑城市非农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水平,区域内城市化水平和城市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情况等多种人口增长因素的平衡。

汇总以上几种方法测算的结果,根据新乡市城市人口变迁和构成的基本特征,综合考虑城市非农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水平,区域内城市化水平和城市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情况等多种人口增长因素的平衡,研究预测新乡城市人口规模为:2015年人口规模为126.29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为156.84万人,2025年人口规模为189.87万人,2030年人口规模为226.29万人。

2.7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复核预测结果

1.水资源容量

新乡市现状城市水源为黄河水和地下水,加上规划期内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给新乡的用水配额,城市未来可利用水量将达到6.02亿立方米/年。

根据城市供水规划标准,新乡市属于Ⅱ类大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为

0.5—0.8立方米/日.人。根据已确定的水资源情况和供水能力,可以满足

200-30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也就是完全满足规划期内城市的发展需要。

若超过这个人口规模,城市供水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到规划远期新乡市应积极寻找并储备新的水源,同时采取开源节流措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土地资源容量

1)城市规划区内可提供建设用地

在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附近,坡度在5%以下的用地有近200平方公里,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但基本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据土地部门测算,2010—2020年全市有15000公顷的耕地增量指标可供调整。

2)城市规划区内新增建设用地调整方案

按照新乡市2009年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4.5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93.28平方米的现状情况,对规划期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初步测算:若仍以人均90-100平方米计算,则到规划期末发展232万人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08.8-23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119.4-137.4平方公里

因此,到规划期末,在市域范围内对建设用地的占用指标进行统一调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满足“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原则是可行的。

3.新乡市城市用地的预测

3.1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指标

2005年底,市区城市建设用地76.78平方公里,占市区总土地面积18.2%;水域及其它用地344.86平方公里,占市区总土地面积81.8%。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1.40平方米。如下图:

3.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指标

1.工业用地

根据中国宏观数据挖掘网的数据,2003年新乡市的工业总产值为254亿元,同时对新乡市近十年的工业产值的增加率进行统计,确定新乡市工业远期内至2020年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2020至2030年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即

2020年新乡市的工业总产值为:

254*(1+8%)17=939.80亿元

2030年新乡市的工业总产值为:

939.80*(1+7%)10=1848.73亿元

2030年新乡市的工业增加值为:

1848.73*43%=794.95亿元

计算模型:

本方法结合城市现状和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远期人均工业用地规模。计算模型如下:Pm=G ÷X ÷Y

Pm——测算期末城市人均工业用地指标

G——测算期末城市工业增加值,取794.95亿人民币

X——测算期末城市工业用地产出率,取10亿元/平方公里

Y——测算期末城市人口数,取226万

计算结果:

2030年城市工业用地人均指标为:794.95 ÷10 ÷2260000 =35.17平方米/人。

2. 居住用地

依据新乡建设宜居城市的综合要求,2020年规划期末取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指标为30平方米/人。根据新乡市地处中原,城市居住区多为多层住宅,近年来逐渐出现少量高层住宅,但销售状况不佳。因此,推测新乡城区的平均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不超过2.0。

计算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为:

30 ×2260000÷2.0 =33.9平方公里

又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内住宅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为:50%-60%,新乡可取中值约为55%

计算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为:33.9÷55% =61.64平方公里,则城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61640000÷2260000 =27.27平方米/人

因此,综合考虑取2030年城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约为:27.27平方米/人

3.公共设施用地

新乡市2005年现状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57平方米/人,参照同类型城市标准,结合新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建设豫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规划期内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指标应有所增加。因此,2030年人均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调整到15.5平方米/人左右。

2030年公共设施总用地:15.5*2260000=35030000平方米

4.道路广场用地

新乡市2005年现状人均道路广场用地为9.0平方米/人,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参照同类型城市标准,规划期内将完善城市支路系统建设,同时补充城市广场用地,城市道路广场用地规模将逐步提高,预测2030年人均道路广场用地指标约为:12平方米/人。

2030年道路广场用地:12*2260000=27120000平方米

5.绿化用地

新乡市2005年现状人均绿化用地为7.91平方米/人,根据《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要求为:≥8平方米/人,根据新乡建设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的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必须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公共绿地。确定新乡2030年人均绿地指标约为:10.5平方米/人,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5平方米/人。

2030年绿化用地:10.5*2260000=23730000平方米

6.市政设施用地

新乡市2005年现状人均市政设施用地为2.7平方米/人,参照同类型城市标准和现状情况,预测新乡2030年人均市政设施用地指标约为:2.6平方米/人。

2030年市政设施用地:

2.6*2260000=5876000平方米

7.仓储用地

新乡市2005年现状人均仓储用地为2.81平方米/人,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显示对仓储用地的需求日益降低,参照同类型城市标准,同时考虑新乡建设区域物流基地的规划目标,预测新乡2030年人均仓储用地指标约为:2.5平方米/人。

2030年仓储用地:2.5*2260000=5650000平方米

8.对外交通用地

新乡市2005年现状人均对外交通用地为2.71平方米/人,由于规划期内将在城区范围新建京广深客运专线及其客运站场,还有过境的济东高速和新晋高速建设,会带来对外交通用地的增加,预测2030年人均对外交通用地指标约为:2.0平方米/人。

2030年对外交通用地:

2.0*2260000=4520000平方米

9.特殊用地

新乡市2005年现状人均特殊用地为5.18平方米/人,规划期内将实施军用直升机场搬迁,城区内也不再有该类用地性质的新建项目,因此2030年人均特殊用地指标将向下调整,约为:1.5平方米/人

2030年特殊用地:

1.5*2260000=3390000平方米

结论:

根据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参考同类型城市数据,预测2030年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九大类用地指标之和,为:

35.17 + 27.27+ 15.5+ 12 + 10.5+ 2.6+ 2.5 + 2.0 + 1.5 = 109.04平方米/人

3.3 2030年城市的用地规模

城市的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在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确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就可以计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

城市的用地规模=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在计算城市用地规模时,用地计算范围应当与人口计算范围相一致。

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的规定,规划人均用地指标可以划分为四类。

在确定规划人均用地指标等级时,必须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的水平,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的规定确定。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数值。

综上:2030年新乡市市区用地规模为:246440000平方米

2030年新乡市市区人均用地为:109.04平方米

4.预测结果

推算至2030年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为226万,城市建设用地约为246.44平方公里。

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摘要:城市的发展是国家进步的基础,城市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化的进程迫在眉睫,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对城市 进行有效规划,使得城市内部经济和环境状态提升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是十分 重要的,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 配置。在智慧城市的引导下,城市规划目标更加明确,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发展模式,在新的时期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智慧城市;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引言 现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人口急剧增加、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而 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较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城市学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智慧城 市规划理念逐渐获得较高的认知度,如何进行智慧城市下现代化城市规划,是如今需要讨论 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的特征 1.以技术为导向的硬件特征 智慧城市的硬件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综合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处理、智能服务、激 励创新。集成感知强调利用智能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感知,对城市进行 全面实时监测和分析,来获取各种城市信息;无处不在的连通性强调移动互联网,电信网络 的整合,互联网和物联网形式无处不在的网络承载系统,并实现对象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人和人时间智能处理强调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智能和人工智能等智能计算技术准确、 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数据,智能整合业务流程,积极响应,推动城市关键系统和谐高效运行; 智能服务强调城市处理和开发扩展的、有质量意识的数据的能力,主要是为整个城市及人们 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智能服务,鼓励“城市人”对科技创新和应用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不断注入能量,创造现代化城市。 2.以知识人才为导向的软件特征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大规模的采用智能技术之外,还要重视“城市人”, 智慧城市的根本动力是来自于“城市人”的高度认知。智慧城市建设是综合软实力的提升,而 不是一堆简单的硬件。网络技术、云技术、硬件技术都需要人来控制。智慧城市必要要走智 能化的道路,,在发展智能化的道路过程中,我们第一要有人才,人才是技术的核心动力, 也是智慧城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要引进技术骨干、专家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注入新动力。知识资本的管理和运用是智慧城市的前提。因此,知识是力量,人才是传承发展和创造城市 文明的源泉。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改革和知识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将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信息化深度 结合,形成更高的阶段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的内涵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 令狐文艳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为其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同时涉及到政府行为,另外还与人的社会活动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边界还不够清晰,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针对这门学科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关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一直就存在争议。文本主要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概述,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这门学科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服务。 关键字: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分析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以往我们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行,人们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的研究中已经将其作为一门半独立的学科。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这门学科的定位、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困惑,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明确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所有城市规划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学科概述 (一)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认识 城市规划的研究客体是非常复杂的,既不是某一种物质,也不是某一种体系,它涉及到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很难用一种方法或者是一种理论对其进行研究。这就造就了城市规划研究中多学科交叉的局面,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地理学,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特征;二是经济学,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部分;三是社会学,因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都是人,因此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的社会活动;四是生态学,城市规划时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上这些仅仅是在大方向上的分析,就涉及到了如此多的内容,如果具体到规划内容上将更加复杂。总结来说,这门新兴学科几乎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研究体系,脱离这些相关学科对其进行研究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研究者在以上这些相关学科中间做好平衡,明确研究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相关研究才是有意义的[1]。 (二)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特征分析 虽然城市规划学科很难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门学科的发展将会停滞,实践证明,过去十几

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本文全面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理论,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未来城市内涵理论趋势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研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有必要深入系统地把握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理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主题,是对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战略。城市化是动态的演化过程,城市化发展理论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各种理论的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这些理论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城市化运动过程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而且能够使我们在城市化建设中少走弯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推进和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内涵 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这是因为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涉及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各学科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研究领域提出了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城市化定义,尽管不同学科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包括人口的非农化、产业的高级化、地域景观的复杂化等。城市化既然是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涵义是丰富的,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界定。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学科依据各自的角度而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学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 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标准,也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许多学者把对人口城市化的研究作为研究城市化的突破口和主要内容。因为人是文化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在地域内的大量聚集是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在人口聚集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聚集功能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促使城市发展、城市辐射功能加强,使城市化得以实现。 2、地理学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 指从空间上看,非城市地域逐渐转化为具有以集中和高密度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性地域特征。从空间、地域角度上看,一个城市有许多次级地区,如商业中心、工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

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

城市商圈的发展趋势

城市商圈的发展趋势 庞梦轩: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一个城市商圈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商圈在商业上的定语就是商势圈,一个具体的商圈构造应该由点、线、面、流构成,其中点是指商圈的辐射圈,是市场区域的中心点,一家商店或者一个具体的交易场所就是商圈中构造的点,它就决定了商圈所在地理位置,因此科学的选址是市场建设重要的一点,所谓线是指市场区域内各种买卖的寄存关系,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应该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当前各种相对的优势,制定政策、措施,充分发觉和开发这种优势,地方优势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又是区域市场的生成点,这是生成的线。所谓线是市场影响力的空间光度。零售店60—65%的顾客来自核心商圈,15—20%的顾客来源于商圈,俗话说边远商圈靠特色,同样在商圈规划中合理规划市场布局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商业网络,整合统一市场,减少市场投入中的盲目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圈的势力得到增加和拓展。 所谓流是指区域的变化、动向,这种变化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前者如产业结构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诸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因素,后者如市场管理办法、市场经营方针的调整、市场功能的变化等等。现在的商圈已经不同于传统商业区的概念,传统商业区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比如中央商业区,而中央就有计划经济的痕迹,正因为如此就出现了中央和地方的差异,现在商圈的意义有两个方面,商圈的辐射范围可以透过传统的行政区域,两个商圈也可以叠交到一块发展,商圈是动态发展。 以下几个方面都会影响商圈的变化,分别是交通条件的变化、居民的置换、老城区改造、人口的递增、老商业业态的更新换代。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商圈形成的必然因素,一个商圈的形成需要从体量、位置等方面定义,商圈是一个群体,层次是多元化,因此没有一定体量的商业物体是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商圈的,一个商圈最基本的依托力是消费群体的消费力,位置就是所称低端,商圈的关键在于位置的便利性,便捷的交通就是商圈的基础,打造商圈的目的是如何体现商圈物业价值的最大化和商业经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城市规划,通过商业改造形成良好的非环境,这也是打造核心商圈的重要目的,以上几点就是商圈形成的必要因素。 一个都市商圈的营造需要有科学的业态组合和合理的业态支持,更需要有实力、高度责任感城市运营商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价值。一个城市的发展将会从单一的商业个体竞争发展到商圈竞争,而对于一个商圈的发展应该考虑好很多方面。首先由于新的商家引入,引发直接的竞争会提升商圈大型零售企业的经营素质,从而优化商圈的企业经营质量,商圈一般从大型的购物中心发端,到多种商业业种经营等。 第二,一个商圈的发展不可避免对周边造成冲击,纵观零售业的发展,业主、业态、业绩之间的复杂变化至少在大城市会发展成商圈的竞争,如果商家解决好特色问题一方面会给别的商家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会促进业态的优化,推动整个商业的升级创新。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有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基本的形式有: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也是居住区的规划因素,主要有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因素,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多面广,而且在体现城市面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住宅应布置在居住区内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在不同的气候区,住宅布置应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于住宅的影响,如日照、通风、保温、除湿、防风沙等。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的居住区。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而配套建设的。所配套建设的项目多少、面积大小及空间布局等,决定着居住生活的便利程度和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设置,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三)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

装修公司的发展方向

中小型装饰装修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基本思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让客户知道您的公司即第一阶段(外在“品牌”影响力) 二、让客户选择您的公司即第二阶段(内在“品牌”影响力)“让客户知道您的公司”这一行为属于公司的外在“品牌”影响力,这一点对企业来说相对容易做到,企业可以利用传媒(报纸、电视、刊物以及电台等)、互联网(网站)以及户外媒介(路牌广告、车身广告等)等对企业的品牌及“闪光”的举措等进行宣传和推广。只要企业投入5万-10万,最长三个月时间就可以让本地区的老百姓知道我们的企业。当然,效果的好坏还要涉及企业推广的方式,如广告投放的方式、如何选择媒介以及如何运作企业的“闪光点”等等,而装饰公司的闪光点在那里?我想目前主要只有两个点:装修管理服务制度公司设计力量其他“让客户选择您的公司”这一行为则属于公司的内在“品牌”影响力;内在“品牌”属于企业综合实力的范畴,这一行为密切影响到企业的“签单率”; 据我的体会与研究,客户最终选择装饰公司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致举例如下: 1.企业的知名度 2.企业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企业的经济实力(办公场地的感染力等) 4.企业人员(特别是接待人员、业务员,设计师以及企业经理)

的专业能力和亲和力 5.成功作品(样板工程-但不是所有的成功作品都能够打动客户,企业带客户看样板应该有所选择,有的放矢) 6.过去客户的评价 7.企业有无规范的管理能力(从规章制度到施工现场,还有竣后服务) 8.企业有无长期发展的能力和计划。 以上因素属于对客户的感观影响,感观影响决定了客户是否还与公司继续下一步的联系。 而下面的几点决定客户最终是否签单。 9.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 10.预算报价是否合理到位(合乎客户的心里准)。目前小的装饰公司处于一种原始的运作阶段,基本没有广告投入,业务拓展的模式还是靠亲朋好友介绍,公司经营处于有上顿没有下顿的状况;即使有一小部分广告投入,但是投入方式较为盲目和粗放,没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和规划;还有公司依赖业务员拉业务,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装饰公司第一阶段(外在“品牌”影响力)做的还不够,应该说还没有开始,而且第一阶段过后的第二阶段(内在“品牌”影响力)的建设也应该同步进行,这样是才会有长期发展的能力的。 关于各部门工作的开展方式市场部(业务部)的工作方式和方向让客户知道您的公司即第一阶段(外在“品牌”影响力)我想家装市场部的开展问题大家都知道。不过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比如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汇总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它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关系着城市的兴衰。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1 美国城市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曾经提到,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政策的结果,而下一世纪的城市必然是规划的结果。从当前世界城市的发展路径看,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具有明显的政府公共政策指导下的规划发展痕迹,可见城市规划对于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意义。因此,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的方向和路径。 一、城市规划与世界城市的发展 早期的世界城市是市场因素主导自发形成的,但现代世界城市越来越显露出政府规划引导的痕迹,其中,东京是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国家战略规划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一直以来,通过政治体制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各类机构不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而且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目标。以国家战略要求和国家政策引导为特征是东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此后,东京进一步发布了《东京构想2000》,提出到2015年东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舒适的东京;人员、物品、信息顺畅流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富有个性和能力的人才;多彩社会;产业活跃发展;安全;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自立发展;下一代培育;就业充足;信息化;交通运输;提升城市控制力和地位,并围绕目标制定了城市发展步骤和措施。这些规划内容均为东京继续保持世界城市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框架。 相对于东京的国家战略规划要求,其它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也在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年,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发布了题为“伦敦迈向21世纪的世界城市”(London: World City Mov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的咨询报告,为伦敦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报告提出重新振兴经济,强调交通与开发的关联性,构筑更有活力的城市结构,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强化伦敦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地位,英国中央政府也开始更多地参与伦敦城市规划设计。1995年,“伦敦荣耀计划”(the London Pride Prospectus)公布,它设定了城市重点战略发展框架,包括实现世界级生产力;更强的社会凝聚力;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其目的在于确保伦敦作为欧洲惟一的世界城市地位。而随后的英国中央政府也明确提出“将伦敦提升到世界城市首都的地位是当前政府的基本政策”。为适应与巴黎、法兰克福、巴塞罗那和柏林等城市

11.23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及发展方向

11.23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及发展方向 前言: 城市大数据是指在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数据,是其与信息收集、处理、利用和通信能力相关的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简单易懂的公式可以表述为:城市大数据=城市数据+大数据技术+城市职能。 城市大数据的数据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政务、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的总和。同时,城市大数据的异构特征显著,数据类型丰富、数量大、速度增长快、处理速度和实时性要求高,且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流动的特征。 按照数据源和数据权属不同,城市大数据可以分为政务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和社会公益大数据。政务大数据指的是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产业大数据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包括工业数据、服务业数据等。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公益大数据。当前,城市大数据多数为政务大数据和产业大数据,所以城市大数据的主要推动者应为一个城市的政府和相关的具有一定数据规模的企业。 为保障城市运转的安全高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存储与分析,并使用智能感知、分布式存储、数据挖掘、实时动态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城市大数据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支撑,是推动“政通、惠民、兴业”的重要引擎。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 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白皮书认为,虽然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但仍存在着特色不明、体验不佳、共享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未能实现城市大数据资源与城市业务的良好融合。 具体而言,挑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烟囱林立,阻碍数据共享;二是数据治理普遍薄弱,价值大打折扣;三是数据管理水平不一,缺乏整体联动。

战略发展方向

战略选择 5.1 基于市场的一般战略:“战略钟” ? 基于价格的战略(路径1,2) ? 附加值或差异化战略(路径4) 图5.1 战略制定 低价2 差异化:(a)没溢价(b)有溢价 异化低价低 低 高 高 能导致战略图5.2 战略钟:竞争战略的选择 1、低价/低附加值 需求风险2、低价格 价格 3、混合 4、差异化 (a) 没溢价(b) 有溢价5、集中差异化 6、提高价格/标准价值 7、提高价格/降低价值 8、降低价格/标准价值可能的特定细分市场价格战/成本领先低成本状态/再投资 用户接受,企业获得市场份额 用户所得附加值足以承受溢价有附加值,有溢价可能丧失市场占有率 只有垄断下可行丧失市场占有率

? 混合战略(路径3) ? 集中差异化(路径5) ? 失败的战略(路径6,7,8) 5.2 维持和实施一般战略 ? 成本和价值链:内部效率(经验曲线),供应关系,竞争对手的弱点 ? 差异化与价值链中的联系:顾客的需求和价值取向,技术驱动与需求 驱动,价值链上各环节的配合 ? 通过价值链中的联系进行差异化:客户的转移成本的形成,上下游的 共同开发,信息系统战略 ? 一般战略面临的管理上的挑战 ? 顾客的需求及其在市场中的价值 1. 一般战略的哪条路径最适合于该组织 2. 利用完全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活动组合满足顾客的需求 3. 实现成本效率 4. 保证组织的战略方向和方法与一般战略一致 5.3战略发展可选的方向 5.3.1退出 退出方案经常被忽视,虽然在许多种情况下从市场中全部或部分地退出 (a)相关发展 (b)相关多样化(c)无关多样化 产品 市场 当前 当前新 新 水平 向后 财务 技能风险 图5.3 可选的战略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

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 案例 中规院:萍乡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8.2 城市发展方向 8.2.1用地条件 1、自然条件 坡度评价:萍乡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多为丘陵地形,地貌起伏平缓,除了一些大山和山体余脉外,经改造后多为可建设用地。从坡度分析来看,不适宜建设用地范围为仙峰岩山体及其余脉、三丘田山体和朝形岭南麓余脉等。 地貌评价:在地貌方面,城区周围主要的山体有仙峰岩、三丘田、天子山、岩仔寨、朝形岭南脉、黄岗岭北脉和芭蕉岭北脉等。主要水体为萍水河,贯穿了中心城区。 2、地质评价 从地质角度分析,不适宜建设用地有仙峰岩山体、三丘田山体、朝形岭南麓余脉、东壁、十里和三田煤矿等区域。其中采控区有安源煤矿三丘田采控区、白源采控区、青山煤矿采控区和三田煤矿采控区。 图8-1 萍乡中心城区非建设用地控制图 通过以上分析,城市可拓展空间基本上介于沪瑞高速公路和320国道之间的东西向非连续狭长丘陵区域。适宜建设区有主城区东北部、北部,青山镇区西部,湘东城区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不适宜建设区域有主城区东部、东南部、西南部、主城区与青山镇间的区域、西北部,湘东城区的东南部、南部、西部1。 1湘东地区地质资料为湘东区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提供

8.2.2区域经济联系 从前面区域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在萍乡周边存在着两个较大的经济核心,一个是以南昌为核心的昌景九城镇群,一个是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镇群。萍乡位于两大城镇群之间,并具有极好的交通区位,这种格局对城市的发展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萍乡过去的城市发展历程来看,萍乡城市主要依托浙赣铁路和320国道发展,与昌景九城镇群的联系较为紧密。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萍乡与长株潭城镇群的交通联系更为方便,联系日趋紧密。因此,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依托319国道和沪瑞高速公路向北发展。 8.2.3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 古时交通以水路为主,随着河道航道业的发展,萍乡由于水路运输之便,在萍水河岸形成了县城、湘东等集镇。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办了萍乡煤矿,随着煤矿的开发,萍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安源镇形成。到民国时期,在萍水河北侧香溪桥一带的萍乡县城已有24条巷(街)道,县城面积达到了1.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萍乡市的雏形。 解放后经过50余年的城市建设,安源镇成为以煤炭生产为主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青山镇成为以水泥和煤炭生产为主的城镇,旧城南部的丹江工业区成为主要的重工业区,集中多家大中型机械和化工企业。至1995年末,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6.64平方公里。 在新的发展背景与新的城市-区域联系格局中,萍乡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市发展有了迅猛的变化,多项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完工,南部的安源、东北部的苏家屋、西部的湘东都得到较大发展。 到2004年底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52.1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为45.17平方公里。 8.2.4发展方向选择 综合以上对用地条件、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空间历史演变三方面的分析,规划确定主城区的发展方向为:重点向北、东北方向发展,控制向东发展,适当向南、向西发展。湘东城区发展方向为:重点向西发展,控制向北发展,适当向南和向东发展。

贵港市区道路网规划

1.5.1贵港市区道路网规划 ①对外交通 贵港市陆路水路运输条件优越,为巩固桂东南交通枢纽地位,城市的对外交通功能处于较重要的地位。规划建立完善的陆路转运通道体系,同时减少货物运输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提高城市交通的运作效率。 ⑴铁路 1、完善现有的铁路设施及其配套设施,铁路与城市道路交叉 应尽量采用分离立交进行隔离;对现有狭窄和环境较差的通 道进行改造,提高其通行能力和可用性,分流南北向的交通 压力;新建主干道的过铁路通道必须保持车道数量而不 至于形成交通瓶颈。 2、建设南广铁路,处理好铁路与相交城市道路的关系。 3、新建南广铁路新贵港站,改建现有贵港火车站,建设成交通集散和景 观 综合性广场,成为贵港对外窗口的第一站。 4、近期将原铁路货场搬迁至客站东侧,远景搬迁至八塘。 5、远景在甘塘、横岭组团建设港口铁路专用线,缓解对外公路运输压力。 (2)对外公路 1、处理好与梧州-贵港高速和南梧高速形成“十”字形快速路网的衔接关 系,与城市快速路和连接线共同打造快速对外通道。 2、建设东环,处理好与相交道路的关系,控制出入口数量,完善外环快速路 系统。 3、改造和新建由环路向外的辐射公路,形成“一环十一射”的对外公路系统,组织过境及货运中转的需求;新建和主要对外方向公路达到二级及以上,加强中心城与覃塘区以及其他城市的联系。具体为:G324 王灵-贵港-兴业段改造为一级,S304 提升为一级;港南-木格、贵港-三里五里 镇公路改造为二级;新建中心城区与石龙-小平阳二级公路的连接线、港南-桂平二级公路。 4、公路客运站:结合对外公路出入口和城市交通干道,远景共布置5 个公路 客运站,规划期 内建成4 个客运站。 5、公路货运站:结合主要出入口和货运需求产生点布局,远景布置6 个公路 货运站,规划期 内建成4 个。 (3)水路及港口规划 加强西江黄金水道的通道功能,提高其现有的水路的通过能力满足未来货运的需求,郁江贵港 -梧州航道等级由三级提升为二级;发挥港口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主枢纽港的物流中心作用,同济大道以下至电厂的岸线主要布置工业和中转

城市规划考研——各种规划的内容

1、区域规划的内容(原理四) 1)对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 准确评价区域发展条件是合理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可以明确区域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评价区域的发展条件的有①硬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②软条件:社会、文化、科技实力、投资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 区域发展定位的内容包括:区域发展性质与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目标定位等。区域发展定位的确定不能仅就本区域的分析而“就区域论区域”,而要跳出本区域,从更大区域乃至国家、全球层面论本区域。 2)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是区域规划的关键性内容。区域发展战略包括:战略方针、战略模式、战略阶段、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 3)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现阶段的区域规划多侧重于产业结构研究,即研究区域内部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组合方式,包括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 4)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城镇化水平预测是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包括对区域总人口的预测、区域城镇水平的预测。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在地域空间组合上的具体落实,重点建立完善的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网络、聚集空间和资源、设施区域共享、培育重点城镇和乡村居民点,成为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节点和人口集聚的核心,促进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区域生产生活水准的整体提升。 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两者在功能定位、人口空间位配置、建设标准以及设施共享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城镇体系规划要研究其演变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展开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内容:①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②确定城镇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和地域分布结构以及城镇体系网络系统(三结构一网络);③提出重点发展城镇及其近期建设的建议。 乡村居民点体系:是指县城以下的乡村居民点所构成的体系(一般不包含县城和县级政府所在地),从乡村居民点的行政等级和作用的层次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城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重点为集镇以下的居民点。 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本内容:①依据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明确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容量,确定各级乡村居民点的人口配置及空间布局;②确定各等级乡村居民点的功能定位;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人民论坛》<2018年第2期)魏广龙任登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文章在介绍国外城市发展理论和研究方向地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现状,找出我国城市空间布局地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善城市空间布局地方法,即:资源分配均衡化、交通设计合理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 【关键词】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空间布局均衡可持续集约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地转型期,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不断蔓延扩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在经济利益驱动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城市空间布局呈现出一些不合理地状况.大城市空间布局呈现两极分化地趋势,如:中心区空间布局过于拥挤,而城市外围地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产业区域相对密集,城市绿化率不断下降;等等.这些不合理地城市空间布局最终会影响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导致一系列严重地城市问题. 国外近代以来城市发展理论概述 城市疏散理论,即田园城市—卧城—卫星城理论.①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在此基础上,1922年雷蒙恩·温提出“卫星城市”地概念.20世纪40年代,

处于二战后地修复时期,大城市改建时进行了第一代新城建设;50年代进行了第二代新城建设;60年代进行了第三代新城建设.20年代地卫星城概念只能称为城市郊区,第一代新城是卧城,由于规模过小,没有起到疏散地作用.第二代新城也属于卧城,依赖于大城市地发展,没有吸引力,因此起不到疏散城市地作用.第三代为独立地卫星城,有自己地吸引力,对城市疏散和容纳外来人口起到了一定地作用. 区域规划理论,即中心地理论—增长极核理论.②50年代,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区域规划活动,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增长极核理论,主张先促进少数经济上增长较快地城市迅速繁荣发展,进而带动附近区域地发展.此理论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但容易引起城市地盲目蔓延. 城市美化运动,即城市环境生态学.③二战前期,在美国,先驱者们主张人与自然要正确合作,美国许多城市进行了公共绿地规划.自20年代至今,一直注重城市环境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地影响,强调将自然环境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城市发展由单一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再到大都市绵延区.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城市化仍在继续,大多数国家开始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大城市地布局由单一中心城市模式转为多中心城市模式.单一中心城市造成城市无限蔓延,多中心城市郊区化现象严重,逐渐发展为大城市绵延区,形成无边地城市,造成土地大面积浪费.

销售人员的五种职业发展方向)

销售人员的五种职业发展方向 对年轻人而言,销售或许是最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的职业。销售人员作为企业员工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和财务人员、研发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等岗位相比,销售工作的平均岗位进入壁垒较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从事技术性工作或服务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年龄适当,都有可能转到销售岗位上,较低的岗位进入壁垒,使销售成为很多人的就业切入点。由于销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大家全凭业绩说话,而且业绩也比较容易衡量,所以除了一些特别专业的技术销售职位外,大多数销售岗位对学历要求并不是很高。 销售人员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工作稳定性差、工作压力大、出差应酬成为生活的常态。特别对于直接面向市场的基层业务人员而言,虽然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但由于销售指标的压力,常常令已婚者顾不上照顾家人,未婚者顾不上恋爱,很长时间不能和朋友闲聊、聚会。当然,销售是一个高压力、高回报的职位,除了最高决策层外,多数企业中最容易产生高薪的职位便是销售类。和同级别的财务总监、人力资源经理相比,销售总监、销售经理的收入普遍会高出一截。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冲劲和激情淡淡褪去,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稳定生活的追求,令众多年轻的基层销售人员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业务销售人员的出路何在?职业发展的通路是什么? 按照所从事的销售工作的内容,目前国内的销售人员可分为高级营销人员(如销售经理)、一般销售人员(多为客户代表)、推销人员(包括商场售货员和挖掘客户的推销人员)和兼职销售人员。总体来看,销售人员有四种职业出路。一是纵向发展成长为高级销售经理,不过能达到这一目标的销售人员为数很少;二是横向发展转换到管理等其他岗位;三是独立发展自己创业;四是专业发展做销售领域的管理咨询或培训。可以看出,从销售队伍中走出来远不如走进去那样容易,所以销售人员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下面总裁学习网具体展开来谈谈销售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 方向一、成为高级销售经理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2009年 第4期(总第182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I L ON GJ I A N G J I A O T ON G KEJ I No.4,2009 (Sum No.182) 管理及其他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赵 霞 (石家庄交通勘察设计院) 摘 要:城市交通问题是困扰现代大城市的世界性难题,目前,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的迅猛 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建设畅通、高效的现代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今后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U4911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09)04-0132-02 收稿日期:2009-01-17 1 前 言 在国际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都曾为交通问题所困扰。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其优势非常明显,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是缓解交通堵塞的利器。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客运输送量为:地面公交车是76.45%,出租车是14.12%,地铁只占9.43%。由此可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其覆盖率是非常必要。2 轨道交通211 轨道交通的优势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k m 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 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212 轨道交通系统给城市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 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 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213 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 (2)间接效益。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计算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应该把房地产增值的相当比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效益;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3 公共交通 许多城市主城区的面积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流在一个高 ? 2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